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16000U - 一种施工走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施工走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16000U
CN208416000U CN201721767769.1U CN201721767769U CN208416000U CN 208416000 U CN208416000 U CN 208416000U CN 201721767769 U CN201721767769 U CN 201721767769U CN 208416000 U CN208416000 U CN 208416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right bar
chord member
connector
diagonal brace
b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677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子航
戴立先
欧阳超
李任戈
章少君
朱小兵
黄梅坤
胡旭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677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16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16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16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建筑机械领域,提供了一种施工走道,包括:多根立杆、上部平台、下部平台、多个连接件、多个上部斜撑、多个下部斜撑和爬梯;上部平台与下部平台平行,立杆的一端穿过上部平台,并垂直固定安装在下部平台上;多个连接件分别安装在多根立杆中的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侧面,用于将施工走道固定在钢结构上;上部斜撑支撑在立杆和上部平台之间,用于调节上部平台以保持上部平台为水平状态;下部斜撑支撑在立杆和下部平台之间,用于调节下部平台以保持下部平台为水平状态;爬梯设置在下部平台和上部平台之间。该施工走道可适应双曲线型冷却塔随着高度变化的每节桁架的高度和倾斜度,保证高空作业人员和设备仪器在高空作业区的活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施工走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建筑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走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钢结构工程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工程的现场施工高度越来越高,对于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也越来越困难。为了保证高空作业人员和设备仪器在高空工作区活动的安全和便利,许多钢结构工程采用建立施工走道的方式满足高空作业人员和设备仪器在高空工作区的活动需求。
目前,为了更方便的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以及满足高空作业人员的操作要求,通常采用的冷却塔为全钢结构的双曲线型冷却塔,该冷却塔的每节桁架的高度和倾斜度都随着冷却塔的高度而变化,难以采用混凝土结构的双曲线型冷却塔惯常使用的滑模和爬模等形式,并且无法保证高空作业人员和设备仪器在高空作业区的活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走道,可适应双曲线型冷却塔随着高度变化的每节桁架的高度和倾斜度,保证高空作业人员和设备仪器在高空作业区的活动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走道,该施工走道包括:
多根立杆、上部平台、下部平台、多个连接件、多个上部斜撑、多个下部斜撑和爬梯;所述上部平台与所述下部平台平行,所述立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上部平台,并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下部平台上;多个所述连接件分别安装在多根所述立杆中的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侧面,用于将所述施工走道固定在钢结构上;所述上部斜撑支撑在所述立杆和所述上部平台之间,用于调节所述上部平台以保持上部平台为水平状态;所述下部斜撑支撑在所述立杆和所述下部平台之间,用于调节所述下部平台以保持下部平台为水平状态;所述爬梯设置在所述下部平台和所述上部平台之间。
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多个连接件,可将该施工走道固定在钢结构工程上;通过安装斜撑,调节斜撑的长度,进而调整该施工走道的附着角度,保证高空作业人员和设备仪器在高空作业区的活动需求,并且提高了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走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走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施工走道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施工走道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施工走道的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施工走道的第一斜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走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施工走道包括: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第三立杆103、第四立杆104,上部平台2、下部平台3、多个连接件4、多个上部斜撑5、多个下部斜撑6和爬梯7。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理解,图1以4根立杆为例,在实际应用中,立杆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数量,例如6根。
