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78144U - 电梯轿厢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78144U CN208378144U CN201721834249.8U CN201721834249U CN208378144U CN 208378144 U CN208378144 U CN 208378144U CN 201721834249 U CN201721834249 U CN 201721834249U CN 208378144 U CN208378144 U CN 2083781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rtical beam
- cable
- trailing cable
- compressing member
- carri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轿厢,需要在轿厢的侧表面铺设传输线缆时,该电梯装置可保持其设计性,且无需考虑与其他结构的干扰。本实施例的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架和固定构件。轿厢架能够沿着在井道的升降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导轨移动,并且包括下梁、上梁、连接于下梁的端部和上梁的端部而向升降方向上延伸的立梁。固定构件将传输线缆的一部分固定于由立梁和导轨构成的间隙的立梁侧,该传输线缆用于电连接轿厢侧设备和外部设备,该轿厢侧设备上设有支撑在轿厢架上的轿厢体,使传输线缆从立梁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牵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轿厢以及传输线缆的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电梯轿厢中通常安装有照明装置、用于指定移动楼层的操作屏、显示装置、监控相机等各种设备。这些设备的电力供应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是通过传输线缆(例如叫做随行电缆)进行的,该传输线缆用于将轿厢电连接到设在升降井道中的控制面板,或设于升降井道的上端等区域的机房内的控制面板上。通常,随行电缆的一部分支撑在轿厢的下梁等上,使得随行电缆可以无应力地连接到在井道中做升降运动的轿厢上。在此,有一种轿厢是将随行电缆穿过轿厢侧面等设置的管材,并牵引到轿厢的上梁侧,易于同各种设备连接(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特开平成10-226472号公告。
【专利文献2】专利特开11-263556号公告。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透视样式的电梯中,井道为玻璃,同时轿厢的侧壁也为玻璃或设置观察窗,因此轿厢的使用者有时可能会看到直接铺设在轿厢侧面的随行电缆或敷设用管材等,会降低设计性。另外,将随行电缆穿过管材等铺设在轿厢的侧面时,存在的问题是轿厢外表面会出现突出的部分,必须考虑与其他结构的干扰,这使得设计变得复杂。例如,需要重新检查井道和轿厢的尺寸,以确保其与设于井道内的导轨之间的间隙超过规定量,或者在设有轮椅用控制面板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设计布线以避免轿厢外表面出现突起等情况。因此,如果需要在轿厢侧面铺设随行电缆时,在不降低设计性的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不需考虑与其它结构之间干扰的轿厢,其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结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提高设计构思的自由度。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具有轿厢架和固定构件。轿厢架能够沿着在井道的升降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导轨移动,并且包括下梁、上梁、连接于下梁的端部和上梁的端部而向升降方向上延伸的立梁。固定构件将传输线缆的一部分固定于由立梁和导轨构成的间隙的立梁侧,该传输线缆用于电连接轿厢侧设备和外部设备,该轿厢侧设备上设有支撑在轿厢架上的轿厢体,使传输线缆从立梁的一端向另一端牵引。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与本实施例的电梯轿厢和轿厢的运行有关的构成要素之一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表示从轿厢门侧观察本实施例的电梯轿厢的侧视图。
图3表示构成实施例1中电梯轿厢架的立梁之一例的立体图。
图4表示实施例1的电梯轿厢中,搭载在图3所示的立梁上的随行电缆压紧件(固定构件)之一例的立体图。
图5表示实施例1的电梯轿厢中,将随行电缆穿过立梁的开口处,弯曲部急剧膨胀的状态之一例的立体图。
图6A表示实施例1的电梯轿厢中,用于抑制膨胀后随行电缆的弯曲部的线缆推压板(按压部)的结构之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B表示图6A中所示的线缆推压板的组装状态之一例的透视图。
图7表示在实施例1的电梯轿厢的立梁上固定有随行电缆压紧件的状态之一例的立体图。
图8表示实施例1的电梯轿厢中,通过随行电缆压紧件固定有随行电缆的立梁与导轨的位置关系之一例的俯视图。
