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11684U - 遥控器 - Google Patents

遥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11684U
CN208111684U CN201820267622.4U CN201820267622U CN208111684U CN 208111684 U CN208111684 U CN 208111684U CN 201820267622 U CN201820267622 U CN 201820267622U CN 208111684 U CN208111684 U CN 208111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remote controler
microstrip
ground termin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676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胜昭
孙忆业
孙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676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11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11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1168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遥控器。该遥控器包括:至少一个微带天线和壳体;所述微带天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微带馈线、天线振子臂、第一天线地端以及馈电同轴线;其中,所述馈电同轴线的馈电端与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电同轴线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振子臂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内的微带天线能够满足内置的空间尺寸要求,而且受遥控器内部产生的环境干扰的影响较小,实现了在遥控器的内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的内置天线的设计。

Description

遥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遥控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各种数据业务的需求,天线设计主要朝着小型化、多频段及宽频带发展。微带天线由于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易于与微带线路集成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微带天线是在带有接地板的介质基板上贴导体贴片所构成的天线,利用同轴线馈电,使导体贴片和接地板间激励起电磁场,利用缝隙向外辐射。
由于遥控器的内部空间较小,且具有金属屏蔽阻挡影响,容易影响天线的通信信号。因此,现有的天线一般设置在遥控器的外部,使得遥控器的外观不美观。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亟需实现一种设置在遥控器内部既可以解决空间尺寸问题又可以解决环境干扰问题的天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遥控器,以解决空间尺寸问题又可以解决环境干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遥控器,包括:
至少一个微带天线和壳体;
所述微带天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微带馈线、天线振子臂、第一天线地端以及馈电同轴线;
其中,所述馈电同轴线的馈电端与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电同轴线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
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振子臂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接地耦合线;
所述接地耦合线位于所述天线振子臂和所述第一天线地端之间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接地耦合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所述接地耦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振子臂的距离处于预设的距离范围内。
上述具体实现方式中,通过在天线振子臂和第一天线地端之间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接地耦合线,使得接地耦合线与天线振子臂之间产生耦合作用,拓宽了天线的带宽,使得天线的可工作频带大大增加,并且提高了天线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振子臂包括:第一振子臂部分和第二振子臂部分;所述第一天线地端包括:第一地端部分和第二地端部分;
所述微带馈线、所述第一振子臂部分、所述接地耦合线和所述第一地端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凹槽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遥控器的后端;
所述第二振子臂部分设置在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为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侧壁;
所述第二地端部分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二天线地端;所述第二天线地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地端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凹槽的底部。
上述具体实现方式中,利用遥控器内部放置电池的空间拓展了天线地,也使得天线性能更加稳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带馈线位于所述天线振子臂和所述第一天线地端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带天线为单极子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带天线为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共形的贴片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贴片天线为柔性电路板FPC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微带天线为两个所述微带天线;两个所述微带天线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为900MHz微带天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遥控器,至少一个微带天线和壳体;所述微带天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微带馈线、天线振子臂、第一天线地端以及馈电同轴线;其中,所述馈电同轴线的馈电端与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电同轴线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振子臂连接,由于微带天线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能够满足内置的空间尺寸要求,而且由于第一天线地端的存在使得遥控器内部产生的环境干扰的影响较小,从而实现了在遥控器的内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的内置天线的设计。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遥控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遥控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遥控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遥控器一实施例的天线S参数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遥控器一实施例的天线方向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微带馈线;
102、天线振子臂;
1021、第一振子臂部分;
1022、第二振子臂部分;
103、接地耦合线;
104、第一天线地端;
1041、第一地端部分;
1042、第二地端部分;
105、第二天线地端;
106、馈电同轴线的馈电端;
107、馈电同轴线的接地端。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器内置天线设置在遥控器中,遥控器可以应用于无人机等电子设备的遥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无人机可以应用于军用以及民用场景中,民用场景例如包括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应用场景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通过将微带天线设置在遥控器的壳体的内壁上,微带天线包括:微带馈线、天线振子臂、第一天线地端以及馈电同轴线,以解决空间尺寸问题以及环境干扰问题。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遥控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遥控器,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微带天线和壳体;
