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91353U - 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91353U
CN208391353U CN201820832396.XU CN201820832396U CN208391353U CN 208391353 U CN208391353 U CN 208391353U CN 201820832396 U CN201820832396 U CN 201820832396U CN 208391353 U CN208391353 U CN 208391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welded
module
clamp
flat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323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明冉
周广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uohua Air Def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uohua Air Def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uohua Air Def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uohua Air Def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323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91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91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91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该焊接治具包括:焊接模具和模具底座;其中,所述焊接模具包括:上夹具、下夹具、把手和转轴;所述下夹具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底座上;所述把手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上夹具相连;所述把手,用于当所述下夹具上放置有待焊接配件时,在外部驱动力的驱动下向第一方向运动,以通过所述转轴带动所述上夹具向下运动;所述上夹具,用于当所述下夹具上放置有待焊接配件时,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向下运动,与所述待焊接配件相接触,以将所述待焊接配件固定在目标位置。本方案能降低配件焊接的出错率,简化方形垫板和扩散器焊接的操作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和焊接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作人防过滤吸收器时,需要对多种配件进行焊接,例如方形垫板和分散器等。
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对配件进行焊接,以方形垫板的焊接为例,首先工作人员A对相邻两根扁钢进行拼接和固定,然后工作人员B通过滚焊方式将相邻两根扁钢焊接在一起,以此类推,直至将四根扁钢焊接在一起,形成方形垫板。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方式对人防过滤吸收器的配件进行焊接时,主要通过人工拼接配件,在拼接配件的过程中,人工校准和操作的误差较大,这很容易造成拼接错位,从而导致配件焊接的出错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能降低配件焊接的出错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包括:焊接模具和模具底座;其中,
所述焊接模具包括:上夹具、下夹具、把手和转轴;
所述下夹具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底座上;
所述把手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上夹具相连;
所述把手,用于当所述下夹具上放置有待焊接配件时,在外部驱动力的驱动下向第一方向运动,以通过所述转轴带动所述上夹具向下运动;
所述上夹具,用于当所述下夹具上放置有待焊接配件时,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向下运动,与所述待焊接配件相接触,以将所述待焊接配件固定在目标位置。
优选地,
所述焊接模具包括:方形垫板焊接模具和/或扩散器焊接模具;
优选地,
所述模具底座的高度为500~700mm。
优选地,
当所述焊接模具包括所述方形垫板焊接模具时,
所述待焊接配件包括第一待焊接扁钢和第二待焊接扁钢;
所述下夹具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上夹具呈型,型所述上夹具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
所述上夹具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靠近所述上夹具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定位部呈型,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型的第二端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上夹具的第二端相配合,以对所述第一待焊接扁钢进行固定,使所述第一待焊接扁钢以第二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上夹具之间;
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配合,以对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进行固定,使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以第三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上夹具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
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一侧边模块、第二侧边模块、中间模块和至少两个第一夹片;其中,
所述第一侧边模块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中间模块相连;
所述第一侧边模块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间模块的长度;
