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9560U - 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9560U
CN208019560U CN201820086006.9U CN201820086006U CN208019560U CN 208019560 U CN208019560 U CN 208019560U CN 201820086006 U CN201820086006 U CN 201820086006U CN 208019560 U CN208019560 U CN 208019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ylinders
gear
blanking
plate
chamfered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860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Huarui Carbon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Huarui Carbon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Huarui Carbon M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Huarui Carbon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860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9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9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95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包括输送机构、上料机构、加工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安装台、料斗、上料气缸和上料板,料斗的中部设有料槽,料斗的底部设有供上料板贯穿的上料孔,上料板的一端向输送机构延伸且其另一端贯穿料斗与上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上料气缸呈水平设置在安装台上,上料板靠近输送机构的前半部分上设有第一上料槽,上料板靠近上料气缸的后半部分上设有第二上料槽,上料板的前部设U型槽,所述上料板的前端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实现齿轮倒棱过程的自动上料和定位工作,并通过第一倒棱组件和第二倒棱组件能够同时对齿轮上下两面的边缘进行倒棱加工。

Description

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
背景技术
齿轮是一种精密工件,随着技术的发展,对齿轮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齿轮在加工成型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毛刺,这些毛刺是影响齿轮精度的一大主要因素,也经常会因为毛刺导致齿轮报废,毛刺也使得齿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因此,齿轮在加工时需要对齿轮的边缘进行倒棱,可以减少后续的加工中毛刺的产生,然而现在一般的齿轮倒棱机,大多需要工人配合上料,并且需要通过人工实用螺栓将齿轮固定在工位上,操作繁杂,影响加工速度,一些生产流水线上的齿轮倒棱工作通常都是依次对齿轮两面的棱角进行倒棱,加工速度相对较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包括输送机构、上料机构、加工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加工机构和下料机构依次呈圆周设置在输送机构的旁侧,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安装台、料斗、上料气缸和上料板,料斗呈矩形结构且呈竖直设置在安装台的上端,料斗的中部设有放置齿轮的料槽,料斗的底部设有供上料板贯穿的上料孔,上料板的一端向输送机构延伸且其另一端贯穿料斗与上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上料气缸呈水平设置在安装台上且上料气缸输出端朝向输送机构,所述上料板靠近输送机构的前半部分上设有第一上料槽,上料板靠近上料气缸的后半部分上设有第二上料槽,上料板的前部设U型槽且U型槽的开口朝向输送机构设置,所述上料板的前端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呈圆弧形的限位臂、铰接轴和用于使限位臂复位的弹簧,两个限位臂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铰接轴与上料板铰接,两个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铰接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槽的深度为加工齿轮厚度的1.3~1.7倍,第二上料槽的深度约为加工齿轮厚度的0.3~0.7倍。