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4296U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84296U CN208384296U CN201820189627.XU CN201820189627U CN208384296U CN 208384296 U CN208384296 U CN 208384296U CN 201820189627 U CN201820189627 U CN 201820189627U CN 208384296 U CN208384296 U CN 2083842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light module
- light
- light source
- plate
- gu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1821 foa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748 Photo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23 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和吸光胶,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入光侧面,所述光源邻接于所述侧面,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从所述入光侧面入射至所述导光板内,并在所述导光板内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吸光胶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光源处,并吸收所述光源的部分光线。所述吸光胶吸收所述光源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部分光线,以使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光源处亮度减弱,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均衡排布,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中的显示屏都会设置背光模组。然而,背光模组随着显示屏尺寸增大,会存在亮度差增大,导致亮度不均衡,降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和吸光胶,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入光侧面,所述光源邻接于所述侧面,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从所述入光侧面入射至所述导光板内,并在所述导光板内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吸光胶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光源处,并吸收所述光源的部分光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层叠于所述导光板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部和与所述显示部连接的非显示部,所述非显示部遮盖所述光源和所述吸光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的显示装置,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相盖合的背盖和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背盖之间的主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源电连接所述主板。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光源处粘接所述吸光胶,所述吸光胶吸收所述光源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部分光线,以使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光源处亮度减弱,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均衡排布,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3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3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0,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导光板10、光源20和吸光胶30。所述导光板10具有第一表面11和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1设置的第二表面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之间的入光侧面13。所述光源20邻接于所述入光侧面13。所述光源20发射的光线从所述入光侧面13入射至所述导光板10内,并在所述导光板10内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吸光胶30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和/或所述第二表面12靠近所述光源20处,并吸收所述光源20的部分光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背光模组100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导光板10与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层叠,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使得显示面板可以显示影像画面。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
通过在所述导光板10的第一表面11和/或第二表面12靠近所述光源20处粘接所述吸光胶30。所述吸光胶30吸收所述光源20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和/或所述第二表面12的至少部分光线,以使所述第一表面11和/或所述第二表面12靠近所述光源20处亮度减弱,所述背光模组100的发光亮度均衡排布,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10的第一表面11背向用户,所述第二表面12朝向用户。所述第一表面11平行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导光板10为矩形板件。所述入光侧面13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0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入光侧面13大致垂直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光源20为条形光源。所述光源20的长度大致等于所述第二表面12连接所述入光侧面13的边缘长度。所述光源2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所述第二表面12连接所述入光侧面13的边缘。所述吸光胶30大致呈矩形胶带状。所述吸光胶30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光源20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光板10所述吸光胶30为黑色粘胶。所述吸光胶30具有较强的吸光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入光侧面13还可以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0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导光板10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光源20。所述入光侧面13也可以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0的宽度方向一端或两端,所述背光模组100在所述导光板10宽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固定所述光源2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均具有靠近所述光源20的反光区域14和远离所述光源20的透光区域15。可以理解的是,若所述导光板10在所述透光区域15没有粘接所述吸光胶30。所述光源20的光线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对应所述反光区域14形成全反射,并反射至所述透光区域15邻近所述反光区域14处,进而经所述透光区域15透射至外界。