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0314U - 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90314U
CN209890314U CN201920582355.4U CN201920582355U CN209890314U CN 209890314 U CN209890314 U CN 209890314U CN 201920582355 U CN201920582355 U CN 201920582355U CN 209890314 U CN209890314 U CN 209890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settling tank
pipe
fixedly connected
sett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823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渝
康傲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UE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UE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UE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UE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823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90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90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90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架体;依次并列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多个沉淀箱,多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上;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另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并连通;多根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一一对应的排泥管,多根所述排泥管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回流管连接并连通。本实施新型有益效果是能够批量生产,移动非常方便,适用于不同环境下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背景技术
在对污水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污水中加入絮凝剂进行沉淀,将污水中的杂物除去,而一般是将污水流入到沉淀池中,使得污水进行沉淀。目前污水处理技术中用到的沉淀池多为通过传统设计的土建物,传统土建的沉淀池具有无法量产、无法移动、造价高、建造时间长等缺点,不适合目前环境快速恶化的情况。另外目前的传统土建的沉淀池需要配合搅拌机来将絮凝剂均匀分散在沉淀池内,方便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需要耗费较多电能,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本沉淀池能够批量生产,同时移动非常方便,能够适用于不同环境下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包括架体;依次并列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多个沉淀箱,多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上;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另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排泥阀门;多根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一一对应的排泥管,多根所述排泥管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回流管连接并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多个沉淀箱固定在架体上,通过运输架体来运输整个沉淀池,方便运输到不同地方进行使用,同时本沉淀池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制造成本低,另外通过设置的回流管能够将沉淀出来的带有絮凝剂的污泥重新回流到沉淀箱内再次絮凝沉淀,不需要额外的搅拌设备,节约制造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多个所述沉淀箱包括第一沉淀箱、第二沉淀箱、第三沉淀箱和第四沉淀箱,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箱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沉淀箱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级沉淀箱进行沉淀,沉淀效果好。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污泥收集斗、第二污泥收集斗、第三污泥收集斗和第四污泥收集斗,所述第一污泥收集斗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三污泥收集斗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污泥收集斗的顶端与所述第四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沉淀下来的污泥进行收集,方便进行回流。
进一步,所述排泥管包括第一排泥管、第二排泥管、第三排泥管和第四排泥管,所述第一排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污泥收集斗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排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三排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污泥收集斗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排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污泥收集斗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个对应设置的排泥管将污泥排出到回流管中进行回流,排出污泥更快速。
进一步,还包括L型导流管,所述L型导流管固定设在所述第一沉淀箱内,所述L型导流管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沉淀箱的顶部并且管口朝向竖直上方,所述L型导流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沉淀箱的侧壁置于所述第二沉淀箱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第一沉淀箱内上层的水进入到L型导流管进入到第二沉淀箱再次沉淀,取上层的水,使得沉淀效果逐级增加。
