CN208470027U - 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0027U
CN208470027U CN201820692652.XU CN201820692652U CN208470027U CN 208470027 U CN208470027 U CN 208470027U CN 201820692652 U CN201820692652 U CN 201820692652U CN 208470027 U CN208470027 U CN 208470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connecting tube
detachable
shaf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926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恒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6926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70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0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0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可拆分架包括:可伸缩三角架、可折叠三角架,可拆分自行车包括:可拆分架、第一轮毂以及第二轮毂。套接并通过紧固件的紧固、以及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压合连接的连接方式,使可拆分架以及可拆分自行车的拆卸或重新组装简便容易。对可拆分自行车拆分后,可节省较多空间,并更容易整齐叠放,使携带或贮存更加方便;且可拆分自行车的头管角度及立管角度可相应调设、车架可无级伸缩调设,可较好地适于不同身高、臂展和骑行习惯的骑行者,提高骑行舒适度;可拆分自行车还有一定的减震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提倡健康与环保的观念之下,自行车是受青睐的交通和锻炼工具之一。为了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自行车制造商不断地改良自行车的设计,开发出了各种可折叠自行车,但是可折叠自行车折叠后体积仍然很大,并且不规整,仍然不便个人随身携带。在解决便于携带的同时,也需要对自行车相关方面可调设,以适应不同骑行者的要求,提高骑行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分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分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拆分架,包括:可伸缩三角架、可折叠三角架;所述可伸缩三角架包括:头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立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一端与所述头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端可伸缩套设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第一端与所述头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第一端可伸缩套设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所述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适于可拆卸套接在所述立管上;所述可折叠三角架包括:平叉、立叉以及立管;所述平叉第一端与所述立管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平叉第二端与所述立叉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立管第二端与所述立叉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可伸缩三角架与所述可折叠三角架通过所述立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立管外壁配置有定位条,所述第一套管上轴向开设有贯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套管上轴向开设有贯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定位条适于与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配合,且所述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可沿所述定位条滑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上套接有至少一个紧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的第三开口处套接有至少一个紧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三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的第四开口处套接有至少一个紧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三角架还包括自适应连接机构,所述自适应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装置、调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限位架以及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架设于所述限位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轴筒、轴筒盖、轴杆、弹簧、第一夹座以及第二夹座;所述第一连接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轴筒第一端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轴筒第一端可沿所述第一连接轴轴向相对移动;所述轴筒盖连接于所述轴筒第二端,所述轴杆第一端穿过所述轴筒盖进入所述轴筒中,所述轴杆与所述轴筒可相对转动,所述轴杆可沿所述轴杆轴向往复运动;所述轴杆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限位架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架与所述轴杆第二端可沿所述第二连接轴轴向相对移动,所述限位架适于对所述轴杆第二端在转