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39767U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39767U
CN208239767U CN201820885214.5U CN201820885214U CN208239767U CN 208239767 U CN208239767 U CN 208239767U CN 201820885214 U CN201820885214 U CN 201820885214U CN 208239767 U CN208239767 U CN 208239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frame glue
frame
supp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852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852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39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39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3976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环状框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且形成盒厚空间,盒厚空间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环状框胶设置在非显示区域内,环状框胶包括支撑框胶部和导电框胶部;设置于显示区域与环状框胶之间的、与导电框胶部平行且靠近导电框胶部一侧的补充框胶部,补充框胶部包括胶体和导电球,补充框胶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导电框胶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能够改善第一基板在发生形变时由于框胶脱落导致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导通不良的问题,降低显示面板的导通不良概率,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被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并且大尺寸的显示面板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显示面板可以分为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 Display,LCD)和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Light Emitting Diode,LED)。
以LCD为例,现有的显示面板在成盒过程中,通常需要利用密封材料(如框胶)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粘合起来,然而,当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盒厚较大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在显示面板的后续制作过程(如贴付保护膜)中,施加在显示面板上的外力会使第一基板发生形变,使得框胶从第一基板上脱落,导致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导通不良,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改善第一基板在发生形变时由于框胶脱落导致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导通不良的问题,降低显示面板的导通不良概率,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环状框胶,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盒厚空间,盒厚空间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环状框胶设置在非显示区域内,环状框胶包括支撑框胶部和导电框胶部,还包括:
设置于显示区域与环状框胶之间的、与导电框胶部平行且靠近导电框胶部一侧的补充框胶部,其中,补充框胶部包括胶体和导电球,补充框胶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导电框胶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
进一步地,支撑框胶部包括胶体和支撑球;导电框胶部包括胶体和导电球;
其中,支撑球用于支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导电球用于实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导通。
进一步地,该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于显示区域与环状框胶之间的激光标记框,用于隔离显示面板的电极;
其中,补充框胶部设置于激光标记框与环状框胶之间。
进一步地,激光标记框为未封闭的环形或者L型。
进一步地,补充框胶部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激光标记框到环状框胶的距离。
进一步地,补充框胶部的宽度等于导电框胶部的宽度。
进一步地,补充框胶部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导电框胶部的长度的1/3。
进一步地,补充框胶部的长度等于导电框胶部的长度。
进一步地,胶体为环氧树脂胶。
进一步地,导电球为金球。
进一步地,支撑球为硅球。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特征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于显示区域与环状框胶之间的、与导电框胶部平行且靠近导电框胶部一侧的补充框胶部,使得显示面板在成盒后的制作过程中,即使第一基板发生形变使得导电框胶部从第一基板上脱落,补充框胶部依然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接触,保证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导通,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导通不良概率,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沿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导电框胶部从第一基板上脱落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沿图4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框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框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球和胶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同时,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贯穿说明书的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另外,出于理解和易于描述,附图中可能夸大了一些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其它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另外,“在……上”是指将元件定位在另一元件上或者在另一元件下方,但是本质上不是指根据重力方向定位在另一元件的上侧上。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都是将元件画在另一元件的上侧。
另外,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否则词语“包括”和诸如“包含”或“具有”的变形将被理解为暗示包含该元件,但不排除任意其它元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到的“和/或”是指”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应该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并且,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
当可以不同地实施某个实施例时,具体的工艺顺序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例如,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可以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执行或者按与所描述顺序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到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或者刚性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类型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平面转换(In-Plane Switching,IPS)面板、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面板、垂直配向技术(Vertical Alignment,VA)面板、电子纸、QLED(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或者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μLED)面板、裸眼2D/3D可切换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具体限制。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述实施例中均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图1中未标注出)、第二基板(图1中未标注出)和环状框胶10,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且通过环状框胶10粘合。其中,环状框胶10分为两部分:支撑框胶部100和导电框胶部101,支撑框胶部100起到支撑显示面板的作用,导电框胶部101起到导通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作用。
