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8267B - 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8267B
CN105888267B CN201610283933.5A CN201610283933A CN105888267B CN 105888267 B CN105888267 B CN 105888267B CN 201610283933 A CN201610283933 A CN 201610283933A CN 105888267 B CN105888267 B CN 105888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water
construction
hot
automatic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39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88267A (zh
Inventor
王奇维
王瑾
马伟力
赵丕毅
张连龙
姚石
贾鑫
翟伍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rk S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Is Built In Shaanxi
Original Assignee
Work S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Is Built In Shaanx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rk S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Is Built In Shaanxi filed Critical Work S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Is Built In Shaanxi
Priority to CN2016102839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88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88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8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88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8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24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 E04G21/246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ring concrete in situ, e.g. by covering it with protective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所施工高层建筑为框架结构,对所施工高层建筑施工时,采用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系统进行养护,施工过程包括步骤:一、底楼层的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和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二、第二楼层的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和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三、第三楼层的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和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四、上一楼层施工: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拆除和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五、多次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所有楼层的施工过程。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保证高层建筑冬期施工质量,提高冬期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
目前,冬期施工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通常采用保温法、蓄热法等养护方法。对于钢管混凝土框架、超高层建筑框架等新型建筑结构而言,仅采用上述蓄热保温养护方法,难以在较低环境温度下起到防止混凝土冻害发生的作用。并且,现如今高层建筑冬期施工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养护方法可供遵循,实际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施工操作比较随意、不规范、工效低、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等诸多问题,不仅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较低,影响施工工期,并且施工效果较差,对施工成型建筑结构的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保证高层建筑冬期施工质量,提高冬期施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所施工高层建筑为框架结构,所施工高层建筑由上至下分为M个楼层且M个所述楼层的结构均相同,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楼层之间通过一层楼板进行分隔,M层所述楼板均通过承重结构进行支撑,M个所述楼层的楼板和承重结构均浇筑为一体;所述框架结构中的所述承重结构为承重框架,所述承重框架由P道框架梁和Q个对P道所述框架梁进行支撑的框架柱组成,所述楼板支撑于P道所述框架梁上,所述楼板和框架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框架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管混凝土柱;其中,M、P和Q均为正整数,M≥10,P≥3,且Q≥3,其特征在于:对所施工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采用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系统进行养护;
所述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系统包括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和与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的热水供给装置,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包括P个框架梁加温养护装置、Q个框架柱加温养护装置和N个楼板加温养护装置,其中,N为正整数且N≥2;每个所述框架柱加温养护装置均包括一个由上至下螺旋缠绕在框架柱上的柱体加热盘管,所述柱体加热盘管缠绕在框架柱的柱体成型模板外侧;每个所述框架梁加温养护装置均包括两个分别布设在框架梁左右两侧的梁侧加热盘管,所述梁侧加热盘管布设在框架梁的梁体侧模板外侧;每个所述楼板的底面均划分为N个加热养护区,N个所述加热养护区均为矩形,每个所述加热养护区均布设有一个所述楼板加温养护装置,每个所述楼板加温养护装置均包括一个由内至外盘绕在楼板底面上的楼板加热盘管,所述楼板加热盘管盘绕在楼板的楼板底模板底部;
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包括热水锅炉、热水供给总管、热水回水总管和安装在热水供给总管或热水回水总管上的循环水泵;所述柱体加热盘管、梁侧加热盘管和楼板加热盘管的进水端均通过热水供给总管与热水锅炉的供水口连接,所述柱体加热盘管、梁侧加热盘管和楼板加热盘管的出水端均通过热水回水总管与热水锅炉的回水口连接;所述热水锅炉和循环水泵均由温控装置进行控制且二者均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对所施工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底楼层施工:对M个所述楼层中位于最底部的楼层进行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1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先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进行施工,再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楼板进行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施工;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的施工总时间为4天~6天;并且,在所述楼板的底面、所述承重结构中每个所述框架柱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承重结构中每个所述框架梁的左右两侧外侧壁上均布设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其中,对所述承重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对所施工承重框架中的Q个所述框架柱分别进行施工,再对所施工承重框架中的P道所述框架梁分别进行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施工;
