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7046U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7046U
CN208027046U CN201820192786.5U CN201820192786U CN208027046U CN 208027046 U CN208027046 U CN 208027046U CN 201820192786 U CN201820192786 U CN 201820192786U CN 208027046 U CN208027046 U CN 208027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cklight module
plate
face
absorp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927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927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7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7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70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及第一吸光层,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光源用于发出光线,且所述光源邻近所述入光面设置,所述第一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靠近所述入光面的区域,以吸收入射至所述第一吸光层上的至少部分光线。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由于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而受到用户的青睐。液晶显示装置中通常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模组提供背光,所述显示模组用于显示图像、文字或者视频等信息。背光模组在靠近光源的区域比较亮,在远离光源的区域比较暗,从而导致整个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衡,使得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所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及第一吸光层,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光源用于发出光线,且所述光源邻近所述入光面设置,所述第一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靠近所述入光面的区域,以吸收入射至所述第一吸光层上的至少部分光线。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至少遮盖所述光源及所述第一吸光层。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显示模组相盖合的背盖和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背盖之间的主板,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光源电连接所述主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背光模组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靠近所述入光面的区域设置第一吸光层,以吸收入射至所述第一吸光层上的至少部分光线,以使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光源处亮度减弱,使得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亮度均匀,提高了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的亮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沿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背光模组100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导光板110与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层叠,为显示模组提供背光,使得显示模组可以显示影像画面。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为智能手机、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电子书、便携式播放站(PlayStation Portable,PSP)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导光板110、光源120及第一吸光层130。所述导光板110包括第一表面110a、第二表面110b及入光面110c。所述第一表面110a与所述第二表面110b相对设置,所述入光面110c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0a及所述第二表面110b之间。所述光源120用于发出光线,且所述光源120邻近所述入光面110c设置。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0a的靠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区域,以吸收入射至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上的至少部分光线。
通过在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靠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区域设置第一吸光层130,以吸收入射至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上的至少部分光线,以使所述第一表面110a靠近所述光源120处亮度减弱,使得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的亮度均匀,提高了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的亮度的均匀性。
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可以为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或者所述第二表面110b为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110为矩形板件,所述第一表面110a平行所述第二表面110b。所述入光面110c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10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入光面110c大致垂直所述第一表面110a和所述第二表面110b。所述光源120为条形光源120,所述光源120的长度等于或大致等于所述第二表面110b连接所述入光面110c的边缘长度。所述光源120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所述第二表面110b连接所述入光面110c的边缘。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大致呈矩形,所述第一吸光层130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光源120的长度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入光面110c还可以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10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导光板110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光源120。所述入光面110c也可以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10的宽度方向一端或两端,所述背光模组100在所述导光板110宽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固定所述光源1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110也可以为楔形,所述第一表面110a与所述第二表面110b之间的间距自所述入光面110c所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逐渐增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110也可以为楔形,所述第一表面110a与所述第二表面110b之间的间距自所述入光面110c所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逐渐减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110a和第二表面110b均具有靠近所述光源120的反光区14和远离所述光源120的透光区域15。可以理解的是,若所述导光板110在所述反光区14没有粘接所述第一吸光层130。所述光源120发出的部分光线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0a和所述第二表面110b对应所述反光区14形成全反射,并反射至所述透光区域15邻近所述反光区14处,进而经所述透光区域15透射出去。所述光源120发出的部分光线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0a和所述第二表面110b的透光区可以直接透射至外界。即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在所述透光区邻近所述反光区14处会产生重叠,导致所述透光区域15邻近所述反光区14处亮度增加。而在所述导光板110的反光区14粘接所述第一吸光层130,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吸收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使得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所述反光区14的光线被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吸收。所述透光区域15在邻近所述反光区14处不会产生透射光线叠加,实现所述导光板110在所述透光区域15的透射光线亮度均衡排布,提高了所述导光板110的透光区域15出射的光线的亮度的均匀性。
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0a的靠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吸光层130靠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端面与所述入光面110c平齐。
或者,所述第一吸光层130靠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端面与所述入光面110c之间存在间隙区域,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前述各个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二吸光层140,所述第二吸光层140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10b,且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10b与的靠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区域,以吸收入射至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上的至少部分光线。可以理解地,在图3中以所述第一吸光层130靠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端面与所述入光面110c平齐为例进行示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100设置第一吸光层130于所述第一表面110a的反光区14内,以及设置第二吸光层140粘接于所述第二表面110b的反光区域内。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入光面110c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0a的反光区14,被所述第一吸光层130所吸收。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入光面110c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二表面110b的反光区14,被所述第二吸光层140所吸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仅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0a的反光区14。