图9表示构成实施例2的电梯轿厢架的立梁之一例的立体图。
图10表示在根据实施例2的电梯轿厢中,如图9所示安装在立梁上的随行电缆压紧件(固定构件)之一例的立体图。
图11A表示实施例2的电梯轿厢中,用于抑制膨胀后随行电缆的弯曲部的线缆推压板(按压部)的机构之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1B表示图11A所示的线缆推压板的组装状态之一例的立体图。
图12表示在实施例2的电梯轿厢的立梁上固定有随行电缆压紧件之一例的立体图。
图13表示实施例2的电梯轿厢中,通过随行电缆压紧件固定有随行电缆的立梁雨导轨的位置关系之一例的俯视图。
图14表示适用于实施例3的电梯轿厢的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分割固定构件)之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关于本实施例中电梯轿厢和传输线缆 (以下称为随行电缆)的敷设方法。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更换、易更换,或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共同的结构>
图1表示与本实施例的电梯轿厢10和轿厢10的运行有关的构成要素之一例的立体示意图。另外,图2表示从构成轿厢10的轿厢体12的门12a 侧进行观察的侧视图。
轿厢10在导轨14的引导下沿上下方向升降,该导轨设于无图示的建筑物(高楼或公寓等)中设置的井道中,并在各层的电梯层站间移动。轿厢10的轿厢体12采用可以搭载乘客或行李的形状,例如箱形。轿厢体12 具体包括轿厢顶面12b、底面12c、侧壁面12d、以及设于轿厢体12的内部与层站之间,供乘客和行李出入,可自由开闭的轿厢门12a。另外,如图1中所示轿厢10的轿厢体12是轿厢门12a被设置在轿厢10的一面的例子,但轿厢12a也可以设在多个面,例如相对面的两处。并且,构成本实施例中轿厢体12的侧壁面12d也可以是透视模式。例如,侧壁面12d的一部分或全部使用玻璃材质,同样通过玻璃材质的井道,轿厢体12(轿厢10)中的乘客就能够从轿厢体12内部看到外部的景色等。
用于支撑轿厢10的轿厢体12的轿厢架16包括下梁18、上梁20、以及连接于下梁18的端部或上梁20的端部的立梁22。并且,立梁22上固定有底板支承框架24。立柱26固定在该底板支承框架24上,连接臂构件 28固定在上梁20和立梁22上。此外,门机基座30固定在支柱26和连接臂构件28上。底板支承框架24的上表面设有防震橡胶32,该防震橡胶32 的上表面固定有底板框架34。底板框架34的上表面设有轿厢体12。因此,在轿厢10运行过程中,防震橡胶32能使震动难以从轿厢架16传到轿厢体 12。另一方面,滑轮梁36固定在底板支撑框架24的下表面。该滑轮梁36 的两端分别设有滑轮38。下梁18和上梁20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例如三个导辊40,横截面约为T字形的导轨14从三个方向进行夹持接触,引导轿厢 10,使其能在升降方向上顺利地移动。而且,通过滑轮38连接到曳引机(无图示)的曳引绳索42发生移动,由此轿厢10沿着导轨14进行升降移动。
电梯轿厢体12的内部安装有照明装置、显示装置、操作屏、监控相机等各种设备。这些设备的电力供应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是通过用作传输线缆的随行电缆44进行的,该随行电缆用于将轿厢10电连接到设在升降井道中,作为外部设备的控制面板,或设于升降井道的上端等区域的机房内,作为外部设备的控制面板上。随行电缆44可以采用橡胶或树脂、纤维等材质包覆的柔性电缆束。随行电缆44通过部分设于底板支承框架24上的随行电缆接收器46固定在轿厢10的下表面。随行电缆44通过从轿厢10垂下,该随行电缆44的存在不会影响轿厢10的升降动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随行电缆44穿过底板支承框架24和底板框架34的缝隙间,并穿过立梁22和导轨14之间形成的缝隙,将其导入到设于上梁20的线缆管道中,分别给轿厢侧设备供电,同时传送和接收各种控制信号。其结果是,实现了轿厢10的运行。
本实施例的轿厢10中,随行电缆44穿过立梁22和导轨14之间形成的缝隙之后,不会干扰其他设备,另外,作为在不损坏外观的情况下固定随行电缆44的固定构件,其具有随行电缆压紧件50和线缆推压板52。以下详细说明随行电缆压紧件50和线缆推压板52的结构。
实施例1
图3是通过面对导轨14形成随行电缆44穿过的间隙的立梁22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立梁22的外侧(与导轨14相对的侧面,参照图1)可见的立体图。图4随行电缆压紧件50的立体图,该随行电缆压紧件将沿着立梁22贯通的随行电缆44按压固定在该立梁22上,以及表示固定用紧固部件(例如焊接螺母50c)的固定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并且,图4表示在随行电缆压紧件50中,可见图3中面向立梁22的面(用于压紧随行电缆44的表面)的透视图。
