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8010A - 一种烟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8010A
CN115778010A CN202211625825.3A CN202211625825A CN115778010A CN 115778010 A CN115778010 A CN 115778010A CN 202211625825 A CN202211625825 A CN 202211625825A CN 115778010 A CN115778010 A CN 115778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piral
hot gas
air
smoking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58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李雪
林云燕
陈时凯
刘光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258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80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8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801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9446 priority patent/WO2024051376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具,具有容置腔、热气形成腔和进气口,容置腔用于放置雾化颗粒的,进气口、热气形成腔和容置腔顺次连通,包括过气件和加热组件,过气件具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热气形成腔的过气孔;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和加热件,加热管上下延伸,加热管设于热气形成腔并设有螺旋结构,螺旋结构将热气形成腔分割形成绕加热管周向并向上延伸的螺旋导流通道,螺旋结构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小于第二螺旋段的螺距;加热件绕设于加热管上并沿所述螺旋导流通道延伸,加热件在通电时能够加热所述螺旋导流通道的空气。本发明提供的烟具能降低空气加热式烟具的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烟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能耗空气加热不燃烧的烟具。
背景技术
现有加热不燃烧烟具主流的加热方式主要是针插入式的中间加热方式和在发热杯上设置发热线路提供热源的周向加热,两种加热方式都存在中间温度高或周边加热温度高的加热不均匀问题,使得烟支存在加热不均匀的现象。
现有技术多采用空气加热的方式避免上述烟支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空气加热通过让加热后空气窜入到烟支内部即以达到均匀加热效果,但是在空气加热后形成热气流窜入到烟支内部的传递过程中,当传递路程越长时,热气流携带的热量就越会流失到与其接触的其他物质或地方去,并不能将携带的热量尽可能传递给烟支,因而往往存在较多的热流失和热损耗,使得现有采用空气加热技术的烟具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具及电子烟具,以解决现有采用空气加热技术的烟具中存在的能耗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具,具有容置腔、热气形成腔和进气口,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雾化颗粒的,所述进气口、所述热气形成腔和所述容置腔顺次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气件,具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热气形成腔的过气孔;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和加热件,所述加热管上下延伸,所述加热管设于所述热气形成腔并设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将所述热气形成腔分割形成绕所述加热管周向并向上延伸的螺旋导流通道,所述螺旋结构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螺距;
所述加热件绕设于所述加热管上并沿所述螺旋导流通道延伸,所述加热件在通电时能够加热所述螺旋导流通道的空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段在与所述加热管连接点处的升角相同,为第一升角,所述第二螺旋段在与所述加热管的连接点处的升角相同,为第二升角,所述第一升角小于所述第二升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段在与所述加热管的连接点处的升角为第一升角,所述第一升角向上递减;和/或,所述第二螺旋段在与所述加热管的连接点处的升角为第二升角,所述第二升角向上递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沿所述螺旋导流通道开设有供所述加热件置入的凹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设有尖锥状结构的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过气件延伸至所述容置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的内管壁围合形成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加热管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和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加热件的一端从所述侧孔伸入所述通孔内,再与从所述进气口伸入并延伸至所述通孔的第一导线相连;