进一步,还包括两根分流管,两根所述分流管位于所述第二沉淀箱内,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并列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桶,两根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L型导流管位于所述第二沉淀箱内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两根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分别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水输送到第二污泥收集斗的内部底部,方便水内的污泥进行沉淀。
进一步,还包括出水堰,所述出水堰设在所述第四沉淀箱内,所述第四沉淀箱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吊住所述出水堰的吊耳,所述吊耳的底端与所述出水堰的顶端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堰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第四沉淀箱内的水位高度高于出水堰后,水从出水堰流出到出水管排出,利于取上层的干净的水。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斜管支架和第二斜管支架,所述第一斜管支架固定设在所述第三沉淀箱内,所述第二斜管支架固定设在所述第四沉淀箱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放入斜管,提高沉淀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二沉淀箱与所述第三沉淀箱之间连接的侧边的顶端设有用于水从所述第二沉淀箱流入到所述第三沉淀箱内的第一水流缝隙,所述第三沉淀箱与所述第四沉淀箱之间连接的侧边的顶端设有用于水从所述第三沉淀箱流入到所述第四沉淀箱内的第二水流缝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沉淀过程中均取上层的水,逐级增加沉淀效果。
进一步,还包括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固定连接并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加入絮凝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沉淀池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淀池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沉淀池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沉淀池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沉淀池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架体,2、进水管,3、第一沉淀箱,4、第二沉淀箱,5、L型导流管,6、第三沉淀箱,7、第四沉淀箱,8、第一水流缝隙,9、第二水流缝隙,10、出水堰,11、出水管,12、吊耳,13、回流管,14、第一排泥管,15、第二排泥管,16、第三排泥管,17、第四排泥管,18、分流管,19、排泥阀门,20、第一污泥收集斗,21、第二污泥收集斗,22、第三污泥收集斗,23、第四污泥收集斗,24、第一斜管支架,25、第二斜管支架,26、加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包括架体1,架体1为长方体,碳钢加工而成的框架结构,质轻强度高;依次并列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多个沉淀箱,具体地,多个沉淀箱均为上方敞口式设计,利于水中的气体排出,同时能够从沉淀箱的上方捞出浮于水面上的杂物;进水管2,出水管11,回流管13,多根与多个沉淀箱一一对应的排泥管;
多个沉淀箱固定连接在架体1上,具体地,架体1的底端与多个沉淀想的外壁固定焊接,进水管2的一端与多个沉淀箱中位于一端端部的一个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出水管11的一端与多个沉淀箱中位于另一端端部的一个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使得从进水管2进入的污水在多个沉淀箱内依次沉淀后,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11排出,完成对污水沉淀处理,回流管13的一端与进水管2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排泥阀门19,多根排泥管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回流管13连接并连通,具体地,沉淀箱内部底端沉淀下来的污泥能够从排泥管流动到回流管13中,而回流管13的一端与进水管2连通,由于污泥中带有未使用完的絮凝剂,新输送来的污水带动回流管13中的污泥和絮凝剂再次进入沉淀箱内进行再次絮凝沉淀,节约了絮凝剂,同时由于絮凝剂已在污泥中分散一次,再次进入到沉淀箱内能够更好的分散开来,不需要对沉淀箱内搅拌,节约了设备资源以及电能。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多个沉淀箱一共有四个,具体包括第一沉淀箱3、第二沉淀箱4、第三沉淀箱6和第四沉淀箱7,第一沉淀箱3、第二沉淀箱4、第三沉淀箱6和第四沉淀箱7依次排列设置,第一沉淀箱3、第二沉淀箱4、第三沉淀箱6和第四沉淀箱7均为长方体结构,进水管2的一端与第一沉淀箱3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污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到第一沉淀箱3内,出水管11的一端与第四沉淀箱7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沉淀处理后上方的清水从出水管11排出。
具体地,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污泥收集斗20、第二污泥收集斗21、第三污泥收集斗22和第四污泥收集斗23,第一污泥收集斗20的顶端与第一沉淀箱3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第二污泥收集斗21的顶端与第二沉淀箱4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第三污泥收集斗22的顶端与第三沉淀箱6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第四污泥收集斗23的顶端与第四沉淀箱7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通过第一污泥收集斗20、第二污泥收集斗21、第三污泥收集斗22和第四污泥收集斗23分别对第一沉淀箱3、第二沉淀箱4、第三沉淀箱6和第四沉淀箱7内沉淀下来的污泥进行收集,便于进行排出。具体地,第一污泥收集斗20、第二污泥收集斗21、第三污泥收集斗22和第四污泥收集斗23均为竖直设置,顶端大,底端下,同时第一污泥收集斗20、第二污泥收集斗21、第三污泥收集斗22和第四污泥收集斗23外壁上还设有强度加强筋,使得第一污泥收集斗20、第二污泥收集斗21、第三污泥收集斗22和第四污泥收集斗23的强度更高不易损坏。
具体地,排泥管同样设有4根,包括第一排泥管14、第二排泥管15、第三排泥管16和第四排泥管17,第一排泥管14的一端与第一污泥收集斗20的底端侧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13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第二排泥管15的一端与第二污泥收集斗21的底端侧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13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第三排泥管16的一端与第三污泥收集斗22的底端侧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13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第四排泥管17的一端与第四污泥收集斗23的底端侧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13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通过第一排泥管14、第二排泥管15、第三排泥管16和第四排泥管17分别将第一污泥收集斗20、第二污泥收集斗21、第三污泥收集斗22和第四污泥收集斗23内收集的污泥排放到回流管13中,进行回流。