立梁22例如可以由槽钢(槽钢)构成。立梁22具有下端开口处22a 和上端开口处22b来作为上下端部的一对开口处。如上所述,下端开口处 22a从立梁22的外侧(相对于导轨14的面)抽出随行电缆44,该随行电缆支撑在随行电缆接收器46上,该接收器固定在连接在立梁22下端的下梁18上。另外,上端开口处22b将穿过立梁22的随行电缆44在该立梁 22的上端从外侧向内牵引,使其与电缆管道48相连接。图3中,下端开口处22a和上端开口处22b上横向设有两个贯通孔,使得两根随行电缆44 能够穿过。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采用扁平的带状线缆作为随行电缆44 的情况,图3中表示了下端开口处22a和上端开口处22b上对应随行电缆 44形成的矩形通孔。当随行电缆44的横截面为圆形时,下端开口处22a 和上端开口处22b也可是圆形的开口。另外,在立梁22上,靠近其下端开口处22a的上方位置,靠近上端开口处22b的下方位置,以及纵向方向(图 3中垂直方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例如圆形的贯通孔54,如图4所示固定随行电缆压紧件50的紧固部件,使得螺栓可以穿过。图3中,纵向上形成了5个贯通孔54,横向可形成3个。此外,位于夹持下端开口处22a的上下位置,横向分别形成有三个贯通孔56,固定线缆推压板52(参照图1、图6B)用螺栓穿过该贯通孔。
如图4所示随行电缆压紧件50的材质可以是铁、不锈钢、铝等金属或树脂等板材。随行电缆压紧件50由金属制成时,通过弯曲加工等,可横向形成两列如图4中所示的随行电缆44的容纳槽50a。当随行电缆压紧件50 由树脂制成时,可以在树脂成形过程中形成容纳槽50a。随行电缆压紧件 50的纵向长度可以覆盖形成于立梁22的下端开口处22a和上端开口处22b 所夹持的区域,也就是说,随行电缆压紧件50嵌装在立梁22上时,可以露出下端开口处22a和上端开口处22b。此外,随行电缆压紧件50的横向宽度比构成立梁22的槽钢的宽度小,同时持续压紧随行电缆44,使其可以镶嵌入所述沟槽中。另外,容纳槽50a的深度作为比随行线缆44的厚度略深的尺寸,把随行电缆44穿过立梁22的沟槽(线缆铺设面22c)的情况下,随行电缆压紧件50突出线缆铺设面22c的量优选设定为最小限度。随行电缆上,相对于图3所示立梁22上设置的贯通孔54的对应位置上,压紧件50上设有同样的贯通孔50b。图4中,贯通孔50b形成于与面对立梁 22的侧面观察的凸出部分,也就是容纳槽50a以外的凸出部分。另外,贯通孔50b的背面侧,即随行电缆压紧件50嵌装在立梁22上时与导轨14相对的面分别固定有焊接螺母50c。因此,使用如螺栓等来作为紧固部件,可以相对于立梁22来固定随行电缆压紧件50。
图5是表示将随行电缆44穿过下端开口处22a和上端开口处22b,并沿着立梁22铺设的状态的放大透视图。如图5中所示,随行电缆44穿过下端开口处22a后伸出立梁22的外侧(与导轨14相对的面)的部分,其延伸方向发生很大变化并弯曲。同样的,随行电缆44穿过上端开口处22b 并从立梁22的外侧穿向内侧的部分也发生弯曲。其结果是,随行电缆44 的弯曲部44a向导轨14侧膨胀,会出现随行电缆压紧件50难以贴附于立梁22上。另外,为了使其贴附,加深随行电缆压紧件50的容纳槽50a的深度,也就是说,有必要增加随行电缆压紧件50朝向导轨14侧的突出量。由此,为了减轻随行电缆44弯曲部的负荷,如图6A、图6B所示,可以把线缆推压板52嵌装在下端开口处22a和上端开口处22b,从而按压随行电缆44。也就是说,线缆推压板52作为按压部,其功能是将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按压在立梁22上,该随行电缆的弯曲部穿过设于立梁22的一侧端和另一侧端的一堆开口(下端开口处22a、上端开口处22b)向导轨14侧膨胀。
图6A是线缆推压板52的分解透视图,图6B是线缆推压板52的组装透视图。如图6A所示,线缆推压板52由形状与随行电缆压紧件50相同的基座部件52a和可安装于安装槽58的附件52b构成,该安装槽设于该底座部件52a上。类似于随行电缆压紧件50,基座部件52a可以由铁、不锈钢、铝等金属或树脂板材形成。在形成随行电缆压紧件50的过程中,随行电缆压紧件50的一部分(例如端部)可被切割作为基座部件52a。此外,在基座部件52a中,在与图3所示的立梁22中设置的贯通孔56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类似的贯通孔58a。在图6A的情况下,贯通孔58a可形成在除了安装槽58以外的凸部(从与立梁22相对的一侧观察时的凸部)。另外,当线缆推压板52安装在立梁22上时,焊接螺母58b被固定到贯通孔58a的背面侧,即面向导轨14的侧面。因此,通过使用例如螺栓等作为紧固构件,可将基座部件52a(线缆推压板52)固定到立梁22。在附件52b上设有倾斜按压面60,沿着立梁22一侧的开口处,例如下端开口处22a向上端开口处22b等其他开口处移动,并随之向立梁22。安装槽58设于倾斜按压面60的端部,可以通过适当地调整沿着与该安装槽58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腿部60a的长度和安装槽58的长度来设定倾斜按压面60的角度。为了使倾斜按压面60的角度不会过度地挤压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44a的膨大,优选通过测试随行电缆44与立梁22的线缆铺设面22c(参照图3)一致的角度来决定倾斜按压面60的角度。附件52b与基座部件52a一样,可以由铁、不锈钢、铝等金属或树脂板材形成。
然后,将附件52b装配到基座部件52a的安装槽58中。在这种情况下,当基部部件52a和附件52b由金属形成时,可以通过焊接方式等将它们接合。另外,在基座部件52a和附件52b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或者在两者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粘接剂等进行接合。粘合也可以使用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来实现。如图6B所示,腿部60a的最大长度比安装槽58的深度短。即使当附件52b附接到基座部件52a上时,也能形成矫正和收纳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44a的空间。