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入光面110c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0a的反光区14,被所述第一吸光层130所吸收。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入光面110c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二表面110b的反光区14,大部分反射至所述第一表面110a的反光区14,被所述第一吸光层130所述吸收。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较少部分反射至所述透光区域15。所述导光板110在所述透光区域15邻近所述反光区14处叠加的光线亮度减弱,所述透光区域15透射光线亮度趋于均衡排布。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仅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10b的反光区14。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入光面110c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一表面110a的反光区14,大部分反射至所述第二表面110b的反光区14,被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吸收。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较少部分反射至所述透光区域15。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入光面110c入射并传导至所述第二表面110b的反光区14,被所述第一吸光层130所述吸收。所述导光板110在所述透光区域15邻近所述反光区14处叠加的光线亮度减弱,所述透光区域15透射光线亮度趋于均衡排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为黑色油墨层,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为黑色油墨层。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黑色油墨层为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110a上及所述第二表面110b上涂覆油墨材料形成。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黑色油墨层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0a上及所述第二表面110b上的黑色油墨薄膜。
可以理解地,当所述背光模组100仅仅包括第一吸光层130的时候,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可以为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110a上涂覆油墨材料形成;或者,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也可以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10a上的黑色油墨薄膜。具体地,当所述背光模组100中同时包括第一吸光层130及第二吸光层140的时候,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为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110a上涂覆油墨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为通过在所述第二表面110b上涂覆油墨材料形成;或者,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为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110a上涂覆油墨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10b上的黑色油墨薄膜;或者,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10a上的黑色油墨薄膜,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为通过在所述第二表面110b上涂覆油墨材料形成;或者,所述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10a上的黑色油墨薄膜,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10b上的黑色油墨薄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光层130或者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中的至少一层吸光层为吸光胶。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关于所述导光板110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关于所述导光板110非对称设置。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关于所述导光板110非对称设置的情况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与所述第二吸光层140的尺寸不相等。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与所述第二吸光层140的尺寸不相等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吸光层140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吸光层130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吸光层140的尺寸。举例而言,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与所述第二吸光层140在所述导光板110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不相等。具体地,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在所述导光板110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吸光层140在所述导光板110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在所述导光板110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吸光层140在所述导光板110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在图4中示意出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在所述导光板110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吸光层140在所述导光板110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吸光层140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关于所述导光板110非对称设置的情况也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与所述第二吸光层140在所述导光板110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合或者完全不重合。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对光线的吸光效率自所述第一吸光层130邻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远离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逐渐降低。由于所述光源120设置在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侧,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自所述入光面110c进入所述导光板110,所述导光板110的亮度自邻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逐渐降低。因此,将所述第一吸光层130的吸光效率设置为自所述第一吸光层130邻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远离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逐渐降低,从而提高了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的亮度的均匀性。当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二吸光层140的时候,所述第二吸光层140对光线的吸收效率自所述第二吸光层140邻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吸光层140远离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逐渐降低。
结合以上各个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反射片150,所述反射片15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110b构成导光板110的出光面,所述反射片150用于将自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110。所述反射片15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所在的一侧包括所述反射片150直接贴附于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也包括所述反射片150与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之间存在间距。在图5中以所述反射片150直接贴附于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背光模组100同时包括第一吸光层130及第二吸光层140,且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及所述第二吸光层140关于所述导光板110对称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地,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所述反射片150也可以与前述任意实施方式介绍的背光模组100中的其他元器件进行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片150包括第三表面150a及第一端面150b,所述第三表面150a为所述反射片150邻近所述导光板110的表面,所述第一端面150b为所述反射片150面对所述光源120的端面,且所述第一端面150b与所述第三表面150a相交,所述第一端面150b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远离所述光源120的端面平齐,或者所述第一端面150b位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邻近所述光源120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远离所述光源120的端面之间。