动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一夹座与所述轴筒螺接,所述第二夹座套接于所述轴杆,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夹座与所述第二夹座之间且与第一夹座以及第二夹座抵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立管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架与所述立叉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拆分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分架、第一轮毂以及第二轮毂,所述第一轮毂与所述可伸缩三角架连接,所述第二轮毂与所述可折叠三角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毂包括第一毂盖、第一毂筒和第二毂盖;所述第一毂盖、第一毂筒和第二毂盖可拆卸压合连接,所述第一毂盖配置有制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轮毂包括第三毂盖、第二毂筒和第四毂盖;所述第三毂盖、第二毂筒和第四毂盖可拆卸压合连接,所述第三毂盖配置有制动装置,所述第四毂盖配置有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毂筒内设有第一轴承装置,所述第一轴承装置与所述第一毂筒内壁通过第一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毂筒内壁、第一轴承装置、以及第一毂筒端面之间形成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毂盖上配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可周向抵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头可楔入所述第一连接口内实现压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毂筒内设有第二轴承装置,所述第二轴承装置与所述第二毂筒内壁通过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毂筒内壁、第二轴承装置、以及第二毂筒端面之间形成第二连接口,所述第四毂盖上配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口可周向抵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头可楔入所述第二连接口内实现压合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拆分架,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拆卸分离、第三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拆卸分离、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与立管拆卸分离,实现可伸缩三角架的拆卸分离;立管与立叉拆卸分离、平叉与立管相对转动、平叉与立叉相对转动,实现可折叠三角架的折叠。通过以上所述拆卸分离及折叠,实现了可拆分架的拆分,使可拆分架在拆分后比不拆分或一般的折叠架占比空间少很多、整理和携带更方便。套接并通过紧固件的紧固的连接方式,也使可拆分架的拆分或重新组装简便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拆分架,对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调设伸缩位置后套接,并使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的套管轴向对应同一,第三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将有一对应的伸缩位置套接,使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与定位条及立管配合套接,即构成三角架。只需调设一伸缩套接位置,通过以上三角架构成方式,即能实现可伸缩三角架的无级伸缩,也即实现可拆分架的无级伸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拆分架,立管外壁配置有定位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适于与立管套接,第一开口、第二开口适于与定位条配合,定位条处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中,即限定了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与立管的相对自转,也即限定了可伸缩三角架与可折叠三角架的相对转动,增强了可拆分架的结构稳固性和工作可靠性。
在生产立管与立叉固定连接的结构架时,立管与立叉经过模具定位而连接固定不变,消减了立管与立叉之间的定位偏差,就消减了定位偏差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对结构架的损伤,使结构及构件配合协调平稳。在立管与立叉拆分后重新组装连接时,人工难以保证立管与立叉的连接达到模具定位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拆分架中自适应连接机构的应用,较好解决了相关问题。自适应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装置、调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调节装置中的弹簧自适应外部作用力,使轴杆可沿轴杆轴向往复运动,在扭力作用下,轴杆与轴筒还可相对自转,同时,调节装置与第一连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轴可相对转动、且沿第一连接轴可相对位移,调节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通过第二连接轴可相对转动、且沿第二连接轴可相对位移,因此,自适应连接机构可多点位转动及位移,从而可自适应多姿态的连接;第一连接装置与立管连接,第二连接装置与立叉连接,限位架限定了调节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相对转动的范围,使调节装置与立叉可相对转动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范围,又使调节装置有一定的立叉的作用功效。当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分别连接的立管与立叉之间定位有偏差时,在定位偏差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下,通过自适应连接机构多点位的转动及位移的自适应协调配合,消减相互作用力,即达到立管与立叉在一定程度上的平稳配合连接状态,也即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正常工作要求的定位状态。