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29313U - 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 - Google Patents

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29313U
CN208329313U CN201821487837.3U CN201821487837U CN208329313U CN 208329313 U CN208329313 U CN 208329313U CN 201821487837 U CN201821487837 U CN 201821487837U CN 208329313 U CN208329313 U CN 208329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floor
heating
supply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78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Feiyun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Feiyun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Feiyun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Feiyun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78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29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29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29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包括自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混凝土楼板、第一水泥砂浆层、保温板、网格布和第二水泥砂浆层;所述保温板内部设置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与网格布之间的距离小于供水管与第一水泥砂浆层之间的距离;所述供水管与保温板通过钢丝网或钢钉连接。该结构施工效率高,管道损坏易于修复,保温效果好,可实现每户单独控制。

Description

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
背景技术
天棚采暖制冷以分户循环系统原理为单元,采暖热水或冷水通过分集水器,将热水或冷水分配给埋设在砼内的各采暖制冷层间的水盘管,把天棚加热或制冷,将能量均匀地辐射给室内空间和人体,达到供暖或制冷效果。现有技术中天棚采暖制冷结构如图1所示,供水管用钢筋固定,然后进行楼板浇筑,完工后的供水管在楼板的结构层中间。
这种结构存在下列缺陷:
①施工工艺复杂。暖通施工需要配合土建施工,交叉作业,施工起来难度较大;
②如果暖气管有损坏,难于维修,暖气管在楼板的结构层中,如果想修复,就必须砸开楼的结构层,维修完暖气管还需要修复结构层,给修复造成很大困难;
③不论热量或冷量都会往上一户传导,这样会产生很大的能量损耗;
④不利于进行室内分户控制,楼板是连在一起,因楼板的导热性,需要左邻右舍的用户要控制一样的室内温度。但邻里之间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对室内温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该结构施工效率高,管道损坏易于修复,保温效果好,可实现每户单独控制。
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包括自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混凝土楼板、第一水泥砂浆层、保温板、网格布和第二水泥砂浆层;
所述保温板内部设置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与网格布之间的距离小于供水管与第一水泥砂浆层之间的距离;所述供水管与保温板通过钢丝网或钢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水管的直径为20mm或16mm;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泥砂浆层的厚度小于5mm;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为聚苯乙烯保温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不用交叉施工作业,施工效率高;
(2)如暖气管损坏,仅需拆水泥砂浆层和部分保温板,易于修复;
(3)因增加隔热层保温板,不会有热量或冷量的损耗;
(4)可分户进行独立温控,将每一户调整到一个均衡的室内温度;
(5)供水管外侧的覆盖层小于5mm,传热快,热效率高,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背景技术中现有天棚采暖制冷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天棚采暖制冷结构图;
图3为分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案例中的施工设计图;
图中:1、混凝土楼板,2、供水管,3、第一水泥砂浆层,4、第一层保温板,5、钢丝网,6、网格布,7、第二水泥砂浆层,8、第二层保温板,9、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如图1所示,供水管2用钢筋固定,然后进行楼板浇筑,完工后的供水管2在混凝土楼板1的结构层中间。钢筋和混凝土楼板很容易将能量传导到上部和左右邻居,不利于单独控制室温。