由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0a的靠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区域,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可以吸收入射至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上的至少部分光线,因此,所述导光板110对应所述第一吸光层130的区域无需设置反射片150。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反射片150的第一端面150b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远离所述光源120的端面平齐,或者,将所述第一端面150b设置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邻近所述光源120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远离所述光源120的端面之间;相较于所述反射片150的第一端面150b与所述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0c平齐,或者相较于所述反射片150的第一端面150b位于所述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0c与所述光源120之间等情况而言,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这种设置,可以减小所述反射片150的尺寸,从而节约了成本。且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这种设置,可以使得所述反射片150的第一端面150b与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之间形成间隙区域,所述间隙区域可以设置所述背光模组100的其他元器件(比如,柔性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的部分结构),从而提高了所述背光模组100的集成度。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150对自所述导光板110出射的光线的反射率自邻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逐渐增大。由于所述光源120设置在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侧,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自所述入光面110c进入所述导光板110,所述导光板110的亮度自邻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逐渐降低。因此,将所述反射片150对所述导光板110出射的光线的反射率设置为自邻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逐渐增大,可以使得所述反射片150对自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出射的光线反射入所述导光板110内部的反射程度不同,具体地,所述反射片150邻近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对自所述第一表面110a出射的光线的反射率较低,所述反射片150远离所述入光面110c的一端对自所述第一表面110a出射的光线的反射率较高,从而提高了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的亮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各个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至少一层光学膜层160。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光学膜层16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二表面110b所在的一侧,所述光学膜层160用于将自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均匀化之后朝向远离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的方向出射。所述光学膜层16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二表面110b所在的一侧包括所述光学膜层160直接贴附于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二表面110b,也可以包括所述光学膜层160与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二表面110b之间存在预设距离的情况。在图6中以所述光学膜层160直接贴附于所述第二表面110b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所述光学膜层160包括第四表面160a以及第二端面160b,所述第四表面160a为所述光学膜层160邻近所述导光板110的表面,所述第二端面160b为所述光学膜层160面对所述光源120的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160b与所述第四表面160a相交。所述第二端面160b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远离所述光源120的端面平齐;或者,所述第二端面160b位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邻近所述光源120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远离所述光源120的端面之间;其中,所述光学膜层160包括至少一层增透膜、或者至少一层扩散膜161、或者至少一层增透膜及至少一层扩散膜161的任意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层16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扩散膜161、第一增透膜162及第二增透膜163。所述扩散膜161相较于所述第一增透膜162及所述第二增透膜163邻近所述出光面设置。所述增透膜也叫增亮膜或者增量片或者增透片,所述增透膜用于减少对自所述导光板110出射的光线的反射率,增加对自导光板110出射的光线的透射率。所述扩散膜161也叫扩散片,用于将入射至所述扩散膜161的光线通过反射和折射雾化,以将所述光线均匀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遮光层170。所述遮光层17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遮光层170用于防止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出光面所在的一侧漏光,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在所述遮光层170上的投影落在所述遮光层17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110b作为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介绍的背光模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120包括印刷电路板121及多个发光芯片122。所述印刷电路板121包括面对所述入光面110c的第一连接面121a,所述发光芯片12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面121a,且所述发光芯片122用于朝向所述入光面110c发出光线。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中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的其他器件以图6中所示的背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有的发光芯片122的发光中心在一条直线上。通过将所述有的发光芯片122的发光中心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保证入射到所述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0c的光线相对均匀,从而提高了自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的均匀度。
进一步地,所述印刷电路板12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21a相对的第二连接面121b,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80,所述柔性电路板180用于与所述光源120电连接用于提供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光源120开启或者关闭。具体地,所述柔性电路板180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21b相连,且所述柔性电路板180部分与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层叠设置。
具体地,所述柔性电路板180包括依次弯折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所述第一连接部181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面121b,所述第二连接部182自所述第一连接部181朝向所述导光板110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连接部182与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层叠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面121b通过焊盘240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81。通常而言,所述第一连接部181在所述入光面110c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1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81在所述导光板110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2,因此,将所述第一连接部181设置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121b,可以减小所述柔性电路板180在所述导光板110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减小所述背光模组100所应用的电子设备的非显示区300b的尺寸,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所应用的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182在所述第一表面110a上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吸光层130的范围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182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反射片150的第一锻模与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之间形成的所述间隙区域,以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的集成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182贴合所述导光板110,且所述第二连接部18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81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远离所述光源120的端面平齐,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18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81的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邻近所述光源120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远离所述光源120的端面之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路板180通过焊盘240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21b相连。具体地,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模组与第七实施方式介绍的背光模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印刷电路板121通过焊盘240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80上。具体地,所述焊盘240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121的第二连接面121b,另外一个表面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80的第一连接部181上。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支架190,所述支架190包括第一板件191,所述第一板件191用于承载所述导光板110。为了方便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100中除了所述支架190以外的器件选择了图8所示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件191设有开口191a,所述光源120在所述第一板件191上的投影与所述开口191a在所述第一板件19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遮盖带210,所述遮盖带210覆盖所述开口191a。所述光源120在所述第一板件191上的投影与所述开口191a在所述第一板件19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以便自所述开口191a将所述光源120组装进去。一方面,所述遮盖带210用于密封所述开口191a,另一方面,所述遮盖带210用于防止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开口191a的方向漏光。