各个所述第一夹片的厚度与所述中间模块的宽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宽度相等;
所述第一侧边模块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相互配合,将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固定在所述第一侧边模块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边模块相接触,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侧边模块相接触;
所述中间模块和所述第一固定部相互配合,将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固定在所述中间模块和所述上夹具之间;
优选地,
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夹片;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型所述上夹具之间;
所述上夹具、各个所述第二夹片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配合,将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接触,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接触。
优选地,
当所述焊接模具包括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时,
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固定部;
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待焊接配件包括扩散器本体、压紧环和接头圆环;其中,
所述扩散器本体呈漏斗形,漏斗形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入口为正方形,漏斗形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出口为圆形,且所述正方形的边长大于所述圆形的直径;
所述圆形的直径与所述接头圆环的内径相等;
所述接头圆环的外径与所述压紧环的内径相等;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固定部均匀分布在第一目标圆周上,且所述第一目标圆周的直径与所述压紧环的内径相等;
至少两个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模具底座均匀分布在第二目标圆周上,且所述第二目标圆周的直径与所述压紧环的外径相等;
各个所述模具底座与各个所述第二固定部相配合,将所述压紧环固定在所述第一目标圆周和所述第二目标圆周之间;
每一个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的上夹具和下夹具相互配合,对所述扩散器本体进行固定,以使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出口与所述接头圆环的一面相接触,所述接头圆环的另一面与所述压紧环相接触。
优选地,
所述上夹具包括:上部模块、第一下部模块、第二下部模块以及至少两个第三夹片;其中,
所述第三夹片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模块与第一下部模块及第二下部模块之间;
所述第一下部模块和所述第二下部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模块两端,且所述第一下部模块和所述第二下部模块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各个所述第三夹片、上部模块、第一下部模块和第二下部模块以及所述下夹具相配合,对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入口进行固定,以使正方形入口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上部模块和所述第二上部模块相接触,所述正方形入口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夹具相接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焊接治具;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将待焊接配件放置在下夹具上,并向把手施加驱动力,以控制所述把手向第一方向运动。
优选地,
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把手进行移动,以通过所述转轴带动上夹具向上运动,在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之间形成放置空间;将所述待焊接配件放置在所述放置空间中,使所述待焊接配件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夹具相接触;
优选地,
进一步包括:焊接机器人;其中,
所述焊接机器人,用于当所述待焊接配件固定在所述目标位置时,向所述焊接机器人发送启动指令;
所述焊接机器人,用于根据所述启动指令,对固定在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待焊接配件进行焊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可通过将待焊接配件放置于下夹具上,然后驱动把手以第一方向运动,从而通过与把手相连的转轴带动上夹具向下运动,直至上夹具与待焊接配件相接触,由此通过上夹具和下夹具的配合,将待焊接配件固定在目标位置,在此过程中无需采用人工方式对待焊接配件进行拼接和固定,不易造成校准或拼接误差,从而降低了配件焊接的出错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形垫板焊接模具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形垫板焊接模具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形垫板焊接模具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形垫板焊接模具中第二定位部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形垫板焊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散器本体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散器本体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散器焊接模具中第二固定部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散器焊接模具中第二固定部的侧视图;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散器焊接模具的主视图;