本申请公开的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如图2所示,在现有的混凝土楼板1的下方铺设第一层保温板4,用第一水泥砂浆层3将第一层保温板4与混凝土楼板1粘接在一起,此处的保温板优选为聚苯乙烯保温板,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材质的保温板,以实现最佳保温效果为目的。在第一层保温板4的下方铺设供水管2,供水管的直径优选为20mm或16mm,用钢丝网5实现供水管2与第一层保温板的连接,也可采用钢钉穿过第一层保温板4将供水管2与混凝土楼板固定。用保温材料将供水管2之间的空间部分填充,组成第二层保温板8。在第二层保温板8的下方铺设网格布6,用于防止墙顶开裂。在网格布6的下方用第二水泥砂浆层7抹平,第二水泥砂浆层的厚度小于5mm,传热快,热效率高,节约能源。
优选的,在此结构中,供水管2与网格布6之间的距离小于供水管2与第一水泥砂浆层3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图3所示的分水器控制供水管2的进水量,通过开关9实现不同使用者的温度调控需求。由于聚苯乙烯保温板有良好的隔热功能,供水管内的热量或冷气通过保温板传递到隔壁用户的能量比较少,可以对室内起到良好的温控效果。实现每一用户的单独温控,并且不会影响到其他用户。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案例如下:
一、设计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XXXX 小区 1#,2#楼,属新建工程. 1.2.建设地点:本工程位 XXXX,西至 XXX 路,南至 XXX 路,东北均至用地边界. 1.3.建设单位:XX 置业有限公司 1.4.设计使用年限:50 年 1.5.建设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结构 1.6.本工程为新建工程,其中 1#楼总建筑面积:10250.18 ㎡,地上建筑面积:9821.41 ㎡,地下建筑面积:428.77 ㎡。2#楼总建筑面积:10305.31 ㎡,地上建筑面积:9871.74 ㎡,地下建筑面积:433.57 ㎡。 1.7.建筑层数/高度:24 层,地下小棚 1 层,建筑高度 69.90m。 1.8.建筑防火分类:高一类。 1.9.本工程地下人民防空工程异地建设。 2.设计依据: 2.1.《民用建筑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2.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DBJ/T14-014-2009) 2.3《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2.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5026-2014) 2.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2.6.《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2.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2.8.《智能建筑工程技术标准》 DBJ/T14-087-2012 2.9.《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JGJ142-2012 2.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189-2015 2.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 2.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7/T5043-2015 3.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5.8℃;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4.4m/s 室内设计温度:客厅、卧室 18℃,卫生间 24℃,厨房 15℃。 住宅采用天棚辐射供暖系统,热媒参数为 45/35℃热水,由地下车库内热交换站提供,热力公司负责设计。热力入口参见 13N7-6,供暖热负荷低区 166KW,热指标 24W/㎡,压力损失 30KPa(不含热表阻力);高区供暖热负荷高区 72KW,热指标 24W/㎡,压力损失 30KPa(不含热表阻力);系统定压由热力公司做换热站时统一定压。 4.系统形式 住宅供暖系统高低两个区。 1~17 层为低区, 18~24 层为高区。系统主立管敷设在管道井内,立管为双管异程式,每户热量表设在水暖管井间内,采用低温热水天棚辐射采暖。 5.管道及作法: 5.1.分户热表前供暖管、供暖回水干管,均采用无缝钢管焊接。管道井至分集水器间供暖管道及户内垫层内地暖管道采用耐热聚丁烯管(PB),使用条件分级 4级 S4 系列,工作压力 0.8MPa。 PB 管与管件熔接。盘管规格型号等由甲方及热力公司进行最终复核确认。 5.2.供回水总立管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详见 L13N1-221,系统最低点设泄水阀。 5.3.管道穿墙及楼板处应加套管,穿楼板套管应高出地 50mm,套管直径比供暖管大 2 号,供暖管与套管间缝隙用油麻填实,管道穿混凝土墙及楼板时,其套管必须在土建施工时预留分别详见 L13N1-230/240.穿墙套管防水做法参照省标图集 L13N1-225,226。 5.4.管道坡度为主干管 0.003,坡向按供水管抬头走,回水管低头走。 6.阀门: 6.1.系统入口回水管设静态平衡阀,供回水管间旁通管设截止阀。 6.2.每户设置一套温控装置。控制面板外置,安装位置距地 1.4m。 7.保温: 埋地管及管境内,不供暖房间管道均需保温,采用 30mm 厚自熄性聚氨酯管壳保温,外做玻璃钢保护壳。