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6856U - 一种新型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6856U
CN208306856U CN201820738226.5U CN201820738226U CN208306856U CN 208306856 U CN208306856 U CN 208306856U CN 201820738226 U CN201820738226 U CN 201820738226U CN 208306856 U CN208306856 U CN 208306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sing
casing
clamping head
main body
balanc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382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马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aotao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aotao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aotao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aotao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382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6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6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6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平衡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内壳主体,内壳主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壳和下壳,内壳主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轮,内壳主体上设置有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上壳上安装有踏板机构;内壳主体包括对称设置且通过转动机构相连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相对端分别成型有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所述内壳主体上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入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上。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安装在内壳主体上,使得平衡车的两个内壳能够在常态下自动恢复相对平衡,便于初学者学习,方便上车,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平衡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平衡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平衡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以其结构简单及轻便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市面上的平衡车主要包括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的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平衡”的基本原理上。其中,双轮平衡车包括一内壳主体,内壳主体上下侧连接有上下外壳,内壳主体两侧设置有转轮,内壳主体与上下外壳中间安装有控制转轮行驶的电力控制系统。
市面上的双轮平衡车的内壳主体由左右两块内壳组成,两块内壳之间通过转动组件相连,使两者能够进行相对转动,当对一侧的踏板施力时,会导致左右两侧的内壳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差,撤回力矩后,平衡车不会自动复位,不便于上车,常常需要用手将平衡车调整平衡再上车,比较不方便,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以控制其上车时的稳定程度,在上车时会由于这个角度差掌握不好而导致摔倒的情况发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方便初学者学习及使用的新型平衡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内壳主体,内壳主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壳和下壳,内壳主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轮,内壳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整个平衡车行驶的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上壳上安装有踏板机构;
所述内壳主体包括对称设置且通过转动机构相连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相对端分别成型有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所述内壳主体上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入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所述的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由金属或塑料或橡胶制成。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空心转轴,空心转轴两端分别伸入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内并通过卡簧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位于空心转轴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本体,踏板本体上一体成型有用于感应平衡车内部控制系统的感应探头,踏板本体内部嵌装有内骨架,踏板本体下表面成型有若干个缓冲凸头。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踏板本体外圈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凸沿,所述上壳上成型有与安装凸沿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凸沿上表面贴合在所述安装槽内,安装凸沿下表面通过所述螺栓或螺丝固定安装有防水压板。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与下壳之间的接合处设置有若干条壳体防水条;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的外周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一,环形凹槽一内安装有第一防水密封圈,第一防水密封圈位于所述内壳与上壳及下壳之间。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的相对面处开设有环形凹槽二,环形凹槽二内安装有第二防水密封圈。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轮通过轮毂电机的电机轴安装在上壳与下壳的左右两侧,电机轴与上壳、下壳的接合处安装有电机轴防水组件,该电机轴防水组件包括卡在所述上壳边缘的上壳防水条和卡在所述下壳边缘的下壳防水条,上壳防水条与下壳防水条中部均成型有弧形安装槽,两个弧形安装槽组合形成一个可供所述电机轴穿过的安装通孔。