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03520U - 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03520U
CN208203520U CN201721859020.XU CN201721859020U CN208203520U CN 208203520 U CN208203520 U CN 208203520U CN 201721859020 U CN201721859020 U CN 201721859020U CN 208203520 U CN208203520 U CN 208203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ump
venthole
plate
upp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590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朝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8590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03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03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035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包括气囊、塞管、通气管和分体气泵体,气囊上连接有下端能伸入充气产品内部的通气管,通气管内设有塞管,塞管上设有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的内侧边缘设有内回折角,下端板上设有凸状,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形成与气囊的气囊腔相通的气流腔,气流腔内设有弹性体,上端板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推杆,上端板的冬菇头面上设有若干个通气小孔,上端板的冬菇头面内侧设有橡胶圈,下端板上设有圆柱体排气管,圆柱体排气管的下端设有第三通气孔,结构简单,组装难度低,组装工艺少,造价更低,产品的次品率不但更低,而且因为结构简单产品可以做得更小更精致,进气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囊泵,具体涉及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
背景技术
目前充气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普遍,例如充气枕头,帽子充气内垫,文胸,内衣,泳衣,文胸气囊,胸垫,以及充气玩具,但是目前市场上类似功能产品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缺点:第一,现有产品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对工业组装技术要求高,次品率高;第二,现有产品结构复杂,气泵没有分体,没有办法将产品做得更小更精致;第三,现有的产品,充气,放气,都是分开的结构,从而导致充气产品体积过大,影响使用效果,不够精致,体感差;第四,现有产品都是一体式结构,只要气嘴漏气,整个产品意味着报废,对社会而言是种资源的损失。本实用新型密气总成可替换。不但可以节省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现有专利CN205714690U公开一种微型指压气囊泵,包括气囊,气囊上连接有下端能伸入充气产品内部的通气管,通气管内设有塞管,塞管上设有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与下端板之间形成与气囊的气囊腔相通的气流腔,上端板上设有上端气流通孔,下端板上设有下端气流通孔,气流腔内设有在挤压气囊时能受气囊腔内的气流推动而封闭上端气流通孔的顶杆,顶杆与下端板之间还设有能够推动顶杆复位的复位弹簧,该实用新型结构复杂,组装难度大,次品率高,生产效率低下,打气效率不好,打气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包括气囊、塞管、通气管和分体气泵体,所述气囊上连接有下端能伸入充气产品内部的所述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内设有所述塞管,所述塞管上设有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的内侧边缘设有内回折角,所述下端板上设有凸状,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之间形成与所述气囊的气囊腔相通的气流腔,所述气流腔内设有弹性体,所述上端板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推杆,所述上端板的冬菇头面上设有若干个通气小孔,所述上端板的冬菇头面内侧设有橡胶圈,所述下端板上设有圆柱体排气管,所述圆柱体排气管的下端设有第三通气孔,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圆柱体排气管内,所述塞管上设有遮盖第四通气孔和遮盖板,所述遮盖板与所述下端板之间形成下端气流腔,所述下端气流腔内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与所述下端板之间还设有密封片,所述分体气泵体由上盖板和下盖板组成,