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64491U - 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64491U
CN208064491U CN201820451005.XU CN201820451005U CN208064491U CN 208064491 U CN208064491 U CN 208064491U CN 201820451005 U CN201820451005 U CN 201820451005U CN 208064491 U CN208064491 U CN 208064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ire
empty slot
circular tube
pipe
tube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510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ouwei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ouwe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ouwei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ouwe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510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64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64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64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所述圆管状发热丝包括:一圆管,所述圆管管壁沿轴向开设有多圈相邻的空槽部,空槽部两侧的每一环形管壁形成一发热丝,每一圈所述空槽部包括至少一环形空槽及设置在环形空槽内连接两相邻发热丝的至少一连接条,相邻两圈空槽部的连接条交错设置;第一极性引脚,连接于圆管一端;第二极性引脚,连接于圆管背离第一极性引脚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使得电子烟的发热丝接触面积大,能充分雾化烟油,提高雾化量。

Description

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烟的烟油经发热丝加热后产生烟雾,故发热丝的不同,导致电子烟产生的烟雾量也不同。现有的发热丝一般是螺旋缠绕成形,其加热时接触面积较小,导致雾化量少,雾化不充分。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雾化烟油的圆管状发热丝,旨在增大电子烟的发热丝接触面积而充分雾化烟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其中,包括:一圆管,所述圆管管壁沿轴向开设有多圈相邻的空槽部,空槽部两侧的每一环形管壁形成一发热丝,每一圈所述空槽部包括至少一环形空槽及设置在环形空槽内连接两相邻发热丝的至少一连接条,相邻两圈空槽部的连接条交错设置;第一极性引脚,连接于圆管一端;第二极性引脚,连接于圆管背离第一极性引脚的一端。
其中,每一圈所述空槽部包括两个不连通的环形空槽、及设置在两个环形空槽之间的两个连接条,相邻两圈空槽部的连接条交错90度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极性引脚、第二极性引脚分别对称设置有两根,每一所述第一极性引脚焊接于圆管一端的内壁并沿圆管的轴向伸出,每一所述第二极性引脚焊接于圆管另一端的内壁并沿圆管的轴向伸出。
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极性引脚沿圆管的轴向伸出后呈L型弯折至第一极性引脚的伸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极性引脚、第二极性引脚的伸出端相互平行或垂直。
其中,所述环形管壁的厚度为0.1~0.5mm,所述环形空槽的宽度为0.1~0.4mm。
其中,所述相邻两圈空槽部等宽度等间距设置。
其中,所述发热丝圈数大于等于8圈。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装置,其中,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盖组件、油仓体组件、底座组件、以及容置于所述油仓体组件与底座组件围成空腔内的雾化芯组件,所述雾化芯组件内形成一轴向气道容置有上述的圆管状发热丝。
其中,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轴向中空的雾化芯壳体、设于雾化芯壳体底部的雾化芯电极、套设于雾化芯电极外的绝缘环、设在绝缘环外的雾化芯支架,所述圆管状发热丝安装于雾化芯壳体内并位于雾化芯电极的上端,圆管状发热丝的圆管外套设有导油棉,所述圆管状发热丝的第一极性引脚经导油棉内侧连接于雾化芯电极,第二极性引脚经导油棉外侧由绝缘环压合连接于雾化芯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圆管状发热丝,在一圆管的管壁轴向间隔开设有多圈空槽部,每一空槽部两侧的环形管壁形成一发热丝,圆管上设置有多圈发热丝,圆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极性引脚和第二极性引脚,第一极性引脚和第二极性引脚用于连接电极使圆管内的发热丝发热,由圆管管壁开槽形成的多圈发热丝,由于其与电子烟导油棉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故能对导油棉上的烟油进行充分的雾化,提高了电子烟的雾化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管状发热丝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雾化芯组件与圆管状发热丝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请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圆管状发热丝10,包括:
