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4825U -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34825U
CN208334825U CN201820915447.5U CN201820915447U CN208334825U CN 208334825 U CN208334825 U CN 208334825U CN 201820915447 U CN201820915447 U CN 201820915447U CN 208334825 U CN208334825 U CN 208334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positioning
prelocalization
carrying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154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泽华
易凯
丁秋平
何丽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umeida Automation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umeida Automatio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umeida Automation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umeida Automatio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154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34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34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3482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定位机构和成像机构;还包括接料装置、送料装置和搬运装置;送料装置底部设置有前定位夹治具,送料装置位于搬运装置的第一侧;搬运装置与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第三侧均设置有检测装置;搬运装置与第一侧相对的第四侧设置有转料输送带;转料输送带进料的一侧设置有后定位夹治具,转料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转料装置;转料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复检输送带,复检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人工复检平台;复检输送带出料的一侧设置有后定位装置,后定位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出料装置;通过各种装置的组合使用,完成了液晶屏检测的自动化操作,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屏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背景技术
在当今背景下,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和对于生产高效率的需求,自动化已经成为了产品生产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目前的液晶屏生产流水线中,对于液晶屏的检测是由人工辅助检测设备完成,人们需要进行手动上料、手动下料等操作。因此浪费了较多的人力成本,并且生产效率较为低下。综上,亟需一种自动化的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来解决以上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定位机构,和位于所述检测定位机构上方的成像机构;
还包括接料装置、送料装置和搬运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底部设置有前定位夹治具,所述送料装置位于所述搬运装置的第一侧;所述搬运装置与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第三侧均设置有所述检测装置;
所述搬运装置与第一侧相对的第四侧设置有转料输送带;所述转料输送带进料的一侧设置有后定位夹治具,所述转料输送带出料的一侧设置有转料装置;
所述转料装置朝向出料的一侧设置有复检输送带,所述复检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人工复检平台;
所述复检输送带出料的一侧设置有后定位装置,所述后定位装置出料的一侧设置有出料装置。
可选的,所述前定位夹治具包括治具底座,所述治具底座包括前定位支撑板;所述前定位支撑板上安装有用于对液晶屏的X轴进行定位的第一前定位件,和用于对液晶屏的Y轴进行定位的第二前定位件;
所述前定位支撑板在背对前定位液晶屏放置面的一面,于液晶屏放置处设有前定位吸附真空槽;所述前定位吸附真空槽的槽底开设有若干个矩形阵列的前定位第一吸附定位孔,各所述前定位第一吸附定位孔均贯穿至所述前定位支撑板的前定位液晶屏放置面;
所述前定位吸附真空槽的槽口设有第一吸附定位盖板;所述第一吸附定位盖板与所述前定位吸附真空槽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第一吸附定位腔;所述前定位支撑板上开设有一前定位第一真空通气孔,所述前定位第一真空通气孔连通所述前定位支撑板的外表面和所述前定位吸附真空槽的一槽壁。
可选的,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搬运机械手和安装于搬运机械手上的搬运吸料组件;
所述搬运吸料组件包括法兰盘、汇流管、搬运第一支撑板和搬运第二支撑板;所述法兰盘的一面与所述搬运机械手连接,所述法兰盘的另一面连接有所述汇流管;所述汇流管远离所述法兰盘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有所述搬运第二支撑板;
所述搬运吸料组件还包括若干个搬运第一真空管,若干个所述搬运第一真空管均固定于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上;若干个所述搬运第一真空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汇流管固定连接,各所述搬运第一真空管的第二端的端部分别设有一搬运第一真空吸盘;
所述搬运吸料组件还包括若干个搬运第二真空管,若干个所述搬运第二真空管均固定于所述搬运第二支撑板上;若干个所述搬运第二真空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汇流管固定连接,各所述搬运第二真空管的第二端的端部分别设有一搬运第二真空吸盘。
可选的,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长孔形的、贯穿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的搬运第一安装槽;各所述搬运第一真空管的第二端分别从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的一面,穿过与一对应的所述搬运第一安装槽延伸至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的另一面;