图2示出了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沿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由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形成盒厚空间,当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的盒厚较大时,在显示面板的后续制作过程(如贴付保护膜)中,施加在显示面板上的外力会使第一基板20发生形变,使得环状框胶10从第一基板20上脱落,尤其是当导电框胶部101从第一基板20上脱落时,会导致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导通不良,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其中,图3示出了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导电框胶部101从第一基板20上脱落的示意图。
需要理解的是,由于导电框胶部101起到导通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的作用,因此,导电框胶部101在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会处于挤压状态,在实际的生产制造中,导电框胶部101的高度会略高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的距离,这种构造会使得导电框胶部101相较于支撑框胶部100更容易从基板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于显示区域与环状框胶之间的、与导电框胶部平行且靠近导电框胶部一侧的补充框胶部,使得显示面板在成盒后的制作过程中,即使第一基板发生形变使得导电框胶部从第一基板上脱落,补充框胶部依然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接触,保证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导通,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导通不良概率,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实施例1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图4中未标注出)、第二基板(图4中未标注出)和环状框胶10。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沿图4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相对设置,且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形成盒厚空间40,盒厚空间40包括显示区域401和位于显示区域401周边的非显示区域402,环状框胶10设置在非显示区域402内,环状框胶10包括支撑框胶部100和导电框胶部101。
设置于显示区域401与环状框胶10之间的、与导电框胶部101平行且靠近导电框胶部101一侧的补充框胶部50,其中,补充框胶部50包括胶体和导电球,补充框胶部5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导电框胶部10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其中,图4是以补充框胶部5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导电框胶部10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交叠为例进行绘制的。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框胶部100可以包括胶体和支撑球;导电框胶部101可以包括胶体和导电球。可选的,由于支撑球是用于支撑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的,因此支撑球可以选用强度(硬度)较大的材料制作,例如硅、氧化硅等材料;同时,由于导电球是用于实现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的导通的,因此导电球可以选用导电材料制作,例如金属、金属氧化物等材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下述实施例均以支撑球为硅球,导电球为金球为例进行说明。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原理图,当第一基板20发生形变,导电框胶部101从第一基板20上脱落时,根据“跷跷板原理”,补充框胶部50会处于挤压状态,补充框胶部50的金球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会处于更大挤压接触状态(即接触面积增加),使得导通效果提升,此时补充框胶部50可代替导电框胶部101起到导通作用。因此即使导电框胶部101从第一基板20上脱落,补充框胶部50中的金球依然能够实现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的导通,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导通不良概率,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框胶部的结构示意图,支撑框胶部100包括胶体和硅球1000,胶体包裹在硅球1000外侧,硅球1000用于支撑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
由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之间形成盒厚空间40,盒厚空间40内注入液晶,液晶需要在盒厚空间40内根据电压做旋转,因此需要保证盒厚空间40的大小稳定,以保证液晶分子旋转到位。由于胶体为黏着的胶状物,胶体本身并不能形成稳定的高度,因此,需要在胶体内掺杂一定比例的硅球1000。可选的,硅球1000的大小一致,均匀地分布在胶体中,以支撑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保证盒厚空间40的大小稳定。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框胶部的结构示意图,导电框胶部101包括胶体和金球1010,胶体部分包裹金球1010,金球1010用于实现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的导通。
为了使液晶分子能够在盒厚空间40内根据电压旋转,需要在胶体内掺杂一定比例的金球1010,从而通过金球1010实现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的导通。进一步地,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球和胶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通过金球1010实现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的导通要求金球1010必须从胶体内“钻”出来,即胶体不能完全包裹住金球1010,金球1010的上下部分分别与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的像素电极相“挤压”接触,才能达到导通的目的,这种导通方式被称为接触式导通。
进一步地,结合图4,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于显示区域401与环状框胶10之间的激光标记框60,用于隔离显示面板电极,即隔离显示面板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其中,激光标记框60为未封闭的环形。
那么相应可以理解的是,补充框胶部50设置于激光标记框60与环状框胶10之间。
可选的,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激光标记框60还可以为L型。
进一步地,补充框胶部50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激光标记框60到环状框胶10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当补充框胶部50的宽度小于激光标记框60到环状框胶10的距离时,补充框胶部50可以与环状框胶10相互接触设置,也可以不与环状框胶10相互接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优选地,补充框胶部50的宽度等于导电框胶部101的宽度,以降低制作难度。
进一步地,补充框胶部50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导电框胶部101的长度的1/3。或者,补充框胶部50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导电框胶部101的长度的一半。
可以理解的是,补充框胶部50在垂直于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导电框胶部101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交叠的长度越长,即补充框胶部50在垂直于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导电框胶部101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交叠的面积越大,显示面板出现导通不良的概率越低,但是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考虑到补充框胶部50的长度的制作成本的问题。因此优选地,补充框胶部50的长度等于导电框胶部101的长度,即补充框胶部5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导电框胶部10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激光标记框60具有开口,且激光标记框60不导电,因此,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从制作成本和制作工艺的难易度的角度出发,补充框胶部50和导电框胶部101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侧,即补充框胶部50的长度和导电框胶部101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L型或者未封闭的环形的激光标记框60的开口位置到环状框胶10拐弯处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补充框胶部50和导电框胶部101还可以设置在环状框胶10任一拐弯处(图12是以补充框胶部50和导电框胶部101设置在环状框胶10右下侧拐弯处为例进行绘制的),以防止显示面板的拐角区域导通不良概率。