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包括L型导流管5,L型导流管5固定设在第一沉淀箱3内,L型导流管5的一端靠近第一沉淀箱3的顶部并且管口朝向竖直上方,使得第一沉淀箱3内上方的水才能进入到L型导流管5内,L型导流管5的另一端穿出第一沉淀箱3的侧壁置于第二沉淀箱4内,进入到L型导流管5中水进入到第二沉淀箱4内进行二次沉淀,通过L型导流管5,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泥大部分沉淀在第一沉淀箱3内,避免带入到第二沉淀箱4内。
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包括两根分流管18,两根分流管18竖直设置,两根分流管18位于第二沉淀箱4内,第二污泥收集斗21设有两个,两个第二污泥收集斗21并列设置分别与第二沉淀箱4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两根分流管18的一端分别与L型导流管5位于第二沉淀箱4内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两根分流管18的另一端分别置于两个第二污泥收集斗21内,使得通过L型导流管5输送而来的水进入到两根分流管18中,经过分流管18输送到两个第二污泥收集斗21内的底部,使得水从下方向上移动,更利于污泥的沉淀。
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包括出水堰10,出水堰10设在第四沉淀箱7内的顶端,出水堰10的端面与第四沉淀箱7的内壁固定连接,当第四沉淀箱7内的水位高于出水堰10后流入到出水堰10中,具体的,出水堰10为T型结构,可设置多个,利于快速排出处理后的水,第四沉淀箱7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吊住出水堰10的吊耳12,吊耳12的底端与出水堰10的顶端侧边固定连接,通过吊耳12对出水堰10进行加固,避免出水堰10中水过多后导致出水堰10脱落,出水堰10与出水管11连通,进入到出水堰10中的水通过出水管11排出。
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斜管支架24和第二斜管支架25,第一斜管支架24固定设在第三沉淀箱6内,第二斜管支架25固定设在第四沉淀箱7内,通过第一斜管支架24和第二斜管支架25能够放入斜管,通过斜管来进行层流效应,使得沉淀池的沉淀效果更好。
具体地,第二沉淀箱4与第三沉淀箱6之间连接的侧边的顶端设有用于水从第二沉淀箱4流入到第三沉淀箱6内的第一水流缝隙8,当第二沉淀箱4内的水位高于第一水流缝隙8后,水从第一水流缝隙8进入到第三沉淀箱6内,第三沉淀箱6与第四沉淀箱7之间连接的侧边的顶端设有用于水从第三沉淀箱6流入到第四沉淀箱7内的第二水流缝隙9,当第三沉淀箱6内的水位高于第二水流缝隙9后,第三沉淀箱6内上层的水从第二水流缝隙9流入到第四沉淀箱7内,使得上层的较干净的水再进入下一沉淀箱再沉淀,沉淀效果更好。
优选地,还包括加药管26,加药管26的一端与回流管13固定连接并连通,通过加药管26能够添加絮凝剂,絮凝剂加入到回流管13后,随着污泥流动时,絮凝剂再污泥中混合分散,进一步减少了搅拌的工序和设备。
优选地,第一污泥收集斗20同样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污泥收集斗20并列设置分别与第一沉淀箱3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设置两个第一污泥收集斗20,能够对沉降后的污泥形成分量,更利于污泥进入到排泥管中,避免堆积后内部压力过大无法排出。
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时,污水从进入管进入到第一沉淀箱3内,在第一沉淀箱3内进行沉淀,随着水位上升高于L型导流管5的管口后,第一沉淀箱3内上层的水进入到L型导流管5内,流动到第二沉淀箱4内,第一污泥收集斗20中收集的污泥从第一排泥管14流入到回流管13中,回流到进水管2,同时将通过加药管26添加的絮凝剂携带分散到第一沉淀箱3内,进行絮凝沉淀,进入到第二沉淀箱4的水再次进行沉淀,第二沉淀箱4内上层的水从第一水流缝隙8流入到第三沉淀箱6内,在第三沉淀箱6内再次沉淀,同时经过斜管进一步沉淀,第三沉淀箱6内上层的水从第二水流缝隙9中流入到第四沉淀箱7内,进行最后沉淀,当第四沉淀箱7内上层的水位高于出水堰10时,从出水堰10流到出水管11排出,而第一污泥收集斗20、第二污泥收集斗21、第三污泥收集斗22和第四污泥收集斗23内的污泥排出到回流管13回流,并定时从回流管13的另一端的排泥阀门19处将多次回流后的污泥排出。完成对污水的沉淀处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1);
依次并列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多个沉淀箱,多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1)上;
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
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另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
回流管(13),所述回流管(13)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2)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排泥阀门(19);
多根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一一对应的排泥管,多根所述排泥管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回流管(13)连接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沉淀箱包括第一沉淀箱(3)、第二沉淀箱(4)、第三沉淀箱(6)和第四沉淀箱(7),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箱(3)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水管(1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沉淀箱(7)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污泥收集斗(20)、第二污泥收集斗(21)、第三污泥收集斗(22)和第四污泥收集斗(23),所述第一污泥收集斗(20)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沉淀箱(3)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21)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沉淀箱(4)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三污泥收集斗(22)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沉淀箱(6)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污泥收集斗(23)的顶端与所述第四沉淀箱(7)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包括第一排泥管(14)、第二排泥管(15)、第三排泥管(16)和第四排泥管(17),所述第一排泥管(