图11(b)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散器焊接模具的侧视图;
图11(c)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散器焊接模具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散器焊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该焊接治具可以包括:焊接模具101和模具底座102;其中,
所述焊接模具101包括:上夹具1011、下夹具1012、把手1013和转轴1014;
所述下夹具1012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底座102上;
所述把手1013通过所述转轴1014与所述上夹具1011相连;
所述把手1013,用于当所述下夹具1012上放置有待焊接配件时,在外部驱动力的驱动下向第一方向运动,以通过所述转轴1014带动所述上夹具1011向下运动;
所述上夹具1011,用于当所述下夹具1012上放置有待焊接配件时,在所述转轴1014的带动下向下运动,与所述待焊接配件相接触,以将所述待焊接配件固定在目标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可通过将待焊接配件放置于下夹具上,然后驱动把手以第一方向运动,从而通过与把手相连的转轴带动上夹具向下运动,直至上夹具与待焊接配件相接触,由此通过上夹具和下夹具的配合,将待焊接配件固定在目标位置,在此过程中无需采用人工方式对待焊接配件进行拼接和固定,不易造成校准或拼接误差,从而降低了配件焊接的出错率。
在制作人防过滤吸收器时,方形垫板和分散器均是常用的焊接配件,对方形垫板进行焊接时,采用的焊接模具为方形垫板焊接模具,相应地,对扩散器进行焊接时,采用的焊接模具为扩散器焊接模具。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焊接模具101包括所述方形垫板焊接模具时,所述待焊接配件包括第一待焊接扁钢和第二待焊接扁钢;
所述下夹具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上夹具呈型,型所述上夹具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
所述上夹具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靠近所述上夹具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定位部呈型,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型的第二端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上夹具的第二端相配合,以对所述第一待焊接扁钢进行固定,使所述第一待焊接扁钢以第二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上夹具之间;
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配合,以对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进行固定,使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以第三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上夹具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一般情况下,方形垫板由四根待焊接扁钢焊接而成,每两根待焊接扁钢之间的接触点需要焊接。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套方形垫板的焊接需要4个方形垫板焊接模具,每一个方形垫板焊接模具分别设置在方形垫板的四个角,与每两根待焊接扁钢的接触点相对应。
每一个方形垫板焊接磨具中,上夹具呈型,其俯视图如图2所示,其一端通过转轴与把手相连,并且在靠近转轴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01。另外,下夹具分为呈型的第一定位部301和呈凹型的第二定位部302两部分,其中,型第一定位部的第一端与型上夹具远离转轴的一端位于同一轴线上,如图3和图4所示。当第一待焊接扁钢放置在下夹具上时,第一待焊接扁钢横放在第一定位部上,即型第一定位部的第一端支撑第一待焊接扁钢的中部区域,其第二端支撑第一待焊接扁钢与第二待焊接扁钢接触的一端。同时,型第一定位部的第二端支撑第二待焊接扁钢与第一待焊接扁钢接触的一端,即型第一定位部的第二端支撑第一待焊接扁钢和第二待焊接扁钢的接触区域。另外,第二定位部302与第一固定部201位于同一轴线上,当第二待焊接扁钢放置于下夹具上时,第二定位部第二待焊接扁钢起固定支撑作用,通过与第一固定部的配合,将第二待焊接扁钢以与第一待焊接扁钢垂直的方向固定在上夹具和下夹具之间。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部302包括:第一侧边模块3021、第二侧边模块3022、中间模块3023和至少两个第一夹片3024;其中,
所述第一侧边模块3021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3022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夹片3024与所述中间模块3023相连;
所述第一侧边模块3021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3022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间模块3023的长度;
各个所述第一夹片3024的厚度与所述中间模块3023的宽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宽度相等;
所述第一侧边模块3021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3022相互配合,将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固定在所述第一侧边模块3021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3022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边模块3021相接触,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侧边模块3022相接触;
所述中间模块3023和所述第一固定部201相互配合,将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固定在所述中间模块和所述上夹具之间。
