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7365U - 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 - Google Patents

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57365U
CN208157365U CN201820648407.9U CN201820648407U CN208157365U CN 208157365 U CN208157365 U CN 208157365U CN 201820648407 U CN201820648407 U CN 201820648407U CN 208157365 U CN208157365 U CN 208157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plate body
power module
encapsulating mould
suppor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484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晓猛
苏宇泉
冯宇翔
严允健
卢燕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484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57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57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573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35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 H01L2224/48137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e.g.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224/48139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e.g.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an intermediate bond, e.g. continuous wire daisy chain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连接以限定出注塑腔,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可相对运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支撑功率模块的引脚的支撑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通过设置可相对运动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相对位置以改变注塑腔的空间大小,进而可以改变功率模块的封装厚度,而且通过改变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改变支撑部与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可以改变功率模块的引脚与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实现功率模块的基板全包封与基板裸露两种封装模式。

Description

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
背景技术
功率模块包括基板、引脚和塑封层,根据功率模块的封装类型不同,功率模块可以分为基板全包封与基板裸露两种类型。相关技术中,在物料相同(基板、引脚、塑封层等)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两种类型的封装,采用两种不同的封装模具对基板进行封装,不仅增加了功率模块的生产成本,还降低了功率模块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所述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具有应用范围广泛、封装效率高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连接以限定出注塑腔,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可相对运动,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功率模块的引脚的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通过设置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且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可相对运动,从而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相对位置以改变注塑腔的空间大小,进而可以改变功率模块的封装厚度,而且通过改变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改变支撑部与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可以改变功率模块的引脚与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实现功率模块的基板全包封与基板裸露两种封装模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注胶口;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限定出一端具有敞开口的腔室,所述第二模具设于所述敞开口内以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限定出所述注塑腔,所述注塑腔与所述注胶口连通,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二板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具有贯通孔,所述引脚穿设于所述贯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为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模具呈筒状,且所述第一模具的两端均敞开,所述第二模具位于所述第一模具的两端以封闭所述第一模具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三板体;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间隔开,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相对静止,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所述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注胶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把手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功率模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基板全封;
