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27328U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27328U
CN208127328U CN201820561002.1U CN201820561002U CN208127328U CN 208127328 U CN208127328 U CN 208127328U CN 201820561002 U CN201820561002 U CN 201820561002U CN 208127328 U CN208127328 U CN 208127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tab
area
secondary cell
electrod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610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璐璐
王鹏
郑于炼
王志宇
郭志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610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273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27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273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组件具有第一主体及第一极耳,第二电极组件具有第二主体及第二极耳。第一主体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多个第一极耳设置于第一主体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二电极组件的一侧。第二主体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多个第二极耳设置于第二主体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一电极组件的一侧。各第一极耳具有第一集合区和第一收拢区,第一收拢区连接第一集合区与第一主体;各第二极耳具有第二集合区和第二收拢区,第二收拢区连接第二集合区和第二主体。第一集合区和第二集合区固定连接;在厚度方向上,第一收拢区和第二收拢区朝向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中间位置收拢。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通常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的电极组件和固定于壳体的顶盖组件,电极组件通过极耳与顶盖组件的电极端子电连接。为了提高容量,二次电池通常在内部设置多个电极组件,而为了提高过流面积,各电极组件通常设置多个极耳。所述多个电极组件的极耳需要先收拢在一起,然后再与电极端子相连。但是,由于各电极组件的极耳数量较多,所以在收拢时,极耳的高度差较大,导致极耳冗余。当极耳弯折时,极耳容易插入到电极组件内部或者搭接到壳体上,增大二次电池短路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减小极耳的高度差,降低极耳冗余,防止短路,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组件具有第一主体以及从第一主体伸出的第一极耳,第二电极组件具有第二主体以及从第二主体伸出的第二极耳。
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沿厚度方向排列。第一主体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第一极耳为多个并沿厚度方向布置,且在厚度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极耳设置于第一主体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二电极组件的一侧。第二主体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第二极耳为多个并沿厚度方向布置,且在厚度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二极耳设置于第二主体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一电极组件的一侧。
各第一极耳具有第一集合区和第一收拢区,第一收拢区连接第一集合区与第一主体;各第二极耳具有第二集合区和第二收拢区,第二收拢区连接第二集合区和第二主体。所述多个第一极耳的第一集合区和所述多个第二极耳的第二集合区固定连接;在厚度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极耳的第一收拢区和所述多个第二极耳的第二收拢区朝向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中间位置收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在装配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时,首先将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沿厚度方向叠放并固定,然后再将第一电极组件的多个第一极耳和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极耳向中央收拢并固定。在厚度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极耳设置于第一主体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二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二极耳设置于第二主体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一电极组件的一侧,这样可以使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在厚度方向上更为集中,进而有效地减小极耳的高度差,降低极耳冗余,避免极耳在弯折时插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防止短路,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两个电极组件可以提高二次电池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一分解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在成型过程中的一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4为图3虚线框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第一电极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图7虚线框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第三电极组件和第四电极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保护片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电极组件 92第三极耳
11第一主体 921第三集合区
12第一极耳 922第三收拢区
121第一集合区 A第四电极组件
122第一收拢区 A1第四主体
2第二电极组件 A2第四极耳
21第二主体 A21第四集合区
22第二极耳 A22第四收拢区
221第二集合区 B保护片
222第二收拢区 B1本体部
3第一胶带 B2回折部
4第二胶带 T1第一集合体
5壳体 T11连接部
6顶盖板 T12弯折部
7电极端子 T2第二集合体
8连接片 X厚度方向
9第三电极组件 Y宽度方向
91第三主体 Z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