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的另一侧均设有管道,所述管道开口末端设有内回压凸起,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与所述塞管的所述上端板之间设有气流腔,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形成流腔,所述气流腔与所述气流腔之间设有通气孔道,所述气流腔内设有弹性体,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内侧设有若干个橡筋,所述上盖板顶端设有第一通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体气泵体不连于所述气囊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泵体一侧的所述管道的第一开放式通气孔道开口末端设有内回压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体气泵体一弧形表面上设有气泵顶端第一通气孔;所述分体气泵体的另一侧设有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设有第一开放式通气孔道,所述管道的内部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分体气泵体、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第一开放式通气孔道为相联通关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道顶端设有第二开放式通气口,所述第二开放式通气口的底端设有第五通气孔,所述塞管可以塞入到管道内部,所述塞管顶端设有第六通气孔,所述第六通气孔的底端设有第四通气孔,所述塞管的内部置中处设有圆柱体排气管,所述圆柱体排气管的底部设有第三通气孔,所述第六通气孔与通所述第三通气孔、所述第四通气孔和所述第五通气孔为相通,气体由第六通气孔到第三通气孔通过第四通气孔和第五通气孔进入到所述气囊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塞管的上端板内侧边缘设有内回折角,所述塞管的上端板内侧边缘设有所述内回折角,所述内回折角与所述下端板和凸状为紧配关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塞管的上端板底部设有助于回弹复位的橡筋圈,所述分体气泵体的上盖板与下盖板内部均设有助于回弹复位的橡筋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体为海绵或弹簧,所述密封片为镜面硅胶垫片,所述分体气泵体的上端板和所述管道均为软性橡胶TPU/PV材质,所述下端板、所述塞管和底部遮盖板均为硬性的塑料S材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结构简单,组装难度低,组装工艺少,造价更低,产品的次品率不但更低,而且因为结构简单产品可以做得更小更精致,进气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在充气时,气泵体与气囊主体相应对接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气囊主体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成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分体式气泵与气囊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分体式气泵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主体部位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包括气囊A、塞管B、通气管C和分体气泵体D,气囊A上连接有下端能伸入充气产品内部的通气管C,通气管C内设有塞管B,塞管B上设有上端板1和下端板2,上端板1的内侧边缘设有内回折角4,下端板2上设有凸状28,上端板1和下端板2之间形成与气囊A的气囊腔1-5相通的气流腔1-3,气流腔1-3内设有弹性体5,上端板1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推杆B-1,上端板1的冬菇头面上设有若干个通气小孔3,上端板1的冬菇头面内侧设有橡胶圈B-2,下端板2上设有圆柱体排气管6,圆柱体排气管6的下端设有第三通气孔7,推杆B-1设置在圆柱体排气管6内,塞管B 上设有遮盖第四通气孔11和遮盖板10,遮盖板10与下端板2之间形成下端气流腔1-4,下端气流腔1-4内设有弹性体9,弹性体9与下端板2之间还设有密封片8,分体气泵体D由上盖板16和下盖板17组成,上盖板16与下盖板17的另一侧均设有管道23,管道23开口末端设有内回压凸起21,上盖板19和下盖板20与塞管B的上端板1之间设有气流腔1-2,上盖板16与下盖板17之间形成流腔1-1,气流腔1-2与气流腔1-2之间设有通气孔道22,气流腔1-1内设有弹性体24,上盖板16与下盖板17内侧设有若干个橡筋25,上盖板16顶端设有第一通气孔18。
分体气泵体D不连于气囊A上。
气泵体D一侧的管道23的第一开放式通气孔道26开口末端设有内回压凸起21。
分体气泵体D一弧形表面上设有气泵顶端第一通气孔18;分体气泵体D的另一侧设有管道23,管道23的一端设有第一开放式通气孔道26,管道23的内部设有第二通气孔,分体气泵体D、第一通气孔18、第二通气孔和第一开放式通气孔道26为相联通关系。