具体的,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第三立杆103和第四立杆104的一端穿过上部平台2并垂直固定安装在下部平台3上。上部平台2与下部平台3 平行,上部平台2安装在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第三立杆103和第四立杆104的侧面,上部平台2与下部平台3的距离小于第一立杆101的高度。多个连接件4分别安装在多根立杆中的第一立杆101和第二立杆102的侧面,用于将施工走道固定在钢结构上。上部斜撑5支撑在立杆和上部平台2之间,用于调节上部平台2以保持上部平台2为水平状态。下部斜撑6支撑在立杆和下部平台3之间,用于调节下部平台3以保持下部平台3为水平状态。爬梯7设置在下部平台3和上部平台2之间。
具体地,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第三立杆103和第四立杆104的一端固定在下部平台3上,固定方式可为焊接固定,以支撑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施工走道的其余部件。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第三立杆103和第四立杆 104垂直于下部平台3。其中,上部平台2与下部平台3平行,上部平台2安装在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第三立杆103和第四立杆104的侧面,上部平台2与下部平台3的距离小于立杆1的高度。上部平台2和下部平台3用于高空作业人员的行走和仪器设备的运输。
其中,多个连接件4分别安装在多根立杆中的第一立杆101和第二立杆102 的侧面,固定方式可为螺栓固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使用塔吊起重机吊起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施工走道,令连接件4紧固钢结构工程,将施工走道安装在钢结构工程上,以进行后续的工程操作。拆除施工走道时,首先解除连接件 4的连接,随后使用塔吊起重机吊起施工走道,将施工走道置于地面。
其中,上部斜撑5支撑在立杆和上部平台2之间,下部斜撑6支撑在立杆和下部平台3之间。固定方式可为螺栓固定。上部斜撑5和下部斜撑6用于调整施工走道附着在钢结构工程上的倾斜度,保持上部平台2和下部平台3的水平,以保证高空作业人员和仪器运输的平稳。
其中,爬梯7设置在上部平台2和下部平台3之间,以使高空作业人员在上部平台2和下部平台3之间进行活动。可调整爬梯7的倾斜度,以使高空作业人员更好的进行高空作业。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施工走道上设置上部平台和下部平台,使高空作业人员能够进行作业和运输仪器设备。利用连接件紧固钢结构工程,将施工走道固定在钢结构工程上。利用上部斜撑和下部斜撑,调整施工走道附着在钢结构工程上的倾斜度,保持上部平台和下部平台的水平。保证了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并且便于统筹管理。
参见图2及图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走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施工走道的后视图。与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走道不同的是,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
进一步的,施工走道还包括防护网8。防护网8安装在上部平台2和下部平台3之间,连接第三立杆103、第四立杆104、上部平台2和下部平台3。防护网8安装在上部平台2和下部平台3之间,垂直连接第三立杆103、第四立杆104、上部平台2和下部平台3,以使防护网8、上部平台2、下部平台3与钢结构工程的表面形成闭合的施工通道,将施工走道的安防措施结合在一起,以保证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并且方便统筹管理。
进一步地,立杆还包括辅助立杆105。辅助立杆105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以提高施工走道的稳定性。辅助立杆105的一端垂直穿过上部平台2,并固定安装在下部平台3上。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第三立杆103、第四立杆104和辅助立杆105相互平行。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第三立杆 103、第四立杆104和辅助立杆105为方管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立杆1可为空心方钢,截面大小可为100*100*6mm(毫米)。辅助立杆105的一端垂直固定安装于下部平台3,用于支撑施工走道其他的部件。
进一步地,如图2和3所示,上部平台2包括上部底板201、第一侧板202、第二侧板203、第一弦杆204、第二弦杆205、第三弦杆206、第四弦杆207、至少一根第一金属绳208和至少一根第二金属绳209。第一弦杆204、第二弦杆 205、第三弦杆206和第四弦杆207平行于下部平台3。第一弦杆204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第一立杆101和第二立杆102的侧面,第二弦杆205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第二立杆102和第三立杆103的侧面,第三弦杆206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第三立杆103和第四立杆104的侧面。第四弦杆207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第一立杆101和第四立杆104的侧面。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弦杆204、第二弦杆205、第三弦杆206和第四弦杆207可为空心方钢,截面大小与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第三立杆103和第四立杆104的截面大小相同。
其中,上部底板201为矩形,平行于下部平台3,较佳的,上部底板201 为矩形钢板。上部底板201的四个侧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弦杆204、第二弦杆 205、第三弦杆206和第四弦杆207的侧面。上部底板201上设置有孔洞,该孔洞的位置与爬梯7的位置对应。该孔洞用于设置爬梯7,供高空作业人员通过爬梯7在施工走道的上部平台2和下部平台3之间进行走动。
其中,第一侧板202安装在上部底板201和第一弦杆204的连接处,并垂直连接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和上部底板201。第二侧板203安装在上部底板201和第三弦杆206的连接处,并垂直连接第三立杆103、第四立杆104 和上部底板201。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侧板202和第二侧板203可为钢板,厚度较佳为3mm。第一侧板202和第二侧板203平行固定在上部底板201较长的两侧边,可作为踢脚板供高空作业人员使用,以保护高空作业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
