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1987A - 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1987A
CN111911987A CN202010836299.XA CN202010836299A CN111911987A CN 111911987 A CN111911987 A CN 111911987A CN 202010836299 A CN202010836299 A CN 202010836299A CN 111911987 A CN111911987 A CN 111911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ing
pipe
hea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62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洪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Zhongto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Zhongto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Zhongto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Zhongto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629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19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1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19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5/00Othe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 F24D15/04Othe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0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2Tube and panel arrangements for ceiling, wall, or underfloor heating
    • F24D3/14Tube and panel arrangements for ceiling, wall, or underfloor heating incorporated in a ceiling, wall or floor
    • F24D3/141Tube 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6Heat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urce of low potential hea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290/00Specially adapted covering, lining or floor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4F2290/02Specially adapted covering, lining or floor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ccommodating service installations or utility lines, e.g. heating conduits, electrical lines, lighting devices or service outlets
    • E04F2290/023Specially adapted covering, lining or floor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ccommodating service installations or utility lines, e.g. heating conduits, electrical lines, lighting devices or service outlets f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其涉及热泵系统技术领域,其中热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水源进水管、第一储水箱、温控集水单元、供暖单元、温控分水单元、第二储水箱和水源排水管;第一储水箱上连接有与温控集水单元连接的热源管道,热源管道处连接有热源水泵。温控集水单元处连接有与供暖单元连接的供暖进水管。供暖单元远离供暖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供暖出水管,供暖出水管与温控分水单元连接,温控分水单元处连接有冷循环管和热循环管,冷循环管与第二储水箱连通,热循环管与温控集水单元连接。本申请具有使穿过供暖室的依然具有热能的水可以被再次循环供暖,减少热能的浪费以及热泵系统运行的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泵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以水位媒介的热泵系统是以水为热源的可进行制冷、制热循环的一种热泵型整体式水-空气式或水-水式空调装置,制热时以水为热源,而在制冷时以水为排热源。
