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7021U - 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7021U
CN208017021U CN201820249193.8U CN201820249193U CN208017021U CN 208017021 U CN208017021 U CN 208017021U CN 201820249193 U CN201820249193 U CN 201820249193U CN 208017021 U CN208017021 U CN 208017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area
production line
robot
line
convey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91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平
陆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uan Guangshuo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yuan Guangshuo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yuan Guangshuo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yuan Guangshuo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91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7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7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70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涉及一种可多线同时进行作业生产的制鞋系统。制鞋系统包含第一及第二作业线、第一及第二机器人以及第一及第二输送带。第一作业线包含第一及第二作业区,且第二作业线包含第三及第四作业区。第一机器人是交替地在第一及第三作业区上进行第一预设作业,而第二机器人则交替地在第二及第四作业区上进行第二预设作业。第一输送带是依序通过第一及第二作业区,且第二输送带是依序通过第三及第四作业区。其中,当第一机器人于第一作业线上作业时,第二机器人于第二作业线上作业,且当第一机器人于第二作业线上作业时,第二机器人于第一作业线上作业。

Description

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整合型作业线可多线同时进行作业生产的制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鞋产业中,鞋面与鞋底通常需要各别加工再加以组装。举例而言,鞋面的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先以鞋楦辅助成型,并可能需要经过打粗、上处理剂、及擦胶等程序来形成可与鞋底接合的鞋面。另外,于鞋底的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喷胶等程序来形成可与鞋面接合的鞋底。因此,上下游分别进行不同加工程序的多条工艺产线是广泛地运用于制鞋产业中。
然而,涉及多个加工程序的工艺产线往往占地甚大,从而显著提高了制鞋所需的成本及厂房条件。此外,处理鞋面及鞋底所分别涉及的加工程序数量一般而言并不相等,亦使得组装不同工艺产线的产物的组装过程无法达到最大效率。因此,需要改善工艺产线设计,以节省制鞋所需的空间,并使得工艺产线的运作及组装的顺畅度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所述制鞋系统包含具第一作业区及第二作业区的第一作业线;具第三作业区及第四作业区的第二作业线;配置以交替地在第一作业区及第三作业区上进行第一预设作业的第一机器人;配置以交替地在该第二作业区及该第四作业区上进行第二预设作业的第二机器人;配置以依序通过第一作业区及第二作业区的第一输送带;以及配置以依序通过第三作业区及第四作业区的第二输送带。其中,当第一机器人于第一作业线上进行作业时,第二机器人于第二作业线上进行作业,且当第一机器人于第二作业线上进行作业时,第二机器人于第一作业线上进行作业。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作业区是与该第三作业区并列,且该第二作业区是与该第四作业区并列。
于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一第三作业线,包含一第五作业区;一第三机器人,配置以在该第五作业区上执行一第三预设作业;以及一第三输送带,配置以通过该第五作业区并接续进入一第一组装作业线;其中,该第一输送带在通过该第二作业区后进入该第一组装作业线,且该第二输送带在通过该第四作业区后进入该第一组装作业线。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组装作业线依据输送方向依序包含一第一烘箱及一第一组装作业区。
