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4446U - 支撑柱及支撑组件 - Google Patents

支撑柱及支撑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4446U
CN208024446U CN201721824809.1U CN201721824809U CN208024446U CN 208024446 U CN208024446 U CN 208024446U CN 201721824809 U CN201721824809 U CN 201721824809U CN 208024446 U CN208024446 U CN 208024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regulating mechanism
exhaust elbow
bol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248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红剑
何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YU GAS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YU GAS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YU GAS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YU GAS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248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4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4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4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柱及支撑组件,涉及发动机的技术领域,支撑柱包括支柱和调节机构;支柱与调节机构活动连接;调节机构能够沿支柱的轴向方向移动,并固定在预设位置,以用于与排气弯管抵接。在装配的过程中,调节机构可根据实际误差的大小沿支柱的轴向方向移动,上下调节高度,直到与排气弯管抵接,然后固定在该位置。这样能够起到支撑排气弯管的作用。由上可知,调节机构的设置能够调节其与排气弯管的距离,避免在装配的过程中移动排气弯管的位置,省时省力;另外,调节机构与排气弯管能够配合精准,防止排气弯管受到附加的应力,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支撑柱及支撑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柱及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排气管与柱套配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动机排气管通常包括排气连接管A、排气弯管B和排气歧管C。排气弯管B的两端均设置有金属波纹管D。排气弯管B的一端通过金属波纹管D与排气连接管A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金属波纹管D与排气歧管C固定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排气弯管B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柱套E,柱套E与排气弯管B下方的增压器安装支座F通过螺栓G固定连接,柱套E能够起到支撑排气弯管B的作用。
目前,柱套E在装配的过程中,由于安装时的累计误差,排气弯管B与增压器安装支座F之间的距离变化较大,柱套E装配困难,往往需要撬动排气弯管B才能装配;另外,在柱套E与排气弯管B配合不精准的情况下,排气弯管B会受到一个附加的应力,在发动机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排气弯管B两端的金属波纹管D破裂,影响产品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柱及支撑组件,以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安装误差,柱套装配困难,且柱套与排气弯管配合不精准,影响产品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柱,包括支柱和调节机构;支柱与调节机构活动连接;调节机构能够沿支柱的轴向方向移动,并固定在预设位置,以用于与排气弯管抵接。
进一步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环;固定环套设在支柱的外壁上,且固定环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支柱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固定环与支柱螺纹连接,固定环的一端与排气弯管抵接。
进一步的,调节机构还包括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套设在支柱的外壁上,且锁紧螺母与固定环远离排气弯管的一端抵接;锁紧螺母与支柱上的外螺纹相配合。
进一步的,固定环靠近排气弯管的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支撑垫;支撑垫覆盖开口。
进一步的,调节机构包括套筒和固定螺母;套筒和固定螺母均套设在支柱的外壁上;支柱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套筒的一端与排气弯管抵接,另一端与固定螺母抵接。
进一步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件、调节螺栓和调节螺母;调节件的一端与排气弯管抵接;调节件上设置有用于穿设调节螺栓的固定孔;支柱上设置有用于穿设调节螺栓的调节通孔,调节通孔沿垂直于支柱的轴向方向贯穿支柱,且调节通孔沿支柱的轴向方向延伸;调节螺栓依次穿过固定孔和调节通孔,调节螺栓能够在调节通孔中沿支柱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调节件沿支柱的轴向方向移动;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栓的尾部螺纹连接,以使调节螺栓固定在预设位置。
进一步的,调节件为调节环;调节环套设在支柱的外壁上,调节环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固定孔。
进一步的,支撑柱还包括连接螺栓;支柱上设置有与连接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孔,螺栓孔沿支柱的轴向方向贯穿支柱;连接螺栓用于令支柱与增压器安装支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依次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柱,包括支柱和调节机构。在装配的过程中,调节机构可根据实际误差的大小沿支柱的轴向方向移动,上下调节高度,直到与排气弯管抵接,然后固定在该位置。这样能够起到支撑排气弯管的作用。
由上可知,调节机构的设置能够调节其与排气弯管的距离,避免在装配的过程中移动排气弯管的位置,省时省力;另外,调节机构与排气弯管能够配合精准,防止排气弯管受到附加的应力,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排气管与柱套配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支撑柱的正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支撑柱的透视图。
图标:A-排气连接管;B-排气弯管;C-排气歧管;D-金属波纹管;E-柱套;F-增压器安装支座;G-螺栓;1-支柱;2-调节机构;3-支撑垫;4-螺栓孔;5-调节通孔;21-固定环;22-锁紧螺母;23-调节环;24-调节螺栓;25-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包括支柱1和调节机构2;支柱1与调节机构2活动连接;调节机构2能够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移动,并固定在预设位置,以用于与排气弯管抵接。
其中,支柱1应于增压器安装支座固定连接,例如:焊接或者卡接等等。
