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5886U -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25886U
CN208425886U CN201721115419.7U CN201721115419U CN208425886U CN 208425886 U CN208425886 U CN 208425886U CN 201721115419 U CN201721115419 U CN 201721115419U CN 208425886 U CN208425886 U CN 208425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hand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asurement component
dec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154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李建
史庭飞
杨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154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25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25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25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电磁炉锅具包括锅体(10)、手柄(70)和控制板(50),还包括:测温组件(20),测温组件(20)的采温端(201)插设在锅体(10)的锅底(11)中,测温组件(20)远离所述采温端(201)的另一端与控制板(50)相连,且锅体(10)的外壁上开设可供测温组件(20)穿入所述手柄(70)内的凹槽(13);凹槽(13)上覆盖有装饰件(30),装饰件(30)用于将容纳在所述凹槽(13)中的所述测温组件(20)覆盖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解决了现有电磁炉炊具中由于温度传感器与手柄内的测温电路相连造成锅体外观不美观以及清洗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用具,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能,其中,为了在电磁炉使用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加热功率,需要对加热锅具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目前,专利(CN201079267Y)公开了一种可智能控温的电磁炉炊具,具体公开(如图1所示):由带手柄3的锅具1和电磁炉具2组成,锅具1底部内侧设有温度传感器4,在锅具1上还设有测温电路5、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和直流电源7,温度传感器4、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和直流电源7分别与测温电路5电路连接,测温电路5、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和直流电源7隐藏安装在手柄3内;在电磁炉具2内设有与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相适应的无线信号接收电和控制电路,无线信号接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电磁炉具2的加热器通过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控制电路设有温度设定钮10,用来调节锅具1内需要达到的温度;控制电路设有温度显示器11,可同步显示锅具1内的即时温度,方便观察。
然而,上述电磁炉中,温度传感器4是位于锅具1底部内侧中,这样温度传感器4与手柄3的测温电路5通过引线电性连接时,引线需从锅底沿着锅具1的外侧壁伸入手柄内与测温电路5相连,这样会有部分引线在锅具1外侧壁裸露,极大地影响了锅具的外观,同时裸露的引线在锅体清洗时造成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电磁炉炊具中由于温度传感器与测温电路相连时裸露的引线造成锅体外观受影响且清洗不方便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观美观且清洗方便的锅具电磁炉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锅具,包括包括锅体和设在所述锅体上的手柄,所述手柄内设有控制板,还包括:
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的采温端插设在所述锅体的锅底中,所述测温组件远离所述采温端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板相连,且所述锅体的外壁上开设可供所述测温组件穿入所述手柄内的凹槽;
所述凹槽上覆盖有装饰件,所述装饰件用于将容纳在所述凹槽中的所述测温组件覆盖住。
通过在锅体外壁上开设凹槽,且凹槽上覆盖有装饰件,这样使得测温组件沿着锅体外壁穿入手柄内时,测温组件可以隐藏在凹槽中且被装饰件覆盖住,从而使得测温组件在锅体外壁上不可见,确保了锅体外壁的美观性,避免了测温组件暴露在锅体外壁上时对锅体的外观造成影响以及对锅体清洗造成极大不便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磁炉锅具,解决了现有电磁炉炊具中由于温度传感器与手柄内的测温电路相连时造成锅体外观不美观以及清洗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所述装饰件包括底板以及分别设在所述底板的两长边外沿上的挡边,所述挡边和所述底板围成U型槽。
可选的,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手柄的一端上开设可供所述测温组件穿过的开口。
可选的,所述装饰件为采用不锈钢、铝或铜制成的金属装饰条。
可选的,所述装饰件的外表面与所述锅体的外壁平齐。
