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7788U - 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27788U
CN207927788U CN201820309398.0U CN201820309398U CN207927788U CN 207927788 U CN207927788 U CN 207927788U CN 201820309398 U CN201820309398 U CN 201820309398U CN 207927788 U CN207927788 U CN 207927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ring
plate
holding frame
plastic packaging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093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PING U-LIKE UNDERWEAR CLOTHING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PING U-LIKE UNDERWEAR CLOTH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PING U-LIKE UNDERWEAR CLOTHING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PING U-LIKE UNDERWEAR CLOTH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093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27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27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27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搬运钢圈夹持架的机械手,所述钢圈夹持架上可挂设待塑封的钢圈,所述机架上依次设有第一钢圈加热装置,钢圈上粉装置,第二钢圈加热装置和钢圈分离运输装置;所述第一钢圈加热装置使得钢圈的温度升高;所述钢圈上粉装置包括上粉驱动电机,所述上粉驱动电机的驱动轴末端通过偏心机构连接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设有一对可盛放胶粉的胶粉槽,机械手可控制钢圈的末端与胶粉槽中的粉料接触;所述第二钢圈加热装置对钢圈末端部位进行再次加热升温;所述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分离钢圈夹持架和钢圈。本申请的装置能一次对多个钢圈进行塑封,且塑封后自动化分离钢圈夹持架和钢圈。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衣用钢圈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背景技术
女性的塑形内衣或文胸为普通的衣物,按照人体工程学的要求,需要能够有效的支撑女性的乳房,塑造出漂亮的身形曲线,体现女性的形体美。现有的内衣或文胸材料主要采用布料,布料的柔软性使得穿着舒适,为了提高内衣或文胸能够支撑胸部进行塑形,一般在文胸的下侧嵌入钢圈,提高布料的支撑力。
现有的钢圈为使用金属材质制成,有效起到支撑乳房的作用,正是由于这样,钢圈的两端容易刺破布料或刺伤使用者的皮肤。因此,需要对钢圈的两端进行塑封,现有技术中针对钢圈的塑封均为采用人工方式,但人工的方式不适用于钢圈的大规模生产。针对人工塑封的方式,需要开发一种能对钢圈进行塑封的设备以取代人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搬运钢圈夹持架的机械手,所述钢圈夹持架上可挂设待塑封的钢圈,所述机架上依次设有第一钢圈加热装置,钢圈上粉装置,第二钢圈加热装置和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所述第一钢圈加热装置使得钢圈的温度升高;
所述钢圈上粉装置包括上粉驱动电机,所述上粉驱动电机的驱动轴末端通过偏心机构连接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设有一对可盛放胶粉的胶粉槽,机械手可控制钢圈的末端与胶粉槽中的粉料接触;
所述第二钢圈加热装置对钢圈末端部位进行再次加热升温;
所述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支撑装置,位于支撑装置上方设有搬运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底座,以及与底座连接,可驱动底座上下升降的底座驱动机构;所述搬运装置包括钢圈承托条,当底座驱动机构驱动钢圈夹持架下降时,钢圈夹持架上的钢圈挂设到钢圈承托条上,位于钢圈承托条下方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皮带驱动机构,所述传动皮带上设有挡块,使得在传动皮带的动作下,挡块能将一端的钢圈推动至另一端。
机械手搬运钢圈至第一钢圈加热装置的上方,然后下降,第一钢圈加热装置对钢圈进行加热升温,然后,机械手继续将钢圈搬运到钢圈上粉装置上方,控制钢圈下降将钢圈的两端嵌入至胶粉槽,上粉驱动电机转动,使得承托板作偏心运动,带动胶粉槽上的胶粉均匀粘附在钢圈的末端。由于此时粘附在末端的胶粉呈现粗糙的表面,因此,机械手继续将钢圈搬运到第二钢圈加热装置对应的位置使得粘附在钢圈末端的胶粉继续熔融,形成表面光滑的胶套。然后继续将钢圈搬运至钢圈分离装置,机械手钢圈夹持架放置到底座上,此时底座驱动机构驱动钢圈夹持架下降,钢圈夹持架上的钢圈挂设在钢圈承托条上,此时皮带驱动机构动作,带动挡块将钢圈由一端转移到另一端。通过如上设置,实现了钢圈与钢圈夹持架的分离,而且将钢圈推动至另一端,便于对这些成品钢圈进行收集整理,避免了人工进行分离带来的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所述第一钢圈加热装置为钢圈通电装置,所述钢圈通电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相对间隔设置,使得机械手搬运钢圈能同时接触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钢圈通电发热,实现对钢圈自身的温度升高。