冬季供暖的工作原理:水泵将地下水从提水井中取出送入热泵系统内,在热泵系统内经过循环的吸热、放热等过程,为供暖室(地暖)提供温度,使得人们在室内感到温暖。被热泵系统吸取了热能的地下水,可以通过回灌井被送回地下,再次与地球换热提高热能后重新利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缺陷:冬季供暖的热泵系统使用时,由于供暖室内的温度主要是依靠通入地暖管道的水的温度决定的,进入地暖管道内的水是依靠地球换热提供热能,为了保持室内的恒温,会将经过供暖室排出的水直接排回地下,随后再汲取换热后的供暖水源。穿过供暖室的水源依然具有热能,直接排回地下容易造成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供暖水源直接排回地下容易造成能量的浪费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水源进水管、第一储水箱、温控集水单元、供暖单元、温控分水单元、第二储水箱和水源排水管;
所述水源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储水箱连接,所述第一储水箱上连接有热源管道,所述热源管道与所述温控集水单元连接,所述热源管道处连接有热源水泵;
所述温控集水单元处连接有供暖进水管,所述供暖进水管与所述供暖单元连接将热水通入所述供暖单元内,所述供暖单元位于供暖室的地板下;
所述供暖单元远离所述供暖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供暖出水管,所述供暖出水管与所述温控分水单元连接,所述温控分水单元处连接有冷循环管和热循环管,所述冷循环管与所述第二储水箱连通,所述热循环管与所述温控集水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与所述水源排水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形成供暖循环,利用地球换热为供暖单元提供热能,通过热源水泵抽取储水箱内的热水,使其进入温控集水单元,满足设定温度的热水通过供暖进水管进入供暖单元内供暖,经过供暖出水管排出的水源在温控分水单元内被分流。温度满足设定的热水进入热循环管,随后进入温控集水单元内循环使用;温度低于设定的冷水进入冷循环管,随后进入第二储水箱内,并随着水源排水管回归地下等待地球换热。
综上,穿过供暖室的依然具有热能的水可以被再次循环供暖,减少热能的浪费以及热泵系统运行的成本。
优选的,所述供暖单元包括安装盒、安装盖板、供暖管道、管道接头和若干支撑件,所述安装盒位于地板下方地面处,所述安装盖板封堵所述安装盒口部设置,所述安装盖板远离所述安装盒的一侧与地板的下表面连接;
所述供暖管道在所述安装盒内连续曲折排布并铺满所述安装盒盒底设置;
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盒盒底,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供暖管道的一端开设有支撑通槽;
所述供暖管道采用三角形的管道且所述供暖管道的任意一侧的角嵌置于所述支撑通槽内,所述供暖管道上与嵌置于所述支撑通槽内的角相对的一侧管道平面与所述安装盖板远离地板的一侧贴合设置;
所述管道接头一端与所述供暖管道适配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暖进水管或所述供暖出水管适配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截面为三角形的供暖管道相对于同面积的截面为圆形的管道,可以增大与安装盖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对增大地板的导热效果;采用截面为三角形的供暖管道相对于与安装盖板接触的一侧面积相同且截面为方形的管道,同样的时间可以减少供暖管道内的热水的流通量,从而使得同容量的热水经过供暖管道的时间更长,具有在满足供暖需求的同时节约热源、提升供暖效率。
支撑件通过支撑通槽支撑供暖管道,从而减少供暖管道在使用状态下产生变形的情况发生,且由于三角形尖端朝向安装盒盒底,所以支撑件的设置可以更便于供暖管道的安装和定位。
安装盒的设置可以使得供暖管道在漏水时可以先漏入安装盒内,可以减少水渗漏至隔壁房间或者下层楼天花板的情况发生,安装盖板的设置可以减少渗漏的水泡坏地板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通槽内壁处连接有隔热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件可以减少供暖管道将热量传导至支撑件上,从而减少供暖热量的损失,有利于提升热水的循环次数。
