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32580U - 粘毛机 - Google Patents

粘毛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32580U
CN208232580U CN201820616525.1U CN201820616525U CN208232580U CN 208232580 U CN208232580 U CN 208232580U CN 201820616525 U CN201820616525 U CN 201820616525U CN 208232580 U CN208232580 U CN 208232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hair
wheel
rack
driving device
hai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165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佩红
邱宇
林妙瑜
干小兵
罗师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NGYUAN WOOLEN GAR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INGYUAN WOOLEN GAR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INGYUAN WOOLEN GAR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INGYUAN WOOLEN GAR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165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32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32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32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粘毛机,包括机架、若干粘毛轮、粘毛驱动装置、清洗装置、更换搬运装置和控制装置;粘毛轮分别安装于粘毛驱动装置和更换搬运装置上;粘毛驱动装置、清洗装置和更换搬运装置均安装于机架上,且均电连接控制装置,粘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粘毛轮对布料进行粘毛,并将粘毛后的旧的粘毛轮供应给更换搬运装置,清洗装置位于粘毛驱动装置的下方,用于清洗去除旧的粘毛轮表面所粘附的毛羽,以使旧的粘毛轮变成新的粘毛轮,更换搬运装置位于粘毛驱动装置和清洗装置之间,用于将粘毛驱动装置供应的旧的粘毛轮搬运至清洗装置,并将清洗后的新的粘毛轮搬运供应至粘毛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粘毛轮的自动清洗和更换,无须人力,非常便捷。

Description

粘毛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服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去除布料上毛羽的粘毛机。
背景技术
在布料印花生产过程中,由于布料表面会存在毛绒,故在印花过程中布料表面的毛绒容易聚集成团堵塞印花网的网孔,导致印花色浆无法印刷到这一部分布料,影响布料印花的成品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会在印花之前会通过粘毛机去除布料表面的毛羽,粘毛机主是通过粘毛轮将针织布料表面上的毛羽粘掉,当粘毛轮去除一定量的毛羽后,需对粘毛轮表面粘附的毛羽进行处理,以使粘毛轮能再继续用于去除布料上毛羽,目前的方式是人工将粘毛轮从粘毛机上取下进行清洗,然后再人将清洗后的粘毛轮安装于粘毛机上,该方式比较费时费力,而且非常不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实现自动粘毛轮自动更换搬运和清洗的粘毛机。
为了实施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粘毛机,包括机架、若干粘毛轮、粘毛驱动装置、清洗装置、更换搬运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粘毛轮分别安装于所述粘毛驱动装置和更换搬运装置上;所述粘毛驱动装置、清洗装置和更换搬运装置均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粘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粘毛轮对布料进行粘毛,并将粘毛后的旧的粘毛轮供应给所述更换搬运装置,所述清洗装置位于所述粘毛驱动装置的下方,用于清洗去除旧的粘毛轮表面所粘附的毛羽,以使旧的粘毛轮变成新的粘毛轮,所述更换搬运装置位于所述粘毛驱动装置和清洗装置之间,用于将所述粘毛驱动装置供应的旧的粘毛轮搬运至所述清洗装置,并将清洗后的新的粘毛轮搬运供应至所述粘毛驱动装置。