图2是功率模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基板裸露;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及功率模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及功率模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封装模具1,功率模块2,引脚21,封装体22,基板23,
第一模具10,第一板体110,注胶口101,第二板体120,腔室121,贯通孔122,
第二模具20,第三板体210,第四板体220,
注塑腔30,支撑部40,把手部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3-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功率模块2的封装模具1,包括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第二模具20与第一模具10连接以限定出注塑腔30,第二模具20与第一模具10可相对运动,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支撑功率模块2的引脚21的支撑部40。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图4所示,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可以构造出注塑腔30,设有引脚21的基板23可以位于注塑腔30内。第一模具10相对于第二模具20可以活动。例如,可以移动第一模具10,也可以移动第二模具20以改变注塑腔30的空间大小。封装模具1设有支撑部40,支撑部40可以用于支撑功率模块2的引脚21,从而可以将基板23架设在注塑腔30内。基板23的表面既可以与注塑腔30所对应的封装模具1的内壁面接触,基板23的表面也可以远离注塑腔30所对应的封装模具1的内壁面。支撑部40可以设于第一模具10,支撑部40也可以设于第二模具20,或是,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上均设有支撑部40。
功率模块2是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按一定的功能组合再灌封成一个模块。功率模块2包括基板23、引脚21和封装体22。功率模块2的封装模具1可以用于对设有引脚21的基板23进行封装以在基板23上形成封装体22。根据功率模块2的封装类型不同,功率模块2可以分为基板全包封(如图1所示)与基板裸露(如图2所示)两种类型。
相关技术中,在物料相同(基板、引脚、塑封层等)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两种类型的封装,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封装模具对基板进行封装,而且采用不同的封装模具增加了对封装模具的维护成本,从而增加了功率模块的生产成本。另外,如果采用同一台封装设备对功率模块进行封装时,不同封装模具之间相互切换时,需要对封装模具进行拆卸、安装、升温预热等操作,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功率模块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功率模块2的封装模具1,通过设置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且第二模具20与第一模具10可相对运动,从而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的相对位置以改变注塑腔30的空间大小,进而可以改变功率模块2的封装厚度,而且通过改变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改变支撑部40与第一模具10或第二模具20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可以改变功率模块2的引脚21与第一模具10或第二模具20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实现功率模块2的基板全包封与基板裸露两种封装模式。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模具10可以包括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第一板体110具有注胶口101。第二板体120位于第一板体110的一侧,且第二板体120与第一板体110连接,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限定出一端具有敞开口的腔室121。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板体110可以形成为平板件,第二板体120可以形成为筒形(如圆筒或方形筒),第二板体120的两端均敞开形成两个敞开口。第一板体110适于遮挡第二板体120的一端的敞开口,第一板体110可以与第二板体120一端的端面连接。第二板体120的内周壁及第一板体110朝向第二板体120的部分表面可以共同构造成腔室121。构造成腔室121壁面的第一板体110上可以设有注胶口101,注胶口101可以沿着第一板体110的厚度方向贯通第一板体110。液体的封装体22可以从注胶口101向腔室121内灌入。
如图3所示,第二模具20可以设于敞开口内以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限定出注塑腔30,注塑腔30与注胶口101连通,支撑部40设于第二板体120。例如,第二模具20位于腔室121内,第二模具20的外周壁可以与第二板体120的内周壁接触,第二模具20朝向第一板体110的一侧表面、第一板体110朝向第二模具20的表面及第二板体120的内周壁可以构造出注塑腔30。第二板体120可以设有支撑部40,支撑部40可以用于支撑功率模块2。
由此,通过移动第二模具20,可以改变第二模具20与第一板体110之间的间隔,从而可以改变注塑腔30的空间大小,还可以调整第二模具20与支撑部40的间距,从而可以调整第二模具20与功率模块2的间距,进而可以控制功率模块2与第二模具20之间的封装体22的厚度,当第二模具20移动至与功率模块2接触时,功率模块2与第二模具20之间不设有封装体22。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20可以具有贯通孔122,引脚21穿设于贯通孔122。由此,通过将引脚21穿设于贯通孔122,可以将功率模块2支撑在第二板体120上,第二模具20可以独立于功率模块2,可以通过移动第二模具20,调整第二模具20与功率模块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改变第二模具20与功率模块2之间的封装体22之间的厚度,当第二模具20与功率模块2接触时,功率模块2朝向第二模具20的一侧可以不设有封装体22。