图7是表示使用随行电缆压紧件50和线缆推压板52将随行电缆44铺设在立梁22上的状态透视图。图8是表示随行电缆44通过随行电缆压紧件50(线缆推压板52)固定到立梁22上的状态横截面图(表示图2中的随行电缆压紧件50部分的X-X截面图或表示线缆推压板52部分的Y-Y截面图)。在下文中,将参考图7和图8来描述实施例1中随行电缆44的铺设方法。
首先,将随行电缆44穿过设于立梁22上的一对开口处(下端开口处 22a和上端开口处22b),该立梁22用于连接轿厢架16的下梁18端部和上梁20端部,该轿厢架16可以沿着铺设在升降井道中的导轨14移动。然后,将随行电缆44的一部分牵引在立梁22和导轨14形成的缝隙内(配线过程,参照图5)。之后,通过随行电缆压紧件50按照立梁22的线缆铺设面22c 按压随行电缆44(按压过程)。其次,将螺栓22d穿过设于立梁22的贯通孔54以及设于随行电缆压紧件50的贯通孔50b,通过与焊接螺母50c 拧合,在随行电缆44的平坦部贴附(按压)在立梁22上的状态下,将随行电缆压紧件50固定于立梁22上(固定过程,参照图8)。同样的,在将随行电缆44穿过下端开口处22a和上端开口处22b进行铺设时,在线缆推压板52的倾斜按压面60(参照图6B)按压向导轨14侧膨胀的随行电缆 44的弯曲部44a(按压过程)。另外,将螺栓22e穿过设于立梁22的贯通孔56以及设于基座部件52a的贯通孔58a,通过与焊接螺母58b拧合,在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被按压在立梁22上的状态下,将线缆推压板52固定于立梁22上(固定过程,参照图8)。
另外,所述按压过程和固定过程的顺序是一个例子,先将线缆推压板 52安装到铺设有随行电缆44的立梁22上来抑制弯曲部44a的膨大,之后再装随行电缆压紧件50也可以。在另一个例子中,可以按照下端开口处 22a侧的线缆推压板52、随行电缆压紧件50和上端开口处22b侧的线缆推压板52的顺序安装,反之亦可。
如此一来,通过将随行电缆44贯穿下端开口处22a和上端开口处22b,使其可以铺设在槽钢等结构的现有立梁22的沟槽内部,并固定随行电缆压紧件50和线缆推压板52。换句话说,如图8所示,可以将随行电缆44紧凑地铺设在现有立梁22的槽钢上的沟槽内部。其结果是,乘坐轿厢10的乘客不会看见随行电缆44,因此很容易地避免了设计性的降低和外观性的降低,可以提高设计构思的自由度。另外,如图8所示,即使是将随行电缆44铺设在立梁22的线缆铺设面22c的情况下,也能切实紧密地进行铺设。因此,不会出现设于上梁18和下梁20的端部(两端)的导辊40和随行电缆44相互干扰的情况。并且,随行电缆压紧件50(线缆推压板52) 采用脱离导轨14前端的构造,随行电缆44和随行电缆压紧件50(线缆推压板52)不会干扰导轨14,因此能够确保立梁22和导轨14之间存在稳定的间隙。另外,轿厢体12的侧面设有操作屏类型的轿厢10,或轿厢体12 的外表面设有轿厢外部面板等类型的轿厢10中,可将随行电缆44铺设在现有立梁22的线缆铺设面22c上。由此,针对不同类型(设计)的轿厢10,也无需设计讨论随行电缆44的铺设位置,简化了轿厢10的设计,同时提高了设计自由度。另外,由于未将随行电缆44穿过管材,或隐藏覆盖在轿厢外部,所以也可提高随行电缆44的更换作业可操作性。而且,通过线缆推压板52,可以减轻设于下端开口处22a和上端开口处22b位置上的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44a的膨胀。其结果是,可以控制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 44a的膨胀对导轨14的干扰(接触)风险。同样的,由于铺设在立梁22 的线缆铺设面22c的随行电缆44全部被随行电缆压紧件50按压住,因此可以控制随行电缆44的直线铺设部分的松弛或膨胀,控制其干扰(接触) 导轨14的风险。
实施例2
通过图9至13来说明实施例2的立梁62、随行电缆压紧件64和线缆推压板66。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2中的立梁62、随行电缆压紧件 64和线缆推压板66,只有相对于立梁62的随行电缆压紧件64和线缆推压板66的固定结构不同,用于按压随行电缆44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对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9表示通过与导轨14相对,来形成随行电缆44穿过的空隙的立梁 62的立体图。图9中,可见立梁62的外侧(导轨14的相对侧,参照图1) 的立体图。另外,图10表示沿着立梁62铺设的随行电缆44按压在该立梁 62上并固定的随行电缆压紧件64的立体图,以及表示固定凸起(例如,爪件70,和一部分焊接螺母64c)的设置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10 是在随行电缆压紧件64上,可见相对于图9中立梁62的面(压入随行电缆44的面)的立体图。
立梁62与立梁22一样,例如,可以由槽钢(槽钢)构成。立梁62具有下端开口处62a和上端开口处62b来作为上下端部的一对开口处。图9 中也是同样,下端开口处62a和上端开口处62b上设有两个横向排列的贯通孔,使得两根随行电缆44能够穿过。并且,在立梁62上,靠近其下端开口处62a的上方位置,靠近上端开口处62b的下方位置,以及纵向方向 (图9中垂直方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例如矩形的固定孔68(贯通孔),作为设于图10所示随行电缆压紧件64的固定凸起,爪件70可以穿过该孔。图9中,靠近其下端开口处62a上方的中间位置以及靠近上端开口处62b 下方的中间位置逐个设有固定孔68,纵向方向(图9中垂直方向)的线缆铺设面62c上横向等间隔地设有三个固定孔68。并且,设于靠近其下端开口处62a上方的中间位置以及靠近上端开口处62b下方的中间位置上的固定孔68在其横向左右两侧设有圆形贯通孔72,将图10所示随行电缆压紧件64紧固在上下位置的紧固部件,包括螺栓62d(参照图12)可以从中穿过。类似地,在立梁62上,横向形成的两个下端开口处62a(上端开口处 62b)之间的位置上设有一个矩形固定孔76,爪件74可以插入该固定孔,用作设于图11B所示线缆推压板66的固定凸起。另外,下端开口处62a(上端开口处62b)的横向左右两侧位置上形成了多个圆形贯通孔78,用于紧固图11B所示线缆推压板66的紧固部件,例如螺栓62e(参照图12)可以穿过该贯通孔。
