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24525U - 胶囊印字机 - Google Patents

胶囊印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24525U
CN208324525U CN201820984201.3U CN201820984201U CN208324525U CN 208324525 U CN208324525 U CN 208324525U CN 201820984201 U CN201820984201 U CN 201820984201U CN 208324525 U CN208324525 U CN 208324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sule
rotating disc
turntable
loop bar
fix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842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卓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9842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24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24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24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胶囊印字机,它包括机架(1),机架(1)上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上连接有转动盘(3);转动盘(3)上连接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套杆(4),套杆(4)与转动盘(3)之间相互垂直设置;转动盘(3)的一侧设置有印字装置(5)。本实用新型将半个胶囊直接套在套杆上,随着转动盘的转动,胶囊被传送至印字装置被印上文字和花样,由于胶囊被套在套杆外侧,使得胶囊与印字装置接触时,不会过度变形,防止胶囊损坏;且直接在半个胶囊的表面印字,后续产品使用时无需再拆开胶囊,使用较方便。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保护胶囊不易损坏,还具有胶囊成品使用较简单、印字效果较好、传送稳定性强和工作效率较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胶囊印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囊印字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胶囊印字机都是通过在链板传送带上设有水平的胶囊状容腔,先将两个半胶囊拼合,再将胶囊放置在容腔内,使得链板带动胶囊移动,并在链板上方设置印字装置,从而将文字和花样印在胶囊表面,此类胶囊印字机印字时,印字装置容易将空心的胶囊挤压变形,使得胶囊容易被压坏;且后续胶囊使用时,需要再将胶囊拆开填充药粉,胶囊成品使用较麻烦。因此,现有的胶囊印字机存在着胶囊容易损坏和胶囊成品使用较麻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印字机。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保护胶囊不易损坏,还具有胶囊成品使用较简单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胶囊印字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上连接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套杆,套杆与转动盘之间相互垂直设置;转动盘的一侧设置有印字装置。
前述的胶囊印字机中,所述套杆的顶部呈半球状,每根套杆上朝向转动盘边缘的位置处均设有弧形凹槽。
前述的胶囊印字机中,所述固定板和转动盘均竖直设置,印字装置设置在转动盘顶部;所述套杆呈中空,且套杆的顶端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板的上部设置有吹气管和下料管,固定板上对应底端套杆的位置处设有吸气管;吹气管和下料管均位于套杆的行动路径上,吹气管和下料管分别位于固定板的两侧,吹气管位于印字装置的一侧;所述转动盘的一侧设置有转盘,套杆位于转盘和转动盘之间,且转盘与底端套杆位于同一水平面;转盘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U型槽,U型槽的开口朝外;转盘下方设置有底盘,底盘与机架固定连接。
前述的胶囊印字机中,所述转盘的上方设置有与转盘同步转动的顶盘,顶盘上对应每个U型槽上方的位置处均设有放置槽,每个放置槽均竖直向下;所述顶盘和转盘之间设置有圆环状的挡板,挡板位于放置槽和U型槽之间,挡板的外侧与底盘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挡板上设有三角状的缺口,缺口大小随着转盘的转动方向逐渐减小。
前述的胶囊印字机中,所述转盘外侧对应缺口至转动盘的位置处设置有挡边,挡边与底盘的外侧边固定连接。
前述的胶囊印字机中,所述顶盘的一侧设置有进料装置,顶盘上方设置有圆弧状的进料罩;进料罩设置在放置槽行动路径的上方,进料罩与底盘之间连接有连接杆;进料罩上设有多个通气孔,进料罩的一侧设置有气管,气管的一端连接有喷气头;喷气头设置在进料罩内,喷气头朝向进料装置方向。
前述的胶囊印字机中,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漏斗状的进料箱,进料箱的底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旋转盘,旋转盘上连接有刷头;所述进料口与进料罩之间连接有倾斜向下设置的进料管。