可选的,所述锅体的锅底上开设可供所述测温组件的采温端插设的测温孔,且所述测温孔与所述凹槽相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
手柄座,所述手柄座的一端与所述手柄相连,所述手柄座的另一端与所述锅体相连,且所述装饰件上开设所述开口的一端夹持在所述手柄座与所述锅体之间。
可选的,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手柄座的一端上开设用于放置所述控制板的腔体,所述腔体的顶端盖设有手柄盖,且所述腔体与所述手柄座的内腔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腔体内还设有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控制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炉炊具,至少包括电磁炉和上述所述的电磁炉锅具。
通过包括上述电磁炉锅具,使得锅体的温度检测更加准确,这样电磁炉能准确地烹煮过程进行控制,同时电磁炉锅具中,测温组件沿着锅体外壁设置时确保了锅具的外观美观性,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炊具即实现了对烹煮过程的准确控制,同时确保了锅具的外观美观性以及清洗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磁炉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装饰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测温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炊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磁炉锅具-100;
锅体-10;
锅底-11;
测温孔-12;
凹槽-13;
测温组件-20;
外壳-21;
采温端201;
开口端-202;
测温元件-22;
引线-23;
装饰件-30;
底板-31;
挡边-32;
开口-33;
手柄座-40;
内腔-41;
控制板-50;
供电单元-60;
手柄-70;
手柄盖-71;
腔体-72;
电磁炉-200;
线圈盘-210;
温度传感器-220;
底壳-230;
面板-240;
上盖-250;
控制单元-26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装饰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测温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8示,电磁炉锅具包括:包括锅体10和设在锅体10上的手柄70,手柄70内设有控制板50,还包括:测温组件20,其中,测温组件20的采温端201插设在锅体10的锅底11中,测温组件20远离采温端201的另一端与控制板50相连,测温组件20用于对锅体10的锅底11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获得的锅体10温度传输给控制板50,控制板50将测温组件20获得的锅体10温度传输给电磁炉内的控制单元,电磁炉内的控制单元根据锅体10的温度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例如若锅体10的温度较高,则可以控制电磁炉内的加热功率降低,若锅体10内的温度较低,则可以控制电磁炉内的加热功率增大,本实施例中,测温组件20的采温端201设在锅体10的锅底11中,即测温组件20直接对锅体10的锅底11温度进行检测,这样测温组件20获得的锅体10温度与锅体10内的温度几乎接近,这样电磁炉根据测温组件20检测到的温度对烹煮过程进行控制时可以实现对烹煮过程的准确控制,避免由于锅体10的温度检测不准确导致电磁炉内的控制单元出现误判现象。
其中,本实施例中,测温组件20的采温端201插设在锅体10的锅底11中,而与测温组件20相连的控制板50是位于手柄70内的,这样测温组件20的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位于锅底11,另一端位于手柄70内的,因此,测温组件20与控制板50相连的一端需沿着锅体10的外壁伸入到手柄70内,但是测温组件20沿着锅体10的外壁穿入手柄70内时,测温组件20中沿着锅体10外壁的那一部分在锅体10外壁暴露着,这样对锅体10的外观造成极大影响,同时锅体10清洗时,暴露在锅体10外壁上的测温组件20部分对清洗造成极大的不便,即清洗比较麻烦。
为此,为了解决由于测温组件20在锅体10外壁暴露造成锅体10外观受影响以及清洗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在锅体10的外壁上开设可供测温组件20穿入手柄70内的凹槽13,这样测温组件20沿着锅体10外壁穿入手柄70内时,测温组件20可以隐藏在凹槽13中,同时,凹槽13上覆盖有装饰件30,装饰件30用于将容纳在凹槽13中的测温组件20覆盖住,这样测温组件20沿着锅体10外壁穿入手柄70内设,测温组件20在锅体10外壁上隐藏在凹槽13中且被装饰件30覆盖住,使得测温组件20在锅体10外壁上不可见,这样测温组件20沿着锅体10外壁穿入手柄70时对锅体10的外观没有影响,同时在清洗时,由于测温组件20隐藏在凹槽13中,且凹槽13上覆盖有装饰件30,这样对清洗不会造成干扰,从而避免了测温组件20暴露在锅体10外壁而造成清洗不方便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锅体10外壁上开设凹槽13,且凹槽13上盖设有装饰件30,这样使得测温组件20沿着锅体10外壁穿入手柄70内时,测温组件20可以隐藏在凹槽13中且被装饰件30覆盖住,从而使得测温组件20在锅体10外壁上不可见,确保了锅体10外壁的美观性,避免了测温组件20暴露在锅体10外壁上时对锅体10的外观造成影响以及对锅体10清洗造成极大不便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磁炉锅具,解决了现有电磁炉炊具中由于温度传感器与手柄70内的测温电路相连时锅体10外观受影响以及清洗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锅体10外壁上开设可供测温组件20穿入手柄70内的凹槽13时,凹槽13的长度具体根据测温组件20沿着锅体10外壁设置的长度确定,凹槽13的宽度以能将测温组件20卡在凹槽13中为宜。