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输送架和四个工位组件,所述输送电机呈竖直向上设置且其输出端与输送架固定连接,四个工作组件呈圆周分布在输送架的旁侧且均与输送架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工位组件均包括安装框、输送气缸、连接轴和承托盘,所述输送气缸呈竖直安装在安装框上输送气缸的其输出端与连接轴的下端插接配合,承托盘与连接轴通过螺纹连接且承托盘的上端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粒,所述连接轴的下部和上部分别与圆柱结构和多边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架构包括第一倒棱组件、第二倒棱组件和定位组件,第一倒棱组件和第二倒棱组件呈对称设置在定位组件的两侧,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电缸、定位电机、连接头和压合盘,所述定位电缸呈竖直设置,定位电机与定位电缸上的滑块固定连接且定位电机竖直向下设置,连接头的上端与定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压合盘的上端与连接头的下端插接配合并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压合盘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粒,压合盘的下端中部设有与连接轴的上部插接配合的连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倒棱组件包括第一竖向电缸、第一横向电缸、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竖向电缸呈竖直设置,第一支撑板的横截面呈L型且其竖直部分与第一竖向电缸的滑块固定连接,第一横向电缸呈水平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水平部分上,第一安装架固定安装在第一横向电缸的滑块上端,第一安装架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延伸部,两个第一延伸部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位于两个第一延伸部之间的部位上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倒棱轮和第一从动轮,第一固定块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块上靠近第一倒棱轮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卡合块,第一倒棱轮与第一固定块贴合设置且第一倒棱轮上对应每个第一卡合块都设有与其卡合的第一卡槽,第一从动轮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有第一倒棱电机,第一倒棱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主动轮,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倒棱组件包括第二竖向电缸、第二横向电缸、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竖向电缸呈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板的横截面呈L型且其竖直部分与第二电缸的滑块固定连接,第二横向电缸呈水平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水平部分上,第二安装架固定安装在第二横向电缸的滑块上端,第二安装架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延伸部,两个第二延伸部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位于两个第二延伸部之间的部位上依次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倒棱轮和第二从动轮,第二固定块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块上靠近第二倒棱刀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卡合块,第二倒棱刀与第二固定块贴合设置且第二倒棱刀上对应每个第二卡合块都设有与其卡合的第二卡槽,第二从动轮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有第二倒棱电机,第二倒棱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板、下料气缸、连接板和下料电缸,所述下料板的下端远离输送机构处设有铰接座,下料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与铰接座铰接,连接板靠近输送机构的一侧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抵压板,工作状态下,下料板搭接在抵压板的上端时,抵压板处于水平状态,下料气缸固定安装在连接板上,连接板的一端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抬升板,连接板的下端与下料电缸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电缸呈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板的两侧均设有挡板,下料板靠近输送机构的一端设有与承托盘卡合的槽体。