优选的,所述供暖管道设置有若干段分管道和波纹管接头,所述波纹管接头连接相邻两段分管道,且所述波纹管接头位于所述供暖管道的弯折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供暖管道拆分为若干段分管道和波纹管接头,在供暖管道发生漏水现象时可以便于更换完好的分管道或者波纹管接头,且可以减少供暖管道整体更换的情况发生,所以可以减少供暖材料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波纹管接头两端的周向设置有嵌置槽,所述嵌置槽内嵌置有遇水膨胀止水带;
所述分管道的两端内壁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止水槽,所述波纹管接头的两端对应插入相邻的所述分管道内,且所述遇水膨胀止水带远离所述嵌置槽的一侧对应封堵所述止水槽的槽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置槽用于安放遇水膨胀止水带,采用遇水膨胀止水带,在连接波纹管接头与分管道时,可以便于波纹管接头较为便利的插入分管道的端口。当热水在供暖管道内流通时,由于遇水膨胀止水带遇水膨胀,可以封堵波纹管接头与分管道之间的间隙,防止热水渗漏,且可以使得波纹管接头与分管道紧密连接,较难轻易分离。
分管道的两端内壁沿其周向设置若干止水槽,在遇水膨胀止水带遇水膨胀后可以嵌入止水槽内,使得波纹管接头与分管道连接的更加紧密与稳定,但是在拆卸波纹管接头与分管道,用力拉扯波纹管接头与分管道,也可以使得两者分离。
优选的,所述温控集水单元处连接有冷源管道,所述冷源管道与所述第二储水箱连通,所述冷源管道上连接有冷源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控集水单元内的热水温度超过设定值太高时,启动冷源水泵,使得第二储水箱内的冷水可以通过冷源管道被抽取至温控集水单元内中和温控集水单元内的热水温度,使得通入供暖管道内的热水始终处于较为适宜的温度。
优选的,所述供暖进水管处连接有进水流量监测器,所述供暖出水管处连接有出水流量监测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析进水流量监测器和出水流量监测器之间的偏差值,可以便于判断供暖管道是否漏水,当进水流量监测器和出水流量监测器之间的偏差值过大,则说明供暖管道漏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的安装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管道连接;将所述水源进水管和所述水源排水管与地下水源连接,所述第一储水箱和所述第二储水箱位于地下或者地下室或者建筑室,但不位于供暖室内;通过所述热源管道将所述第一储水箱与所述温控集水单元连接,通过所述冷源管道将所述温控分水单元与所述第二储水箱连接;
地面清理:清理地面上的杂物,并将地面凹凸处找平或剔除至±10mm,保持地面的平整;
安装供暖单元:在清理过的地面上铺装所述安装盒,在所述安装盒内铺装保温层,保温层需铺装平整;
在所述安装盒内规划供暖管道排布的路线并定点安装所述支撑件;
通过所述波纹管接头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管道,连接到足够长度后将供暖管道的一侧尖端嵌入支撑件的所述支撑通槽内,使得组成所述供暖管道该尖端的管壁与所述支撑通槽处的所述隔热件连接;
在所述供暖管道的首尾处连接所述管道接头,将所述管道接头远离所述供暖管道的一端对应与所述供暖进水管或所述供暖出水管连接;
所述供暖进水管远离所述供暖室的一端与所述温控集水单元连接,所述供暖出水管远离供暖室的一端与所述温控分水单元连接;
试压:在供暖管道上连接所述注水排气阀,朝向注水排气阀内注入清水进行水压的试验,调整试验的压力,稳压后不渗不漏则测试合格;
铺设安装盖板:铺装所述安装盖板,并在所述安装盖板上方铺设地板。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温控集水单元、温控分水单元、冷循环管和热循环管的设置,能够起到使穿过供暖室的依然具有热能的水可以被再次循环供暖,减少热能的浪费以及热泵系统运行的成本的效果;
2.通过安装盒、安装盖板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少水渗漏至隔壁房间或者下层楼天花板的情况发生,以及减少渗漏的水泡坏地板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3.