其中,第一金属绳208和第二金属绳209平行于上部底板201。在实际应用中,可为钢丝绳,直径较佳的为9mm。第一金属绳208的数量为多根,第一金属绳20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杆101和第二立杆102上,部分第一金属绳20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件4上,第二金属绳209的数量为多根,第二金属绳20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三立杆103和第四立杆104上。第一金属绳208 和第二金属绳209的固定方式可为焊接固定。在调整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走道附着在钢结构工程上的位置时,可将第一金属绳208和第二金属绳209的两端拆除,张拉第一金属绳208和第二金属绳209,重新焊接固定第一金属绳208 和第二金属绳209的两端。
进一步地,下部平台3包括下部底板301、第三侧板302、第五弦杆303、第六弦杆304、第七弦杆305、第八弦杆306和至少一根第三金属绳307。第五弦杆303、第六弦杆304、第七弦杆305和第八弦杆306平行于上部底板201。第五弦杆30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杆101和第二立杆102的一端。第六弦杆30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立杆102和第三立杆103的一端。第七弦杆305 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三弦杆103和第四弦杆104的一端。第八弦杆30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杆101和第四立杆104的一端。在实际应用中,第五弦杆303、第六弦杆304、第七弦杆305和第八弦杆306可为空心方钢,截面大小与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第三立杆103和第四立杆104的截面大小相同。
其中,下部底板301为矩形,大小与上部底板201的大小相同,平行于上部底板201,较佳的,下部底板301为矩形钢板。下部底板301的四个侧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五弦杆303、第六弦杆304、第七弦杆305和第八弦杆306。
其中,第三侧板302垂直连接第一立杆101、第二立杆102和下部底板301,安装在下部底板301和第五弦杆303的连接处。在实际应用中,第三侧板302 可为钢板,厚度较佳为3mm。第三侧板302安装在下部底板301较长的两侧边,该侧边未安装防护网8,可作为踢脚板供高空作业人员使用,以保护高空作业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
其中,第三金属绳307的数量为多根,平行于下部平台301,第三金属绳 30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杆101和第二立杆102上。在实际应用中,第三金属绳307可为钢丝绳,直径较佳的为9mm,固定方式可为焊接固定。在调整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走道附着在钢结构工程上的位置时,可将第三金属绳307 的两端拆除,张拉第三金属绳307,重新焊接第三金属绳30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杆101和第二立杆102上。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件401、第二连接件402、第三连接件403和第四连接件404。第一连接件401安装在第一立杆101的侧面,第二连接件402安装在第二立杆102的侧面。第一连接件401和第二连接件402的位置高于上部平台2。第三连接件403安装在第一立杆101的侧面,第四连接件404安装在第二立杆102的侧面,第三连接件403和第四连接件404 的位置处于上部平台2和下部平台3之间。第一连接件401和第二连接件402的结构相同。第三连接件403和第四连接件404的结构相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件401、第二连接件402、第三连接件403和第四连接件40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条件增加,以将施工走道紧固在钢结构工程上。
其中,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施工走道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401包括上部箱型结构4011和上部垫板4012。上部箱型结构4011的材料可为钢。上部垫板4012的材料可为橡胶或其他类似功能的材料,在施工走道和钢结构工程之间形成缓冲部位,增加施工走道附着在钢结构工程上的稳定性。
其中,上部箱型结构4011固定在第一立杆101的侧面,上部箱型结构4011 背对着上部斜撑5。将施工走道安装防护网8的一侧作为内侧,则上部箱型结构4011安装在该施工走道的外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现场工程的施工情况调整上部箱型结构4011的位置。上部箱型结构4011的下侧设置有U型槽。该 U型槽设置有上部垫板4012。该U型槽开口的大小不小于钢结构工程的桁架的直径,以使上部箱型结构4011能够卡紧钢结构工程的桁架,进而使该施工走道附着在钢结构工程上。
其中,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施工走道的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三连接件403包括下部箱型结构4031、下部垫板4032 和抱箍4033。下部箱型结构4031和下部抱箍4033的材料可为钢板。下部垫板 4032的材料可为橡胶或其他类似功能的材料,在施工走道和钢结构工程之间形成缓冲部位,增加施工走道附着在钢结构工程上的稳定性。
其中,下部箱型结构4031固定在第一立杆101的侧面,下部箱型结构4031 背对着下部斜撑6。将施工走道安装防护网8的一侧作为内侧,则下部箱型结构4031安装在该施工走道的外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现场工程的施工情况调整下部箱型结构4031的位置。