管道C顶端设有第二开放式通气口27,第二开放式通气口27的底端设有第五通气孔15,塞管B可以塞入到管道C内部,塞管B顶端设有第六通气孔,第六通气孔的底端设有第四通气孔11,塞管B的内部置中处设有圆柱体排气管6,圆柱体排气管6的底部设有第三通气孔 7,第六通气孔与通第三通气孔7、第四通气孔11和第五通气孔15为相通,气体由第六通气孔3到第三通气孔7通过第四通气孔11和第五通气孔15进入到气囊体A内部。
塞管B的上端板内侧边缘设有内回折角4,塞管B的上端板内侧边缘设有内回折角4,内回折角4与下端板2和凸状28为紧配关系。
塞管B的上端板底部设有助于回弹复位的橡筋圈,分体气泵体D的上盖板与下盖板内部均设有助于回弹复位的橡筋圈。
弹性体24为海绵或弹簧,密封片8为镜面硅胶垫片,分体气泵体D的上端板和管道C均为软性橡胶TPU/PVC材质,下端板2、塞管B和底部遮盖板10均为硬性的塑料ABS材质。
工作原理:当本实用新型需要打气时,则需将可活动的气泵体D上的通气孔26水平对准塞管B的上端板1的冬菇头,使内回压凸起21与上端板冬菇头边缘4达到紧配,再用手指堵住通气18,对气泵体D进行向下气流腔1-1中心进行按压,因为手指堵住了气泵体D的通气孔18所以进入到气流腔1-1的气流在受压的状态下,会经过通气孔22到达气流腔1-2,由于通气孔26与塞管B为紧配气流无法外泄,因此气流顺利通过气流腔1-2经过塞管B上端板的通气孔3进入到气流腔1-3内由于压力差气流会通过下端板的圆柱体通气孔7推动气流腔1-4内部的垫片8和可供气体通过的弹性体,经过通气孔11和通气孔12顺利进入到气囊产品A的气囊腔1-5的内部,这是手指离开了气泵体的通气孔18,气流的压力差消失,硅胶垫片8和弹性体9回弹复位密封住通气孔7使得留在气囊腔1-5内的气体无法泄露在气囊体A 的外面,同时由于手指没有按压气泵体D,由于气泵体D的气囊腔1-1内部设有回弹橡筋圈以及可以复位的弹性体,此时气泵体向手手指压力反方向回弹,由于通气孔18没有被堵住所以此时气流顺利的再次进入到气流腔1-1内部,如此反复操作即可达到气囊体A的充气效果,完成一进气的工作流程,当打气体进入到气囊腔1-5为饱和或者判定为充气完成时,则需将气泵体D与塞管B分离,此时为完成了进气的工作。
气泵体D与气囊A的关系为:由于气泵体D不受气囊体A的限制,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气泵体,气泵泵体D的大小决定了气囊体A 的打气效率,其关系为,气泵体D越大则打气效率高,反之气泵体D越小则气囊A的打气效率越低。
当充气产品气囊腔内部1-5有饱和的空气时,可以通过向下按压塞管B的上端板1,上端板1在受压时设有一体成型的推杆B-1会向下推动推动密封片8,以及能够提供气流通过的弹性体9同时向遮盖板11方向移动,空气由充气产品气囊腔1-5内部通过下通气管道14有底部通气孔15,进入到该下端板遮盖板10上的通气孔11空气流入到下端板气囊腔1-4,由下端板气囊腔1-4通过弹性体9,越过密封片8和圆柱体通气孔7进入到气流腔1-3再通过上端板1通气孔3空气顺利从充气囊A的气囊腔1-5内部被放出充气气囊A外部。完成一个放气的工作流程。
弹性体9能够提供气流通过,为高密度的高弹海绵或者为不锈钢弹簧;所述过滤气体的弹性体5为海绵;密封片8可以为软性平面为镜面的硅胶垫片或者平面为镜面的TPU薄膜垫片,所述气流腔1-1内部可复位的弹性体24为海绵或者不锈钢弹簧;所述可该上塞管B与通气管C为紧配密封状态,所述上端板1为软性TPU材质或者为PVC,所以上端板在按下推杆 B1后有复位的特性。所述通气管C为软性TPU材质或者为PVC,所述塞管B的下端板为塑胶ABS材质,所以塞管B塞入到通气管C内方可紧配,所述气泵体D为软性TPU材质或者为PVC;为所述气泵体D上盖板16.19,下盖板17.20可用高周波焊接在一起形气泵体D,所述通气管 C上盖板12和下盖板13可用高周波焊接在一起通气管C,所述通气管C的一面C-1可以与充气产品A密封薄膜A-1用高周波焊接在一起形成整个充气产品A。
上述塞管B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在通气管道C中拔出,更换新的塞管B以至于延长产品的寿命。
上述气泵体D不受气囊体A的限制,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气泵体,气泵泵体D的大小决定了气囊体A的打气效率,其关系为,气泵体D越大则打气效率高,反之气泵体D越小则气囊A的打气效率越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包括气囊(A)、塞管(B)、通气管(C)和分体气泵体(D),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A)上连接有下端能伸入充气产品内部的所述通气管(C),所述通气管(C)内设有所述塞管(B),所述塞管(B)上设有上端板(1)和下端板(2),所述上端板(1)的内侧边缘设有内回折角(4),所述下端板(2)上设有凸状(28),所述上端板(1)和所述下端板(2)之间形成与所述气囊(A)的气囊腔(1-5)相通的气流腔(1-3),所述气流腔(1-3)内设有弹性体(5),所述上端板(1)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推杆(B-1),所述上端板(1)的冬菇头面上设有若干个通气小孔(3),所述上端板(1)的冬菇头面内侧设有橡胶圈(B-2),所述下端板(2)上设有圆柱体排气管(6),所述圆柱体排气管(6)的下端设有第三通气孔(7),所述推杆(B-1)设置在所述圆柱体排气管(6)内,所述塞管(B)上设有遮盖第四通气孔(11)和遮盖板(10),所述遮盖板(10)与所述下端板(2)之间形成下端气流腔(1-4),所述下端气流腔(1-4)内设有弹性体(9),所述弹性体(9)与所述下端板(2)之间还设有密封片(8),所述分体气泵体(D)由上盖板(16)和下盖板(17)组成,所述上盖板(16)与所述下盖板(17)的另一侧均设有管道(23),所述管道(23)开口末端设有内回压凸起(21),所述上盖板(19)和下盖板(20)与所述塞管(B)的所述上端板(1)之间设有气流腔(1-2