所述光源20的光线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的透光区15可以直接透射至外界。即所述光源20的光线在所述透光区15邻近所述反光区域14处会产生重叠,导致所述透光区域15邻近所述反射区域14处亮度增加。而在所述导光板10的反光区域14粘接所述吸光胶30,所述吸光胶30吸收所述光源20的光线,使得所述光源20的光线不会反射至所述透光区域15邻近所述反光区域14处。即所述透光区域15在邻近所述反光区域14处不会产生透射光线叠加,实现所述导光板10在所述透光区域15的透射光线亮度均衡排布。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100设置第一吸光胶31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内,以及设置第二吸光胶32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反光区域14内。所述光源20的光线a经所述入光侧面13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被所述第一吸光胶31所吸收。所述光源20的光线b经所述入光侧面13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二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被所述第二吸光胶32所吸收。所述导光板14在所述第二表面12的透光区域15透射光线亮度均衡排布。
请参阅图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光胶30仅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所述光源20的光线a经所述入光侧面13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被所述吸光胶30所吸收。所述光源20的光线b经所述入光侧面13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二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大部分反射至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被所述吸光胶30所述吸收。所述光源20的光线b较少部分反射至所述透光区域15。所述导光板10在所述透光区域15邻近所述反光区域14处叠加的光线亮度减弱,所述透光区域15透射光线亮度趋于均衡排布。
请参阅图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光胶30仅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反光区域14。所述光源20的光线a经所述入光侧面13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大部分反射至所述第二表面12的反光区域14,被所述吸光胶30吸收。所述光源20的光线a较少部分反射至所述透光区域15。所述光源20的光线b经所述入光侧面13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二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被所述吸光胶30所述吸收。所述导光板10在所述透光区域15邻近所述反光区域14处叠加的光线亮度减弱,所述透光区域15透射光线亮度趋于均衡排布。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反光片40,所述反光片40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1,并将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表面1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片40在朝向所述导光板10一面镀设有反光材料。所述光源20的光线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反光片40相贴合的区域,经所述反光片40反射至所述第二表面12,以防止所述光源20的光线从所述第一表面11泄露。即防止所述背光模组100与用户相背一侧漏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片4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反光片40在对应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的部分经所述第一吸光胶31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使得所述反光片40与所述导光板10稳固粘接,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片4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的透光区域15,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即所述反光片40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反光片40与所述第一吸光胶31部分重叠,所述反光片40覆盖所述反光区域14的部分经所述第一吸光胶31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一表面11具有未被所述反光片40覆盖的漏光区。所述第一吸光胶31完全覆盖所述反光区域14,所述第一吸光胶31相对所述反光片40凸出的部分完全粘接于漏光区。
请参阅图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片4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的透光区域15,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所述反光片40与所述第一吸光胶31部分重叠,所述反光片40覆盖所述反光区域14的部分经所述第一吸光胶31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一吸光胶31相对所述反光片40凸出的部分粘接于漏光区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吸光胶31至所述入光侧面20存在间距。
请参阅图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片4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的透光区域15,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所述第一吸光胶31完全粘接于所述漏光区。所述第一吸光胶31与所述反光片40相邻接。
请参阅图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片4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的透光区域15,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所述第一吸光胶31粘接于漏光区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吸光胶31与所述反光片40相邻接,并与所述入光侧面13之间存在间距。
请参阅图1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片4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的透光区域15,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所述反光片40与所述第一吸光胶31重叠,所述反光片40覆盖所述反光区域14的部分经所述第一吸光胶31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一吸光胶31靠近所述光源20的外缘311与所述反光片40靠近所述光源20的外缘41对齐。即所述反光片40在所述反光区域14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吸光胶30在所述反光区域14的正投影相重合。
请参阅图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片40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域15相重合。所述第一吸光胶31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与所述反光区域14相重合。所述第一吸光胶31与所述反光片40相邻接。
请参阅图1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片40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域15相重合。所述第一吸光胶31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反光区域14内。所述第一吸光胶31与所述反光片40相邻接。所述第一吸光胶31与所述入光侧面13之间存在间距。