前述的胶囊印字机中,所述进料箱、进料罩、缺口、挡边和转动盘沿着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
前述的胶囊印字机中,所述机架上对应转动盘下方的位置处设有回料口,底盘上对应回料口的位置处设有回料缺口。
前述的胶囊印字机中,所述印字装置包括转印胶轮,转印胶轮的两侧均设置有钢模轮;每个钢模轮的下方均设置有墨盒,每个墨盒上均设置有注墨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的胶囊印字机,通过在固定板上连接有转动盘,并在转动盘上连接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套杆,转动盘的一侧设置有印字装置,使得半个胶囊套在套杆上,随着转动盘的转动,胶囊被传送至印字装置被印上文字和花样,由于胶囊被套在套杆外侧,使得胶囊与印字装置接触时,不会过度变形,防止胶囊损坏;且直接在半个胶囊的表面印字,后续产品使用时无需再拆开胶囊,使用较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每根套杆上朝向转动盘边缘的位置处均设有弧形凹槽,使得套在套杆上的胶囊在印字时会产生适当的变形,提高了印字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印字效果;套杆顶部呈半球状使得套杆与胶囊相适配,方便胶囊传送;固定板上对应其中一个套杆与转动盘连接的位置处设有吹气管,固定板上对应吹气管的另一侧设置有倾斜向下的下料管,且套杆呈中空,顶端设有通孔,使得吹气管将气体吹入套杆并从通孔吹出,将套杆上的胶囊吹到下料管内,方便下料;通过在固定板上对应底端套杆的位置处设有吸气管,并在底端套杆的一侧设有转盘,转盘外侧边缘处设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U型槽,且U型槽开口朝外,使得U型槽内的开口朝外的胶囊经过底端套杆时,胶囊被吸附在套杆上,方便胶囊上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转盘上设置有同步转动的顶盘,顶盘上对应U型槽上方的位置处均设有竖直向下的放置槽,U型槽和放置槽之间设置有挡板,且挡板上设有三角状的缺口,缺口大小随着转盘的转动方向逐渐减小,使得胶囊能先竖直掉入放置槽内,再经过缺口时,胶囊掉入U型槽内,并在缺口逐渐减小的挡板作用下被推动至水平,胶囊转向方便;转盘外侧对应缺口至转动盘的位置处设置有挡边,使得在U型槽内的胶囊不会因为转盘转动而从U型槽中脱出,提高了传送稳定性;通过在顶盘上方设置进料罩,进料罩设置在多个放置槽的上方,并在进料罩内设置有朝向进料装置的喷气头,能有效搅动进料罩内的胶囊,使胶囊掉入放置槽内,且能提供一个反向力,防止进料罩内进料过多;进料装置包括漏斗状的进料箱,进料箱底部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带有刷头的旋转盘,能搅动进料箱内的胶囊,防止胶囊堵塞进料口;机架上对应转动盘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回料口,底盘上对应回料口的位置处设有回料缺口,U型槽内开口朝内的胶囊无法被吸附在套杆上,底盘上设有回料缺口,使得胶囊经过回料口时会在重力作用下,从回料口出掉下。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保护胶囊不易损坏,还具有胶囊成品使用较简单、印字效果较好、传送稳定性强和工作效率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动盘和印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进料罩和喷气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顶盘、转盘和底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机架,2-固定板,3-转动盘,4-套杆,5-印字装置,6-通孔,7-弧形凹槽,8-吹气管,9-下料管,10-吸气管,11-转盘,12-U型槽,13-底盘,14-顶盘,15-放置槽,16-挡板,17-连接板,18-缺口,19-挡边,20-进料装置,21-进料罩,22-连接杆,23-通气孔,24-气管,25-喷气头,26-进料箱,27-进料口,28-旋转盘,29-刷头,30-进料管,31-回料口,32-回料缺口,33-转印胶轮,34-钢模轮,35-墨盒,36-注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胶囊印字机,构成如图1至8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上连接有转动盘3;转动盘3上连接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套杆4,套杆4与转动盘3之间相互垂直设置;转动盘3的一侧设置有印字装置5。
所述套杆4的顶部呈半球状,每根套杆4上朝向转动盘3边缘的位置处均设有弧形凹槽7;所述固定板2和转动盘3均竖直设置,印字装置5设置在转动盘3顶部;所述套杆4呈中空,且套杆4的顶端设有通孔6;所述固定板2的上部设置有吹气管8和下料管9,固定板2上对应底端套杆4的位置处设有吸气管10;吹气管8和下料管9均位于套杆4的行动路径上,吹气管8和下料管9分别位于固定板2的两侧,吹气管8位于印字装置5的一侧;所述转动盘3的一侧设置有转盘11,套杆4位于转盘11和转动盘3之间,且转盘11与底端套杆4位于同一水平面;转盘11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U型槽12,U型槽12的开口朝外;转盘11下方设置有底盘13,底盘13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转盘11的上方设置有与转盘11同步转动的顶盘14,顶盘14上对应每个U型槽12上方的位置处均设有放置槽15,每个放置槽15均竖直向下;所述顶盘14和转盘11之间设置有圆环状的挡板16,挡板16位于放置槽15和U型槽12之间,挡板16的外