所述搬运第一安装槽的数量为四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搬运第一安装槽形成向外展开的“八字形”槽;即随着相邻两个所述搬运第一安装槽在不断靠近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的边缘时,两所述搬运第一安装槽的间距不断增大。
可选的,所述检测定位机构包括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所述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上连接有用于对物料定位的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
所述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与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之间设有用于调整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位置的UVW对位平台,所述UVW对位平台固定于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上;
所述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上还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摄像头和探针组件;
所述探针组件包括探针驱动件,所述探针驱动件驱动连接有探针,所述探针驱动件驱动探针沿Z轴运动。
可选的,所述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上还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所述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的一端连接有检测定位X轴驱动件;所述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顶部连接有检测定位第一连接支架,所述检测定位X轴驱动件驱动所述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检测定位第一连接支架沿X轴运动;
所述检测定位第一连接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Y轴导轨,所述检测定位Y轴导轨滑动连接有检测定位Y轴滑块,所述检测定位Y轴滑块在所述检测定位Y轴导轨的限位下沿Y轴运动;
所述检测定位Y轴滑块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第二连接支架,所述检测定位第二连接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摄像头。
可选的,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包括检测定位放置平台支撑架和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所述检测定位放置平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的顶面设有第一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和第二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
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还包括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和第一检测定位块;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所述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的一侧;所述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驱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检测定位块;
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还包括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和第二检测定位块;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所述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驱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检测定位块。
可选的,所述后定位装置包括后定位调节机构,所述后定位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驱动件、第一调节同步轮、第二调节同步轮、调节同步带;
所述调节驱动件驱动连接有第一调节同步轮,所述第一调节同步轮上套设有所述调节同步带的一端,所述调节同步带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同步轮上;
所述调节同步带包括调节同步带第一段和调节同步带第二段;
所述后定位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节柱和第二调节柱;所述调节同步带第一段与所述第一调节柱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同步带第二段与所述第二调节柱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驱动件驱动所述调节同步带转动时,所述第一调节柱和所述第二调节柱相向运动。
可选的,所述后定位装置还包括滚轮输送段,所述后定位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滚轮输送段上;
所述滚轮输送段包括滚轮驱动组件、滚轮输送传动轴、第一磁性齿轮、第二磁性齿轮和输送滚轮;
所述滚轮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有所述滚轮输送传动轴,所述滚轮输送传动轴上套设有所述第一磁性齿轮;所述第一磁性齿轮磁耦合连接有所述第二磁性齿轮,所述第二磁性齿轮固定连接有所述输送滚轮。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的数量为六个,对称分布于所述搬运装置的相对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种装置的组合使用,完成了液晶屏检测的自动化操作,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的液晶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定位夹治具的治具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定位夹治具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定位夹治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定位夹治具的第三前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搬运装置的搬运吸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定位机构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定位机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定位机构的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定位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定位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定位装置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接料装置;11、接料定位机构;12、接料线性模组;20、送料装置;30、前定位夹治具;40、搬运装置;50、检测装置;51、检测定位机构;52、成像机构;60、转料装置;61、转料输送带;62、后定位夹治具;70、人工复检平台;71、复检输送带;80、后定位装置;90、出料装置;160、液晶屏;161、裸屏;162、软性线路板;163、转接板;
