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78059U - 发热丝送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热丝送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78059U
CN208378059U CN201820535382.1U CN201820535382U CN208378059U CN 208378059 U CN208378059 U CN 208378059U CN 201820535382 U CN201820535382 U CN 201820535382U CN 208378059 U CN208378059 U CN 208378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ire
slide
wire
pedestal
link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353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新祥
沈飞
王滔
阳露
范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sh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gh Automat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hat Receiv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Automat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hat Receives filed Critical High Automat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hat Receives
Priority to CN2018205353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78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78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7805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丝送线装置,包括底座、可来回移动地配合在所述底座上的滑座、连接并驱动所述滑座在所述底座上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滑座上的用于夹持发热丝的夹持机构、在发热丝走线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夹持机构一侧的用于发热丝穿过的第一导向机构、以及联动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安装在所述联动机构上;所述联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滑座之间,在所述滑座沿所述底座移动后驱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向靠近所述夹持机构的方向移动,将发热丝送出。本实用新型实现发热丝的自动送线,且送线稳定准确。

Description

发热丝送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丝送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烟中,发热组件通常是发热丝以螺旋方式缠绕在导液棉上形成的。在机械化生产发热组件的设备中,由送线装置将发热丝送至钢管上进行螺旋缠绕,完成后再推至棉线上。
现有的送线装置中,送线方式主要依靠撞击发热丝夹持机构侧的导向针管来实现,这种方式送线不稳定,出线不顺畅且易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送线稳定的发热丝送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热丝送线装置,包括底座、可来回移动地配合在所述底座上的滑座、连接并驱动所述滑座在所述底座上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滑座上的用于夹持发热丝的夹持机构、在发热丝走线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夹持机构一侧的用于发热丝穿过的第一导向机构、以及联动机构;
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安装在所述联动机构上;所述联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滑座之间,在所述滑座沿所述底座移动后驱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向靠近所述夹持机构的方向移动,将发热丝送出。
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配合在所述滑座上的连接臂、连接在所述连接臂和底座之间的弹性复位组件、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推撞组件,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安装在所述连接臂上;
所述连接臂上设有与所述推撞组件相对接触的配合部,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和推撞组件在所述连接臂的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配合部的相对两侧;
所述连接臂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滑座的移动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推撞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连接环、可来回移动穿过所述连接环的螺杆,所述螺杆的轴向平行所述连接臂的移动方向;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连接环的一端部指向所述配合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伸缩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连接臂的移动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手抓气缸、连接在所述手抓气缸的手抓部上并随手抓部开合的发热丝夹子;所述手抓气缸安装在所述滑座背向所述底座的表面上,所述发热丝夹子垂直在所述滑座的所述表面上,且所述发热丝夹子的开合方向与所述滑座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平行立置在所述发热丝夹子一侧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上端设有供发热丝穿过的导向管;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下端与所述连接臂相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上端可开合,所述导向管容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柱上端的开合处。