对框架柱进行施工时,当框架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对所施工框架柱进行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施工;当框架柱为钢管混凝土柱时,先对框架柱的钢管进行支立,再在所支立的钢管内浇筑混凝土;
步骤102、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先在步骤101中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再采用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分别进行自动加温养护,养护时间为7天~10天;
自动加温养护过程中,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布设的各温度检测单元将所检测温度信息同步传送至所述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根据各温度检测单元所检测温度信息对热水锅炉和循环水泵分别进行控制,使楼板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不低于0℃;
步骤二、第二楼层施工:步骤101中完成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后,对位于所述底楼层上方的第二楼层进行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2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202、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按照步骤102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分别进行自动加温养护;
步骤三、第三楼层施工:步骤201中完成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后,对位于所述第二楼层上方的第三楼层进行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3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302、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按照步骤102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分别进行自动加温养护;
本步骤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后,完成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的安装过程,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由上至下安装在三个相邻的楼层上;
步骤四、上一楼层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完成下一个楼层的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后,对上一个楼层进行施工;所述上一个楼层为当前所施工楼层,所述下一个楼层为位于当前所施工楼层下方且与当前所施工楼层相邻的楼层;对当前所施工楼层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4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402、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拆除:将此时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中位于最下部的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拆除;
步骤403、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先将步骤402中拆除的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安装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再采用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且按照步骤102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分别进行自动加温养护;
步骤五、多次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所施工建筑所有楼层的施工过程。
上述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框架梁加温养护装置均还包括一个布设在框架梁底部的梁底加热盘管,所述梁底加热盘管布设在框架梁的梁体底模板底部;
所述梁底加热盘管的进水端通过热水供给总管与热水锅炉的供水口连接,所述梁底加热盘管的出水端通过热水回水总管与热水锅炉的回水口连接。
上述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集分水器,所述集分水器由一个集水器和一个分水器组合而成;所述热水供给总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分水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分水器的每个出水口上均装有一个热水供给支管,所述热水供给支管通过所述分水器与热水供给总管连通;所述热水回水总管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集水器的每个进水口上均装有一个热水回水支管,所述热水回水支管通过所述集水器与热水回水总管连通;
所述柱体加热盘管、梁侧加热盘管和楼板加热盘管的进水端均通过一个热水供给支管与所述分水器连接,所述柱体加热盘管、梁侧加热盘管和楼板加热盘管的出水端均通过一个热水回水支管与所述集水器连接。
上述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柱体加热盘管与所连接的热水供给支管和热水回水支管均组成一个柱体加热循环管路,每个所述梁侧加热盘管与所连接的热水供给支管和热水回水支管均组成一个梁侧加热循环管路,每个所述楼板加热盘管与所连接的热水供给支管和热水回水支管均组成一个楼板加热循环管路,所述柱体加热循环管路、所述梁侧加热循环管路和所述楼板加热循环管路中的热水供给支管或热水回水支管上均装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由所述温控装置进行控制且其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步骤102中自动加温养护过程中,所述温控装置根据各温度检测单元所检测温度信息对热水锅炉、循环水泵和各流量控制阀分别进行控制,使楼板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不低于0℃。
上述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锅炉控制器、水泵控制器和温控器,所述热水锅炉由锅炉控制器进行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由水泵控制器进行控制,所述锅炉控制器和水泵控制器均由温控器进行控制且二者均与温控器连接;
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对热水供给支管内水温进行实时检测的水温检测单元,所述水温检测单元和温度检测单元均与温控器连接;
步骤102中自动加温养护过程中,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布设的各温度检测单元将所检测温度信息同步传送至温控器,所述温控器根据温检测单元和各温度检测单元所检测温度信息对锅炉控制器、水泵控制器和各流量控制阀分别进行控制,并通过锅炉控制器对热水锅炉进行控制,且通过水泵控制器对循环水泵进行控制,使楼板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不低于0℃。
上述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2中所述温控装置根据各温度检测单元所检测温度信息对热水锅炉和循环水泵分别进行控制,使楼板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为2℃~5℃。