上述的粘毛机,通过设置粘毛驱动装置、清洗装置和位于粘毛驱动装置和清洗装置之间的更换搬运装置,更换搬运装置能将粘毛驱动装置供应的旧毛轮自动搬运至清洗装置,并将清洗装置清洗后形成的新的粘毛轮自动把搬运至粘毛驱动装置所在的位置,以将新的粘毛轮供应给粘毛驱动装置,实现了对粘毛轮的自动清洗和更换,无须人力,非常便捷。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机架、滑设于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二机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的千斤顶,所述第一机架上安装有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机架上安装所述更换搬运装置、所述粘毛驱动装置和所述清洗装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粘毛驱动装置包括纵梁、滑架、两升降机构、以及两固轮机构,所述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机架,所述纵梁上设有水平驱动机构,所述滑架连接所述水平驱动机构,两所述升降机构均固定于所述滑架上,两所述固轮机构分别固定于两所述升降机构上,用于分别夹持粘毛轮的两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滑架上的推轮升降驱动件、位于所述推轮升降驱动件的下方的固定架、以及连接所述推轮升降驱动件和所述固定架的升降板,所述固轮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各所述固定架的吹毛机构,所述吹毛机构位于两所述固轮机构的一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吹毛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两所述固轮机构的两固定板以及连接各所述固定板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两端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管的下侧设有若干吹毛孔,所述吹毛孔沿所述出风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水槽、盖设于所述水槽顶部的顶板、安装于所述顶板的顶部的去水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水槽内的刷件,所述水槽的顶部设有槽开口,所述槽开口位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粘毛驱动装置的一侧;所述刷件对应所述槽开口设置;所述去水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顶板上的至少一推块动力组件、连接所述推块动力组件的固定杆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杆上的去水加热件;所述粘毛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上且位于所述更换搬运装置的一侧的驱轮自转装置,所述驱轮自转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当旧的粘毛轮在所述更换搬运机构的搬运下运动至所述槽开口所在的位置时,所述驱轮自转装置靠近并驱动运动至所述槽开口处的粘毛轮自转。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驱轮自转装置和所述粘毛轮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更换搬运装置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安装件、枢接两所述安装件的旋转架、连接所述旋转架的公转动力机构以及至少二设于所述旋转架上的夹持机构;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上;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粘毛轮;所述公转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架带着夹持机构在所述粘毛驱动装置和所述清洗装置之间作公转运动,当一所述夹持机构位于所述粘毛驱动装置所在的位置时,总有另一所述夹持机构运动至所述清洗装置所在的位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夹持组件,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所述旋转架的固定块、枢接所述固定块的第一夹持块、枢接所述固定块的第二夹持块、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对设置,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粘毛轮的端部的夹持孔和连通所述夹持孔的V型导向孔,所述V型导向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之间的入口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粘毛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粘毛机去除护罩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粘毛轮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粘毛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滑架、升降机构、固轮机构和吹毛机构的装配图;
图6为图5中圆圈A所圈部位的放大图;
图7为图2中的粘毛驱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所示的清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清洗装置去除水槽后的一方位示意图;
图10为去水加热件和固定杆的装置图;
图11为清洗装置去除水槽后的另一方位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所示的更换搬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的更换搬运装置搬运粘毛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所示的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2中所述的驱轮自转装置插入被更换搬运装置搬运的粘毛轮的插孔内的示意图;
