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90991U - 柔性电路板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90991U
CN208190991U CN201690000582.6U CN201690000582U CN208190991U CN 208190991 U CN208190991 U CN 208190991U CN 201690000582 U CN201690000582 U CN 201690000582U CN 208190991 U CN208190991 U CN 208190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signal wire
board according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05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益洙
金相弼
金大湖
李东炯
赵炳勋
李多涓
丘璜燮
金铉济
郑熙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GigaLa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90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90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37High frequency adaptations
    • H05K1/024Dielectric details, e.g. changing the dielectric material around a transmission li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H05K1/0298Multilaye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基板部;以及第二基板部,其从所述第一基板部延伸形成,且以比所述第一基板部薄的厚度形成,以能够弯曲(bending)。

Description

柔性电路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无线终端设备中,具备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线路,而现有的RF信号线路以同轴电缆的形态安装,若以同轴电缆的形态安装,则在无线终端设备内的空间利用率会下降,因此,近来,普遍使用柔性电路板。
在现有的柔性电路板中,增加信号线的面积来补充信号传输时损失的信号,进而确保必要的信号量。
一方面,若信号线面积增加,则阻抗会减少,因此,为重新增加减少的阻抗,还利用减少接地的面积的方式实现阻抗匹配。
然而,若在接地的面积减少的部分接触有导电体或接近配置有导电体,则导电体将与接地电连接,从而将产生接地整体面积增加的效果,这样,不仅减少阻抗,而且在对应于减少的接地部分的信号线会直接露出于导电体,从而存在信号传输时所损失的信号量增加的问题。
从而,为防止阻抗变化的发生,柔性电路板应安装于与主板、子板、电池适当间隔的位置,因此,当适用柔性电路板时,存在着堪称首屈一指的最大优点的空间利用性下降的问题。
当然,也可以通过阻抗匹配来配置于与主板、子板、电池接近的位置,但即便如此,依然存在着只要主板、子板、电池中的任一者的形状或位置变更,则为了阻抗匹配,柔性电路板的形状也要随之变更的缺点。
一方面,现有柔性电路板在长度方向上其厚度相同,因而存在接地面积越增加,弯曲耐久性越下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弯曲耐久性,并使信号线的损失和从外部流入的信号最小化,且无论配置于无线终端设备内部的位置如何,由于无阻抗变化,无需为阻抗匹配另行变更其形状的柔性电路板。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为达成这种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基板部;第二基板部,其从所述第一基板部延伸形成,且以比所述第一基板部薄的厚度形成,以能够弯曲(bending)。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部包括:第一接地层;第一介质层,其层叠于所述第一接地层;侧面接地,其以能够防止外部信号流入信号线的方式隔着所述信号线隔开规定间距,且一面结合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其隔着所述侧面接地而与所述第一介质层对置;以及第二接地层,其层叠于所述第二介质层,在所述第二基板部,省略了所述第一接地层、所述侧面接地、所述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接地层中的一个以上被省略。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接地包括一面接触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第一侧面接地和一面接触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第二侧面接地,所述第一侧面接地和第二侧面接地的另一面分别以粘结片为媒介结合。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部由第一接地层、第一介质层、第一侧面接地以及信号线构成。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的一面结合于所述第一介质层,其另一面与所述第二介质层隔开规定间距而对置地露出于空气层。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接地以能够防止信号从外部流入的方式沿所述信号线的长度方向形成。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部由第一介质层、第一侧面接地以及信号线构成。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从所述第一信号线延伸的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面积。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分歧为两个以上。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地层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形状对应的匹配槽。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部由第一接地层、第一介质层以及信号线构成。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底面的内侧信号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上面的外侧信号线,所述内侧信号线与外侧信号线通过通孔电连接。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以所述外侧信号线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地层形成于同一层的方式,所述第一接地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以不同的形状形成。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内侧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从所述第一信号线延伸且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信号线。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外侧信号线分歧为两个以上。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地层形成有对应于所述外侧信号线的匹配槽。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如下多种效果。