所述机架上设有正反滑台,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安装在正反滑台上,使得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在正反滑台的作用下调整两者的间距。为了避免钢圈在下降时没有同时接触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问题,通过如上设置,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能夹紧钢圈的两端,保证钢圈实现通电发热。
所述偏心机构为偏心轮或偏心轴。
所述承托板上设有一对与承托板铰接的活动板,铰接部位为两者相邻的侧边;所述承托板的非铰接的侧边连接有气缸,使得承托板可绕铰接处转动;所述胶粉槽设置在活动板上。钢圈并非都为规则的半圆,其要根据乳房的下沿轮廓而设计的,呈弧状。因此,通过设置气缸,使得在上粉时,胶粉槽呈倾斜状,使得钢圈的末端与胶粉槽之间近似于垂直状态,当粉料粘结在钢圈的末端时,不会出现一侧高一侧低的缺点,使得形成与钢圈末端的胶套末端更为平整,防止脱落。优选的,所述活动板通过合页与承托板铰接。
所述活动板与胶粉槽之间设有调整升降架,所述胶粉槽通过调整升降架与活动板连接。调整升降架采用现有技术即可,通过调整升降架的作用,把胶粉槽调整的合适的位置。
所述活动板上设有调整盒,所述调整盒上设有突出的移动滑块,与移动滑块驱动连接设有调整螺杆;所述调整升降架与移动滑块连接,两个胶粉槽在对应的调整盒调节作用下实现两者间距的调节。通过调整盒的调整两个胶粉槽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钢圈。
所述承托板的下方设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设有一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分别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与第一滑轨垂直的一对相间且平行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分别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承托板连接。上粉驱动电机支撑承托板以上的所有重量,会带来运行不稳定的问题,通过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配合,在承托板作偏心运动时,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配合完成,使得运行更加平稳。
所述胶粉槽的一侧设有直线往复滑台,所述直线往复滑台上设有胶粉扰动电机,所述胶粉扰动电机驱动连接有能使胶粉均匀分布的胶粉扰动件。胶粉槽随着承托板做圆周运动后,胶粉槽内的粉料变得不均匀,通过直线往复滑台、胶粉扰动电机和胶粉扰动件的配合,胶粉扰动件来回运动/搅拌,实现对粉料的均匀。
所述胶粉扰动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所述胶粉扰动件为L型板。正反转电机对L型板进行换向,从而实现来回扰动均匀。
所述第二钢圈加热装置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红外加热箱,所述红外加热箱设有可让钢圈的端部嵌入的入口。利用红外即热使得胶套的表面变得光滑。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钢圈与钢圈夹持架分离后,钢圈挂设在钢圈承托条上保持稳定,所述钢圈承托条至少为两条。
所述钢圈承托条贯穿挡块设置。钢圈承托条起到导向以及支承挡块的作用,而且,由于钢圈是挂设在钢圈承托条上的,挡块沿着钢圈承托条移动,能有效的对钢圈进行推动,避免遗漏。
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一滚轮或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轮或第二滚轴;所述传动皮带绕设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或绕设在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之间;所述第一滚轮与皮带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或所述第一滚轴与皮带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当设置一条传动皮带时,可采用滚轮,但设置至少两条皮带时,可采用滚轴。
所述皮带驱动机构为电机。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底部支架,以及固定在底部支架上的一对侧支架,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固定在侧支架上,或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分别固定在侧支架上,钢圈承托条连接于一对侧支架上。
所述钢圈夹持架包括凹槽状主体,所述凹槽状主体设有底板,沿底板长度的两侧设有侧板,所述底板的两端设于端板;所述侧板的顶缘设有第一钢圈固定板,所述第一钢圈固定板上设有沿第一钢圈固定板长度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夹板;所述凹槽状主体内设有第二钢圈固定板,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且嵌入至相邻第一夹板之间间隙的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厚度小于相邻第一夹板之间的间隙的厚度,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配合实现对钢圈的夹持固定;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的一端设有贯穿端板的活塞杆,所述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底座上设有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所述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与活塞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端板之间设有可让第二钢圈固定板复位的回位机构。
当钢圈夹持架带着钢圈放置到底座上时,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驱动活塞杆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离,后在底座驱动机构的动作下,钢圈夹持架向下移动,钢圈挂设在钢圈承托条,实现了钢圈夹持架与钢圈的分离。通过这样的钢圈夹持架,便于钢圈的放置,也实现了钢圈的有效固定和分离。