一圆管110,所述圆管110管壁沿轴向开设有多圈相邻的空槽部120,空槽部120两侧的每一环形管壁形成一发热丝150,每一圈所述空槽部120包括至少一环形空槽121及设置在环形空槽121内连接两相邻发热丝150的至少一连接条123,环形空槽121一方面为了排出导油棉内烟油加热时产生的烟雾,另一方面上下两环形空槽121之间的环形管壁用于形成发热丝150,环形管壁的壁面相对于现有的螺旋缠绕式的发热丝加热接触面积大,能加大圆管状发热丝10整体的发热接触面积;连接条123的设置一方面连接上下两圈相邻的发热丝150,为电流及热量的传导提供通路,同时也加强了多根发热丝150之间连接的刚性,以便于安装,避免了现有螺旋缠绕式的发热丝由于刚性不足,螺距在安装过程会发生变化,安装后还需调整螺距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两圈空槽部120的连接条123交错设置,各层空槽部120的连接条123交错式的设置使得热量能在各层发热丝150之间进行均匀的传导,有利于提高雾化加热的均匀程度和充分程度,提高雾化率。
圆管状发热丝10还包括第一极性引脚140,连接于圆管110一端;及第二极性引脚130,连接于圆管110背离第一极性引脚140的一端。第一极性引脚140、第二极性引脚130连接极性相异的电源为圆管状发热丝10形成电流通路而使得发热丝150发热,如第一极性引脚140连接正极,第二极性引脚130连接负极;或者,第一极性引脚140连接负极,第二极性引脚130连接正极。
本实施例采用多圈具有加热接触面积大的环形管壁作为发热丝150,同时结合设置于圆管110两端的第一极性引脚140、第二极性引脚130的作用,使得电子烟的导油棉与圆管状发热丝10接触面积大大增加,这样便于圆管状发热丝10对导油棉上的烟油进行充分的雾化,提高电子烟的雾化量,同时由于环形管壁及连接条123的连接作用,圆管状发热丝10的刚度好,不易损坏,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管110采用导热系数高的金属导电材料,如金属铜或合金材料,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圆管110材料为镍铬合金材料。镍铬合金材料的导热效率高,能提高雾化的效果。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作为一具体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每一圈所述空槽部120包括两个不连通的环形空槽121、及设置在两个环形空槽121之间的两个连接条123,相邻两圈空槽部120的连接条123交错90度设置。即每圈空槽部120由两个环形空槽121和两个隔板123组成,而两圈空槽部120之间的连接条123错开90度,这样每圈发热丝150可分作两段,相邻两圈发热丝150之间错开90度连接,使得热量沿第一极性电极140或第二极性电极130在每圈发热丝150之中呈“工”字形向每层中的每段发热丝均匀地进行传导,对导油棉上的烟油进行充分的加热,以进行充分的雾化。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管壁的厚度为0.1~0.5mm,所述环形空槽的宽度为0.1~0.4mm。使得圆管状发热丝10能进行充分加热雾化的同时,也能满足加热过程中的排烟和散热性能,以保证发热丝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邻两圈空槽部120等宽度等间距设置,使得相邻两圈发热丝150的宽度及间距保持一致,以利于均匀加热,不易产生糊棉等现象。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发热丝150圈数大于等于8圈,发热丝150圈数越多,整个圆管状发热丝10的加热接触面积越大,发热量也越大,以进一步提高电子烟的雾化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极性引脚140、第二极性引脚130分别对称设置有两根,两根引脚的设置利于油烟的充分加热和快速加热。同时,两根第一极性引脚140对称设置于圆管110的一端、两根第二极性引脚130对称设置于圆管110的另一端,这种对称的排列方式使得电流和热量在每圈发热丝150能够通过发热丝150和连接条123进行等路径长度的传导,保证传导的均匀性和一致性,以保雾化效果的均匀。
本实施例的每一所述第一极性引脚140焊接于圆管110一端的内壁并沿圆管110的轴向伸出,每一所述第二极性引脚130焊接于圆管110另一端的内壁并沿圆管110的轴向伸出。第一极性引脚140、第二极性引脚130均焊接于圆管110的内壁,以避免干扰园管110外导油棉的安装。
作为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每一所述第二极性引脚130沿圆管110的轴向伸出后呈L型弯折至第一极性引脚140的伸出端。第二极性引脚130弯折成L型,使得第二极性引脚130与第一极性引脚140之间的错开一定的宽度,以便于导油棉的安装固定。同时,第一极性引脚140和第二极性引脚130的伸出端在圆管的同一端,这样便于圆管状发热丝10与电子烟内电极的连接安装,避免了引脚与电极分别在圆管110两端连接时难以定位和固定的问题,也便于电子烟内部电极结构的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性引脚140、第二极性引脚130的伸出端相互平行或垂直。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设置的引脚便于其与电极的连接,防止线路干扰,安装方便。