参照图1至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电极组件1和第二电极组件2,第一电极组件1具有第一主体11以及从第一主体11伸出的第一极耳12,第二电极组件2具有第二主体21以及从第二主体21伸出的第二极耳22。
第一电极组件1和第二电极组件2沿厚度方向X排列。第一主体11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第一极耳12为多个并沿厚度方向X布置,且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一极耳12设置于第一主体1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二电极组件2的一侧。第二主体21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第二极耳22为多个并沿厚度方向X布置,且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二极耳22设置于第二主体2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一电极组件1的一侧。
各第一极耳12具有第一集合区121和第一收拢区122,第一收拢区122连接第一集合区121与第一主体11;各第二极耳22具有第二集合区221和第二收拢区222,第二收拢区222连接第二集合区221和第二主体21。所述多个第一极耳12的第一集合区121和所述多个第二极耳22的第二集合区221固定连接;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一极耳12的第一收拢区122和所述多个第二极耳22的第二收拢区222朝向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的中间位置收拢。
参照图6至图9,在装配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时,首先将第一电极组件1和第二电极组件2沿厚度方向X叠放并固定,然后再将第一电极组件1的多个第一极耳12和第二电极组件2的第二极耳22向中央收拢并固定。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一极耳12设置于第一主体1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二电极组件2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二极耳22设置于第二主体2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一电极组件1的一侧,这样可以使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22在厚度方向X上更为集中,进而有效地减小极耳(即所述多个第一极耳12和所述多个第二极耳22)的高度差,降低极耳冗余,避免极耳在弯折时插入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防止短路,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两个电极组件(即第一电极组件1和第二电极组件2)可以提高二次电池的容量。
第一极耳12可与第一主体11的正极极片一体成型,例如,第一极耳12可由正极极片裁切而成;对应地,第二极耳22与第二主体21的正极极片一体成型。当然,可替代地,第一极耳12可与第一主体11的负极极片一体成型,例如,第一极耳12可由负极极片裁切而成;对应地,第二极耳22与第二主体21的负极极片一体成型。
参照图6和图7,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固定于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沿宽度方向Y的外端面的第一胶带3(也就是说第一主体11沿宽度方向Y的外端面和第二主体21沿宽度方向Y的外端面均被第一胶带3固定),且第一胶带3的两端分别延伸并固定到第一主体11沿厚度方向X的外表面(背离第二主体21的大面)和第二主体21沿厚度方向X的外表面(背离第一主体11的大面)。第一胶带3从沿宽度方向Y的外端同时包覆并固定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从而对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在宽度方向Y上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22在收拢的过程中错位。
参照图2和图6,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固定于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沿高度方向Z的底面的第二胶带4(也就是说第一主体11沿高度方向Z的底面和第二主体21沿高度方向Z的底面均被第二胶带4固定),且第二胶带4的两端分别延伸并固定到第一主体11沿厚度方向X的外表面和第二主体21沿厚度方向X的外表面。第二胶带4从下侧包覆并固定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从而保证第一主体11的底面和第二主体21的底面在一个水平面,防止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22在收拢的过程中上下错位,进一步降低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22的高度差。
在装配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时,先利用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将第一电极组件1和第二电极组件2固定,再收拢和固定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22。
参照图1和图2,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壳体5,收容第一电极组件1和第二电极组件2并具有开口;顶盖板6,固定于壳体5并封闭所述开口;以及电极端子7,固定于顶盖板6并电连接于由第一集合区121和第二集合区221组成的第一集合体T1。
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连接片8,连接电极端子7和第一集合体T1。
第一集合体T1具有连接部T11,固定于连接片8;以及弯折部T12,从连接部T11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并连接于第一收拢区122和第二收拢区222。弯折第一集合体T1可以有效地减小占用的空间,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保护片B,固定于连接部T11。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装配步骤如下:首先,参照图6,利用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将第一电极组件1和第二电极组件2固定,并将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22收拢并焊接,进而形成第一集合体T1;其次,参照图2,现通过超声波焊接将连接片8、第一集合体T1及保护片B固定,再通过激光焊接将连接片8固定到电极端子7;然后,参照图4,第一集合体T1沿着保护片B的外端向下弯折,从而形成连接部T11和弯折部T12;最后,将第一电极组件1和第二电极组件2放入壳体5内,并将顶盖板6和壳体5固定。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能够有效地减小极耳(即所述多个第一极耳12和所述多个第二极耳22)的高度差,降低极耳冗余,所以在弯折第一集合体T1时,可以防止第一集合体T1插入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也可以防止第一集合体T1与壳体5搭接,从而避免短路,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保护片B包括本体部B1以及两个回折部B2,本体部B1的上表面固定于连接部T11,所述两个回折部B2分别从本体部B1沿厚度方向X的两端延伸并回折到本体部B1的下表面。保护片B回折时,外端形成弧面,所以在弯折第一集合体T1时,可以避免保护片B刺破第一集合体T1。