图16为驱轮自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1、第一机架;12、第二机架;13、千斤顶;14、滚轮;15、护罩;
20、粘毛轮;21、插孔;
30、粘毛驱动装置;31、纵梁;32、水平驱动机构;33、滑架;34、升降机构;341、推轮升降驱动件;342、升降板;343、固定架;344、推轮缓冲组件;345、缓冲杆;346、滑动部;347、挡块;348、固定座;349、推轮缓冲弹簧;35、固轮机构;351、固轮气缸;352、第一推块;353、第二推块;354、第一固轮块;355、第二固轮块;356、固轮孔;36、吹毛机构;361、固定板;362、出风管;363、吹毛孔;37、压布机构;371、安装架;372、推板驱动组件;373、推板升降驱动件;374、推板缓冲组件;375、推轴;376、第一推轴部;377、第二推轴部;378、连接管;3781、滑孔;379、推板缓冲弹簧;370、压布板;
40、清洗装置;41、水槽;411、槽开口;412、拉手;42、顶板;43、去水机构;44、推块动力组件;441、安装块;442、动力推件;443、滑块;444、滑杆;445、滑杆弹簧;45、固定杆;451、定位槽;46、去水加热件;471、第一导向组件;472、第一导向块;473、导向杆;474、第二导向组件;475、第二导向块;476、导条;48、刷件;49、调节机构;491、推杆动力件;492、连杆组件;493、第一连杆;494、第二连杆;495、第三连杆;496、第四连杆;497、第五连杆;498、连接架;
50、更换搬运装置;51、安装件;52、旋转架;521、转轴;522、安装板;523、加强杆;53、公转动力机构;54、夹持机构;541、夹持组件;542、固定块;5421、限位槽;543、第一夹持块;544、第二夹持块;545、复位弹簧;546、夹持孔;547、V型导向孔;
60、驱轮自转装置;61、承载架;62、驱动轴;63、滑套;64、调节孔;65、插杆;66、水平推板驱动件;67、驱动板;68、驱杆旋转动力组件;69、轴弹簧;
7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6所示,为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粘毛机,包括机架、护罩15、若干粘毛轮20、粘毛驱动装置30、清洗装置40、更换搬运装置50和控制装置70;护罩15安装于机架上,粘毛轮20分别安装于粘毛驱动装置30和更换搬运装置50上;粘毛驱动装置30、清洗装置40和更换搬运装置50均安装于机架上,且均电连接控制装置70,粘毛驱动装置30、清洗装置40和更换搬运装置50位于护罩15包围的空间内;粘毛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粘毛轮20对布料进行粘毛,并将粘毛后的旧的粘毛轮20供应给更换搬运装置50,清洗装置40位于粘毛驱动装置30的下方,用于清洗去除旧的粘毛轮20表面所粘附的毛羽,以使粘毛轮20由旧变新,更换搬运装置50位于粘毛驱动装置30和清洗装置40之间,用于将粘毛驱动装置30供应的旧的粘毛轮20搬运至清洗装置40,并将清洗后的新的粘毛轮20搬运供应至粘毛驱动装置30,以使粘毛驱动装置30将新的粘毛轮20取走重新用于对布料的去毛羽工作。
请参阅图2,机架包括第一机架11、滑设于第一机架11上的第二机架12以及连接第一机架11和第二机架12的千斤顶13,第一机架11上安装有控制装置70,第二机架12上安装更换搬运装置50、粘毛驱动装置30和清洗装置40;第一机架11的底部设有便于整个机架搬运的滚轮14;千斤顶13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二机架12的高度,以使安装于更换搬运装置50上的粘毛轮20能压于铺布料的布料板上。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7,该粘毛驱动装置30包括纵梁31、滑架33、两升降机构34、以及两固轮机构35,纵梁31的一端连接第二机架12,纵梁31上设有水平驱动机构32,滑架33连接水平驱动机构32,两升降机构34均固定于滑架33上,两固轮机构35分别固定于两升降机构34上,用于分别夹持粘毛轮20的两端。在粘毛之前,两固轮机构35夹持粘毛轮20,粘毛时,先是升降机构34驱动粘毛轮20压于布料上,随后,水平驱动机构32驱动两升降机构34带着粘毛轮20沿纵梁31的长度方向做来回直线运动,以将布料上毛羽去除掉。
如图5所示,升降机构34包括固定于滑架33上的推轮升降驱动件341、位于推轮升降驱动件341的下方的固定架343、以及连接推轮升降驱动件341和固定架343的升降板342,固轮机构35安装于固定架343上。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板342滑动连接滑架33,以使升降机构34能驱动被固轮机构35夹持的粘毛轮20做稳定地直线运动。
如图6所示,推轮升降驱动件341的输出轴通过推轮缓冲组件344连接固定架343,推轮缓冲组件344包括固定座348、缓冲杆345以及推轮缓冲弹簧349;固定座348安装于滑架33上,缓冲杆345具有滑动穿过固定座348的滑动部346以及分别设于滑动部346的相对两端的挡块347,位于上方的挡块347连接推轮升降驱动件341的输出轴;推轮缓冲弹簧349套设于滑动部346上,且位于固定座348和上方的挡块347之间。通过设置推轮缓冲组件344连接推轮升降驱动件341和固定架343,使得粘毛轮20即使在铺布料的布料板凹凸不平的状态下,也能在推轮缓冲组件344的推轮缓冲弹簧349的弹性作用下紧紧压于布料上,不会脱离布料,保证了粘毛轮20能好好地去除布料上的毛羽。
请再次参阅图5,固轮机构35包括固轮气缸351、第一推块352、第二推块353、第一固轮块354和第二固轮块355,固轮气缸351固定于固定架343上,固轮气缸351具有两固轮输出轴,两固轮输出轴分别穿过固轮气缸351的相对两端,并分别连接第一推块352和第二推块353;第一固轮块354和第二固轮块355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第一推块352和第二推块353,第一固轮块354和第二固轮块355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粘毛轮20的端部的固轮孔356。夹持时,固轮气缸351驱动第一固轮块354和第二固轮块355张开,在粘毛轮20的端部进入第一固轮块354和第二固轮块355之间的固轮孔356内后,固轮气缸351驱动第一固轮块354和第二固轮块355合拢,以将粘毛轮20的端部紧紧夹持。