如图10所示随行电缆压紧件64的材质可以是铁、不锈钢、铝等金属或树脂等板材。随行电缆压紧件64由金属制成时,通过弯曲加工等,可横向形成两列如图10中所示的随行电缆44的容纳槽64a。相对于立梁62上设置的固定孔68的对应位置上,通过弯曲加工等形成爪件70。随行电缆压紧件64的纵向和横向长度、容纳槽64a的深度等与实施例1中随行电缆压紧件50相同。爪件70在随行电缆压紧件64的纵向上,具有向下(朝向下端开口处62a的方向)的开口端,在随行电缆压紧件64沿着立梁62纵向安装时插入固定孔68。然后,通过随行电缆压紧件64整体向下方移动,分别与固定孔68和爪件70接合。并且,爪件70设于随行电缆压紧件64 的下部中心和上部中心,在其横向左右两侧,设于立梁62的贯通孔72相对应的位置上,同样设有贯通孔64b。图10中,贯通孔64b设于从面向立梁62一侧观察到的凸状部分,也就是容纳槽64b以外的凸状部分。并且,贯通孔64b的背面侧,即随行电缆压紧件64嵌装在立梁62上时与导轨14 相对的面分别固定有焊接螺母64c。因此,使用如螺栓62d等来作为紧固部件,可以相对于立梁62来固定随行电缆压紧件64。另外,随行电缆压紧件64中,横向形成了三个爪件70的部分上,也可以将中间位置之外的爪件70替换成贯通孔64b或焊接螺母64c。用螺栓62e紧固的位置只包括随行电缆压紧件64的下端和上端,因此通过采用随行电缆压紧件64的下部和上部以外的位置,可以将随行电缆压紧件64更加牢固地固定在立梁62上。
实施例2的立梁62中,使用随行电缆压紧件64的情况与实施例1中的图5相同,随行电缆44穿过下端开口处62a和上端开口处62b时,弯曲部44a向导轨14侧膨胀。在此,实施例2也和实施例1相同,可以使用线缆推压板66作为按压部件发挥作用。
图11A是实施例2中使用的线缆推压板66的分解透视图,图6B是线缆推压板66的组装透视图。形成于两列线缆推压板66的安装槽80之间,除了设有爪件74之外,与实施例1中的线缆推压板52的基本结构都相同,都是由基座部件66a和附件66b构成,附件66b安装在倾斜按压面82上。基座部件66a可以由铁、不锈钢、铝等金属或树脂板材形成。同样的,附件66b也可以由铁、不锈钢、铝等金属或树脂板材形成。在基座部件66a 中,与立梁62上设置的贯通孔78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类似的贯通孔80a。焊接螺母80b分别被固定到贯通孔80a的背面侧,即线缆推压板66安装在立梁62时面向导轨14的侧面。因此,通过使用例如螺栓62e(参照图12) 等作为紧固构件,可将基座部件66a(线缆推压板66)固定到立梁62。其次,将附件66b镶嵌到基座部件66a的安装槽80中,通过焊接、粘贴等方式接合,如图11B所示,可安装在立梁62上的线缆推压板66就完成了。
图12是表示使用随行电缆压紧件64和线缆推压板66将随行电缆44 铺设在立梁62上的状态透视图。图13与图8相对应,是表示随行电缆44 通过随行电缆压紧件64(线缆推压板66)固定到立梁62上的状态横截面图。在下文中,将主要参考图12和图13来描述实施例2中随行电缆44的铺设方法。
首先,将随行电缆44穿过设于立梁62上的一对开口处(下端开口处 62a和上端开口处62b)。然后,将随行电缆44的一部分牵引到立梁62和导轨14形成的缝隙内(配线过程,参照图12)。之后,通过随行电缆压紧件64按照立梁62的线缆铺设面62c(参照图9)按压随行电缆44(按压过程,参照图12)。此时,将设于随行电缆压紧件64的爪件70插入设于立梁62的固定孔68,使随行电缆压紧件64整体向下(下端开口处62a侧) 滑动,将随行电缆压紧件64暂时固定于立梁上。之后,将螺栓62d插入立梁62上的贯通孔72,以及随行电缆压紧件64上的贯通孔64b中,并与焊接螺母64c拧在一起,使得随行电缆44的平滑部贴附(按压)在立梁62 上,在此状态下,将随行电缆压紧件64固定到立梁62(固定过程,参照图13)。同样的,在将随行电缆44穿过下端开口处62a和上端开口处62b 进行铺设时,在线缆推压板52的倾斜按压面82(参照图11B)按压向导轨 14侧膨胀的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44a,把线缆推压板66上的爪件74插入立梁62上的固定孔76中,并使线缆推压板66整体向下方滑动。其结果是,可以使线缆推压板66暂时被固定在立梁62上,同时将弯曲部44a朝向线缆铺设面62c按压(按压过程)。另外,将螺栓62e穿过设于立梁62的贯通孔78以及设于基座部件66a的贯通孔80a,通过与焊接螺母80b拧合,在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44a被按压在立梁62上的状态下,将线缆推压板 66固定于立梁62上(固定过程,参照图13)。
另外,所述按压过程和固定过程的顺序是一个例子,先将线缆推压板 66安装到铺设有随行电缆44的立梁62上来抑制弯曲部44a的膨大,也可以之后再装随行电缆压紧件64。在另一个例子中,可以按照下端开口处62a 侧的线缆推压板66、随行电缆压紧件64和上端开口处62b侧的线缆推压板66的顺序安装,反之亦可。