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电缸远离输送机构一端的旁侧设有传送带,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下料电缸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电机使工位组件运动至上料机构的旁侧时,上料板推动一个齿轮至该工位组件的正上方,输送气缸工作使连接轴的上端穿过齿轮中间的孔,上料板向远离工位组件的方向移动时,齿轮被留下且位于工位组件上,输送电机转动将该齿轮运动至加工机构的旁侧,通过定位电缸带动定位电机和压合盘向下移动,压合盘与连接轴插接配合并将齿轮夹紧,定位电机工作带动齿轮旋转,与此同时,通过第一竖向电缸和第一横向电缸的配合工作带动第一倒棱组件能根据加工的齿轮的规格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调整距离,通过第一倒棱电机工作带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第一主动轮带动第一从动轮转动,使得第一转轴带动第一倒棱轮工作对齿轮的上端面边缘进行倒棱加工,通过第二竖向电缸和第二横向电缸的配合工作带动第二倒棱组件能根据加工的齿轮的规格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调整距离,通过第二倒棱电机工作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第二主动轮带动第二从动轮转动,使得第二转轴带动第一倒棱轮工作对齿轮的下端面边缘进行倒棱加工,完成倒棱后,输送电机工作将齿轮运输至下料机构旁,通过下料电缸带动下料板移动至工位组件的下方,下料气缸工作使得工位组件上的齿轮从工位组件上方脱离并位于下料板上,之后下料电缸带动下料板向后移动,下料气缸收缩输出端,下料板在下降的过程中被抬升板抬起一端,齿轮从下料板的另一端滑落,从上料板上滑落的齿轮通过传送带运走;实现齿轮倒棱过程的自动上料和定位工作,并通过第一倒棱组件和第二倒棱组件能够同时对齿轮上下两面的边缘进行倒棱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四;
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输送机构1,输送电机1a,输送架1b,工位组件1c,安装框1c1,输送气缸1c2,连接轴1c3,承托盘1c4,上料机构2,安装台2a,料斗2b,料槽2b1,上料孔2b2,上料气缸2c,上料板2d,第一上料槽2d1,第二上料槽2d2,U型槽2d3,限位组件2e,限位臂2e1,铰接轴2e2,弹簧2e3,加工机构4,第一倒棱组件4a,第一竖向电缸4a1,第一横向电缸4a2,第一支撑板4a3,第一安装架4a4,第一延伸部4a5,第一转轴4a6,第一固定块4a7,第一卡合块4a7a,第一倒棱轮4a8,第一卡槽4a8a,第一从动轮4a9,第一倒棱电机4a10,第一主动轮4a11,第二倒棱组件4b,第二竖向电缸4b1,第二横向电缸4b2,第二支撑板4b3,第二安装架4b4,第二延伸部4b5,第二转轴4b6,第二固定块4b7,第二卡合块4b7a,第二倒棱轮4b8,第二卡槽4b8a,第二从动轮4b9,第二倒棱电机4b10,第二主动轮4b11,定位组件4c,定位电缸4c1,定位电机4c2,连接头4c3,压合盘4c4,连接槽4c5,下料机构5,下料板5a,铰接座5a1,挡板5a2,槽体5a3,下料气缸5b,固定板5b1,抵压板5b2,连接板5c,抬升板5c1,下料电缸5d,凸粒6,传送带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包括输送机构1、上料机构2、加工机构4和下料机构5,所述上料机构2、加工机构4和下料机构5依次呈圆周设置在输送机构1的旁侧,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安装台2a、料斗2b、上料气缸2c和上料板2d,料斗2b呈矩形结构且呈竖直设置在安装台2a的上端,料斗2b的中部设有放置齿轮的料槽2b1,料斗2b的底部设有供上料板2d贯穿的上料孔2b2,上料板2d的一端向输送机构1延伸且其另一端贯穿料斗2b与上料气缸2c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上料气缸2c呈水平设置在安装台2a上且上料气缸2c输出端朝向输送机构1,所述上料板2d靠近输送机构1的前半部分上设有第一上料槽2d1,上料板2d靠近上料气缸2c的后半部分上设有第二上料槽2d2,上料板2d的前部设U型槽2d3且U型槽2d3的开口朝向输送机构1设置,所述上料板2d的前端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2e;通过上料气缸2c推动上料板2d运动,带动料斗2b最下方位于第一上料槽2d1内的齿轮到达输送机构1的上端。
两个所述限位组件2e均包括呈圆弧形的限位臂2e1、铰接轴2e2和用于使限位臂2e1复位的弹簧2e3,两个限位臂2e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铰接轴2e2与上料板2d铰接,两个弹簧2e3分别套设在两个铰接轴2e2上;通过两个弹簧2e3分别使得两个限位臂2e1始终位于齿轮靠近输送机构1的一侧,防止在上料过程中齿轮发生移动,并且当齿轮从上料板2d前端脱离上料板2d时,弹簧2e3能够被压缩,限位臂2e1移动让齿轮顺利通过。
所述第一上料槽2d1的深度为加工齿轮厚度的1.3~1.7倍,第二上料槽2d2的深度约为加工齿轮厚度的0.3~0.7倍;当料斗2b最下方的齿轮位于第一上料槽2d1内时,齿该齿轮能够在上料板2d的推动下向输送机构1移动,该齿轮移开后,另一个齿轮落至第二上料槽2d2上,第二上料槽2d2深度较浅,该齿轮会被料斗2b的侧壁挡住,避免其随着上料板2d移动。