从而,通过自适应连接机构的应用,使可拆分架可以实际投入应用。另外,调节装置所具备立叉的作用功效,使调节装置中的弹簧对可拆分架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功效。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拆分自行车,包括可拆分架、第一轮毂、第二轮毂,第一轮毂由第一毂盖、第一毂筒、第二毂盖压合连接组成,第二轮毂由第三毂盖、第二毂筒、第四毂盖压合连接组成,第一毂盖、第二毂盖、第三毂盖、第四毂盖分别可与自行车车轮的轮胎及轮辐拆卸分离,使拆卸分离后的自行车前、后轮可整齐叠放。通过对可拆分架、第一轮毂、第二轮毂的拆分,在自行车其它构件以通常方式拆分的配合下,可拆分自行车的拆分比普通自行车的折叠节省更多空间,并更容易整齐叠放,使携带或贮存更加方便;套接并通过紧固件的紧固、以及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压合连接的连接方式,使可拆分自行车的拆分或重新组装简便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拆分自行车,使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上的紧固件处于放松状态,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可在立管上滑动,通过调设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在立管上的连接位,即可实现自行车的头管角度(前、后车轮的轮心连线与头管的夹角)、立管角度(前、后车轮的轮心连线与立管的夹角)的对应调设;在可折叠三角架的自适应连接机构中,第一夹座与轴筒螺接,通过人工旋调第一夹座在轴筒上的螺接位,可对调节装置两端的相对距离进行调设,也能实现头管角度、立管角度的对应调设;通过可伸缩三角架的无级伸缩调设,即实现自行车车架的无级伸缩调设。通过以上综合调设,在自行车鞍座、车把高度的通常方式调设配合下,可拆分自行车可较好地适于不同身高、臂展和骑行习惯的骑行者,提高骑行舒适度。另外,调节装置所具备立叉的作用功效,使调节装置中的弹簧对可拆分自行车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功效,进一步提高了骑行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伸缩三角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伸缩三角架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伸缩三角架第一套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伸缩三角架第二套管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三角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轴筒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轴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架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轮毂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轮毂爆炸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轮毂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轮毂爆炸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一连接口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架以及第二连接口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分自行车示意图。
图中:1、可伸缩三角架;11、头管;12、第一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14、第一套管;141、第一开口;15、第三连接管;16、第四连接管;17、第二套管;171、第二开口;18、第三开口;19、第四开口;2、可折叠三角架;21、平叉;22、立管;221、定位条;23、立叉;3、紧固件;31、第一耳部;32、第二耳部;4、自适应连接机构;41、第一连接装置;411、第一连接轴;42、调节装置;421、轴筒;422、轴筒盖;423、轴杆;424、弹簧;425、第一夹座;426、第二夹座;43、第二连接装置;431、限位架;432、第二连接轴;5、第一轮毂;51、第一毂盖;52、第一毂筒;521、第一轴承装置;522、第一支撑架;523、第一连接口;53、第二毂盖;531、第一连接头;6、第二轮毂;61、第三毂盖;62、第二毂筒;621、第二轴承装置;622、第二支撑架;623、第二连接口;63、第四毂盖;631、第二连接头;8、制动装置;9、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分架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分架,可拆分架包括可伸缩三角架1、可折叠三角架2;参照图1-4,可伸缩三角架1包括:头管11、第一连接管12、第二连接管13、第三连接管15、第四连接管16、第一套管14、第二套管17以及立管22;第一连接管12第一端与头管11连接,第一连接管12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管13第一端可伸缩套设且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管13第二端与第一套管14连接,第三连接管15第一端与头管11连接,第三连接管15第二端与第四连接管16第一端可伸缩套设且可拆卸连接,第四连接管16第二端与第二套管17连接,第一套管14以及第二套管17适于可拆卸套接在立管22上;参照图5,可折叠三角架2包括:平叉21、立叉23以及立管22;平叉21第一端与立管22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平叉21第二端与立叉23第一端可转动连接,立管22第二端与立叉23第二端可拆卸连接;可伸缩三角架1与可折叠三角架2通过立管22连接。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立管22外壁配置有定位条221,第一套管14上轴向开设有贯通的第一开口141,第二套管17上轴向开设有贯通的第二开口171,定位条221适于与第一开口141以及第二开口171配合,且第一开口141以及第二开口171可沿定位条221滑动;第一套管14和第二套管17上套接有至少一个紧固件3,紧固件3包括第一耳部31以及第二耳部32,定位条221位于第一耳部31以及第二耳部32之间。