所述加热件缠绕在所述加热管外壁的另一端,与从所述进气口伸入所述热气形成腔的第二导线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设有多个并呈间隔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加热件之间采用并联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包括具有多个装配孔的圆柱状结构体,每个所述装配孔内分别形成独立的所述热气形成腔,每个所述加热组件分别置入一个所述装配孔内。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加热组件绕所述圆柱状结构体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呈同心圆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同一圈层的相邻两个所述加热组件的间距由中心向外递增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加热组件中,一个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中心轴线处,其它所述加热组件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呈同心圆分布。
本发明提供的烟具,通过在加热管外壁设置螺旋结构,利用螺旋结构将热气形成腔分割形成绕加热管周向并向上延伸的螺旋导流通道,同时将螺旋结构分为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并使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小于第二螺旋段,从而使加热件在更靠近容置腔的第一螺旋段附近,沿所述螺旋导流通道延伸缠绕得更密集,从而使加热件先对远离容置腔的热气形成腔内的空气进行初步加热,再在空气流动至靠近容置腔时对空气进行主要的加热,然后使经过主要的加热的空气经过较短的路程传递至容置腔,最后空气再将热量传入容置腔的雾化颗粒,通过缩短经过主要加热后的热气流传递至雾化颗粒的路程,从而尽可能减少热气流在传递过程中的热流失和热损耗,使热量主要用于对雾化颗粒加热,实现空气加热式烟具的热利用率的提高和能耗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烟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烟具的正面剖视结构图;
图3是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去掉外壳侧壁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加热组件的烟具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去掉外壳侧壁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去掉第二管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圆柱状结构体、多个加热组件和过气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去掉圆柱状结构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包括多个加热组件、过气件、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的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圆柱状结构体和多个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圆柱状结构体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13是图7中圆柱状结构体的正视平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圆柱状结构体沿A-A方向的剖视截面平面示意图。
图中:
烟具1;
第一管体10、热气形成腔101、进气口102;
第二管体20、容置腔201、开口202;
加热组件30、加热管31、通孔311、侧孔312、螺旋结构32、第一螺旋段321、第二螺旋段322、加热件33、第一导线34、第二导线35、凸起36、螺旋导流通道37;
过气件40、过气孔401,第一过气孔4011、第二过气孔4012;
圆柱状结构体50、装配孔501;
外壳60、盖板601、底座602;
电路板70、第一电极板701、第二电极板702、电池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烟具1,具有容置腔201、热气形成腔101和进气口102,容置腔201用于放置雾化颗粒,进气口102、热气形成腔101和容置腔201顺次连通。
烟具1包括过气件40和加热组件30。
过气件40具有连通容置腔201和热气形成腔101的过气孔401。
加热组件30包括加热管31和加热件33。加热管31上下延伸,加热管31设于热气形成腔101并设有螺旋结构32,螺旋结构32将热气形成腔101分割形成螺旋导流通道37,螺旋结构32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螺旋段321和第二螺旋段322,第一螺旋段321的螺距小于第二螺旋段322的螺距。
加热件33绕设与加热管31上并沿螺旋导流通道37延伸,加热件33在通电时能够加热螺旋导流通道37的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加热件33在更靠近容置腔201的第一螺旋段321缠绕得更密集,使加热件33在更远离容置腔201的地方设置得较为疏密,对热气形成腔101内的空气进行初步加热,再在靠近容置腔201的地方设置得更为密集,对热气形成腔101内的空气进行主要的加热,然后再让经过主要的加热后的空气传递至容置腔201,将热量传入容置腔201的雾化颗粒,从而缩短主要用于对雾化颗粒加热的热气流传递至雾化颗粒的路程,尽可能地减少热气流在传递过程中的热流失和热损耗,实现热利用率的提高和能耗的降低。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烟具1还包括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连接,第一管体10包裹加热管31,第一管体10内部形成热气形成腔101,第二管体20内部形成容置腔201,过气件40夹设于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之间。通过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高度设置,限定过气件40的位置,确定容置腔201和热气形成腔101的空间比例。
