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77707U - 一种喷雾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雾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77707U
CN208177707U CN201820086445.XU CN201820086445U CN208177707U CN 208177707 U CN208177707 U CN 208177707U CN 201820086445 U CN201820086445 U CN 201820086445U CN 208177707 U CN208177707 U CN 208177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trol
channel
nozzle needle
spr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864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勇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 Pei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izhiz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izhiz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izhiz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864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77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77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77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雾仪。所述喷雾仪包括喷雾部,喷针穿过第一控制通道经过第二水道到达喷雾端;喷针连接有控制块;第二水道在靠近喷雾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通道;当喷针插入第二控制通道时,喷针与第二控制通道内壁贴合阻挡水经过第二控制通道,同时控制块阻挡进气孔,水箱中的水与大气压隔断;当喷针与第二控制通道分离时,控制块远离进气孔,水箱中的水与大气压连通,水能够通过第二控制通道到达喷雾端;实现喷针对水流动和水箱连通大气压同时控制,保证水流向喷雾端稳定可靠;在不使用喷雾仪时,由于水箱与第一水道连通,而第一水道中的水不能流动,从而阻止水箱中的水流出,增加了喷雾仪水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一种喷雾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喷雾仪需要在水箱上设置至少两个孔,一个孔用于水箱中的水流出,另一个孔用于水箱与大气压连通。这种结构的水箱需要有两个预留孔,生产时需要将两个预留孔密封,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使用时需要将两个预留孔导通,流水的孔在水道设置有专门的刺破结构用于导通流水孔,但通大气压的孔需要手工导通,使用者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箱只需要有一个孔的喷雾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喷雾仪包括喷雾部;所述喷雾部包括喷头、第一水气调节部、第二水气调节部、喷针、控制块和水箱;所述喷头设置有水气通道,所述喷头包括喷雾端;所述水气通道贯通所述喷头,水气通道从喷雾端延伸至喷头远离喷雾端的一端;所述第一水气调节部设置有第一水道、第一气道和第一喷针通道;所述第一水道与第一喷针通道相交于第一控制通道;所述第一水气调节部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第一水道和第一喷针通道;所述第一水道与水箱连通,水箱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一水道;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设置有第二水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与喷头连接,所述第二水道连通至喷雾端,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与喷头之间形成第三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与第三气道连通;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与第一水气调节部连接,所述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水道与第二水道连通;从而第一水道中的水经过第二水道到达喷雾端,第一气道中的气依次经过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到达喷雾端;所述喷针穿过第一控制通道经过第二水道到达喷雾端;所述喷针连接有控制块;所述第二水道在靠近喷雾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通道;当喷针插入所述第二控制通道时,喷针与第二控制通道内壁贴合阻挡水经过第二控制通道,同时控制块阻挡进气孔,水箱中的水与大气压隔断;当喷针与第二控制通道分离时,控制块远离进气孔,水箱中的水与大气压连通,水能够通过第二控制通道到达喷雾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道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气道沿喷针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块为环状,所述控制块沿喷针插入方向遮盖进气孔,从而即使喷针在使用中转动,所述控制块仍然能够控制进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喷雾部还包括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喷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喷雾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部还包括第一控制块;所述第一控制块包括第一控制板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控制板与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块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控制块通过转动轴与第一水气调节部转动连接;
