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05146U - 侧吸式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侧吸式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05146U
CN208205146U CN201820714543.3U CN201820714543U CN208205146U CN 208205146 U CN208205146 U CN 208205146U CN 201820714543 U CN201820714543 U CN 201820714543U CN 208205146 U CN208205146 U CN 208205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eflector
smoke
machine shell
suction type
range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45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陈卫星
刘毅
韦磊
周海昕
班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145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05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05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05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侧吸式油烟机,涉及油厨房电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侧吸式油烟机中,用于控制导风板启闭的驱动机构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而设计。该侧吸式油烟机包括开设有集烟口的烟机壳体及安装于烟机壳体用于引导油烟由集烟口进入的导风板,其中,导风板活动连接于烟机壳体,烟机壳体内设置有吸风部件,在吸风部件的负压吸附下,导风板运动将集烟口开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吸式油烟机用于改善采用电动机构驱动存在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及驱动可靠性差的弊端。

Description

侧吸式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吸式油烟机。
背景技术
油烟机又被称为抽油烟机,是一种用于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其能够将炉灶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迅速抽走,并排出室外,以达到净化厨房环境的目的。按照油烟机的工作原理划分,可将油烟机分为顶吸式油烟机和侧吸式油烟机两类。其中,由于侧吸式油烟机的集烟口离油烟的源头更近,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锁定住产生的油烟,排烟效果较为理想,因而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更好地将油烟引导至烟机壳体中,通常,在烟机壳体前侧的面板上会设置导风板。油烟机工作时,导风板开启,将油烟引导至烟机壳体中,进而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将得以净化的烟气排出;油烟机不工作时,则可使导风板关闭。目前使用的油烟机中,大部分导风板的启闭控制都是由电动机构进行驱动的,这种驱动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导风板的自动开启和闭合,但是,其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在恶劣的油烟环境中,长时间的使用还会导致电动机构的关键部位积油,从而造成导风板的开启失效。并且,复杂的驱动结构还使得清洁及维护过程十分不便,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的烹饪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吸式油烟机,以解决现有侧吸式油烟机中,用于控制导风板开启的驱动机构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吸式油烟机,包括开设有集烟口的烟机壳体及安装于所述烟机壳体用于引导油烟由所述集烟口进入的导风板,其中,
所述导风板活动连接于所述烟机壳体,所述烟机壳体内设置有吸风部件,在所述吸风部件的负压吸附下,所述导风板运动将所述集烟口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枢接于所述烟机壳体,在所述吸风部件的负压吸附下,所述导风板绕其与所述烟机壳体的枢接轴线转动至所述烟机壳体的内部,将所述集烟口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包括由所述枢接轴线隔开的上部板和下部板,所述侧吸式油烟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集烟口处的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枢接轴线的上方,用于将所述枢接轴线上方的所述集烟口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板的重量大于所述上部板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包括厚度一致的平板,所述下部板的长度大于所述上部板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闭合状态下,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上部板与所述吸风部件之间。
所述吸风部件的吸风口朝向所述下部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烟机壳体包括相连通的集烟罩和风道,所述风道位于所述集烟罩的上方。
至少部分所述吸风部件位于所述风道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烟机壳体内部的电磁铁,所述导风板转动将所述集烟口开启后,能够被所述电磁铁吸附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集烟口位于所述烟机壳体的前侧面板上,所述导风板将所述集烟口闭合后,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前侧面板形成一平面;
或者,所述导风板将所述集烟口闭合后,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前侧面板形成一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吸风部件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安装在所述烟机壳体的内部。