进一步的,预设位置为:当调节机构2处于该位置时,能够与排气弯管抵接。
进一步的,调节机构2可以包括固定件和固定螺栓,固定件上设置有穿设固定螺栓的螺纹孔。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固定件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将固定螺栓旋紧螺纹孔中,固定螺栓与支柱1的外壁抵接,进而令固定件固定在预设位置。此时固定件的一端与排气弯管抵接,起到支撑排气弯管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包括支柱1和调节机构2。在装配的过程中,调节机构2可根据实际误差的大小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移动,上下调节高度,直到与排气弯管抵接,然后固定在该位置。这样能够起到支撑排气弯管的作用。
由上可知,调节机构2的设置能够调节其与排气弯管的距离,避免在装配的过程中移动排气弯管的位置,省时省力;另外,调节机构2与排气弯管能够配合精准,防止排气弯管受到附加的应力,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图4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环21;固定环21套设在支柱1的外壁上,且固定环21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支柱1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固定环21与支柱1螺纹连接,固定环21的一端与排气弯管抵接。
其中,固定环21可以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的,支柱1可以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的,在加工支柱1外壁上的外螺纹时,支柱1上应留有退刀槽。
进一步的,在加工固定环21内壁上的内螺纹时,固定环21上应留有退刀槽。
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环21。固定环21套设在支柱1的外壁上。在使用过程中,当固定环21的设置位置与排气弯管存在距离时,使用者将固定环21旋转,令固定环21上的内螺纹与支柱1上的外螺纹配合,以使固定环21升高,从而与排气弯管抵接;当固定环21的设置位置与排气弯管产生干涉时,使用者将固定环21反方向旋转,令固定环21上的内螺纹与支柱1上的外螺纹配合,以使固定环21下降,从而与排气弯管精准配合,进而起到支撑排气弯管的作用。固定环21的设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操作简便。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调节机构2还包括锁紧螺母22;锁紧螺母22套设在支柱1的外壁上,且锁紧螺母22与固定环21远离排气弯管的一端抵接;锁紧螺母22与支柱1上的外螺纹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还包括锁紧螺母22。在使用过程中,当固定环21旋转到预设位置时,使用者旋转锁紧螺母22,令锁紧螺母22与支柱1上的外螺纹配合,以使锁紧螺母22与固定环21远离排气弯管的一端抵接。
锁紧螺母22的设置能够提高固定环21设置的稳定性,以免固定环21在外力作用下旋转产生位移。锁紧螺母22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提高固定环21与排气弯管配合的精准度。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固定环21靠近排气弯管的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支撑垫3;支撑垫3覆盖开口。
其中,支撑垫3可以为金属材质或者塑料等等。较佳地,支撑垫3选用耐高温的材质。
进一步的,支撑垫3可以与固定环21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当支撑垫3与固定环21固定连接时,二者可以为焊接或者粘接等等。
本实施例中,固定环21靠近排气弯管的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支撑垫3,支撑垫3覆盖开口。在使用过程中,当固定环21固定到预设位置时,支撑垫3远离开口的一端与排气弯管抵接。这样能够增大调节机构2与排气弯管的接触面积,在力的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强,从而延长支撑柱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调节机构2包括套筒和固定螺母;套筒和固定螺母均套设在支柱1的外壁上;支柱1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套筒的一端与排气弯管抵接,另一端与固定螺母抵接。
其中,套筒与支柱1的外壁抵接,以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晃动。
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包括套筒和固定螺母。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套筒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移动至预设位置后,旋转固定螺母,令固定螺母与支柱1上的外螺纹配合,以使固定螺母与套筒远离排气弯管的一端抵接,从而令套筒固定在预设位置,进而令套筒起到支撑排气弯管的作用。套筒和固定螺母的结构简单,成本交底,且操作简便,设置更加稳定。
图6为图3所示的支撑柱的正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支撑柱的透视图;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件、调节螺栓24和调节螺母25;调节件的一端与排气弯管抵接;调节件上设置有用于穿设调节螺栓24的固定孔;支柱1上设置有用于穿设调节螺栓24的调节通孔5,调节通孔5沿垂直于支柱1的轴向方向贯穿支柱1,且调节通孔5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延伸;调节螺栓24依次穿过固定孔和调节通孔5,调节螺栓24能够在调节通孔5中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调节件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移动;调节螺母25与调节螺栓24的尾部螺纹连接,以使调节螺栓24固定在预设位置。
其中,固定孔、调节螺栓24和调节螺母25可以为多个。多个固定孔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这样能够令调节件与支柱1连接的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调节通孔5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长度应小于支柱1的轴向长度。
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件、调节螺栓24和调节螺母25。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调节螺栓24依次穿过固定孔和调节通孔5,然后令调节螺栓24在调节孔中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调节件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移动。当调节件移动到预设位置时,将调节螺母25与调节螺栓24的尾部螺纹连接,以使调节螺栓24固定在该位置,从而使调节件固定在预设位置。这样能够令调节件与排气弯管精准抵接。调节通孔5、调节螺栓24和调节螺母25的设置能够令调节件与支柱1连接的更加稳定,令调节件更好的起到支撑排气弯管的作用。
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调节件为调节环23;调节环23套设在支柱1的外壁上,调节环23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固定孔。