第二定位部中,第一侧边模块和第二侧边模块的高度均高于中间模块,且第一侧边模块和第二侧边模块的高度相等,这使得第二定位部呈凹槽型。第一侧边模块和第二侧边模块与中间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夹片,在应用时,可通过改变夹片的数量分别调节第一侧边模块和第二侧边模块与中间模块之间的距离,使得各个第一夹片的厚度与中间模块的宽度之和与第二待焊接扁钢的宽度相等,从而使得第二待焊接扁钢刚好落入第二定位部的凹槽中,通过第一侧边模块和第二侧边模块固定第二待焊接扁钢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一般情况下,第一侧边模块和第二侧边模块之间的距离为24~25mm。
另外,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方形垫片模具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夹片601;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夹片60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201与型所述上夹具1011之间;
所述上夹具1011、各个所述第二夹片601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01相配合,将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部201与所述第二定位部302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01相接触,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部302相接触。
通过在上夹具与第一固定部之间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二夹片,可改变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合适数量的第二夹片,可使得当上夹具远离转轴的一端与第一待焊接扁钢相接触时,第一固定部刚好与第二待焊接扁钢相接触,由此在垂直方向上对第二待焊接扁钢的位置进行固定。
另外,也可通过改变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数量,调节方形垫片模具对待焊接扁钢的夹紧力度,当需要增加夹紧力度时,可适量减少第一夹片的数量和/或增加第二夹片的数量,当需要减轻夹紧力度时,可适量增加第一夹片的数量和/或减少第二夹片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焊接模具包括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时,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待焊接配件包括扩散器本体、压紧环和接头圆环;其中,
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固定部;
所述扩散器本体呈漏斗形,漏斗形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入口为正方形,漏斗形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出口为圆形,且所述正方形的边长大于所述圆形的直径;
所述圆形的直径与所述接头圆环的内径相等;
所述接头圆环的外径与所述压紧环的内径相等;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固定部均匀分布在第一目标圆周上,且所述第一目标圆周的直径与所述压紧环的内径相等;
至少两个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模具底座均匀分布在第二目标圆周上,且所述第二目标圆周的直径与所述压紧环的外径相等;
各个所述模具底座与各个所述第二固定部相配合,将所述压紧环固定在所述第一目标圆周和所述第二目标圆周之间;
每一个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的上夹具和下夹具相互配合,对所述扩散器本体进行固定,以使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出口与所述接头圆环的一面相接触,所述接头圆环的另一面与所述压紧环相接触。
扩散器一般由扩散器本体、压紧环和接头圆环焊接而成,扩散器本体呈漏斗型,其入口为正方形,出口为圆形,如图7和图8所示,将扩散器本体的出口与接头圆环和压紧环焊接在一起,即可形成成品扩散器。为了对扩散器本体进行固定,需至少对扩散器本体入口的两条边进行固定,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扩散器焊接模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当采用两个扩散器焊接模具对扩散器本体进行固定时,两个扩散器焊接模具分别设置与扩散器本体正方形入口的两个对边,以便于对扩散器本体的固定。
为了对压紧环进行固定,焊接治具中需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固定部,这些第二固定部均匀分布在第一目标圆周上,当第二固定部的数量为两个时,以两个第二固定部为端点的线段即为该第一目标圆周的直径,当第二固定部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第二固定部为第一目标圆周的内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如图9和图10所示,每一个第二固定部包括底部支撑模块901、底部固定点902和至少一个连接夹片903;其中,至少一个连接夹片设置在底部支撑模块和底部固定点之间。底部固定点具有一定高度,其高度大于压紧环的厚度,以便于对压紧环的定位。各个第二固定部对压紧环进行固定时,底部支撑模块对压紧环起支撑作用,各个底部固定点对压紧环的位置进行固定,即各个底部固定点所处第一目标圆周的直径与压紧环的内径相等。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改变连接夹片的数量调节底部固定点与底部支撑模块之间的距离,从而微调第一目标圆周的直径,以适应不同扩散器本体的尺寸。
在这里,以扩散器焊接模具的数量为两个为例,两个扩散器模具分别对应扩散器本体正方形入口的两个对边,每个扩散器焊接模具的上夹具和下夹具对扩散器本体的入口进行固定,以固定扩散器本体的位置。当扩散器本体被固定在目标位置时,其圆形出口与接头圆环相接触,同时接头圆环又与压紧环相接触,即通过扩散器焊接模具与各个第二固定部的配合,实现扩散器本体、接头圆环和压紧环从上到下的固定。
为了保证扩散器本体、接头圆环和压紧环从上到下能紧密接触,以便于焊接,模具底座的高度需与扩散器本体的高度、接头圆环和压紧环的厚度相适应,使得当设置在模具底座上的下夹具与上夹具夹紧时,上夹具与模具底座之间的距离等于扩散器本体的高度、接头圆环和压紧环的厚度之和。一般来说,模具底座的高度为500~700mm,优选为600mm,以与常用尺寸的扩散器相配合,且便于焊接操作。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夹具包括:上部模块、第一下部模块第二下部模块以及至少两个第三夹片;其中,
所述第三夹片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模块与第一下部模块及第二下部模块之间;