于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一第三作业线,包含一第五作业区;一第三机器人,配置以在该第五作业区上执行一第三预设作业;以及一第三输送带,配置以通过该第五作业区并接续进入一第一组装作业线及一第二组装作业线的其中之一;其中,该第一输送带在通过该第二作业区后进入该第一组装作业线,且该第二输送带在通过该第四作业区后进入该第二组装作业线。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组装作业线依据输送方向依序包含一第一烘箱及一第一组装作业区,且该第二组装作业线依据输送方向依序包含一第二烘箱及一第二组装作业区。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三作业线介于该第一作业线与该第二作业线之间,且该第三作业线与该第一作业线及该第二作业线的至少之一于该第一组装作业线或该第二组装作业线会合。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机器人、该第二机器人与该第三机器人的至少之二是通过一共同驱动装置或分别利用不同驱动装置来作动。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机器人与该第二机器人是通过一共同驱动装置或分别利用不同驱动装置来作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制鞋系统,可整合工艺流线,使得制鞋所需的设备设置用空间减少且更加紧凑,进而改善厂房空间利用率并减少相对应成本。除此之外,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制鞋系统可进一步协调产线的输出及组装,而改善运作及组装的顺畅度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鞋系统的示意图。
图2A及图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的作业机器的态样示意图。
图3A至图3D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鞋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制鞋系统的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制鞋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制鞋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鞋系统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制鞋系统 1、2、3、4
第一作业区 101
第二作业区 102
第三作业区 103
第四作业区 104
第五作业区 105
烘箱 106
组装作业区 107
第一作业线 110
第二作业线 120
第三作业线 130
第一组装作业线 150、160
第二组装作业线 170
第一机器人 201
第二机器人 202
第三机器人 203
第一输送带 301
第二输送带 302
第三输送带 303
基部 211
作业部件 212
鞋面 31、32、33、34
鞋底 41、42、43、44
箭头方向 15、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描述各种实施例,且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参照说明搭配图式下,应可轻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然而,虽然在文中会具体说明一些特定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作为例示性,且于各方面而言皆非视为限制性或穷尽性意义。因此,对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化及修改应为显而易见且可轻易达成的。
首先,将参照图1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鞋系统1。承上,制鞋系统1包含第一作业区101、第二作业区102、第三作业区103、第四作业区104、第一机器人201、第二机器人202、第一输送带301、第二输送带302。其中,第一作业区101与第二作业区102统称为第一作业线110,且第三作业区103及第四作业区104统称为第二作业线1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1中,第一机器人201是配置以交替地在第一作业区101及第三作业区103上进行第一预设作业;而第二机器人202则配置以交替地在第二作业区102及第四作业区104上进行第二预设作业。
此外,第一输送带301是配置以依序通过第一作业区101及第二作业区102,而第二输送带302则配置以依序通过第三作业区103及第四作业区104。
根据上述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制鞋系统1在运作时,使第一机器人201于第一作业线110上进行作业时,第二机器人202于第二作业线120上进行作业,而第一机器人201于第二作业线120上进行作业时,第二机器人202于第一作业线110上进行作业。
在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可用于配置以交替地在第一作业区101及第三作业区103上进行第一预设作业的第一机器人201将参照图2A及图2B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2A,第一机器人201可为设置于第一作业区101及第三作业区103上方沿着箭头方向15来回移动的作业机器。当需要于第一作业区101上进行第一预设作业时,设置于上方的第一机器人201移动至第一作业区101上,而当需要于第三作业区103上进行第一预设作业时,设置于上方的第一机器人201移动至第三作业区103上。
接下来,参照图2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机器人配置,可为基部211固定于作业区之间的第一机器人201通过一定角度(例如,180度)转动作业手臂或作业部件212,进而可交替地在不同作业区上进行作业。