上述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还包括一个楼板保温层、P个框架梁保温装置和Q个框架柱保温装置;所述楼板保温层平铺在楼板底部,所述楼板加温养护装置位于楼板保温层内侧;每个所述框架梁保温装置均包括包覆在框架梁底部和左右两侧的梁体保温层,所述梁侧加热盘管位于所述梁体保温层内侧;每个所述框架柱保温装置均包括包覆在柱体成型模板外侧的柱体保温层,所述柱体加热盘管位于柱体保温层内。
上述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对热水供给支管内水温进行实时检测的水温检测单元,所述水温检测单元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步骤101中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的施工总时间为5天。
上述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热水锅炉为电加热锅炉且其工作温度为40℃~50℃;
所述柱体加热盘管、梁侧加热盘管和楼板加热盘管均为PE-RT管,所述PE-RT管的管径为Φ20mm~Φ25mm;
所述楼板加热盘管的长度不大于120m,所述柱体加热盘管的缠绕间距d1=250mm~350mm,所述楼板加热盘管的盘绕间距d2=250mm~350mm。
上述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热水供给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
当所述热水供给装置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分别与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
当所述热水供给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时,步骤102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时,将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与一个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连接;步骤102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时,将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与另一个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连接;步骤103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时,先断开步骤102中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并将断开后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与此时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步骤403中将拆除的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安装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后,先断开当前养护完成楼层上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并将断开后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与此时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
所述当前养护完成楼层为位于步骤四中所述下一个楼层下方且与所述下一个楼层相邻的楼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2、施工简便,且劳动强度低。
3、所采用的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拆装简便且加温养护效果好,能有效保证冬期施工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质量。
4、所采用的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系统包括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和与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的热水供给装置,其中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的数量为三个且其为移动式结构,实现随混凝土结构施工部位进行移动的目的,并且方便周转使用,节约成本。所采用的热水供给装置采用远程温控装置进行控制,能实现所养护楼层上承重结构与楼板的同步养护过程,操控简便且使用效果好。其中,对框架柱表面进行加温养护的热水盘管采用螺旋缠绕方式,对框架梁和楼板表面进行加温养护的热水盘管均采用盘绕方式。
5、所采用的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系统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在冬期施工期间,采取主动供热保温方式,用热水盘管布设于现浇混凝土结构表面,再包裹、覆盖保温层及防水薄膜,并通过热水盘管自动循环供热,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的主动式加温养护,并利用远程温控系统监测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并实现供热自动控制,达到实现冬期施工混凝土结构自动化养护的目的。
6、施工方法设计合理,在对各楼层进行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后,再采用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进行自动加温养护;并且,自动加温养护过程不影响下一楼层的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因而有效保证冬期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能有效提高冬期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同时,采用三个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交替使用实现对施工完成楼层的承重结构及楼板进行同步自动加温养护的目的,养护时间短、养护效果好且投入成本低,节能环保,提高了混凝土结构防冻养护的可靠性,并降低了劳动强度,能有效解决冬期施工时的混凝土冻裂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保证高层建筑冬期施工质量,提高冬期施工效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系统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框架梁加温养护装置和框架柱加温养护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为本发明楼板加温养护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楼板; 2—框架梁; 3—框架柱;
3-1—柱体成型模板; 4—柱体加热盘管; 5—梁侧加热盘管;
6—楼板加热盘管; 7—热水锅炉; 8—热水供给总管;
9—热水回水总管; 10—温度检测单元; 11—锅炉控制器;
12—循环水泵; 13—水泵控制器; 14—温控器;
15—楼板保温层; 16—柱体保温层; 17—集分水器;
18—热水供给支管; 19—热水回水支管; 20—流量控制阀;
21—水温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所施工高层建筑为框架结构,所施工高层建筑由上至下分为M个楼层且M个所述楼层的结构均相同,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楼层之间通过一层楼板进行分隔,M层所述楼板均通过承重结构进行支撑,M个所述楼层的楼板1和承重结构均浇筑为一体;所述框架结构中的所述承重结构为承重框架,所述承重框架由P道框架梁2和Q个对P道所述框架梁2进行支撑的框架柱3组成,所述楼板1支撑于P道所述框架梁2上,所述楼板1和框架梁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框架柱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管混凝土柱;其中,M、P和Q均为正整数,M≥10,P≥3,且Q≥3;对所施工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采用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系统进行养护;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述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系统包括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和与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的热水供给装置,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包括P个框架梁加温养护装置、Q个框架柱加温养护装置和N个楼板加温养护装置,其中,N为正整数且N≥2;每个所述框架柱加温养护装置均包括一个由上至下螺旋缠绕在框架柱3上的柱体加热盘管4,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缠绕在框架柱3的柱体成型模板3-1外侧;每个所述框架梁加温养护装置均包括两个分别布设在框架梁2左右两侧的梁侧加热盘管5,所述梁侧加热盘管5布设在框架梁2的梁体侧模板外侧;每个所述楼板1的底面均划分为N个加热养护区,N个所述加热养护区均为矩形,每个所述加热养护区均布设有一个所述楼板加温养护装置,每个所述楼板加温养护装置均包括一个由内至外盘绕在楼板1底面上的楼板加热盘管6,所述楼板加热盘管6盘绕在楼板1的楼板底模板底部;