所述第一下部模块和所述第二下部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模块两端,且所述第一下部模块和所述第二下部模块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各个所述第三夹片、上部模块、第一下部模块和第二下部模块以及所述下夹具相配合,对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入口进行固定,以使正方形入口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上部模块和所述第二上部模块相接触,所述正方形入口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夹具相接触。
如图11(a)-11(c)所示,为了便于对扩散器进行固定,上夹具上设置有第一下部模块1101和第二下部模块1102两个下部模块,两个下部模块分别设置在上部模块1103的两端,从而通过两个下部模块的相互配合,能使更紧实的对扩散器本体的入口进行固定。并且两个下部模块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能保证固定后的扩散器本体的入口处于水平面上,从而有利于扩散器本体的出口与接头圆环无缝连接,避免由于扩散器本体歪斜而导致其与接头圆环之间出现空隙,从而降低焊接效果。
另外,在上夹具的两个下部模块与上部模块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夹片,图12示出了第一下部模块1101与上部模块1103之间设置有第三夹片1201的示意图。通过调节第三夹片的数量,可调整下部模块与下夹具之间的最小距离,这一方面可适应不同分散器本体具有的尺寸误差,另一方面也可调节对分散器本体的夹紧力度。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系统,包括:控制装置1301和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焊接治具1302;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将待焊接配件放置在下夹具上,并向把手施加驱动力,以控制所述把手向第一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1301,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把手进行移动,以通过所述转轴带动上夹具向上运动,在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之间形成放置空间;将所述待焊接配件放置在所述放置空间中,使所述待焊接配件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夹具相接触。
例如,控制装置向把手的一端施加驱动力,以使把手的一端A在该驱动力的驱动下从初始位置向右移动,另一端B与转轴相连,在A端向移动的过程中,B端带动转轴开始转动,以通过转轴带动上夹具向上运动,从而增加上夹具与下夹具之间的距离,以此在上夹具和下夹具之间形成放置空间,便于待焊接配件的放入。然后控制装置将待焊接配件放置在该放置空间中,再控制把手A端向左运动,B端带动转轴反向转动,以带动上夹具向下运动,减小上夹具和下夹具之间的距离,直至把手A端回到初始位置时,上夹具与待焊接配件接触,即通过上夹具和下夹具的配合,将待焊接配件固定在目标位置,便于后续的焊接操作。可以理解的是,该控制装置可以为机械臂或者操作人员。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焊接机器人;其中,
所述焊接机器人,用于当所述待焊接配件固定在所述目标位置时,向所述焊接机器人发送启动指令;
所述焊接机器人,用于根据所述启动指令,对固定在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待焊接配件进行焊接。
一套人防过滤吸收器中一般包括两个方形垫板和两个扩散器,这两个方形垫板和两个扩散器设置分别设置于方形板体的四个顶点上,其中两个方形垫板对应两个对角顶点,相应的,两个扩散器对应另外两个对角顶点。因此,在实际焊接时,方形垫板和扩散器一般是成对焊接的,即每一套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系统包括两套方形垫板焊接模具和两个扩散器焊接模具,每一套方形垫板焊接模具中包括四个方形垫板焊接模具,四个方形垫板焊接模具分别对应待焊接方形垫板的四个顶点,即每两根待焊接扁钢的接触点。
以方形垫板焊接模具为例,在焊接时,各个方形垫板焊接模具设置在底架上,底架的配合待焊接方形垫板的尺寸进行定制的,以保证待焊接方形垫板的尺寸。焊接机器人可设置在两个方形垫板焊接模具的中间,焊接机器人的主体上设有可灵活移动的焊接机械臂。通过焊接机械臂的移动,焊接机器人可对一个待焊接方形垫板对应的四根待焊接扁钢的四个接触点进行焊接。当焊接完左侧的方形垫板,焊接机器人主体可转向右侧,对右侧的待焊接方形垫板进行焊接,此时控制装置可将左侧已焊接完成的方形垫板从方形垫板焊接模具中取出,并放置下一个待焊接方形垫板对应的待焊接扁钢。以此循环,可提高方形垫板的焊接效率。
同理,在对待焊接扩散器进行焊接时,扩散器焊接模具也设置在底架上,该底架根据待焊接扩散器的尺寸进行定制,从而有利于保证焊接处的扩散器的尺寸。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机器人还可调整焊接的各项数据以及其运行的轨道,以与实际生产情况相适应。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进行焊接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01:将待焊接配件放置于下夹具上;
步骤1402:驱动把手向第一方向运动,以通过转轴带动上夹具向下运动,使所述上夹具与所述待焊接配件相接触,将所述待焊接配件固定在目标位置;
步骤1403:对固定在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待焊接配件进行焊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403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对固定在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待焊接配件进行满焊。
现有的焊接方式中,由于采用人工方式拼接配件,在焊接时,需利用操作人员A固定配件,再利用操作人员B对固定好的配件进行焊接。为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一般采用多焊接工序,即操作人员A固定配件时,操作人员B对固定好的配件进行点焊,然后再将点焊后的配件进行滚焊或混焊等,最后再进行封胶。这种焊接方式工序较多,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使得焊接效率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焊接治具将待焊接配件固定后,可直接对固定在目标位置的待焊接治具进行满焊。这一方面减少了焊接工序,有利于提高了焊接效率,另一方面在焊接过程中无需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待焊接配件,提高了焊接的安全性。另外,采用满焊方式也有利于提高焊接牢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上各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待焊接配件放置于下夹具上,然后驱动把手以第一方向运动,从而通过与把手相连的转轴带动上夹具向下运动,直至上夹具与待焊接配件相接触,由此通过上夹具和下夹具的配合,将待焊接配件固定在目标位置,在此过程中无需采用人工方式对待焊接配件进行拼接和固定,不易造成校准或拼接误差,从而降低了配件焊接的出错率。