详细而言,第一机器人201可具有定位于作业区之间的基部211、以及连接基部211具有可转动性的作业部件212。当需要于第一作业区101上进行第一预设作业时,第一机器人201以一预设角度转动其作业部件212至第一作业区101上,而当需要于第三作业区103上进行第一预设作业时,第一机器人201以一预设角度转动其作业部件212至第三作业区103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机器人201可沿着箭头方向25转动作业部件212。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且第一机器人201可利用各种方向或方式转动作业部件212至不同作业区上。
上述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的配置亦可应用于在第二作业区102及第四作业区104上进行第二预设作业的第二机器人202。亦即,第二机器人202可为设置于第二作业区102及第四作业区104上方沿着箭头方向15来回移动的作业机器,或第二机器人202可为基部211定位于作业区之间并通过一定角度(例如,180度)转动作业手臂或作业部件212,进而可交替地在不同作业区上进行作业的作业机器。
此外,亦可为第一机器人201与第二机器人202采取不同配置的设置(例如,第一机器人201为图2A的配置,第二机器人202为图2B的配置,或相反)。除此之外,在满足可于不同作业区上作业的条件下,第一机器人201及/或第二机器人202亦可采取除了上述图2A及图2B以外的其他机器人配置,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承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第一作业区101可与第三作业区103并列,且第二作业区102可与第四作业区104并列。通过上述配置,设置第一机器人201及第二机器人202可交替地于两个作业区作业可变得较为容易。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且在第一作业区101未与第三作业区103并列,且/或第二作业区102未与第四作业区104并列的情况下,机器人亦可相应地调整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上述参照图1至图2B所述的第一预设作业可为针对鞋面的上处理剂作业,且第二预设作业可为针对鞋面的擦胶作业。具体而言,在处理鞋面的后端程序中,为了使鞋面可与鞋底接合,需要进行上处理剂及擦胶的程序。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且第一预设作业及第二预设作业可为任何针对制鞋所需的作业,且第一预设作业及第二预设作业亦不限于针对鞋面的程序。
下文中,将参照显示图1的制鞋系统1的运作过程的示意图的图3A至图3D,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鞋方法。在此,将以鞋面的处理程序以及图2B所示的机器人配置作为示例来示意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参照图3A,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制鞋方法中,可使用第一输送带301及第二输送带302以传输需进行处理的物件。第一输送带301及第二输送带302较佳可共同以相同速度传输,然而在可达成下述工艺下,本实用新型亦可使第一输送带301及第二输送带302以不同速度传输。
承上,根据图3A,先输入设置于鞋楦上的鞋面31至第一输送带301,并通过第一输送带301的传输,将鞋面31输入至第一作业区101。接着,使得第一机器人201在第一作业区101上作业。举例而言,第一机器人201的作业部件212可转向至第一作业区101,并对位于第一作业区101上的鞋面31进行第一预设作业。
接下来,参照图3B,相似于上述过程,输入设置于鞋楦上的鞋面32至第二输送带302,并通过第二输送带302的传输,将鞋面32输入至第三作业区103。此时,由于第一输送带301亦同时进行传输,故原先在第一作业区101上的鞋面31将通过第一输送带301被输送至第二作业区102。
当通过第一输送带301所输送的鞋面31被送至第二作业区102,且通过第二输送带302所输送的鞋面32被送至第三作业区103时,使得第一机器人201在第三作业区103上作业,且使得第二机器人202在第二作业区102上作业。举例而言,第一机器人201的作业部件212可转向至第三作业区103,并对位于第三作业区103上的鞋面32进行第一预设作业;而第二机器人202的作业部件212可转向至第二作业区102,并对位于第二作业区102上已完成第一预设作业的鞋面31进行第二预设作业。
接着,持续进行第一输送带301及第二输送带302的运输。类似于上述参照图3A及图3B所示的过程,参照图3C,输入设置于鞋楦上的鞋面33至第一输送带301,并通过第一输送带301的传输,将鞋面33输入至第一作业区101。此时,由于第一输送带301与第二输送带302亦同时持续进行传输,故原先在第二作业区102上的鞋面31将通过第一输送带301被输送出第一作业线110。此处,被送出第一作业线110的鞋面31为已完成第一预设作业及第二预设作业的鞋面,并可能继续送往其他作业线以进行其他程序或组装过程。另外,此时在第三作业区103上完成第一预设作业的鞋面32将通过第二输送带302被输送至第四作业区104。
当通过第一输送带301所输送的鞋面33被送至第一作业区101,且通过第二输送带302所输送的鞋面32被送至第四作业区104时,使得第一机器人201在第一作业区101上作业,且使得第二机器人202在第四作业区104上作业。举例而言,第一机器人201的作业部件212可转向至第一作业区101,并对位于第一作业区101上的鞋面33进行第一预设作业;而第二机器人202的作业部件212可转向至第四作业区104,并对位于第四作业区104上已完成第一预设作业的鞋面32进行第二预设作业。
