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3008U -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 Google Patents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3008U
CN208453008U CN201821029167.0U CN201821029167U CN208453008U CN 208453008 U CN208453008 U CN 208453008U CN 201821029167 U CN201821029167 U CN 201821029167U CN 208453008 U CN208453008 U CN 208453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bolt
traction table
area
hook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291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英俊
王岩
金朋迪
姜岩
王长春
丛盛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291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3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3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300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钩舌包括上牵引台、下牵引台、锁面和销孔,所述上牵引台和/或下牵引台的牵引面沿着靠近所述锁面的方向分为接触区和退让区,所述接触区的靠近所述锁面的一端的延伸面为M1面,则所述退让区位于所述M1面的远离所述销孔的一侧。如此,增加了钩舌的上牵引台和/或下牵引台与钩体的牵引台接触区域的边缘距锁面的距离,进而钩舌和钩体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远离了结构突变区域,从而降低了钩舌和钩体的上下牵引台应力水平,避免了钩舌和钩体的牵引台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了钩舌和钩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车钩的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背景技术
车钩是铁道车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安装于车辆的两端,用于连接相邻的两节车辆以及传递列车纵向力。车钩的种类较多,但应用最广泛的车钩为关节式车钩,如图1所示,关节式车钩包括钩体03、钩舌01、钩锁、钩舌推铁、钩舌销02等零部件,钩舌01可绕钩舌销02转动实现车钩的开闭。车钩内部的主要承载部位是钩舌01的牵引台和钩体03的牵引台。如图2所示,两个车钩连挂实现相邻的两节车辆的连接。
目前,车钩发生断裂主要发生在拉伸工况下,车钩的主要承载部位是钩舌01的牵引台与钩体03的牵引台。图3-4所示,钩舌01上具有上牵引台、下牵引台和锁面01b。如图5-6所示,钩体上具有牵引台、下牵引台和锁腔03c。如图7所示,钩舌与钩体配合时,钩舌的上牵引台01a与钩体的上牵引台03a相抵,钩舌的下牵引台01d与钩体的下牵引台03e相抵,进而钩舌的上牵引面01c与钩体的上牵引面03b接触并相抵,钩舌的下牵引面01e与钩体的下牵引面03e接触并相抵,以实现承载。当钩锁与钩舌01上的锁面01b接触时,钩锁能够限制钩舌01使其不能围绕钩舌销02转动以使车钩处于锁定状态,当钩锁移动至锁腔03c内后钩舌01围绕钩舌销02转动以使车钩处于解锁状态。
从图3-图4可以看出,钩舌的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距锁面01b的较近,钩舌01与钩体03配合连接后,钩舌的上牵引台01a与钩体的上牵引03a台的接触区域以及钩舌的下牵引台01d与钩体的下牵引台03d的接触区域的靠近锁面01b的边缘,结构有明显突变,导致钩舌01的上下牵引台靠近锁面的根部的应力更加集中,易使钩舌01的上下牵引台的根部产生断裂,降低了钩舌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车钩的更换与检修成本,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延长钩舌的使用寿命且降低车钩的维护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钩舌,该钩舌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延长钩舌的使用寿命且降低车钩的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钩舌的车钩以及包括上述车钩的铁道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钩舌,包括上牵引台、下牵引台、锁面和销孔,所述上牵引台和/或下牵引台的牵引面沿着靠近所述锁面的方向分为接触区和退让区,所述接触区的靠近所述锁面的一端的延伸面为M1面,则所述退让区位于所述M1面的远离所述销孔的一侧。
优选地,上述钩舌中,所述接触区为弧面,且其朝向远离所述销孔的方向凸起。
优选地,上述钩舌中,所述退让区为弧面或平面。
优选地,上述钩舌中,所述退让区与所述接触区连接的位置距所述锁面的最小距离为L1,60mm≥L1≥10mm。
优选地,上述钩舌中,所述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的牵引面均沿着靠近所述锁面的方向分为接触区和退让区;
所述上牵引台的退让区和所述下牵引台的退让区对称设置。
优选地,上述钩舌中,所述钩腕的内侧牵引面包括抵接区和非抵接区,且所述抵接区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所述非抵接区,且所述非抵接区位于所述抵接区的上侧延伸面或下侧延伸面的靠近所述钩腕外侧表面的一侧。
优选地,上述钩舌中,所述非抵接区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非抵接区和第二非抵接区,所述钩腕的内侧牵引面由上至下依次分为所述第一非抵接区、抵接区和第二非抵接区。
优选地,上述钩舌中,所述抵接区的上边缘不高于该钩舌上牵引台的上边缘,所述抵接区的下边缘不低于该钩舌下牵引台的下边缘。
一种车钩,包括钩舌和钩体,所述钩舌为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钩舌。
一种铁道车辆,包括车钩,所述车钩为如上述的车钩。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钩舌与钩体配合时,钩舌的上牵引台的牵引面与钩体的上牵引台的牵引面接触相抵,钩舌的下牵引台的牵引面与钩体的下牵引台的牵引面接触相抵,并且钩体的牵引台位于钩舌的牵引台的靠近销孔的一侧。由于钩舌的上牵引台和/或下牵引台上设置有退让区,且退让区位于接触区延伸面的远离销孔的一侧,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钩舌与钩体配合时,钩舌的上牵引台和/或下牵引台上的牵引面上的退让区与钩体的牵引台上的牵引面之间具有间隙不能接触,同时钩舌的上牵引台和/或下牵引台上的牵引面上的接触区与钩体的牵引台上的牵引面相互贴合接触且两者不具有间隙。