111、前定位底板;112、前定位支撑板;113、前定位立柱;1121、前定位第一安装槽;1122、前定位第二安装槽;1123、前定位第三安装槽;1124、第一侧;1125、前定位吸附真空槽;1126、前定位第一吸附定位孔;1127、前定位第一真空通气孔;1128、前定位液晶屏放置面;1129、前定位避空槽;121、第一前定位件;122、第一前定位连接板;123、第一前定位驱动件;131、第二前定位件;132、第二前定位连接板;133、第二前定位驱动件;141、前定位吸附定位板;1411、前定位吸附定位槽;1412、前定位第二吸附定位孔;142、第三前定位件;1421、第三前定位件第一表面;1422、第三前定位件第二表面;143、第三前定位连接板;144、第三前定位驱动件;150、前定位柱;
410、搬运吸料组件;411、法兰盘;412、汇流管;413、搬运第一支撑板;4131、搬运第一安装槽;4132、搬运安装孔;414、搬运第二支撑板;4141、搬运第二安装槽;4142、搬运固定槽;415、搬运第一真空管;4151、搬运第一固定螺母;416、搬运第一真空吸盘;417、搬运第二真空管;4171、搬运第二固定螺母;418、搬运第二真空吸盘;419、搬运压力传感器;420、搬运机械手;
5110、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5111、检测定位保护罩;5112、检测定位拉手;5120、UVW对位平台;5130、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5131、检测定位放置平台支撑架;5132、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5133、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5134、第一检测定位块;5135、第二检测定位块;5136、第一条形光源;5137、面板光源;5138、物料检测定位柱;5141、检测定位X轴驱动件;5142、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5143、检测定位第一连接支架;5144、检测定位Y轴导轨;5145、检测定位Y轴滑块;5146、检测定位第二连接支架;5147、检测定位Y轴锁紧件;5150、检测定位摄像头;5160、探针组件;5161、探针驱动件;5162、探针;5170、第二条形光源;
810、皮带输送段;811、皮带输送驱动件;812、皮带输送同步轮;813、皮带输送同步带;814、输送皮带;820、滚轮输送段;821、滚轮输送驱动件;822、滚轮输送同步轮;823、滚轮输送同步带;824、滚轮输送传动轴;825、第一磁性齿轮;826、第二磁性齿轮;827、输送滚轮;825、后定位限位挡板;830、后定位调节机构;831、调节驱动件;832、第一调节同步轮;833、第二调节同步轮;834、调节同步带;8341、调节同步带第一段;8342、调节同步带第二段;835、调节导轨;836、第一调节滑块;837、第二调节滑块;835、第一调节固定板;839、第一调节柱;840、第二调节固定板;841、第二调节柱;842、原点反馈件;843、原点触发件;850、二维码扫描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包括接料装置10、送料装置20和搬运装置40;送料装置20底部设置有前定位夹治具30,送料装置20位于搬运装置40的第一侧;搬运装置40与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第三侧均设置有检测装置50;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50的数量为六个,对称分布于搬运装置40的相对两侧。
搬运装置40与第一侧相对的第四侧设置有转料输送带61;转料输送带61进料的一侧设置有后定位夹治具62,转料输送带61出料的一侧设置有转料装置60。转料装置60朝向出料的一侧设置有复检输送带71,复检输送带7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人工复检平台70。
复检输送带71出料的一侧设置有后定位装置80,后定位装置80出料的一侧设置有出料装置90。
具体的,接料装置10包括接料线性模组12,接料线性模组12上固定连接有接料定位机构11。
具体的,检测装置50包括检测定位机构51,和位于检测定位机构51上方的成像机构52。当检测定位机构51将液晶屏160定位好后,成像机构52获取液晶屏的图像,以进行液晶屏160的质量检测。
工作原理为:前端的液晶屏160运输至接料定位机构11进行定位,接料线性模组12将定位好的液晶屏160输送前定位夹治具30完成定位,搬运装置40将定位好的液晶屏160搬运至检测装置50,检测装置50对液晶屏160进行检测;
检测装置50检测完成后搬运装置40将液晶屏160搬运至后定位夹治具62再次定位,接着合格的液晶屏160通过转料装置60运输至复检输送带71,不合格的液晶屏160转料装置60将其搬运至不合格品存放区,等待人工处理;
然后人工随机抽取部分液晶屏160至人工复检平台70完成人工复检,合格的液晶屏160放回复检输送带71,不合格的抽出放到指定区域;未抽取到的液晶屏160和复检合格的液晶屏160经复检输送带71输送至后定位装置80定位,液晶屏160定位完成后由出料装置90将液晶屏160运出打包封装或进行其他工艺处理。
为了便于描述,请参阅图3,将液晶屏160分为三个部分:裸屏161、软性线路板162和转接板16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液晶屏160拆分仅是便于对本实施例方案的阐述,并非本实用新型对液晶屏160具体结构的限定。
具体的,请参考图4,前定位夹治具包括治具底座,治具底座包括前定位底板111、前定位支撑板112和前定位立柱113;前定位立柱113设于前定位底板111的一板面上,前定位立柱113远离前定位底板111的一端面与前定位支撑板112连接。本实施例中,前定位立柱113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布于前定位底板111的四角。
前定位支撑板112的第一侧1124(图1中的右侧)设有前定位第一安装槽1121,与第一侧1124相邻的第二侧(图1中的后侧)设有前定位第二安装槽1122,与第一侧1124相对的第三侧(图1中的左侧)设有前定位第三安装槽1123。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前定位第一安装槽1121内安装有用于对裸屏161的X轴进行定位的第一前定位件121,第一前定位件121固定连接有第一前定位连接板122,第一前定位连接板122固定连接有第一前定位驱动件123;第一前定位驱动件123固定于前定位支撑板112上。第一前定位驱动件123驱动第一前定位件121沿X轴方向直线运动,以实现裸屏161X轴方向上的定位。
进一步的,第一前定位驱动件123为气缸。
前定位支撑板112的第四侧(图1中的前侧)安装有两个沿X轴方向排列的前定位柱150,前定位柱150在对裸屏的Y轴定位时起到限位作用;第四侧和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侧。