接着,持续进行第一输送带301及第二输送带302的运输。类似于上述参照图3A至图3C所示的过程,参照图3D,鞋面34通过第二输送带302被送至第三作业区103,已完成第一预设作业的鞋面33通过第一输送带301被送至第二作业区102,且已完成第一及第二预设作业的鞋面32通过第二输送带302被送出第二作业线120,并可能继续送往其他作业线以进行其他程序或组装过程。
此时,举例而言,第一机器人201的作业部件212可转向至第三作业区103,并对位于第三作业区103上的鞋面34进行第一预设作业;而第二机器人202的作业部件212可转向至第二作业区102,并对位于第二作业区102上已完成第一预设作业的鞋面33进行第二预设作业。
承上所述,依据参照图3C及图3D的过程可不断重复,以间隔地分别自第一作业线110及第二作业线120产出完成第一预设作业及第二预设作业的产物(如,可与鞋底进行接合的鞋面)。
综合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方法,可使第一机器人于第一作业线的第一作业区与第二作业线的第三作业区上交替往复进行第一预设作业,并使第二机器人于第一作业线的第二作业区与第二作业线的第四作业区上交替往复进行第二预设作业。与此同时,交替地输入欲进行作工的物件(例如,设置于鞋楦上的鞋面)至依序通过第一作业线的第一作业区及第二作业区的第一输送带、以及依序通过第二作业线的第三作业区及第四作业区的第二输送带。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方法,通过配置输送,可使得当通过第一输送带输送的鞋面在第一作业区时,通过第二输送带输送的鞋面在第四作业区,且同时使第一机器人于第一作业区上进行作业且第二机器人于该第四作业区上作业;而当通过第一输送带输送的鞋面在第二作业区时,通过第二输送带输送的鞋面在第三作业区,且同时使第一机器人于第三作业区上进行作业且第二机器人于第二作业区上作业。
如同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方法中,第一预设作业可为针对鞋面的上处理剂作业,且第二预设作业可为针对鞋面的擦胶作业。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举例而言,第一预设作业或第二预设作业亦可分别为打粗作业及上处理剂作业,或可分别为打粗作业及擦胶作业,或其他各种变化或组合。
接下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制鞋系统2将参照图4进行说明。在此,与上述参照图1所示的制鞋系统1相同或类似的部分说明将为了简洁起见而略去。
下文中,将与上述参照图1至图3D所述的制鞋系统1整合的第三作业线130将以鞋底为示例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制鞋系统2相较于制鞋系统1可进一步包含具第五作业区105的第三作业线130、第三机器人203以及配置以通过第五作业区105的第三输送带303。在此,第三机器人203可配置以在第五作业区105上执行第三预设作业。
承上,第三输送带303可在通过第三作业线130(亦即,第五作业区105)后接续进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50。相对应地,第一输送带301在通过第二作业区102后亦可进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50,且第二输送带302在通过第四作业区104后亦可进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5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预设作业可为针对鞋底的喷胶作业,且于第三作业线130完成的待接合的鞋底可与于第一作业线110及第二作业线120完成的待接合的鞋面于第一组装作业线150进行组装或其他程序。
具体而言,由于用于准备待接合的鞋面及鞋底的加工程序的数目可能不同,进而使得鞋面及鞋底的组装程序的顺畅度受到影响。举例而言,鞋面可能需经由上处理剂及擦胶的两个程序才能进行接合,而鞋底却可能仅需喷胶一个程序即可进行接合。承上,不同加工程序的数量使得鞋面及鞋底的组装工艺的效率较难以提升。
在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以第一作业线110及第二作业线120输出鞋面且第三作业线130输出鞋底为示例时,鞋面及鞋底可较佳地相互搭配产出的速度。详细而言,由于具备两条作业线间隔地输出完成两道程序的鞋面,而另具备一条作业线持续地输出完成一道程序的鞋底,输出鞋面及鞋底的数量可正好相等而相互搭配。因此,可使得组装鞋面及鞋底的顺畅度及效率提升。
详细而言,参照图5A及图5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鞋方法基本上与上述参照图3C及图3D所述的实施例的制鞋方法相同,且除了图3C及图3D所述的实施例所述的步骤以外,进一步包含了输入鞋底至通过第三作业线130的第五作业区105的第三输送带303,并使第三机器人203在第三作业线130的第五作业区105上执行第三预设作业。亦即,配置输送以使得通过第三输送带303输送的鞋底在第五作业区105上时,第三机器人203于第五作业区105上进行作业。
在此,由于第三机器人203毋须转变作业区,故第三机器人203实际上可为在此图示的类似于图2B所示的机器配置以外的任何其他配置。另外,如同上述,第三预设作业可为针对鞋底的喷胶作业。
具体举例而言,参照图5A,当输入一只鞋底42至第三作业线130的第五作业区105时,此时同时亦输入一只鞋面33至第一作业线110的第一作业区101,且同时间完成第一预设作业的鞋面32是传输至第二作业线120的第四作业区104。由图5A可见,此时由上一步骤中自第三作业线130完成第三预设作业的鞋底41及自第一作业线110完成第一及第二预设作业的鞋面31同时或同步输出作业线,并将接续进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50进行后续的组装或其他程序。