如此一来,通过将随行电缆44贯穿下端开口处62a和上端开口处62b,使其可以铺设在槽钢等结构的现有立梁62的沟槽内部,并固定随行电缆压紧件64和线缆推压板66。换句话说,如图13所示,可以将随行电缆44 紧凑地铺设在现有立梁62的槽钢上的沟槽内部。其结果是,乘坐轿厢10 的乘客不会看见随行电缆44,因此很容易地避免了设计性和外观性的降低,可以提高设计构思的自由度。另外,如图13所示,即使是将随行电缆44 铺设在立梁62的线缆铺设面62c的情况下,也能切实紧密地进行铺设。因此,不会出现设于上梁18和下梁20的端部(两端)的导辊40和随行电缆 44相互干扰的情况。并且,随行电缆压紧件64(线缆推压板66)采用脱离导轨14前端的构造,并且使用突出导轨14侧的爪件70(爪件74)来连接立梁62和随行电缆压紧件64,能够减少随行电缆44和随行电缆压紧件 64(线缆推压板66)干扰导轨14的风险。也就是说,能够确保立梁62和导轨14之间存在稳定的间隙。另外,轿厢体12的侧面设有操作屏类型的轿厢10,或轿厢体12的外表面设有轿厢外部面板等类型的轿厢10中,可将随行电缆44铺设在现有立梁62的线缆铺设面62c上。由此,针对不同类型(设计)的轿厢10,也无需设计讨论随行电缆44的铺设位置,简化了轿厢10的设计,同时提高了设计自由度。另外,由于未将随行电缆44 穿过管材,或隐藏覆盖在轿厢外部,所以也可提高了随行电缆44的更换作业可操作性。而且,通过线缆推压板66,可以减轻设于下端开口处62a和上端开口处62b位置上的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44a的膨胀。其结果是,可以控制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44a的膨胀对导轨14的干扰(接触)风险。同样的,由于铺设在立梁62的线缆铺设面62c的随行电缆44全部被随行电缆压紧件64按压住,因此可以控制随行电缆44的直线铺设部分的松弛或膨胀,减少其干扰(接触)导轨14的风险。
实施例3
通过图14来说明实施例3的随行电缆44的铺设结构。实施例3是实施例2的变形例,在实施例2中,随行电缆压紧件64作为固定构件,其不同之处在于它被配置为多个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分割固定构件),其基本配置是一样的。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相似的结构,省略其详细描述。
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的形状如下,在如图10所示的随行电缆压紧件64上,例如以横向排列的爪件70的设置位置为中心,在纵向上下交错的位置上被切断。图14中举例说明了安装三个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的情况,但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根据立梁62的线缆铺设面62c上的随行电缆44的松弛程度,或来自线缆铺设面 62c的膨胀程度等,来增减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的安装数量。同样的,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的纵向长度也可以根据随行电缆44的松弛程度或膨胀状态来设定,例如,如线缆推压板66,缩短立梁62的纵向长度也可。
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如实施例2中的随行电缆压紧件64,可以安装在立梁62上。也就是说,将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上的爪件70插入设于立梁62的固定孔68,与此同时,使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整体纵向向下滑动,由此将爪件70挂在固定孔68上,可实现暂时性固定。另外,线缆推压板66可以使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线缆推压板66,通过与爪件74和固定孔76接合,可以暂时固定于立梁62,同时通过贯通孔78将螺栓62e 和焊接螺母80b拧在一起,以此来按压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44a到线缆铺设面62c上。另外,电缆分割压紧件84中,铺设在立梁62上的线缆铺设面62c的随行电缆44不会从该线缆铺设面62c上浮,电缆分割压紧件84 也不会从立梁62脱落。因此,电缆分割压紧件84其结构可以通过爪件70 和固定孔68的接合来支撑,也可以设置锁紧装置来提高安装强度。例如,也可以在电缆分割压紧件84上形成开闭爪结构,而非爪件70等并插入固定孔68内,同时打开开闭爪保持插入姿势(锁紧状态)。并且,也可以采用类似于线缆推压板66,保留中间的爪件70,并用螺栓固定左右两侧的爪件70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减小在轿厢10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导致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脱落的风险。
并且,采用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来铺设随行电缆44时,无论线缆推压板66、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的安装顺序如何,例如,将线缆推压板66安装在下端开口处62a侧,之后把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安装在其上方,最后在上端开口处62b侧安装线缆推压板66,可以使得铺设过程中随行电缆44不会出现松弛的情况。