粘毛驱动装置30还包括连接各固定架343的吹毛机构36,吹毛机构36位于两固轮机构35的一侧。吹毛机构36可以将一些粘附在布料的羽毛吹走,以减轻粘毛轮20的粘毛负荷,从而使粘毛轮20能对更多的布料进行粘毛,另外,吹毛机构36还能将布料上灰尘吹走,使布料表面保持干净。吹毛机构36包括分别连接两固定架343的两固定板361以及连接各固定板361的出风管362,出风管362的两端设有进风口,用于接通外部的输风装置,以使风进入到出风管362内,出风管362的下侧设有若干用于吹毛的吹毛孔363,吹毛孔363沿出风管36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粘毛驱动装置30还包括安装于纵梁31远离第二机架12的一端上的压布机构37,如图7所示,压布机构37包括连接纵梁31的安装架371、位于安装架371下方的压布板370以及安装于安装架371上的两推板驱动组件372,两推板驱动组件372分别位于纵梁31的两侧,且分别连接压布板370的两端,用于在粘毛轮20粘毛时压住布料的一端,避免布料发生褶皱以及移动,从而使粘毛轮20能对布料很好地粘毛。
推板驱动组件372包括安装于安装架371上的推板升降驱动件373,推板升降驱动件373连接压布板370。在本实施例中,推板升降驱动件373通过推板缓冲组件374连接压布板370,推板缓冲组件374包括推轴375、连接管378以及推板缓冲弹簧379;推轴375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推轴部376和第二推轴部377,第一推轴部376的直径大于第二推轴部377的直径,第一推轴部376连接推板升降驱动件373,第二推轴部377滑动插设于连接管378内,连接管378的侧壁上设有一滑孔3781,滑孔3781沿连接管378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二推轴部377上安装有锁螺钉(图中未示出),锁螺钉穿过滑孔3781伸至连接管378外,用于使滑杆444相对于连接管378滑动时不会脱离连接管378;推板缓冲弹簧379套设于第二推轴部377上,且位于第一推轴部376和连接管378之间,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设置推板缓冲组件374连接推板升降驱动件373和压布板370,能缓冲压布板370与铺布料的布料板之间的撞击力,避免压布板370和布料板之间发生碰撞损伤。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压布板370上设有压力感应结构。通过在压布板370上设置压力感应结构,使得压力感应结构能感应压布板370压于布料上的压力,压力感应结构将压力信息传递给粘毛机的控制装置70,当压布板370压于布料上的压力达到指定的压力值时,粘毛机的控制装置70便会控制压布驱动组件停止工作,实现了自动调节压布机构37压于布料上的压力,使得压布机构37压于布料上的力刚好合适,既不会压坏布料,也不会使布料在粘毛时被扯离压布机构37。
上述的粘毛装置,通过设置固轮机构35夹持粘毛轮20,固轮机构35包括固轮气缸351、分别连接固轮气缸351的两固轮输出轴的第一推块352和第二推块353、以及分别连接第一推块352和第二推块353的第一固轮块354和第二固轮块355,第一固轮块354和第二固轮块355相对设置,在固轮气缸351的驱动下,第一固轮块354和第二固轮块355能实现快速夹持粘毛轮20和松开粘毛轮20,方便了粘毛轮20的拆装。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1,清洗装置40包括水槽41、盖设于水槽41顶部的顶板42、安装于顶板42上的去水机构43、设于水槽41内的刷件48以及安装于顶板42上的调节机构49,水槽41的顶部设有槽开口411,槽开口411位于顶板42靠近粘毛驱动装置30的一侧;调节机构49连接刷件48,用于驱动刷件48靠近接触运动至槽开口411处的旧的粘毛轮20,使刷件48对旧的粘毛轮20能进行刷洗工作;在粘毛轮20清洗完毕后,去水机构43去除粘毛轮20上的水,以使粘毛轮20迅速干燥,达到提高清洗后的新的粘毛轮20供应给粘毛机的速度。
水槽41上设有进水孔(图中为示出),用于连接管378道,以使外界的水供应至水槽41内。在本实施例中,该进水孔除了进水的作用外,还能起到排水的作用,当水槽41内的水达到影响粘毛轮20清洗的污渍度的时候,可以通过该进水孔排至水槽41外,然后再通过该进水孔向水槽41输入干净的水。当然排水方式不仅限于此,还可为其他方式,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水槽41上还设置有用于专门排掉污水的出水孔,出水孔和进水孔分别位于水槽41的两端。
水槽41上还设有拉手412,拉手412位于水槽41的一侧,用于方便工作人员拉动水槽41进行搬运或位置的调整。
如图8和图9所示,去水机构43包括固定于顶板42上的至少一推块动力组件44、连接推块动力组件44的固定杆45以及安装于固定杆45上的去水加热件46;去水加热件46用于加热粘毛轮20,使粘毛轮20上的水在高温下迅速蒸发掉,达到去除粘毛轮20上水的目的;动力推件442用于驱动去水加热件46靠近或远离粘毛轮20,在加热时,动力推件442驱动去水加热件46靠近粘毛轮20,加热完毕后,动力推件442驱动去水加热件46远离粘毛轮20。
在本实施例中,推块动力组件44的数量为二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推块动力组件44的数量根据实际去水加热件46的大小进行相应的设置。推块动力组件44包括固定于顶板42上的安装块441、固定于安装块441上的动力推件442、滑动连接动力推件442的输出轴的滑块443、二固定于固定杆45上的滑杆444、以及对应各滑杆444分别设置的滑杆弹簧445;滑杆444均滑动连接滑杆444,且分别位于动力推件442的输出轴的两侧;滑杆弹簧445位于滑块443和固定杆45之间,且套设于对应的滑杆444上,用于在去水加热件46碰撞粘毛轮20时缓冲去水加热件46和粘毛轮20之间的撞击力,避免去水加热件46撞坏粘毛轮20。进一步的,动力推件442优选为气缸。