接着,参照图5B,原先于第一作业区101上的鞋面33在完成第一预设作业后被送入第二作业区102,原先于第四作业区104上的鞋面32在完成第二预设作业后被输出第二作业线120,而原先在第五作业区105上的鞋底42在完成第三预设作业后被输出第三作业线130。由图5B可见,此时由上一步骤中自第三作业线130完成第三预设作业的鞋底42及自第二作业线120完成第一及第二预设作业的鞋面32同时或同步输出作业线,并将接续进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50进行后续的组装或其他程序。同时,新的鞋面34则通过第二输送带302被送入第三作业区103进行作业,而新的鞋底43则通过第三输送带303被送入第五作业区105进行作业。此部分的过程已于上文的制鞋方法中所详述。另外,后续送入的鞋底44亦依照上述程序类似地进行作业,因此在此将不再赘述。
承上所述,亦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制鞋方法,使第一输送带301在通过第二作业区102后进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50,且使第二输送带302在通过第四作业区104后进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50。进一步,可配置输送以使得通过第三输送带303输送的鞋底交替地与通过第一输送带301及通过第二输送带302输送的鞋面于第一组装作业线150进行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参照图4至图5B,第一组装作业线150依据输送方向可依序包含用于制鞋加热用的第一烘箱106及用于组装鞋面及鞋底的第一组装作业区107。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制鞋方法可进一步包含加热鞋面及鞋底,并加以组装的过程。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接下来,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制鞋系统将进一步说明。在此,将主要阐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与上述参照图4至图5B所述的实施例的差异,且相同或近似的配置及说明将予于略去或简洁叙述。
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制鞋系统3的第三作业线130可分别导入不同组装作业线。具体而言,于参照上述图4至图5B所述的实施例中,制鞋系统2的第三作业线130可最后导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50,且第一作业线110及第二作业线120亦同样导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50。然而,在参照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制鞋系统3的第三作业线130可被分别导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60及第二组装作业线170,且第一作业线110可被导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60而第二作业线120可被导入第二组装作业线170。承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例的制鞋系统3与上述制鞋系统2的差异在于,包含了配置以通过第五作业区105并接续进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60及第二组装作业线170的其中之一的第三输送带303,且其中第一输送带301在通过第二作业区102后进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60,且第二输送带302在通过第四作业区104后进入第二组装作业线170。
承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例的制鞋方法与上述参照图5A及图5B所述的制鞋方法相同可使得第三机器人203在第三作业线130的第五作业区105上执行第三预设作业。亦即,持续输入鞋底至第三输送带303,且整体配置输送以使得通过第三输送带303输送的鞋底在第五作业区105时,第三机器人203于第五作业区105上进行作业。
然而,根据参照图6的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例的制鞋方法的差异在于,其中第三输送带303通过第三作业线130的第五作业区105后接续交替地分别进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60及第二组装作业线170的其中之一,使第一输送带301在通过第二作业区102后进入第一组装作业线160,且使第二输送带302在通过第四作业区104后进入第二组装作业线170,并配置输送以使得通过第三输送带303输送的鞋底交替地与通过第一输送带301及通过第二输送带302输送的鞋面分别于第一组装作业线160或第二组装作业线170进行组装。
类似于上述参照图4至图5B所述的第一组装作业线,在图6中所述的制鞋系统3中,第一组装作业线160依据输送方向可依序包含第一烘箱106及第一组装作业区107,且第二组装作业线170依据输送方向可依序包含第二烘箱106及第二组装作业区107。烘箱106可用于加热,而组装作业区107可用于组装鞋面及鞋底。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制鞋方法可进一步包含加热鞋面及鞋底,并加以组装的过程。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且组装作业线可包含任何所需程序的作业区或设备。