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包括热水锅炉7、热水供给总管8、热水回水总管9和安装在热水供给总管8或热水回水总管9上的循环水泵12;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和楼板加热盘管6的进水端均通过热水供给总管8与热水锅炉7的供水口连接,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和楼板加热盘管6的出水端均通过热水回水总管9与热水锅炉7的回水口连接;所述热水锅炉7和循环水泵12均由温控装置进行控制且二者均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对所施工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底楼层施工:对M个所述楼层中位于最底部的楼层进行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1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先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进行施工,再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楼板1进行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施工;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1的施工总时间为4天~6天;并且,在所述楼板1的底面、所述承重结构中每个所述框架柱3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承重结构中每个所述框架梁2的左右两侧外侧壁上均布设温度检测单元10,所述温度检测单元10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其中,对所述承重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对所施工承重框架中的Q个所述框架柱3分别进行施工,再对所施工承重框架中的P道所述框架梁2分别进行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施工;
对框架柱3进行施工时,当框架柱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对所施工框架柱3进行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施工;当框架柱3为钢管混凝土柱时,先对框架柱3的钢管进行支立,再在所支立的钢管内浇筑混凝土;
步骤102、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先在步骤101中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再采用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自动加温养护,养护时间为7天~10天;
自动加温养护过程中,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布设的各温度检测单元10将所检测温度信息同步传送至所述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根据各温度检测单元10所检测温度信息对热水锅炉7和循环水泵12分别进行控制,使楼板1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3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2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不低于0℃;
步骤二、第二楼层施工:步骤101中完成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后,对位于所述底楼层上方的第二楼层进行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2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202、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按照步骤102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自动加温养护;
步骤三、第三楼层施工:步骤201中完成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后,对位于所述第二楼层上方的第三楼层进行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3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302、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按照步骤102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自动加温养护;
本步骤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后,完成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的安装过程,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由上至下安装在三个相邻的楼层上;
步骤四、上一楼层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完成下一个楼层的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后,对上一个楼层进行施工;所述上一个楼层为当前所施工楼层,所述下一个楼层为位于当前所施工楼层下方且与当前所施工楼层相邻的楼层;对当前所施工楼层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4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402、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拆除:将此时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中位于最下部的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拆除;
步骤403、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先将步骤402中拆除的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安装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再采用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且按照步骤102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自动加温养护;
步骤五、多次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所施工建筑所有楼层的施工过程。
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1的施工总时间为5天。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施工期间的环境温度,对步骤101中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1的施工总时间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楼板1进行支模时,对楼板1的成型模板进行支立,所述楼板1的成型模板由呈水平布设的楼板底模板和布设在所述楼板底模板上方的楼板侧模板拼接而成;步骤101中对框架梁2进行支模时,对框架梁2的成型模板进行支立,所述框架梁2的成型模板包括呈水平布设的梁体底模板和两个分别布设在所述梁体底模板左右两侧上方的梁体侧模板;步骤101中对所施工框架柱3进行支模时,对框架柱3的柱体成型模板3-1进行支立。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框架梁加温养护装置均还包括一个布设在框架梁2底部的梁底加热盘管,所述梁底加热盘管布设在框架梁2的梁体底模板底部;