立管22外壁配置有定位条221,第一套管14、第二套管17适于与立管22套接,第一开口141、第二开口171适于与定位条221配合,定位条221处于第一开口141、第二开口171中,即限定了第一套管14、第二套管17与立管22的相对自转,也即限定了可伸缩三角架1与可折叠三角架2的相对转动,增强了可拆分架的结构稳固性和工作可靠性。将一个紧固件3的第一耳部31的内壁抵接于定位条221、另一个紧固件3的第二耳部32的内壁也抵接于定位条221,可更加有效地防止第一套管14、第二套管17与立管22的相对自转,使可拆分架的结构进一步稳固和可靠。
优选地,第一连接管12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管13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开口18,第一连接管12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管13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的第三开口18处套接有至少一个紧固件3。
优选地,第三连接管15第二端与第四连接管16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开口19,第三连接管15第二端与第四连接管16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的第四开口19处套接有至少一个紧固件3。
优选地,如图6-10所示,可折叠三角架2还包括自适应连接机构4,自适应连接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装置41、调节装置42、第二连接装置43,第一连接装置41包括第一连接轴411;第二连接装置43包括:限位架431以及第二连接轴432,第二连接轴432架设于限位架431中;调节装置42包括:轴筒421、轴筒盖422、轴杆423、弹簧424、第一夹座425以及第二夹座426;第一连接装置41通过第一连接轴411与轴筒421第一端可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装置41与轴筒421第一端可沿第一连接轴411轴向相对移动;轴筒盖422连接于轴筒421第二端,轴杆423第一端穿过轴筒盖422进入轴筒421中,轴杆423与轴筒421可相对转动,轴杆423可沿轴杆423轴向往复运动;轴杆423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轴432与限位架431可转动连接,限位架431与轴杆423第二端可沿第二连接轴432轴向相对移动,限位架431适于对轴杆423第二端在转动方向上限位;第一夹座425与轴筒421螺接,第二夹座426套接于轴杆423,弹簧424位于第一夹座425与第二夹座426之间且与第一夹座425以及第二夹座426抵接;第一连接装置41与立管22第二端可拆卸连接,限位架431与立叉23第二端连接。
在生产立管22与立叉23固定连接的结构架时,立管22与立叉23经过模具定位而连接固定不变,消减了立管22与立叉23之间的定位偏差,就消减了定位偏差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对结构架的损伤,使结构及构件配合协调平稳。在立管22与立叉23拆分后重新组装连接时,人工难以保证立管22与立叉23的连接达到模具定位要求。可拆分架中自适应连接机构4的应用,较好解决了相关问题。自适应连接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装置41、调节装置42、第二连接装置43,调节装置42中的弹簧424自适应外部作用力,使轴杆423可沿轴杆423轴向往复运动,在扭力作用下,轴杆423与轴筒421还可相对自转,同时,调节装置42与第一连接装置41通过第一连接轴411可相对转动、且沿第一连接轴411可相对位移,调节装置42与第二连接装置43通过第二连接轴432可相对转动、且沿第二连接轴432可相对位移,因此,自适应连接机构4可多点位转动及位移,从而可自适应多姿态的连接;第一连接装置41与立管22连接,第二连接装置43与立叉23连接,限位架431限定了调节装置42与第二连接装置43相对转动的范围,使调节装置42与立叉23可相对转动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范围,又使调节装置42有一定的立叉23的作用功效。当第一连接装置41、第二连接装置43分别连接的立管22与立叉23之间定位有偏差时,在定位偏差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下,通过自适应连接机构4多点位的转动及位移的自适应协调配合,消减相互作用力,即达到立管22与立叉23在一定程度上的平稳配合连接状态,也即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正常工作要求的定位状态。从而,通过自适应连接机构4的应用,使可拆分架可以实际投入应用。另外,调节装置42所具备立叉23的作用功效,使调节装置42中的弹簧424对可拆分架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功效。
使用时:第一连接管12与第二连接管13拆卸分离、第三连接管15与第四连接管16拆卸分离、第一套管14以及第二套管17与立管22拆卸分离,实现可伸缩三角架1的拆卸分离;立管22与立叉23拆卸分离、平叉21与立管22相对转动、平叉21与立叉23相对转动,实现可折叠三角架2的折叠。通过以上拆卸分离及折叠,实现了可拆分架的拆分,使可拆分架在拆分后比不拆分或一般的折叠架占比空间少很多、整理和携带更方便。套接并通过紧固件3的紧固的连接方式,也使可拆分架的拆分或重新组装简便容易。对第一连接管12与第二连接管13调设伸缩位置后套接,并使第一套管14、第二套管17的套管轴向对应同一,第三连接管15与第四连接管16将有一对应的伸缩位置套接,使第一套管14、第二套管17与定位条221及立管22配合套接,即构成三角架。只需调设一伸缩套接位置,通过以上三角架构成方式,即能实现可伸缩三角架1的无级伸缩,也即实现可拆分架的无级伸缩。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分自行车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可拆分架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对自行车的通常组成构件,在此也不再赘述。
如图11-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分自行车,可拆分自行车包括可拆分架、第一轮毂5以及第二轮毂6,第一轮毂5与可伸缩三角架1连接,第二轮毂6与可折叠三角架2连接。
优选地,第一轮毂5包括第一毂盖51、第一毂筒52和第二毂盖53;第一毂盖51、第一毂筒52和第二毂盖53可拆卸压合连接,第一毂盖51配置有制动装置8。使轮轴穿过第一轮毂5,通过在轮轴两端螺母相对扭紧,使第一毂盖51、第一毂筒52、第二毂盖53压合连接,从而组成第一轮毂5;拆卸螺母并抽出轮轴,第一毂盖51、第一毂筒52、第二毂盖53即可分离。