使用时,使用者按压所述第一控制板使第二连接块绕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连接块作用于第一连接块带动喷针与第二控制通道分离,同时控制块远离进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有气压泵;所述气压泵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气压泵的启动;
使用者按压所述第一控制板时,所述第一控制块作用控制开关;实现水进入喷雾端时,气压泵启动产生的气压进入喷雾端。
进一步的,所述喷雾仪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为气压泵启动供电;所述电源设置有充电插口。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在喷雾端设置有喷雾凹槽;所述第二水道与喷雾凹槽连通,所述第三气道与喷雾凹槽连通;水和气在喷雾凹槽中产生喷雾。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设置有一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第一水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部还包括第二控制块;第二控制块能够沿垂直于喷针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块垂直于所述第一控制板,所述转动轴设置在第一控制板于第二连接块垂直连接处,使用者沿垂直于喷针方向按压第二控制块作用于第一控制板,喷针运动与第二控制通道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喷针对水流动和水箱连通大气压同时控制,保证水流向喷雾端稳定可靠;在不使用喷雾仪时,由于水箱与第一水道连通,而第一水道中的水不能流动,从而阻止水箱中的水流出,增加了喷雾仪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喷雾仪示意图;
图2为喷雾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水气调节部示意图;
图4为第二水气调节部与喷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喷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喷雾仪100包括喷雾部20,喷雾部20用于产生喷雾,所述喷雾部20包括但不限定用于喷雾仪100;所述喷雾部20包括喷头21,用于将产生的喷雾沿预定的方向和范围喷射,增强喷雾的方向性,便于使用者控制喷雾仪100;第一水气调节部22,用于将水和气分别引导进入喷雾部20,此处并不限定于水,使用者或生产者能够根据需要将其水和/或气替换成其它流体用于产生喷雾;第二水气调节部23,用于将水和气分别导入喷雾端211;喷针24,用于控制流体流动,在本实施例为控制水的流动;控制块25,本实施例具体为用于水箱导通或阻断大气压;水箱26,用于存储水或其它流体;所述喷头21设置有水气通道212,用于将水和气沿预定方向引导至预定的位置,所述喷头21包括喷雾端211,水和气在喷雾端211形成喷雾;所述水气通道212贯通所述喷头21,便于将喷针24制成直针控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水气通道212从喷雾端211延伸至喷头21远离喷雾端211的一端,保证水和气均能够引导至喷雾端211;所述第一水气调节部22设置有第一水道221、第一气道222和第一喷针通道223;所述第一水道221与第一喷针通道223相交于第一控制通道224;所述第一水气调节部22设置有进气孔225,所述进气孔225连通第一水道221和第一喷针通道223,形成导气通道a;所述第一水道221与水箱26连通,水箱26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一水道221,当需要让水在第一水道221中流动时,将水箱26通过进气孔225连通大气压,从而保证水正常流动;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23设置有第二水道231和第二气道232,第二水道231用于水流向喷雾端211;第二气道232用于气流向喷雾端211;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23与喷头21连接,所述第二水道231连通至喷雾端231保证水必需通过第二水道231才能进入喷雾端211,从而便于在第二水道231设置与喷针24外径配合部分,实现喷针24对水流向喷雾端211控制;由于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23与喷头21连接,同时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23与喷头21之间形成第三气道213,从而能够保证所述第三气道213按照预定的形状和尺寸形成,从而保证气流向喷雾端211稳定;所述第二气道232与第三气道213连通;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23与第一水气调节部22连接;所述第一气道222与第二气道232连通,所述第一水道221与第二水道231连通;从而第一水道221中的水经过第二水道231到达喷雾端211,保证水能够从水箱26流向喷雾端211;第一气道222中的气依次经过第二气道232和第三气道213到达喷雾端211;所述喷针24穿过第一控制通道224经过第二水道231到达喷雾端211;所述喷针24连接有控制块25;所述第二水道231在靠近喷雾端211设置有第二控制通道2311;当喷针24插入所述第二控制通道2311时,喷针24与第二控制通道2311内壁贴合阻挡水经过第二控制通道2311,同时控制块25阻挡进气孔225,水箱26中的水与大气压隔断;当喷针24与第二控制通道2311分离时,控制块25远离进气孔225,水箱26中的水与大气压连通,水能够通过第二控制通道2311到达喷雾端211;实现喷针24对水流动和水箱26连通大气压同时控制,保证水流向喷雾端211稳定可靠,在不使用喷雾仪100时,由于水箱26与第一水道221连通,而第一水道221中的水不能流动,从而阻止水箱26中的水流出,增加了喷雾仪100水的密封性;此处的进气孔225不限于与大气压连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理解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后,将所述进气孔225连通充气装置,通过控制喷针24同时控制充气装置工作;从而也能够实现对水流动控制和水箱26通气压控制;所述第二气道232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气道232沿喷针24均匀分布;保证进入喷雾端211的气均匀稳定,从而保证形成的喷雾均匀稳定;所述控制块25为环状,所述控制块25沿喷针24插入方向遮盖进气孔225,在使用中喷针24旋转,环状的控制块25也能够遮盖进气孔225,不影响喷雾仪100的使用功能。