前定位第二安装槽1122内安装有用于对裸屏161的Y轴进行定位的第二前定位件131,第二前定位件131固定连接有第二前定位连接板132,第二前定位连接板132固定连接有第二前定位驱动件133;第二前定位驱动件133固定于前定位支撑板112上。第二前定位驱动件133驱动第二前定位件131沿Y轴方向运动,以实现裸屏161Y轴方向上的定位。
具体的,两个第二前定位件131对称分布于第二前定位连接板132的相对两侧,如此可以使得既能保证裸屏161Y轴方向上的有效定位,又能节约材料,减少成本。
进一步的,第二前定位驱动件133为气缸。
前定位支撑板112在背对前定位液晶屏放置面1128的一面,于液晶屏160放置处设有前定位吸附真空槽1125;前定位吸附真空槽1125的槽底开设有若干个矩形阵列的前定位第一吸附定位孔1126,各前定位第一吸附定位孔1126均贯穿至前定位支撑板112的前定位液晶屏放置面1128。
前定位吸附真空槽1125的槽口设有第一吸附定位盖板;第一吸附定位盖板与前定位吸附真空槽1125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第一吸附定位腔;前定位支撑板112上开设有一前定位第一真空通气孔1127,前定位第一真空通气孔1127连通前定位支撑板112的外表面和前定位吸附真空槽1125的一槽壁。本实施例中,前定位第一真空通气孔1127开设于前定位支撑板112第四侧(图1中的前侧)的侧面。
通过前定位第一真空通气孔1127抽走第一吸附定位腔内的空气,在第一吸附定位腔内形成真空,从而吸紧裸屏161,使裸屏161紧贴于前定位液晶屏放置面1128上,即实现裸屏161Z轴方向上的定位。
前定位第三安装槽1123内安装有前定位吸附定位板141和第三前定位件142,第三前定位件142用于对转接板163在XY平面内进行定位;前定位吸附定位板141设有一前定位吸附定位槽1411,用于放置转接板163并对其进行定位。前定位吸附定位板141内设有一密闭的第二吸附定位腔,前定位吸附定位板141的外表面开设有一连通第二吸附定位腔的前定位第二真空通气孔,前定位第二真空通气孔的孔口处安装有节流阀,用于控制第二吸附定位腔内的空气通道的打开与闭合及流量的大小。
前定位吸附定位槽1411的槽底开设有若干个矩形阵列的前定位第二吸附定位孔1412;前定位第二吸附定位孔1412连通第二吸附定位腔。
通过前定位第二真空通气孔抽走第二吸附定位腔的空气,在第二吸附定位腔内形成真空,从而吸紧转接板163,使转接板163紧贴前定位吸附定位槽1411的槽底,即实现转接板163Z轴方向上的定位。
第三前定位件142固定连接有第三前定位连接板143,第三前定位连接板143固定连接有第三前定位驱动件144;第三前定位驱动件144固定于前定位支撑板112上。第三前定位驱动件144驱动第三前定位件142在XY平面内直线运动,以实现转接板163在XY平面上的定位。
进一步的,第三前定位驱动件144为气缸。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第三前定位驱动件144驱动第三前定位件142在XY平面内直线运动,以实现转接板163的XY平面上的定位”的功能,下面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便于描述,将本实施例中的空间坐标以液晶屏为基准定义X轴、Y轴和Z轴。
请继续参阅图7,第三前定位件142包括可与转接板163接触的第三前定位件第一表面1421和第三前定位件第二表面1422,第三前定位件第一表面1421和第三前定位件第二表面1422为互相垂直的两面;第三前定位驱动件144的直线驱动的方向与X轴呈预设夹角,预设夹角为大于0度小于90度;优选的,预设夹角为45度。
当第三前定位驱动件144驱动第三前定位件142在XY平面内直线运动时,第三前定位件第一表面1421和第三前定位件第二表面1422均向转接板163运动;第三前定位件第一表面1421与转接板163接触后,推动转接板163沿X轴移动,以实现转接板163X轴方向上的定位;同时,第三前定位件第二表面1422与转接板163接触后,推动转接板163沿Y轴移动,以实现转接板163Y轴方向上的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前定位件第一表面1421和第三前定位件第二表面1422为互相垂直的两面仅是基于本实施例中转接板163的形状的设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前定位件第一表面1421和第三前定位件第二表面1422还可以是其他夹角,仅需使得与需要被定位的零件配合即可。
具体的,前定位支撑板112的中央还开设有一前定位避空槽1129,用于放置软性线路板162与裸屏161之间连接的部件和其他液晶屏160需要的元器件。
具体的,前定位立柱113的圆柱面上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前定位立柱安装槽,方便拆卸时扳手卡住前定位立柱113,从而对前定位立柱113进行拆卸。
通过第一前定位件121实现裸屏161X轴方向上的定位,第二前定位件131实现裸屏161Y轴方向上的定位,同时采用真空吸附的方法使得裸屏161紧贴于前定位液晶屏放置面1128上,完成了裸屏161的准确定位。使得转料时机械手能够准确的捕捉到裸屏161的位置,并将其准确的转移到接下来需要的工作位置。治具能够准确快速的定位,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通过第三前定位驱动件144的驱动方向与X轴呈预设夹角,使得仅需一个驱动件就可使第三前定位件第一表面1421和第三前定位件第二表面1422均向转接板163运动,同时完成了转接板163X轴和Y轴的定位;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具体的,请参考图8和图9,搬运装置包括搬运机械手420和安装于搬运机械手420上的搬运吸料组件410。
搬运吸料组件410包括法兰盘411、汇流管412、搬运第一支撑板413和搬运第二支撑板414;法兰盘411的一面与搬运机械手420连接,法兰盘411的另一面连接有汇流管412;汇流管412远离法兰盘411的一端连接有搬运第一支撑板413;搬运第一支撑板413的一侧连接有搬运第二支撑板414。
搬运吸料组件410还包括若干个搬运第一真空管415,若干个搬运第一真空管415的第一端均与汇流管412固定连接;搬运第一支撑板413上开设有长孔形的、贯穿搬运第一支撑板413的搬运第一安装槽4131;各搬运第一真空管415的第二端分别从搬运第一支撑板413的一面,穿过与一对应的搬运第一安装槽4131延伸至搬运第一支撑板413的另一面。
各搬运第一真空管415的第二端的端部分别设有一搬运第一真空吸盘416;搬运第一真空管415设有固定搬运第一真空管415的搬运第一固定螺母4151,通过搬运第一固定螺母4151将搬运第一真空管415固定于搬运第一安装槽4131内。通过汇流管412抽真空,从而使得搬运第一真空吸盘416吸紧裸屏161,以便搬运机械手420对于液晶屏160的搬运。
具体的,搬运第一安装槽4131的数量为四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搬运第一安装槽4131形成向外展开的“八字形”槽;即随着相邻两个搬运第一安装槽4131在不断靠近搬运第一支撑板413的边缘时,两搬运第一安装槽4131的间距不断增大。
通过调整各搬运第一真空管415在搬运第一安装槽4131内的位置,可使搬运吸料组件410适应不同尺寸的液晶屏160,提高搬运装置的兼容性。
搬运吸料组件410还包括若干个搬运第二真空管417,若干个搬运第二真空管417的第一端均与汇流管412固定连接;搬运第二支撑板414上开设有长孔形的、贯穿搬运第二支撑板414的搬运第二安装槽4141;各搬运第二真空管417的第二端分别穿过搬运第二安装槽4141,并在第二端的端部分别设有一搬运第二真空吸盘418。本实施例中,搬运第二真空管417的数量为两个,依次排列安装于搬运第二安装槽4141内。
搬运第二真空管417设有固定搬运第二真空管417的搬运第二固定螺母4171,通过搬运第二固定螺母4171将搬运第二真空管417固定于搬运第二安装槽4141内。通过汇流管412抽真空,从而使得搬运第二真空吸盘418吸紧转接板163,以便搬运机械手420对于液晶屏160的搬运。