两个回折部B2之间留有间隙。在焊接时,两个回折部B2的端部(也就是所述间隙的周壁)可能会翘起,而由于所述间隙不与连接部T11接触,所以可避免回折部B2的端部在翘起时刺破连接部T11。
参照图9,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三电极组件9和第四电极组件A,第三电极组件9具有第三主体91以及从第三主体91伸出的第三极耳92,第四电极组件A具有第四主体A1以及从第四主体A1伸出的第四极耳A2。第一电极组件1、第二电极组件2、第三电极组件9和第四电极组件A沿厚度方向X依次排列。第三主体91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第三极耳92为多个并沿厚度方向X布置,且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三极耳92设置于第三主体9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四电极组件A的一侧。第四主体A1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第四极耳A2为多个并沿厚度方向X布置,且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四极耳A2设置于第四主体A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三电极组件9的一侧。
各第三极耳92具有第三集合区921和第三收拢区922,第三收拢区922连接第三集合区921与第三主体91;各第四极耳A2具有第四集合区A21和第四收拢区A22,第四收拢区A22连接第四集合区A21和第四主体A1。所述多个第三极耳92的第三集合区921和所述多个第四极耳A2的第四集合区A21固定连接;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三极耳92的第三收拢区922和所述多个第四极耳A2的第四收拢区A22朝向第三主体91和第四主体A1的中间位置收拢。
参照图6至图9,在装配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时,首先将第三电极组件9和第四电极组件A沿厚度方向X叠放并固定,然后再将第三电极组件9的多个第三极耳92和第四电极组件A的第四极耳A2向中央收拢并固定。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三极耳92设置于第三主体9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四电极组件A的一侧,所述多个第四极耳A2设置于第四主体A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三电极组件9的一侧,这样可以使第三极耳92和第四极耳A2在厚度方向X上更为集中,进而有效地减小极耳(即所述多个第三极耳92和所述多个第四极耳A2)的高度差,降低极耳冗余,避免极耳在弯折时插入第三主体91和第四主体A1,防止短路,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四个电极组件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的容量。
第三集合区921和第四集合区A21组成的第二集合体T2。参照图1,第一集合体T1和第二集合体T2同时固定于一个连接片8。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电极组件(1)和第二电极组件(2),第一电极组件(1)具有第一主体(11)以及从第一主体(11)伸出的第一极耳(12),第二电极组件(2)具有第二主体(21)以及从第二主体(21)伸出的第二极耳(22);
其特征在于,
第一电极组件(1)和第二电极组件(2)沿厚度方向(X)排列;
第一主体(11)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第一极耳(12)为多个并沿厚度方向(X)布置,且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一极耳(12)设置于第一主体(1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二电极组件(2)的一侧;
第二主体(21)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第二极耳(22)为多个并沿厚度方向(X)布置,且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二极耳(22)设置于第二主体(2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一电极组件(1)的一侧;
各第一极耳(12)具有第一集合区(121)和第一收拢区(122),第一收拢区(122)连接第一集合区(121)与第一主体(11);各第二极耳(22)具有第二集合区(221)和第二收拢区(222),第二收拢区(222)连接第二集合区(221)和第二主体(21);
所述多个第一极耳(12)的第一集合区(121)和所述多个第二极耳(22)的第二集合区(221)固定连接;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一极耳(12)的第一收拢区(122)和所述多个第二极耳(22)的第二收拢区(222)朝向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的中间位置收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固定于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沿宽度方向(Y)的外端面的第一胶带(3),且第一胶带(3)的两端分别延伸并固定到第一主体(11)沿厚度方向(X)的外表面和第二主体(21)沿厚度方向(X)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固定于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沿高度方向(Z)的底面的第二胶带(4),且第二胶带(4)的两端分别延伸并固定到第一主体(11)沿厚度方向(X)的外表面和第二主体(21)沿厚度方向(X)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
壳体(5),收容第一电极组件(1)和第二电极组件(2)并具有开口;
顶盖板(6),固定于壳体(5)并封闭所述开口;以及
电极端子(7),固定于顶盖板(6)并电连接于由第一集合区(121)和第二集合区(221)组成的第一集合体(T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连接片(8),连接电极端子(7)和第一集合体(T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集合体(T1)具有
连接部(T11),固定于连接片(8);以及
弯折部(T12),从连接部(T11)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并连接于第一收拢区(122)和第二收拢区(2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保护片(B),固定于连接部(T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保护片(B)包括本体部(B1)以及两个回折部(B2),本体部(B1)的上表面固定于连接部(T11),所述两个回折部(B2)分别从本体部(B1)沿厚度方向(X)的两端延伸并回折到本体部(B1)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回折部(B2)之间留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三电极组件(9)和第四电极组件(A),第三电极组件(9)具有第三主体(91)以及从第三主体(91)伸出的第三极耳(92),第四电极组件(A)具有第四主体(A1)以及从第四主体(A1)伸出的第四极耳(A2);
第一电极组件(1)、第二电极组件(2)、第三电极组件(9)和第四电极组件(A)沿厚度方向(X)依次排列;