使用实施例3中的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的铺设结构中,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与实施例1中的随行电缆压紧件50或实施例2中的随行电缆压紧件64相比更加小巧轻便。其结果是,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的处理变得容易,且能够减轻随行电缆44的铺设作业强度。并且,与实施例1中的随行电缆压紧件50或实施例2中的随行电缆压紧件64相比可以实现轻量级化,可以减轻轿厢10整体的重量,有助于削减运行成本。
另外,在实施例1中,也可以使用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以及同样的分割固定构件来替代随行电缆压紧件50。这种情况下,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的爪件70处设有贯通孔50b和焊接螺母50c,也可以达到和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一样的效果。
实施例1中举例说明的结构中,随行电缆压紧件50和线缆推压板52 是单独的零件,把线缆推压板52作为随行电缆压紧件50的一部分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此时,由于削减了零件数量,因此能够简化随行电缆44 的铺设工作,同时也可以简化零件管理,削减零件成本。对于实施例2中的随行电缆压紧件64和线缆推压板66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实施例3中,线缆推压板66和与该线缆推压板66相邻安装的随行电缆分割压紧件84只要实现一体化,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随行电缆44的弯曲部44a的膨胀不构成影响时,或者可以通过提高随行电缆44的柔软度等措施来抑制膨胀时,省略线缆推压板52(线缆推压板66)也是可以的。
所述各实施例的轿厢10,是能够从轿厢体12的内部看到外部的透视样式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达到简化随行电缆44的铺设工作,减少随行电缆44与导轨14接触的危险,并提高设计性等效果。这样一来,适用于随行电缆压紧件50或者线缆推压板52的立梁22的结构,也可适用于非玻璃或无观察窗的非透视样式的轿厢。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简化随行电缆44的铺设工作、降低随行电缆44与导轨14的接触风险的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其他形式实现,并且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修改。这些实施例及其变形例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内,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范围内。
【符号说明】10轿厢,12轿厢体,14导轨,16轿厢架,18下梁, 20上梁,22、62立梁,22a、62a下端开口处(开口处),22b、62b上端开口处(开口处),40导辊,44随行电缆(传输线缆),44a弯曲部, 50、64随行电缆压紧件(固定构件),52、66线缆推压板(固定构件), 60、82倾斜按压面,68、76固定孔,70、74爪件(固定凸起),84分割随行电缆。
Claims (4)
1.一种电梯轿厢,其具备:
轿厢架,能够沿着在井道的升降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导轨移动,并且包括下梁、上梁、连接于所述下梁的端部和所述上梁的端部而向升降方向上延伸的立梁;
固定构件,将传输线缆的一部分固定于由所述立梁和所述导轨构成的间隙的立梁侧,所述传输线缆用于电连接轿厢侧设备和外部设备,所述轿厢侧设备上设有支撑在所述轿厢架上的轿厢体,使所述传输线缆从所述立梁的一端向另一端牵引。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梯轿厢,其具备:
所述固定构件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穿过设置在所述立梁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上的一对开口,由此将所述传输线缆上向导轨侧膨胀的弯曲部按压在所述立梁上,所述按压部包括倾斜按压面,所述倾斜按压面沿着所述立梁从一侧的所述开口处向其他所述开口处运动,随之不断倾斜而向所述立梁靠近。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梯轿厢,其具备:
所述固定构件具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能够插入设于所述立梁上的固定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具备:
所述固定构件由能够沿着所述立梁安装的多个分割固定构件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99860A JP6342547B1 (ja) | 2017-05-19 | 2017-05-19 |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および伝送線の敷設方法 |