其中,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可为一体设置,也可不为一体设置,具体地,一体设置指同一材质一体加工成型或两个结构固定连接成一体,通过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设置为一体设置,可节省两者的制造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管体10和第二加热段20不为一体设置时,则能够分别针对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分别做出差别改进的设置,此时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可通过套合连接,或采用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烟具1还包括外壳60、电路板、电池,外壳60包括盖板601和底座,盖板601设有开口202供出气和供雾化颗粒放入容置腔201,底座602设有进气口102并起支撑作用,外壳60将电路板70、电池80包裹在内,通过导线34将电池80、电路板70与加热件33连接以进行通电。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烟具1的具体工作过程:电池80供电,并经电路板70、导线33对加热件33进行通电,空气沿进气口102从底部进入第一管体10内部的热气形成腔101,然后沿螺旋导流通道37上升,加热件33通电后,对上升至螺旋导流通道37底部较为远离容置腔201处的空气进行初步加热,再对上升至螺旋导流通道37顶部较为靠近容置腔201处的空气进行主要的加热,空气经加热件33加热后成为热气流,在经过螺旋导流通道37顶部的主要的加热后,热气流从热气形成腔101上部,沿较短的路径,穿过过气孔401进入容置腔201,对事先从开口202置入容置腔201内的雾化颗粒进行加热。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雾化颗粒可以是烟草材料,草本材料,药用材料或者其他可加热产生气溶胶的材料。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螺旋段321在与加热管31连接点处的升角相同,为第一升角,第二螺旋段322在与加热管31的连接点处的升角相同,为第二升角,第一升角小于第二升角。
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段321在与加热管31连接点处的升角相同为第一升角,第二螺旋段322在与加热管31的连接点处的升角也相同为第二升角,且第一升角小于第二升角。
此时因为第一螺旋段321的螺距比第二螺旋段322的螺距小,所以第一螺旋段321在加热管31外壁的缝隙比第二螺旋段322在加热管31外壁的缝隙要小,而加热件33是沿第一螺旋段321和第二螺旋段322在加热管31外壁的缝隙,缠绕在加热管外壁的,当在每段缝隙缠绕次数相等时,在同等轴向范围内,加热件33沿第一螺旋段321在加热管31外壁的缝隙,缠绕得比在沿第二螺旋段321在加热管31外壁的缝隙密集,从而达到让加热件33更集中分布在靠近容置腔201处的目的,以更快更集中地对容置腔201内的雾化颗粒加热,并实现缩短主要热量的传递路程从而减少热损失和热损耗的技术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段321在与加热管33的连接点处的升角为第一升角,第一升角向上递减;和/或,第二螺旋段322在与加热管33的连接点处的升角为第二升角,第二升角向上递减。本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螺旋段321和第二螺旋段322在加热管31外壁的缝隙,比原实施例更为窄小,加热件33沿更为窄小的缝隙也会缠绕得愈发密集,进一步使加热件33向容置腔201的方向集中螺旋和更密集的分布,增强了原实施例中表现出的技术效果,进一步了缩短主要热量传递路程以减少热损失和热损耗。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令加热件33自下而上增加缠绕的圈数,以达到缩短主要热量传递至容置腔的雾化颗粒的路程的目的,而且可以与本实施例或原实施例同时应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加热管31沿螺旋导流通道37开设有供加热件33置入的凹槽。
具体地,通过在加热管31外壁沿螺旋导流通道37设置螺旋凹槽,对加热件33进行安装,可起到对加热件33固定和限位的作用。
如图8和图10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加热管31设有尖锥状结构的凸起36,凸起36穿过过气孔401延伸至容置腔201。
具体地,尖锥状结构的凸起36设置在加热管31靠近容置腔的端面,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该端面。具体地,通过设置尖锥状结构的凸起36,利用尖端热效应,实现更集中迅速地将热气形成腔101内的热气流携带的热量,传递至容置腔201的雾化颗粒内的技术效果。
其中,如图10所示,过气孔40包括孔径较大的供凸起36穿过并延伸至容置腔201的第一过气孔4011,和孔径较小的供热气流穿过并进入容置腔201的第二过气孔4012。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加热管31开设有通孔311,通孔311沿加热管31的轴向延伸且贯穿其两端,加热管31靠近容置腔201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侧孔312,侧孔312和通孔311相连通,加热件33的一端从侧孔312伸入通孔311内,再与从进气口102伸入并延伸至通孔311的第一导线34相连;
加热件33缠绕在加热管31外壁的另一端,与从进气口102伸入热气形成腔101的第二导线35相连。
本实施例中,加热件33从加热管31外壁底部开始,沿螺旋导流通道37缠绕至加热管31外壁顶部,然后经侧孔312延伸至加热管31的通孔311内,加热件33的一端在加热管31的通孔内,另一端在加热管31外壁底部。第一导线34从第一管体10底部伸入热气形成腔101内,延并伸至加热管31外壁底部与加热件33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导线35从第一管体10底部伸入通孔311内部与加热件33的一端相连,使加热件33从开始的一端到结束的一端都与电源连通,在电池80供电时能够使加热件33整体通电发热。
如图5至图1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加热组件30所述加热组件设有多个并呈间隔分布。
本实施例中,与原实施例不同的是,同时设置了多个加热组件30,能够起到第一实施例中成倍的加热效果,提升加热效率。