聚氨酯及玻璃钢氧指数大于 30%。从水暖管井到室内入户埋地管地面做法详见省标 L13N7-73 方案三。 8.冲洗:管道安装完毕并经试压合格后,应对系统反复注水,排水直至排出水中不含泥沙等杂质。且水质不浑浊为合格。 9.试压: 金属管道水压试验在管道安装完毕后保温前进行,试验压力(为系统最低点压力)低区 1.2MPa,高区 1.5MPa。在试验压力下 10 分钟时间内压力降不大于 0.02MPa,降至工作压力后不渗不漏为合格。 9.1.加热管水压试验应在系统冲洗之后进行。 水压试验应分别在覆盖层施工前和覆盖层养护期满后进行两次,应以每组分水器、集水器为单位,逐回路进行。混凝土填充层施工时,加热管内的水力压力应不低于 0.6MPa,养护过程中不应低于 0.4MPa。 9.2.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与检查,不得有渗漏;不宜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在有解冻可能的情况下施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试压完成后应及时将管内的水吹净,吹干。 9.3.覆盖层养护期满之后,室内地板采暖管线应进行系统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 0.9MPa。施压时应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得小于 15 分钟。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后,停止加压,稳压 1 小时,观察有无泄露现象。稳压 1 小时后,补压至规定试验压力值, 15 分钟内的压力降不超过0.05MPa,且无渗无漏为合格。 9.4.初次启运本系统按下列要求进行: 初始加热时,热水升温应平缓,供水温度应控制在比当时环境温度高 10℃左右, 且不应高于 32℃;并应连续运行 48h;以后每隔24h 水温升高 3℃,直至达到设计供水温度,并保持该温度运行不少于 24h;在此温度下应对每组分(集)水器连接的加热管逐路进行调节,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10.调试:系统经试压和冲洗合格后,即可并入供暖系统进行调试,调试要求见国标 GB50242-2002. 11.图示标高、管长以米计,其余均已毫米计。 12.天棚辐射采暖安装基本要求: 12.1.采暖管采用 PB管。规格 De20×2.0,管道井至分集水器间采暖管道采用 PB 管。规格 De32×2.9 12.2.供暖管和楼板层之间设发聚苯板层,厚度 20mm 容重 0.22KN/m ³ 12.3.天棚采暖加热管固定在钢丝网上,采用地暖专用塑料扎带。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不应大于 700mm,弯管不应大于 300mm。 12.4.房间面积超过 30 ㎡或长边超过 6m 时,应在间距 6m 宽度 5m处、与墙柱交接处应设置膨胀缝。并填充厚度不小于 10mm 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伸缩缝做法详见 L13N1-86. 12.5.加热管始末端出覆盖层至连接配件的管段应设置在保护套内,保护套管采用塑料波纹管,套管外皮不应超出热媒分集水器外皮投影面。管道密集处隔热做法详见 L13N1-87,88. 12.6.分集水器始末端及穿越伸缩缝处,均应设置柔性塑料套管。12.7.覆盖层施工必须在试压合格后,加热管内保持不小于 0.6MPa 压力下进行。 12.8.分集水器应采用每路带流量显示,且可调节的分水器。 12.9.管道及分集水器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清洁,不得有任何污物进入。系统调试前应进行冲洗。在供暖期不供暖栋号及用户必须提前将加热管内水用气泵吹出,以防冻坏加热管及配件。 12.10.施工过程中,加热管敷设区域,严禁穿凿、穿孔或进行射钉作业。 12.11.其它未尽事宜均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及《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DBJ/T14-014-2009)
二、 图纸(见图4)
三、施工
1、天棚盘管安装 ①.天棚盘管应按施工设计图纸铺设于顶板下方,加20mm苯板做隔热层,然后用塑料扎带把盘管绑扎在钢丝网(Φ2.5钢丝网)上.严禁使用金属丝绑缚,埋入混凝土部分的盘管严禁使用接头。
②.严格施工现场管理:杜绝野蛮踩踏;严禁重物、硬物压刮绑缚在钢丝网上的PB管道;当进行焊接,切割等高温作业时,须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烫坏PB管道。
③天棚辐射采暖制冷系统盘管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0MPa.在试验压力下,0.5h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为合格,盘管进行覆盖处理时系统应带有0.6MPa压力,待覆盖层凝固后方可泄压。若采用气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0MPa。在试验压力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1MPa为合格。
④天棚PB盘管进出混凝土处及过梁处均加塑料波纹套管保护.天棚盘管引出管管口在施工过程中须用胶带封堵严实,避免异物掉入管道内堵塞管道。
⑤天棚PB盘管在进出管井处均加塑料波纹套管保护.负一层及一层合用前室铺盘管处顶板加保温,保温层厚度10mm,标准层前室铺盘管处屋面加保温,保温层厚度6mm。
⑥天棚辐射采暖制冷系统盘管冬季建议采用气压试验,若进行水压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试压完毕后,及时将管道内的水排空,并用压缩空气将管内存水吹扫干净,以防止管道存水结冰冻坏PB管及楼板。