所述输送机构1包括输送电机1a、输送架1b和四个工位组件1c,所述输送电机1a呈竖直向上设置且其输出端与输送架1b固定连接,四个工作组件呈圆周分布在输送架1b的旁侧且均与输送架1b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工位组件1c均包括安装框1c1、输送气缸1c2、连接轴1c3和承托盘1c4,所述输送气缸1c2呈竖直安装在安装框1c1上且输送气缸1c2输出端与连接轴1c3的下端插接配合,承托盘1c4与连接轴1c3通过螺纹连接且承托盘1c4的上端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粒6,所述连接轴1c3的下部和上部分别与圆柱结构和多边形结构;通过输送电机1a使工位组件1c依次经过上料机构2、加工机构4和下料机构完成齿轮的输送加工,当工位组件1c运动至上料机构2的旁侧时,上料板2d推动一个齿轮至该工位组件1c的正上方,输送气缸1c2工作使连接轴1c3的上端穿过齿轮中间的孔,上料板2d向远离工位组件1c的方向移动时,齿轮被留下且位于工位组件1c上,承托盘1c4和连接轴1c3的螺纹连接以及连接轴1c3与输送气缸1c2的输出端的插接排和方便加工不同尺寸的齿轮时更换不同的连接轴1c3和承托盘1c4。
所述加工架构包括第一倒棱组件4a、第二倒棱组件4b和定位组件4c,第一倒棱组件4a和第二倒棱组件4b呈对称设置在定位组件4c的两侧,所述定位组件4c包括定位电缸4c1、定位电机4c2、连接头4c3和压合盘4c4,所述定位电缸4c1呈竖直设置,定位电机4c2与定位电缸4c1上的滑块固定连接且定位电机4c2竖直向下设置,连接头4c3的上端与定位电机4c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压合盘4c4的上端与连接头4c3的下端插接配合并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压合盘4c4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粒6,压合盘4c4的下端中部设有与连接轴1c3的上部插接配合的连接槽4c5;通过定位电缸4c1带动定位电机4c2和压合盘4c4向下移动,压合盘4c4与连接轴1c3插接配合并将齿轮夹紧,定位电机4c2工作带动齿轮旋转。
所述第一倒棱组件4a包括第一竖向电缸4a1、第一横向电缸4a2、第一支撑板4a3和第一安装架4a4,所述第一竖向电缸4a1呈竖直设置,第一支撑板4a3的横截面呈L型且其竖直部分与第一竖向电缸4a1的滑块固定连接,第一横向电缸4a2呈水平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a3的水平部分上,第一安装架4a4固定安装在第一横向电缸4a2的滑块上端,第一安装架4a4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延伸部4a5,两个第一延伸部4a5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第一转轴4a6,第一转轴4a6位于两个第一延伸部4a5之间的部位上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块4a7、第一倒棱轮4a8和第一从动轮4a9,第一固定块4a7与第一转轴4a6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块4a7上靠近第一倒棱轮4a8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卡合块4a7a,第一倒棱轮4a8与第一固定块4a7贴合设置且第一倒棱轮4a8上对应每个第一卡合块4a7a都设有与其卡合的第一卡槽4a8a,第一从动轮4a9与第一转轴4a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4a4上设有第一倒棱电机4a10,第一倒棱电机4a10的输出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主动轮4a11,第一主动轮4a11和第一从动轮4a9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通过第一竖向电缸4a1和第一横向电缸4a2的配合工作带动第一倒棱组件4a能根据加工的齿轮的规格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调整距离,通过第一倒棱电机4a10工作带动第一主动轮4a11转动,第一主动轮4a11带动第一从动轮4a9转动,使得第一转轴4a6带动第一倒棱轮4a8工作对齿轮进行倒棱加工。
所述第二倒棱组件4b包括第二竖向电缸4b1、第二横向电缸4b2、第二支撑板4b3和第二安装架4b4,所述第二竖向电缸4b1呈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板4b3的横截面呈L型且其竖直部分与第二电缸的滑块固定连接,第二横向电缸4b2呈水平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b3的水平部分上,第二安装架4b4固定安装在第二横向电缸4b2的滑块上端,第二安装架4b4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延伸部4b5,两个第二延伸部4b5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第二转轴4b6,第二转轴4b6位于两个第二延伸部4b5之间的部位上依次设有第二固定块4b7、第二倒棱轮4b8和第二从动轮4b9,第二固定块4b7与第二转轴4b6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块4b7上靠近第二倒棱刀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卡合块4b7a,第二倒棱刀与第二固定块4b7贴合设置且第二倒棱刀上对应每个第二卡合块4b7a都设有与其卡合的第二卡槽4b8a,第二从动轮4b9与第二转轴4b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4b4上设有第二倒棱电机4b10,第二倒棱电机4b10的输出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主动轮4b11,第二主动轮4b11和第二从动轮4b9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通过第二竖向电缸4b1和第二横向电缸4b2的配合工作带动第二倒棱组件4b能根据加工的齿轮的规格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调整距离,通过第二倒棱电机4b10工作带动第二主动轮4b11转动,第二主动轮4b11带动第二从动轮4b9转动,使得第二转轴4b6带动第一倒棱轮4a8工作对齿轮进行倒棱加工。