接下来,参照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鞋系统4将进一步进行说明。
参照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例与上述参照图6所述的制鞋系统的差异在于,第三作业线130可设置介于第一作业线110与第二作业线120之间。亦即,只要不妨碍作业机器人等设备的运作,第三作业线130可设置于第一作业线110与第二作业线120之间。举例而言,第三作业线130可设置于第一作业线110与第二作业线120之间但与第一作业线110与第二作业线120位于不同层。亦或是第三作业线130可设置于第一作业线110与第二作业线120之间且与第一作业线110与第二作业线120位于相同层,而其各别运作的作业机器人可位于不同层。又或是第三作业线130可设置于第一作业线110与第二作业线120之间且与第一作业线110与第二作业线120位于相同层,且其各别运作的作业机器人亦位于相同层,但在运作上设计使其不会互相干扰即可。
如同上述其他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例的第三作业线130亦可与第一作业线110及第二作业线120的至少之一于第一组装作业线160或第二组装作业线170会合。因此,可使整体作业线更加整合且紧凑,并可更对称地分配整体制鞋系统的设置,进一步改善了制鞋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文中所述的所有实施例的制鞋系统中,当包含第一机器人与第二机器人时,第一机器人与第二机器人可通过共同驱动装置或可分别利用不同驱动装置来作动。例如,类似于上文中图2A所述的实施例,当第一机器人与第二机器人为在作业区上移动的作业机器时,第一机器人与第二机器人可为共构的结构。因此,当共构装置使第一机器人移动时,亦将同时使得第二机器人移动。另外,当包含第一机器人、第二机器人与第三机器人时,第一机器人、第二机器人与第三机器人的至少之二亦可如上述通过共同驱动装置所驱动。或分别利用不同驱动装置来作动。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且机器人的结构及其驱动机制在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意旨下可有各种变化。
承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制鞋系统,由于整合且相互协调的作业线,可更有效率地利用空间,并使得整体制鞋加工处理程序的运作及组装的顺畅度及效率提升。
应注意的是,本文所指称的“上方”、“下方”、“上”、“下”、“之上”、“之下”等用语仅代表在示意图式中所呈现的方向,且其不代表必然是重力的方向。此外,虽然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来前缀各组件或部分,此前缀语仅用以区别各组件或部分与其他组件或部分,而非代表实质上排列或作动的先后顺序。
另外,在本文中所述的输送带可为任何可通过预期作业区、烘箱或作业平台等的传输机制或手段,且其不必然代表实质的传输轨道、传输链条、传输皮带、传输平台等。举例而言,亦可使用传输机器人抓取一作业区上的物件并移动搁置该物件于下一作业区。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不限于此。此外,在此所图示的输送带、作业区、机器人等的结构、形状、方向、角度、长度等皆仅单纯为示意说明,且可能为了清晰显示而夸大或改变比例。因此,图式中所示不代表实质上输送带、作业区、机器人等的结构、形状、方向、角度及长度等,且在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意旨下,输送带、作业区、机器人等可具有各种结构、形状、方向、角度及长度等。
上文中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例。应注意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本实用新型可进行各种变化及修改。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明了的是,本实用新型由所附权利要求界定,且在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意旨下,各种可能置换、组合、修饰及转用等变化皆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由所附权利要求界定的范畴。

Claims (9)

1.一种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作业线,包含一第一作业区及一第二作业区;
一第二作业线,包含一第三作业区及一第四作业区;
一第一机器人,配置以交替地在该第一作业区及该第三作业区上进行一第一预设作业;
一第二机器人,配置以交替地在该第二作业区及该第四作业区上进行一第二预设作业;
一第一输送带,配置以依序通过该第一作业区及该第二作业区;以及
一第二输送带,配置以依序通过该第三作业区及该第四作业区,
其中,当该第一机器人于该第一作业线上进行作业时,该第二机器人于该第二作业线上进行作业,且当该第一机器人于该第二作业线上进行作业时,该第二机器人于该第一作业线上进行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作业区是与该第三作业区并列,且该第二作业区是与该第四作业区并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第三作业线,包含一第五作业区;
一第三机器人,配置以在该第五作业区上执行一第三预设作业;以及
一第三输送带,配置以通过该第五作业区并接续进入一第一组装作业线;
其中,该第一输送带在通过该第二作业区后进入该第一组装作业线,且该第二输送带在通过该第四作业区后进入该第一组装作业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组装作业线依据输送方向依序包含一第一烘箱及一第一组装作业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第三作业线,包含一第五作业区;