第三主体(91)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第三极耳(92)为多个并沿厚度方向(X)布置,且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三极耳(92)设置于第三主体(9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四电极组件(A)的一侧;
第四主体(A1)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第四极耳(A2)为多个并沿厚度方向(X)布置,且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四极耳(A2)设置于第四主体(A1)的卷绕中心的靠近第三电极组件(9)的一侧;
各第三极耳(92)具有第三集合区(921)和第三收拢区(922),第三收拢区(922)连接第三集合区(921)与第三主体(91);各第四极耳(A2)具有第四集合区(A21)和第四收拢区(A22),第四收拢区(A22)连接第四集合区(A21)和第四主体(A1);
所述多个第三极耳(92)的第三集合区(921)和所述多个第四极耳(A2)的第四集合区(A21)固定连接;在厚度方向(X)上,所述多个第三极耳(92)的第三收拢区(922)和所述多个第四极耳(A2)的第四收拢区(A22)朝向第三主体(91)和第四主体(A1)的中间位置收拢。
CN201820561002.1U 2018-04-19 2018-04-19 二次电池 Active CN2081273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1002.1U CN208127328U (zh) 2018-04-19 2018-04-19 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1002.1U CN208127328U (zh) 2018-04-19 2018-04-19 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27328U true CN208127328U (zh) 2018-11-20

Family

ID=64190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61002.1U Active CN208127328U (zh) 2018-04-19 2018-04-19 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2732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8309A (zh) * 2018-12-28 2019-04-30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车辆、锂离子电池组装方法
CN110098377A (zh) * 2019-04-25 2019-08-06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容量保持率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充放电方式
CN111384349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件以及二次电池
WO2020155223A1 (zh) * 2019-01-30 2020-08-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112670552A (zh) * 2020-12-23 2021-04-16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连接总成的组装方法、电芯连接总成和动力电池包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8309A (zh) * 2018-12-28 2019-04-30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车辆、锂离子电池组装方法
CN109698309B (zh) * 2018-12-28 2022-07-08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车辆、锂离子电池组装方法
CN111384349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件以及二次电池
WO2020155223A1 (zh) * 2019-01-30 2020-08-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EP3905404A4 (en) * 2019-01-30 2022-01-26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US11695190B2 (en) 2019-01-30 2023-07-04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CN110098377A (zh) * 2019-04-25 2019-08-06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容量保持率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充放电方式
CN110098377B (zh) * 2019-04-25 2022-04-05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容量保持率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充放电方式
CN112670552A (zh) * 2020-12-23 2021-04-16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连接总成的组装方法、电芯连接总成和动力电池包
CN112670552B (zh) * 2020-12-23 2022-06-2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连接总成的组装方法、电芯连接总成和动力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27328U (zh) 二次电池
CN206250229U (zh) 二次电池
CN108963311B (zh)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CN209496945U (zh) 电芯以及电池
EP3633766B1 (en) Electrode member,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209401759U (zh) 二次电池
CN206742372U (zh) 二次电池
CN211350863U (zh) 豆式电池
CN109698385A (zh) 二次电池
CN111370618B (zh) 可充电纽扣电池
CN111969171B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428847A (zh) 二次电池
CN105981197A (zh) 电池组件
CN106207269B (zh) 电池
CN211208575U (zh) 二次电芯
CN207398289U (zh) 二次电池
CN212380471U (zh) 硬壳纽扣电池
CN219759909U (zh) 一种电池极耳盖板
KR102124945B1 (ko) 전극조립체, 그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6979514B2 (en) Collector used for an alkali storage battery
CN209981386U (zh)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二次电池
CN208819997U (zh) 二次电池
CN208507856U (zh) 二次电池
CN218123567U (zh)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115579593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圆柱形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