其中,本实施例中,装饰件30具体包括底板31以及分别设在底板31的两长边外沿上的挡边32,如图7所示,由于凹槽13在锅体10外壁上开设时,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本实施例中,装饰件30为长条状的装饰条,所以,底板31具有一定的长度,两个挡边32分别设在相对的两个长边外沿上,且挡边32沿着长边外沿向上延伸,挡边32和底板31共同围成U型槽,这样装饰件30盖设在凹槽13上时,装饰件30的挡边32卡入凹槽13中,将凹槽13中的测温组件20包裹住,其中,本实施例中,装饰件30中包括挡边32时,装饰件30中的两个挡边32可以从侧面将凹槽13中的测温组件20进行覆盖,即可以增大装饰件30对凹槽13中测温组件20覆盖的区域,同时,通过设置挡边32时,装饰件30的挡边32当抵接在凹槽13的槽底时,装饰件30在凹槽13上的位置进行定位,因此,通过挡边32还可以对装饰件30在凹槽13上盖设时起到限位作用,这样可以避免装饰件30伸入凹槽13过多造成锅体10外壁具有下凹部分而对锅体10外观造成影响。
其中,本实施例中,装饰件30在锅体10的凹槽13上盖设时,为了保证美观性,具体的,装饰件30的外表面与锅体10的外壁平齐,即装饰件30不能从锅体10外壁上凸起或装饰件30低于凹槽13的槽口,具体的,装饰件30的底板31与锅体10外壁平滑过渡,这样装饰件30挡边32的高度具体以装饰件30卡入凹槽13时与锅体10外壁平齐为准,例如挡边32的高度与凹槽13的槽深相同,这样装饰件30卡入凹槽13时确保了装饰件30的底板31外表面与锅体10外壁平齐。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测温组件20需与手柄70内的控制板50相连,因此,测温组件20沿着凹槽13进入手柄70与锅体10之间的空间内时需从凹槽13中穿出进入手柄70内,所以,当装饰件30盖设在凹槽13上后,为了使得测温组件20能从凹槽13中穿出,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底板31靠近手柄70的一端上开设可供测温组件20穿过的开口33,这样测温组件20沿着凹槽13并从装饰件30上的开口33穿入手柄70内与控制板50相连,其中,本实施例中,底壳上开设开口33大小和形状具体根据测温组件20的大小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锅体10在烹煮过程中处于高温状态,因为装饰件30在锅体10的凹槽13上设置时,装饰件30需能够耐高温,因此,本实施例中,装饰件30为采用不锈钢、铝或铜制成的金属装饰条,这样装饰件30可以耐高温,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在高温条件下受损,而且,由于锅体10的材质往往金属材质,这样当装饰件30为金属装饰条时,与锅体10的材质相匹配,从而在视觉上不造成冲突,同时,本实施例中,当装饰件30采用不锈钢、铝或铜制成的金属装饰条时,由于金属可以起到屏蔽磁场的作用,所以装饰件30可以对凹槽13中的测温组件20起到屏蔽磁场的目的,使得凹槽13中的测温组件20不受磁场干扰。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使测温组件20在锅体10的锅底11方便设置,具体的,在锅体10的锅底11上开设可供测温组件20的采温端201插设的测温孔12,其中,测温孔12的入口朝向锅底11的外沿,测温孔12的孔底伸入锅底11内,且测温孔12与凹槽13相连通,这样确保测温组件20处于测温孔12之外的部分均隐藏于锅体10外壁上的凹槽13中,避免了测温组件20暴露在锅体10外壁上。其中,本实施例中,测温孔12的孔深具体根据实际应用进行确定,例如,测温孔12的孔底可以位于锅底11中心与锅底11外沿之间的中间位置,测温组件20安装时,测温组件20的采温端201可以抵接在测温孔12的孔底。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测温组件20包括:外壳21、引线23以及设在外壳21内的测温元件22,其中,外壳21设有测温元件22的一端置于锅体10的外壳21中,即外壳21设有测温元件22的一端为采温端201,采温端201置于测温孔12中,测温元件22用于对外壳21的温度进行检测,如图8所示,外壳21的另一端(即开口端202)沿着锅体10的凹槽13伸入手柄70内且从装饰件30的开口33穿出,引线23的一端与测温元件22相连,引线23的另一端从外壳21的另一端穿出且与控制板50相连,即测温元件22通过引线23与控制板50相连,且为了便于与控制板50相连,引线23与控制板50相连的一端从外壳21的一端伸出,为了防止引线23从外壳21伸出的一端受到磁干扰,具体的,将防磁件包覆在位于外壳21外部的引线23上,即引线23从外壳21伸出的一端上包覆有防磁件,这样当引线23与控制板50相连后,引线23从外壳21伸出的裸露部分被防磁件被覆盖,在防磁件的屏蔽作用下,引线23裸露在外的部分不易受到磁场干扰,从而确保了控制板50获得准确的锅体温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引线23从外壳21伸出的裸露部分在防磁件的保护作用下不易被磁场干扰,为使引线23位于外壳21内的部分在外壳21的保护作用下也不易被磁场干扰,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外壳21为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管体,或者也可以采用铁、铝或铜等金属材料制成的管体,同时,为了对测温元件22起到保护作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外壳21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体,即,外壳21为中空管体,且中空管体的一端为封闭的,另一端为开口的,测温元件22位于中空管体远离开口的一端内,即测温元件22位于中空管体的封闭端内,由于测温元件22位于封闭端,因此,该封闭端为测温组件20的采温端201,引线23的一端与测温元件22相连,引线23的另一端从中空管体的开口端202穿出,安装时,如图6所示,采温端201伸入锅体10的外壳21中,开口端202沿着凹槽13伸入手柄70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70在锅体10上设置时,具体的,手柄70通过手柄座40设在锅体10上,如图3-5所示,还包括:手柄座40,手柄座40的一端与手柄70相连,手柄座40的另一端与锅体10相连,手柄座40位于手柄70和锅体10之间,其中,手柄座40与锅体10之间具体通过螺钉