侧与底盘13之间连接有连接板17;挡板16上设有三角状的缺口18,缺口18大小随着转盘11的转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转盘11外侧对应缺口18至转动盘3的位置处设置有挡边19,挡边19与底盘13的外侧边固定连接;所述顶盘14的一侧设置有进料装置20,顶盘14上方设置有圆弧状的进料罩21;进料罩21设置在放置槽15行动路径的上方,进料罩21与底盘13之间连接有连接杆22;进料罩21上设有多个通气孔23,进料罩21的一侧设置有气管24,气管24的一端连接有喷气头25;喷气头25设置在进料罩21内,喷气头25朝向进料装置20方向;所述进料装置20包括漏斗状的进料箱26,进料箱26的底部设有进料口27;进料口27的一侧设置有旋转盘28,旋转盘28上连接有刷头29;所述进料口27与进料罩21之间连接有倾斜向下设置的进料管30;所述进料箱26、进料罩21、缺口18、挡边19和转动盘3沿着转盘11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机架1上对应转动盘3下方的位置处设有回料口31,底盘13上对应回料口31的位置处设有回料缺口32;所述印字装置5包括转印胶轮33,转印胶轮33的两侧均设置有钢模轮34;每个钢模轮34的下方均设置有墨盒35,每个墨盒35上均设置有注墨器36。
工作原理:将未进行拼装的胶囊放入进料装置20内,即将胶囊放入进料箱26内,然后启动旋转盘28,使得旋转盘28带刷头29转动,刷头29转动将进料箱内的胶囊搅动,防止胶囊堵塞进料口27,使得胶囊能顺利通过进料口27进入进料管30内;进料管20倾斜向下设置,使胶囊向下滑动至进料罩21内,进料罩21内设有喷气头25,且喷气头25的出气方向朝向进料管30一侧,气管24将气体通入喷气头25内,使得气体将进料罩21内的胶囊搅动,方便胶囊掉入顶盘14的放置槽15内,同时气流能提供一个反向力,减缓胶囊的进料速度;由于进料罩21通过连接杆22与底盘13固定连接,使得顶盘14和转盘11转动时,进料罩21不会转动。
掉入放置槽15内的胶囊随着顶盘14的转动被传送,顶盘14底端设置有同步转动的转盘11,且转盘11上对应放置槽15的位置处设有水平开口朝外的U型槽12,U型槽12和放置槽15之间设置有挡板16,挡板16套杆连接板17与底盘13固定连接,使得挡板16也不会随着转盘11转动而转动;当胶囊经过挡板16上三角状的缺口18时,胶囊在重力作用下底部掉入U型槽12内,随着三角状的缺口18逐渐减小,胶囊顶部在挡板16的作用下发生倾斜,最后在重力和转盘11的离心力作用下胶囊呈水平;由于转盘11外侧对应缺口18至转动盘3的位置处设置有弧形的挡边19,挡边19包在转盘11圆周边上,防止转盘11转动的离心力使胶囊掉出U型槽12;胶囊被转盘11传送至转动盘3一侧时,即胶囊与转动盘3底端的套杆4相对时,吸气管10将中空套杆4内部的空气抽出,使得套杆4顶端的通孔6产生吸力,使得U型槽12内开口朝外的胶囊被吸附套在套杆4上,若U型槽12内胶囊的开口朝内,则胶囊无法被吸附套在套杆4上;无法被吸附套在套杆4上的胶囊,随着转盘11的进一步转动,转盘11下方的底盘13上设有回料缺口32,使得胶囊在重力作用下,从U型槽12内向下掉入机架1上的回料口31内,随着转盘11的继续转动,转盘11重新经过进料罩21位置。
当胶囊被套在套杆4上后,转动盘3在固定板2上转动,使得下一个套杆4与下一个U型槽12对应进行胶囊吸附;套杆4顶部为半球状,方便胶囊套在套杆4上,当套在套杆4上的胶囊经过印字装置5时,即胶囊与转印胶轮33接触时,部分位于墨盒35内的钢模轮34转动,将墨水转移到转印胶轮33上,然后转印胶轮33对胶囊表面进行印字,当墨盒35内的墨水不足时,通过注墨器36对墨盒35进行注墨;由于套杆4上朝向转动盘3外侧的位置处设有弧形凹槽7,弧形凹槽7与转印胶轮33的弧度相对应,使得转印胶轮33对胶囊进行印字时,使胶囊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增大接触面积,不破坏胶囊的前提下,提高了印字效果;随着转动盘3的进一步转动,套杆4移动至吹气管8位置处,吹气管8将气体吹入套杆4内,并从套杆4顶端的通孔6吹出,使得胶囊脱离套杆4,并进入一侧的下料管9内,完成胶囊表面的印字过程。

Claims (10)

1.胶囊印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上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上连接有转动盘(3);转动盘(3)上连接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套杆(4),套杆(4)与转动盘(3)之间相互垂直设置;转动盘(3)的一侧设置有印字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4)的顶部呈半球状,每根套杆(4)上朝向转动盘(3)边缘的位置处均设有弧形凹槽(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和转动盘(3)均竖直设置,印字装置(5)设置在转动盘(3)顶部;所述套杆(4)呈中空,且套杆(4)的顶端设有通孔(6);所述固定板(2)的上部设置有吹气管(8)和下料管(9),固定板(2)上对应底端套杆(4)的位置处设有吸气管(10);吹气管(8)和下料管(9)均位于套杆(4)的行动路径上,吹气管(8)和下料管(9)分别位于固定板(2)的两侧,吹气管(8)位于印字装置(5)的一侧;所述转动盘(3)的一侧设置有转盘(11),套杆(4)位于转盘(11)和转动盘(3)之间,且转盘(11)与底端套杆(4)位于同一水平面;转盘(11)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U型槽(12),U型槽(12)的开口朝外;转盘(11)下方设置有底盘(13),底盘(13)与机架(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1)的上方设置有与转盘(11)同步转动的顶盘(14),顶盘(14)上对应每个U型槽(12)上方的位置处均设有放置槽(15),每个放置槽(15)均竖直向下;所述顶盘(14)和转盘(11)之间设置有圆环状的挡板(16),挡板(16)位于放置槽(15)和U型