通过截面为三角形的供暖管道的设置,能够起到在满足供暖需求的同时节约热源、提升供暖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热泵系统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供暖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安装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水源进水管;11、第一储水箱;12、电加热锅炉;13、热源管道;14、热源水泵15、第一控制阀;2、温控集水单元;21、供暖进水管;22、第二控制阀;23、冷源管道;24、冷源水泵;25、第三控制阀;3、供暖单元;31、安装盒;311、保温层;32、安装盖板;321、导热层;322、地板;33、管道接头;34、供暖管道;341、分管道;3411、止水槽;342、波纹管接头;3421、嵌置槽;3422、遇水膨胀止水带;35、支撑件;351、支撑通槽;352、隔热件;4、供暖出水管;41、温控分水单元;42、冷循环管;43、第四控制阀;44、热循环管;45、第五控制阀;5、第二储水箱;51、水源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参照图1,热泵系统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水源进水管1、第一储水箱11、电加热锅炉12、温控集水单元2、供暖单元3、温控分水单元41、第二储水箱5和水源排水管51。作为热泵系统首尾两端的水源进水管1和水源排水管51均与地下水水源连接,在冬季供暖室需要取暖时,通过地球换热实现对供暖单元3的持续供暖,使得人们在室内也可以感到温暖。
参照图1,水源进水管1远离地下水水源的一端直接与第一储水箱11连接,第一储水箱11上连接有热源管道13,热源管道13与电加热锅炉12连接,电加热锅炉12与温控集水单元2之间也采用热源管道13连接,且电加热锅炉12与温控集水单元2之间的热源管道13上连接有第一控制阀15和热源水泵14。电加热锅炉12可以辅助加热和保温自第一储水箱11内流出的热水。
热源水泵14将被抽取至电加热锅炉12内的热水抽取至温控集水单元2内等待供暖。温控集水单元2处连接有供暖进水管21,供暖进水管21与供暖单元3连接。供暖进水管21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2,温控集水单元2采用功能型的集水器,在满足热水分流的同时可以通过其自带的温控器监控温控集水单元2的集水室内的热水温度。当集水室内水温适宜时,第二控制阀22打开,将热水通入供暖单元3内,供暖单元3位于供暖室的地板322下,为供暖室内提供暖温。
为了便于调节集水室内水温,温控集水单元2与第二储水箱5之间连接有冷源管道23,冷源管道23上连接有冷源水泵24和第三控制阀25,当集水室内水温超过设定的温度值时,第三控制阀25打开,冷源水泵24启动,从第二储水箱5内抽取冷水中和温控集水单元2的集水室内的水温。
参照图1,供暖单元3远离供暖进水管21的一端连接有供暖出水管4,供暖出水管4与温控分水单元41连接。供暖进水管21上设置有进水流量监测器,供暖出水管4上设置有出水流量监测器,通过分析进水流量监测器和出水流量监测器之间的偏差值,可以便于判断供暖管道34是否漏水。
温控分水单元41处连接有冷循环管42和热循环管44,冷循环管42与第二储水箱5连接,冷循环管42上连接有第四控制阀43;热循环管44与温控集水单元2连接,热循环管44上连接有第五控制阀45。温控分水单元41采用功能型的分水器,在满足水分流的同时可以通过其自带的温控器监控温控分水单元41的分水室内的水的温度。当水温低于设定的温度值时,第四控制阀43打开,分水室内水通过冷循环管42流入第二储水箱5,第二储水箱5与水源排水管51连接,使得第二储水箱5内的水可以流入地下进行地球换热。当水温满足设定的温度值时,第五控制阀45打开,分水室内水通过热循环管44流入温控集水单元2,等待循环。在供暖室内设置有总控制阀,总控制阀用于电控制各控制阀、热源水泵14、冷源水泵24的启闭。
参照图2和图3,为了便于提升供暖单元3的供暖效果,供暖单元3包括安装盒31、安装盖板32、支撑件35、供暖管道34和管道接头33,安装盒31位于供暖室内的地面上,安装盖板32封合安装盒31的口部设置,地板322铺设于安装盖板32远离安装盒31的一侧,安装盒31的内壁铺设有保温层311,保温层311可以采用岩棉保温板。安装盖板32的内壁可以铺设有导热层321,导热层321可以采用导热板。
支撑件35安装于安装盒31底部并阵列布置,支撑件35上设置有支撑通槽351,支撑通槽351的壁面上连接有隔热件352。支撑件35可以采用V型块,隔热件352可以采用隔热毡。供暖管道34采用截面为三角形的管道,且供暖管道34一侧的角嵌置于支撑通槽351内,供暖管道34上与嵌置于支撑通槽351内的角相对的一侧管道平面与安装盖板32远离地板322的一侧贴合设置。
供暖管道34连续曲折延伸排布,且供暖管道34包括若干段分管道341和波纹管接头342连接而成,相邻两段分管道341通过波纹管接头342连接。波纹管接头342弯曲呈弧形并位于供暖管道34的弯折处,波纹管接头342两端的周壁开设用嵌置槽3421,嵌置槽3421内嵌置有遇水膨胀止水带3422。分管道341的两端内壁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止水槽3411,波纹管接头342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分管道341内,且遇水膨胀止水带3422远离嵌置槽3421的一侧对应封堵止水槽3411的槽口。安装时,可以较为便利的将波纹管接头342与分管道341连接,向供暖管道34内通入水流时,遇水膨胀止水带3422膨胀封堵波纹管接头342与分管道341之间的间隙,较少漏水隐患,随着遇水膨胀止水带3422的膨胀,遇水膨胀止水带3422可以塞入止水槽3411内,减少分管道341和波纹管接头342轻易脱离的隐患。