连接、铆接或焊接进行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在锅体10上开设铆钉孔,在手柄座40上开设与铆钉孔对应的安装孔,安装时,铆钉穿过安装孔和铆钉孔将手柄座40与锅体10进行铆接,手柄座40与手柄70之间具体可以通过卡接、螺钉连接等可拆卸方式进行连接,其中,当手柄70通过手柄座40与锅体10进行连接时,测温组件20与控制板50连接的一端需首先伸入手柄座40内,然后穿过手柄座40与手柄70内的控制板50进行连接,因此,如图3所示,手柄座40内具有可供外壳21穿过的内腔41,这样测温组件20的采温端201插设在锅体10的外壳21后,测温组件20的另一端沿着锅体10外壁进入手柄座40的内腔41中,并从手柄座40的内腔41穿过进入手柄70内与控制板50相连,且本实施例中,手柄座40与锅体10相连时,装饰件30开设开口33的一端被夹持在锅体10与手柄座40之间,即装饰件30通过手柄座40与锅体10的连接固定在锅体10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板50需设在手柄70内的,因此,手柄70内需设置放置控制板50的空间,如图3所示,具体的,在手柄70靠近手柄座40的一端上开设用于放置控制板50的腔体72,且腔体72与手柄座40的内腔41相连通,这样测温组件20远离采温端201的另一端从手柄座40的内腔41穿过进入手柄70的腔体72中与控制板50进行连接,同时,如图2所示,腔体72的顶端盖设有手柄盖71,这样当控制板50安装在腔体72后,将手柄盖71安装在腔体72的顶端,控制板50处于封闭的空间中,其中,手柄盖71与腔体72顶端具体通过卡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控制板50进行检测时,将手柄盖71卸载下来,从腔体72中取出控制板50。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控制板50上的元器件正常运行,需要为控制板50提供电源,因此,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手柄70内的腔体72内设有供电单元60,供电单元60与控制板50电性相连,供电单元60为控制板50提供电源,其中,本实施例中,供电单元60具体可以为电池,其中,电池具体可以设在控制板50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板50接收到测温组件20检测到的锅体10温度时,需将锅体10温度发送给电磁炉内的控制单元,其中控制板50与控制单元之间具体通过两种方式进行通信,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手柄70内的控制板50与电磁炉内的控制单元通过电线连接进行通信(即有线方式通信),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通信,其中,当采用无线方式通信时,控制板50上还设有无线发送单元,相应的,电磁炉内控制单元上设有无线接收单元,控制板50当获取到测温组件20传输的锅体10温度时,控制板50控制无线发送单元将锅体10温度发送电磁炉内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上的无线接收单元接收无线发送单元发送的锅体10温度信号,控制板50根据接收到的锅体10温度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
实施例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炊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炊具,电磁炉炊具至少包括电磁炉200和上述实施例的电磁炉锅具100,其中,电磁炉锅具1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其中,如图9所示,电磁炉200包括底壳230、上盖250和面板240,其中,上盖250盖设在底壳230上,面板240盖设在上盖250上,且底壳230内设有控制单元260和线圈盘210,其中,线圈盘210的中心设有温度传感器220,该温度传感器220抵接在面板240的背面上,温度传感器220通过检测面板240的温度获得锅具的温度,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锅体10的锅底11内设置的测温元件22用于直接获得锅体10的温度,电磁炉200内的温度传感器220通过面板240温度间接获得锅具的温度,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单元260优选根据外壳21内测温元件22检测到的温度对加热功率进行控制,只有当控制单元260无法获取到测温元件22检测到的锅体10温度时,电磁炉200内的控制单元260才根据温度传感器220检测到的温度对烹煮过程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通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磁炉锅具100,而电磁炉锅具100的锅底11内设置测温组件20,测温组件20可以直接对锅体10的温度进行检测,使得锅体10的温度检测更加准确,这样电磁炉200能准确地烹煮过程进行控制,同时电磁炉锅具100中,通过装饰件30使得测温组件20沿着锅体10外壁设置时确保了锅具的外观美观性,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炊具即实现了对烹煮过程的准确控制,同时确保了锅具的外观美观性以及清洗方便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锅具,包括锅体(10)和设在所述锅体(10)上的手柄(70),所述手柄(70)内设有控制板(5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温组件(20),所述测温组件(20)的采温端(201)插设在所述锅体(10)的锅底(11)中,所述测温组件(20)远离所述采温端(201)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板(50)相连,且所述锅体(10)的外壁上开设可供所述测温组件(20)穿入所述手柄(70)内的凹槽(13);