其中,下部箱型结构4031平行于第一立杆101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形槽,该半圆形槽内设置有下部垫板4032。该半圆形槽的开口的大小不小于钢结构工程的桁架的直径,以使下部箱型结构4031能够卡紧钢结构工程的桁架,进而使该施工走道附着在钢结构工程上。其中,抱箍4033为半圆形的金属环,数量为2 个,相互平行。在实际应用中,抱箍4033的材料可为钢。抱箍4033的直径与该半圆形槽的直径相等,以使抱箍4033可卡紧钢结构工程的桁架。抱箍4033 的一端铰接在该半圆形槽的两个顶角处,该半圆形槽的两个顶角处为距离下部底板4031距离较远的两个顶角。在实际应用中,抱箍4033可绕该顶角进行转动,与该半圆形槽组成一个圆,卡紧钢结构工程的桁架。抱箍4033靠近该半圆形槽的一侧设置有下部垫板4032,在施工走道和钢结构工程之间形成缓冲部位,增加施工走道附着在钢结构工程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上部斜撑5包括第一斜撑501和第二斜撑502。第一斜撑501 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立杆101的侧面。第一斜撑501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四立杆104 与第四弦杆207的连接处,并高于上部底板201。第二斜撑502的一端安装在第二立杆102的侧面。第二斜撑502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三立杆103与第二弦杆 205的连接处,并高于上部底板201。在实际应用中,调节第一斜撑501和第二斜撑502的长度,以保证上部底板201的水平。
其中,下部斜撑6包括第三斜撑601和第四斜撑602。第三斜撑601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立杆101的侧面。第三斜撑602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四立杆104与第八弦杆306的连接处,并在第三连接件403和下部平台3之间。第四斜撑602 的一端安装在第二立杆102的侧面,第四斜撑602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三立杆103 与第六弦杆304的连接处,并在第四连接件404和下部平台3之间。在实际应用中,调节第三斜撑601和第四斜撑602的长度,以保证下部底板301的水平。第一斜撑601、第二斜撑602、第三斜撑601和第四斜撑602的结构相同,安装的位置不同。
进一步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施工走道的第一斜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斜撑501包括上部金属圆管5011、丝扣5012和下部金属圆管5013。上部金属圆管50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部金属圆管5011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立杆101的侧面,连接方式可为螺栓顶紧。下部金属圆管501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下部金属圆管5013的第一端安装在第四立杆104与第四弦杆207的连接处,连接方式可为螺栓顶紧。上部金属圆管5011的第二端与下部金属圆管5013的第二端通过丝扣5012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钢结构工程的倾斜度,扭转丝扣5012,调节第一斜撑501的长度。根据同样的原理,调整第二斜撑502、第三斜撑601和第四斜撑602的长度,以保证上部底板201和下部底板301的水平,进而保证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仪器设备运输的平稳。
进一步地,爬梯7的高度大于防护网8的高度,爬梯7的一端设置在下部底板301上,爬梯7的另一端穿过上部底板201的孔洞,设置在如图3所示的第三弦杆206上。爬梯7的材料可为钢。在实际应用中,可调整爬梯7的倾斜度,以使高空作业人员更好地在上部底板201和下部底板301移动,进而更好地进行高空作业。
进一步地,防护网8为矩形,防护网8的四个侧面分别垂直固定在第三立杆103、第四立杆104、第三弦杆206上。防护网8的材料可为钢,焊接方式可为焊接固定。防护网8、上部平台2、下部平台3与钢结构工程的表面形成闭合的施工通道,将施工走道的安防措施结合在一起,以保证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并且方便统筹管理。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施工走道上设置上部平台和下部平台,使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和运输仪器设备。利用连接件紧固钢结构工程,将施工走道固定在钢结构工程上。通过旋转丝扣,调节上部斜撑和下部斜撑的长度,进而调整施工走道附着在钢结构工程上的倾斜度,保持上部平台和下部平台的水平。利用防护网、上部平台、下部平台与钢结构工程的表面形成闭合的施工走道,将施工走道的安全防护措施结合在一起,保证了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并且便于统筹管理。施工走道的部件可拆除并利用在类似结构上,提高各部件的利用率并且降低了成本。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施工走道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施工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走道包括:
多根立杆、上部平台、下部平台、多个连接件、多个上部斜撑、多个下部斜撑和爬梯;
所述上部平台与所述下部平台平行,所述立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上部平台,并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下部平台上;
多个所述连接件分别安装在多根所述立杆中的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侧面,用于将所述施工走道固定在钢结构上;
所述上部斜撑支撑在所述立杆和所述上部平台之间,用于调节所述上部平台以保持上部平台为水平状态;
所述下部斜撑支撑在所述立杆和所述下部平台之间,用于调节所述下部平台以保持下部平台为水平状态;
所述爬梯设置在所述下部平台和所述上部平台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走道还包括:防护网;
所述防护网安装在所述上部平台和所述下部平台之间,连接于多根所述立杆中的第三立杆、第四立杆、所述上部平台和所述下部平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还包括:辅助立杆,所述辅助立杆的一端垂直穿过所述上部平台,并固定安装在所述下部平台上;
所述第一立杆、所述第二立杆、所述第三立杆、所述第四立杆和所述辅助立杆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立杆、所述第二立杆、所述第三立杆、所述第四立杆和所述辅助立杆为方管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平台包括:
上部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弦杆、第二弦杆、第三弦杆、第四弦杆、至少一根第一金属绳和至少一根第二金属绳;
所述第一弦杆、所述第二弦杆、所述第三弦杆和所述第四弦杆平行于所述下部平台,所述第一弦杆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的侧面,所述第二弦杆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杆和所述第三立杆的侧面,所述第三弦杆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四立杆的侧面,所述第四弦杆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四立杆的侧面;
所述上部底板为矩形,平行于所述下部平台,所述上部底板的四个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弦杆、所述第二弦杆、所述第三弦杆和所述第四弦杆的侧面,所述上部底板上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的位置与所述爬梯的位置对应;
所述第一侧板安装在所述上部底板和所述第一弦杆的连接处,并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立杆、所述第二立杆和所述上部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安装在所述上部底板和所述第三弦杆的连接处,并垂直连接所述第三立杆、所述第四立杆和所述上部底板;
所述第一金属绳和所述第二金属绳平行于所述上部底板,所述第一金属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上,所述第二金属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四立杆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平台包括:
下部底板、第三侧板、第五弦杆、第六弦杆、第七弦杆、第八弦杆和至少一根第三金属绳;
所述第五弦杆、所述第六弦杆、所述第七弦杆、所述第八弦杆平行于所述上部底板,所述第五弦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的一端,所述第六弦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杆和所述第三立杆的一端,所述第七弦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四立杆的一端,所述第八弦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四立杆的一端;
所述下部底板为矩形,平行于所述上部底板,所述上部底板的四个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弦杆、所述第六弦杆、所述第七弦杆和所述第八弦杆的侧面;
所述第三侧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立杆、所述第二立杆和所述下部底板,安装在所述下部底板和所述第五弦杆的连接处;
所述第三金属绳平行于所述下部平台,所述第三金属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走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杆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杆的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位置高于所述上部平台;
所述第三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杆的侧面,所述第四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杆的侧面,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位置处于所述上部平台和所述下部平台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上部箱型结构和上部垫板,所述上部箱型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杆的侧面,所述上部箱型结构背对着所述上部斜撑,所述上部箱型结构的下侧设置有U型槽,所述U型槽设置有所述上部垫板;
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下部箱型结构、下部垫板和抱箍,所述下部箱型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杆的侧面,所述下部箱型结构背对着所述下部斜撑,所述下部箱型结构平行于所述第一立杆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形槽,所述半圆形槽内设置有下部垫板,所述抱箍为半圆形的金属环,数量为2个且相互平行,所述抱箍的直径与所述半圆形槽的直径相等,所述抱箍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半圆形槽的两个顶角处,所述半圆形槽的两个顶角为距离所述下部平台距离较远的两个顶角,所述抱箍靠近所述半圆形槽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下部垫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走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斜撑包括: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
所述第一斜撑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杆的侧面,所述第一斜撑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四立杆与所述第四弦杆的连接处,并高于所述上部底板;
所述第二斜撑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杆的侧面,所述第二斜撑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三立杆与所述第二弦杆的连接处,并高于所述上部底板;
所述下部斜撑包括:第三斜撑和第四斜撑;
所述第三斜撑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杆的侧面,所述第三斜撑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四立杆与所述第八弦杆的连接处,并在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下部平台之间;