),所述上盖板(16)与所述下盖板(17)之间形成流腔(1-1),所述气流腔(1-2)与所述气流腔(1-2)之间设有通气孔道(22),所述气流腔(1-1)内设有弹性体(24),所述上盖板(16)与所述下盖板(17)内侧设有若干个橡筋(25),所述上盖板(16)顶端设有第一通气孔(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气泵体(D)不连于所述气囊(A)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体(D)一侧的所述管道(23)的第一开放式通气孔道(26)开口末端设有内回压凸起(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气泵体(D)一弧形表面上设有气泵顶端第一通气孔(18);所述分体气泵体(D)的另一侧设有管道(23),所述管道(23)的一端设有第一开放式通气孔道(26),所述管道(23)的内部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分体气泵体(D)、所述第一通气孔(18)、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第一开放式通气孔道(26)为相联通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C)顶端设有第二开放式通气口(27),所述第二开放式通气口(27)的底端设有第五通气孔(15),所述塞管(B)可以塞入到管道(C)内部,所述塞管(B)顶端设有第六通气孔,所述第六通气孔的底端设有第四通气孔(11),所述塞管(B)的内部置中处设有圆柱体排气管(6),所述圆柱体排气管(6)的底部设有第三通气孔(7),所述第六通气孔与通所述第三通气孔(7)、所述第四通气孔(11)和所述第五通气孔(15)为相通,气体由第六通气孔(3)到第三通气孔(7)通过第四通气孔(11)和第五通气孔(15)进入到所述气囊体(A)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管(B)的上端板内侧边缘设有内回折角(4),所述塞管(B)的上端板内侧边缘设有所述内回折角(4),所述内回折角(4)与所述下端板(2)和凸状(28)为紧配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管(B)的上端板底部设有助于回弹复位的橡筋圈,所述分体气泵体(D)的上盖板与下盖板内部均设有助于回弹复位的橡筋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24)为海绵或弹簧,所述密封片(8)为镜面硅胶垫片,所述分体气泵体(D)的上端板和所述管道(C)均为软性橡胶TPU/PVC材质,所述下端板(2)、所述塞管(B)和底部遮盖板(10)均为硬性的塑料ABS材质。
CN201721859020.XU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03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59020.XU CN208203520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59020.XU CN208203520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03520U true CN208203520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90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5902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03520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03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44415U (zh) 充气气囊
CN205207797U (zh) 改良单向阀气嘴
CN208203520U (zh) 一种可换气嘴分体气泵的指压泵
CN207393443U (zh) 一种新型可替换气嘴总成的微型手指按压气囊泵
CN207246506U (zh) 双向充放气装置
CN207393442U (zh) 一种具备排水可持续充气功能的微型手指按压气囊泵
CN104481853B (zh) 便携式充气装置
CN206144764U (zh) 简易充气装置
CN206234178U (zh) 一种气动式调压的流体增压装置
CN204553152U (zh) 一种手动吸气装置
CN201090803Y (zh) 一种充气物上的新型阀门
CN111022290A (zh) 一种便携型按压式气泵
CN215633581U (zh) 一种按压充气放气泵
CN201030773Y (zh) 一种改进的充气装置
CN204284554U (zh) 单向充气嘴
CN209171879U (zh) 带充放气装置的气囊
CN215256647U (zh) 一种压板式实体充气装置
CN205714690U (zh) 一种微型指压气囊泵
CN217673137U (zh) 快速按压的双气囊充气游泳圈
CN211777868U (zh) 一种便携型按压式气泵
CN204371619U (zh) 便携式充气装置
CN207796212U (zh) 便利性快速充泄气风咀
CN201196279Y (zh) 新型气囊充气嘴
CN113137359A (zh) 一种压板式实体充气装置及其应用
CN214889137U (zh) 一种可以实现进气阀门与出气阀门互相切换的气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