所述下料机构5包括下料板5a、下料气缸5b、连接板5c和下料电缸5d,所述下料板5a的下端远离输送机构1处设有铰接座5a1,下料气缸5b的输出端上设有固定板5b1,所述固定板5b1的上端与铰接座5a1铰接,连接板5c靠近输送机构1的一侧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抵压板5b2,工作状态下,下料板5a搭接在抵压板5b2的上端时,抵压板5b2处于水平状态,下料气缸5b固定安装在连接板5c上,连接板5c的一端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抬升板5c1,连接板5c的下端与下料电缸5d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电缸5d呈水平设置;通过下料电缸5d带动下料板5a移动至工位组件1c的下方,下料气缸5b工作使得工位组件1c上的齿轮从工位组件1c上方脱离并位于下料板5a上,之后下料电缸5d带动下料板5a向后移动,下料气缸5b收缩输出端,下料板5a在下降的过程中被抬升板5c1抬起一端,齿轮从下料板5a的另一端滑落,完成下料。
所述下料板5a的两侧均设有挡板5a2,下料板5a靠近输送机构1的一端设有与承托盘1c4卡合的槽体5a3;挡板5a2用于固定齿轮下料过程中的移动方向,槽体5a3使得下料板5a的前端能够移动至工位组件1c的下端。
所述下料电缸5d远离输送机构1一端的旁侧设有传送带7,传送带7的传送方向与下料电缸5d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从上料板2d上滑落的齿轮通过传送带7运走。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电机1a使工位组件1c运动至上料机构2的旁侧时,上料板2d推动一个齿轮至该工位组件1c的正上方,输送气缸1c2工作使连接轴1c3的上端穿过齿轮中间的孔,上料板2d向远离工位组件1c的方向移动时,齿轮被留下且位于工位组件1c上,输送电机1a转动将该齿轮运动至加工机构4的旁侧,通过定位电缸4c1带动定位电机4c2和压合盘4c4向下移动,压合盘4c4与连接轴1c3插接配合并将齿轮夹紧,定位电机4c2工作带动齿轮旋转,与此同时,通过第一竖向电缸4a1和第一横向电缸4a2的配合工作带动第一倒棱组件4a能根据加工的齿轮的规格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调整距离,通过第一倒棱电机4a10工作带动第一主动轮4a11转动,第一主动轮4a11带动第一从动轮4a9转动,使得第一转轴4a6带动第一倒棱轮4a8工作对齿轮的上端面边缘进行倒棱加工,通过第二竖向电缸4b1和第二横向电缸4b2的配合工作带动第二倒棱组件4b能根据加工的齿轮的规格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调整距离,通过第二倒棱电机4b10工作带动第二主动轮4b11转动,第二主动轮4b11带动第二从动轮4b9转动,使得第二转轴4b6带动第一倒棱轮4a8工作对齿轮的下端面边缘进行倒棱加工,完成倒棱后,输送电机1a工作将齿轮运输至下料机构5旁,通过下料电缸5d带动下料板5a移动至工位组件1c的下方,下料气缸5b工作使得工位组件1c上的齿轮从工位组件1c上方脱离并位于下料板5a上,之后下料电缸5d带动下料板5a向后移动,下料气缸5b收缩输出端,下料板5a在下降的过程中被抬升板5c1抬起一端,齿轮从下料板5a的另一端滑落,从上料板2d上滑落的齿轮通过传送带7运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构(1)、上料机构(2)、加工机构(4)和下料机构(5),所述上料机构(2)、加工机构(4)和下料机构(5)依次呈圆周设置在输送机构(1)的旁侧,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安装台(2a)、料斗(2b)、上料气缸(2c)和上料板(2d),料斗(2b)呈矩形结构且呈竖直设置在安装台(2a)的上端,料斗(2b)的中部设有放置齿轮的料槽(2b1),料斗(2b)的底部设有供上料板(2d)贯穿的上料孔(2b2),上料板(2d)的一端向输送机构(1)延伸且其另一端贯穿料斗(2b)与上料气缸(2c)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上料气缸(2c)呈水平设置在安装台(2a)上且上料气缸(2c)输出端朝向输送机构(1),所述上料板(2d)靠近输送机构(1)的前半部分上设有第一上料槽(2d1),上料板(2d)靠近上料气缸(2c)的后半部分上设有第二上料槽(2d2),上料板(2d)的前部设U型槽(2d3)且U型槽(2d3)的开口朝向输送机构(1)设置,所述上料板(2d)的前端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2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组件(2e)均包括呈圆弧形的限位臂(2e1)、铰接轴(2e2)和用于使限位臂(2e1)复位的弹簧(2e3),两个限位臂(2e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铰接轴(2e2)与上料板(2d)铰接,两个弹簧(2e3)分别套设在两个铰接轴(2e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槽(2d1)的深度为加工齿轮厚度的1.3~1.7倍,第二上料槽(2d2)的深度约为加工齿轮厚度的0.3~0.7