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1386U -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81386U CN209981386U CN201920614173.0U CN201920614173U CN209981386U CN 209981386 U CN209981386 U CN 209981386U CN 201920614173 U CN201920614173 U CN 201920614173U CN 209981386 U CN209981386 U CN 2099813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b
- insulation
- electrode assembly
- region
- insulating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以及极耳,所述极耳为折弯结构,所述极耳上设置有绝缘区域,所述绝缘区域用于绝缘隔断于所述极耳的折弯结构与所述主体部之间;所述绝缘区域包括第一绝缘区域,所述第一绝缘区域位于所述极耳的折弯结构上,所述第一绝缘区域具有弹性。区别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极耳弯折后,由于第一绝缘区域具有弹性,可以随着极耳弯折而变形,即使极耳发生与主体部的活性物质区域发生接触,也可以隔断极耳与活性物质区域接触,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部形成内短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及其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对二次电池中的极耳实施弯折操作,而极耳被弯折后,容易与主体部接触,造成电池内部形成内短路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是在极耳的外侧粘贴绝缘胶,用于防止极耳与主体部接触。但是,绝缘胶在二次电池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产生老化,绝缘胶从极耳上脱落,导致电池内部形成内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其二次电池,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包括:
主体部;以及
极耳,所述极耳为折弯结构,所述极耳上设置有绝缘区域,所述绝缘区域用于绝缘隔断于所述极耳的折弯结构与所述主体部之间;
其中,所述绝缘区域包括第一绝缘区域,所述第一绝缘区域位于所述极耳的折弯结构上,所述第一绝缘区域具有弹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绝缘区域还包括第二绝缘区域,所述第二绝缘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区域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且所述第二绝缘区域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区域的硬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区域与所述第二绝缘区域相连接,且两者之间部分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区域位于所述极耳的底部,且向所述极耳的顶部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区域的厚度为20-60u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区域的材质为勃姆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区域的厚度为5-20u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区域的材质为聚偏氟乙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极耳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绝缘区域。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过所述极耳为折弯结构,所述极耳上设置有绝缘区域,所述绝缘区域用于绝缘隔断于所述极耳的折弯结构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其中,所述绝缘区域包括第一绝缘区域,所述第一绝缘区域位于所述极耳的折弯结构上,所述第一绝缘区域具有弹性。如此,在极耳弯折后,由于第一绝缘区域具有弹性,可以随着极耳弯折而变形,即使极耳发生与主体部的活性物质区域发生接触,也可以隔断极耳与活性物质区域接触,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部形成内短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池壳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如上述发明人提供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绝缘区域包括第一绝缘区域,所述第一绝缘区域位于所述极耳的折弯结构上,所述第一绝缘区域具有弹性。如此,在极耳弯折后,由于第一绝缘区域具有弹性,可以随着极耳弯折而变形,即使极耳发生与主体部的活性物质区域发生接触,也可以隔断极耳与活性物质区域接触,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部形成内短路。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二次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二次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极组件为卷绕式结构的截面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极组件单层极片的正视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极组件单层极片的剖视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极组件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二次电池,
11、电极组件,
111、主体部,
1111、第一极片,
1112、第二极片,
1113、隔膜,
112、极耳,
113、绝缘区域,
1131、第一绝缘区域,
1132、第二绝缘区域,
114、活性物质区域,
115、集流体,
12、电池壳体,
13、电极端子连接件,
14、盖板,
15、电极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1包括电极组件11、电池壳体12、电极端子连接件13、盖板14以及电极端子15。电池壳体12可具有六面体形状或其他形状。电池壳体12具有容纳电极组件11的内部空间,并且电池壳体12具有开口。电极组件11容纳在电池壳体12内,盖板14覆盖开口,并用于将电极组件11封闭在电池壳体12内,电极组件11 与电极端子15之间通过电极端子连接件13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极端子连接件13有两个,即分别为正极端子连接件13和负极端子连接件13。电池壳体12可以由例如铝、铝合金或塑料等材料制造。
电极组件11容纳于电池壳体12内,电极组件11包括主体部111以及极耳112,极耳112设置在主体部111上,极耳112为折弯结构。
电极组件11包括第一极片1111、第二极片1112以及设置于第一极片1111 和第二极片1112之间的隔膜1113。第一极片1111可以是正极片或负极片,第二极片1112与第一极片1111的极性相反,相应地,第二极片1112为负极片或正极片。其中,隔膜1113是介于第一极片1111和第二极片1112之间的绝缘体。电极组件11可以是卷绕式结构(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
示例性地以第一极片1111为正极片,第二极片1112为负极片进行说明。同样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极片1111还可以为负极片,而第二极片1112 为正极片。另外,正极活性物质114被涂覆在正极片的涂覆区上,而负极活性物质114被涂覆到负极片的涂覆区上。从涂覆区延伸出的未涂覆区则作为极耳112,电极组件11包括两个极耳112,即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从正极片的涂覆区延伸出;负极耳从负极片的涂覆区延伸出。正极耳与正电极端子15之间通过正极端子连接件13电连接,负极耳与负电极端子15之间通过负极端子连接件13电连接。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图4为电极组件11单层极片的正视图,电极组件 11包括多个单层极片。图5为电极组件11单层极片的剖视图。
极耳112上设置有绝缘区域113,绝缘区域113用于绝缘隔断于所述极耳 112的折弯结构与所述主体部111之间;所述绝缘区域113包括第一绝缘区域 1131以及第二绝缘区域1132,所述第一绝缘区域1131具有弹性。所述第二绝缘区域1132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区域1131与所述主体部111之间,且所述第二绝缘区域1132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区域1131的硬度。
可选的,第二绝缘区域1132位于极耳112的底部,且向所述极耳112的顶部延伸1-3mm。第二绝缘区域1132的厚度20-60um,涂覆的材料为勃姆石。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有其他的厚度以及其他的涂覆的材料,只要第二绝缘区域1132的硬度大于第一绝缘区域1131的硬度,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第二绝缘区域1132具有不可弯折性,在折极耳112过程中,极耳112底部的第二绝缘区域1132无法被挤压变形,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可以调整第二绝缘区域1132的厚度,可以控制极耳112弯折的位置。但第二绝缘区域1132 的厚度不能超过预设值,否则极耳112将无法弯折,降低二次电池1内部空间利用率,影响能量密度。