请参阅图1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片40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1,并至少覆盖所述透光区域15。所述吸光胶30仅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12。
请参阅图1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片40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1,完全覆盖所述透光区域15,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反光区域14。所述吸光胶30仅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11。所述吸光胶30与所述反光片40存在部分重叠。
请参阅图16,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扩散膜50,所述扩散膜50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12,并将传导至所述第二表面12的至少部分光线扩散。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片40在朝向所述导光板10一面镀设有反光材料。所述光源20的光线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反光片40相贴合的区域,经所述反光片40反射至所述第二表面12,以防止所述光源20的光线从所述第一表面11泄露。即防止所述背光模组100与用户相背一侧漏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膜50完全覆盖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扩散膜50覆盖所述第二表面12的反光区域14的部分经所述第二吸光胶32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12,使得所述扩散膜50与所述导光板10稳固粘接,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1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膜50完全覆盖所述第二表面12的透光区域15,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二表面12的反光区域14。即所述扩散膜50部分覆盖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扩散膜50与所述第二吸光胶32部分重叠,所述扩散膜50覆盖所述反光区域14的部分经所述第二吸光胶32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2。
请参阅图1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膜50完全覆盖所述第二表面12的透光区域15,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二表面12的反光区域14。所述第二吸光胶32粘接于第二表面12的反光区域14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吸光胶32与所述扩散膜50相邻接,并与所述入光侧面13相邻接。
请参阅图1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膜50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域15相重合。所述第二吸光胶32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与所述反光区域14相重合。所述第二吸光胶32与所述扩散膜50相邻接。
请参阅图2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膜50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域15相重合。所述第二吸光胶32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反光区域14内。所述第二吸光胶32与所述扩散膜50相邻接。所述第二吸光胶32与所述入光侧面13之间存在间距。
请参阅图2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膜50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12,并至少覆盖所述透光区域15。所述吸光胶30仅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2。
请参阅图2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膜50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12,完全覆盖所述透光区域15,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反光区域14。所述吸光胶30仅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吸光胶30与所述反光片40存在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3,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扩散膜50远离所述导光板10一侧的下增透膜51和上增透膜52。所述下增透膜51和所述上增透膜52均至少覆盖所述透光区域1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增透膜51和所述上增透膜52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域15相重合。
请参阅图2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光胶32与所述入光侧面13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光源20的部分光线经所述入光侧面13至所述第二吸光胶32之间透射出所述导光板10。所述扩散膜50靠近光源20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吸光胶32靠近所述光源20的边缘对齐。所述扩散膜50远离所述导光板10一侧设有挡光部53。所述挡光部53与所述下增透膜51和所述上增透膜52相并排,以阻挡从所述入光侧面13至所述第二吸光胶32之间透射出的光线进入所述下增透膜51和所述上增透膜5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5,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电连接所述光源20的电路板60,所述电路板60至少部分层叠于所述扩散膜5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60位于所述导光板10一侧。所述电路板60至少覆盖所述光源20。所述扩散膜50至少覆盖所述透光区域15。所述电路板60向所述光源20提供电信号。所述电路板60与所述扩散膜50层叠,以减小所述背光模组100的整体尺寸,提高所述透光区域15的占比。所述电路板60包括电连接所述光源20的第一连接部6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61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部6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60层叠于所述导光板10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62位于所述导光板10远离所述扩散膜50一侧。所述电路板60贴合于所述反光片40远离所述第一吸光胶31一侧。所述电路板60在所述第一表面11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表面11的透光区15部分重叠,所述电路板60与所述扩散膜50至少存在一部分层叠。即所述第二连接部62在所述第一表面11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区15内。所述光源20与所述导光板10的透光区域15距离减小。所述导光板10的透光区域15占比提高。在所述背光模组100可以为显示区屏占比较高的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请参阅图2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60层叠于所述导光板10靠近所述第二表面12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62与所述扩散膜50并排。所述第二连接部62经所述第二吸光胶32粘接于所述导光板10。所述第二连接部62在所述第二表面12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反光区域14内。所述电路板60与所述导光板10结构稳固。