通过在所述第一板件191上设置所述开口191a,方面所述光源120及所述柔性电路板180与所述导光板110的组装。在组装时,可以在所述第三板件193邻近所述第一板件191的表面粘结泡棉胶250;然后,将所述光源120通过所述开口191a粘结于所述泡棉胶250上;所述柔性电路板180随所述光源120穿过所述开口191a,稳固于所述第一板件191的内侧;再后,将所述反射片150贴合于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并在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a上设置第一吸光层130,并在所述第一吸光层130与所述第一板件191之间设置粘结件260,以将所述导光板110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件191上;将所述光学膜层160依次固定在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二表面110b所在的一侧;最后将所述遮盖带密封所述开口191a。所述遮盖带210与所述第一板件191存在部分层叠,并且所述遮盖带210与所述第二板件192存在部分层叠,以增加所述遮盖带210的牢固性,并防止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自所述开口191a漏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82与所述第二板件192之间通过粘结件260粘结固定;所述光源120与所述所述遮盖带210之间设置泡棉胶250。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与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件191设有沉孔191b,所述沉孔191b与所述光源120正对。
进一步地,所述沉孔191b还与部分柔性电路板180正对,以及与所述第一吸光层130正对。所述第一板件191在远离所述光源120一侧形成凸包。使得所述沉孔191b内可以容纳所述光源120的一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180的一部分、以及容纳所述第一吸光层130。所述第一板件191开设所述沉孔191b,可以减小了所述背光模组100在平行所述第一表面110a方向无法提供背光的区域,增大了可以提供背光的透光区域15占比,进而可以减小所述背光模组100所应用的电子设备的非显示区300b的尺寸,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所应用的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190还包括由所述第一板件191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件192,所述第二板件192设置在所述光源120远离所述导光板110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件191与所述光源12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件192与所述光源12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2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双面胶,所述第二连接件23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双面胶。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190还包括第三板件193,所述第三板件193由所述第二板件192远离所述第一板件191的一端弯折延伸,且所述第三板件193与所述第一板件191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板件193用于覆盖所述光源120。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遮光层170,所述遮光层170包括第一子遮光层171和由所述第一遮光层170的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子遮光层172。所述第一子遮光层171层叠于所述第三板件193远离所述光源120的一侧,并至少覆盖所述光源120和所述第一吸光层130及所述第二吸光层140。所述第二遮光层170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第二板件192。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遮光层171在所述导光板1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反光区14相重合。所述第一遮子光层无法透光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以实现所述背光模组100的封装,防止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线从所述第三板件193与所述导光板110之间泄露。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层170刚好覆盖所述反光区14,以减小所述背光模组100无法提供背光的区域面积,所述透光区域15作为所述背光模组100可以提供背光的区域,所述透光区域15的占比增大。所述第二子遮光层172对所述第二板件192包覆,以增大所述遮光层170与所述支架190的接触面积,增加所述支架190与外部件粘接的牢固性。
所述导光板110还包括第一侧面110d,所述第一侧面110d与所述入光面110c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面110d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0a及所述第二表面110b之间,所述导光板110在所述第一侧面110d设置第一定位部111,所述支架190还包括第四板件194,所述第四板件194由所述第一板件191远离所述第二板件192的一端弯折延伸,且所述第四板件194与所述第二板件192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板件194上设置第二定位部194a,所述第二定位部194a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11相互配合以将所述导光板110与所述支架190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110d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1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四板件194对所述导光板110件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面110d进行遮挡,防止导光板110自所述第一侧面110d漏光。所述第一侧面110d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11,所述第四板件194对应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194a。所述第二定位部194a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11配合,以将所述导光板110与所述支架190固定连接,保证所述导光板110与所述支架190之间的间距较小,且保证所述导光板110与所述支架190的装配精度较高。所述第一定位部111可以是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194a可以是凸台。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11也可以是凸台,所述第二定位部194a也可以是凹槽。
请一并参阅参阅图11及图12,图11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沿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模组300。所述背光模组100的描述请参见前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图11及图12中示意的显示装置10中包括的背光模组100以第十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模组100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背光模组100。所述显示模组300包括显示区300a及非显示区300b,所述非显示区300b至少遮盖所述光源120及所述第一吸光层130。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组300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10、彩膜基板320以及液晶层330,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10与所述彩膜基板320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液晶层33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液晶层330至少对应所述显示区300a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组30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340、第二偏光片350以及透光盖板360。所述第一偏光片340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10与所述背光模组100之间,所述第二偏光片350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320远离所述背光模组100的一侧,所述透光盖板360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350远离所述背光模组100的一侧,用于对设置在所述透光盖板360下设置的各个部件进行保护。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显示装置10,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模组100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10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模组300。所述背光模组100的描述请参见前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图12中的显示装置10中包括的背光模组100以第十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模组100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背光模组100。所述显示装置10请参阅前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与所述显示模组300相盖合的背盖280和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100和所述背盖280之间的主板270,所述显示模组300和所述光源120电连接所述主板270。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及第一吸光层,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光源用于发出光线,且所述光源邻近所述入光面设置,所述第一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靠近所述入光面的区域,以吸收入射至所述第一吸光层上的至少部分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吸光层,所述第二吸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吸光层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与的靠近所述入光面的区域,以吸收入射至所述第二吸光层上的至少部分光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层为黑色油墨层,所述第二吸光层为黑色油墨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油墨层为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及所述第二表面上涂覆油墨材料形成;所述黑色油墨层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及所述第二表面上的黑色油墨薄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光层与所述第一吸光层关于所述导光板对称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光层与所述第一吸光层关于所述导光板非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层对光线的吸光效率自所述第一吸光层邻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吸光层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逐渐降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构成导光板的出光面,所述反射片用于将自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包括第三表面及第一端面,所述第三表面为所述反射片邻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反射片面对所述光源的端面,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交,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吸光层远离所述光源的端面平齐,或者所述第一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吸光层邻近所述光源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吸光层远离所述光源的端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对自所述导光板出射的光线的反射率自邻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逐渐增大。