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包括输送电机(1a)、输送架(1b)和四个工位组件(1c),所述输送电机(1a)呈竖直向上设置且其输出端与输送架(1b)固定连接,四个工作组件呈圆周分布在输送架(1b)的旁侧且均与输送架(1b)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工位组件(1c)均包括安装框(1c1)、输送气缸(1c2)、连接轴(1c3)和承托盘(1c4),所述输送气缸(1c2)呈竖直安装在安装框(1c1)上且输送气缸(1c2)的输出端与连接轴(1c3)的下端插接配合,承托盘(1c4)与连接轴(1c3)通过螺纹连接且承托盘(1c4)的上端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粒(6),所述连接轴(1c3)的下部和上部分别与圆柱结构和多边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构(4)包括第一倒棱组件(4a)、第二倒棱组件(4b)和定位组件(4c),第一倒棱组件(4a)和第二倒棱组件(4b)呈对称设置在定位组件(4c)的两侧,所述定位组件(4c)包括定位电缸(4c1)、定位电机(4c2)、连接头(4c3)和压合盘(4c4),所述定位电缸(4c1)呈竖直设置,定位电机(4c2)与定位电缸(4c1)上的滑块固定连接且定位电机(4c2)竖直向下设置,连接头(4c3)的上端与定位电机(4c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压合盘(4c4)的上端与连接头(4c3)的下端插接配合并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压合盘(4c4)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粒(6),压合盘(4c4)的下端中部设有与连接轴(1c3)的上部插接配合的连接槽(4c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棱组件(4a)包括第一竖向电缸(4a1)、第一横向电缸(4a2)、第一支撑板(4a3)和第一安装架(4a4),所述第一竖向电缸(4a1)呈竖直设置,第一支撑板(4a3)的横截面呈L型且其竖直部分与第一竖向电缸(4a1)的滑块固定连接,第一横向电缸(4a2)呈水平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a3)的水平部分上,第一安装架(4a4)固定安装在第一横向电缸(4a2)的滑块上端,第一安装架(4a4)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延伸部(4a5),两个第一延伸部(4a5)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第一转轴(4a6),第一转轴(4a6)位于两个第一延伸部(4a5)之间的部位上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块(4a7)、第一倒棱轮(4a8)和第一从动轮(4a9),第一固定块(4a7)与第一转轴(4a6)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块(4a7)上靠近第一倒棱轮(4a8)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卡合块(4a7a),第一倒棱轮(4a8)与第一固定块(4a7)贴合设置且第一倒棱轮(4a8)上对应每个第一卡合块(4a7a)都设有与其卡合的第一卡槽(4a8a),第一从动轮(4a9)与第一转轴(4a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4a4)上设有第一倒棱电机(4a10),第一倒棱电机(4a10)的输出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主动轮(4a11),第一主动轮(4a11)和第一从动轮(4a9)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倒棱组件(4b)包括第二竖向电缸(4b1)、第二横向电缸(4b2)、第二支撑板(4b3)和第二安装架(4b4),所述第二竖向电缸(4b1)呈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板(4b3)的横截面呈L型且其竖直部分与第二电缸的滑块固定连接,第二横向电缸(4b2)呈水平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b3)的水平部分上,第二安装架(4b4)固定安装在第二横向电缸(4b2)的滑块上端,第二安装架(4b4)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延伸部(4b5),两个第二延伸部(4b5)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第二转轴(4b6),第二转轴(4b6)位于两个第二延伸部(4b5)之间的部位上依次设有第二固定块(4b7)、第二倒棱轮(4b8)和第二从动轮(4b9),第二固定块(4b7)与第二转轴(4b6)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块(4b7)上靠近第二倒棱刀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卡合块(4b7a),第二倒棱刀与第二固定块(4b7)贴合设置且第二倒棱刀上对应每个第二卡合块(4b7a)都设有与其卡合的第二卡槽(4b8a),第二从动轮(4b9)与第二转轴(4b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4b4)上设有第二倒棱电机(4b10),第二倒棱电机(4b10)的输出