第一,具有改善弯曲耐久性的优点。
第二,具有无论配置于无线终端设备内部的哪个空间,阻抗均无变化的优点。
第三,由于无需阻抗匹配也能配置于与主板、子板、电池接近的位置,具有无需变更用于阻抗匹配的柔性电路板形状的优点。
第四,具有使信号线损失量最小化的优点。
第五,具有可以防止外部信号流入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构成图。
图4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主要部分的图。
图4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主要部分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构成图。
图6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主要部分的图。
图6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主要部分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构成图。
图8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一主要部分的图。
图8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主要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些指定的优点及新的特征将从下面与附图相关的详细说明和实施例中变得更清楚。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标记各图的构成要素的参照符号时,就相同的构成要素而言,即使其标示于其他附图中,也尽量使编号相同。此外,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种构成要素,但所述构成要素不应限于所述术语。所述构成要素仅用作区分一个构成要素与其他构成要素的目的。此外,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当判断为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多余地使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不清楚时,省略其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基板部100和第二基板部200。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第二基板部200从第一基板部100延伸形成,其以比第一基板部100薄的厚度形成,以能够弯曲(bending)。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接地层300;第一介质层400,其层叠于第一接地层300;侧面接地700,其隔着信号线900隔开规定间距,且其一面结合于所述第一介质层400,以能够防止外部信号流入信号线900;第二介质层600,其隔着侧面接地700而与所述第一介质层400对置;以及第二接地层800,其层叠于第二介质层600。
侧面接地700包括一面接触于所述第一介质层400的第一侧面接地710和一面接触于第二介质层600的第二侧面接地720,第一侧面接地710和第二侧面接地720的另一面分别以粘结片500为媒介结合。
如上所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第二基板部200从第一基板部100延伸形成,其厚度比第一基板部100的厚度薄,第一基板部100包括:第一接地层300、第一介质层400、包括第一侧面接地710和第二侧面接地720的侧面接地700、第二介质层600以及第二接地层800,而在第二基板部200,省略第一接地层300、侧面接地700、第二介质层600以及第二接地层800中的一个以上,以使其厚度形成为比第一基板部薄。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图4a、图4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主要部分和另一主要部分的图。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基板部200由第一接地层300、第一介质层400、第一侧面接地710以及信号线900构成。
从而,在第二基板部200,第一基板部100的第二介质层600、第二侧面接地720以及第二接地层800被省略,使得其厚度变得比第一基板部100薄,从而改善弯曲耐久性。
一方面,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的信号线900的一面集合于第一介质层400,其另一面与所述第二介质层600隔开规定间距而对置地露出于空气层,因而优选第一侧面接地710形成为长度以对应于信号线900的长度,以能够防止信号从外部流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的信号线900露出于介电率低的空气,可以使周边的电容减小导致的信号损失最小化。
此外,若信号线900露出于介电率低的空气而使周边电容减小,则会有信号从外部流入而诱发信号线900的信号损失,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一对侧面接地700抑制外部信号流入。
亦即,在第一介质层400和具有与其对应的形状的第二介质层600中的任一介质层上设置信号线900,并在之间隔有信号线900地在位于分别与该信号线900隔开一定间距的位置设置一对侧面接地700,从而防止信号从外部流入。
更详细而言,若选择第一介质层400和第二介质层600中的任一介质层来结合信号线900,并使第一介质层400与第二介质层600位于对置的位置,且隔着信号线900以一对侧面接地700为媒介结合第一介质层400和第二介质层600,则将由第一介质层400、第二介质层600、一对侧面接地700形成空的空间,且在这种空的空间会填有空气,因而信号线900将露出于空气。
侧面接地700可以包括一面接触于第一介质层400的第一侧面接地710和一面接触于第二介质层600的第二侧面接地720,在第一介质层400和第二介质层600的一面可以分别层叠有第一接地层300和第二接地层800,第一侧面接地710和第二侧面接地720的各自的另一面可以以粘结片500为媒介结合。
除了防止外部信号流入的功能外,第一侧面接地710和第二侧面接地720还起到强化第一接地层300与第二接地层800的电连接的功能。
粘结片500与第一侧面接地710和第二侧面接地720一同在柔性电路板内部形成填有空气的空的空间,且起到使第一侧面接地710和第二侧面接地720附着于第一介质层400和第二介质层600的功能。
一方面,在第一接地层300、第二接地层800、第一侧面接地710、第二侧面接地720、粘结片500、第一介质层400、第二介质层600,向垂直方向贯通形成有通孔VH,在这种通孔VH填充有导电体,使得第一接地层300、第二接地层800、第一侧面接地710、第二侧面接地720电连接。
