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65843U - 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65843U CN207965843U CN201721724198.3U CN201721724198U CN207965843U CN 207965843 U CN207965843 U CN 207965843U CN 201721724198 U CN201721724198 U CN 201721724198U CN 207965843 U CN207965843 U CN 2079658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ue light
- touch
- control display
- display module
-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显示设备领域,公开了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其中,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触控屏、盖板和抗蓝光胶水固化层,显示屏和盖板分别设于触控屏的两侧,显示屏和/或盖板通过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粘接触控屏。本实用新型通过抗蓝光胶水固化层进行粘接显示屏与触控屏和/或粘接盖板与触控屏,这样,可利用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的抗蓝光特性实现触控显示模组的防蓝光功能,减小了触控显示模组中蓝光对人眼的危害,同时可利用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的粘性实现显示屏与触控屏的连接效果和/或实现盖板与触控屏的连接效果,其生产成本低,生产工序少,不会增加产品的厚度,而且不会影响产品的透光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各种娱乐设备、信息显示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对设备的操控,除了采用键盘、鼠标等操控方式之外,利用触控技术来操控设备已经变为一种更直接、方便的操控方式。
经研究发现,在触控显示设备中,显示屏所发出的光线中包含大量的蓝光,其波长短且接近紫外线,能够穿透眼球的晶状体直达视网膜,令视网膜产生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从而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进而引起视力损伤且不可修复。如图5所示,为了降低触控显示设备中蓝光对人眼的危害,现有技术常见的方案是将抗蓝光膜4′作为触控显示设备的一个零部件贴覆在触控屏2′的正面或者背面,即现有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1′、触控屏2′、盖板3′、抗蓝光膜4′和两个胶水粘接层5′。这种现有的方案虽然能达到降低蓝光对人眼伤害的目的,但是,由于其新增了部件,故,一方面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工序、不良率和工时,另一方面会增加产品的厚度,再一方面还会降低产品的透光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为了降低蓝光对人眼危害在触控屏正面或者背面贴覆抗蓝光膜而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厚度增加、透光率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触控屏、盖板和抗蓝光胶水固化层,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盖板分别设于所述触控屏的两侧,所述显示屏和/或所述盖板通过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粘接所述触控屏。
可选地,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设有两个,所述盖板通过一个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粘接所述触控屏,所述显示屏通过另一个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粘接所述触控屏。
可选地,所述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设有一个,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抗蓝光胶水粘接所述触控屏,所述盖板通过所述非抗蓝光胶水粘接所述触控屏。
可选地,所述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设有一个,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非抗蓝光胶水粘接所述触控屏,所述盖板通过所述抗蓝光胶水粘接所述触控屏。
可选地,所述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通过非抗蓝光胶水光固化形成,所述非抗蓝光胶水包含50%-60%的聚丁二烯、30%-40%的反应型稀释剂、1%-5%的助剂、1%-5%的光引发剂、1%-5%的稳定剂和0%-1%的暗固化剂。
可选地,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的厚度为0.2mm~0.8mm。
可选地,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通过抗蓝光胶水光固化形成,所述抗蓝光胶水包括100-200重量份的聚丁二烯、30-40重量份的丙烯酸酯、1-5重量份的助剂、1-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1-5重量份的稳定剂、1-5重量份的蓝光吸收剂。
可选地,在所述触控屏之朝向所述显示屏的背面还粘接有固态胶层。
可选地,所述固态胶层的厚度为0.1mm~0.35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其具有上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通过抗蓝光胶水固化层进行粘接显示屏与触控屏和/或粘接盖板与触控屏,这样,一方面可利用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的抗蓝光特性实现触控显示模组的防蓝光功能,有效减小了触控显示模组中蓝光对人眼的危害;另一方面可利用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的粘性实现显示屏与触控屏的连接效果和/或实现盖板与触控屏的连接效果。与现有技术中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抗蓝光胶水固化层同时实现抗蓝光效果和粘接效果,省去了一层附加的抗蓝光膜,从而节省材料及工时成本,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的良率,不会增加产品的厚度,而且不会影响产品的透光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1、触控屏2、盖板3和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显示屏1和盖板3分别设于触控屏2的两侧,显示屏1和/或盖板3通过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粘接触控屏2。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在粘接时,是以液态胶水的形式进行粘接的,然后经过固化形成。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通过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进行粘接显示屏1与触控屏2和/或粘接盖板3与触控屏2,这样,一方面可利用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的抗蓝光特性实现触控显示模组的防蓝光功能,有效减小了触控显示模组中蓝光对人眼的危害;另一方面可利用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的粘性实现显示屏1与触控屏2的连接效果和/或实现盖板3与触控屏2的连接效果。本实施例通过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同时实现抗蓝光效果和粘接效果,省去了一层附加的抗蓝光膜,从而节省材料及工时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良率,不会增加产品的厚度,而且对产品的透光率不会产生影响。