所述底座驱动机构和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为气缸。
所述回位机构包括贯穿端板设置的螺栓,以及套设在螺栓上的弹簧,所述弹簧可与第二钢圈固定板的端部相抵,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螺栓的长度。螺栓的作用在于固定弹簧,避免弹簧在压缩或伸展时出现移位。
所述活塞杆连接有连接板,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活塞杆通过连接板与第二钢圈固定板的端部连接。
为了更加便于钢圈的放置,避免错位,本申请中,进一步的,相邻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两者的顶端形成V型结构。
所述连接板与第二钢圈固定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螺纹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丝、螺钉、螺栓)。所述端板与侧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钢圈固定板与端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可拆卸分离的连接,方便加工以及组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钢圈加热装置使得钢圈的温度升高,通过钢圈上粉装置使得粉料粘结在钢圈的末端,通过第二钢圈加热装置使得粘结在钢圈上的粉料发生熔融,形成表面光滑的胶套,通过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实现依次对钢圈和钢圈夹持架的分离,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钢圈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钢圈上粉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4为钢圈上粉装置主视结构图;
图5为第二钢圈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钢圈分离运输装置的主视图;
图7为钢圈分离运输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中局部放大图;
图10为钢圈夹持架的立体图;
图11为钢圈夹持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搬运钢圈夹持架200的机械手104,所述钢圈夹持架200上可挂设待塑封的钢圈,所述机架上依次设有第一钢圈加热装置500,钢圈上粉装置600,第二钢圈加热装置400和钢圈分离运输装置700。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钢圈加热装置500使得钢圈的温度升高;所述第一钢圈加热装置为钢圈通电装置,所述钢圈通电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正极电极530和负极电极520,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相对间隔设置,使得机械手104搬运钢圈能同时接触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所述机架上设有正反滑台510,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安装在正反滑台上,使得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在正反滑台的作用下调整两者的间距。
如图3和4所示,所述钢圈上粉装置600包括上粉驱动电机620,所述上粉驱动电机620的驱动轴末端通过偏心轴621连接有承托板630,所述承托板630上设有一对可盛放胶粉的胶粉槽670。所述承托板630上设有一对与承托板铰接的活动板640,铰接部位为两者相邻的侧边;所述承托板的非铰接的侧边连接有气缸642,使得承托板630可绕铰接处转动,所述活动板640通过合页641与承托板630铰接。所述活动板640与胶粉槽之间设有调整升降架660,所述胶粉槽670通过调整升降架660与活动板640连接。所述活动板640上设有调整盒650,所述调整盒650上设有突出的滑块,与滑块驱动连接设有调整螺杆651;所述调整升降架660通过连接板与滑块连接,两个胶粉槽671在对应的调整盒调节作用下实现两者间距的调节。所述胶粉槽670的一侧设有直线往复滑台681,所述直线往复滑台上设有胶粉扰动电机682,所述胶粉扰动电机驱动连接有能使胶粉均匀分布的胶粉扰动件683。所述胶粉扰动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所述胶粉扰动件为L型板。
所述承托板630的下方设有电机安装板610,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设有一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滑轨691,所述第一滑轨上分别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与第一滑轨垂直的一对第二滑轨692,所述第二滑轨上分别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承托板630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钢圈加热装置对钢圈末端部位进行再次加热升温;所述第二钢圈加热装置400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红外加热箱410,所述红外加热箱设有可让钢圈的端部嵌入的入口411。
如图6~9所示,所述钢圈分离运输装置700包括支架710,所述支架710上设有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200的支撑装置,位于支撑装置上方设有搬运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底座722,以及与底座722连接,可驱动底座上下升降的气缸721;所述搬运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钢圈承托条734,当气缸721驱动钢圈夹持架200下降时,钢圈夹持架200上的钢圈挂设到钢圈承托条734上,位于钢圈承托条734下方设有一对传动皮带733,所述传动皮带733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731,所述传动皮带上设有挡块735,使得在传动皮带的动作下,挡块能将一端的钢圈推动至另一端。