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集烟口相连,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烟机壳体的排烟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侧吸式油烟机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烟机壳体、导风板和吸风部件,其中,烟机壳体上开设有集烟口,导风板活动连接在烟机壳体上,吸风部件设置在烟机壳体内。在吸风部件的负压吸附作用下,导风板运动将集烟口开启,以将烹饪产生的油烟引导至烟机壳体中。
该侧吸式油烟机的工作过程为:烹饪过程中,开启该侧吸式油烟机,此时,吸风部件工作,使得其吸风口与导风板之间形成负压区域,在该负压吸附的作用下,与烟机壳体活动连接的导风板将朝负压区域方向运动,将集烟口开启。同时,在吸风部件的动力作用下,烹饪产生的油烟经集烟口进入至烟机壳体中。
该侧吸式油烟机利用吸风部件在烟机壳体内部形成的负压区域,实现了导风板的开启,这种驱动导风板开启的形式,结构简单,改善了以往采用电动机构驱动存在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及驱动可靠性差的弊端,提高了用户的烹饪体验。而且,吸风部件产生负压使导风板运动的同时,还能够利用负压区域将烹饪产生的油烟可靠吸入,一机多用,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部件,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该侧吸式油烟机的制造成本,对于降低烹饪成本并提高用户的烹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吸式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风板处于开启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吸式油烟机的结构主视图,其中,导风板处于开启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吸式油烟机在透视状态下的结构侧视图,其中,导风板处于开启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吸式油烟机在透视状态下的另一结构侧视图,其中,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
附图标记:
100-烟机壳体;200-导风板;300-离心风机;400-电磁铁;500-挡板;
110-前侧面板;120-集烟口;
210-上部板;220-下部板;
310-进风口;32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逆时针”、“顺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图4分别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侧吸式油烟机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吸式油烟机,包括开设有集烟口120的烟机壳体100及安装于烟机壳体100用于引导油烟由集烟口120进入的导风板200。具体的,导风板200活动连接于烟机壳体100,并且,烟机壳体100内还设置有吸风部件,在吸风部件的负压吸附下,导风板200运动将集烟口120开启。
该侧吸式油烟机的工作过程为:烹饪过程中,开启该侧吸式油烟机,此时,吸风部件工作,使得其吸风口与导风板200之间形成负压区域,在该负压吸附的作用下,与烟机壳体100活动连接的导风板200将朝负压区域方向运动,将集烟口120开启。同时,在吸风部件的动力作用下,烹饪产生的油烟经集烟口120进入至烟机壳体100中。
该侧吸式油烟机利用吸风部件在烟机壳体100内部形成的负压区域,实现了导风板200的开启,这种驱动导风板200开启的形式,结构简单,改善了以往采用电动机构驱动存在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及驱动可靠性差的弊端,提高了用户的烹饪体验。而且,吸风部件产生负压使导风板200运动的同时,还能够利用负压区域将烹饪产生的油烟可靠吸入,一机多用,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部件,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该侧吸式油烟机的制造成本,对于降低烹饪成本并提高用户的烹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请继续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中,集烟口120位于烟机壳体100的前侧面板110上,导风板200将集烟口120闭合后,导风板200与前侧面板110形成一平面。
当该侧吸式油烟机处于非工作状态下,导风板200动作至与前侧面板110平齐,将集烟口120完全闭合。这样的设置,实现了集烟口120的可靠闭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回烟现象,从而保证了本实施例侧吸式油烟机的工作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00将集烟口120闭合后,可以是上述与前侧面板110形成一平面的结构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将导风板200设置为弧形板,对应的,将前侧面板110也设置为弧形板,使得导风板200将集烟口120闭合后,导风板200与前侧面板110形成一弧面。故其只要是通过导风板200与前侧面板110的这种设置形式,能够实现集烟口120的完全闭合,从而达到防回烟的目的即可。
当导风板200与前侧面板110形成一弧面时,该弧面可以为内凹弧面,也就是说,该弧面朝向烟机壳体100的方向凹陷。这样的设置,使得在导风板200开启后,前侧面板110处能够对油烟起到一定的聚拢作用,从而更好地将油烟引导至烟机壳体100中。
请继续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中,吸风部件包括离心风机300,具体的,离心风机300安装在烟机壳体100的内部,其进风口310与前侧面板110上的集烟口120相连,出风口320与烟机壳体100的排烟口相连。
该侧吸式油烟机工作过程中,离心风机300工作,使得其进风口310与导风板200之间形成负压区域,从而将导风板200吸附开启。导风板200开启后,在离心风机300的负压作用下,烹饪产生的油烟将从集烟口120进入至烟机壳体100,并进一步流动至离心风机300中,经过离心处理后,经离心风机300的出风口320流动至烟机壳体100的排烟口处,并最终排出。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具体的,离心风机300包括电机、风机蜗壳和叶轮,其中,叶轮位于风机蜗壳的内部,且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安装在风机蜗壳内。油烟沿叶轮的轴向由离心风机300的进风口310进入,在离心作用下,沿叶轮的径向流出,从出风口320排出。
通过设置离心风机300,以为导风板200提供负压作用力,当需要控制集烟口120的开度时,可以通过电机对叶轮转速的控制作用,达到对负压区域负压力的控制,具体的,叶轮转速高时,负压力大;叶轮转速低时,负压力小。通过控制负压力,即可实现对导风板200移动距离或者转动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集烟口120开度的控制。
这种利用离心风机300的转速实现对集烟口120开度控制的形式,使得用户在烹饪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产生的油烟量自行对导风板200进行调节,以保证油烟被快速引导至烟机壳体100中。这种设置形式,满足了用户对于不同油烟工况下的多种使用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