具体的,搬运第二支撑板414还开设有一圆弧形的搬运固定槽4142,通过搬运固定槽4142可以使得搬运第二真空吸盘418的吸料位置能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转接板163的不同位置。
具体的,搬运第一支撑板413上开设有若干个矩形阵列的搬运安装孔4132,通过选择不同位置的搬运安装孔4132,可改变搬运第二支撑板414的固定位置,进而适应不同的工况。
具体的,汇流管412设有汇流通道,汇流管412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汇流通道的汇流接口;各搬运第一真空管415分别通过与一对应的汇流接口连通汇流通道,各搬运第二真空管417分别通过与一对应的汇流接口连通汇流通道。
具体的,搬运吸料组件410还包括搬运压力传感器419;搬运压力传感器419设于法兰盘411与搬运机械手420连接处。搬运吸料组件410对液晶屏160的压力过大时,搬运压力传感器419发出反馈信号,从而控制搬运机械手420停止运行,如此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搬运机械手420故障压坏液晶屏160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搬运装置,通过使用吸盘吸取液晶屏160,避免了液晶屏160出现刮花的问题,提高了液晶屏160外观的买美观度。通过开设长孔形的安装槽,从而可以调整各真空管在安装槽内的位置,可使搬运吸料组件410适应不同尺寸的液晶屏160,提高搬运装置的兼容性。
具体的,请参考图10和图11,检测定位机构包括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5110,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5110上固定安装有UVW对位平台5120,UVW对位平台51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5130;UVW对位平台5120用于调整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5130的位置;UVW对位平台具有平面移动和旋转的功能,UVW对位平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械领域,可根据不同需求自由选择相应的型号和厂家。
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5110上还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5142,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5142的一端连接有检测定位X轴驱动件5141;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5142顶部连接有检测定位第一连接支架5143,检测定位X轴驱动件5141驱动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5142运动,从而带动检测定位第一连接支架5143沿X轴运动。
检测定位第一连接支架5143上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Y轴导轨5144,检测定位Y轴导轨5144滑动连接有检测定位Y轴滑块5145,检测定位Y轴滑块5145在检测定位Y轴导轨5144的限位下沿Y轴运动。
检测定位Y轴滑块5145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第二连接支架5146,检测定位第二连接支架5146上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摄像头5150;检测定位摄像头5150电连接有处理器,检测定位摄像头5150拍下的照片上传到处理器中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物料的是否偏移预设位置以及具体的偏移量,然后根据处理器分析的结果控制UVW对位平台5120调整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5130的位置,直至物料移至预设位置为止。
检测定位第一连接支架5143上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Y轴锁紧件5147,检测定位Y轴锁紧件5147用于控制检测定位Y轴滑块5145在检测定位Y轴导轨5144上的移动或静止。
检测定位第二连接支架5146上还固定连接有探针组件5160;探针组件5160包括探针驱动件5161,探针驱动件5161驱动连接有探针5162,探针驱动件5161驱动探针5162沿Z轴运动;当探针驱动件5161驱动探针5162下压时,探针5162与液晶屏160接触,从而接通液晶屏160的电路。
请参考图12,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5130包括检测定位放置平台支撑架5131和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5132;检测定位放置平台支撑架5131上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5132,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5132的顶面设有第一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和第二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第一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用于放置液晶屏160的裸屏161,第二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用于放置放置液晶屏160的转接板163。
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5130还包括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5133和第一检测定位块5134;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513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5133,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5133位于第一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的一侧;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5133驱动连接有第一检测定位块5134,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5133驱动第一检测定位块5134向液晶屏160的裸屏161运动,从而实现液晶屏160的裸屏161的定位。
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5130还包括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和第二检测定位块5135;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513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位于第二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的一侧;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驱动连接有第二检测定位块5135,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驱动第二检测定位块5135向液晶屏160的转接板163运动,从而实现液晶屏160的转接板163的定位。