参照图2,管道接头33位于供暖管道34的首尾两端,管道接头33一端与供暖管道34适配连接,另一端与供暖进水管21或供暖出水管4适配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需要供暖时,地下水自水源进水管1被抽取至第一储水箱11内储存,随后启动总控制阀,总控制阀控制第一控制阀15与热源水泵14开启,热源水泵14使得第一储水箱11内的热水通过热源管道13进入电加热锅炉12内加热至30℃左右。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合设定电加热锅炉12的加热温度,例如,人员经常停留区可以设定在24℃-26℃之间、人员短期停留区可以设定在28℃-30℃之间、无人停留区可以设定在35℃-40℃之间、浴室及游泳池可以设定在30℃-33℃之间。
接着,从电加热锅炉12抽取出来的热水通过热源管道13进入温控集水单元2,温控集水单元2处的温控器检测其集水室内的水温。根据供暖室内人员设定的温度值,总控制阀控制冷源水泵24和第三控制阀25的启闭,若温控集水单元2的集水室内的水温高于供暖室内人员设定的温度值,则冷源水泵24启动,第三控制阀25打开,从第二储水箱5内抽取冷水调和集水室内的水温。
当集水单元的集水室内的水温温度满足供暖室内人员设定的温度值时,总控制阀控制第二控制阀22打开,集水室内的热水通过供暖进水管21进入供暖管道34内,热水传导热量给供暖管道34,供暖管道34传导热量给导热板,导热板传导温度给安装盖板32,安装盖板32传导温度给地板322,从而使得供暖室内升温。
流过供暖管道34的温水通过供暖出水管4进入温控分水单元41的分水室内。温控分水单元41的温控器用于监测分水室内的水温,水温比供暖室内人员设定的温度值低于5℃以内的为满足要求的可循环水,此时总控制阀根据温控分水单元41的温控器的监测值控制第四控制阀43和第五控制阀45的启闭。分水室内的水温满足要求时,第五控制阀45打开,第四控制阀43关闭,温水通过热循环管44进入温控集水单元2的集水室内,与集水室内的热水中和等待循环供暖。分水室内的水温不满足要求时,第四控制阀43打开,第五控制阀45关闭,温水通过冷循环管42进入第二储水箱5内,等待通过水源排水管51进入地下水源与地球换热。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的安装方法。参照图4,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管道连接;将水源进水管1和水源排水管51与地下水源连接,第一储水箱11和第二储水箱5位于地下或者地下室或者建筑的室内,但不位于供暖室内;通过热源管道13将第一储水箱11与温控集水单元2连接,通过冷源管道23将温控分水单元41与第二储水箱5连接。
S1:地面清理,清理地面上的杂物,并将地面凹凸处找平或剔除至±10mm,保持地面的平整。
S2:安装供暖单元3,在清理过的地面上铺装安装盒31,在安装盒31内铺装保温层311,作为保温层311的岩棉保温板需铺装平整。
在安装盒31内规划供暖管道34排布的路线并定点安装支撑件35,支撑件35采用胶水与安装盒31粘结。
通过波纹管接头342连接相邻的两个分管道341,连接到足够长度后将供暖管道34的一侧尖端嵌入支撑件35的支撑通槽351内,使得组成供暖管道34该尖端的管壁与支撑通槽351处的隔热件352抵接。供暖管道34铺设的间距与设计要相符合,在靠近外墙、外窗处以及楼层的挑空等一些耗热量较大区域的供管道一定要进行加密,并要用塑料卡钉将供暖管道34固定在保温板上。
接着,在供暖管道34的首尾处连接管道接头33,将管道接头33远离供暖管道34的一端对应与供暖进水管21或供暖出水管4连接。供暖进水管21远离供暖室的一端与温控集水单元2连接,供暖出水管4伸远离供暖室的一端与温控分水单元41连接。
S3:试压,在供暖管道34上连接注水排气阀,朝向注水排气阀内注入清水进行水压的试验,调整试验的压力,稳压后不渗不漏则测试合格;
S4:铺设安装盖板32,在安装盖板32朝向安装盒31的一侧粘接导热板,随后朝向安装盒31的盒口处铺装安装盖板32,安装盖板32与墙壁连接处用水泥砂浆连接。最后安装盖板32上方铺设地板32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水源进水管(1)、第一储水箱(11)、温控集水单元(2)、供暖单元(3)、温控分水单元(41)、第二储水箱(5)和水源排水管(51);
所述水源进水管(1)与所述第一储水箱(11)连接,所述第一储水箱(11)上连接有热源管道(13),所述热源管道(13)与所述温控集水单元(2)连接,所述热源管道(13)处连接有热源水泵(14);
所述温控集水单元(2)处连接有供暖进水管(21),所述供暖进水管(21)与所述供暖单元(3)连接将热水通入所述供暖单元(3)内,所述供暖单元(3)位于供暖室的地板(322)下;