请继续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00枢接于烟机壳体100,在离心风机300的负压吸附下,导风板200绕其与烟机壳体100的枢接轴线转动至烟机壳体100的内部,将集烟口120开启。
具体的,导风板2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支架,前侧面板110相应位置处朝集烟口120方向延伸有转轴,各转轴分别穿过旋转支架上开设的连接孔中,从而实现导风板200在烟机壳体100上的枢接。
请继续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00包括由枢接轴线隔开的上部板210和下部板220,并且,该侧吸式油烟机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集烟口120处的挡板500,其中,挡板500位于枢接轴线的上方,用于将枢接轴线上方的集烟口120封闭。具体的,在导风板200的闭合状态下,挡板500位于上部板210与离心风机300之间,离心风机300的进风口310朝向下部板220设置。并且,下部板220的重量大于上部板210的重量。
请继续参照图4,初始状态下,导风板200将集烟口120封闭,且导风板200的表面与前侧面板110的表面平齐。当需要该侧吸式油烟机工作时,离心风机300启动,导风板200在负压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使得下部板220转动至烟机壳体100的内部,而上部板210转动至烟机壳体100的外部,具体如图3所示。此时,在挡板500的封闭作用下,使得油烟能够从枢接轴线下方的集烟口120进入至烟机壳体100的内部,完成对油烟的引导。
烹饪完成后,关闭离心风机300,此时,在下部板220的重力作用下,导风板200逆时针转动,将集烟口120闭合。并且,在导风板200转动将集烟口120闭合的过程中,上部板210由挡板500限位,使得导风板200在闭合状态下时抵接于挡板500。
这种设置形式,利用了“翘翘板”原理,使得导风板200能够利用其自身重力自然复位,以将集烟口120关闭,结构简单,设置成本较低,且复位可靠。
请继续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00包括厚度一致的平板,其中,下部板220的长度大于下部板220的长度。这样的设置,简化了导风板200的制造工艺,便于加工制造,且成本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导风板200设置为上述厚度一致的平板形式并使其下部板220长度大于上部板210长度,以达到下部板220重量大于上部板210重量的目的,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将上部板210与下部板220设置为等长,同时,对下部板220加厚以使其重量大于上部板210。故其只要是通过导风板200的这种设置形式,能够实现导风板200依靠自身重力的自动闭合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挡板500可以是上述位于上部板210与离心风机300的吸风口之间的设置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将挡板500设置在前侧面板110远离离心风机300的一侧,此时,离心风机300产生的负压力将作用于上部板210,使导风板200逆时针转动打开(上部板210转动至烟机壳体100的内部,下部板220转动至烟机壳体100的外部),油烟由枢接轴线下方的集烟口120进入。
此外,本实施例中,挡板500可以是上述位于枢接轴线的上方的设置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将挡板500设置在枢接轴线的下方,将枢接轴线下方的集烟口120封闭。其中,当挡板500位于导风板200与离心风机300的进风口310之间时,负压力作用于上部板210,使导风板200逆时针转动,将枢接轴线上方的集烟口120开启;当挡板500位于导风板200的另一侧时,负压力作用于下部板220,使导风板200顺时针转动,将枢接轴线上方的集烟口120开启。故其只要是通过导风板200的这种设置形式,能够实现对油烟的可靠引导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烟机壳体100包括相连通的集烟罩和风道,风道位于集烟罩的上方,其中,至少部分离心风机300位于风道中。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既可以是图中示出的部分离心风机300位于风道中的半上置形式,也可以是离心风机300全部位于风道中的上置形式。
这样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导风板200转动打开过程中与离心风机300干涉的风险,保证了导风板200开启的可靠性。并且,离心风机300的进风口310与下部板220正对设置的结构形式,还使得进风口310的投影位于锅具的正上方,从而保证了油烟吸附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该侧吸式油烟机还可以包括安装在烟机壳体100内部的电磁铁400,当导风板200转动将集烟口120开启后,能够被电磁铁400吸附定位。
该侧吸式油烟机工作过程中,导风板200在负压力开启的同时,电磁铁400通电,当导风板200运动至电磁铁400附近时,电磁铁400的磁力将导风板200吸住,实现导风板200开启后的固定。当需要将导风板200闭合时,在关闭离心风机300的同时,将电磁铁400断电,此时,负压力和磁性吸力均消失,导风板200在重力作用下复位,将集烟口120闭合。
这样的设置,不仅对导风板200起到了很好的定位作用,使得导风板200每次打开的角度保持一致,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离心风机300内部气流不稳定而导致的导风板200晃动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侧吸式油烟机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电磁铁400安装在离心风机300上。
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机300和电磁铁400可以与侧吸式油烟机中的控制模块连接。当需要对导风板200的启闭进行控制时,可以通过向控制模块发出命令指令,利用控制模块实现对离心风机300和电磁铁400的分别控制,进而实现对导风板200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上述导风板200与烟机壳体100枢接的设置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将导风板200设置成与前侧面板110滑动连接。具体的,前侧面板110朝向烟机壳体100内部延伸有滑轨,导风板200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上,当离心风机300工作时,在其负压吸附作用下,导风板200在滑轨上朝靠近离心风机300的方向滑动,将集烟口120开启。故其只要是通过导风板200与前侧面板110的活动连接,能够实现导风板200的负压开启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00可以是图中示出的一块板的结构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将导风板200设置为两块板,且两块板左右设置。故其只要是通过导风板200的这种设置形式,能够实现集烟口120的开启和闭合即可。