所述钢圈承托条734贯穿挡块735设置。
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一滚轴732,以及第二滚轴;两条传动皮带733绕设在第一滚轴732和第二滚轴之间;所述第一滚轴732与电机731驱动连接。
所述支架710包括底部支架711,以及固定在底部支架711上的一对侧支架712,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分别固定在侧支架上,钢圈承托条连接于一对侧支架上。
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钢圈夹持架200包括凹槽状主体,所述凹槽状主体设有底板231,沿底板231长度的两侧设有侧板232,所述底板的两端设有端板233,且与侧板232连接;所述侧板232的顶缘设有第一钢圈固定板210,所述第一钢圈固定板上设有沿第一钢圈固定板长度的通孔121,所述通孔212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夹板211;所述凹槽状主体内设有第二钢圈固定板220,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220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且嵌入至相邻第一夹板之间间隙的第二夹板221,所述第二夹板的厚度小于相邻第一夹板之间的间隙的厚度,所述第一夹板211和第二夹板221相配合实现对钢圈的夹持固定;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220的一端设有贯穿端板233活塞杆241,所述底座722上设有钢圈夹持架驱动气缸723,所述钢圈夹持架驱动气缸723通过传动块724与活塞杆241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端板之间设有可让第二钢圈固定板复位的回位机构。
相邻的第一夹板211和第二夹板221之间,两者的顶端形成V型结构。所述回位机构包括贯穿端板设置的螺栓252,以及套设在螺栓上的弹簧251,所述弹簧可与第二钢圈固定板220的端部相抵,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螺栓的长度。所述活塞杆241连接有连接板242,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活塞杆241通过连接板242与第二钢圈固定板220的端部连接。
所述连接板与第二钢圈固定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所述端板与侧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所第一钢圈固定板与端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搬运钢圈夹持架的机械手,所述钢圈夹持架上可挂设待塑封的钢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依次设有第一钢圈加热装置,钢圈上粉装置,第二钢圈加热装置和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所述第一钢圈加热装置使得钢圈的温度升高;
所述钢圈上粉装置包括上粉驱动电机,所述上粉驱动电机的驱动轴末端通过偏心机构连接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设有一对可盛放胶粉的胶粉槽,机械手可控制钢圈的末端与胶粉槽中的粉料接触;
所述第二钢圈加热装置对钢圈末端部位进行再次加热升温;
所述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支撑装置,位于支撑装置上方设有搬运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底座,以及与底座连接,可驱动底座上下升降的底座驱动机构;所述搬运装置包括钢圈承托条,当底座驱动机构驱动钢圈夹持架下降时,钢圈夹持架上的钢圈挂设到钢圈承托条上,位于钢圈承托条下方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皮带驱动机构,所述传动皮带上设有挡块,使得在传动皮带的动作下,挡块能将一端的钢圈推动至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圈加热装置为钢圈通电装置,所述钢圈通电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相对间隔设置,使得机械手搬运钢圈能同时接触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机构为偏心轮或偏心轴;所述承托板上设有一对与承托板铰接的活动板,铰接部位为两者相邻的侧边;所述承托板的非铰接的侧边连接有气缸,使得承托板可绕铰接处转动;所述胶粉槽设置在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通过合页与承托板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与胶粉槽之间设有调整升降架,所述胶粉槽通过调整升降架与活动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上设有调整盒,所述调整盒上设有突出的移动滑块,与移动滑块驱动连接设有调整螺杆;所述调整升降架与移动滑块连接,两个胶粉槽在对应的调整盒调节作用下实现两者间距的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的下方设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设有一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分别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与第一滑轨垂直的一对相间且平行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分别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承托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圈加热装置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