请参阅图2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60层叠于所述导光板10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一侧。所述电路板60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62之间的延伸部63,所述延伸部63经所述吸光胶30粘接于所述导光板10。所述第二连接部62覆盖所述透光区域15的部分贴合于所述反光片40远离所述导光板10一侧。
请参阅图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60层叠于所述导光板10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62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反光区域14,另一部分贴合于所述反光片40远离所述导光板10一侧,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透光区域15。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9,所述光源20包括印刷电路板21和发光芯片22。所述印刷电路板21具有朝向所述入光侧面13的第一连接面211。所述发光芯片22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211,朝向所述入光侧面13发光。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印刷电路板21与所述入光侧面13大致平行。所述印刷电路板21为所述发光芯片22提供发光信号。所述印刷电路板21的长度大致与所述入光侧面13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的边缘长度相同。所述发光芯片22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多个发光二极管沿所述印刷电路板21的长度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一连接面211。所述光源20在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面211的反方向上厚度减小,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0平行所述第一表面11的方向上无法提供背光的区域减小,有效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可以提供背光的透光区域15占比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电路板21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面211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面212。所述第一连接部61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面212。所述第一连接部61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62折弯。所述第一连接部61设有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212的焊盘611。所述焊盘611覆盖所述第二连接面212。所述焊盘611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面212凸出的宽度L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的厚度l,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0在平行所述第一表面11方向上无法提供背光的区域进一步减小,所述背光模组100可以提供背光的透光区域15占比进一步增大。所述第二连接部62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61折弯。所述电路板60为柔性电路板。
请参阅图3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面212与所述第一连接面211相连接。即所述第二连接面212大致平行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二连接面212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1背离用户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61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212。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2相平齐,方便所述电路板60与所述光源20组装。所述第一连接部61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面212的焊盘611在平行所述第一表面11方向上凸出。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1,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支架70,所述支架70包括层叠于所述导光板10并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的第一板件71、所述支架70还包括相对所述第一板件71折弯延伸的第二板件72和由所述第二板件72折弯延伸的第三板件73。所述第二板件72贴近所述光源20。所述第三板件73与所述第一板件71相对,并覆盖所述光源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件71完全覆盖所述光源20和所述导光板10。所述第一板件71可以是经粘胶711粘接于所述反光片40远离所述导光板10一侧。所述第一板件71与所述光源20的印刷电路板21之间设置第一双面胶712相粘接。所述第一双面胶712粘接于印刷电路板21未被所述电路板60所覆盖的区域。即所述第一双面胶712可以是与所述电路板60并排。所述第一双面胶712稳固所述第一板件71和所述光源20,确保所述光源20在所述入光侧面13排布的线性度减小,提高背光效果。所述第三板件73设置粘接所述光源20的泡棉胶731。所述泡棉胶731粘接于所述光源20的印刷电路板21上,实现所述第三板件73与所述光源20稳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双面胶712也可以是覆盖粘接于所述电路板60远离所述导光板10一侧。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2,所述第二板件72与所述光源20之间设置第二双面胶713相粘接。所述第二双面胶713粘接于印刷电路板21的第二连接面212。并位于未被所述电路板60第一连接部61所覆盖的区域。即所述第二双面胶713可以是与所述电路板60的第一连接部61并排。所述第二双面胶713稳固所述第二板件72和所述光源20,确保所述光源20在所述入光侧面13排布的线性度减小,提高背光效果。所述第一板件71、第二板件72和第三板件73具有挡光性能,所述第一板件71、第二板件72和第三板件73包覆所述导光板10和所述光源20,防止所述背光模组100漏光。所述第一板件71、第二板件72和第三板件73形成所述背光模组100的保护壳,保证所述背光模组100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3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件71靠近所述光源20处经所述吸光胶30粘接于所述导光板10。所述吸光胶30稳固所述第一板件71和所述导光板10,减小所述背光模组100的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件71朝向所述光源20一侧设有下沉空间714,所述下沉空间714与所述光源20正对。所述下沉空间714还与所述电路板60正对,以及与所述吸光胶30正对。所述第一板件71在远离所述光源20一侧形成凸包。使得所述下沉空间714内可以容纳所述光源20的一部分、所述电路板60的一部分和容纳所述第一吸光胶31,以及容纳所述反光片40与所述第一吸光胶31堆叠的部分。所述第一板件71开设所述下沉空间714,减小了所述背光模组100在平行所述第一表面11方向无法提供背光的区域,增大了可以提供背光的透光区域15占比。