优选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通过抗蓝光胶水光固化形成,抗蓝光胶水包括100-200重量份的聚丁二烯、30-40重量份的丙烯酸酯、1-5重量份的助剂、1-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1-5重量份的稳定剂、1-5重量份的蓝光吸收剂。抗蓝光胶水具有抗蓝光功能,且具有良好的粘性,可满足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的设计需求。具体生产过程中,可先在显示屏1或盖板3上涂设抗蓝光胶水,然后将显示屏1与触控屏2或者盖板3与触控屏2贴合在一起,然后再通过紫外线光照射固化显示屏1与触控屏2之间的抗蓝光胶水或者盖板3与触控屏2之间的抗蓝光胶水,从而实现显示屏1与触控屏2或者盖板3与触控屏2的贴合固定,其操作方式简单、方便,且不会对显示屏1、盖板3和触控屏2产生任何影响。
优选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的厚度为0.2mm~0.8mm。此处,将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的厚度设置在0.2mm~0.8mm,既利于保证抗蓝光胶水的全贴合效果,又利于保证触控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不至于过大,其综合效果好,利于触控显示模组的薄化设计。
优选地,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设有一个,显示屏1通过抗蓝光胶水粘接触控屏2,盖板3通过非抗蓝光胶水粘接触控屏2。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具体指不具有抗蓝光特性而只具有粘接特性的胶水固化层。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在粘接时,是以液态胶水的形式进行粘接的,然后经过固化形成。此处,在显示屏1与触控屏2之间采用了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实现粘接,而盖板3与触控屏2之间仍采用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实现粘接,这样,可在不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厚度和不影响产品透光率的情形下,有效降低了触控显示设备中蓝光对人眼的危害。
优选地,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通过非抗蓝光胶水光固化形成,非抗蓝光胶水包含50%-60%的聚丁二烯、30%-40%的反应型稀释剂、1%-5%的助剂、1%-5%的光引发剂、1%-5%的稳定剂和0%-1%的暗固化剂。此处,非抗蓝光胶水具体指不具有抗蓝光特性而只具有粘接特性的胶水。具体生产过程中,可先在盖板3上涂设非抗蓝光胶水,然后将盖板3与触控屏2贴合在一起,然后再通过紫外线光照射固化盖板3与触控屏2之间的非抗蓝光胶水,从而实现盖板3与触控屏2的贴合固定,其操作方式简单、方便,且不会对盖板3和触控屏2产生任何影响。
优选地,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的厚度为0.2mm~0.8mm。此处,将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的厚度设置在0.2mm~0.8mm,既利于保证非抗蓝光胶水的全贴合效果,又利于保证触控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不至于过大,其综合效果好,利于触控显示模组的薄化设计。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具有上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故,可在不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厚度和不影响产品透光率的情形下,有效降低了触控显示设备中蓝光对人眼的危害,提高了触控显示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具体可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或者电脑一体机或者其它具有触控显示模组的设备。
本实施例通过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的设置,同时实现抗蓝光效果和胶水的粘接效果,生产成本低,生产工序少,产品生产良率高,不会增加产品的厚度,而且对产品的透光率不会产生影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的设置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只是在显示屏1与触控屏2之间采用了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实现粘接,而盖板3与触控屏2之间仍采用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实现粘接;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与触控屏2之间、显示屏1与触控屏2之间都采用了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实现粘接,即: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设有两个,盖板3通过一个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粘接触控屏2,显示屏1通过另一个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粘接触控屏2。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也可在不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厚度和不影响产品透光率的情形下,有效降低了触控显示设备中蓝光对人眼的危害。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的其它设置方式,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优化设置,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与实施例一区别主要在于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的设置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是在显示屏1与触控屏2之间采用了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实现粘接,而盖板3与触控屏2之间采用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实现粘接;而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也还包括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也只设有一个,显示屏1通过非抗蓝光胶水粘接触控屏2,盖板3通过抗蓝光胶水粘接触控屏2,即:本实施例中,是在显示屏1与触控屏2之间采用了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实现粘接,而盖板3与触控屏2之间采用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实现粘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也可在不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厚度和不影响产品透光率的情形下,有效降低了触控显示设备中蓝光对人眼的危害。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的其它设置方式,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优化设置,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与实施例三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新增了固态胶层6,具体体现在: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中,触控屏2与显示屏1之间是直接通过液态胶水固化粘接在一起的;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案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在触控屏2之朝向显示屏1的背面还粘接有固态胶层6。抗蓝光胶水固化层4和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5在贴合操作时是以液态胶水的形式进行贴合的,然后经固化形成。固态胶层6在贴合操作时是以固态胶的形式进行贴合的。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也可有效降低了触控显示设备中蓝光对人眼的危害。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模组,通过在触控屏2的背面增设固态胶层6,这样可以通过固态胶缓解液态胶水分布不均匀及胶体凝聚的不良现象,从而有效克服了因液态胶水不平整而导致触控显示模组出现点亮黄斑、凹凸点等不良外观的问题,显著优化了液态胶水的全贴合工艺,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触控显示模组的外观显示效果。