如图9和图10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多个加热组件30的加热件33之间采用并联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个加热组件30的加热件33分别通过第一导线34连接至第一电极板701,再分别通过第二导线35连接至第二电极板702,然后通过第一电极板701和第二电极板702与电路板70相连,最后通过电路板70与电池80相连,从而实现每个加热组件30的加热件33在电路上的并联连接,使电池80能够对并联电路上的每个加热组件30的加热件33通电。
如图11至图1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烟具1包括具有多个装配孔501的圆柱状结构体50,每个装配孔501内分别形成独立的热气形成腔101,每个加热组件30分别置入一个装配孔501内。
本实施例中,与原实施例不同的是,原本中空的第一管体10被替换成具有多个装配孔501的圆柱状结构体50,再将多个加热组件30的每个分别设置在一个装配孔501内,使每个装配孔内形成独立的热气形成腔101。
多个加热组件30在通电后,分别对其所在装配孔501内的热气形成腔101的空气进行独立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分别经过气孔401共同汇聚到容置腔201内,对容置腔201内的雾化颗粒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装配孔501内部形成独立的热气形成腔101,每个加热组件30都分别在独立的热气形成腔101形成螺旋导流通道37,在实现原实施例中设有单个加热组件的技术效果的同时,还能通过汇聚每个加热组件30独立加热后的空气,增强对容置腔102内雾化颗粒的加热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对电路板70、电池80等电源装置进行设置,可实现对多个加热组件30中的单个加热组件30实行单独的通电开关控制,从而控制单个加热组件或者多个加热组件30一起工作,进而加热某一特定区域的雾化颗粒。
如通过控制中心区域的加热组件30先进行通电加热,当中心区域的颗粒耗尽时,再控制周围的加热组件30通电加热,实现更为合理均衡的加热效果。
又比如,通过控制某一区域的加热组件集中通电对雾化颗粒加热,又或者其余区域的加热组件先进行通电预热,通过针对雾化颗粒的位置进行精准加热,可以实现节省能耗的效果。
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多个加热组件30绕所述圆柱状结构体50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呈同心圆分布。
具体地,通过将装配孔501设置得绕所述圆柱状结构体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呈同心圆分布,便能使所有加热组件30绕所述圆柱状结构体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呈同心圆分布,使加热组件30呈现较为均匀分布,使每个加热组件30加热后形成的热气流均衡地汇聚到容置腔102,从而达到对容置腔102内雾化颗粒均衡加热的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加热组件30可呈现其他均匀间隔的分布方式,如矩形点阵分布或三角形点阵分布等。
本发明提供的烟具1,通过在加热管31外壁设置螺旋结构32,利用螺旋结构将热气形成腔101分割形成绕加热管周向并向上延伸的螺旋导流通道37,同时将螺旋结构32分为第一螺旋段321和第二螺旋段322,并使第一螺旋段321的螺距小于第二螺旋段322,从而使加热件33在更靠近容置腔201的第一螺旋段321附近,沿所述螺旋导流通道37延伸缠绕得更密集,从而使加热件33先对远离容置腔201的热气形成腔内的空气进行初步的加热,再在空气流动至靠近容置腔201时对空气进行主要的加热,然后使经过主要的加热的空气经过较短的路程传递至容置腔201,最后空气再将热量传入容置腔201的雾化颗粒,通过缩短经过主要加热后的热气流传递至雾化颗粒的路程,从而尽可能减少热气流在传递过程中的热流失和热损耗,使热量主要用于对雾化颗粒加热,实现空气加热式烟具的热利用率的提高和能耗的降低;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加热组件30同时对空气进行加热,以提升加热效果和提高加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烟具,具有容置腔、热气形成腔和进气口,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雾化颗粒,所述进气口、所述热气形成腔和所述容置腔顺次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气件,具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热气形成腔的过气孔;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和加热件,所述加热管上下延伸,所述加热管设于所述热气形成腔并设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将所述热气形成腔分割形成绕所述加热管周向并向上延伸的螺旋导流通道,所述螺旋结构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螺距;
所述加热件绕设于所述加热管上并沿所述螺旋导流通道延伸,所述加热件在通电时能够加热所述螺旋导流通道的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段在与所述加热管连接点处的升角相同,为第一升角,所述第二螺旋段在与所述加热管的连接点处的升角相同,为第二升角,所述第一升角小于所述第二升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段在与所述加热管的连接点处的升角为第一升角,所述第一升角向上递减;和/或,所述第二螺旋段在与所述加热管的连接点处的升角为第二升角,所述第二升角向上递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沿所述螺旋导流通道开设有供所述加热件置入的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设有尖锥状结构的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过气件延伸至所述容置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内管壁围合形成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加热管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和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加热件的一端从所述侧孔伸入所述通孔内,再与从所述进气口伸入并延伸至所述通孔的第一导线相连;