本实施例中,调节件为调节环23。在使用过程中,调节螺栓24依次穿过调节环23上一端的固定孔、调节通孔5以及调节环23上另外一端的固定孔,将调节螺母25与调节螺栓24的尾部螺纹连接,以使调节环23固定在预设位置。调节环23的设置能够令调节机构2在支撑排气弯管时,受力更加均衡,令支撑更加稳定,也能延长调节机构2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支撑柱还包括连接螺栓;支柱1上设置有与连接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孔4,螺栓孔4沿支柱1的轴向方向贯穿支柱1;连接螺栓用于令支柱1与增压器安装支座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柱还包括连接螺栓。在使用过程中,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增压器安装支座和螺栓孔4,从而将支柱1和增压器安装支座固定连接。螺栓连接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拆装或者更换支柱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依次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具有多个上述的支撑柱,多个支撑柱的设置能够令将排气弯管支撑的更加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支撑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柱和调节机构;
所述支柱与所述调节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能够沿所述支柱的轴向方向移动,并固定在预设位置,以用于与排气弯管抵接;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支柱的外壁上,且所述固定环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支柱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支柱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环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弯管抵接;或者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套筒和固定螺母;所述套筒和所述固定螺母均套设在所述支柱的外壁上;所述支柱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弯管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螺母抵接;或者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件、调节螺栓和调节螺母;所述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弯管抵接;所述调节件上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调节螺栓的固定孔;所述支柱上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调节螺栓的调节通孔,所述调节通孔沿垂直于所述支柱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支柱,且所述调节通孔沿所述支柱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调节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调节通孔,所述调节螺栓能够在所述调节通孔中沿所述支柱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调节件沿所述支柱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栓的尾部螺纹连接,以使所述调节螺栓固定在预设位置;或者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件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穿设所述固定螺栓的螺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锁紧螺母;
所述锁紧螺母套设在所述支柱的外壁上,且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固定环远离所述排气弯管的一端抵接;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支柱上的外螺纹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靠近所述排气弯管的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支撑垫;
所述支撑垫覆盖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为调节环;
所述调节环套设在所述支柱的外壁上,所述调节环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螺栓;
所述支柱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沿所述支柱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支柱;所述连接螺栓用于令所述支柱与增压器安装支座固定连接。
6.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柱;
多个所述支撑柱依次间隔设置。
CN201721824809.1U 2017-12-22 2017-12-22 支撑柱及支撑组件 Active CN208024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4809.1U CN208024446U (zh) 2017-12-22 2017-12-22 支撑柱及支撑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4809.1U CN208024446U (zh) 2017-12-22 2017-12-22 支撑柱及支撑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4446U true CN208024446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898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24809.1U Active CN208024446U (zh) 2017-12-22 2017-12-22 支撑柱及支撑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44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0106U (zh) 一种利用关节轴承的螺纹调节万向平台
CN209399072U (zh) 一种摄像机支架
CN208024446U (zh) 支撑柱及支撑组件
CN107975664A (zh) 一种六自由度并联式可调发动机杆系支架及安装方法
CN205271286U (zh) 一种汽轮机隔板焊接工装
CN107271096A (zh) 一种测力方向盘安装机构
CN209043602U (zh) 可调角度的测试探针
CN206974357U (zh) 一种弹簧式位移传感器
CN107588891B (zh) 涡扇发动机转子单级盘平衡测试用鼠笼式弹性平衡装置
CN207289323U (zh) 一种摩托车架支耳焊接装夹定位装置
CN207953734U (zh) 一种径向密封件装拆装置
CN109200515A (zh) 一种带有软管的消防水炮
CN205971809U (zh) 一种可以连续调节的电动舵机调零机构
CN209255996U (zh) 联轴器铰孔装置
CN208373535U (zh) 方形摇摆筛尾部的限位装置
CN107542501B (zh) 一种烟气轮机可调节扩压段结构
CN205975739U (zh) 一种散热器的减震连接装置
CN209400312U (zh) 一种轮胎疲劳试验台加载头偏角装置
CN209256830U (zh) 连杆与连杆轴瓦安装工装
CN208870938U (zh) 一种用于惯导系统的竖轴旋转系统
CN217804534U (zh) 一种多轴向补偿调节件
CN206002309U (zh) 一种摇臂式油门杆驱动装置
CN205666333U (zh) 移动通讯基站电调天线传动装置
CN205038171U (zh) X射线检测仪的摆臂安装结构
CN209444983U (zh) 一种可调节螺母组件及水平调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