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供电电源、控制器主板以及控制器副板,控制器主板和控制器副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上,供电电源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壳或第二内壳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与下壳的连接接合处的前后两侧、所述上壳中部均设置有导光灯罩,导光灯罩内部安装有导光条,导光条与导光灯罩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之间设置了弹性复位件,当对平衡车第一内壳一侧的踏板施力时,由于作用力的驱使,空心转轴由一初始位置开始转动,此时带动该弹性复位元件弯曲变形;当驱使该空心转轴转动的力矩消除后,该弹性复位元件产生的弹性复位力会带动内壳回复初始位置,即使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保持相对平衡,方便初学者上车,容易掌握平衡度,提高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直接将踏板本体和感应探头一体成型,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多道装配工序,加工时间短,并且一体成型精度高,也不容易脱落,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为了保证踏板的稳定性,在踏板本体内部加设了内骨架,能够让使用者在踩踏时保证踏板本体的平整性;踏板本体下表面还设置有缓冲凸头,缓冲凸头也与踏板本体一体成型,由软胶制成,该缓冲凸头会直接撞击在由铝材制成的内壳上,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凸头设置在支撑板上,将硬质材料与金属的撞击改成了软胶与金属的撞击,减轻了缓冲凸头与铝板接触时的撞击声,同时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踏板本体通过螺栓或螺钉从上壳的下侧进行安装,并设置有防水压板,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粘胶的连接要更加稳定,且防水、密封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在上壳与下壳的连接接合处加设了壳体防水条,该防水条能够覆盖上壳与下壳连接处的缝隙,由于在骑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有环境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导致的浸水问题,防水条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的流入,从而有效预防因上述问题而导致的电路系统的故障或损坏。
5、本实用新型还在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的连接之处、空心转轴与内壳之间、内壳与上壳及下壳之间的接合处、上下壳与轮毂电机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防水密封圈或防水条,提高整个结构的密封、防水性能,全方面地避免了雨水的进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平衡车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壳主体的结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踏板机构的结构爆炸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踏板主体的截面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踏板主体的结构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壳与内壳及转轮连接的结构爆炸视图。
图8是图7的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机轴防水组件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9,
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内壳主体,内壳主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壳2和下壳4,内壳主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轮6,内壳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整个平衡车行驶的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上壳2上安装有踏板机构;
所述内壳主体包括对称设置且通过转动机构相连的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所述第一内壳11与第二内壳12相对端分别成型有第一连接套筒111和第二连接套筒121,所述内壳主体上设置有弹性复位件14,弹性复位件14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入第一连接套筒111与第二连接套筒121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上。当第一内壳或第二内壳受力转动时,弹性复位件14会产生扭曲变形,当该力矩消除时,内壳又会跟随弹性复位件14复位,将平衡车的两侧自动调整至平衡状态,反应灵敏,稳定性高,提升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所述弹性复位件1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141,所述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对应位置均设置有连接柱112,弹性复位件14通过连接件16固定安装在连接柱112上。连接件可选用螺栓或螺柱或销钉,主要起固定弹性复位件的作用。
所述弹性复位件14为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所述的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由金属或塑料或橡胶制成。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空心转轴13,空心转轴13两端分别伸入第一连接套筒111与第二连接套筒121内,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两个卡簧15,所述空心转轴13两端开设有与卡簧15相互配合的卡槽131,空心转轴13通过卡簧15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套筒111和第二连接套筒121内,所述弹性复位件14位于空心转轴13内。卡簧的连接可避免空心转轴对于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的轴向移动。
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本体31,踏板本体31上一体成型有用于感应平衡车内部控制系统的感应探头32,所述感应探头32为一个起按键作用的接触结构,而并非是一种电子元件;踏板本体31内部嵌装有内骨架33,踏板本体31下表面成型有若干个缓冲凸头35。所述踏板本体31、内骨架33以及感应探头32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踏板本体31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311。所述踏板本体31下表面成型有若干个缓冲凸头35,缓冲凸头也与踏板本体一体成型,由软胶制成,该缓冲凸头会直接撞击在由铝材制成的内壳上,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凸头设置在金属支撑板上,将金属与金属的撞击改成了软胶与金属的撞击,减轻了踩踏时缓冲凸头与铝板接触时的撞击声,同时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踏板本体31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横竖相交的加强筋36,所述缓冲凸头35位于加强筋36的横竖交叉处,加强筋的设计增强了踏板本体的稳定性。
所述踏板本体31外圈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凸沿312,所述上壳2上成型有与安装凸沿312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凸沿312上表面贴合在所述安装槽内,安装凸沿312下表面通过所述螺栓或螺丝固定安装有防水压板34。由于踏板本体与上壳之间是通过若干个螺栓或螺丝来固定连接的,两者接合处存在一定的缝隙,为了避免雨水从该处缝隙流入内部,加设了防水压板,为内部的动力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所述踏板本体31和感应探头32为由软胶制成的结构,所述内骨架33为金属或硬质塑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在生产时,首先将内骨架放入到模具中,然后注入软胶材料,使得踏板本体、内骨架以及感应探头三者一次性成型,减少加工工序,降低成本额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上壳2与下壳4之间的接合处设置有若干条壳体防水条51,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上壳与下壳连接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所述壳体防水条51,由于上壳与下壳分别有两个,因此壳体防水条51设置有四条,压设在上下壳中连接接合处。所述第一连接套筒111和第二连接套筒121的外周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一123,环形凹槽一123内安装有第一防水密封圈52,第一防水密封圈52位于所述内壳与上壳2及下壳4之间。
在上述基础上,还可以在所述第一连接套筒111和第二连接套筒121的相对面处开设环形凹槽二124,环形凹槽二124内安装有第二防水密封圈53。在上述基础上,还可以在空心转轴13与第一连接套筒111和第二连接套筒121之间设置第三防水密封圈54。