所述供暖单元(3)远离所述供暖进水管(21)的一端连接有供暖出水管(4),所述供暖出水管(4)与所述温控分水单元(41)连接,所述温控分水单元(41)处连接有冷循环管(42)和热循环管(44),所述冷循环管(42)与所述第二储水箱(5)连通,所述热循环管(44)与所述温控集水单元(2)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5)与所述水源排水管(5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单元(3)包括安装盒(31)、安装盖板(32)、供暖管道(34)、管道接头(33)和若干支撑件(35),所述安装盒(31)位于地板(322)下方地面处,所述安装盖板(32)封堵所述安装盒(31)口部设置,所述安装盖板(32)远离所述安装盒(31)的一侧与地板(322)的下表面连接;
所述供暖管道(34)在所述安装盒(31)内连续曲折排布并铺满所述安装盒(31)盒底设置;
所述支撑件(35)安装于所述安装盒(31)盒底,所述支撑件(35)朝向所述供暖管道(34)的一端开设有支撑通槽(351);
所述供暖管道(34)采用三角形的管道且所述供暖管道(34)的一侧角嵌置于所述支撑通槽(351)内,所述供暖管道(34)上与嵌置于所述支撑通槽(351)内的角相对的一侧管道平面与所述安装盖板(32)远离地板(322)的一侧贴合设置;
所述管道接头(33)一端与所述供暖管道(34)适配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暖进水管(21)或所述供暖出水管(4)适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5)位于所述支撑通槽(351)内壁处连接有隔热件(35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管道(34)设置有若干段分管道(341)和波纹管接头(342),所述波纹管接头(342)连接相邻两段分管道(341),且所述波纹管接头(342)位于所述供暖管道(34)的弯折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接头(342)两端的周向设置有嵌置槽(3421),所述嵌置槽(3421)内嵌置有遇水膨胀止水带(3422);
所述分管道(341)的两端内壁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止水槽(3411),所述波纹管接头(342)的两端对应插入相邻的所述分管道(341)内,且所述遇水膨胀止水带(3422)远离所述嵌置槽(3421)的一侧对应封堵所述止水槽(3411)的槽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集水单元(2)处连接有冷源管道(23),所述冷源管道(23)与所述第二储水箱(5)连通,所述冷源管道(23)上连接有冷源水泵(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进水管(21)处连接有进水流量监测器,所述供暖出水管(4)处连接有出水流量监测器。
8.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管道连接;将所述水源进水管(1)和所述水源排水管(51)与地下水源连接,所述第一储水箱(11)和所述第二储水箱(5)位于地下或者地下室或者建筑室,但不位于供暖室内;通过所述热源管道(13)将所述第一储水箱(11)与所述温控集水单元(2)连接,通过所述冷源管道(23)将所述温控分水单元(41)与所述第二储水箱(5)连接;
地面清理:清理地面上的杂物,并将地面凹凸处找平或剔除至±10mm,保持地面的平整;
安装供暖单元(3):在清理过的地面上铺装所述安装盒(31),在所述安装盒(31)内铺装保温层(311),保温层(311)需铺装平整;
在所述安装盒(31)内规划供暖管道(34)排布的路线并定点安装所述支撑件(35);
通过所述波纹管接头(342)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管道(341),连接到足够长度后将供暖管道(34)的一侧尖端嵌入支撑件(35)的所述支撑通槽(351)内,使得组成所述供暖管道(34)该尖端的管壁与所述支撑通槽(351)处的所述隔热件(352)连接;
在所述供暖管道(34)的首尾处连接所述管道接头(33),将所述管道接头(33)远离所述供暖管道(34)的一端对应与所述供暖进水管(21)或所述供暖出水管(4)连接;
所述供暖进水管(21)远离所述供暖室的一端与所述温控集水单元(2)连接,所述供暖出水管(4)远离供暖室的一端与所述温控分水单元(41)连接;
试压:在供暖管道(34)上连接所述注水排气阀,朝向注水排气阀内注入清水进行水压的试验,调整试验的压力,稳压后不渗不漏则测试合格;
铺设安装盖板(32):铺装所述安装盖板(32),并在所述安装盖板(32)上方铺设地板(322)。
CN202010836299.XA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19119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6299.XA CN111911987A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6299.XA CN111911987A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1987A true CN111911987A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9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6299.XA Pending CN111911987A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198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95098A1 (en) * 2003-02-05 2005-11-16 Panel IP Pty. Ltd. Solar energy system