固定杆45可拆卸连接去水加热件46。具体的,如图10所示,固定杆45上设有定位槽451,刷件48安装于定位槽451内,且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杆45。当然固定杆45连接去水加热件46的方式不仅限于通过螺钉的方式连接,还可通过其他方式,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杆45和去水加热件46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
去水加热件46自顶板42朝着槽开口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通过设置去水加热件46倾斜设置,可以增大去水加热件46加热粘毛轮20的面积。去水加热件46与顶板42所成的角度在60°-90°之间。进一步的,去水加热件46与顶板42所成的角度在70°-8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去水加热件46与顶板42所成的角度为75°。
请再次参阅图9,去水机构43还包括用于使去水加热件46作稳定直线运动的第一导向组件471和第二导向组件474;第一导向组件471包括固定于顶板42上的第一导向块472以及滑动连接第一导向块472的导向杆473,导向杆473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杆45上;第二导向组件474包括固定于固定杆45上的第二导向块475以及对应第二导向块475固定于顶板42上的导条476,第二导向块475滑动连接导条47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组件471和第二导向组件474的数量均为二个,且第一导向组件471和第二导向组件474均关于固定杆45的中心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刷件48为清洗海绵,当然刷件48不仅仅为此,其他能够用于刷洗粘毛轮20的物件也可作为刷件48,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刷件48为毛刷。
如图11所示,调节机构49包括固定于顶板42上的推杆动力件491、位于水槽41内的连杆组件492,连杆组件492连接推杆动力件491和刷件48。当驱动刷件48移动时,推杆动力件491推动连杆组件492,连杆组件492驱动刷件48。
在本实施例中,推杆动力件491设于顶板42的顶部,且推杆动力件491优选为气缸。
连杆组件492包括一第一连杆493、一第二连杆494、二第三连杆495、至少一第四连杆496、二第五连杆497、及一连接架498,第一连杆493的一端连接推杆动力件491的输出轴,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杆494的中间部位,第三连杆495和第四连杆496均连接第二连杆494和连接架498,二第三连杆495分别位于第二连杆494的两端,第四连杆496位于第二连杆494之间;第五连杆497与第三连杆495一一对应设置,各第五连杆497的一端固定于顶板42上,另一端枢接相对应的第三连杆495;刷件48固定于连接架498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清洗装置40还包括安装于顶板42上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连杆组件492的两侧,搅拌机构包括安装于顶板42顶部的旋转搅拌驱动件以及设于水槽41内的搅拌杆,搅拌驱动件连接搅拌杆,用于驱动搅拌杆旋转,搅拌杆上设有搅拌叶片,用于搅拌水槽41内的水,避免毛羽堆积在连杆组件492,并促进毛羽从刷件48和粘毛轮20上脱落,有助于提高刷件48对粘毛轮20的清洗。
更换搬运装置50与粘毛驱动装置30之间具有更换位置,用于粘毛轮20的新旧更换,请参阅图12,更换搬运装置5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安装件51、枢接两安装件51的旋转架52、连接旋转架52的公转动力机构53以及至少二设于旋转架52上的夹持机构54;夹持机构54用于夹持粘毛轮20;公转动力机构53用于驱动旋转架52带着夹持着粘毛轮20的夹持机构54在粘毛驱动装置30和清洗装置40之间作公转运动,当一夹持机构54位于粘毛驱动装置30所在的位置时,总有另一夹持机构54运动至清洗装置40所在的位置,从而实现将粘完毛清洗装置40,并将清洗装置40清洗过后形成的新粘毛轮20自动从清洗装置40搬运至粘毛驱动装置30,以供应给粘毛机进行粘毛的动作,无须人工搬运,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还实现了更换和清洗同时进行,提高了粘毛轮20从旧变新供应给粘毛机的速度。
安装件51安装于第二机架12上,以使整个更换搬运装置50固第二机架12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件51为轴承座。
旋转架52包括枢接各安装件51的转轴521、以及两安装于转轴521上的安装板522,转轴521连接公转动力机构53;两安装板522用于安装夹持机构54。当要实现粘毛轮20的搬运时,公转动力机构53驱动转轴521带着两安装板522旋转,两安装板522带着夹持机构54作公转运动。
旋转架52还包括至少两连接各安装板522的加强杆523,加强杆523围绕转轴521环形均匀分布,用于加强安装板522的强度,使安装板522不易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54的数量为四个,各夹持机构54包括两夹持组件541,两夹持组件541分别安装于两安装板522上,用于分别夹持粘毛轮20的两端。
公转动力机构53安装于第二机架12上,公转动力机构53为皮带驱动机构或链条驱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公转动力机构53为皮带驱动机构。