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喷雾部20还包括第一控制部27,所述第一控制部27用于控制喷针24运动;所述第一控制部27包括第一连接块271,所述第一连接块271与喷针24连接,使用者通过控制第一连接块271运动带动喷针24运动,操作方便可靠;所述第一连接块271远离喷雾端211,增大喷雾端211与第一连接块27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用者能够用于所有喷雾方向,符合喷雾仪100的使用习惯。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控制部27还包括第一控制块272;所述第一控制块272包括第一控制板2721和第二连接块2722,所述第一控制板2721与第二连接块2722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块272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控制块2721通过转动轴与第一水气调节部22转动连接,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部27使喷针24产生相对于第一水气调节部22的运动,保证所述喷针24能够产生相对于第二水道231的运动,实现喷针24对水流动的控制功能;
使用时,使用者按压所述第一控制板2721使第二连接块2722绕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连接块2722作用于第一连接块271带动喷针24与第二控制通道2311分离,同时控制块25远离进气孔225;当使用者将所述喷针24沿水平方向朝向面部时,使用者通过非水平的按压操作(按压所述第一控制板2721),从而喷雾仪100操作方便省力;所述第二连接块2722沿垂直于第一控制板272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控制部27还包括第二控制块;第二控制块能够沿垂直于喷针24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块垂直于所述第一控制板2721,所述转动轴设置在第一控制板2721于第二连接块2722垂直连接处,使用者沿垂直于喷针24方向按压第二控制块作用于第一控制板2721,喷针24运动与第二控制通道2311分离,从而使用者能够通过向下按压第一控制板2721实现喷针24水平运动,产生水平方向的喷雾;所述第一气道222连接有气压泵;所述气压泵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气压泵的启动;
使用者按压所述第一控制板2721时,所述第一控制块272作用控制开关;实现水进入喷雾端211时,气压泵启动产生的气压进入喷雾端211;实现喷雾仪100水气同时控制,操作方便;所述喷雾仪100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为气压泵启动供电;所述电源设置有充电插口,方便所述喷雾仪100携带使用,使用者能够随时随时根据需求使用所述喷雾仪100。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喷头21在喷雾端211设置有喷雾凹槽;所述第二水道231与喷雾凹槽连通,所述第三气道213与喷雾凹槽连通;水和气在喷雾凹槽中产生喷雾,保证所述喷雾部21产生的喷雾沿着喷雾凹槽扩散,便于使用者在使用前判断喷雾方向,避免使用者喷雾错误产生的尴尬,同时节约水和电源,增加所述喷雾仪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水箱26设置有一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第一水道221连通,从而水箱26能够设计成只有一个出水口的结构,从而所述水箱26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认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所作的非创造性变形和改变,应当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喷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仪包括喷雾部;
所述喷雾部包括喷头、第一水气调节部、第二水气调节部、喷针、控制块和水箱;
所述喷头设置有水气通道,所述喷头包括喷雾端;所述水气通道贯通所述喷头,水气通道从喷雾端延伸至喷头远离喷雾端的一端;
所述第一水气调节部设置有第一水道、第一气道和第一喷针通道;所述第一水道与第一喷针通道相交于第一控制通道;所述第一水气调节部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第一水道和第一喷针通道;所述第一水道与水箱连通,水箱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一水道;
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设置有第二水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与喷头连接,所述第二水道连通至喷雾端,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与喷头之间形成第三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与第三气道连通;所述第二水气调节部与第一水气调节部连接,所述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水道与第二水道连通;从而第一水道中的水经过第二水道到达喷雾端,第一气道中的气依次经过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到达喷雾端;
所述喷针穿过第一控制通道经过第二水道到达喷雾端;所述喷针连接有控制块;所述第二水道在靠近喷雾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通道;当喷针插入所述第二控制通道时,喷针与第二控制通道内壁贴合阻挡水经过第二控制通道,同时控制块阻挡进气孔,水箱中的水与大气压隔断;当喷针与第二控制通道分离时,控制块远离进气孔,水箱中的水与大气压连通,水能够通过第二控制通道到达喷雾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道为多个;
所述多个第二气道沿喷针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块为环状,所述控制块沿喷针插入方向遮盖进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部还包括第一控制部;
所述第一控制部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喷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喷雾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还包括第一控制块;