所述第四斜撑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杆的侧面,所述第四斜撑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三立杆与所述第六弦杆的连接处,并在所述第四连接件和所述下部平台之间;
所述第一斜撑、所述第二斜撑、所述第三斜撑和所述第四斜撑的结构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包括:
上部金属圆管、丝扣和下部金属圆管;
所述上部金属圆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上部金属圆管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杆的侧面;
所述下部金属圆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下部金属圆管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四立杆与所述第四弦杆的连接处;
所述上部金属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下部金属圆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丝扣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的高度大于所述防护网的高度,所述爬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部底板上,所述爬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部底板的孔洞,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为矩形,所述防护网的四个侧面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三立杆、第四立杆、所述第三弦杆和所述下部底板上。
CN201721767769.1U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施工走道 Active CN208416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7769.1U CN208416000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施工走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7769.1U CN208416000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施工走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16000U true CN208416000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28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67769.1U Active CN208416000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施工走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160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8604A (zh) * 2021-06-15 2021-09-03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高空悬臂钢管桁架施工的操作平台及实施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8604A (zh) * 2021-06-15 2021-09-03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高空悬臂钢管桁架施工的操作平台及实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33222U (zh) 桥墩系梁盖梁施工台
CN106939707A (zh) 一种受限空间大型钢结构支承平台的自提升方法
CN103883129B (zh) 一种钢结构屋面梁安装方法
CN209942196U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用悬臂支架体系
CN105003090B (zh) 装配式钢结构安装用临时支撑架
CN208416000U (zh) 一种施工走道
CN206319610U (zh) 屋盖钢桁架滑移拼装施工平台结构
CN111155756A (zh) 一种弧形立面大角度变斜率液压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20110014341A (ko) 안전펜스가 설치된 타워크레인 지지장치
CN114197325A (zh) 墩身施工安全防护平台
CN103806373B (zh) 斜拉装配式公路钢桥斜拉索锚固系统
CN110318344B (zh) 一种新型钢箱梁0号块支架及0号块搭设施工方法
CN105401527B (zh) 猫道锚固的施工方法以及猫道锚固装置
CN204662501U (zh) 一种进出沉管的竖向临时通道
CN208166361U (zh) 一种超长轻质金属屋面板起吊连接装置
CN110040632A (zh) 一种大跨度型钢梁的分段吊装施工方法
CN215055324U (zh) 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装置
CN21311558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的稳定型支撑结构
CN104264781A (zh) 网格状柱面钢结构网壳及其施工方法
CN211647379U (zh) 一种异形构件安装临时装置
CN206740523U (zh) 一种t形钢管节点受拉实验装置
CN207934422U (zh) 一种施工平台
CN215208168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建筑工程用塔机
CN203420227U (zh) 单点固定可调悬挑三角架
CN212954042U (zh) 一种格构式散索鞍吊装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801, 38 / F, Zhongji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No. 3331, Weilan Coast Community Center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streets Center Road No. 3331 steel built in 27 storey building room 2701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