红外加热箱,所述红外加热箱设有可让钢圈的端部嵌入的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承托条至少为两条;所述钢圈承托条贯穿挡块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一滚轮或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轮或第二滚轴;所述传动皮带绕设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或绕设在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之间;所述第一滚轮与皮带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或所述第一滚轴与皮带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皮带驱动机构为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夹持架包括凹槽状主体,所述凹槽状主体设有底板,沿底板长度的两侧设有侧板,所述底板的两端设于端板;所述侧板的顶缘设有第一钢圈固定板,所述第一钢圈固定板上设有沿第一钢圈固定板长度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夹板;所述凹槽状主体内设有第二钢圈固定板,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且嵌入至相邻第一夹板之间间隙的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厚度小于相邻第一夹板之间的间隙的厚度,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配合实现对钢圈的夹持固定;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的一端设有贯穿端板的活塞杆,所述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底座上设有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所述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与活塞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端板之间设有可让第二钢圈固定板复位的回位机构;
所述回位机构包括贯穿端板设置的螺栓,以及套设在螺栓上的弹簧,所述弹簧可与第二钢圈固定板的端部相抵,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螺栓的长度;
所述底座驱动机构和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为气缸。
CN201820309398.0U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Active CN207927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9398.0U CN207927788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9398.0U CN207927788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27788U true CN207927788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5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09398.0U Active CN207927788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277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7513A (zh) * 2020-08-07 2020-11-06 广州睿尔星电子有限公司 钢圈穿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7513A (zh) * 2020-08-07 2020-11-06 广州睿尔星电子有限公司 钢圈穿套装置
CN111887513B (zh) * 2020-08-07 2022-04-19 广州睿尔星电子有限公司 钢圈穿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12702A (zh) 一种钢圈塑封生产线
CN203451800U (zh) 缝纫工位的厚料口袋自动送料装置
CN207927788U (zh) 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CN109551577A (zh) 悬臂组坯机
CN209919836U (zh) 一种服装设计用裁剪工作平台
CN208898210U (zh) 一种布料输送装置
CN208002126U (zh) 一种快速成型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CN109250560A (zh) 一种无张力毛巾分条机
CN207943563U (zh) 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CN109094879B (zh) 一种传送式储袋供袋装置
CN215923703U (zh) 一种用于轮毂的自动化取放装置
CN208098521U (zh) 一种钢圈塑封生产线
CN207940353U (zh) 一种快速成型钢圈塑封装置
CN215164001U (zh) 一种服饰加工用面料表面粘毛装置
CN210870012U (zh) 一种手套熨烫整平一体机
CN209504372U (zh) 悬臂组坯机
CN112830300A (zh) 一种便于下料的服装加工用输送装置
CN208682309U (zh) 一种服装印花装置
CN208290681U (zh) 一种剥膜装置
CN216328983U (zh) 一种石英石板材真空加压设备
CN208631964U (zh) 一种自动运输安装式面料卷筒放置架
CN207912077U (zh) 一种钢圈夹持架
CN207658776U (zh) 松布机中的布卷放置装置
CN207948933U (zh) 一种钢圈塑封装置
CN207724946U (zh) 手提袋机贴卡装置及卡片放置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