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00478U - 一种高效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00478U
CN208200478U CN201820276560.3U CN201820276560U CN208200478U CN 208200478 U CN208200478 U CN 208200478U CN 201820276560 U CN201820276560 U CN 201820276560U CN 208200478 U CN208200478 U CN 208200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in
coagulating
room
water
clar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765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文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Jin Z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Jin Z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Jin Z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Jin Z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765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00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00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00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结构相同、并排设置的沉淀池一和沉淀池二;沉淀池均包括絮凝池和澄清池;絮凝池包括前混凝池和蓄水池,前混凝池内设有混凝反应室,蓄水池内设有蓄水室、混凝搅拌机轴室和混凝搅拌机油室;蓄水室一端设有进水管并通过管道与混凝反应室相连;前混凝池与澄清池相连;澄清池正中央设有污泥浓缩机;澄清池分为沉淀区和斜管区;沉淀区与前混凝池相连;斜管区池顶设有斜管,斜管终端连接有集水槽。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池处理,每个沉淀池均可独立完成水处理,可以根据处理水量选择处理方式,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实用性;原水进入澄清池沉淀排泥前,会经过絮凝池,对原水中的无机物分子进行混凝,提高水处理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处理水的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有效设施,沉淀池性能的优劣是影响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沉淀池多为结构简单的纯沉淀式沉淀池,配以排泥机构进行简单、易控的水处理。这种沉淀池虽然成本低、可调节性强,但水处理效率低、处理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池独立处理、对废水进行絮凝后沉淀排泥的高效率沉淀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一和沉淀池二;所述沉淀池一和沉淀池二并排设置并可分别独立运作;所述沉淀池一和沉淀二结构相同;所述沉淀池一和沉淀池二均包括絮凝池和澄清池;
所述絮凝池包括前混凝池和蓄水池;所述前混凝池内设有混凝反应室,混凝反应室内设有混凝搅拌机;所述蓄水池内设有蓄水室、混凝搅拌机轴室和混凝搅拌机油室;所述混凝搅拌机油室通过输油管与混凝搅拌机相连;所述蓄水室一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蓄水室通过管道与混凝反应室相连;所述混凝反应室高度低于前混凝池池体高度;所述前混凝池与澄清池相连;
所述澄清池正中央设有污泥浓缩机;所述澄清池分别沉淀区和斜管区;所述沉淀区与前混凝池相连;所述前混凝池靠近沉淀区的池壁向上缩进,不与池底相接;所述沉淀区靠近前混凝池的区壁向下缩进,不与池顶相接;所述池壁和区壁之间形成一个流通通道;所述斜管区与沉淀区是连通的一个整体;所述斜管区池顶设有斜管;所述斜管终端连接有集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前混凝池四壁均设有排油孔;所述前混凝池一端设有前混凝池放空管;所述蓄水池一端设有蓄水池放空管。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反应室悬置于前混凝池中;所述混凝反应室包括喇叭口和导流筒;所述喇叭口和导流筒是一个一体结构,在喇叭口底部设有管道与蓄水池的蓄水室相连,在导流筒顶部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筒一端设有聚合物投加冲洗管。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搅拌机悬置于导流筒中;所述混凝搅拌机包括电机、转轴和桨叶;所述电机设于池顶,并通过转轴驱动桨叶。
进一步地,所述澄清池池壁上设有撇油器和排油管。
进一步地,所述澄清池正中央并联有3套污泥浓缩机;所述污泥浓缩机采用单螺杆泵;所述污泥浓缩机底部设有与池底弧度吻合的钢刮泥板。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为内置双侧堰式,采用304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终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设有撇油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沉淀池采用双池处理,每个沉淀池均可独立完成水处理,可以根据处理水量选择单池单独处理还是双池同步处理,人性化设计,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实用性;同时,原水进入澄清池沉淀排泥前,会经过絮凝池,对原水中的无机物分子进行混凝,提高水处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截面图。