进一步地,引脚21可以为多个,贯通孔122可以为多个,多个贯通孔122与多个引脚21一一对应。由此,贯通孔122的个数可以匹配引脚21的个数,引脚21可以从封装模具1伸出,以用于连接外接部件。更进一步地,引脚21的外周壁与贯通孔122的壁面之间可以设有密封件。由此,可以提高封装模具1的密封性,壁面封装体22从贯通孔122处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卡接。再如,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由此,可以便于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20的连接与拆卸,从而可以方便功率模块2的放置与取出,也便于功率模块2与支撑部40的配合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20也可以为一体件。换言之,第一板体110可以与第二板体12一体成型。由此,可以提高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20的连接稳定性,还可以提高封装模具1的密封性。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模具10可以呈筒状,且第一模具10的两端均敞开,第二模具20位于第一模具10的两端以封闭第一模具10的两端。由此,第一模具10的内壁面、第二模具20位于第一模具10敞开口内的表面可以构造成封闭的注塑腔30。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具20可以包括第三板体210和第四板体220,第四板体220和第三板体210间隔开,第三板体210和第四板体220相对静止,第三板体210和第四板体22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支撑部40。例如,第三板体210可以位于第一模具10的一端,第三板体210适于遮挡第一模具10一端的敞开口,第三板体210可以与第一模具10一端的端面连接。第四板体220可以位于第一模具10的另一端,第四板体220适于遮挡第一模具10另一端的敞开口,第四板体220可以与第一模具10另一端的端面连接。第三板体210和第四板体220相对静止。可以是第三板体210设有支撑部40,也可以是第四板体220设有支撑部40,或者是第三板体210和第四板体220均设有支撑部40,还可以是第三板体210与第四板体220共同构造出支撑部40。可以通过整体移动第三板体210与第四板体220,以调整支撑部40与第一模具10的相对位置。
如图3及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注胶口101。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第一模具10设有注胶口101,也可以是第二模具20设有注胶口101,或者是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均设有注胶口101,还可以是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共同构造出注胶口101。由此,可以利用注胶口101往注塑腔30内灌输封装体22。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把手部50。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第一模具10设有把手部50,也可以是第二模具20设有把手部50,或者是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均设有把手部50。由此,用户可以通过把手部50对第一模具10或第二模具20进行操作,从而可以便于用户握持第一模具10及第二模具20,方便用户操作。
下面参考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功率模块2的封装模具1。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功率模块2是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按一定的功能组合再灌封成一个模块。功率模块2包括基板23、引脚21和封装体22。功率模块2的封装模具1可以用于对设有引脚21的基板23进行封装以在基板23上形成封装体22。根据功率模块2的封装类型不同,功率模块2可以分为基板全包封(如图1所示)与基板裸露(如图2所示)两种类型。
相关技术中,在物料相同(基板、引脚、塑封层等)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两种类型的封装,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封装模具对基板进行封装,而且采用不同的封装模具增加了对封装模具的维护成本,从而增加了功率模块的生产成本。另外,如果采用同一台封装设备对功率模块进行封装时,不同封装模具之间相互切换时,需要对封装模具进行拆卸、安装、升温预热等操作,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功率模块的生产效率。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功率模块2的封装模具1,包括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第一模具10可以包括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第一板体110可以形成为平板件,第二板体120可以形成为筒形(如圆筒或方形筒),第二板体120的两端均敞开形成两个敞开口。第一板体110适于遮挡第二板体120的一端的敞开口,第一板体110可以与第二板体120一端的端面连接。第二板体120的内周壁及第一板体110朝向第二板体120的部分表面可以共同构造成腔室121。构造成腔室121壁面的第一板体110上可以设有注胶口101,注胶口101可以沿着第一板体110的厚度方向贯通第一板体110。液体的封装体22可以从注胶口101向腔室121内灌入。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20也可以为一体件。第二板体120可以具有多个贯通孔122,功率模块2的多个引脚21与多个贯通孔122一一对应,每个引脚21穿设在一个贯通孔122。
如图3所示,第二模具20位于腔室121内,第二模具20的外周壁可以与第二板体120的内周壁接触,第二模具20朝向第一板体110的一侧表面、第一板体110朝向第二模具20的表面及第二板体120的内周壁可以构造出注塑腔30。第二模具20可以沿着图3所示的上下箭头方向移动,以改变注塑腔30的空间大小,从而可以调整第二模具20与功率模块2之间的间距,还可以控制功率模块2与第二模具20之间的封装体22的厚度,当第二模具20与功率模块2间隔开时,第二模具20与功率模块2之间具有封装体22,从而可以实现功率模块2的基板全包封,如图1所示。当第二模具20移动至与功率模块2接触时,功率模块2与第二模具20之间不设有封装体22,从而可以实现功率模块2的基板裸露,如图2所示。第二模具20远离注塑腔30的一侧可以设有把手部50,以便于用户对第二模具20进行操作。把手部50可以形成为长条件,长条件的一端与第二模具20固定连接,长条件的另一端朝向垂直于第二模具20的方向延伸。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功率模块2的封装模具1包括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第一模具10可以呈筒状,且第一模具10的两端均敞开。第一模具10设有注胶口101。第二模具20可以包括第三板体210和第四板体220。第三板体210可以位于第一模具10的一端,第三板体210适于遮挡第一模具10一端的敞开口,第三板体210可以与第一模具10一端的端面连接。第四板体220可以位于第一模具10的另一端,第四板体220适于遮挡第一模具10另一端的敞开口,第四板体220可以与第一模具10另一端的端面连接。第三板体210和第四板体220相对静止。第三板体210和第四板体220均设有支撑部40,引脚21可以穿过支撑部40。