请参阅图3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件71设有通孔715,所述通孔715与所述光源20正对,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遮光带80,所述遮光带80覆盖所述通孔715。所述通孔715还与所述电路板60正对,以及与所述第一吸光胶31正对。所述电路板60经所述第一吸光胶31粘接于所述导光板10。通过在所述第一板件71开设所述通孔715,方便所述光源20和所述电路板60与所述导光板10组装。先在所述第三板件73上粘接泡棉胶731;然后将所述光源20穿过所述通孔715粘接于所述泡棉胶731上;所述电路板60随所述光源20穿过所述通孔715,稳固于所述第一板件71内侧;再后,将所述反光片40贴合于导光板10的第一表面11,并在所述导光板10的第一表面11上涂设所述第一吸光胶31,以及将所述导光板10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件71内侧,所述第一吸光胶31粘接所述电路板60;再后,将所述扩散膜60、下增透膜61和上增透膜62依次固定于所述导光板70的第二表面12上;最后,将所述遮盖带80封盖所述通孔715。所述遮光带80与所述第一板件71存在部分层叠,并与所述第二板件72存在部分层叠,以增加所述遮光带80的牢固性,并防止所述通孔715漏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6,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遮光胶90,所述遮光胶90包括第一遮光层91和由所述第一遮光层91折弯延伸的第二遮光层92,所述第一遮光层91层叠于所述第三板件73远离所述光源20一侧,并至少覆盖所述光源20和所述吸光胶30,所述第二遮光层92覆盖所述第二板件7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91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与所述反光区域14相重合。所述第一遮光层91无法透过所述光源20的光线,实现所述背光模组20的封装,防止所述光源20的光线从所述第三板件73与所述导光板20之间泄露。所述第一遮光层91形成所述背光模组100无法提供背光的区域。所述第一遮光层91刚好覆盖所述反光区域14,以减小所述背光模组100无法提供背光的区域面积,所述透光区域15作为所述背光模组100可以提供背光的区域,所述透光区域15的占比增大。所述第二遮光层92对所述第二板件72包覆,以增大所述遮光胶90与所述支架70的接触面积,增加所述支架70与外部件粘接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7,所述导光板10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之间的出光侧面14,所述导光板10在所述出光侧面14设有第一定位部15,所述支架70还包括由所述第一板件71折弯延伸的第四板件74,所述第四板件74贴近所述出光侧面14,并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5配合的第二定位部75。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光侧面14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0宽度方向上。所述第四板件74对所述导光板件10宽度方向上的出光侧面14遮挡,防止漏光。所述出光侧面14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5。所述第四板件74对应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15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5配合,以保证所述导光板10与所述支架70之间的间距较小,且保证所述导光板10与所述支架70的装配精度较高。所述第一定位部15可以是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75可以是凸台。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5也可以是凸台,所述第二定位部75也可以是凹槽。
请参阅图3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所述显示装置200包括所述背光模组100,所述显示装置200还包括层叠于所述导光板10的显示面板210,所述显示面板210具有显示部211和与所述显示部211连接的非显示部212,所述非显示部212遮盖所述光源20和所述吸光胶3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显示部212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与所述反光区14相重合。即所述非显示部212与所述背光模组100无法提供背光的部分相重叠。所述显示部211在所述导光板10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域15相重合。所述透光区域15在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占比增大,使得所述显示部211在所述显示面板210的占比增大。所述光源20的光线经所述第二表面12的透光区15透射至所述显示部211,以使的所述显示部211可以有效显示影响画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10包括依次层叠连接的下偏光层213、薄膜晶体阵列层214、液晶层215、滤光层216、上偏光层217和透光盖板218。所述下偏光层213贴近所述导光板10,所述薄膜晶体阵列层214具有相对所述下偏光层213凸出的封装部219,所述封装部219构成所述非显示部212。所述第一遮光层91粘接于所述封装部219,实现所述背光模组100与所述显示面板210结构稳固。
请参阅图3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0,所述电子设备300包括所述显示装置200。所述电子设备300还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210相盖合的背盖310和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100和所述背盖310之间的主板320,所述显示面板210和所述光源20电连接所述主板10。
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光源处粘接所述吸光胶,所述吸光胶吸收所述光源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部分光线,以使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光源处亮度减弱,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均衡排布,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3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和吸光胶,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入光侧面,所述光源邻接于所述侧面,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从所述入光侧面入射至所述导光板内,并在所述导光板内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吸光胶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光源处,并吸收所述光源的部分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光片,所述反光片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并将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片靠近光源处经所述吸光胶粘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片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片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具有所述反光片未覆盖的漏光区,所述吸光胶至少部分粘接于所述漏光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胶的外缘与所述反光片的外缘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膜,所述扩散膜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并将传导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部分光线扩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靠近所述光源处经所述吸光胶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电连接所述光源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扩散膜至少部分层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印刷电路板和发光芯片,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朝向所述入光侧面的第一连接面,所述发光芯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朝向所述入光侧面发光,所述电路板包括电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连接部和与和与所述扩散膜层叠的第二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扩散膜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经所述吸光胶粘接于所述导光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扩散膜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于所述导光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经所述吸光胶粘接于所述导光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 ̄7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层叠于所述导光板并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板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靠近所述光源处经所述吸光胶粘接于所述导光板。