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43563U - 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43563U
CN207943563U CN201820306615.0U CN201820306615U CN207943563U CN 207943563 U CN207943563 U CN 207943563U CN 201820306615 U CN201820306615 U CN 201820306615U CN 207943563 U CN207943563 U CN 207943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ring
holding frame
plate
pedestal
dri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066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PING U-LIKE UNDERWEAR CLOTHING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PING U-LIKE UNDERWEAR CLOTH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PING U-LIKE UNDERWEAR CLOTHING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PING U-LIKE UNDERWEAR CLOTH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066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43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43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43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支撑装置,位于支撑装置上方设有搬运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底座,以及与底座连接,可驱动底座上下升降的底座驱动机构;所述搬运装置包括钢圈承托条,当底座驱动机构驱动钢圈夹持架下降时,钢圈夹持架上的钢圈挂设到钢圈承托条上,位于钢圈承托条下方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皮带驱动机构,所述传动皮带上设有挡块,使得在传动皮带的动作下,挡块能将一端的钢圈推动至另一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钢圈与钢圈夹持架的分离,便于对这些成品钢圈进行收集整理,避免了人工进行分离带来的劳动强度大的缺点,提高自动化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衣用钢圈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女性的塑形内衣或文胸为普通的衣物,按照人体工程学的要求,需要能够有效的支撑女性的乳房,塑造出漂亮的身形曲线,体现女性的形体美。现有的内衣或文胸材料主要采用布料,布料的柔软性使得穿着舒适,为了提高内衣或文胸能够支撑胸部进行塑形,一般在文胸的下侧嵌入钢圈,提高布料的支撑力。
现有的钢圈为使用金属材质制成,有效起到支撑乳房的作用,正是由于这样,钢圈的两端容易刺破布料或刺伤使用者的皮肤。因此,需要对钢圈的两端进行塑封,现有技术中针对钢圈的塑封均为采用人工方式,但人工的方式不适用于钢圈的大规模生产。针对人工塑封的方式,需要开发一种能对钢圈进行塑封的设备以取代人工。塑封设备中,需要使用钢圈夹持架夹持多个钢圈,当塑封完毕后,如何便捷分离钢圈夹持架和钢圈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便捷分离钢圈夹持架和钢圈的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支撑装置,位于支撑装置上方设有搬运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底座,以及与底座连接,可驱动底座上下升降的底座驱动机构;所述搬运装置包括钢圈承托条,当底座驱动机构驱动钢圈夹持架下降时,钢圈夹持架上的钢圈挂设到钢圈承托条上,位于钢圈承托条下方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皮带驱动机构,所述传动皮带上设有挡块,使得在传动皮带的动作下,挡块能将一端的钢圈推动至另一端。
钢圈夹持架(放置钢圈的机构)上的钢圈完成塑封操作后,将钢圈夹持架放置到底座上,此时底座驱动机构驱动钢圈夹持架下降,钢圈夹持架上的钢圈挂设在钢圈承托条上,此时皮带驱动机构动作,带动挡块将钢圈由一端转移到另一端。通过如上设置,实现了钢圈与钢圈夹持架的分离,而且将钢圈推动至另一端,便于对这些成品钢圈进行收集整理,避免了人工进行分离带来的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钢圈与钢圈夹持架分离后,钢圈挂设在钢圈承托条上保持稳定,所述钢圈承托条至少为两条。
所述钢圈承托条贯穿挡块设置。钢圈承托条起到导向以及支承挡块的作用,而且,由于钢圈是挂设在钢圈承托条上的,挡块沿着钢圈承托条移动,能有效的对钢圈进行推动,避免遗漏。
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一滚轮或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轮或第二滚轴;所述传动皮带绕设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或绕设在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之间;所述第一滚轮与皮带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或所述第一滚轴与皮带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当设置一条传动皮带时,可采用滚轮,但设置至少两条皮带时,可采用滚轴。
所述皮带驱动机构为电机。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底部支架,以及固定在底部支架上的一对侧支架,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固定在侧支架上,或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分别固定在侧支架上,钢圈承托条连接于一对侧支架上。
所述钢圈夹持架包括凹槽状主体,所述凹槽状主体设有底板,沿底板长度的两侧设有侧板,所述底板的两端设于端板;所述侧板的顶缘设有第一钢圈固定板,所述第一钢圈固定板上设有沿第一钢圈固定板长度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夹板;所述凹槽状主体内设有第二钢圈固定板,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且嵌入至相邻第一夹板之间间隙的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厚度小于相邻第一夹板之间的间隙的厚度,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配合实现对钢圈的夹持固定;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的一端设有贯穿端板的活塞杆,所述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底座上设有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所述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与活塞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端板之间设有可让第二钢圈固定板复位的回位机构。