CN101701730A (zh) * 2009-11-04 2010-05-05 林峰 二级循环二级分水地暖装置
CN205669846U (zh) * 2016-05-17 2016-11-02 陕西成明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供热温度平衡自调节系统
CN106996589A (zh) * 2016-01-26 2017-08-01 于建瑞 新型复合室内取暖制冷装置
CN208398173U (zh) * 2018-05-14 2019-01-18 青岛青城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地暖安装板
CN109764401A (zh) * 2019-01-23 2019-05-17 西华大学 一种暖通工程用新型热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95098A1 (en) * 2003-02-05 2005-11-16 Panel IP Pty. Ltd. Solar energy system
CN101701730A (zh) * 2009-11-04 2010-05-05 林峰 二级循环二级分水地暖装置
CN106996589A (zh) * 2016-01-26 2017-08-01 于建瑞 新型复合室内取暖制冷装置
CN205669846U (zh) * 2016-05-17 2016-11-02 陕西成明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供热温度平衡自调节系统
CN208398173U (zh) * 2018-05-14 2019-01-18 青岛青城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地暖安装板
CN109764401A (zh) * 2019-01-23 2019-05-17 西华大学 一种暖通工程用新型热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42009B2 (ja) アース・ソーラー・ゼロエネルギー住宅
AU2018408667B2 (en) Thin-shell heat exchanger, subway waste heat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and methods
JP2011190957A (ja) アース・ソーラーシステム改良型(地中熱回収パイプ方式)
CN112797611A (zh) 一种地面采暖系统
CN206145767U (zh) 一种带监测控制装置的地暖系统
CN111911987A (zh) 一种暖通工程用热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06817658U (zh) 一种全天候天棚辐射控温系统
CN107338786B (zh) 一种基于地暖式加热的土体表层冻结防控系统
CN1743758A (zh) 地源热泵地下热换器的强化换热方法及其装置
CN110735534A (zh) 一种水地暖的安装方法
CN208329313U (zh) 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
KR102018218B1 (ko) 고층건물의 공조 및 용수공급 시스템
JP2541368B2 (ja) 橋梁用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ト床版
KR100717203B1 (ko) 열매체순환 에젝터펌프 이용 온돌시스템
CN220203074U (zh) 一种内嵌辐射采暖盘管的装配式墙体
KR101461015B1 (ko) 건물 환기용 외부공기 공급시스템
CN109268988A (zh) 一种利用地热的空调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4329712U (zh) 一种便于拼接的保温地板
CN204786878U (zh) 一种三联供空调外机
JP2003064860A (ja) 床暖房設備
KR102647001B1 (ko) 건물의 벽면 단열 장치
KR20130099388A (ko) 냉,난방이 가능한 온돌패널
CN216976888U (zh) 一种地板加热系统
JPH0637179Y2 (ja) コンクリートパネル
CN215216659U (zh) 一种地板采暖用踢脚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