优选地,所述发热丝送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发热丝穿过的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在发热丝走线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夹持机构的相对另一侧;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安装在所述滑座上并与所述夹持机构相对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上端设有供发热丝穿过的导向孔。
优选地,所述发热丝送线装置还包括摆动机构;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摆动机构上,随所述摆动机构来回摆动。
优选地,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外的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内的丝杆和连接座;所述丝杆可转动穿设在所述支撑座上并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丝杆上并可随所述丝杆转动而摆动,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连接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送线稳定准确,出线顺畅,不易断线,实现了用于电子烟的发热丝的全机械化自动生产,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热丝送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发热丝送线装置的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发热丝送线装置的下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可包括底座10、滑座20、驱动机构30、夹持机构40、第一导向机构50以及联动机构60。滑座20可来回移动地配合在底座10上,可沿底座10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驱动机构30连接滑座20,驱动滑座20在底座10上来回移动。夹持机构40安装在滑座20上,用于夹持发热丝100。第一导向机构50用于发热丝100穿过,在发热丝100走线方向上设置在夹持机构40的一侧,对发热丝100起到导向的作用,引导发热丝100直线穿过夹持机构40。第一导向机构50安装在联动机构60上,联动机构60连接在底座10和滑座20之间,在滑座20沿底座10移动后驱使第一导向机构50向靠近夹持机构40的方向移动,将发热丝100送出。
其中,滑座20和底座10之间通过滑轨结构配合。驱动机构30可包括电机,其设置在滑座20的一侧并连接滑座20。
夹持机构40包括手抓气缸41以及用于夹持发热丝100的发热丝夹子42,发热丝夹子42连接在手抓气缸41的手抓部上,随手抓部开合。本实施例中,手抓气缸41安装在滑座20背向底座10的表面上,发热丝夹子41垂直在滑座20的表面上,且发热丝夹子42的开合方向与滑座20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第一导向机构50与夹持机构40排布在一直线上且相间隔,从而发热丝100穿过发热丝夹子42的夹持端后通过第一导向机构50,由第一导向机构50引导送线。该第一导向机构50可包括第一导向柱51,其平行发热丝夹子42并立置在发热丝夹子42的一侧。第一导向柱51的上端设有导向管52,供发热丝100穿过。根据实际设置需要,导向管52的长度可大于第一导向柱51的宽度,保证导向管52有足够的长度引导支撑发热丝10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柱51的上端可开合,导向管52容置在第一导向柱51上端的开合处。第一导向柱51上端的可开合设置,便于导向管52的取放,也方便根据不同直径的发热丝100更换对应管径的导向管52。
对于长度较长的导向管52或者伸出第一导向柱51的导向管52端部,第一导向柱51的一侧或相对两侧还可连接辅助导向柱,辅助导向柱上设有通孔与第一导向柱51上端的开合处相对,方便支撑导向管52伸出的端部。
联动机构60可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配合在滑座20上的连接臂61、连接在连接臂61和底座10之间的弹性复位组件62、至少一个安装在底座10上的推撞组件63。连接臂61上设有与推撞组件63相对接触的配合部611,弹性复位组件62和推撞组件63在连接臂61的移动方向上位于配合部611的相对两侧。
第一导向机构50安装在连接臂61上,可随连接臂61移动。具体地,第一导向柱51的下端与连接臂61相接。连接臂61的移动方向与滑座20的移动方向一致。
当滑座20沿底座10向靠近推撞组件63的方向移动时,连接臂61随着滑座20相对底座10移动,此时夹持机构40、第一导向机构50之间的间隔不变。连接臂61移动至其配合部611与推撞组件63相抵,连接臂61在继续移动过程中受推撞组件63的反作用抵推而相对滑座20反向移动,带动其上的第一导向机构50也反向移动从而靠近夹持机构40。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联动机构60包括两个连接臂61,分别通过滑轨结构配合在滑座20的两个侧面;连接臂61的一端对应在滑座20的一端并可设置连接段延伸至滑座20的表面,用于第一导向柱51的安装支撑。连接臂61的另一端对应在滑座20的另一端,弹性复位组件62连接在该另一端和底座10之间。推撞组件63可根据需要对应一个连接臂61安装在底座10的一侧,或者对应两个连接臂61分别在底座10的两侧均安装。
弹性复位组件62包括至少一个可伸缩的弹性件(如拉簧),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连接臂61,另一端连接底座10。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连接臂61的移动方向一致;当连接臂61向靠近推撞组件63的方向移动时,弹性件被拉伸;当连接臂61反向移动时,弹性件压缩。
推撞组件63可包括固定在底座10上的连接环、可来回移动穿过连接环的螺杆。螺杆的轴向平行连接臂61的移动方向;螺杆穿过连接环的一端部指向配合部611。螺杆与连接环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螺杆可通过旋转调节其穿过连接环并朝向配合部611的一端长度,从而调节连接臂61的反向移动行程。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丝送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发热丝100穿过的第二导向机构70。第二导向机构70在发热丝100的走线方向上设置在夹持机构40的相对另一侧,从而与第一导向机构60分别位于夹持机构40的相对两侧。第二导向机构70安装在滑座20上,与夹持机构40相对固定。