可以通过整体移动第三板体210与第四板体220,以调整支撑部40与第一模具10的相对位置,当第一模具10的内壁面与功率模块2间隔开时,第一模具10与功率模块2之间具有封装体22,从而可以实现功率模块2的基板全包封,如图1所示。当第一模具10的内壁面与功率模块2接触时,功率模块2与第一模具10之间不设有封装体22,从而可以实现功率模块2的基板裸露,如图2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功率模块2的封装模具1,通过设置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且第二模具20与第一模具10可相对运动,从而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的相对位置以改变注塑腔30的空间大小,进而可以改变功率模块2的封装厚度,而且通过改变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改变支撑部40与第一模具10或第二模具20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可以改变功率模块2的引脚21与第一模具10或第二模具20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实现功率模块2的基板全包封与基板裸露两种封装模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具;
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连接以限定出注塑腔,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可相对运动,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功率模块的引脚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包括:
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注胶口;
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限定出一端具有敞开口的腔室,所述第二模具设于所述敞开口内以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限定出所述注塑腔,所述注塑腔与所述注胶口连通,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二板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具有贯通孔,所述引脚穿设于所述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为一体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呈筒状,且所述第一模具的两端均敞开,所述第二模具位于所述第一模具的两端以封闭所述第一模具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包括:
第三板体;
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间隔开,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相对静止,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所述支撑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注胶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把手部。
CN201820648407.9U 2018-05-02 2018-05-02 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57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8407.9U CN208157365U (zh) 2018-05-02 2018-05-02 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8407.9U CN208157365U (zh) 2018-05-02 2018-05-02 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57365U true CN208157365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77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4840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57365U (zh) 2018-05-02 2018-05-02 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573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3693A (zh) * 2020-10-13 2020-12-2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制造方法与背光源组件、电子设备、封装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3693A (zh) * 2020-10-13 2020-12-2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制造方法与背光源组件、电子设备、封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57365U (zh) 功率模块的封装模具
JP2014532571A (ja) 射出成形装置
CN105619713B (zh) 液态硅胶模内射出成型模具
CN208020657U (zh) 包胶模具
BR112016017898B1 (pt) método para produzir um tubo, molde para formar um tubo e tubo
CN102322965B (zh) 温度传感器及其封装设备和封装方法
KR101290550B1 (ko) 사출성형기용 핫런너 밸브장치
CN208854956U (zh) 一种生产双色产品的模具
CN209384028U (zh) 一种纸浆模塑制品及其模具
CN110061114B (zh) 一种led器件成型模具及设备
CN106393611A (zh) 一种改进的汽车保险杠模具用注塑机
CN205767198U (zh) 改进的高效率注塑机
CN207885054U (zh) 一种灌封式壳体及电子产品
CN209158803U (zh) 一种可替换成型模具
CN213165991U (zh) 陶瓷模具的进浆结构
CN218965923U (zh) 一种双定位高精度的一分八热流道浇注系统
CN214562541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橡胶硫化模具
KR20140106827A (ko) 상하이동부를 포함하는 성형장치
CN208068784U (zh) 一种注塑件浇口拆分用支撑块
CN105965775A (zh) 改进的高效率注塑机
CN213440874U (zh) 一种塑胶环快速成型的塑胶模具
CN210940273U (zh) 医疗器械用硅胶手柄包胶的制作模具
CN110253803A (zh) 一种无纵向合模缝的户外终端模具
CN219575806U (zh) 一种电池模组用支撑架
CN220129342U (zh) 一种提供环氧树脂包裹层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