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相对由所述第一板件折弯延伸的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板件贴近所述光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光源之间设置第一双面胶相粘接,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光源之间设置第二双面胶相粘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由所述第二板件折弯延伸的第三板件,所述第三板件与所述第一板件相对,并覆盖所述光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胶,所述遮光胶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由所述第一遮光层折弯延伸的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层叠于所述第三板件远离所述光源一侧,并至少覆盖所述光源和所述吸光胶,所述第二遮光层覆盖所述第二板件。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光源正对,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带,所述遮光带覆盖所述通孔。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朝向所述光源一侧设有下沉空间,所述下沉空间与所述光源正对。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出光侧面,所述导光板在所述出光侧面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支架还包括由所述第一板件折弯延伸的第四板件,所述第四板件贴近所述出光侧面,并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2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 ̄27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层叠于所述导光板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部和与所述显示部连接的非显示部,所述非显示部遮盖所述光源和所述吸光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连接的下偏光层、薄膜晶体阵列层、液晶层、滤光层、上偏光层和透光盖板,所述下偏光层贴近所述导光板,所述薄膜晶体阵列层具有相对所述下偏光层凸出的封装部,所述封装部构成所述非显示部。
3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相盖合的背盖和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背盖之间的主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源电连接所述主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89627.XU CN208384296U (zh) | 2018-02-01 | 2018-02-01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89627.XU CN208384296U (zh) | 2018-02-01 | 2018-02-01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84296U true CN208384296U (zh) | 2019-01-15 |
Family
ID=64978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8962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84296U (zh) | 2018-02-01 | 2018-02-01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8429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53059A (zh) * | 2018-02-01 | 2018-06-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062070A (zh) * | 2019-04-08 | 2019-07-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
-
2018
- 2018-02-01 CN CN201820189627.XU patent/CN20838429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53059A (zh) * | 2018-02-01 | 2018-06-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8153059B (zh) * | 2018-02-01 | 2023-08-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062070A (zh) * | 2019-04-08 | 2019-07-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
CN110062070B (zh) * | 2019-04-08 | 2021-06-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9085007A1 (zh) | 窄边框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8803146A (zh)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08196400A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TWI389627B (zh) | 電路板固定結構及應用該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與電子裝置 | |
CN110471203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1018192A1 (zh) | 终端设备 | |
WO2016101383A1 (zh) | 一种窄边框显示装置 | |
WO2021017753A1 (zh) | 终端设备 | |
CN208384296U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5042515B (zh) |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3625488A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8654300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8153059A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361807B (zh) | 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
CN208027046U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609415A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
CN208076751U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3641039B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6440920U (zh) | 一种液晶显示结构 | |
CN206411376U (zh) | 防漏光结构及侧入式背光模组 | |
EP3940452B1 (en) | Support bracket,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8133667A (zh) | 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 |
CN111158186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08384298U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09928172U (zh) | 液晶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