所述梁底加热盘管的进水端通过热水供给总管8与热水锅炉7的供水口连接,所述梁底加热盘管的出水端通过热水回水总管9与热水锅炉7的回水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柱为矩形立柱,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为回字形缠绕,所述梁侧加热盘管5和所述梁底加热盘管均为长方形。
并且,所述楼板加热盘管6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梁底加热盘管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梁侧加热盘管5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集分水器17,所述集分水器17由一个集水器和一个分水器组合而成;所述热水供给总管8的出水端与所述分水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分水器的每个出水口上均装有一个热水供给支管18,所述热水供给支管18通过所述分水器与热水供给总管8连通;所述热水回水总管9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集水器的每个进水口上均装有一个热水回水支管19,所述热水回水支管19通过所述集水器与热水回水总管9连通。
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和楼板加热盘管6的进水端均通过一个热水供给支管18与所述分水器连接,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和楼板加热盘管6的出水端均通过一个热水回水支管19与所述集水器连接。
相应地,所述梁底加热盘管的进水端通过一个热水供给支管18与所述分水器连接,所述梁底加热盘管的出水端通过一个热水回水支管19与所述集水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与所连接的热水供给支管18和热水回水支管19均组成一个柱体加热循环管路,每个所述梁侧加热盘管5与所连接的热水供给支管18和热水回水支管19均组成一个梁侧加热循环管路,每个所述楼板加热盘管6与所连接的热水供给支管18和热水回水支管19均组成一个楼板加热循环管路,所述柱体加热循环管路、所述梁侧加热循环管路和所述楼板加热循环管路中的热水供给支管18或热水回水支管19上均装有流量控制阀20,所述流量控制阀20由所述温控装置进行控制且其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步骤102中自动加温养护过程中,所述温控装置根据各温度检测单元10所检测温度信息对热水锅炉7、循环水泵12和各流量控制阀20分别进行控制,使楼板1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3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2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不低于0℃。
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阀20为电磁温控阀。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电磁温控阀安装在热水回水支管19上且其安装在热水回水支管19的末端。每个所述热水回水支管19均与其所连接的热水供给支管18均对应一个热水循环分支管路,通过所述电磁温控阀将热水回水支管19内的水温信息实时反馈至温控器14,并通过温控器14对各电磁温控阀进行控制,实现对各热水循环分支管路(即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楼板加热盘管6或所述梁底加热盘管)内水温进行分别控制的目的,具体是通过调节各热水循环分支管路内的热水流量,实现各热水循环分支管路的温度平衡。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对热水供给支管18内水温进行实时检测的水温检测单元21,所述水温检测单元21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由上述内容可知,所述热水锅炉7、循环水泵12、流量控制阀20、水温检测单元21、温度检测单元10和所述温控装置组成一个闭环温度控制系统,实现设定温度条件下热水循环控制。并且,所述温控装置对热水锅炉7进行控制时,对热水锅炉7的工作温度(即加热温度)进行控制,并相应实现自动养护热源的温控过程。所述温控装置对循环水泵12进行控制时,对循环水泵12的泵送压力和泵送流量分别进行控制;对流量控制阀20进行控制时,对流量控制阀20的阀门开度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自动养护热水的循环温控过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装置布设在远程控制室内,从而能实现远程温控目的,控制过程简便且使用效果好,智能化程度高。
如图2所示,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锅炉控制器11、水泵控制器13和温控器14,所述热水锅炉7由锅炉控制器11进行控制,所述循环水泵12由水泵控制器13进行控制,所述锅炉控制器11和水泵控制器13均由温控器14进行控制且二者均与温控器14连接;
所述水温检测单元21和温度检测单元10均与温控器14连接;
步骤102中自动加温养护过程中,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布设的各温度检测单元10将所检测温度信息同步传送至温控器14,所述温控器14根据温检测单元21和各温度检测单元10所检测温度信息对锅炉控制器11、水泵控制器13和各流量控制阀20分别进行控制,并通过锅炉控制器11对热水锅炉7进行控制,且通过水泵控制器13对循环水泵12进行控制,使楼板1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3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2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不低于0℃。
本实施例中,步骤102中所述温控装置根据各温度检测单元10所检测温度信息对热水锅炉7和循环水泵12分别进行控制,使楼板1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3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2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为2℃~5℃。
本实施例中,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还包括一个楼板保温层15、P个框架梁保温装置和Q个框架柱保温装置;所述楼板保温层15平铺在楼板1底部,所述楼板加温养护装置位于楼板保温层15内侧;每个所述框架梁保温装置均包括包覆在框架梁2底部和左右两侧的梁体保温层,所述梁侧加热盘管5位于所述梁体保温层内侧;每个所述框架柱保温装置均包括包覆在柱体成型模板3-1外侧的柱体保温层16,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位于柱体保温层16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楼板保温层15、所述梁体保温层和柱体保温层16均为2cm~4cm厚的棉毡。
并且,所述楼板保温层15、所述梁体保温层和柱体保温层16的外侧均包覆有一层防水薄膜。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水供给支管18和热水回水支管19的外侧均包覆有一层管道保温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水锅炉7为电加热锅炉且其工作温度为40℃~50℃。
并且,所述电热锅炉为重量小于100kg且功率为15kW的小型移动式电加热锅炉,当锅炉水箱内温度低于40℃时开始工作,高于50℃停止工作。实际使用时,所述热水锅炉7也可以采用燃气锅炉。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和楼板加热盘管6均为PE-RT管,所述PE-RT管的管径为Φ20mm~Φ25mm。
其中,所述PE-RT管为耐热聚乙烯管,所述PE-RT管的管径为Φ20mm且其壁厚为2.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泵12为低耗能的变频水泵。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任一个温度检测单元10检测出混凝土表面温度小于2℃时,所述水泵控制器13控制循环水泵12启动;当所有温度检测单元10检测出混凝土表面温度均大于5℃时,所述水泵控制器13控制循环水泵12停止工作。
实际施工时,所述楼板加热盘管6的长度不大于120m,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的缠绕间距d1=250mm~350mm,所述楼板加热盘管6的盘绕间距d2=250mm~350mm。