优选地,固态胶层6的厚度为0.1mm~0.35mm。此处,将固态胶层6的厚度设置在0.1mm~0.35mm,既利于保证固态胶的贴合效果,又利于保证触控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不至于过大,其综合效果好,利于触控显示模组的薄化设计。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的其它设置方式,可参照实施例三进行优化设置,在此不再详述。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方案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在触控屏2之朝向显示屏1的背面还粘接有固态胶层6;当然了,具体应用中,本实施例也可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触控屏2之朝向显示屏1的背面还粘接有固态胶层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触控屏、盖板和抗蓝光胶水固化层,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盖板分别设于所述触控屏的两侧,所述显示屏和/或所述盖板通过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粘接所述触控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设有两个,所述盖板通过一个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粘接所述触控屏,所述显示屏通过另一个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粘接所述触控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设有一个,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抗蓝光胶水粘接所述触控屏,所述盖板通过所述非抗蓝光胶水粘接所述触控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设有一个,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非抗蓝光胶水粘接所述触控屏,所述盖板通过所述抗蓝光胶水粘接所述触控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抗蓝光胶水固化层通过非抗蓝光胶水光固化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的厚度为0.2mm~0.8mm。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或6所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蓝光胶水固化层通过抗蓝光胶水光固化形成。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屏之朝向所述显示屏的背面还粘接有固态胶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胶层的厚度为0.1mm~0.35mm。
10.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24198.3U CN207965843U (zh) | 2017-12-12 | 2017-12-12 | 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24198.3U CN207965843U (zh) | 2017-12-12 | 2017-12-12 | 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65843U true CN207965843U (zh) | 2018-10-12 |
Family
ID=63729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724198.3U Active CN207965843U (zh) | 2017-12-12 | 2017-12-12 | 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96584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17470A (zh) * | 2021-12-15 | 2022-03-22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2017
- 2017-12-12 CN CN201721724198.3U patent/CN2079658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17470A (zh) * | 2021-12-15 | 2022-03-22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124739A1 (zh) | 偏光片及显示面板 | |
CN104349694B (zh) | 使用紫外线的指甲艺术的设备、系统以及方法 | |
CN106379023A (zh) | 一种曲面屏幕和平面显示模组全贴合的方法及一体屏 | |
CN102184049B (zh) | 触摸屏柔性线路板防溢胶压合结构及方法 | |
CN101504496A (zh) | 一种触摸屏和平板显示模块一体化组合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9709693B (zh) | 显示屏全贴合方法及显示器 | |
CN207965843U (zh) | 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设备 | |
CN104360762A (zh) | 一种on cell固态全贴合模组加工方法 | |
CN108549172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205485165U (zh) |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CN207742650U (zh) | 触控显示模组及智能显示设备 | |
CN109377869A (zh) | 一种背光板的贴合方法和显示模组 | |
CN106965534A (zh) | 一种触摸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 |
CN104275907A (zh) | 一种3d on cell全贴合模组加工方法 | |
CN208705848U (zh) | 全贴合触控屏、电子黑板及多媒体一体机 | |
CN107544185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6772773A (zh) | 一种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和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
CN109634463A (zh) |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4004457A (zh) | 一种贴合方法 | |
CN206209228U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 |
CN205581822U (zh) | 一种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 | |
CN208796583U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 | |
CN105183209B (zh) | 触摸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和贴合胶治具 | |
KR102430070B1 (ko) | 점착 레진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107255880A (zh) | 一种智能电视的铝塑背板和中框的组装工艺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