所述凹槽(13)上覆盖有装饰件(30),所述装饰件(30)用于将容纳在所述凹槽(13)中的所述测温组件(20)覆盖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30)包括底板(31)以及分别设在所述底板(31)的两长边外沿上的挡边(32),所述挡边(32)和所述底板(31)围成U型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靠近所述手柄(70)的一端上开设可供所述测温组件(20)穿过的开口(3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30)为采用不锈钢、铝或铜制成的金属装饰条。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30)的外表面与所述锅体(10)的外壁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的锅底(11)上开设可供所述测温组件(20)的采温端(201)插设的测温孔(12),且所述测温孔(12)与所述凹槽(13)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手柄座(40),所述手柄座(40)的一端与所述手柄(70)相连,所述手柄座(40)的另一端与所述锅体(10)相连,且所述装饰件(30)上开设所述开口(33)的一端夹持在所述手柄座(40)与所述锅体(1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70)靠近所述手柄座(40)的一端上开设用于放置所述控制板(50)的腔体(72),所述腔体(72)的顶端盖设有手柄盖(71),且所述腔体(72)与所述手柄座(40)的内腔(41)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72)内还设有供电单元(60),所述供电单元(60)与所述控制板(50)相连。
10.一种电磁炉炊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电磁炉(200)和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磁炉锅具(100)。
CN201721115419.7U 2017-08-31 2017-08-31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Active CN208425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15419.7U CN208425886U (zh) 2017-08-31 2017-08-31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15419.7U CN208425886U (zh) 2017-08-31 2017-08-31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25886U true CN208425886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04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15419.7U Active CN208425886U (zh) 2017-08-31 2017-08-31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25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261162B2 (en) A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assembly for a cooking hob
US10088371B2 (en) Temperature detection assembly and a corresponding lid for a cooking pot
CN102680128B (zh) 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及利用该测温方法的装置
CN102226539B (zh) 一种电磁炉及电磁炉的测温方法
CN107550243A (zh) 烹调器和烹调器温控方法
KR101995109B1 (ko) 전자유도가열식 조리기기
EP3821769A1 (en) Smart cookware for use on induction cooktops
CN101932147A (zh) 感应加热装置
CN208425886U (zh)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CN208463612U (zh) 一种基于蓝牙控制的电炊具
CN208388390U (zh)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CN105823099B (zh) 一种电磁炉
CN205449317U (zh) 一种精确测温的温度传感器
CN208425885U (zh)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CN208301467U (zh)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CN208301464U (zh)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CN208425907U (zh)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CN208301465U (zh)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CN107608412A (zh) 烹调器和烹调器温控方法
CN112197311A (zh) 电磁炉防干烧和基于食材重量进行烹饪的控制系统
CN208463876U (zh)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CN208301466U (zh)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CN207122930U (zh) 电磁炉炊具及电磁炉锅具
CN217772028U (zh) 检测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9235708U (zh) 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