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主动轮(4b11),第二主动轮(4b11)和第二从动轮(4b9)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5)包括下料板(5a)、下料气缸(5b)、连接板(5c)和下料电缸(5d),所述下料板(5a)的下端远离输送机构(1)处设有铰接座(5a1),下料气缸(5b)的输出端上设有固定板(5b1),所述固定板(5b1)的上端与铰接座(5a1)铰接,连接板(5c)靠近输送机构(1)的一侧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抵压板(5b2),工作状态下,下料板(5a)搭接在抵压板(5b2)的上端时,抵压板(5b2)处于水平状态,下料气缸(5b)固定安装在连接板(5c)上,连接板(5c)的一端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抬升板(5c1),连接板(5c)的下端与下料电缸(5d)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电缸(5d)呈水平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板(5a)的两侧均设有挡板(5a2),下料板(5a)靠近输送机构(1)的一端设有与承托盘(1c4)卡合的槽体(5a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电缸(5d)远离输送机构(1)一端的旁侧设有传送带(7),传送带(7)的传送方向与下料电缸(5d)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
CN201820086006.9U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9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6006.9U CN208019560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6006.9U CN208019560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9560U true CN208019560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1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8600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9560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95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2758A (zh) * 2020-02-05 2020-05-08 秦皇岛知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精加工打磨定位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2758A (zh) * 2020-02-05 2020-05-08 秦皇岛知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精加工打磨定位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5340A (zh) 一种全自动机内上下料的机床
CN108558194A (zh) 一种玻璃加工系统
CN110900349B (zh) 一种多功能双端面倒角机
CN208019560U (zh) 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
CN108015362A (zh) 一种齿轮的双面倒棱机构
CN108044361A (zh) 一种柱状壳体的自动加工设备
CN110508851B (zh) 汽车板簧宽度双侧铣边生产线及生产流程
CN219541624U (zh) 一种角板锻压机上料装置
CN114799584B (zh) 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04686525U (zh) 一种汽车制动钳支架的自动化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CN106816796A (zh) 一种英式插头内架自动铆压机
CN215092624U (zh) 一种高精密玻璃四边磨装置
CN202006405U (zh) 机械手式水钻磨抛机
CN104759933A (zh) 一种汽车制动钳支架的自动化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CN210435378U (zh) 一种上料机车床同步机构
CN105128580B (zh) 一种盖板玻璃精雕机上料装置
CN211440338U (zh) 五面加工中心的下料装置
CN211805072U (zh) 一种全自动机内上下料的机床
CN114406880A (zh) 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刀柄打磨系统
CN209112957U (zh) 一种多功能加工机
CN111715805A (zh) 一种压铸件翻转输送定位机构
CN213497953U (zh) 一种机床上料装置
CN215615576U (zh) 一种精密齿轮轴加工用送料装置
CN108581502A (zh) 一种集成墙板专用卡扣自动加工装置
CN217991275U (zh) 一种浮漂焊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