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59419U - 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59419U
CN208359419U CN201820400046.6U CN201820400046U CN208359419U CN 208359419 U CN208359419 U CN 208359419U CN 201820400046 U CN201820400046 U CN 201820400046U CN 208359419 U CN208359419 U CN 208359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die holder
hard
mold
buff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000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Veng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Veng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Veng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Veng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000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59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59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59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其结构包括入料口、缓冲底座、下模座、防滑底板、下限位杆、连接孔、上限位杆、连接块、散热孔、上模座,入料口嵌入安装于下模座内,缓冲底座下端与防滑底板上端相贴合,下限位杆共设有六个并且安装于缓冲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通过缓冲底座上的支撑板受到挤压,接触头将压力通过压杆传给回力弹簧进行缓冲,同时弹簧杆与工作弹簧向下施压,在连接轴的作用下连杆向两端张开,移动块滑动,缓冲弹簧发生形变,对该模具在挤压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模具损坏,在使用该模具时,由于模具内的物料所受到挤压能够得到很好的缓冲,避免所生产出来的模具遭受挤压而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属于软硬共挤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软硬共挤模具,需要对型材局部进行热气流加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使型材具有一定的粘性,才能与小模头流道中挤压出的粘流态胶条可以很好的融合粘接在一起。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320889865.9的一种软硬共挤模具,包括模板一、模板二,所述的模板一和模板二构成哈弗结构,所述的软硬共挤模具设有预加热装置,所述的预加热装置为预加热块,所述的预加热块通过螺栓连接结构与所述的模板一进行紧固连接,但是该现有技术在使用该模具时,由于模具内的物料受到较大的挤压,导致所生产出来的模具易于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在使用该模具时,由于模具内的物料受到较大的挤压,导致所生产出来的模具易于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其结构包括入料口、缓冲底座、下模座、防滑底板、下限位杆、连接孔、上限位杆、连接块、散热孔、上模座,所述入料口嵌入安装于下模座内,所述缓冲底座下端与防滑底板上端相贴合,所述下限位杆共设有六个并且安装于缓冲底座上,所述下模座下端嵌入安装于缓冲底座内,所述上限位杆共设有四个并且安装于连接块下端,所述连接块上端与上模座下端相贴合,所述下限位杆下端设有防滑底板,所述缓冲底座由弹簧杆、移动块、支撑板、接触头、回力弹簧、压杆、骨架增强层、连接轴、工作弹簧、连杆、缓冲弹簧、保护壳组成,所述弹簧杆嵌入安装于工作弹簧内,所述移动块共设有四个并且安装于保护壳内,所述缓冲弹簧右侧与移动块左侧相焊接,所述连接轴嵌入安装于连杆内,所述压杆上端与接触头下端相焊接,所述回力弹簧上端与压杆下端相连接,所述骨架增强层嵌入安装于保护壳内,所述接触头上端与支撑板下端相焊接,所述支撑板下端设有弹簧杆,所述连杆嵌入安装于保护壳内,所述弹簧杆下端与连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共设有四个并且安装于缓冲底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嵌入安装于上模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嵌入安装于入料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底板长为20cm,宽为15cm,高为3cm的长方体。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底板材质为橡胶,具有防滑效果好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弹簧材质为铝,具有弹性效果好的作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通过缓冲底座上的支撑板受到挤压,接触头将压力通过压杆传给回力弹簧进行缓冲,同时弹簧杆与工作弹簧向下施压,在连接轴的作用下连杆向两端张开,移动块滑动,缓冲弹簧发生形变,对该模具在挤压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模具损坏,在使用该模具时,由于模具内的物料所受到挤压能够得到很好的缓冲,避免所生产出来的模具遭受挤压而损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缓冲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入料口-1、缓冲底座-2、下模座-3、防滑底板-4、下限位杆-5、连接孔-6、上限位杆-7、连接块-8、散热孔-9、上模座-10、弹簧杆-201、移动块-202、支撑板-203、接触头-204、回力弹簧-205、压杆-206、骨架增强层-207、连接轴-208、工作弹簧-209、连杆-210、缓冲弹簧-211、保护壳-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入料口1、缓冲底座2、下模座3、防滑底板4、下限位杆5、连接孔6、上限位杆7、连接块8、散热孔9、上模座10,所述入料口1嵌入安装于下模座3内,所述缓冲底座2下端与防滑底板4上端相贴合,所述下限位杆5共设有六个并且安装于缓冲底座2上,所述下模座3下端嵌入安装于缓冲底座2内,所述上限位杆7共设有四个并且安装于连接块8下端,所述连接块8上端与上模座10下端相贴合,所述下限位杆5下端设有防滑底板4,所述缓冲底座2由弹簧杆201、移动块202、支撑板203、接触头204、回力弹簧205、压杆206、骨架增强层207、连接轴208、工作弹簧209、连杆210、缓冲弹簧211、保护壳212组成,所述弹簧杆201嵌入安装于工作弹簧209内,所述移动块202共设有四个并且安装于保护壳212内,所述缓冲弹簧211右侧与移动块202左侧相焊接,所述连接轴208嵌入安装于连杆210内,所述压杆206上端与接触头204下端相焊接,所述回力弹簧205上端与压杆206下端相连接,所述骨架增强层207嵌入安装于保护壳212内,所述接触头204上端与支撑板203下端相焊接,所述支撑板203下端设有弹簧杆201,所述连杆210嵌入安装于保护壳212内,所述弹簧杆201下端与连杆210相连接,所述连接孔6共设有四个并且安装于缓冲底座2内,所述散热孔9嵌入安装于上模座10内,所述支撑板203嵌入安装于入料口1内,所述防滑底板4长为20cm,宽为15cm,高为3cm的长方体,所述防滑底板4材质为橡胶,具有防滑效果好的作用,所述工作弹簧209材质为铝,具有弹性效果好的作用。