夹持组件541包括连接安装板522的固定块542、枢接固定块542的第一夹持块543、枢接固定块542的第二夹持块544、连接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的复位弹簧545;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相对设置,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粘毛轮20的端部的夹持孔546和连通夹持孔546的V型导向孔547,V型导向孔547位于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之间的入口处,用于粘毛轮20进入撑开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以使粘毛轮20顺利进入夹持孔546内。夹持组件541需夹持粘毛轮20的端部时,先是粘毛驱动装置30的推轮升降驱动件341驱动被固轮机构35夹持的粘毛轮进入到V型导向孔547内,粘毛轮20在V型导向孔547的导向作用下撑开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进入到夹持孔546内,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在复位弹簧545的复位力作用下紧紧夹持粘毛轮20的端部,之后,粘毛驱动装置30的固轮机构35松开粘毛轮20,夹持组件541完成对粘毛轮的端部的夹持。
如图14所示,固定块542上设有限位槽5421,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位于限位槽5421内。通过设置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位于固定块542设置的限位槽5421内,可以限位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防止在夹持组件541带着粘毛轮20运动时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由于粘毛轮20的重力作用而分离太远,导致粘毛轮20从夹持组件541上脱离的现象发生。
上述的更换搬运装置50,通过设置旋转架52驱动夹持机构54在粘毛驱动装置30和清洗装置40之间作公转运动,当一夹持机构54运动至粘毛驱动装置30所在的位置时,总有另一夹持机构54运动至清洗装置40所在的位置,实现了将粘完毛羽后形成的旧粘毛轮20自动从更换搬运装置搬运至清洗装置,以及将清洗过后形成的新粘毛轮20自动从清洗位置40搬运至粘毛驱动装置30,以供应给更换搬运装置进行粘毛的动作,无须人工搬运,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还实现了更换和清洗同时进行,提高了粘毛轮20从旧变新供应给粘毛机的速度。
请参阅图15和图16,粘毛机还包括安装于第二机架12上的驱轮自转装置60,驱轮自转装置60位于更换搬运装置50的一侧,驱轮自转装置60电连接控制装置70,当旧的粘毛轮20在更换搬运装置50的搬运下接触刷件48时,驱轮自转装置60靠近并驱动与刷件48接触的粘毛轮20自转,以使刷件48能对粘毛轮20进行刷洗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粘毛轮20和驱轮自转装置60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各粘毛轮20靠近驱轮自转装置60的一端设有插孔21,如图16所示,驱轮自转装置60包括固定于第二机架12上的承载架61、枢接承载架61的驱动轴62、滑动套设于驱动轴62上的滑套63、安装于承载架61上的水平推板驱动件66、连接水平推板驱动件66的驱动板67、以及连接驱动轴62的驱杆旋转动力组件68;滑套63靠近驱轮自转机构60的一端上设有插杆65,滑套63的侧壁上设有调节孔64,调节孔64沿滑套63的轴线方向延伸,插杆65上设有连接螺钉(图中未示出),连接螺钉穿过调节孔64伸至滑套63外,避免驱动轴62脱离滑套63;推板67连接滑套63。当旧的粘毛轮20接触刷件48时,水平推板驱动件66推动滑套63的插杆65插入进入与刷件48接触的旧的粘毛轮20的插孔21内,之后,驱杆旋转动力组件68驱动驱动轴62旋转,旋转的驱动轴62通过连接螺钉驱动滑套63旋转,从而滑套63的插杆65驱动粘毛轮20旋转。
为了便于驱轮自转装置60能更好地驱动粘毛轮20自转,插孔21呈方形或多边形,在本实施例中,插孔呈方形,滑套63的插杆65与插孔21相匹配。
进一步地,驱动轴62上套设有轴弹簧69,轴弹簧69位于承载架61和滑套63之间。轴弹簧69可以缓冲插杆65插入粘毛轮20的插孔21内时对粘毛筒的冲击力,从而使得插杆65和粘毛轮20之间不会发生剧烈撞伤。
上述的粘毛机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进行粘毛工作,先通过两升降机构34驱动新的粘毛轮20压于布料上,随后水平驱动机构32带着被两固轮机构35夹持新的粘毛轮20沿纵梁31的长度方向来回作直线运动,以将布料的毛轮去除掉;
2、新的粘毛轮20粘完毛后成为旧的粘毛轮20后,水平驱动机构32带着被两固轮机构35夹持的粘毛轮20运动至更换搬运装置50所在的位置,使旧的粘毛轮20对准更换搬运装置50位于更换位置的夹持机构54,随后升降机构34驱动旧的粘毛轮20下降,旧的粘毛轮20的端部对应进入夹持机构54的夹持组件541的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之间的V型导向孔547内,在V型导向孔547的导向作用下,旧的粘毛轮20的端部克服夹持组件541的复位弹簧545的阻力撑开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进入至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支架的夹持孔546内,当旧的粘毛轮20的端部完全进入夹持孔546内后,第一夹持块543和第二夹持块544在复位弹簧545的回复力作用下合拢,将旧的粘毛轮20的端部紧紧夹持,之后,两固轮机构35分别松开旧的粘毛轮20的两端,再之后,升降机构34驱动两固轮机构35上升远离旧的粘毛轮20;
3、粘毛驱动装置30将旧的粘毛轮20放置于更换搬运装置50上后,公转动力机构53驱动旋转架52驱动被夹持机构54夹持的粘毛轮20旋转,旧的粘毛轮20从更换位置运走,而新的粘毛轮20则被运送至更换位置,当新的粘毛轮20被运送至更换位置后,两升降机构34驱动两固轮机构35分别靠近新的粘毛轮20的两端部,随后两固轮机构35分别夹持新的粘毛轮20的两端部,夹持好后,两升降机构34驱动被两固轮机构35夹持的新的粘毛轮20上升脱离夹持机构54的夹持,从而使得水平驱动机构32能驱动新的粘毛轮20继续用于对布料的粘毛工作;
