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65810U - 小型生化隔油池 - Google Patents

小型生化隔油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65810U
CN208265810U CN201820320930.9U CN201820320930U CN208265810U CN 208265810 U CN208265810 U CN 208265810U CN 201820320930 U CN201820320930 U CN 201820320930U CN 208265810 U CN208265810 U CN 208265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k
baffle
pond body
intake chamber
effluent troug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209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芳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Fang Qui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search Institu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Fang Qui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search Institu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Fang Qui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search Institute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Fang Qui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search Institut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209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65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65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65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生化隔油池,涉及隔油池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池体,池体内通过第一挡板分为第一水槽、第二水槽和第三水槽,第二水槽设在第一水槽和第三水槽之间,第二水槽上第三水槽槽壁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水槽内通过第二挡板分为第二进水槽和第二出水槽,第三水槽内通过第三挡板分为第三进水槽和与出水口连通的第三出水槽,第二出水槽与第三进水槽之间通过引流管连通,第二水槽槽壁上设有伸入第一进水槽内的导管,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两侧均设有挡油管,挡油管底端均与池体底壁之间设有间隙,第二挡板两侧的挡油管穿过第二挡板相连通,第三挡板两侧的挡油管穿过第三挡板相连通,其优点能够减小水流对池壁的冲击。

Description

小型生化隔油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油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生化隔油池。
背景技术
隔油池是利用油与水的比重差异,分离去除污水中颗粒 较大的悬浮油的一种预处理构筑物。
公告号为CN2034869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隔油池,它包括包括第一水槽、第二水槽和第三水槽,所述第一水槽与第二水槽下部相通,所述第二水槽与第三水槽上部相通,该第二水槽与第三水槽的下部或底部通过单向回水管连通,使第三水槽能通过所述单向回水管向第二水槽通水,所述第一水槽设有进水管,所述第二水槽内设有出水管。
这种隔油池虽然结构简单,但是这种隔油池在使用过程中污水只能依次进入第一水槽、第二水槽和第三水槽,当较多污水进入隔油池中时,流速太快且没有缓冲,会对隔油池内壁造成很大冲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生化隔油池,其优点是通过对水体的循环流动能够减小水流对池壁的冲击,实现稳定的去油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小型生化隔油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通过第一挡板分为第一水槽、第二水槽和第三水槽,所述第二水槽设置在第一水槽和第三水槽之间,所述第二水槽上第三水槽槽壁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水槽内通过第二挡板分为第二进水槽和第二出水槽,所述第三水槽内通过第三挡板分为第三进水槽和与出水口连通的第三出水槽,所述第二出水槽与第三进水槽之间通过引流管连通,所述第二水槽槽壁上设有伸入第二进水槽内的导管,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两侧均设有挡油管,所述挡油管顶端均与池体顶端对齐,底端均与池体底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挡板两侧的挡油管在远离池体底壁一端穿过第二挡板相连通,所述第三挡板两侧的挡油管在远离池体底壁一端穿过第三挡板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污水的处理排放时,从进水口注入至池体内,液体率先进入到第二水槽部分,再由第二水槽进入到第一水槽内的第一进水槽,在第一进水槽和第一出水槽之间的第二挡板两侧固定有挡油管,挡油管的底端均与池体底部之间设有间隙,随着第一进水槽内液体的不断蓄积,液面上升,进入挡油管内,在相邻的挡油管之间保持连通,能够实现对污水的连通排放,随着液面的不断上升,油污漂浮在第一进水槽内液体的上端,实现了去油污后的水体从挡油管下端进入到相邻的第一出水槽内;进入到第一出水槽的液面不断抬升,在第一出水槽与第三进水槽内设有引流管,能够将第一出水槽内的液体输送至第三进水槽内,再通过第三挡板两侧的挡油管实现液体的流通,同样是通过液面的上升,使得下层较为纯净的水体能够从挡油管的下端进入,使得油污漂浮留在第三进水槽,最终将去油后的污水从第三出水槽内的吹水口排出,整个隔油池内设有多个水槽,实现了对污水的循环去油过程,减小污水直接通过隔油池状态下对隔油池的冲击,保障了最终排出水体去油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水槽内通过过滤网分成第一进水槽和第一出水槽,所述第一水槽的两侧槽壁上设有供过滤网插接的插槽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将第一水槽分为第一进水槽和第一出水槽,能够对排放至第一进水槽部分的污水体进行初步过滤,使得混杂的杂质在过滤网的作用下实现滤出,过滤网插接在插槽块内,方便了使用人员后期的维护以及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和导管的上表面均设有弧形开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