如此设置,由于退让区位于接触区和锁面之间且退让区与钩体的牵引台之间具有间隙且不接触,故增加了钩舌的上牵引台和/或下牵引台与钩体的牵引台接触区域的边缘距锁面的距离,使得钩舌和钩体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距锁面和锁腔的距离增加,进而钩舌和钩体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远离了结构突变区域,从而降低了钩舌和钩体的上下牵引台应力水平,避免了钩舌和钩体的牵引台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了钩舌和钩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车钩的维护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钩和铁道车辆,该车钩包括钩舌和钩体,其中钩舌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钩舌,该铁道车辆包括上述车钩,因此该车钩和铁道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单个车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两个车钩处于连挂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钩舌的俯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钩舌的仰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钩体的剖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钩体的另一剖视图;
图7中为现有技术中的钩舌和钩体配合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钩舌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钩舌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区位置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退让区位置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钩舌沿着竖直面剖切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两个钩舌配合的示意图。
在图1-7中:
01-钩舌、01a-钩舌的上牵引台、01b-锁面、01c-钩舌的上牵引面、01d-钩舌的下牵引台、01e-钩舌的下牵引面、02-钩舌销、03-钩体、03a-钩体的上牵引台、03b-钩体的上牵引面、03c-锁腔、03d-钩体的下牵引台、03e-钩体的下牵引面;
在图8-14中:
101-钩舌的上牵引台、104-钩舌的销孔、108-钩舌的下牵引台、111a-接触区、111b-退让区、114-钩腕、114a-第一非抵接区、114b-抵接区、114c-第二非抵接区、115-锁面、116-钩舌销;
201-钩体的上牵引台、205-钩体的下牵引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钩舌,该钩舌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延长钩舌的使用寿命且降低车钩的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钩舌的车钩以及包括上述车钩的铁道车辆。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8-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钩舌包括上牵引台101、下牵引台108、锁面115和销孔104,其中锁面115用于与钩锁抵接以使钩舌不能围绕钩舌销116转动,销孔104用于穿过钩舌销116。重点在于,上牵引台101和/或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沿着逐渐靠近锁面115的方向分为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即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中的至少一个的牵引面分为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并且退让区111b位于接触区111a和锁面115之间,即牵引面上沿着逐渐靠近锁面115的方向依次分为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
另外,接触区111a的靠近锁面115的一端的延伸面为M1面,则退让区111b位于M1面的远离销孔104的一侧。若接触区111a的第一端与退让区111b连接,则上述M1面即为接触区111a的第一端的延伸面,并且M1面位于退让区111b与销孔104之间。当上述钩舌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沿着水平面剖切钩舌得到的M1面的截面、接触区111a的截面和退让区111b的截面,M1面的截面为接触区111a的截面的延长线,M1面的截面位于退让区111b的截面和销孔104的截面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销孔104和锁面115与现有技术中的钩舌上的销孔104和锁面115相同,销孔104位于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的靠近钩舌的钩尖的一侧。
具体请参阅图10-12,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钩舌与钩体配合时,钩舌的上牵引台101的牵引面与钩体的上牵引台201的牵引面接触相抵,钩舌的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与钩体的下牵引台205的牵引面接触相抵,并且钩体的牵引台位于钩舌的牵引台的靠近销孔104的一侧。由于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或下牵引台108上设置有退让区111b,且退让区111b位于接触区111a延伸面的远离销孔104的一侧,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钩舌与钩体配合时,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或下牵引台108上的牵引面上的退让区111b与钩体的牵引台上的牵引面之间具有间隙不能接触,同时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或下牵引台108上的牵引面上的接触区111a与钩体的牵引台上的牵引面相互贴合接触且两者不具有间隙。