具体的,第一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的槽边还设有物料检测定位柱5138,用于协助液晶屏160的裸屏161的定位。
具体的,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5130还包括第一条形光源5136;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5132的顶面还固定连接有第一条形光源5136,两个第一条形光源5136位于第二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的相对两侧。第一条形光源5136用于给检测定位摄像头5150摄影时提供亮度,以提高摄影质量,从而使得图像分析结果更准确,最终提高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5132的调整精度。
具体的,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5130还包括面板光源5137;检测定位放置平台支撑架5131上还固定安装有面板光源5137,面板光源5137位于第一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的下方,用于增加液晶屏160在检测过程中下方的亮度,以提高摄影质量,从而提高检测质量。
具体的,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5110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二条形光源5170,三个第二条形光源5170围绕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5132设置。
具体的,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5110上还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拉手5112,两个检测定位拉手5112对称设置于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5110的相对两侧(图2的左右两侧),以便对于检测定位机构的搬运。
具体的,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5110外表面还连接有检测定位保护罩5111,用于防止人们接触到检测定位机构的运动部件,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又起到了防尘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定位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夹治具增加了探针组件5160和检测定位摄像头5150,使得夹治具在定位的同时又可以通过检测定位摄像头5150的反馈调节液晶屏160的定位准确性,并且还可自动接通液晶屏160的电路。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提高了夹治具的自动化能力。
2、通过增加面板光源5137和第二条形光源5170为检测液晶屏160时的摄影提供了亮度,以增加液晶屏160检测的准确性;通过增加检测定位拉手5112,以便对于夹治具的搬运。
具体的,请参考图13,后定位装置包括皮带输送段810,皮带输送段810的一侧衔接有滚轮输送段820,滚轮输送段820上安装有后定位调节机构830;滚轮输送段820末端的上方安装有二维码扫描器850,二维码扫描器850用于扫描液晶屏的二维码信息,以便记录产品的相关工艺数据;本实施例中,滚轮输送段820的末端为滚轮输送段820远离皮带输送段810的一端。
请继续参考图14,皮带输送段810包括输送皮带814、皮带输送驱动件811、皮带输送同步轮812和皮带输送同步带813,皮带输送驱动件811驱动连接有皮带输送同步轮812;皮带输送同步轮812上套设有皮带输送同步带813;通过同步轮同步带传动带动输送皮带814运动,从而运输物料。
滚轮输送段820包括滚轮驱动组件、滚轮输送传动轴824、第一磁性齿轮825、第二磁性齿轮826和输送滚轮827;滚轮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有滚轮输送传动轴824,滚轮输送传动轴824上套设有第一磁性齿轮825;第一磁性齿轮825磁耦合连接有第二磁性齿轮826,第二磁性齿轮826固定连接有输送滚轮827。
磁性齿轮利用磁力传动,是没有机械接触的齿轮啮合结构。由于齿轮间的啮合无接触、无摩擦能耗、传动平稳等特点,体现出了磁齿轮效率高、可靠性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其次它无需润滑、清洁、无油污、防尘防水等。
滚轮输送段820还包括后定位限位挡板825,后定位限位挡板825设置于滚轮输送段820的末端,当物料运输进滚轮输送段820时,通过后定位限位挡板825限制物料的移动。
具体的,驱动组件包括滚轮输送驱动件821、滚轮输送同步轮822和滚轮输送同步带823;滚轮输送驱动件821驱动连接有滚轮输送同步轮822,滚轮输送同步轮822上套设有滚轮输送同步带823。
请继续参考图15,后定位调节机构830包括调节驱动件831、第一调节同步轮832、第二调节同步轮833、调节同步带834;调节驱动件831驱动连接有第一调节同步轮832,第一调节同步轮832上套设有调节同步带834的一端,调节同步带834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调节同步轮833上。
进一步的,调节驱动件831为伺服电机。
为了便于理解,将调节同步带834分为调节同步带第一段8341(图3中位于后侧的一段)和调节同步带第二段8342(图3中位于前侧的一段);可以理解的是,当调节同步带834转动时,调节同步带第一段8341和调节同步带第二段8342的运动方向相反。
后定位调节机构830还包括第一调节固定板835、第二调节固定板840、第一调节柱839和第二调节柱841;第一调节柱839固定于第一调节固定板835上,第一调节固定板835固定于调节同步带第一段8341上;第二调节柱841固定于第二调节固定板840上,第二调节固定板840固定于调节同步带第二段8342上。当调节同步带834转动时,带动第一调节柱839和第二调节柱841相向运动,从而对物料进行定位。
具体的,后定位调节机构830还包括调节导轨835、第一调节滑块836和第二调节滑块837;第一调节固定板835的底部固定有第一调节滑块836;第二调节固定板840的底部固定有第二调节滑块837;第一调节滑块836、第二调节滑块837均与调节导轨835滑动连接。
具体的,后定位调节机构830还包括原点反馈件842,和触发原点反馈件842动作的原点触发件843;第一调节固定板835和第二调节固定板840上均设置有原点触发件843;当对物料定位后返回原位时,通过原点触发件843触发原点反馈件842,从而保证第一调节柱839和第二调节柱841每次定位后都能返回相同的原点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后定位装置,通过利用同一同步带的两段运动方向相反的性质,在两段同步带上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柱839和第二调节柱841,使得第一调节柱839和第二调节柱841同步相向运行,提高了定位时第一调节柱839和第二调节柱841运动的同步性,从而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通过各种装置的组合使用,完成了液晶屏检测的自动化操作,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定位机构,和位于所述检测定位机构上方的成像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料装置、送料装置和搬运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底部设置有前定位夹治具,所述送料装置位于所述搬运装置的第一侧;所述搬运装置与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第三侧均设置有所述检测装置;