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焊接模具中设置夹片,可使焊接模具适应不同待焊接配件具有的尺寸误差,也便于调节焊接模具对待焊接配件的加紧力度,方式简单易操作,有利于提高焊接效率,以及进一步降低配件焊接的出错率。
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焊接模具将待焊接方形垫板和待焊接扩散器加以固定,使得焊接机器人上的焊接机械臂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移动,简化了方形垫板和扩散器焊接的操作流程,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并且大大提高了方形垫板和扩散器焊接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模具和模具底座;其中,
所述焊接模具包括:上夹具、下夹具、把手和转轴;
所述下夹具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底座上;
所述把手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上夹具相连;
所述把手,用于当所述下夹具上放置有待焊接配件时,在外部驱动力的驱动下向第一方向运动,以通过所述转轴带动所述上夹具向下运动;
所述上夹具,用于当所述下夹具上放置有待焊接配件时,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向下运动,与所述待焊接配件相接触,以将所述待焊接配件固定在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模具包括:方形垫板焊接模具和/或扩散器焊接模具;
和/或,
所述模具底座的高度为500~7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焊接模具包括所述方形垫板焊接模具时,
所述待焊接配件包括第一待焊接扁钢和第二待焊接扁钢;
所述下夹具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上夹具呈型,型所述上夹具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
所述上夹具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靠近所述上夹具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定位部呈型,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型的第二端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上夹具的第二端相配合,以对所述第一待焊接扁钢进行固定,使所述第一待焊接扁钢以第二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上夹具之间;
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配合,以对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进行固定,使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以第三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上夹具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一侧边模块、第二侧边模块、中间模块和至少两个第一夹片;其中,
所述第一侧边模块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中间模块相连;
所述第一侧边模块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间模块的长度;
各个所述第一夹片的厚度与所述中间模块的宽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宽度相等;
所述第一侧边模块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相互配合,将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固定在所述第一侧边模块和所述第二侧边模块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边模块相接触,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侧边模块相接触;
所述中间模块和所述第一固定部相互配合,将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固定在所述中间模块和所述上夹具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夹片;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型所述上夹具之间;
所述上夹具、各个所述第二夹片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配合,将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接触,所述第二待焊接扁钢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焊接模具包括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时,
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固定部;
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待焊接配件包括扩散器本体、压紧环和接头圆环;其中,
所述扩散器本体呈漏斗形,漏斗形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入口为正方形,漏斗形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出口为圆形,且所述正方形的边长大于所述圆形的直径;
所述圆形的直径与所述接头圆环的内径相等;
所述接头圆环的外径与所述压紧环的内径相等;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固定部均匀分布在第一目标圆周上,且所述第一目标圆周的直径与所述压紧环的内径相等;