槽(12)之间,挡板(16)的外侧与底盘(13)之间连接有连接板(17);挡板(16)上设有三角状的缺口(18),缺口(18)大小随着转盘(11)的转动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1)外侧对应缺口(18)至转动盘(3)的位置处设置有挡边(19),挡边(19)与底盘(13)的外侧边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囊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14)的一侧设置有进料装置(20),顶盘(14)上方设置有圆弧状的进料罩(21);进料罩(21)设置在放置槽(15)行动路径的上方,进料罩(21)与底盘(13)之间连接有连接杆(22);进料罩(21)上设有多个通气孔(23),进料罩(21)的一侧设置有气管(24),气管(24)的一端连接有喷气头(25);喷气头(25)设置在进料罩(21)内,喷气头(25)朝向进料装置(20)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20)包括漏斗状的进料箱(26),进料箱(26)的底部设有进料口(27);进料口(27)的一侧设置有旋转盘(28),旋转盘(28)上连接有刷头(29);所述进料口(27)与进料罩(21)之间连接有倾斜向下设置的进料管(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囊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箱(26)、进料罩(21)、缺口(18)、挡边(19)和转动盘(3)沿着转盘(11)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囊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对应转动盘(3)下方的位置处设有回料口(31),底盘(13)上对应回料口(31)的位置处设有回料缺口(3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胶囊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字装置(5)包括转印胶轮(33),转印胶轮(33)的两侧均设置有钢模轮(34);每个钢模轮(34)的下方均设置有墨盒(35),每个墨盒(35)上均设置有注墨器(36)。
CN201820984201.3U 2018-06-26 2018-06-26 胶囊印字机 Active CN208324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4201.3U CN208324525U (zh) 2018-06-26 2018-06-26 胶囊印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4201.3U CN208324525U (zh) 2018-06-26 2018-06-26 胶囊印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24525U true CN208324525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69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84201.3U Active CN208324525U (zh) 2018-06-26 2018-06-26 胶囊印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245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9300A (zh) * 2018-06-26 2018-11-06 张卓源 一种胶囊印字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9300A (zh) * 2018-06-26 2018-11-06 张卓源 一种胶囊印字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24525U (zh) 胶囊印字机
CN213975944U (zh) 一种瓶盖分拣传送装置
CN111514555A (zh) 一种乒乓球加工用标签印刷装置
CN1509942A (zh) 药剂供给装置
CN206569302U (zh) 一种用于胶囊加工的单头颗粒灌装机
CN113334916A (zh) 集吸墨和注墨一体化的垂直高速移印机
CN210047128U (zh) 一种旋转式制药压片装置
CN208324524U (zh) 一种胶囊印字机用传送装置
CN208544880U (zh) 一种瓦楞纸加工生产用周转装置
CN108749300A (zh) 一种胶囊印字机
CN205138082U (zh) 一种固体调味料的干湿料混合干燥设备
CN203844405U (zh) 印刷纸板分离上料装置
CN205802502U (zh) 真空上料设备
CN212170977U (zh) 一种密胺加工用密胺粉散热出料结构
CN211255201U (zh) 一种饼干自动包装机用垫片封装设备
CN211025106U (zh) 一种喷气式毛绒玩具填充装置
CN207580249U (zh) 一种红茶叶包装机
CN209060946U (zh) 一种包装印刷用油墨混合装置
CN203072814U (zh) 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
CN105479750A (zh) 具有双盖供料装置的三维打印机
CN220548854U (zh) 一种打印机油墨的速干结构
CN219600696U (zh) 一种粉尘去除纸箱印刷设备
CN214598885U (zh) 一种用于生物有机肥的造粒机
CN218520259U (zh) 塑料粒子成品存储仓
CN217275148U (zh) 一种微型药粉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