所述搬运装置与第一侧相对的第四侧设置有转料输送带;所述转料输送带进料的一侧设置有后定位夹治具,所述转料输送带出料的一侧设置有转料装置;
所述转料装置朝向出料的一侧设置有复检输送带,所述复检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人工复检平台;
所述复检输送带出料的一侧设置有后定位装置,所述后定位装置出料的一侧设置有出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夹治具包括治具底座,所述治具底座包括前定位支撑板;所述前定位支撑板上安装有用于对液晶屏的X轴进行定位的第一前定位件,和用于对液晶屏的Y轴进行定位的第二前定位件;
所述前定位支撑板在背对前定位液晶屏放置面的一面,于液晶屏放置处设有前定位吸附真空槽;所述前定位吸附真空槽的槽底开设有若干个矩形阵列的前定位第一吸附定位孔,各所述前定位第一吸附定位孔均贯穿至所述前定位支撑板的前定位液晶屏放置面;
所述前定位吸附真空槽的槽口设有第一吸附定位盖板;所述第一吸附定位盖板与所述前定位吸附真空槽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第一吸附定位腔;所述前定位支撑板上开设有一前定位第一真空通气孔,所述前定位第一真空通气孔连通所述前定位支撑板的外表面和所述前定位吸附真空槽的一槽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搬运机械手和安装于搬运机械手上的搬运吸料组件;
所述搬运吸料组件包括法兰盘、汇流管、搬运第一支撑板和搬运第二支撑板;所述法兰盘的一面与所述搬运机械手连接,所述法兰盘的另一面连接有所述汇流管;所述汇流管远离所述法兰盘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有所述搬运第二支撑板;
所述搬运吸料组件还包括若干个搬运第一真空管,若干个所述搬运第一真空管均固定于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上;若干个所述搬运第一真空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汇流管固定连接,各所述搬运第一真空管的第二端的端部分别设有一搬运第一真空吸盘;
所述搬运吸料组件还包括若干个搬运第二真空管,若干个所述搬运第二真空管均固定于所述搬运第二支撑板上;若干个所述搬运第二真空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汇流管固定连接,各所述搬运第二真空管的第二端的端部分别设有一搬运第二真空吸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长孔形的、贯穿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的搬运第一安装槽;各所述搬运第一真空管的第二端分别从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的一面,穿过与一对应的所述搬运第一安装槽延伸至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的另一面;
所述搬运第一安装槽的数量为四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搬运第一安装槽形成向外展开的“八字形”槽;即随着相邻两个所述搬运第一安装槽在不断靠近所述搬运第一支撑板的边缘时,两所述搬运第一安装槽的间距不断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定位机构包括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所述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上连接有用于对物料定位的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
所述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与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之间设有用于调整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位置的UVW对位平台,所述UVW对位平台固定于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上;
所述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上还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摄像头和探针组件;
所述探针组件包括探针驱动件,所述探针驱动件驱动连接有探针,所述探针驱动件驱动探针沿Z轴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定位主体支撑架上还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所述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的一端连接有检测定位X轴驱动件;所述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顶部连接有检测定位第一连接支架,所述检测定位X轴驱动件驱动所述检测定位X轴线性模组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检测定位第一连接支架沿X轴运动;
所述检测定位第一连接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Y轴导轨,所述检测定位Y轴导轨滑动连接有检测定位Y轴滑块,所述检测定位Y轴滑块在所述检测定位Y轴导轨的限位下沿Y轴运动;
所述检测定位Y轴滑块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第二连接支架,所述检测定位第二连接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检测定位摄像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包括检测定位放置平台支撑架和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所述检测定位放置平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的顶面设有第一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和第二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
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还包括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和第一检测定位块;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所述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的一侧;所述第一检测定位驱动件驱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检测定位块;