所述第一控制块包括第一控制板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控制板与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块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控制块通过转动轴与第一水气调节部转动连接;
使用时,使用者按压所述第一控制板使第二连接块绕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连接块作用于第一连接块带动喷针与第二控制通道分离,同时控制块远离进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有气压泵;所述气压泵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气压泵的启动;
使用者按压所述第一控制板时,所述第一控制块作用控制开关;实现水进入喷雾端时,气压泵启动产生的气压进入喷雾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仪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为气压泵启动供电;
所述电源设置有充电插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在喷雾端设置有喷雾凹槽;所述第二水道与喷雾凹槽连通,所述第三气道与喷雾凹槽连通;
水和气在喷雾凹槽中产生喷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设置有一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第一水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还包括第二控制块;第二控制块能够沿垂直于喷针方向滑动;
所述第二连接块垂直于所述第一控制板,所述转动轴设置在第一控制板于第二连接块垂直连接处,使用者沿垂直于喷针方向按压第二控制块作用于第一控制板,喷针运动与第二控制通道分离。
CN201820086445.XU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喷雾仪 Active CN208177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6445.XU CN208177707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喷雾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6445.XU CN208177707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喷雾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77707U true CN208177707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41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86445.XU Active CN208177707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喷雾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777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0596A (zh) * 2018-01-18 2020-04-21 深圳贵之族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雾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0596A (zh) * 2018-01-18 2020-04-21 深圳贵之族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雾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346137B2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thereof
CN201064746Y (zh) 环保型省料喷漆枪
CN21174694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08177707U (zh) 一种喷雾仪
CN104785395B (zh) 一种可调式喷枪
CN112303735B (zh) 吹风设备
CN213494383U (zh) 一种汽水混合喷嘴
CN2146298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4699183U (zh) 一种雾化喷瓶
CN101251026A (zh) 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
CN208757851U (zh) 一种新型喷雾装置
CN214123265U (zh) 一种应用于密立根油滴实验的一体式雾化装置
CN210963416U (zh) 一种压缩式雾化器
CN208059179U (zh) 一种水泵加湿器
WO2019140590A1 (zh) 一种喷雾仪
CN203578133U (zh) 一种新型涂边刷胶机
CN211146786U (zh) 加湿装置及吹风设备
CN104984443A (zh) 一种新型雾化喷瓶
CN206228713U (zh) 一种均衡雾化器
CN22027495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18406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85U (zh)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07917493B (zh) 一种加湿风扇的密封结构
CN209788892U (zh) 一种气泵式美容器具
CN21889836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6

Address after: Room 110, No. 1 Yongtai West Road, Fuyo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3

Patentee after: Yang Pei

Address before: 518000 south side of the third floor of building B, No. 71-2 Xintian Avenue, Fuyo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UIZHIZUSHE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