微带天线包括: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的微带馈线101、天线振子臂102、第一天线地端104以及馈电同轴线;
其中,馈电同轴线的馈电端106与微带馈线101的第一端连接,馈电同轴线的接地端107与第一天线地端104连接;
微带馈线101的第二端与天线振子臂102连接。
具体的,由于遥控器内部的结构限制,空间较小,而且受到较多金属屏蔽阻挡的影响,因此实现遥控器内置的既可以解决空间尺寸问题又可以解决环境干扰问题的天线较为困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微带天线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微带天线为与壳体的内壁共形的贴片天线。
如图1所示,该微带天线包括:微带馈线101、天线振子臂102、第一天线地端104以及馈电同轴线。
馈电同轴线的馈电端106与微带馈线101的第一端连接,馈电同轴线的接地端107与第一天线地端104连接;微带馈线101的第二端与所天线振子臂102连接。
馈点同轴线还与射频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微带馈线101、天线振子臂102、第一天线地端104的形状只是一种示例,是依据图中的遥控器的壳体内的空间实现的一种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微带天线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天线。
FPC天线在贴装时更为灵活,可以与壳体的内壁共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微带天线为900MHz微带天线。
微带天线工作在900MHz频段,使得通信干扰较小,不容易影响天线的通信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微带天线还可以工作在工业科学医学(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简称ISM)频段的其他频段,或者还可以工作在其他频段。
本实施例的遥控器,包括:至少一个微带天线和壳体;所述微带天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微带馈线、天线振子臂、第一天线地端以及馈电同轴线;其中,所述馈电同轴线的馈电端与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电同轴线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振子臂连接,由于微带天线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能够满足内置的空间尺寸要求,而且由于第一天线地端的存在使得遥控器内部产生的环境干扰的影响较小,从而实现了在遥控器的内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的内置天线的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拓展天线的带宽,如图2所示,还包括:
接地耦合线103;
接地耦合线103位于天线振子臂102和第一天线地端104之间的壳体的内壁上,接地耦合线103的第一端与第一天线地端104连接;接地耦合线103的第二端与天线振子臂102的距离处于预设的距离范围内。
具体的,接地耦合线103与天线振子臂10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使得可以产生耦合作用,即利用接地耦合线103拓宽了天线的带宽,使得天线的可工作频带大大增加,并且提高了天线的稳定性。
其中,接地耦合线103与天线振子臂102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的距离范围内,该距离范围保证可以产生耦合作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天线振子臂和第一天线地端之间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接地耦合线,使得接地耦合线与天线振子臂之间产生耦合作用,拓宽了天线的带宽,使得天线的可工作频带大大增加,并且提高了天线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天线振子臂102包括:
第一振子臂部分1021和第二振子臂部分1022;第一天线地端104包括:第一地端部分1041和第二地端部分1042;
微带馈线101、第一振子臂部分1021、接地耦合线103和第一地端部分1041设置在壳体内的凹槽的第一侧壁上;第一侧壁靠近遥控器的后端;
第二振子臂部分1022设置在凹槽的第二侧壁上,第二侧壁为与第一侧壁相邻的侧壁;
第二地端部分1042设置在凹槽的底部。
其中,微带馈线101位于天线振子臂102和第一天线地端104之间。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微带天线与壳体的内壁共形,其中,微带馈线101、第一振子臂部分、接地耦合线103和第一地端部分设置在壳体内的凹槽内,且位于凹槽内的第一侧壁上,该第一侧壁靠近遥控器的后端,即遥控器设置手柄的一端,图中XYZ表示坐标轴。
第二振子臂部分设置在凹槽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上。
第二地端部分设置在凹槽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还包括:
第二天线地端105;第二天线地端104与第一天线地端104连接;
第二天线地端105位于壳体内的凹槽的底部。
具体的,第二天线地端105与第一天线地端104的第二地端部分连接,位于壳体内的凹槽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遥控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
其中,第二天线地端位于壳体内的凹槽的底部,且处于遥控器的电池下方,即相对遥控器的操作面来说,位于遥控器的电池下方。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天线地端位于壳体内的凹槽的底部,且处于遥控器的电池下方,即利用遥控器内部放置电池的空间拓展了天线地,也使得天线性能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微带天线为两个微带天线;两个微带天线对称设置在遥控器的壳体内。
具体的,微带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如图3所示,两个微带天线可以对称设置在遥控器的壳体内,图3中左右两侧,使得天线的性能较为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微带天线为单极子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微带天线采用单极子形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取其他天线形式比如偶极子、环形天线、倒F天线等天线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微带天线散射参数(Scattering parameters,简称S参数)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该天线可工作在856MHz-1016MHz,带宽为160MHz,远远大于常见的900MHz内置天线的带宽,可满足常用的900MHz频段的覆盖。
天线的方向图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天线在900MHz的最大辐射防线上基本上为正前方区域,符合无人机遥控器的使用习惯,满足无人机遥控器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遥控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遥控器控制线路板,以及设置在壳体表面的遥控器按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遥控器的壳体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显示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和触摸面板(TouchPanel,简称TP)。如果显示屏幕包括触摸面板,显示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其遥控器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遥控器,该遥控器,包括至少一个微带天线和壳体;
所述微带天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微带馈线、天线振子臂、第一天线地端以及馈电同轴线;
其中,所述馈电同轴线的馈电端与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电同轴线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
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振子臂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接地耦合线;
所述接地耦合线位于所述天线振子臂和所述第一天线地端之间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接地耦合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所述接地耦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振子臂的距离处于预设的距离范围内。