本实施例中,d1=d2=300mm。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d1和d2的取值大小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实际施工过程中,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在柱体成型模板3-1上,所述梁侧加热盘管5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梁体侧模板上,所述梁底加热盘管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梁体底模板上,所述楼板加热盘管6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楼板底模板上,这样能有效防止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所述梁底加热盘管和楼板加热盘管6移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螺栓、卡具、绑扎丝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水供给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
当所述热水供给装置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分别与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
当所述热水供给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时,步骤102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时,将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与一个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连接;步骤102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时,将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与另一个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连接;步骤103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时,先断开步骤102中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并将断开后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与此时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步骤403中将拆除的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安装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后,先断开当前养护完成楼层上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并将断开后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与此时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
所述当前养护完成楼层为位于步骤四中所述下一个楼层下方且与所述下一个楼层相邻的楼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所施工高层建筑为框架结构,所施工高层建筑由上至下分为M个楼层且M个所述楼层的结构均相同,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楼层之间通过一层楼板进行分隔,M层所述楼板均通过承重结构进行支撑,M个所述楼层的楼板(1)和承重结构均浇筑为一体;所述框架结构中的所述承重结构为承重框架,所述承重框架由P道框架梁(2)和Q个对P道所述框架梁(2)进行支撑的框架柱(3)组成,所述楼板(1)支撑于P道所述框架梁(2)上,所述楼板(1)和框架梁(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框架柱(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管混凝土柱;其中,M、P和Q均为正整数,M≥10,P≥3,且Q≥3,其特征在于:对所施工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采用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系统进行养护;
所述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系统包括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和与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的热水供给装置,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包括P个框架梁加温养护装置、Q个框架柱加温养护装置和N个楼板加温养护装置,其中,N为正整数且N≥2;每个所述框架柱加温养护装置均包括一个由上至下螺旋缠绕在框架柱(3)上的柱体加热盘管(4),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缠绕在框架柱(3)的柱体成型模板(3-1)外侧;每个所述框架梁加温养护装置均包括两个梁侧加热盘管(5),两个所述梁侧加热盘管(5)分别布设在框架梁(2)的梁体侧模板外侧;每个所述楼板(1)的底面均划分为N个加热养护区,N个所述加热养护区均为矩形,每个所述加热养护区均布设有一个所述楼板加温养护装置,每个所述楼板加温养护装置均包括一个由内至外盘绕在楼板(1)底面上的楼板加热盘管(6),所述楼板加热盘管(6)盘绕在楼板(1)的楼板底模板底部;
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包括热水锅炉(7)、热水供给总管(8)、热水回水总管(9)和安装在热水供给总管(8)或热水回水总管(9)上的循环水泵(12);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和楼板加热盘管(6)的进水端均通过热水供给总管(8)与热水锅炉(7)的供水口连接,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和楼板加热盘管(6)的出水端均通过热水回水总管(9)与热水锅炉(7)的回水口连接;所述热水锅炉(7)和循环水泵(12)均由温控装置进行控制且二者均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对所施工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底楼层施工:对M个所述楼层中位于最底部的楼层进行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1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先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进行施工,再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楼板(1)进行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施工;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1)的施工总时间为4天~6天;并且,在所述楼板(1)的底面、所述承重结构中每个所述框架柱(3)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承重结构中每个所述框架梁(2)的左右两侧外侧壁上均布设温度检测单元(10),所述温度检测单元(10)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其中,对所述承重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对所施工承重框架中的Q个所述框架柱(3)分别进行施工,再对所施工承重框架中的P道所述框架梁(2)分别进行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施工;
对框架柱(3)进行施工时,当框架柱(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对所施工框架柱(3)进行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施工;当框架柱(3)为钢管混凝土柱时,先对框架柱(3)的钢管进行支立,再在所支立的钢管内浇筑混凝土;
步骤102、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先在步骤101中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再采用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1)进行自动加温养护,养护时间为7天~10天;
自动加温养护过程中,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布设的各温度检测单元(10)将所检测温度信息同步传送至所述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根据各温度检测单元(10)所检测温度信息对热水锅炉(7)和循环水泵(12)分别进行控制,使楼板(1)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3)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2)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不低于0℃;