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层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所在的一侧,所述光学膜层用于将自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均匀化之后朝向远离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方向出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层包括第四表面以及第二端面,所述第四表面为所述光学膜层邻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光学膜层面对所述光源的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交,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吸光层远离所述光源的端面平齐;或者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吸光层邻近所述光源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吸光层远离所述光源的端面之间;其中,所述光学膜层包括至少一层增透膜、或者至少一层扩散膜、或者至少一层增透膜及至少一层扩散膜的任意组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遮光层用于防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出光面所在的一侧漏光,所述第一吸光层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投影落在所述遮光层内。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印刷电路板及多个发光芯片,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面对所述入光面的第一连接面,所述发光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且用于朝向所述入光面发出光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的发光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相对的第二连接面,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于与所述光源电连接用于提供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光源开启或者关闭,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连,且所述柔性电路板部分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层叠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依次弯折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层叠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所述导光板,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吸光层远离所述光源的端面平齐,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吸光层邻近所述光源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吸光层远离所述光源的端面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板件,所述第一板件用于承载所述导光板。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设有开口,所述光源在所述第一板件上的投影与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一板件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盖带,所述遮盖带覆盖所述开口。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与所述光源正对。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由所述第一板件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板件设置在所述光源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光源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光源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板件,所述第三板件由所述第二板件远离所述第一板件的一端弯折延伸,且所述第三板件与所述第一板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板件用于覆盖所述光源。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导光板在所述第一侧面设置第一定位部,所述支架还包括第四板件,所述第四板件由所述第一板件远离所述第二板件的一端弯折延伸,且所述第四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板件上设置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互配合以将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2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25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至少遮盖所述光源及所述第一吸光层。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液晶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液晶层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液晶层至少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
2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26~2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显示模组相盖合的背盖和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背盖之间的主板,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光源电连接所述主板。
CN201820192786.5U 2018-02-01 2018-02-01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27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2786.5U CN208027046U (zh) 2018-02-01 2018-02-01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2786.5U CN208027046U (zh) 2018-02-01 2018-02-01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7046U true CN208027046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2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9278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27046U (zh) 2018-02-01 2018-02-01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70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6400A (zh) * 2018-02-01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180168A1 (zh) * 2020-03-11 2021-09-16 法雷奥市光(中国)车灯有限公司 外透镜、相应的车灯和车辆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6400A (zh) * 2018-02-01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180168A1 (zh) * 2020-03-11 2021-09-16 法雷奥市光(中国)车灯有限公司 外透镜、相应的车灯和车辆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6400A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9085007A1 (zh) 窄边框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64318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471203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6101383A1 (zh) 一种窄边框显示装置
CN106896578A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761923A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08027046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104351A1 (zh)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4660755B (zh) 显示模组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WO2023208047A9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865430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O2022161333A1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CN10697048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6814492A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242334B (zh) 曲面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150896B (zh) 电子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08384296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153059A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2885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835141A (zh) 偏光片及柔性可折叠显示面板装置
CN108302386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208076751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12208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376789A (zh) 背光模组、移动终端、灯条的制备方法、灯条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sha Haibin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