如此设置,由于退让区111b位于接触区111a和锁面115之间且退让区111b与钩体的牵引台之间具有间隙且不接触,故增加了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或下牵引台108与钩体的牵引台接触区域的边缘距锁面115的距离,使得钩舌和钩体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距锁面115和锁腔的距离增加,进而钩舌和钩体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远离了结构突变区域,从而降低了钩舌和钩体的上下牵引台应力水平,避免了钩舌和钩体的牵引台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了钩舌和钩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车钩的维护成本。
为了防止钩舌与钩体配合时发生错位,接触区111a可以为曲面,同样地钩体牵引台的牵引面上与接触区配合的区域也为曲面。如此可以防止钩舌与钩体相互滑动,发生偏移错位。
另外,接触区111a也可以为弧面。具体地,并且接触区111a可以朝向远离销孔104的方向凸起,当然接触区111a也可以朝向远离销孔104的方向凹陷,在此不作限定。
接触区111a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曲面,比如球面的局部,或者接触区111a还可以为平面。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退让区111b可以为弧面或平面,由于退让区111b不与钩体的牵引台接触,因此退让区111b可以为任意形状,只要保证钩舌与钩体配合后退让区111b与钩体的牵引台之间具有间隙即可。
优选地,退让区111b与接触区111a连接的位置距锁面115的最小距离为L1,60mm≥L1≥10mm。即上述最小距离L1是指接触区111a上的所有点距锁面115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小值,如此保证了钩舌和钩体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距锁面115的距离小于等于60mm且大于等于10mm,比如可以为12mm、15mm等,进而有效降低了钩舌牵引台的应力。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退让区111b与接触区111a连接的位置距锁面115的最小距离L1还可以为其它值,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均沿着靠近锁面115的方向分为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即钩舌上牵引台101的牵引面上具有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同时钩舌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上也具有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当然,也可以仅钩舌上牵引台101的牵引面上具有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而钩舌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上不具有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或者,仅钩舌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上具有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而钩舌上牵引台101的牵引面上不具有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
当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均沿着靠近锁面115的方向分为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时,上牵引台101的退让区111b和下牵引台108的退让区111b可以形状相同或形状不同。其中,上牵引台101的退让区111b和下牵引台108的退让区111b中的一个为曲面且另一个为平面,具体地可以上牵引台101的退让区111b为弧面,下牵引台108的退让区111b为平面,在此不作限定。
或者,当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均沿着靠近锁面115的方向分为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时,上牵引台101的退让区111b和下牵引台108的退让区111b可以对称设置,具体地上牵引台101的退让区111b和下牵引台108的退让区111b可以沿着水平面对称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加工制造,上述上牵引台101、下牵引台108、锁面115和销孔104的孔壁为一体结构,即钩舌可以为一体式铸造结构。当然,钩舌也可以由几部分连接形成,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钩舌包括钩腕114、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重点在于,钩腕114的内侧牵引面包括抵接区114b和非抵接区,且抵接区114b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非抵接区,即非抵接区和抵接区114b上下分布。两个钩舌连挂配合时,其中一个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牵引面上的非抵接区与另一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牵引面之间具有间隙,即一个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牵引面上的非抵接区与另一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牵引面不接触。钩腕114内侧是指钩腕114的朝向钩尖的一侧,两个钩舌连挂配合时,两个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相接触实现载荷传递。
