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09779U - 对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09779U
CN208409779U CN201820531496.9U CN201820531496U CN208409779U CN 208409779 U CN208409779 U CN 208409779U CN 201820531496 U CN201820531496 U CN 201820531496U CN 208409779 U CN208409779 U CN 208409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king facilities
support frame
supporting leg
load carrier
mobil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314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勇
黄建平
黎荣枝
赵小红
占旺松
黄文艺
王亮
赵成龙
陈淦彬
刘清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05314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09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09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09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接装置,包括支撑架、承载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上方,且能够在所述移动机构的带动下自由移动,所述支撑架上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承载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且待对接件设置于承载机构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接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架和移动机构,能够有效的对待安装功能段进行移动,并且能够精确调节待安装功能段的方向、角度和位置,实现各组空功能段间的高效精密装配,通过设置承载机构,能够对放置在地面上的带安装功能段进行提升和承载作用,进而方便移动机构移动支撑架和待安装功能段,省去了人工搬运和人工搬运造成变形等问题。

Description

对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处理设备辅助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组合式空调机组(简称组空)由数个功能段组成,功能段与另一功能段之间的组合通常在工程现场完成,有些功能段尺寸较大,并且质量达数吨。在狭小的机房里,将尺寸大,并且重达数吨组空功能段运至组空基础上,往往靠人力实现,则费时费力。若依靠多人搬运组空功能段,在各功能段之间对接装配时,为保证高精度装配,通常要多次挪动调整组空功能,一方面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常出现工人用力不均而导致组空功能段变形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效率和安装精准度的对接装置。
一种对接装置,包括支撑架、承载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上方,所述支撑架上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承载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且待对接件设置于承载机构上。
所述容纳腔的一端形成进口,另一端形成出口,且待对接件通过所述进口放置在所述承载机构上后,并通过所述出口进行对接。
所述支撑架包括支腿和横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支腿上,且与所述支腿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支腿和所述横梁分别形成全部或部分所述长方体结构的棱,且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前侧面形成所述进口,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后侧面形成所述出口。
所述支腿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支腿分别形成所述长方体结构的竖棱,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与对应的两根所述支腿围成所述前侧面,所述后横梁与另外两根所述支腿围成所述后侧面。
所述前横梁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支腿的交点和所述后横梁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支腿的交点均形成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顶点。
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加强支撑,所述加强支撑设置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上,所述加强支撑包括两根交叉设置的支撑梁,且每根所述支撑梁均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左侧面的对角线平行。
所述进口和/或所述出口均设置有斜支撑件,所述斜支撑件一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支腿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前横梁或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承载机构包括两条悬吊绳和四个调节机构,每一所述悬吊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调节机构,且处于一根所述悬吊绳上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处于另一所述悬吊绳上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横梁的两端。
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腿的下端,且所述容纳腔能够在所述移动机构的带动下自由移动。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接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架和移动机构,能够有效的对待安装功能段进行移动,并且能够精确调节待安装功能段的方向、角度和位置,实现各组空功能段间的高效精密装配,通过设置承载机构,能够对放置在地面上的带安装功能段进行提升和承载作用,进而方便移动机构移动支撑架和待安装功能段,省去了人工搬运和人工搬运造成变形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接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
1、支撑架;2、承载机构;3、移动机构;4、容纳腔;11、支腿;12、横梁;121、前横梁;122、后横梁;5、支撑梁;6、斜支撑件;21、悬吊绳;22、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对接装置,包括支撑架1、承载机构2和移动机构3,所述支撑架1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3上方,所述支撑架1上形成有容纳腔4,所述承载机构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中,且待对接件设置于承载机构2上,将待对接件(功能段)放置在承载机构2上,并利用移动机构3的移动带动支撑架1、待对接件、承载机构2共同移动。
优选的,所述承载机构2的下端到所述移动机构3的最下端具有一定间距,方便对非平面上安装组合式空调进行移动,特别的,移动机构3能够下放在楼板上,而所述承载机构2能够利用上述间距悬吊于所述楼板的上方,避免承载机构2和/或待对接件与楼板之间的接触或碰撞。
所述容纳腔4的一端形成进口,另一端形成出口,且待对接件通过所述进口放置在所述承载机构2上后,并通过所述出口进行对接,所述容纳腔4的形状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根据安装的方位进行设定,一般的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设置在容纳腔4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也可以在容纳腔4上仅设计进口,待对接件由进口进入和脱出容纳腔4。
所述支撑架1包括支腿11和横梁12,所述横梁12设置于所述支腿11上,且与所述支腿11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4,其中支腿11和横梁12能够根据待对接件的形状进行设计。
所述容纳腔4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支腿11和所述横梁12分别形成全部或部分所述长方体结构的棱,且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前侧面形成所述进口,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后侧面形成所述出口,其中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尺寸大于待对接件的尺寸,方便将待对接件放入容纳腔4中。
所述支腿11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支腿11分别形成所述长方体结构的竖棱,所述横梁12包括前横梁121和后横梁122,所述前横梁121与对应的两根所述支腿11围成所述前侧面,所述后横梁122与另外两根所述支腿11围成所述后侧面。