一第三机器人,配置以在该第五作业区上执行一第三预设作业;以及
一第三输送带,配置以通过该第五作业区并接续进入一第一组装作业线及一第二组装作业线的其中之一;
其中,该第一输送带在通过该第二作业区后进入该第一组装作业线,且该第二输送带在通过该第四作业区后进入该第二组装作业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组装作业线依据输送方向依序包含一第一烘箱及一第一组装作业区,且该第二组装作业线依据输送方向依序包含一第二烘箱及一第二组装作业区。
7.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第三作业线介于该第一作业线与该第二作业线之间,且该第三作业线与该第一作业线及该第二作业线的至少之一于该第一组装作业线或该第二组装作业线会合。
8.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机器人、该第二机器人与该第三机器人的至少之二是通过一共同驱动装置或分别利用不同驱动装置来作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机器人与该第二机器人是通过一共同驱动装置或分别利用不同驱动装置来作动。
CN201820249193.8U 2018-02-12 2018-02-12 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7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9193.8U CN208017021U (zh) 2018-02-12 2018-02-12 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9193.8U CN208017021U (zh) 2018-02-12 2018-02-12 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7021U true CN208017021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5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919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7021U (zh) 2018-02-12 2018-02-12 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70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0797A (zh) * 2018-02-12 2019-08-23 清远广硕技研服务有限公司 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及制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0797A (zh) * 2018-02-12 2019-08-23 清远广硕技研服务有限公司 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及制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17021U (zh) 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
CN101904587B (zh) 仿形式平面口罩上带方法及设备
WO2008001209A3 (en) Transfer unit for transferring production component parts on automatic production machines
CN103253504B (zh) 一种速差传送装置
CN102756587B (zh) 铅笔生产线及其胶芯机
CN110150797A (zh) 具有整合型作业线的制鞋系统及制鞋方法
CN208959337U (zh) 用于制造由多个货物构成的限定的层结构的设备
CN105518253A (zh) 隧道掘进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29226A (zh) 一种链条式输送机
CN109562900A (zh) 加工设备
CN207810665U (zh) 一种产品输出装置
CN204938314U (zh) 纸板高速转运输送线
CN209651140U (zh) 一种产品落料装置
CN104876043B (zh) 一种智能卡的连续翻卡机构和连续翻卡方法
CN108936978B (zh) 一种自动化扣底系统
CN106418584A (zh) 一种具有干燥装置的芋艿去皮机
CN201089628Y (zh) 输送模组
EP0885159A1 (en) Link chain guide
CN105982345A (zh) 用于将烟草加工业的杆状的产品围绕垂直于该产品的纵轴线定向的横轴线转向的装置
CN207480030U (zh) 一种按钮组装设备
EP3136883B1 (en) A tobacco industry rod assembly apparatus
CN109263229B (zh) 一种保温板复合增强一体化设备及保温板加工工艺
CN107065805B (zh) 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加工模块和加工系统
KR200433520Y1 (ko) 수평이 유지되는 회전형 건조장치
CN105668206B (zh) 玻璃基板的分流方法、分流装置及加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