进一步地,补充框胶部50和导电框胶部101需要设置在激光标记框60的开口的同一侧。如图10-图12所示,补充框胶部50和导电框胶部101均设置在激光标记框60的开口位置的右侧。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补充框胶部50和导电框胶部101均设置在激光标记框60的开口位置的左侧。
还需要补充的是,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L型激光标记框60仅需要将补充框胶部50和导电框胶部101与显示区域401隔离开即可。
进一步地,胶体为环氧树脂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举例说明胶体的材质,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对胶体材质的保护,胶体也可以采用其他种类的树脂胶或者其它可用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环状框胶,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盒厚空间,盒厚空间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环状框胶设置在非显示区域内,环状框胶包括支撑框胶部和导电框胶部,支撑框胶部包括胶体和硅球,硅球用于支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导电框胶部包括胶体和金球,金球用于实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导通,还包括:设置于显示区域与环状框胶之间的、与导电框胶部平行且靠近导电框胶部一侧的补充框胶部,其中,补充框胶部包括胶体和金球,补充框胶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导电框胶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通过设置于显示区域与环状框胶之间的、与导电框胶部平行且靠近导电框胶部一侧的补充框胶部,使得显示面板在成盒后的制作过程中,即使第一基板发生形变使得导电框胶部从第一基板上脱落,补充框胶部依然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接触,保证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导通,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导通不良概率,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具有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任一特征的显示面板。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环状框胶,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盒厚空间,所述盒厚空间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所述环状框胶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内,所述环状框胶包括支撑框胶部和导电框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环状框胶之间的、与所述导电框胶部平行且靠近所述导电框胶部一侧的补充框胶部,其中,所述补充框胶部包括胶体和导电球,所述补充框胶部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导电框胶部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胶部包括所述胶体和支撑球;所述导电框胶部包括所述胶体和所述导电球;
其中,所述支撑球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所述导电球用于实现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环状框胶之间的激光标记框,用于隔离所述显示面板的电极;
其中,所述补充框胶部设置于所述激光标记框与所述环状框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标记框为未封闭的环形或者L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框胶部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激光标记框到所述环状框胶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框胶部的宽度等于所述导电框胶部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框胶部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导电框胶部的长度的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框胶部的长度等于所述导电框胶部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为环氧树脂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球为金球。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球为硅球。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20885214.5U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239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85214.5U CN208239767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85214.5U CN208239767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39767U true CN208239767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76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85214.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239767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397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5921A (zh) * 2018-06-08 2018-09-14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5921A (zh) * 2018-06-08 2018-09-14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35921B (zh) * 2018-06-08 2024-01-16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592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133658B (zh) 触控装置
CN207216224U (zh) 显示装置
CN102831822B (zh) 显示面板
TWI518650B (zh) 顯示裝置
CN104241327B (zh) 显示装置
US11026330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252835B2 (en) Bendable cover, bendable display module, and bendable terminal device
CN104423715A (zh) 触摸窗和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KR20130024097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4127565A1 (zh) 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37188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515246B (zh) 一种堆叠式共基板的多彩液晶显示屏
WO2019080884A1 (zh) 电子纸显示屏、显示设备及邦定方法
US8378363B2 (en) Self-illuminating display having light emitting nanowir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208239767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09776A (zh) 一种oled显示器
CN209690889U (zh) 一种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屏
CN104849893A (zh) 硅基液晶的晶圆级液晶组装及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14283698A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2566120A (zh) 具有液晶显示盖板的显示装置
CN109445156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
CN210835535U (zh) 一种堆叠式共基板的多彩液晶显示屏
WO2009001585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05789982U (zh) 柔性面板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1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