可选的,第一绝缘区域1131与第二绝缘区域1132相连接,且两者之间部分重叠,第一绝缘区域1131一般覆盖第二绝缘区域113一定距离,第一绝缘区域1131向极耳112的顶部延伸10-15mm,第一绝缘区域1131的厚度 5-20um,涂覆材料为聚偏氟乙烯(PVDF),经干燥后可黏附在极耳表面,具有可弯折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区域1131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有其他的厚度以及其他的涂覆的材料。
第一绝缘区域1131包覆在极耳112的折弯结构上,由于第一绝缘区域 1131具有弹性,可以随着极耳112弯折而变形,即使极耳112发生与主体部 111的活性物质区域114发生接触,也可以隔断极耳112与活性物质区域114 接触,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部形成内短路。
可选的,极耳112的两侧均设置有绝缘区域113。如此,可以最大程度的隔断极耳112与活性物质区域114,防止电池内部形成内短路。
本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1包括集流体115以及活性物质114,活性物质 114设置在集流体115上,绝缘区域113与活性物质114相连接。活性物质 114的厚度50-200um。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折极耳112的过程中,第二绝缘区域1132无法被挤压变形,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调整第二绝缘区域1132的厚度,可以控制折极耳112的区域范围。极耳112的折弯结构上涂覆了一层第一绝缘区域 1131,即使极耳112发生与主体部111的活性物质区域114发生接触,也可以隔断极耳112与活性物质区域114接触,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部形成内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以及
极耳,所述极耳为折弯结构,所述极耳上设置有绝缘区域,所述绝缘区域用于绝缘隔断于所述极耳的折弯结构与所述主体部之间;
其中,所述绝缘区域包括第一绝缘区域,所述第一绝缘区域位于所述极耳的折弯结构上,所述第一绝缘区域具有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区域还包括第二绝缘区域,所述第二绝缘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区域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且所述第二绝缘区域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区域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区域与所述第二绝缘区域相连接,且两者之间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区域位于所述极耳的底部,且向所述极耳的顶部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区域的厚度为20-60u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区域的材质为勃姆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区域的厚度为5-20u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区域的材质为聚偏氟乙烯。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绝缘区域。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壳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14173.0U CN209981386U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二次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14173.0U CN209981386U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二次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81386U true CN209981386U (zh) | 2020-01-21 |
Family
ID=69260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14173.0U Active CN209981386U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二次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8138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27492A1 (zh) * | 2019-08-14 | 2021-02-18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 |
WO2022002113A1 (zh) * | 2020-06-30 | 2022-01-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芯以及电池 |
-
2019
- 2019-04-30 CN CN201920614173.0U patent/CN2099813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27492A1 (zh) * | 2019-08-14 | 2021-02-18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 |
WO2022002113A1 (zh) * | 2020-06-30 | 2022-01-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芯以及电池 |
EP4175052A4 (en) * | 2020-06-30 | 2024-10-02 | Byd Co Ltd |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832790B1 (en) |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ode plate thereof | |
EP3852165B1 (en) |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econdary battery | |
EP3477729B1 (en) |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utton cell battery | |
JP5852089B2 (ja) | 改良構造のゼリーロ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含む二次電池 | |
CN112310409B (zh) |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 |
CN209786120U (zh) | 二次电池和电池模组 | |
EP2388844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CN210136949U (zh) | 二次电池 | |
EP3703148B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211350863U (zh) | 豆式电池 | |
JP2011060767A (ja) | 二次電池 | |
CN111969171B (zh) |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209981386U (zh) |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二次电池 | |
WO2016000474A1 (en) | Connector for battery and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15117462A (zh) | 电芯、电池包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2571274U (zh) | 锂离子电池及电子设备 | |
CN209104259U (zh) | 二次电池 | |
US11145923B2 (en) | Battery structure | |
CN110419133B (zh) |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220393223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15498366B (zh) |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
EP3309857A1 (en) | Battery structure | |
CN213636041U (zh) | 正极片、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 |
EP4170784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CN109841891B (zh) | 二次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