4、当旧的粘毛轮20运动至清洗装置40的水槽41的槽开口411处时,水平推板驱动件66驱动驱动板67推动滑套63的插杆65插入与刷件48接触的旧的粘毛轮20的插孔21内,随后驱杆旋转动力组件68驱动驱动轴旋转,旋转的驱动轴62通过滑套63驱动粘毛轮20旋转,使刷件48刷洗掉粘毛轮20表面上粘附的毛羽,刷洗一定时间后,动力推件442驱动去水加热件46靠近继续自转的粘毛轮20,去水加热件46靠近粘毛轮20后,去水加热件46通电升温,使粘毛轮20表面的水在去水加热件46的高温作用下慢慢蒸发掉,当粘毛轮20上的水去除完毕后,动力推件442驱动去水加热件46返回原来位置,而水平推板驱动件66则驱动滑套63的插杆65脱离粘毛轮20的插孔21返回原来位置。
因为在公转动力机构53驱动旋转架52旋转的状态下,当一夹持机构54运动至粘毛驱动装置30所在的位置时,总有另一夹持机构54运动至清洗装置40所在的位置,故能实现更换和清洗的同时进行,提高了粘毛轮20从旧变新供应给粘毛机的速度。
上述的粘毛机,通过设置位于粘毛驱动装置30、清洗装置40和位于粘毛驱动装置30和清洗装置40之间的更换搬运装置50,更换搬运装置50能将粘毛驱动装置30供应的旧毛轮自动搬运至清洗装置40并将清洗装置40清洗后形成的新的粘毛轮20自动把搬运至粘毛驱动装置30所在的位置,以将新的粘毛轮20供应给粘毛驱动装置30,实现了对粘毛轮20的自动清洗和更换,无须人力,非常便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粘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若干粘毛轮、粘毛驱动装置、清洗装置、更换搬运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粘毛轮分别安装于所述粘毛驱动装置和更换搬运装置上;所述粘毛驱动装置、清洗装置和更换搬运装置均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粘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粘毛轮对布料进行粘毛,并将粘毛后的旧的粘毛轮供应给所述更换搬运装置,所述清洗装置位于所述粘毛驱动装置的下方,用于清洗去除旧的粘毛轮表面所粘附的毛羽,以使旧的粘毛轮变成新的粘毛轮,所述更换搬运装置位于所述粘毛驱动装置和清洗装置之间,用于将所述粘毛驱动装置供应的旧的粘毛轮搬运至所述清洗装置,并将清洗后的新的粘毛轮搬运供应至所述粘毛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机架、滑设于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二机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的千斤顶,所述第一机架上安装有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机架上安装所述更换搬运装置、所述粘毛驱动装置和所述清洗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毛驱动装置包括纵梁、滑架、两升降机构、以及两固轮机构,所述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机架,所述纵梁上设有水平驱动机构,所述滑架连接所述水平驱动机构,两所述升降机构均固定于所述滑架上,两所述固轮机构分别固定于两所述升降机构上,用于分别夹持粘毛轮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滑架上的推轮升降驱动件、位于所述推轮升降驱动件的下方的固定架、以及连接所述推轮升降驱动件和所述固定架的升降板,所述固轮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毛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各所述固定架的吹毛机构,所述吹毛机构位于两所述固轮机构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毛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两所述固轮机构的两固定板以及连接各所述固定板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两端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管的下侧设有若干吹毛孔,所述吹毛孔沿所述出风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水槽、盖设于所述水槽顶部的顶板、安装于所述顶板的顶部的去水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水槽内的刷件,所述水槽的顶部设有槽开口,所述槽开口位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粘毛驱动装置的一侧;所述刷件对应所述槽开口设置;所述去水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顶板上的至少一推块动力组件、连接所述推块动力组件的固定杆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杆上的去水加热件;所述粘毛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上且位于所述更换搬运装置的一侧的驱轮自转装置,所述驱轮自转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当旧的粘毛轮在所述更换搬运机构的搬运下运动至所述槽开口所在的位置时,所述驱轮自转装置靠近并驱动运动至所述槽开口处的粘毛轮自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轮自转装置和所述粘毛轮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搬运装置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安装件、枢接两所述安装件的旋转架、连接所述旋转架