JP2017-099860 | 2017-05-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78144U true CN208378144U (zh) | 2019-01-15 |
Family
ID=62556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834249.8U Active CN208378144U (zh) | 2017-05-19 | 2017-12-25 | 电梯轿厢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42547B1 (zh) |
CN (1) | CN208378144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21652A1 (ja) * | 2021-08-19 | 2023-02-2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CN116354210B (zh) * | 2023-04-13 | 2024-06-11 | 南京尚科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用途电梯轿厢立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203625U (zh) * | 1981-06-20 | 1982-12-24 | ||
JPS61191368U (zh) * | 1985-05-21 | 1986-11-28 | ||
JP2845299B2 (ja) * | 1991-10-31 | 1999-01-13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 エレベータの塔内配線構造およびガイドレール |
JP3382113B2 (ja) * | 1997-02-18 | 2003-03-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枠 |
JP4788143B2 (ja) * | 2005-01-19 | 2011-10-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ケーブル布設具 |
JP4957287B2 (ja) * | 2007-02-23 | 2012-06-2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用制御ケーブルの固定方法 |
JP4738466B2 (ja) * | 2008-10-15 | 2011-08-03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2017
- 2017-05-19 JP JP2017099860A patent/JP6342547B1/ja active Active
- 2017-12-25 CN CN201721834249.8U patent/CN208378144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193214A (ja) | 2018-12-06 |
JP6342547B1 (ja) | 2018-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378144U (zh) | 电梯轿厢 | |
KR20130098652A (ko) | 커튼월용 앵커장치 | |
TW200420488A (en) | Elevator | |
CN205076605U (zh) | 一种电梯导轨的安装结构 | |
CN107054381B (zh) |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顶部的绝缘伸缩装置 | |
CN108163682A (zh) | 轿底结构及电梯 | |
CN112850439A (zh) | 一种电梯层门地坎的定位安装方法 | |
CN204111141U (zh) |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机安装架 | |
CN207738268U (zh) | 一种电梯导轨 | |
CN220702944U (zh) | 一种电梯轿厢直梁铅垂度调节装置 | |
CN208135695U (zh) | 一种钢结构井道导轨支架安装机构 | |
JP2010116725A (ja) | 床用目地装置 | |
CN213622799U (zh) | 一种无机房电梯绳头装置及电梯 | |
CN219436312U (zh) | 一种导轨安装结构 | |
CN205602913U (zh) | 一种轿厢导轨固定支架 | |
CN205265079U (zh) | 配电箱支架 | |
JP4173704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案内レール装置 | |
JP7428832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215452473U (zh) | 走线台及安检系统 | |
CN221031588U (zh) | 一种建筑高层施工防护网 | |
CN209930762U (zh) | 组合式双层器件安装支架 | |
CN214269873U (zh) | 一种电梯层门地坎定位装置 | |
CN209922774U (zh) | 一种钻井柴油机维修辅助装置 | |
CN213449102U (zh) | 天花板检修口安装结构 | |
CN206051209U (zh) | 无机房电梯绳头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