开口有利于实现水体的稳定输送,保持稳定的流通状态,同时也能够将水体中漂浮的油污在输送的过程中从弧形开口部分流出,进一步减小输送水体中的油污的含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伸入第二出水槽的一端连通有竖直导流通管,所述导流通管与第二出水槽的槽壁固定,所述导流通管的下端与池体底壁之间设有间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流通管竖直设置在第二出水槽内,能够满足在第二出水槽中液面不断抬升过程中水体稳定从导流通管的下端进入到导流管,使得油污等漂浮在液面上方,减小油污等直接从导流通管下方进入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第二进水槽侧壁上的引流管上方设有微孔滤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微孔滤网能够减小第一进水槽内杂质直接从引流管部分进入到输送回路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出水槽内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出水口一端弯曲呈竖直向上延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管的一端竖直设置,使得第三出水槽内的液体在蓄积至一定液面高度时才能实现排放,减小了沉淀杂质直接从出水口排出的现象,也使得油污始终保持漂浮在第三出水槽内的液面上方,减小了油污从出水管排出,保障去油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的内壁设有X形加强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有助于提升整个池体的抗压性能,保障正常使用过程中的稳定结构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的顶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表面四周设有插孔,所述池体侧壁的四周设有与插孔配合的圆孔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拆卸连接的密封盖有利于实现对隔油池工作环境的相对密封,减小外界环境可能对隔油池隔油去污过程的影响,操作人员只需通过密封盖上端额插孔与圆孔块的配合即可实现机械固定,方便拆卸安装和后期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顶端的四周设有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该隔油池的密封性能,减小油液等从密封盖间隙部分溢出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隔油池通过内部设置的第一水槽、第二水槽、第三水槽等,实现了内部污水的循环流动和处理,保护池体的同时也减小了最终排放的污水内的油污成分;
2、引流管设置使得相邻水槽之间能够实现互通,保障油液混合体不断沉积后的输送,降低最终排出水体的污染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挡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池体;10、导流通管;11、微孔滤网;12、出水管;13、X形加强筋;14、密封盖;141、插孔;142、圆孔块;143、密封圈;15、第一挡板;2、第一水槽;21、第二挡板;22、第二进水槽;23、第二出水槽;3、第二水槽;31、进水口;32、第一进水槽;33、第一出水槽;4、第三水槽;41、出水口;42、第三挡板;43、第三进水槽;44、第三出水槽;5、引流管;6、挡油管;7、导管;8、过滤网;81、插槽块;9、弧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小型生化隔油池,如图3所示,包括池体1,池体1内通过第一挡板15分为第一水槽2、第二水槽3和第三水槽4,第二水槽3设置在第一水槽2和第三水槽4之间,第二水槽3上第三水槽4槽壁分别设有进水口31(参考图1)和出水口41(参考图1),第一水槽2内通过第二挡板21分为第二进水槽22和第二出水槽23,第三水槽4内通过第三挡板42分为第三进水槽43和与出水口41连通的第三出水槽44,第一出水槽33与第三进水槽43之间通过引流管5连通,第二水槽3槽壁上设有伸入第一进水槽32内的导管7。
如图3所示,第二挡板21和第三挡板42的两侧均设有挡油管6,挡油管6顶端均与池体1顶端对齐,底端均与池体1底壁之间设有间隙,第二挡板21两侧的挡油管6在远离池体1底壁一端穿过第二挡板21相连通,第三挡板42两侧的挡油管6在远离池体1底壁一端穿过第三挡板42相连通,第二水槽3内通过过滤网8分成第二进水槽22和第二出水槽23。
如图3所示,使用时,当污水进入池体1内时,首先通过进水口31(参考图1)进入第二进水槽22内,经过过滤网8的过滤进入第二出水槽23内,可以过滤掉污水中的杂质,然后再通过伸入第一进水槽32内的导管7进入第一进水槽32内,导管7设置在第二出水槽23槽壁上方,由于杂质质量较大,可以沉积在池底,可以减少第二出水槽23内的杂质进入到第一进水槽32内,之后污水会从第一进水槽32内的第二挡板21一侧的挡油管6下方进入挡油管6内,由于第二挡板21两侧的挡油管6是相连通的,因此污水会进入到底移出水槽内,由于挡油管6顶部与池体1顶部平齐,油的质量较轻可以漂浮在水的上方,油会被挡在挡油管6内,污水会从挡油管6底部进入第一出水槽33内。
如图3所示,之后,第一出水槽33内的污水会通过引流管5第三进水槽43内,然后进入第三进水槽43内的水会和进入第一进水槽32内的水一样通过第三挡板42两侧的挡油管6的去油处理进入到第三出水槽44内,最后从第三出水槽44内的出水口41内排出,第三出水槽44内设有与出水口41(参考图1)连通的出水管12,出水管12远离出水口41一端弯曲呈竖直向上延伸,可以使杂质沉积在第三出水槽44内,减少第三出水槽44内的污水中的杂质从出水口41排出。
如图3所示,污水进入池体1内从第二进水槽22到第二出水槽23,再进入第一进水槽32至第一出水槽33,最后再进入到第三进水槽43并流至第三出水槽44,最后流出,这样整个过程中污水在池体1内形成环形流道,增加了污水流经过的路径,减缓水流流速,当进入池体1内的污水较多时,可以减少对池体1内壁的冲击。
如图3所示,过滤网8的作用用于过滤污水中的杂质,为了减少一段时间之后杂质堵塞过滤网8网孔,第二水槽3的两侧槽壁上设有供过滤网8插接的插槽块81,过滤网8通过插接在插槽块81内固定在第二水槽3内,可以实现过滤网8的可拆卸,方便过滤网8的使用,当过滤网8在长时间使用被堵塞之后方便更换。
如图3所示,引流管5和导管7的上表面均设有弧形开口9,弧形开口9一方面可以使污水中的油流出,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污水太多冲击引流管5和导管7对引流管5和导管7产生的破坏,由于引流管5一部分穿过第二进水槽22,为了减少第一进水槽32内的杂质从弧形开口9内进入引流管5,位于第二进水槽22侧壁上的引流管5上方设有微孔滤网11,同时,引流管5伸入第二出水槽23的一端连通有竖直导流通管10,导流通管10与第二出水槽23的槽壁固定,导流通管10的下端与池体1底壁之间设有间隙,可以进一步减少污水中的油进入引流管5内流至第三进水槽43内,提高污水的去油效果。