步骤二、第二楼层施工:步骤101中完成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后,对位于所述底楼层上方的第二楼层进行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2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202、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按照步骤102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自动加温养护;
步骤三、第三楼层施工:步骤201中完成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后,对位于所述第二楼层上方的第三楼层进行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3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302、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按照步骤102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自动加温养护;
本步骤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后,完成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的安装过程,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由上至下安装在三个相邻的楼层上;
步骤四、上一楼层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完成下一个楼层的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后,对上一个楼层进行施工;所述上一个楼层为当前所施工楼层,所述下一个楼层为位于当前所施工楼层下方且与当前所施工楼层相邻的楼层;对当前所施工楼层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401、承重结构及楼板施工: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承重结构和楼板(1)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402、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拆除:将此时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中位于最下部的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拆除;
步骤403、承重结构及楼板自动加温养护:先将步骤402中拆除的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安装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再采用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且按照步骤102中所述的方法对当前所施工楼层的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1)进行自动加温养护;
步骤五、多次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所施工建筑所有楼层的施工过程。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框架梁加温养护装置均还包括一个布设在框架梁(2)底部的梁底加热盘管,所述梁底加热盘管布设在框架梁(2)的梁体底模板底部;
所述梁底加热盘管的进水端通过热水供给总管(8)与热水锅炉(7)的供水口连接,所述梁底加热盘管的出水端通过热水回水总管(9)与热水锅炉(7)的回水口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集分水器(17),所述集分水器(17)由一个集水器和一个分水器组合而成;所述热水供给总管(8)的出水端与所述分水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分水器的每个出水口上均装有一个热水供给支管(18),所述热水供给支管(18)通过所述分水器与热水供给总管(8)连通;所述热水回水总管(9)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集水器的每个进水口上均装有一个热水回水支管(19),所述热水回水支管(19)通过所述集水器与热水回水总管(9)连通;
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和楼板加热盘管(6)的进水端均通过一个热水供给支管(18)与所述分水器连接,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和楼板加热盘管(6)的出水端均通过一个热水回水支管(19)与所述集水器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与所连接的热水供给支管(18)和热水回水支管(19)均组成一个柱体加热循环管路,每个所述梁侧加热盘管(5)与所连接的热水供给支管(18)和热水回水支管(19)均组成一个梁侧加热循环管路,每个所述楼板加热盘管(6)与所连接的热水供给支管(18)和热水回水支管(19)均组成一个楼板加热循环管路,所述柱体加热循环管路、所述梁侧加热循环管路和所述楼板加热循环管路中的热水供给支管(18)或热水回水支管(19)上均装有流量控制阀(20),所述流量控制阀(20)由所述温控装置进行控制且其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步骤102中自动加温养护过程中,所述温控装置根据各温度检测单元(10)所检测温度信息对热水锅炉(7)、循环水泵(12)和各流量控制阀(20)分别进行控制,使楼板(1)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3)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2)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不低于0℃。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锅炉控制器(11)、水泵控制器(13)和温控器(14),所述热水锅炉(7)由锅炉控制器(11)进行控制,所述循环水泵(12)由水泵控制器(13)进行控制,所述锅炉控制器(11)和水泵控制器(13)均由温控器(14)进行控制且二者均与温控器(14)连接;
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对热水供给支管(18)内水温进行实时检测的水温检测单元(21),所述水温检测单元(21)和温度检测单元(10)均与温控器(14)连接;
步骤102中自动加温养护过程中,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布设的各温度检测单元(10)将所检测温度信息同步传送至温控器(14),所述温控器(14)根据水温检测单元(21)和各温度检测单元(10)所检测温度信息对锅炉控制器(11)、水泵控制器(13)和各流量控制阀(20)分别进行控制,并通过锅炉控制器(11)对热水锅炉(7)进行控制,且通过水泵控制器(13)对循环水泵(12)进行控制,使楼板(1)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3)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2)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不低于0℃。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2中所述温控装置根据各温度检测单元(10)所检测温度信息对热水锅炉(7)和循环水泵(12)分别进行控制,使楼板(1)的底面温度、每个所述框架柱(3)的外侧壁温度和每个所述框架梁(2)的左右两侧外侧壁温度均为2℃~5℃。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还包括一个楼板保温层(15)、P个框架梁保温装置和Q个框架柱保温装置;所述楼板保温层(15)平铺在楼板(1)底部,所述N个楼板加温养护装置位于楼板保温层(15)内侧;每个所述框架梁保温装置均包括包覆在框架梁(2)底部和左右两侧的梁体保温层,所述梁侧加热盘管(5)位于所述梁体保温层内侧;每个所述框架柱保温装置均包括包覆在柱体成型模板(3-1)外侧的柱体保温层(16),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位于柱体保温层(16)内。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对热水供给支管(18)内水温进行实时检测的水温检测单元(21),所述水温检测单元(21)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步骤101中所述承重结构和楼板(1)的施工总时间为5天。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锅炉(7)为电加热锅炉且其工作温度为40℃~50℃;