优选地,第二轮毂6包括第三毂盖61、第二毂筒62和第四毂盖63;第三毂盖61、第二毂筒62和第四毂盖63可拆卸压合连接,第三毂盖61配置有制动装置8,第四毂盖63配置有驱动装置9。使轮轴穿过第二轮毂6,通过在轮轴两端螺母相对扭紧,使第三毂盖61、第二毂筒62、第四毂盖63压合连接,从而组成第二轮毂6;拆卸螺母并抽出轮轴,第三毂盖61、第二毂筒62、第四毂盖63即可分离。
优选地,第一毂筒52内设有第一轴承装置521,第一轴承装置521与第一毂筒52内壁通过第一支撑架522连接,第一支撑架522与第一毂筒52内壁、第一轴承装置521、以及第一毂筒52端面之间形成第一连接口523,第二毂盖53上配置有第一连接头531,第一连接头531与第一连接口523可周向抵接,且第一连接头531可楔入第一连接口523内实现压合连接。
优选地,第二毂筒62内设有第二轴承装置621,第二轴承装置621与第二毂筒62内壁通过第二支撑架622连接,第二支撑架622与第二毂筒62内壁、第二轴承装置621、以及第二毂筒62端面之间形成第二连接口623,第四毂盖63上配置有第二连接头631,第二连接头631与第二连接口623可周向抵接,且第二连接头631可楔入第二连接口623内实现压合连接。
可拆分自行车,包括可拆分架、第一轮毂5、第二轮毂6,第一轮毂5由第一毂盖51、第一毂筒52、第二毂盖53压合连接组成,第二轮毂6由第三毂盖61、第二毂筒62、第四毂盖63压合连接组成,第一毂盖51、第二毂盖53、第三毂盖61、第四毂盖63分别可与自行车车轮的轮胎及轮辐拆卸分离,使拆卸分离后的自行车前、后轮可整齐叠放。通过对可拆分架、第一轮毂5、第二轮毂6的拆分,在自行车其它构件以通常方式拆分的配合下,可拆分自行车的拆分比普通自行车的折叠节省更多空间,并更容易整齐叠放,使携带或贮存更加方便;套接并通过紧固件3的紧固、以及第一轮毂5、第二轮毂6压合连接的连接方式,使可拆分自行车的拆分或重新组装简便容易。
使用时:将前、后车轮从可拆分架中拆卸分离,从第一轮毂5、第二轮毂6中抽出轮轴,第一毂盖51、第二毂盖53、第三毂盖61、第四毂盖63即可分别与自行车车轮的轮胎及轮辐拆卸分离;进一步按照实施例1对可拆分架进行拆分,就实现了对可拆分自行车的拆分。按照拆分的相反程序,即可组装可拆分自行车。使第一套管14、第二套管17上的紧固件3处于放松状态,第一套管14及第二套管17可在立管22上滑动,通过调设第一套管14及第二套管17在立管22上的连接位,即可实现自行车的头管角度(前、后车轮的轮心连线与头管11的夹角)、立管角度(前、后车轮的轮心连线与立管22的夹角)的对应调设;在可折叠三角架2的自适应连接机构4中,第一夹座425与轴筒421螺接,通过人工旋调第一夹座425在轴筒421上的螺接位,可对调节装置42两端的相对距离进行调设,也能实现头管角度、立管角度的对应调设;通过可伸缩三角架1的无级伸缩调设,即实现自行车车架的无级伸缩调设。通过以上综合调设,在自行车鞍座、车把高度的通常方式调设配合下,可拆分自行车可较好地适于不同身高、臂展和骑行习惯的骑行者,提高骑行舒适度。另外,调节装置42所具备立叉23的作用功效,使调节装置42中的弹簧424对可拆分自行车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功效,进一步提高了骑行舒适度。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拆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伸缩三角架、可折叠三角架;所述可伸缩三角架包括:头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立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一端与所述头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端可伸缩套设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第一端与所述头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第一端可伸缩套设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所述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适于可拆卸套接在所述立管上;所述可折叠三角架包括:平叉、立叉以及立管;所述平叉第一端与所述立管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平叉第二端与所述立叉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立管第二端与所述立叉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可伸缩三角架与所述可折叠三角架通过所述立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外壁配置有定位条,所述第一套管上轴向开设有贯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套管上轴向开设有贯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定位条适于与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配合,且所述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可沿所述定位条滑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上套接有至少一个紧固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的第三开口处套接有至少一个紧固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三连接管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第一端中端口较大的一端的第四开口处套接有至少一个紧固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三角架还包括自适应连接机构,所述自适应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装置、调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限位架以及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架设于所述限位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轴筒、轴筒盖、轴杆、弹簧、第一夹座以及第二夹座;所述第一连接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轴筒第一端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轴筒第一端可沿所述第一连接轴轴向相对移动;所述轴筒盖连接于所述轴筒第二端,所述轴杆第一端穿过所述轴筒盖进入所述轴筒中,所述轴杆与所述轴筒可相对转动,所述轴杆可沿所述轴杆轴向往复运动;所述轴杆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限位架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架与所述轴杆第二端可沿所述第二连接轴轴向相对移动,所述限位架适于对所述轴杆第二端在转动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一夹座与所述轴筒螺接,所述第二夹座套接于所述轴杆,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夹座与所述第二夹座之间且与第一夹座以及第二夹座抵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立管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架与所述立叉第二端连接。