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组件还包括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和第二检测定位块;所述检测定位物料放置平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所述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检测定位物料放置槽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定位驱动件驱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检测定位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定位装置包括后定位调节机构,所述后定位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驱动件、第一调节同步轮、第二调节同步轮、调节同步带;
所述调节驱动件驱动连接有第一调节同步轮,所述第一调节同步轮上套设有所述调节同步带的一端,所述调节同步带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同步轮上;
所述调节同步带包括调节同步带第一段和调节同步带第二段;
所述后定位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节柱和第二调节柱;所述调节同步带第一段与所述第一调节柱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同步带第二段与所述第二调节柱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驱动件驱动所述调节同步带转动时,所述第一调节柱和所述第二调节柱相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定位装置还包括滚轮输送段,所述后定位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滚轮输送段上;
所述滚轮输送段包括滚轮驱动组件、滚轮输送传动轴、第一磁性齿轮、第二磁性齿轮和输送滚轮;
所述滚轮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有所述滚轮输送传动轴,所述滚轮输送传动轴上套设有所述第一磁性齿轮;所述第一磁性齿轮磁耦合连接有所述第二磁性齿轮,所述第二磁性齿轮固定连接有所述输送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屏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数量为六个,对称分布于所述搬运装置的相对两侧。
CN201820915447.5U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334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5447.5U CN208334825U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5447.5U CN208334825U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34825U true CN208334825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70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1544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334825U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348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9695A (zh) * 2018-06-13 2018-09-11 广东速美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9695A (zh) * 2018-06-13 2018-09-11 广东速美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CN108519695B (zh) * 2018-06-13 2024-02-02 广东速美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9695A (zh)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CN103832873B (zh) 卷对卷检查设备和使用该卷对卷检查设备的检查方法
CN103101643B (zh) 连接器用ccd自动化检测设备
CN205607329U (zh) 手机屏尺寸的自动检测设备
CN106054422A (zh) 用于lcd 的fpc 自动压接点亮测试设备
CN205852186U (zh) Led灯具铝中板上料机械手
CN109916920A (zh) 一种aoi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3692316B (zh) 一种家具零件砂光设备
CN210546412U (zh) 一种电感外观检测设备
CN211277258U (zh) 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盒盖自动安装设备
CN208334825U (zh) 一种液晶屏检测流水线
CN106862097A (zh) 光伏组件铝边框全自动检测装置
CN207780410U (zh) Pcb和fpc绑定机
CN109975318A (zh) 一种塑料瓶外观缺陷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7121796A (zh) 一种用于手机液晶屏缺陷检测的测试治具
CN209406884U (zh) 一种全面屏自动检测机
CN209479165U (zh) 一种适用于平板电脑触摸屏的自动贴合装置
CN206632840U (zh) 一种定位器及具有该定位器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02092660U (zh) 适用于tdi相机的景物模拟器
CN207623355U (zh) 一种全自动瑕疵检测装置
CN112461854A (zh) 一种智能优化盖板终检aoi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49270A (zh) 一种多螺纹孔检测机
CN207051211U (zh) 屏幕自动检测机的上料机构
CN115892949A (zh) 一种输送带式密封圈视觉检测设备
CN115236086A (zh) 一种多面体工件视觉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201, building 4, 780 xiecao Road, Xieg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UMIDA AUTO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Changan town Xiaobian Plainvim industrial center building two floor A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SUMIDA AUTOMATION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