所述前横梁121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支腿11的交点和所述后横梁122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支腿11的交点均形成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顶点,保证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的尺寸达到长方体结构的最大值。
所述支撑架1还包括加强支撑,所述加强支撑设置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上,进一步对支腿11和横梁12进行支撑,增加支撑件的强度。
所述加强支撑包括两根交叉设置的支撑梁5,且每根所述支撑梁5均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左侧面的对角线平行,优选的,两根所述支撑梁5处于所述长方体结构对应侧面的两条对角线上。
所述进口和/或所述出口均设置有斜支撑件6,所述斜支撑件6一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支腿11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前横梁121或所述后横梁122上,保证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的稳定性。
所述承载机构2包括两条悬吊绳21和四个调节机构22,每一所述悬吊绳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调节机构22,且处于一根所述悬吊绳21上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22分别设置于所述前横梁121的两端,处于另一所述悬吊绳21上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22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横梁122的两端,在使用时,通过调节机构22将悬吊绳21放下,并人工将悬吊绳21放入待对接件的下方,当两根所述悬吊绳21均放置好后,利用调节机构22收紧悬吊绳21,进而将待对接件吊起,使待对接件脱离放置面,方便移动。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22为手拉葫芦。
所述移动机构3设置于所述支腿11的下端,且所述支撑架1能够在所述移动机构3的带动下自由移动,在待对接件放置在容纳腔中,在移动机构3的带动下,将待对接件移动到预定位置进行对接。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承载机构(2)和移动机构(3),所述支撑架(1)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3)上方,所述支撑架(1)上形成有容纳腔(4),所述承载机构(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中,且待对接件设置于承载机构(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4)的一端形成进口,另一端形成出口,且待对接件通过所述进口放置在所述承载机构(2)上后,并通过所述出口进行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支腿(11)和横梁(12),所述横梁(12)设置于所述支腿(11)上,且与所述支腿(11)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4)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支腿(11)和所述横梁(12)分别形成全部或部分所述长方体结构的棱,且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前侧面形成所述进口,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后侧面形成所述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11)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支腿(11)分别形成所述长方体结构的竖棱,所述横梁(12)包括前横梁(121)和后横梁(122),所述前横梁(121)与对应的两根所述支腿(11)围成所述前侧面,所述后横梁(122)与另外两根所述支腿(11)围成所述后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21)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支腿(11)的交点和所述后横梁(122)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支腿(11)的交点均形成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顶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还包括加强支撑,所述加强支撑设置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上,所述加强支撑包括两根交叉设置的支撑梁(5),且每根所述支撑梁(5)均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左侧面的对角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和/或所述出口均设置有斜支撑件(6),所述斜支撑件(6)一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支腿(11)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前横梁(121)或所述后横梁(122)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2)包括两条悬吊绳(21)和四个调节机构(22),每一所述悬吊绳(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调节机构(22),且处于一根所述悬吊绳(21)上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22)分别设置于所述前横梁(121)的两端,处于另一所述悬吊绳(21)上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22)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横梁(122)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设置于所述支腿(11)的下端,且所述支撑架(1)能够在所述移动机构(3)的带动下自由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万向轮。
CN201820531496.9U 2018-04-13 2018-04-13 对接装置 Active CN208409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1496.9U CN208409779U (zh) 2018-04-13 2018-04-13 对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1496.9U CN208409779U (zh) 2018-04-13 2018-04-13 对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09779U true CN208409779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19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31496.9U Active CN208409779U (zh) 2018-04-13 2018-04-13 对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097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2387A (zh) * 2018-04-13 2018-08-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对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2387A (zh) * 2018-04-13 2018-08-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对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04200U (zh) 一种多功能钢板组合起重吊具
CN208409779U (zh) 对接装置
CN205442380U (zh) 一种防护门吊梁
CN203247031U (zh) 遮板运输吊装装置
CN207225409U (zh) 一种用于单晶硅棒装载配送及自动上下料的周转料车
CN21043965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型支撑车
CN108422387A (zh) 对接装置
CN110509250A (zh) 一种具有承载定位功能的抓取机器人
CN110723642A (zh) 一种封闭厂房内设备平移吊装就位装置及方法
CN109179257A (zh) 一种自动化升降装置
CN204586929U (zh) 小型构件吊运推车
CN215088288U (zh) 大型立面自动喷涂设备
CN210152220U (zh) 一种可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
CN209383288U (zh) 一种用于运装模具的车间行走吊车
CN205034952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可拆卸安全吊篮
CN209477774U (zh) 一种板件定位装置
CN206970160U (zh) 管道提升装置
CN215329379U (zh) 一种用于桥栏外施工可滑移的操作平台
CN206033041U (zh) 一种大版面玻璃装卸装置
CN111056436A (zh) 用于安装设备的龙门吊
CN205709690U (zh) 一种托架升运车
CN204324748U (zh) 一种大型储气柜钢结构安装起重装置
CN215755987U (zh) 一种手推式龙门吊
CN218952855U (zh) 幕墙安装放置架
CN210560829U (zh) 电泳工件转运吊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