所述加热件缠绕在所述加热管外壁的另一端,与从所述进气口伸入所述热气形成腔的第二导线相连。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设有多个并呈间隔分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加热件之间采用并联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装配孔的圆柱状结构体,每个所述装配孔内分别形成独立的所述热气形成腔,每个所述加热组件分别置入一个所述装配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热组件绕所述圆柱状结构体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呈同心圆分布。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同一圈层的相邻两个所述加热组件的间距由中心向外递增设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热组件中,一个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中心轴线处,其它所述加热组件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呈同心圆分布。
CN202211625825.3A 2022-09-08 2022-12-16 一种烟具 Pending CN1157780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5825.3A CN115778010A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烟具
PCT/CN2023/109446 WO2024051376A1 (zh) 2022-09-08 2023-07-26 加热不燃烧烟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5825.3A CN115778010A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烟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8010A true CN115778010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25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5825.3A Pending CN115778010A (zh) 2022-09-08 2022-12-16 一种烟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80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376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不燃烧烟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376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不燃烧烟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6675B2 (en) Atomizer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ceramic heating atomizing core and ceramic heater therein
US10660363B2 (en) Electronic vap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EP3490393B1 (en) Cartridge and e-vaping device with serpentine heater
CN102894485B (zh) 电子烟用雾化装置、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4232305U (zh) 电子烟
CN115778010A (zh) 一种烟具
CN210809275U (zh) 内置式电磁感应加热雾化芯及使用该雾化芯的雾化器
CN203492790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8064491U (zh) 一种圆管状发热丝及雾化器装置
CN213307445U (zh) 雾化器的发热模块、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US11882878B2 (en) Heating element and heater assemblies, cartridges, and e-vapor devices including a heating element
CN209234993U (zh) 低温烘烤烟具加热装置及低温烘烤烟具
CN206213276U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EP3871468B1 (en) Heating element and heater assemblies, cartridges, and e-vapor devices including a heating element
CN105725277A (zh) 雾化芯、电子烟雾化器和电子烟
CN210642432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以及电子烟
CN115486569A (zh) 一种具有层状结构加热体的加热不燃烧烟具
CN212545563U (zh) 雾化芯及雾化器
CN111657550A (zh) 一种高频加热电子烟的装置
EP4118986B1 (en) Heating member of atomizing device with different heating effects at different portions and atomizing device
CN210580985U (zh) 烟液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135170U (zh) 加热不燃烧器具
CN210630647U (zh) 雾化芯微孔陶瓷加热器及使用该加热器的雾化芯
CN218682027U (zh) 一种具有多发热芯结构的雾化芯和具有该雾化芯的雾化器
CN214962650U (zh) 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