⑦PB管和其他管道交叉时应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杜绝PB管出现弯成死角,被压瘪,刺破等现象。
⑧盘管覆盖完成后,不允许在顶板上或地面上开任何大小的孔洞,以确保天棚辐射采暖制冷系统的使用安全。
⑨PB管道施工可参考推荐性应用标准《建筑给水聚丁烯(PB)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CT508-2001)执行。
⑩.辐射采暖制冷系统分户控制,同时分集水器每路自带调节阀,可通过手动来调节室内温度.辐射系统PB管工作压力大于等于1.0MPa,60℃ 水温下50年使用寿命,使用条件5级,S5系列。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混凝土楼板、第一水泥砂浆层、保温板、网格布和第二水泥砂浆层;
所述保温板内部设置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与网格布之间的距离小于供水管与第一水泥砂浆层之间的距离;所述供水管与保温板通过钢丝网或钢钉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的直径为20mm或16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泥砂浆层的厚度小于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为聚苯乙烯保温板。
CN201821487837.3U 2018-09-12 2018-09-12 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 Active CN208329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7837.3U CN208329313U (zh) 2018-09-12 2018-09-12 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7837.3U CN208329313U (zh) 2018-09-12 2018-09-12 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29313U true CN208329313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84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7837.3U Active CN208329313U (zh) 2018-09-12 2018-09-12 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293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6566A (zh) * 2021-01-27 2021-05-28 光控特斯联(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社区的智能供暖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6566A (zh) * 2021-01-27 2021-05-28 光控特斯联(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社区的智能供暖系统和方法
CN112856566B (zh) * 2021-01-27 2023-03-10 光控特斯联(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社区的智能供暖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2987B (zh) 一种室内地暖施工方法
CN110904782A (zh) 一种大型人工室内冰场及其施工方法
US20070151704A1 (en) Geothermal heat exchange system
CN201155167Y (zh) 组合式干铺地暖模块
CN211571260U (zh) 一种大型人工室内冰场
CN104975654A (zh) 建筑智能复合外隔热调温系统
CN111763099B (zh)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低温热水养护系统及冬期施工方法
WO2019059877A1 (ru) Способ комплексной термомодернизации зданий или сооружений
CN107310045A (zh) 一种全封闭地暖保温式混凝土工厂
CN208329313U (zh) 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
CN104296222B (zh) 地暖铺设工艺
CN100513928C (zh) 地源热泵地下热换器的强化换热方法及其装置
CN206690296U (zh) 一种热水袋循环式混凝土养护装置
JP6095606B2 (ja) 室内冷暖房方法、室内冷暖房装置
CN112815376A (zh) 一种对流-辐射组合式太阳能热风地板采暖系统及运行方法
JP6349293B2 (ja) 暖房システム
CN206817658U (zh) 一种全天候天棚辐射控温系统
CN201865303U (zh) 用于提高民用建筑首层温度的地面保温系统
CN110735534A (zh) 一种水地暖的安装方法
CN107938937A (zh) 一种预制非组合夹心电采暖保温墙板及制作方法
CN113622604A (zh) 被动房出屋面竖向管道气密性施工方法
CN201129790Y (zh) 一种低温热水地面采暖装置
CN111911987A (zh) 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06428901U (zh) 一种倒置防水复合型保温屋面
CN105888267B (zh) 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