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装置100,其中,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盖组件20、油仓体组件30、底座组件40、以及容置于所述油仓体组件30、与底座组件40围成空腔内的雾化芯组件50,所述雾化芯组件50内形成一轴向气道55容置有上述的圆管状发热丝10。上盖组件20包括烟嘴,油仓体组件30用于储放烟油,底座组件40连接电子烟的电池模块。由于圆管状发热丝10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其加热接触面积大,可以大大增加雾化器装置100的烟油雾化量,节约用户成本。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雾化芯组件50包括轴向中空的雾化芯壳体51、设于雾化芯壳体51底部的雾化芯电极52、套设于雾化芯电极52外的绝缘环53、设在绝缘环53外的雾化芯支架54,绝缘环53用于电气隔离雾化芯电极52和雾化芯支架54。所述圆管状发热丝10安装于雾化芯壳体51内并位于雾化芯电极51的上端,圆管状发热丝10的圆管110外套设有导油棉60,所述圆管状发热丝的第一极性引脚140经导油棉60内侧连接于雾化芯电极51,第二极性引脚130经导油棉60外侧由绝缘环53压合连接于雾化芯支架54。这样电流在雾化芯电极51、圆管状发热丝10、和雾化芯支架54之间形成回路,加热套设于圆管110外导油棉60上的烟油而产生烟雾。图4中雾化芯组件50的顶部为烟雾通过气道55的排出方向,圆管状发热丝10的轴向方向与气道55的轴向延伸方向相同,便于增加圆管状发热丝10内发热丝150的圈数,从而加大加热面积,提高雾化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圆管状发热丝10,通过在一圆管110的管壁轴向间隔开设有多圈空槽部120,每一空槽部120两侧的环形管壁形成一发热丝150,圆管110上设置有多圈发热丝150,圆管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极性引脚140和第二极性引脚130,第一极性引脚140和第二极性引脚130用于连接电极使圆管内的发热丝150发热,由圆管110管壁开槽形成的多圈发热丝150,由于其与电子烟导油棉60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故能对导油棉60上的烟油进行充分的雾化,提高了使用该圆管状发热丝10的雾化器装置100、及使用该雾化器装置100的电子烟的雾化量,提高电子烟的雾化效率,而节省用户的消费成本。同时由于连接条123交错设置的空槽部120,使得发热丝150能对导油棉60上的烟油进行均匀充分地加热,不易糊棉,保证产品的质量。再次,由于环形管壁形成的发热丝150及发热丝150之间采用连接条123连接,使得圆管状发热丝10的刚性强,不易变形,延长了圆管状发热丝10的使用寿命,同时圆管状发热丝10在电子烟的雾化器装置100内装配也极为方便快捷,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圆管,所述圆管管壁沿轴向开设有多圈相邻的空槽部,空槽部两侧的每一环形管壁形成一发热丝,每一圈所述空槽部包括至少一环形空槽及设置在环形空槽内连接两相邻发热丝的至少一连接条,相邻两圈空槽部的连接条交错设置;
第一极性引脚,连接于圆管一端;
第二极性引脚,连接于圆管背离第一极性引脚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状发热丝,其特征在于,每一圈所述空槽部包括两个不连通的环形空槽、及设置在两个环形空槽之间的两个连接条,相邻两圈空槽部的连接条交错90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管状发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引脚、第二极性引脚分别对称设置有两根,每一所述第一极性引脚焊接于圆管一端的内壁并沿圆管的轴向伸出,每一所述第二极性引脚焊接于圆管另一端的内壁并沿圆管的轴向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管状发热丝,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极性引脚沿圆管的轴向伸出后呈L型弯折至第一极性引脚的伸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管状发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引脚、第二极性引脚的伸出端相互平行或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状发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壁的厚度为0.1~0.5mm,所述环形空槽的宽度为0.1~0.4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状发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圈空槽部等宽度等间距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状发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圈数大于等于8圈。
9.一种雾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盖组件、油仓体组件、底座组件、以及容置于所述油仓体组件与底座组件围成空腔内的雾化芯组件,所述雾化芯组件内形成一轴向气道容置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圆管状发热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轴向中空的雾化芯壳体、设于雾化芯壳体底部的雾化芯电极、套设于雾化芯电极外的绝缘环、设在绝缘环外的雾化芯支架,所述圆管状发热丝安装于雾化芯壳体内并位于雾化芯电极的上端,圆管状发热丝的圆管外套设有导油棉,所述圆管状发热丝的第一极性引脚经导油棉内侧连接于雾化芯电极,第二极性引脚经导油棉外侧由绝缘环压合连接于雾化芯支架。