图中,1-絮凝池、11-前混凝池、1101-排油孔、1102-前混凝池放空管、12-混凝反应室、1201-喇叭口、1202-导流筒、13-蓄水池、1301-蓄水室、1302-混凝搅拌机轴室、1303-混凝搅拌机油室、1304-蓄水池放空管、14-混凝搅拌机、1401-电机、1402-转轴、1403-桨叶;
2-澄清池、21-沉淀区、22-斜管区、2201-斜管、2202-集水槽、23-撇油器、24-排油管、3-污泥浓缩机、4-进水管、5-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一和沉淀池二。两个沉淀池,即沉淀池一和沉淀池二的结构相同,二者并排设置,且可分别独立运作。也就是说,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处理水量的大小,选择单开一池进行水处理,省钱省力;或者双开同步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如图2-3所示,沉淀池均包括絮凝池1和澄清池2,絮凝池1用于对原水进行预处理,混凝其中的无机物分子,而澄清池2用以沉淀经混凝后的原水,使大颗粒物沉降并排泥。其中,絮凝池1包括前混凝池11和蓄水池13。前混凝池11内设有混凝反应室12,混凝反应室12是由喇叭口1201和导流筒1202构成的一个一体结构,在喇叭口1201底部设有管道与蓄水池13连通,在导流筒1202顶部设有导流板,经絮凝的原水可以通过导流板引流流出混凝反应室12。同时,在导流筒1202一端设有聚合物投加冲洗管,絮凝时,通过聚合物投加冲洗管向导流筒1202内添加聚丙烯酰胺,实现絮凝操作;处理结束后,也可以通过聚合物投加冲洗管进水冲洗导流筒1202,实现清理。另外,在混凝反应室12内设有混凝搅拌机14。混凝搅拌机14悬置于导流筒1202中,由电机1401、转轴1402和桨叶1403构成。电机1401设于池顶,并通过转轴1402驱动桨叶1403,桨叶1403旋转,混合原水与聚丙烯酰胺,提高絮凝效率。形状上,混凝反应室12的高度低于前混凝池11的池体高度。原水进入混凝反应室12,在混凝搅拌机14作用下与聚丙烯酰胺充分混合,进行絮凝,随着进水量的增加,水位越来越高,水位没过混凝反应室12的高度后,溢出便进入前混凝池11中。还有,在前混凝池11的四壁均设有排油孔1101,方便撇除浮油。在前混凝池11一端还设有前混凝池放空管1102,水处理结束后方便放水。
如图1所示,蓄水池13内设有蓄水室1301、混凝搅拌机轴室1302和混凝搅拌机油室1303。其中,混凝搅拌机油室1303通过输油管与混凝搅拌机14相连,向混凝搅拌机14供油。而蓄水室1301一端设有进水管4,由于蓄水室1301通过管道与混凝反应室12相连,进水时,原水首先进入蓄水室1301中,蓄水室1301有预沉淀作用,直到絮凝池1内设备开始运转,蓄水室1301中的水才会进入混凝反应室12。蓄水室1301能够减缓并稳定进水速率,辅助絮凝。另外,在蓄水池13一端还设有蓄水池放空管1304,水处理结束后方便放水。
由于前混凝池11与澄清池2相连,在混凝反应室12中完成絮凝的原水流入前混凝池11后,再流入澄清池2。澄清池2分为沉淀区21和斜管区22。斜管区22与沉淀区21是连通的一个整体,沉淀区21与前混凝池11相连,从前混凝池11中流来的原水在沉淀区21内实现沉淀;而斜管区22内布有斜管2201,斜管2201终端连接有集水槽2202,集水槽2202为内置双侧堰式,采用304不锈钢制成,用以抽取处理好的清水,集水效果好、水质高、使用寿命长。为了实现有效沉淀和原水流通,在沉淀区21与前混凝池11的连接处,前混凝池11靠近沉淀区21的池壁向上缩进,不与池底相接;而沉淀区21靠近前混凝池11的区壁向下缩进,不与池顶相接,这样,池壁和区壁之间就形成一个下流上通的流通通道。絮凝后的原水溢出混凝反应室12,在前混凝池11中慢慢堆积,由于池壁不与池底相接,水流会自然进入流通通道,直到水面高于区壁,原水才会流入沉淀区21。也就是说,絮凝后的原水在进入沉淀区21前,会在前混凝池11和流通通道内积攒一段时间,实现一次沉淀,再进入沉淀区21,进行二次沉淀。同时,在澄清池2正中央设有三台并联的污泥浓缩机3,一台用于污泥的循环,一台用于污泥的排放,另一台为备用,采用单螺杆泵,对整个澄清池2内的水进行排泥。在污泥浓缩机3底部还设有与池底弧度吻合的钢刮泥板,配合污泥探测器,使泥床标高保持恒定,避免污泥发酵,保持澄清池2内相对稳定的固体负荷。另外,在澄清池2池壁上还设有撇油器23和排油管24,方便撇除浮油。
实际使用过程中,待处理的原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蓄水室1301,在蓄水室1301中预沉淀。设备启动,原水通过管道从喇叭口1201底部通入混凝反应室12,与此同时,聚丙烯酰胺通过聚合物投加冲洗管进入混凝反应室12与原水接触,经由混凝搅拌机14充分搅拌混合,实现对原水中无机物分子的絮凝。随着进水量的增加,水位没过混凝反应室12的高度,并在导流板的引流作用下溢入前混凝池11,在前混凝池11和流通通道间实现一次沉淀。直到水位高度没过区壁,再进入沉淀区21中实现二次沉淀。原水在澄清池2中缓慢移动,并经由污泥浓缩机3进行排泥。絮凝后的原水在澄清池2中约停留29.6min,基本实现完全沉淀,清水上浮,在斜管区22中被集水槽2202收集。在集水槽2202终端设有出水口5,通过出水口5排出清水。同时,在出水口5上设有撇油器,能够进一步撇除水面浮油,实现出水的澄清。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沉淀池采用双池处理,每个沉淀池均可独立完成水处理,人性化设计,提高了设备的效率和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一和沉淀池二,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一和沉淀池二并排设置并可分别独立运作;所述沉淀池一和沉淀二结构相同;所述沉淀池一包括絮凝池(1)和澄清池(2);
所述絮凝池(1)包括前混凝池(11)和蓄水池(13);所述前混凝池(11)内设有混凝反应室(12);所述混凝反应室(12)内设有混凝搅拌机(14);所述蓄水池(13)内设有蓄水室(1301)、混凝搅拌机轴室(1302)和混凝搅拌机油室(1303);所述混凝搅拌机油室(1303)通过输油管与混凝搅拌机(14)相连;所述蓄水室(1301)一端设有进水管(4);所述蓄水室(1301)通过管道与混凝反应室(12)相连;所述混凝反应室(12)高度低于前混凝池(11)池体高度;所述前混凝池(11)与澄清池(2)相连;