所述转轮6通过轮毂电机的电机轴61安装在上壳2与下壳4的左右两侧,电机轴61通过电机轴压板62固定在所述内壳上,电机轴61与上壳2、下壳4的接合处安装有电机轴防水组件50,该电机轴防水组件50包括卡在所述上壳2边缘的上壳防水条55和卡在所述下壳4边缘的下壳防水条56,上壳防水条55与下壳防水条56中部均成型有弧形安装槽,两个弧形安装槽组合形成一个可供所述电机轴61穿过的安装通孔57。上壳防水条55与上壳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所述上壳边缘成型有安装凸边20,上壳防水条55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凹槽551,上壳防水条55通过安装凹槽与安装凸边的配合卡接在上壳上;下壳防水条56与下壳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所述下壳边缘成型有安装凸边40,下壳防水条56下表面开设有安装凹槽561,下壳防水条56通过安装凹槽与安装凸边的配合卡接在上壳上。
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供电电源71、控制器主板72以及控制器副板73,如图所示,控制器主板72和控制器副板7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上,供电电源71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壳11或第二内壳12上。
所述上壳2与下壳4的连接接合处的前后两侧、所述上壳2中部均设置有导光灯罩81,导光灯罩81内部安装有导光条,导光条与导光灯罩81交错设置,即,所述导光条与导光灯罩形成一定的角度差安装,导光条内的光源射出的光线并非直接从导光灯罩射出,而是经过折射再从导光灯罩射出,使得最终射出的光线较为柔和,不刺眼。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内壳主体,内壳主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壳(2)和下壳(4),内壳主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轮(6),内壳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整个平衡车行驶的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上壳(2)上安装有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主体包括对称设置且通过转动机构相连的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所述第一内壳(11)与第二内壳(12)相对端分别成型有第一连接套筒(111)和第二连接套筒(121),所述内壳主体上设置有弹性复位件(14),弹性复位件(14)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套筒(111)与第二连接套筒(121)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14)为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所述的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由金属或塑料或橡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空心转轴(13),空心转轴(13)两端分别伸入第一连接套筒(111)与第二连接套筒(121)内并通过卡簧(15)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14)位于空心转轴(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本体(31),踏板本体(31)上一体成型有用于感应平衡车内部控制系统的感应探头(32),踏板本体(31)内部嵌装有内骨架(33),踏板本体(31)下表面成型有若干个缓冲凸头(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本体(31)外圈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凸沿(312),所述上壳(2)上成型有与安装凸沿(312)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凸沿(312)上表面贴合在所述安装槽内,安装凸沿(312)下表面通过螺栓或螺丝固定安装有防水压板(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2)与下壳(4)之间的接合处设置有若干条壳体防水条(51);所述第一连接套筒(111)和第二连接套筒(121)的外周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一(123),环形凹槽一(123)内安装有第一防水密封圈(52),第一防水密封圈(52)位于所述内壳与上壳(2)及下壳(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111)和第二连接套筒(121)的相对面处开设有环形凹槽二(124),环形凹槽二(124)内安装有第二防水密封圈(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6)通过轮毂电机的电机轴(61)安装在上壳(2)与下壳(4)的左右两侧,电机轴(61)与上壳(2)、下壳(4)的接合处安装有电机轴防水组件(50),该电机轴防水组件(50)包括卡在所述上壳(2)边缘的上壳防水条(55)和卡在所述下壳(4)边缘的下壳防水条(56),上壳防水条(55)与下壳防水条(56)中部均成型有弧形安装槽,两个弧形安装槽组合形成一个可供所述电机轴(61)穿过的安装通孔(5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供电电源(71)、控制器主板(72)以及控制器副板(73),控制器主板(72)和控制器副板(7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上,供电电源(71)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壳(11)或第二内壳(1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2)与下壳(4)的连接接合处的前后两侧、所述上壳(2)中部均设置有导光灯罩(81),导光灯罩(81)内部安装有导光条,导光条与导光灯罩(81)交错设置。
CN201820738226.5U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新型平衡车 Active CN208306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8226.5U CN208306856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新型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8226.5U CN208306856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新型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6856U true CN208306856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12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38226.5U Active CN208306856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新型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6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67636U (zh) 电动侧踏板及汽车
CN208306856U (zh) 一种新型平衡车
CN216184924U (zh) 一种电动车集成控制器
CN205344759U (zh) 一种b柱饰板及汽车
CN208306855U (zh) 一种用于平衡车的自平衡系统
CN203864666U (zh) 一种儿童汽车中的刹车支座
CN207088950U (zh) 一种具有剪刀门的童车
WO2016041485A1 (zh) 自平衡双轮电动车
CN209274804U (zh) 一种二轮摇摆电动平衡车
CN206561919U (zh) 电动车调速转把
CN205730347U (zh) 一种快速固定方向盘
CN215042492U (zh) 一种车身编码器固定装置
CN206186711U (zh) 一种水陆车及其车轮
CN210095182U (zh) 平稳低噪式座椅驱动部件
CN210114224U (zh) 座椅驱动部件的单方向阻力簧
CN105383612B (zh) 电动平衡车
CN218577884U (zh) 应用于展车的电动充电口盖
CN208306830U (zh) 一种踏板机构及平衡车的壳体
CN217146261U (zh) 一种炫彩平衡车
CN201227962Y (zh) 安全装置
CN212022542U (zh) 一种塑料背门内上饰板
CN203318623U (zh) 折叠车曲柄
CN213413655U (zh) 一种摆臂式智能侧踏
CN217994680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电动平衡车
CN210882453U (zh) 一种童车外壳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