本专利所说的缓冲弹簧211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所述连杆210连接活塞和曲轴,并将活塞所受作用力传给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在进行使用时将缓冲底座2安装于防滑底板4上端,在操作人员使用该模具时,将物料经入料口1导入到下模座3内,接着盖上上模座10对物料进行挤压固定,挤压过程中,通过缓冲底座2上的支撑板203受到挤压,接触头204将压力通过压杆206传给回力弹簧205进行缓冲,同时弹簧杆201与工作弹簧209向下施压,在连接轴208的作用下连杆210向两端张开,移动块202滑动,缓冲弹簧211发生形变,对该模具在挤压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模具损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该模具时,由于模具内的物料受到较大的挤压,导致所生产出来的模具易于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通过缓冲底座上的支撑板受到挤压,接触头将压力通过压杆传给回力弹簧进行缓冲,同时弹簧杆与工作弹簧向下施压,在连接轴的作用下连杆向两端张开,移动块滑动,缓冲弹簧发生形变,对该模具在挤压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模具损坏,在使用该模具时,由于模具内的物料所受到挤压能够得到很好的缓冲,避免所生产出来的模具遭受挤压而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入料口(1)、缓冲底座(2)、下模座(3)、防滑底板(4)、下限位杆(5)、连接孔(6)、上限位杆(7)、连接块(8)、散热孔(9)、上模座(10),所述入料口(1)嵌入安装于下模座(3)内,所述缓冲底座(2)下端与防滑底板(4)上端相贴合,所述下限位杆(5)共设有六个并且安装于缓冲底座(2)上,所述下模座(3)下端嵌入安装于缓冲底座(2)内,所述上限位杆(7)共设有四个并且安装于连接块(8)下端,所述连接块(8)上端与上模座(10)下端相贴合,所述下限位杆(5)下端设有防滑底板(4),所述缓冲底座(2)由弹簧杆(201)、移动块(202)、支撑板(203)、接触头(204)、回力弹簧(205)、压杆(206)、骨架增强层(207)、连接轴(208)、工作弹簧(209)、连杆(210)、缓冲弹簧(211)、保护壳(212)组成,所述弹簧杆(201)嵌入安装于工作弹簧(209)内,所述移动块(202)共设有四个并且安装于保护壳(212)内,所述缓冲弹簧(211)右侧与移动块(202)左侧相焊接,所述连接轴(208)嵌入安装于连杆(210)内,所述压杆(206)上端与接触头(204)下端相焊接,所述回力弹簧(205)上端与压杆(206)下端相连接,所述骨架增强层(207)嵌入安装于保护壳(212)内,所述接触头(204)上端与支撑板(203)下端相焊接,所述支撑板(203)下端设有弹簧杆(201),所述连杆(210)嵌入安装于保护壳(212)内,所述弹簧杆(201)下端与连杆(21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6)共设有四个并且安装于缓冲底座(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9)嵌入安装于上模座(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3)嵌入安装于入料口(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底板(4)长为20cm,宽为15cm,高为3cm的长方体。
CN201820400046.6U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 Active CN208359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00046.6U CN208359419U (zh)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00046.6U CN208359419U (zh)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59419U true CN208359419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22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00046.6U Active CN208359419U (zh)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59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59419U (zh) 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
CN211517703U (zh) 一种服装异形孔冲压设备的冲压机构
CN207548101U (zh) 双面压合型散热器的上下压合成型夹具
CN207563738U (zh) 一种新型磁性材料模具
CN206393166U (zh) 一种具有自动预压装功能的铆压成型装置
CN214983985U (zh) 一种保温材料用层压装置
CN205702077U (zh) 一种铝、镁、锌、钛合金挤加压铸热整形模具
CN107803653A (zh) 双面压合型散热器的上下压合成型夹具
CN203124699U (zh) 一种压铸模架
CN204052615U (zh) 一种制动片压制成型工装
CN203158297U (zh) 带增压连杆结构模具
CN206882570U (zh) 一种gprs网络通信器外壳的冲压机构
CN202749354U (zh) 压合装置及固晶机
CN207547319U (zh) 一种铁罐罐身预弯装置
CN107958778B (zh) 一种自动绕线包胶纸剥皮机
CN209577923U (zh) 中冷器异型管口加工设备
CN215791825U (zh) 一种塑料片材接片机
CN103264795A (zh) 带增压连杆结构模具
CN215847693U (zh) 一种弹性磨块的压紧固化装置
CN209518282U (zh) 一种高效e型热压机
CN219599831U (zh) 一种压合缓冲机构
CN203110374U (zh) 多机组液压立式成型机
KR100600920B1 (ko) 필름형상 인쇄체의 일관 인쇄실장장치에서의 텐션장치
CN211250441U (zh) 双面加热型热压机
CN210190306U (zh) 一种硫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