此外,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00可以是图中示出的矩形板的结构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扇形板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导风板200的形状进行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侧吸式油烟机,包括开设有集烟口(120)的烟机壳体(100)及安装于所述烟机壳体(100)用于引导油烟由所述集烟口(120)进入的导风板(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200)活动连接于所述烟机壳体(100),所述烟机壳体(100)内设置有吸风部件,在所述吸风部件的负压吸附下,所述导风板(200)运动将所述集烟口(120)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200)枢接于所述烟机壳体(100),在所述吸风部件的负压吸附下,所述导风板(200)绕其与所述烟机壳体(100)的枢接轴线转动至所述烟机壳体(100)的内部,将所述集烟口(120)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200)包括由所述枢接轴线隔开的上部板(210)和下部板(220),所述侧吸式油烟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集烟口(120)处的挡板(500),所述挡板(500)位于所述枢接轴线的上方,用于将所述枢接轴线上方的所述集烟口(120)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板(220)的重量大于所述上部板(210)的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200)包括厚度一致的平板,所述下部板(220)的长度大于所述上部板(210)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200)闭合状态下,所述挡板(500)位于所述上部板(210)与所述吸风部件之间;
所述吸风部件的吸风口朝向所述下部板(220)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机壳体(100)包括相连通的集烟罩和风道,所述风道位于所述集烟罩的上方;
至少部分所述吸风部件位于所述风道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烟机壳体(100)内部的电磁铁(400),所述导风板(200)转动将所述集烟口(120)开启后,能够被所述电磁铁(400)吸附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口(120)位于所述烟机壳体(100)的前侧面板(110)上,所述导风板(200)将所述集烟口(120)闭合后,所述导风板(200)与所述前侧面板(110)形成一平面;
或者,所述导风板(200)将所述集烟口(120)闭合后,所述导风板(200)与所述前侧面板(110)形成一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部件包括离心风机(300),所述离心风机(300)安装在所述烟机壳体(100)的内部;
所述离心风机(300)的进风口(310)与所述集烟口(120)相连,所述离心风机(300)的出风口(320)与所述烟机壳体(100)的排烟口相连。
CN201820714543.3U 2018-05-14 2018-05-14 侧吸式油烟机 Active CN208205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4543.3U CN208205146U (zh) 2018-05-14 2018-05-14 侧吸式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4543.3U CN208205146U (zh) 2018-05-14 2018-05-14 侧吸式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05146U true CN208205146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520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4543.3U Active CN208205146U (zh) 2018-05-14 2018-05-14 侧吸式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051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4017A (zh) * 2018-05-14 2018-07-31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侧吸式油烟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4017A (zh) * 2018-05-14 2018-07-31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侧吸式油烟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6207B (zh) 一种油烟机挡烟板的驱动机构
CN101986042B (zh) 左右进风网开合可调式的抽油烟机
CN206831609U (zh) 一种高排烟效率油烟机及集成灶
CN206320818U (zh) 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
CN206320819U (zh) 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
CN108105815A (zh) 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
CN206919103U (zh) 侧吸式油烟机
CN208205146U (zh) 侧吸式油烟机
CN210463144U (zh) 吸油烟机
CN110043936A (zh) 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
CN208587968U (zh) 可拢烟的吸油烟机
CN108954453A (zh) 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7648894U (zh) 吸油烟机
CN206207521U (zh) 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
CN209706165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08344017A (zh) 侧吸式油烟机
CN208282201U (zh) 一种吸烟口带斜滑式盖板的集成灶
CN108266775A (zh) 多吸烟口的油烟机及顶吸式油烟机
CN215523438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9026894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08105817A (zh) 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
CN208075047U (zh) 抽油烟机
CN202267104U (zh) 一种全自动空调式抽油烟机
CN208442898U (zh) 侧吸式油烟机
CN207584853U (zh) 导烟板组件及抽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