所述澄清池(2)正中央设有污泥浓缩机(3);所述澄清池(2)分为沉淀区(21)和斜管区(22);所述沉淀区(21)与前混凝池(11)相连;所述前混凝池(11)靠近沉淀区(21)的池壁向上缩进,不与池底相接;所述沉淀区(21)靠近前混凝池(11)的区壁向下缩进,不与池顶相接;所述池壁和区壁之间形成流通通道;所述斜管区(22)与沉淀区(21)相通;所述斜管区(21)池顶设有斜管(2201);所述斜管(2201)终端连接有集水槽(2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混凝池(11)四壁均设有排油孔(1101);所述前混凝池(11)一端设有前混凝池放空管(1102);所述蓄水池(13)一端设有蓄水池放空管(13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室(12)悬置于前混凝池(11)中;所述混凝反应室(12)包括喇叭口(1201)和导流筒(1202);所述喇叭口(1201)和导流筒(1202)为一体结构;所述喇叭口(1201)底部设有管道与蓄水池(13)的蓄水室(1301)相连;所述导流筒(1202)顶部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筒(1202)一端设有聚合物投加冲洗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搅拌机(14)悬置于导流筒(1202)中;所述混凝搅拌机(14)包括电机(1401)、转轴(1402)和桨叶(1403);所述电机(1401)设于池顶,并通过转轴(1402)驱动桨叶(14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2)池壁上设有撇油器(23)和排油管(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2)正中央并联有3台污泥浓缩机(3);所述污泥浓缩机(3)采用单螺杆泵;所述污泥浓缩机(3)底部设有与池底弧度吻合的钢刮泥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2202)为内置双侧堰式,采用304不锈钢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2202)终端设有出水口(5);所述出水口上设有撇油器。
CN201820276560.3U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高效沉淀池 Active CN208200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6560.3U CN208200478U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高效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6560.3U CN208200478U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高效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00478U true CN208200478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535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76560.3U Active CN208200478U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高效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00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74033U (zh) 一种复合式高效澄清池
CN106902549A (zh) 一种组合式自动油水分离设备
CN106075965A (zh) 滗水式废泥水回收池
KR100894646B1 (ko) 자동연속여과장치 부착형 용존공기 가압부상조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211813962U (zh) 一种高密度澄清池
CN202785864U (zh)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CN208200478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211367069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器
CN103803701B (zh) 一种单侧沉淀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设备及操作方法
CN203513389U (zh) 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
CN211620172U (zh) 一种高密度气浮沉淀池
CN205133305U (zh) 物化反应固液分离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
CN203079769U (zh) 组合式双旋流高效浊水净化装置
CN210736421U (zh) 一种村镇中小型规模生活污水一体化深度处理装置
CN209322648U (zh) 一种矿井水净化处理系统
CN208802911U (zh) 自浮式收油收泥装置
CN110054268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8408986A (zh) 湖泊过滤器
CN216662686U (zh) 搅拌装置及水处理设备
CN110436619A (zh) 一种工业污水酸化处理均布器
CN213951755U (zh) 一种高效纤维回收装置
CN220317582U (zh) 一种高效型溶气气浮设备
CN211198827U (zh) 一种沉淀系统
CN208814800U (zh) 一种化工生产的印染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