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梁侧加热盘管(5)和楼板加热盘管(6)均为PE-RT管,所述PE-RT管的管径为Φ20mm~Φ25mm;所述楼板加热盘管(6)的长度不大于120m,所述柱体加热盘管(4)的缠绕间距d1=250mm~350mm,所述楼板加热盘管(6)的盘绕间距d2=250mm~350mm。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供给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
当所述热水供给装置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分别与三个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
当所述热水供给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时,步骤102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时,将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与一个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连接;步骤202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时,将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与另一个所述热水供给装置连接;步骤302中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安装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时,先断开步骤102中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并将断开后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与此时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步骤403中将拆除的所述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安装在当前所施工楼层上后,先断开当前养护完成楼层上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并将断开后的所述热水供给装置与此时所安装楼层自动加温养护装置连接;
所述当前养护完成楼层为位于步骤四中所述下一个楼层下方且与所述下一个楼层相邻的楼层。
CN201610283933.5A 2016-04-29 2016-04-29 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 Active CN105888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3933.5A CN105888267B (zh) 2016-04-29 2016-04-29 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3933.5A CN105888267B (zh) 2016-04-29 2016-04-29 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8267A CN105888267A (zh) 2016-08-24
CN105888267B true CN105888267B (zh) 2018-06-19

Family

ID=5670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3933.5A Active CN105888267B (zh) 2016-04-29 2016-04-29 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882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3099B (zh) * 2020-08-04 2023-12-15 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低温热水养护系统及冬期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7111A (ja) * 1992-10-06 1994-04-26 Taisei Corp 高層ビル等の建設における構成部材の吊り込み建方方法
WO2006088510A1 (en) * 2005-02-17 2006-08-24 David Naylor Modular heated cover
CN203049863U (zh) * 2013-01-15 2013-07-10 萧锦辉 高性能吸音楼地板及地热系统吸音楼地板
CN103835417A (zh) * 2012-11-26 2014-06-04 陈祥凤 一种保温隔声楼板
CN203856220U (zh) * 2014-05-31 2014-10-01 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冬期楼层施工用保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7111A (ja) * 1992-10-06 1994-04-26 Taisei Corp 高層ビル等の建設における構成部材の吊り込み建方方法
WO2006088510A1 (en) * 2005-02-17 2006-08-24 David Naylor Modular heated cover
CN103835417A (zh) * 2012-11-26 2014-06-04 陈祥凤 一种保温隔声楼板
CN203049863U (zh) * 2013-01-15 2013-07-10 萧锦辉 高性能吸音楼地板及地热系统吸音楼地板
CN203856220U (zh) * 2014-05-31 2014-10-01 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冬期楼层施工用保温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西安榆林商会大厦超高层结构工程冬期施工技术;吴纯玺等;《建筑施工》;20131031;第35卷(第10期);第908-910页 *
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技术措施探讨;刘少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930(第17期);第12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8267A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5726B (zh) 一种隧道内衬混凝土保温养护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00694A (zh)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生产线养护系统及其应用
CN110629759B (zh)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冬季施工减少内外温差的方法
CN101914992A (zh) 高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水冷却温度控制方法
CN106522229A (zh) 可永久调控混凝土大坝温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92430A (zh) 一种挂篮悬臂现浇冬季施工方法
CN104567092B (zh) 一种跨季节储能式供冷与供暖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2995896A (zh) 天棚辐射采暖/制冷盘管施工方法
KR20120082559A (ko) 콘크리트 양생시 파이프 쿨링 기술을 응용한 변환식 콘크리트 온도차 저감 장치, 그 장치를 이용한 변환식 콘크리트 온도차 저감 양생공법 및 그 공법에 의해 양생된 구조물
CN201169009Y (zh) 预制梁养护装置
CN114736036A (zh) 大体积超高性能混凝土热养护系统及热养护工艺
CN202366899U (zh) 管杆热清洗装置
CN105888267B (zh) 基于热水盘管自动加温养护的高层建筑冬期施工方法
CN118081960A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保温墙板养护方法及应用
CN204830147U (zh) 空气源热泵直接蒸发地板辐射供暖模块
CN204081534U (zh) 一种便于冬季混凝土施工的加热装置
CN205919447U (zh) 一种楼板热辐射新风系统构造
CN112815376A (zh) 一种对流-辐射组合式太阳能热风地板采暖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16196782U (zh) 超厚大体积混凝土单层多回路水冷却系统
CN104180416B (zh) 生活区临建房冬季供暖系统
CN105625189A (zh) 一种空心高墩混凝土浇筑保温养护系统
CN206488398U (zh) 一种tabs辐射供冷装置及其防结露控制系统
CN103484589B (zh) 热风炉在低温条件下的施工方法
CN201550471U (zh) 一种预制蓄能保温板
CN208329313U (zh) 安装在楼板下侧的天棚采暖制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