至少两个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模具底座均匀分布在第二目标圆周上,且所述第二目标圆周的直径与所述压紧环的外径相等;
各个所述模具底座与各个所述第二固定部相配合,将所述压紧环固定在所述第一目标圆周和所述第二目标圆周之间;
每一个所述扩散器焊接模具的上夹具和下夹具相互配合,对所述扩散器本体进行固定,以使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出口与所述接头圆环的一面相接触,所述接头圆环的另一面与所述压紧环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接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夹具包括:上部模块、第一下部模块、第二下部模块以及至少两个第三夹片;其中,
所述第三夹片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模块与第一下部模块及第二下部模块之间;
所述第一下部模块和所述第二下部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模块两端,且所述第一下部模块和所述第二下部模块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各个所述第三夹片、上部模块、第一下部模块和第二下部模块以及所述下夹具相配合,对所述扩散器本体的入口进行固定,以使正方形入口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下部模块和所述第二下部模块相接触,所述正方形入口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夹具相接触。
8.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和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焊接治具;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将待焊接配件放置在下夹具上,并向把手施加驱动力,以控制所述把手向第一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把手进行移动,以通过所述转轴带动上夹具向上运动,在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之间形成放置空间;将所述待焊接配件放置在所述放置空间中,使所述待焊接配件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夹具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焊接机器人;其中,
所述焊接机器人,用于当所述待焊接配件固定在所述目标位置时,向所述焊接机器人发送启动指令;
所述焊接机器人,用于根据所述启动指令,对固定在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待焊接配件进行焊接。
CN201820832396.XU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 Active CN208391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2396.XU CN208391353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2396.XU CN208391353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91353U true CN208391353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13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32396.XU Active CN208391353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913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4167A (zh) * 2018-05-31 2018-09-18 广东国华人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系统及焊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4167A (zh) * 2018-05-31 2018-09-18 广东国华人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系统及焊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85484Y (zh) 数字化焊接设备
CN108890057B (zh) 一种用于四通阀端盖的自动焊接设备
CN102363247B (zh) 激光焊接方法及激光焊接装置
CN208391353U (zh) 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及系统
CN111390353B (zh) 一种钢筋埋弧螺柱焊自动焊装置
CN112008021B (zh) 地铁格栅自动化焊接系统及焊接工艺
CN103934604B (zh) 车辆中控台安装支架的自动焊接装置及方法
CN207930221U (zh) 薄壁灯框成型焊接组合治具
CN209175108U (zh) 不锈钢龙头氩弧焊接工装夹具
CN209170174U (zh) 一种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钢自动装配设备
CN108544167A (zh) 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焊接治具、系统及焊接方法
CN10647574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块的自动整形工装及整形方法
KR102241657B1 (ko) 파이프 용접 와이어 커팅장치
CN211589119U (zh) 一种具有自动对正功能的钢管焊接用夹持装置
CN218533345U (zh) 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焊接底座
CN204366299U (zh) 一种直线焊接设备
CN208758791U (zh) 一种自动高频焊接成套设备
CN110340555A (zh) 一种一字形多腔体钢板与钢筋角钢桁架组合构件焊接施工方法
CN211073180U (zh) 一种工件夹紧装置
CN209614625U (zh) 一种壶嘴一次焊接机
CN106735861A (zh) 一种推车和焊接夹具
CN203751572U (zh) 车辆中控台安装支架的自动焊接装置
CN219403008U (zh) 一种钢板定位焊接装置
CN214770076U (zh) 自动旋转车型焊装夹具
CN206455293U (zh) 一种推车和焊接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