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污泥收集斗(20)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13)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排泥管(1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21)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13)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三排泥管(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污泥收集斗(22)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13)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排泥管(17)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污泥收集斗(23)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13)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型导流管(5),所述L型导流管(5)固定设在所述第一沉淀箱(3)内,所述L型导流管(5)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沉淀箱(3)的顶部并且管口朝向竖直上方,所述L型导流管(5)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沉淀箱(3)的侧壁置于所述第二沉淀箱(4)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分流管(18),两根所述分流管(18)位于所述第二沉淀箱(4)内,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2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21)并列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沉淀箱(4)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桶,两根所述分流管(18)的一端分别与所述L型导流管(5)位于所述第二沉淀箱(4)内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两根所述分流管(18)的另一端分别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堰(10),所述出水堰(10)设在所述第四沉淀箱(7)内,所述第四沉淀箱(7)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吊住所述出水堰(10)的吊耳(12),所述吊耳(12)的底端与所述出水堰(10)的顶端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堰(10)与所述出水管(1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斜管支架(24)和第二斜管支架(25),所述第一斜管支架(24)固定设在所述第三沉淀箱(6)内,所述第二斜管支架(25)固定设在所述第四沉淀箱(7)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箱(4)与所述第三沉淀箱(6)之间连接的侧边的顶端设有用于水从所述第二沉淀箱(4)流入到所述第三沉淀箱(6)内的第一水流缝隙(8),所述第三沉淀箱(6)与所述第四沉淀箱(7)之间连接的侧边的顶端设有用于水从所述第三沉淀箱(6)流入到所述第四沉淀箱(7)内的第二水流缝隙(9)。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药管(26),所述加药管(26)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13)固定连接并连通。
CN201920582355.4U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Active CN209890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2355.4U CN209890314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2355.4U CN209890314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90314U true CN209890314U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99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82355.4U Active CN209890314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903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7519A (zh) * 2021-12-31 2022-05-13 凡贝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7519A (zh) * 2021-12-31 2022-05-13 凡贝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模块
CN114477519B (zh) * 2021-12-31 2023-12-01 凡贝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90314U (zh) 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CN206391652U (zh) 一种斜管沉淀设备
CN206337062U (zh) 一体化电絮凝全自动净水器
CN206783436U (zh) 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
CN207845430U (zh) 一种塔式污水生物处理设备
CN206843162U (zh) 一种室外斜管沉淀池
CN207153194U (zh) 一种水力旋流沉淀器及污水处理设备
CN206886813U (zh) 一种集成式废水软化澄清装置
CN109331506A (zh) 竖流沉淀池
CN204601823U (zh) 一种电镀废水处理综合沉淀池
CN211435208U (zh) 一种固井实验室用沉淀系统
CN110876861B (zh) 卧式泥水分离器
CN209752379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
CN209679570U (zh) 一种竖流沉淀池
CN209872475U (zh) 新型污水加药絮凝沉淀反应装置
CN210251347U (zh) 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
CN203389374U (zh) 一种稀硫酸酸泥泥浆罐
CN210505951U (zh) 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
CN215161502U (zh) 一种建筑环境中污水清洁利用装置
CN206089269U (zh) 一种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
CN209161684U (zh) 一种dm一体化脱硫废水处理设备
CN211004724U (zh) 一种快速沉淀池
CN213132057U (zh) 一种高效组合式沉淀池
CN211035526U (zh) 一种循环水系统沉淀装置
CN212347831U (zh) 多功能调节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