通过在天线振子臂和第一天线地端之间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接地耦合线,使得接地耦合线与天线振子臂之间产生耦合作用,拓宽了天线的带宽,使得天线的可工作频带大大增加,并且提高了天线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二天线地端;所述第二天线地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地端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凹槽的底部。
由于第二天线地端位于壳体内的凹槽的底部,且处于遥控器的电池下方,即利用遥控器内部放置电池的空间拓展了天线地,也使得天线性能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的遥控器,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遥控器,包括:至少一个微带天线和壳体;所述微带天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微带馈线、天线振子臂、第一天线地端以及馈电同轴线;其中,所述馈电同轴线的馈电端与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电同轴线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振子臂连接,由于微带天线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能够满足内置的空间尺寸要求,而且由于第一天线地端的存在使得遥控器内部产生的环境干扰的影响较小,从而实现了在遥控器的内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的内置天线的设计。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微带天线和壳体;
所述微带天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微带馈线、天线振子臂、第一天线地端以及馈电同轴线;
其中,所述馈电同轴线的馈电端与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电同轴线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
所述微带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振子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地耦合线;
所述接地耦合线位于所述天线振子臂和所述第一天线地端之间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接地耦合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所述接地耦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振子臂的距离处于预设的距离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振子臂包括:第一振子臂部分和第二振子臂部分;所述第一天线地端包括:第一地端部分和第二地端部分;
所述微带馈线、所述第一振子臂部分、所述接地耦合线和所述第一地端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凹槽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遥控器的后端;
所述第二振子臂部分设置在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为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侧壁;
所述第二地端部分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天线地端;所述第二天线地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地端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地端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凹槽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带馈线位于所述天线振子臂和所述第一天线地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为单极子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带天线为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共形的贴片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贴片天线为柔性电路板FPC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微带天线为两个所述微带天线;两个所述微带天线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为900MHz微带天线。
CN201820267622.4U 2018-02-24 2018-02-24 遥控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111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7622.4U CN208111684U (zh) 2018-02-24 2018-02-24 遥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7622.4U CN208111684U (zh) 2018-02-24 2018-02-24 遥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11684U true CN208111684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4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67622.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111684U (zh) 2018-02-24 2018-02-24 遥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116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9140A (zh) * 2018-02-24 2018-06-22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遥控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9140A (zh) * 2018-02-24 2018-06-22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遥控器
CN108199140B (zh) * 2018-02-24 2020-03-24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遥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0437B (zh) 具有基於槽孔之寄生元件之天線結構
EP3343695B1 (en) Antenna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3811863A (zh) 移动装置
CN113451741B (zh)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CN212277399U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3094692A (zh) 槽孔天线
CN104466416B (zh) 隐藏式天线
CN204216224U (zh) 移动终端
CN105340129B (zh) 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
CN107845857B (zh) 天线结构及天线系统
US20240006741A1 (en) Resonant Cavity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769170A (zh) 一种宽带低sar无线终端天线系统
CN108417978A (zh) 无人机内置双频天线及无人机
CN208111684U (zh) 遥控器
CN103700934A (zh) 用于金属外壳终端的天线结构和终端
CN104205486A (zh) 使用电容耦合的电介质缝隙天线
EP2203954B1 (en) Antenna configura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8565561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199140B (zh) 遥控器
CN207967302U (zh) 无人机内置双频天线及无人机
WO2019161672A1 (zh) 遥控器
US10622717B2 (en) Mobile device
CN208111672U (zh) 遥控器
CN11438900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346822B (zh) 一种双辐射臂wifi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3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