在利用第一侧面接地710和第二侧面接地720将侧面接地700形成为两层的情况下,将第一侧面接地710附着于粘结片500的一面,将第二侧面接地720附着于粘结片500的另一面,以使第一侧面接地710可以与信号线900形成于同一层。
亦即,在由第一侧面接地710和第二侧面接地720构成侧面接地700的情况下,由于信号线900与第二接地层800之间的间距变远,具有能进一步降低电容的优点。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构成图,图6a和图6b分别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主要部分和另一主要部分的图。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且针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将视为与上述说明相同,并以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基板部200由第一介质层400、第一侧面接地710以及信号线900构成。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信号线900包括第一信号线900a和从第一信号线900a延伸的第二信号线900b,第二信号线900b的面积大于第一信号线900a的面积,亦即,若在第一信号线900a的一端拓宽其宽度来加宽第二信号线900b的面积,则信号传输量会增加。
优选将信号线900中的第二信号线900b分歧为两个以上。通常,高频信号沿信号线900的边缘传输,而若使第二信号线900b分歧为两个以上,则信号线900的边缘面积会增加,从而具有高频信号传输量也随之增加的优点。
一方面,优选在第一接地层300形成与所述第二信号线900b的形状对应的匹配槽H,且优选第二接地层800以与第一接地层30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形成。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构成图,图8a和图8b分别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一主要部分和另一主要部分的图。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且针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将视为与上述说明相同,并以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基板部200由第一接地层300、第一介质层400以及信号线900构成。
信号线90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层400的底面的内侧信号线910和设置于第一介质层400的上面的外侧信号线920,内侧信号线910与外侧信号线920通过通孔VH电连接。从而,在第二基板部200被弯曲的情况下,若内侧信号线910受到周边部件的干扰,则将可以用外侧信号线920变更信号线。
一方面,优选外侧信号线920以与第一介质层400不同的形状形成,以能够与第一接地层300形成于同一层,且优选内侧信号线910包括第一信号线900a和从该第一信号线900a延伸且其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线900a的第二信号线900b。
若将外侧信号线920的第二信号线900b分歧为两个以上,则高频信号传输量将会增加,理由同上述。
尽管上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仅用于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使其限于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显然,本领域的一般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实施变形或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单纯变形及变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将由所附专利权利要求书明确界定。

Claims (16)

1.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部;以及
第二基板部,其从所述第一基板部延伸形成,且以比所述第一基板部薄的厚度形成,以能够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部包括:
第一接地层;
第一介质层,其层叠于所述第一接地层;
侧面接地,其以能够防止外部信号流入信号线的方式隔着所述信号线隔开规定间距,且一面结合于所述第一介质层;
第二介质层,其隔着所述侧面接地而与所述第一介质层对置;以及
第二接地层,其层叠于所述第二介质层,
在所述第二基板部,省略了所述第一接地层、所述侧面接地、所述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接地层中的一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接地包括一面接触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第一侧面接地和一面接触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第二侧面接地,
所述第一侧面接地和第二侧面接地的另一面分别以粘结片为媒介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板部由第一接地层、第一介质层、第一侧面接地以及信号线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线的一面结合于所述第一介质层,其另一面与所述第二介质层隔开规定间距而对置地露出于空气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接地以能够防止信号从外部流入的方式沿所述信号线的长度方向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板部由第一介质层、第一侧面接地以及信号线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从所述第一信号线延伸的第二信号线,
所述第二信号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号线分歧为两个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地层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形状对应的匹配槽。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板部由第一接地层、第一介质层以及信号线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底面的内侧信号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上面的外侧信号线,所述内侧信号线与外侧信号线通过通孔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外侧信号线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地层形成于同一层的方式,所述第一接地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以不同的形状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从所述第一信号线延伸且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信号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信号线分歧为两个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地层形成有对应于所述外侧信号线的匹配槽。