CN201820451005.XU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Active CN208064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1005.XU CN208064491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1005.XU CN208064491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64491U true CN208064491U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4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51005.XU Active CN208064491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6449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3954A (zh) * 2021-12-28 2022-03-25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制作方法及雾化芯
WO2022204880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深圳市华诚达发展有限公司 不同部位加热效果不同的雾化装置加热体和雾化装置
WO2023024419A1 (zh) * 2021-08-26 2023-03-02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2023065239A1 (zh) * 2021-10-21 2023-04-27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4880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深圳市华诚达发展有限公司 不同部位加热效果不同的雾化装置加热体和雾化装置
WO2023024419A1 (zh) * 2021-08-26 2023-03-02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2023065239A1 (zh) * 2021-10-21 2023-04-27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223954A (zh) * 2021-12-28 2022-03-25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制作方法及雾化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64491U (zh) 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CN208064492U (zh) 一种多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JP2016528874A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のための誘導加熱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KR20230092955A (ko) 니들 형상 발열체 및 에어로졸 발생장치
CN109222245A (zh) 雾化器发热元件和雾化器
CN208160048U (zh) 一种多雾化孔的雾化芯及雾化器
CN208176005U (zh) 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装置
CN206213276U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3024419A1 (zh) 雾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JP2024000501A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及びその加熱モジュール
CN107373769A (zh) 一种自导油加热的电子烟
CN205512340U (zh) 雾化头及其电子烟
CN212574146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CN113229538A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用的电热蚀刻网及电子烟雾化器
EP4287768A1 (en)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coil, heat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CN207613201U (zh) 一种低温卷烟加热烟具
CN209390389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JP7425125B2 (ja) 霧化本体及び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
CN207285207U (zh) 一种自导油的电子烟
CN115778010A (zh) 一种烟具
CN215713369U (zh) 一种管式pecvd设备及其镀膜腔加热装置
CN203706882U (zh) 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
CN211047283U (zh) 一种磁加热线圈结构
CN208939204U (zh) 一种整体式紧凑型的电机控制器正负极铜排固定结构
CN207269849U (zh) 一种自导油加热的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