第二导向机构70包括第二导向柱71,第二导向柱71的上端设有导向孔供发热丝100穿过并支撑在其中。导向孔的内径大于发热丝100的直径,不会限制发热丝100的轴向移动。
夹持机构40、第一导向机构50和第二导向机构70排布在一直线上,发热丝100依次穿过第二导向机构70、夹持机构40和第一导向机构50,通过第一导向机构50相对夹持机构40移动将发热丝100向其远离夹持机构40的方向送出。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丝送线装置还可包括摆动机构80,底座10安装在摆动机构80上,随摆动机构80来回摆动,也带动其上的滑座20、夹持机构20、第一导向机构50、第二导向机构70和联动机构60摆动。
结合图1、3,摆动机构80可包括支撑座81、设置在支撑座81外的电机82、设置在支撑座81内的丝杆83和连接座84。丝杆83可转动穿设在支撑座81上,通过联轴器与电机82连接,连接座84固定在丝杆83上,可随丝杆83转动而摆动。底座10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连接座84上,随连接座84摆动而摆动。
连接座84凸出在丝杆83上,用于底座10的安装,且连接座84的相对两侧受限于支撑座81的相对两内壁,使得连接座84在支撑座81的相对两内壁之间来回摆动,而不会随着丝杆83圆周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工作时,发热丝100夹持于夹持机构40上,其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导向机构40和第二导向机构70。夹持机构40的手抓气缸41动作驱使发热丝夹子42张开。驱动机构30的电机动作推动滑座20相对底座10移动,滑座20及其上的连接臂61、夹持机构40、第一导向机构40和第二导向机构70连带发热丝100整体往前移动。移动至连接臂61抵撞推撞组件63后反向移动,压缩弹性件,带动第一导向机构50也反向移动送出发热丝100。完成送出后,驱动机构30的电机动作拉回滑座20,夹持机构40的手抓气缸41动作驱使发热丝夹子42闭合夹紧发热丝100,依次循环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可用于电子烟发热组件的制造设备中,执行其中的发热丝送线工序,配合钢管的前进或自身的摆动将发热丝螺旋缠绕在钢管上,形成螺旋状发热丝。整体过程自动化操作,稳定性好,效率高、产品的精度高,能实现各种发热丝直径的生产,提高了电子烟发热丝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电子烟发热丝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热丝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可来回移动地配合在所述底座(10)上的滑座(20)、连接并驱动所述滑座(20)在所述底座(10)上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30)、安装在所述滑座(20)上的用于夹持发热丝(100)的夹持机构(40)、在发热丝(100)走线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夹持机构(40)一侧的用于发热丝(100)穿过的第一导向机构(50)、以及联动机构(60);
所述第一导向机构(50)安装在所述联动机构(60)上;所述联动机构(60)连接在所述底座(10)和滑座(20)之间,在所述滑座(20)沿所述底座(10)移动后驱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50)向靠近所述夹持机构(40)的方向移动,将发热丝(100)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60)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配合在所述滑座(20)上的连接臂(61)、连接在所述连接臂(61)和底座(10)之间的弹性复位组件(62)、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的推撞组件(63),所述第一导向机构(50)安装在所述连接臂(61)上;
所述连接臂(61)上设有与所述推撞组件(63)相对接触的配合部(611),所述弹性复位组件(62)和推撞组件(63)在所述连接臂(61)的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配合部(611)的相对两侧;
所述连接臂(61)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滑座(20)的移动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撞组件(63)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10)上的连接环、可来回移动穿过所述连接环的螺杆,所述螺杆的轴向平行所述连接臂(61)的移动方向;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连接环的一端部指向所述配合部(6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伸缩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61),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10);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连接臂(61)的移动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40)包括手抓气缸(41)、连接在所述手抓气缸(41)的手抓部上并随手抓部开合的发热丝夹子(42);所述手抓气缸(41)安装在所述滑座(20)背向所述底座(10)的表面上,所述发热丝夹子(42)垂直在所述滑座(20)的所述表面上,且所述发热丝夹子(42)的开合方向与所述滑座(20)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导向机构(50)包括平行立置在所述发热丝夹子(42)一侧的第一导向柱(51),所述第一导向柱(51)的上端设有供发热丝(100)穿过的导向管(52);所述第一导向柱(51)的下端与所述连接臂(61)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51)的上端可开合,所述导向管(52)容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柱(51)上端的开合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送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发热丝(100)穿过的第二导向机构(70),所述第二导向机构(70)在发热丝(100)走线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夹持机构(40)的相对另一侧;所述第二导向机构(70)安装在所述滑座(20)上并与所述夹持机构(40)相对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70)包括第二导向柱(71),所述第二导向柱(71)的上端设有供发热丝(100)穿过的导向孔。