CN201690000582.6U 2015-03-18 2016-03-09 柔性电路板 Active CN2081909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37240 2015-03-18
KR1020150037240A KR102364151B1 (ko) 2015-03-18 2015-03-18 연성회로기판
PCT/KR2016/002327 WO2016148429A1 (ko) 2015-03-18 2016-03-09 연성회로기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90991U true CN208190991U (zh) 2018-12-04

Family

ID=56919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0582.6U Active CN208190991U (zh) 2015-03-18 2016-03-09 柔性电路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364151B1 (zh)
CN (1) CN208190991U (zh)
WO (1) WO20161484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3869A (zh) * 2019-12-16 2020-04-28 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的柔性电路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1354A1 (ko) 2018-10-29 2020-05-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벤딩 특성을 갖는 배선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1828A (en) * 1993-06-03 1998-11-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common heat spreader assembly
KR100619956B1 (ko) * 2004-11-10 2006-09-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회로기판 연결 장치를 갖는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0850217B1 (ko) * 2007-07-05 2008-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임피던스 매칭된 분기 스트립 전송라인을 갖는 프린트배선기판
KR100958268B1 (ko) * 2008-02-15 2010-05-19 (주)기가레인 임피던스 미스매칭 없이 신호전송라인의 폭을 넓힐 수 있는인쇄회로기판
KR101085726B1 (ko) * 2009-10-23 2011-11-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경연성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1181621A (ja) * 2010-02-26 2011-09-15 Hitachi Cable Ltd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073591A1 (ja) 2010-12-03 2012-06-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信号線路
US8912581B2 (en) * 2012-03-09 2014-12-1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3D transmission lines for semiconductors
JP5720862B2 (ja) * 2012-12-29 2015-05-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回路基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3869A (zh) * 2019-12-16 2020-04-28 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的柔性电路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48429A1 (ko) 2016-09-22
KR102364151B1 (ko) 2022-02-18
KR20160112121A (ko)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4209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07603991U (zh) 柔性电路板
CN108029191B (zh) 具有三层电介质和四层接地层结构的柔性电路板
US10477690B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EP2629365A1 (en) Antenna-device substrate and antenna device
CN208190991U (zh) 柔性电路板
KR101416159B1 (ko) 접촉 패드를 구비하는 인쇄회로기판
US9054422B2 (en) Antenna
CN208317094U (zh) 柔性电路板
CN106532268A (zh) 一种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2905941U (zh) 一种小型化多层芯片天线
CN206212422U (zh) 高频传输线路
KR100893505B1 (ko) 내장형 칩 안테나 장치
CN208448655U (zh) 天线一体型柔性电路板
CN203205533U (zh) 天线装置
CN104205490B (zh) 天线装置
CN104105338B (zh) 多层电路基板
CN104638363B (zh) 天线
CN108781065A (zh) 弹性波装置
CN203027605U (zh) 具有内埋式电阻的电路板
JP5995059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KR20160135440A (ko) 안테나 일체형 연성회로기판
CN207517853U (zh) 一种pos机内置多功能天线
CN113557800A (zh) 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
WO2020046000A3 (ko) 안테나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