6.一种可拆分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分架、第一轮毂以及第二轮毂,所述第一轮毂与所述可伸缩三角架连接,所述第二轮毂与所述可折叠三角架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分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毂包括第一毂盖、第一毂筒和第二毂盖;所述第一毂盖、第一毂筒和第二毂盖可拆卸压合连接,所述第一毂盖配置有制动装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分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毂包括第三毂盖、第二毂筒和第四毂盖;所述第三毂盖、第二毂筒和第四毂盖可拆卸压合连接,所述第三毂盖配置有制动装置,所述第四毂盖配置有驱动装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拆分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毂筒内设有第一轴承装置,所述第一轴承装置与所述第一毂筒内壁通过第一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毂筒内壁、第一轴承装置、以及第一毂筒端面之间形成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毂盖上配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可周向抵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头可楔入所述第一连接口内实现压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拆分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毂筒内设有第二轴承装置,所述第二轴承装置与所述第二毂筒内壁通过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毂筒内壁、第二轴承装置、以及第二毂筒端面之间形成第二连接口,所述第四毂盖上配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口可周向抵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头可楔入所述第二连接口内实现压合连接。
CN201820692652.XU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Active CN208470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2652.XU CN208470027U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2652.XU CN208470027U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0027U true CN208470027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20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92652.XU Active CN208470027U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700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7943A (zh) * 2018-05-10 2018-08-17 罗恒宏 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7943A (zh) * 2018-05-10 2018-08-17 罗恒宏 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6059758A1 (de) Abtrennbare Vorderradgabelvorrichtung für Fahrräder
EP3138766A1 (en) Folding bicycle
CN208470027U (zh) 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EP3162683A2 (en) Vehicle
CN203740071U (zh) 一种折叠车把结构
EP3266691A1 (en) Front wheel hub inner steering structure of portable two-wheel vehicle
CN108407943A (zh) 一种可拆分架及可拆分自行车
CN205707075U (zh) 一种方向杆可伸缩的代步车辆
CN107697218A (zh) 一种便于折叠的自行车曲柄
CN210734406U (zh) 一种可折叠式脚踏驱动滑板车
CN206871267U (zh) 一种折叠车前叉结构和折叠车
JP2007099063A (ja) 自転車
CN204021172U (zh) 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的中轴
CN208393568U (zh) 一种新型滑板车以及折叠结构
CN207106759U (zh) 后轮单边双叉支撑式折叠两轮车
CN206856873U (zh) 一种骑行滑步二合一自行车
CN203740065U (zh) 新型折叠自行车
CN201380920Y (zh) 折叠式自行车
CN206691311U (zh) 一种三轮车
CN204723732U (zh) 方便使用的可调节骑行台
CN213768866U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前叉
CN202089182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208698978U (zh) 一种扭力转向儿童滑板车
CN208559666U (zh) 折叠式自行车
CN209719813U (zh) 一种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