非抵接区位于抵接区114b的上侧延伸面或下侧延伸面的靠近钩腕114外侧表面的一侧。即当非抵接区位于抵接区114b的上侧时,则非抵接区位于抵接区114b的上侧延伸面的靠近钩腕114外侧表面的一侧;当非抵接区位于抵接区114b的下侧时,则非抵接区位于抵接区114b的下侧延伸面的靠近钩腕114外侧表面的一侧。上述钩腕114外侧表面即为钩腕114的远离钩尖的一侧表面。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钩舌时,由于两个钩舌连挂配合时,其中一个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牵引面上的非抵接区与另一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牵引面之间具有间隙,由于非抵接区位于抵接区114b的上侧或下侧,如此设置两个钩舌的钩腕114的抵接区114b域与上牵引台101或下牵引台108的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缩小,使得钩舌的上下牵引台108及颈部等部位产生弯矩降低,降低了钩舌断裂的概率,进而有效改善了钩舌的结构强度,延长了钩舌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关于上下高度等方位的描述,均基于钩舌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当钩舌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非抵接区位于抵接区114b的上侧或下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非抵接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非抵接区分别为第一非抵接区114b4a和第二非抵接区114c,并且钩腕114的内侧牵引面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非抵接区114b4a、抵接区114b和第二非抵接区114c,即第一非抵接区114b4a、抵接区114b和第二非抵接区114c共同形成钩腕114的内侧牵引面,且钩舌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第一非抵接区114b4a位于抵接区114b的上侧,第二非抵接区114c位于抵接区114b的下侧。如此设置,两个钩舌连挂配合时,其中一个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牵引面上的第一非抵接区114b4a和第二非抵接区114c均与另一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牵引面之间具有间隙,仅抵接区114b与另一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牵引面接触,降低了两个钩舌的钩腕114的抵接区114b域与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的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缩小,进一步降低了钩舌断裂的概率。
进一步地,第一非抵接区114b4a和第二非抵接区114c沿着将钩腕114的内侧牵引面平分为上下两部分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即当钩舌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第一非抵接区114b4a和第二非抵接区114c上下对称设置,抵接区114b位于钩腕114的内侧牵引面的中部,以实现两钩舌连挂牵引过程中,钩舌内侧牵引面中部接触,两端区域不接触。进一步改善了钩舌和钩体的受力状态,避免钩舌、钩体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车钩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检修工作量,提高运输安全可靠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将抵接区114b平分为上下两部分的中分线与将钩腕114的内侧牵引面平分为上下两部分的中分线重合。如此保证抵接区114b位于钩腕114的内侧牵引面的上下方向的正中部,进一步保证了钩舌的上下部分受力均衡,改善了钩舌和钩体的受力状态。
具体地,抵接区114b沿着竖直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非抵接区沿着竖直方向的延伸距离。即钩舌处于正常使用时,抵接区114b的高度大于非抵接区的高度,如此保证了两个钩舌连挂配合时,两个钩舌的钩腕114抵接区114b域的面积不会太小,避免了两个钩舌的钩腕114抵接区114b域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钩舌的上下牵引台108及颈部等部位产生弯矩,抵接区114b的上边缘不高于该钩舌上牵引台101的上边缘,抵接区114b的下边缘不低于该钩舌上牵引台101的下边缘。即抵接区114b位于上牵引台101的上边缘和下牵引台108的下边缘之间,当沿着竖直面剖切该钩舌时,抵接区114b位于上牵引台101的牵引面的上边缘和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的下边缘之间。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抵接区114b可以为曲面或平面,只要保证两个钩舌连挂配合时,其中一个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牵引面上的抵接区114b与另一钩舌的钩腕114内侧牵引面接触即可。
优选地,沿着竖直面剖切该钩舌得到抵接区114b的断面,且抵接区114b的断面为竖直线或曲线,即抵接区114b可以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没有弯折,或者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弯折,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防止两个钩舌连挂配合时发生错位,沿着竖直面剖切该钩舌得到抵接区114b的断面,且抵接区114b的断面可以为弧线,当然接触面的断面也可以为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的直线。
另外,沿着竖直面剖切该钩舌得到非抵接区的断面,且非抵接区的断面为弧线或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的直线。即非抵接区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向靠近钩腕114外侧的方向倾斜,或者非抵接区的断面还可以为其它形状,比如其它类型的曲线,在此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钩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钩,该车钩包括钩舌和钩体,其中钩舌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钩舌。由于该车钩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钩舌,所以该车钩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铁道车辆,其包括上述车钩,因此该铁道车辆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钩舌,包括上牵引台(101)、下牵引台(108)、锁面(115)、钩腕和销孔(10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牵引台(101)的牵引面和/或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沿着靠近所述锁面(115)的方向分为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所述接触区(111a)的靠近所述锁面(115)的一端的延伸面为M1面,则所述退让区(111b)位于所述M1面的远离所述销孔(104)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