如图3所示,除此之外,池体1的内壁设有X形加强筋13,从而增加了池体1的承压能力,延长池体1的使用寿命,池体1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14,密封盖14的表面四周设有插孔141(参考图2),池体1侧壁的四周设有与插孔141配合的圆孔块142,密封盖14可以减少外界环境中的杂质进入池体1内,对污水的去油过程产生影响,操作人员只需通过密封盖14上端的插孔141与圆孔块142的配合即可实现机械固定,方便拆卸安装,池体1顶端的四周还设有密封圈143(参考图2),可以提高密封盖14的密封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小型生化隔油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通过第一挡板(15)分为第一水槽(2)、第二水槽(3)和第三水槽(4),所述第二水槽(3)设置在第一水槽(2)和第三水槽(4)之间,所述第二水槽(3)上第三水槽(4)槽壁分别设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41),所述第一水槽(2)内通过第二挡板(21)分为第二进水槽(22)和第二出水槽(23),所述第三水槽(4)内通过第三挡板(42)分为第三进水槽(43)和与出水口(41)连通的第三出水槽(44),所述第二出水槽(23)与第三进水槽(43)之间通过引流管(5)连通,所述第二水槽(3)槽壁上设有伸入第一进水槽(32)内的导管(7),所述第二挡板(21)和第三挡板(42)的两侧均设有挡油管(6),所述挡油管(6)顶端均与池体(1)顶端对齐,底端均与池体(1)底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挡板(21)两侧的挡油管(6)在远离池体(1)底壁一端穿过第二挡板(21)相连通,所述第三挡板(42)两侧的挡油管(6)在远离池体(1)底壁一端穿过第三挡板(4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生化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2)内通过过滤网(8)分成第一进水槽(32)和第一出水槽(33),所述第一水槽(2)的两侧槽壁上设有供过滤网(8)插接的插槽块(8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生化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5)和导管(7)的上表面均设有弧形开口(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生化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5)伸入第二出水槽(23)的一端连通有竖直导流通管(10),所述导流通管(10)与第二出水槽(23)的槽壁固定,所述导流通管(10)的下端与池体(1)底壁之间设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生化隔油池,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进水槽(22)侧壁上的引流管(5)上方设有微孔滤网(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生化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水槽(44)内设有与出水口(41)连通的出水管(12),所述出水管(12)远离出水口(41)一端弯曲呈竖直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生化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内壁设有X形加强筋(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生化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顶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14),所述密封盖(14)的表面四周设有插孔(141),所述池体(1)侧壁的四周设有与插孔(141)配合的圆孔块(1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型生化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顶端的四周设有密封圈(143)。
CN201820320930.9U 2018-03-07 2018-03-07 小型生化隔油池 Active CN208265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0930.9U CN208265810U (zh) 2018-03-07 2018-03-07 小型生化隔油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0930.9U CN208265810U (zh) 2018-03-07 2018-03-07 小型生化隔油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65810U true CN208265810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74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20930.9U Active CN208265810U (zh) 2018-03-07 2018-03-07 小型生化隔油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65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2263A (zh) 高密度养殖水污分离过滤增氧系统
CN206955795U (zh) 一种污水净化分离的抽污罐车
CN115872505A (zh) 海水淡化杂质预处理组件、系统及工艺
CN208265810U (zh) 小型生化隔油池
CN209853876U (zh) 一体化油脂分离净水器
CN211705996U (zh) 一种矩形高负荷沉降系统
CN105148573B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CN205933554U (zh) 固态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
CN20532873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气浮机
CN205328658U (zh) 一种改进了除杂功能的气浮机
CN211226595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污染物分离装置
CN209853875U (zh) 一体化净水装置
CN107285418A (zh) 一种可组装的低环流涡凹气浮机
CN209890314U (zh) 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CN110143643B (zh) 一种油水混合物分离装置
CN101929146A (zh) 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
CN208429920U (zh) 一种高效混凝斜管沉淀器
CN207375906U (zh) 一种带人工湿地的河道水环境治理装置
CN105110494A (zh) 一种处理食堂泔水的油水分离设备
CN206138811U (zh) 一种自动流油油水分离装置
CN205948425U (zh) 新型隔油池
CN112121476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0251347U (zh) 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
CN110054268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9364781U (zh) 一体化预制泵站自清洁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