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送线装置还包括摆动机构(80);所述底座(10)安装在所述摆动机构(80)上,随所述摆动机构(80)来回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丝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80)包括支撑座(81)、设置在所述支撑座(81)外的电机(82)、设置在所述支撑座(81)内的丝杆(83)和连接座(84);所述丝杆(83)可转动穿设在所述支撑座(81)上并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82)连接,所述连接座(84)固定在所述丝杆(83)上并可随所述丝杆(83)转动而摆动,所述底座(10)固定在所述连接座(84)上。
CN201820535382.1U 2018-04-13 2018-04-13 发热丝送线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378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5382.1U CN208378059U (zh) 2018-04-13 2018-04-13 发热丝送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5382.1U CN208378059U (zh) 2018-04-13 2018-04-13 发热丝送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78059U true CN208378059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76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35382.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378059U (zh) 2018-04-13 2018-04-13 发热丝送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780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4535A (zh) * 2018-04-13 2018-09-28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发热丝送线装置
CN109693966A (zh) * 2019-02-25 2019-04-30 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送引线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4535A (zh) * 2018-04-13 2018-09-28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发热丝送线装置
CN108584535B (zh) * 2018-04-13 2024-01-19 深圳十商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丝送线装置
CN109693966A (zh) * 2019-02-25 2019-04-30 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送引线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78059U (zh) 发热丝送线装置
CN205419064U (zh) 管件自动抓取装置
CN108172394B (zh) 一种线圈绕线机
CN103626114A (zh) 一种用于被芯被套套装的半自动装置
CN108584535A (zh) 发热丝送线装置
CN207593110U (zh) 通暖管道现场焊接装置
CN109457918A (zh) 一种带有烘干功能的防渗涂料滚刷装置
CN220099297U (zh) 一种棉纱加捻用加湿机构
CN205496956U (zh) 淋浴花洒软管管件自动组装设备
CN205341603U (zh) 方管扭拧机
CN208957011U (zh) 发热丝绕线装置
CN208957010U (zh) 棉线旋转装置
CN206937974U (zh) 螺旋管捏合机构
CN108968157A (zh) 棉线旋转装置
CN208415247U (zh) 一种市政工程打桩装置
CN209177749U (zh) 化纤丝的导丝器
CN206702460U (zh) 一种焊丝传送机构
CN201143211Y (zh) 顺滑式腹腔镜打结器
CN106515051B (zh) 管材整圆装置
CN205023481U (zh) 条并卷机新型抓管机构
CN209277493U (zh) 一种带有烘干功能的防渗涂料滚刷装置
CN100415604C (zh) 一种降落伞伞柄捆扎装置
CN205415692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焊接线缆导向装置
CN104477436B (zh) 一种输液器自动组装机中的输液器线圈捆扎机构
CN108557146B (zh) 一种环状线卷的软线捆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7

Address after: Room D, 17th Floor, Xiangming Building, 118 Xinhua Middle Road, Xiaolan,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Shengyufeng Tra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7th floor, 35 Cuijing Road,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7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207, Phase 2, Fen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aoyu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ish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D, 17th Floor, Xiangming Building, 118 Xinhua Middle Road, Xiaolan,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Shengyufeng Trading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