舌,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111a)为弧面,且其朝向远离所述销孔(104)的方向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舌,其特征在于,所述退让区(111b)为弧面或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舌,其特征在于,所述退让区(111b)与所述接触区(111a)连接的位置距所述锁面(115)的最小距离为L1,60mm≥L1≥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舌,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牵引台(101)的牵引面和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均沿着靠近所述锁面(115)的方向分为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
所述上牵引台(101)的退让区(111b)和所述下牵引台(108)的退让区(111b)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舌,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腕(114)的内侧牵引面包括抵接区(114b)和非抵接区,且所述抵接区(114b)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所述非抵接区,且所述非抵接区位于所述抵接区(114b)的上侧延伸面或下侧延伸面的靠近所述钩腕(114)外侧表面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钩舌,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抵接区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非抵接区(114a)和第二非抵接区(114c),所述钩腕(114)的内侧牵引面由上至下依次分为所述第一非抵接区(114a)、抵接区(114b)和第二非抵接区(114c)。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钩舌,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区(114b)的上边缘不高于该钩舌上牵引台(101)的上边缘,所述抵接区(114b)的下边缘不低于该钩舌下牵引台(108)的下边缘。
9.一种车钩,包括钩舌和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舌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钩舌。
10.一种铁道车辆,包括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为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钩。
CN201821029167.0U 2018-06-29 2018-06-29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53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29167.0U CN208453008U (zh) 2018-06-29 2018-06-29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29167.0U CN208453008U (zh) 2018-06-29 2018-06-29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3008U true CN208453008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70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29167.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53008U (zh) 2018-06-29 2018-06-29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30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5170A (zh) * 2018-06-29 2018-10-30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5170A (zh) * 2018-06-29 2018-10-30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CN108715170B (zh) * 2018-06-29 2023-07-04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28471A (zh)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体
CN208585249U (zh)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体
CN108839666B (zh) 车钩、钩舌及钩体
CN208453008U (zh)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BR112012015978B1 (pt) ARTICULAQAO DE ENGATE PARA UM VEICULO FERROVlARIO, E, VEICULO FERROVlARIO
CN108583612A (zh) 车钩及其钩体
CN201736835U (zh) 铁路电气化接触网用上腕臂底座
CN208453007U (zh) 车钩及其钩体
CN201999007U (zh) 铁路车辆用固定车钩
AU2022203530A1 (en) Railway vehicle, coupler, and coupler body thereof
CN102009664B (zh) 过渡车钩
CN202006800U (zh) 铁路车辆用旋转车钩
CN201694200U (zh) 一种钩舌及包括该钩舌的铁道车辆
CN108715170A (zh)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CN108819974B (zh) 钩舌、钩体及车钩
CN103241260B (zh) 一种防止钩舌自动回转的车钩
CN103693066A (zh) 仰颈式车钩
CN108891442B (zh) 铁道车辆、车钩及其钩舌
CN202624257U (zh) 内燃动车组过渡钩
CN201895667U (zh) 一种过渡车钩
CN208789699U (zh) 一种工程车用与地铁用半永久牵引杆连挂的车钩装置
CN108819973B (zh) 车钩、钩舌及钩体
CN203580984U (zh) 仰颈式车钩
CN209918842U (zh) 160t铸锭车
CN209441377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