的公转动力机构以及至少二设于所述旋转架上的夹持机构;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上;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粘毛轮;所述公转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架带着夹持机构在所述粘毛驱动装置和所述清洗装置之间作公转运动,当一所述夹持机构位于所述粘毛驱动装置所在的位置时,总有另一所述夹持机构运动至所述清洗装置所在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毛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夹持组件,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所述旋转架的固定块、枢接所述固定块的第一夹持块、枢接所述固定块的第二夹持块、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对设置,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粘毛轮的端部的夹持孔和连通所述夹持孔的V型导向孔,所述V型导向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之间的入口处。
CN201820616525.1U 2018-04-26 2018-04-26 粘毛机 Active CN208232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6525.1U CN208232580U (zh) 2018-04-26 2018-04-26 粘毛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6525.1U CN208232580U (zh) 2018-04-26 2018-04-26 粘毛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32580U true CN208232580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85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16525.1U Active CN208232580U (zh) 2018-04-26 2018-04-26 粘毛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325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2750A (zh) * 2018-04-26 2018-08-21 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 粘毛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2750A (zh) * 2018-04-26 2018-08-21 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 粘毛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32580U (zh) 粘毛机
CN213086359U (zh) 一种汽车面料用热转移烫光机
CN108422750A (zh) 粘毛机
CN108330938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养殖池水面漂浮物清理装置
CN112606527A (zh) 一种口罩自动加工设备
CN206286291U (zh) 一种园林用花盆快速清洗装置
CN107471898A (zh) 一种自动化墙纸贴装系统
CN208086795U (zh) 一种玻璃平板打印机
CN114379210A (zh) 一种纸质印刷品的水性印刷装置
CN207257214U (zh) 一种自动化墙纸贴装系统
CN108339773A (zh) 一种高效的化工材料加工用除尘筛选装置
CN115972780B (zh) 一种纺织面料印花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0813849A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用除尘装置
CN207986171U (zh) 一种玻璃清洗干燥机
CN216965204U (zh) 一种夹层玻璃生产用涂胶设备
CN109848142A (zh) 一种电子器件加工领域的新型电子元器件除胶装置
CN109945618A (zh) 一种纤维烘干装置
CN211251759U (zh) 一种印刷机除尘装置
CN209372554U (zh) 一种抗软伤性能测试仪
CN208881349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片料自动印刷机
CN208471017U (zh) 一种自动化压套机的收料装置
CN211303699U (zh) 一种涂布机的烘干机构
CN219154044U (zh) 一种高效直喷数码印花机
CN211918109U (zh) 一种服装生产用面料印花装置
CN215360490U (zh) 一种基于pvc包装膜的表面印刷用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eng Peihong

Inventor after: Qiu Yu

Inventor after: Lin Miaoyu

Inventor after: Gan Xiaobing

Inventor after: Luo Xiangping

Inventor before: Peng Peihong

Inventor before: Qiu Yu

Inventor before: Lin Miaoyu

Inventor before: Gan Xiaobing

Inventor before: Luo Shif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