当钢圈夹持架带着钢圈放置到底座上时,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驱动活塞杆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离,后在底座驱动机构的动作下,钢圈夹持架向下移动,钢圈挂设在钢圈承托条,实现了钢圈夹持架与钢圈的分离。通过这样的钢圈夹持架,便于钢圈的放置,也实现了钢圈的有效固定和分离。
所述底座驱动机构和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为气缸。
所述回位机构包括贯穿端板设置的螺栓,以及套设在螺栓上的弹簧,所述弹簧可与第二钢圈固定板的端部相抵,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螺栓的长度。螺栓的作用在于固定弹簧,避免弹簧在压缩或伸展时出现移位。
所述活塞杆连接有连接板,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活塞杆通过连接板与第二钢圈固定板的端部连接。
为了更加便于钢圈的放置,避免错位,本申请中,进一步的,相邻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两者的顶端形成V型结构。
所述连接板与第二钢圈固定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螺纹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丝、螺钉、螺栓)。所述端板与侧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钢圈固定板与端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可拆卸分离的连接,方便加工以及组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钢圈与钢圈夹持架的分离,而且将钢圈推动至另一端,便于对这些成品钢圈进行收集整理,避免了人工进行分离带来的劳动强度大的缺点,提高自动化程度,便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钢圈分离运输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钢圈分离运输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局部放大图;
图5为钢圈夹持架的立体图;
途6为钢圈夹持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包括支架710,所述支架710上设有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200的支撑装置,位于支撑装置上方设有搬运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底座722,以及与底座722连接,可驱动底座上下升降的气缸721;所述搬运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钢圈承托条734,当气缸721驱动钢圈夹持架200下降时,钢圈夹持架200上的钢圈挂设到钢圈承托条734上,位于钢圈承托条734下方设有一对传动皮带733,所述传动皮带733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731,所述传动皮带上设有挡块735,使得在传动皮带的动作下,挡块能将一端的钢圈推动至另一端。
所述钢圈承托条734贯穿挡块735设置。
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一滚轴732,以及第二滚轴;两条传动皮带733绕设在第一滚轴732和第二滚轴之间;所述第一滚轴732与电机731驱动连接。
所述支架710包括底部支架711,以及固定在底部支架711上的一对侧支架712,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分别固定在侧支架上,钢圈承托条连接于一对侧支架上。
如图5和6所示,所述钢圈夹持架200包括凹槽状主体,所述凹槽状主体设有底板231,沿底板231长度的两侧设有侧板232,所述底板的两端设有端板233,且与侧板232连接;所述侧板232的顶缘设有第一钢圈固定板210,所述第一钢圈固定板上设有沿第一钢圈固定板长度的通孔121,所述通孔212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夹板211;所述凹槽状主体内设有第二钢圈固定板220,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220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且嵌入至相邻第一夹板之间间隙的第二夹板221,所述第二夹板的厚度小于相邻第一夹板之间的间隙的厚度,所述第一夹板211和第二夹板221相配合实现对钢圈的夹持固定;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220的一端设有贯穿端板233活塞杆241,所述底座722上设有钢圈夹持架驱动气缸723,所述钢圈夹持架驱动气缸723通过传动块724与活塞杆241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端板之间设有可让第二钢圈固定板复位的回位机构。
相邻的第一夹板211和第二夹板221之间,两者的顶端形成V型结构。所述回位机构包括贯穿端板设置的螺栓252,以及套设在螺栓上的弹簧251,所述弹簧可与第二钢圈固定板220的端部相抵,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螺栓的长度。所述活塞杆241连接有连接板242,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活塞杆241通过连接板242与第二钢圈固定板220的端部连接。
所述连接板与第二钢圈固定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所述端板与侧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所第一钢圈固定板与端板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支撑装置,位于支撑装置上方设有搬运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底座,以及与底座连接,可驱动底座上下升降的底座驱动机构;所述搬运装置包括钢圈承托条,当底座驱动机构驱动钢圈夹持架下降时,钢圈夹持架上的钢圈挂设到钢圈承托条上,位于钢圈承托条下方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皮带驱动机构,所述传动皮带上设有挡块,使得在传动皮带的动作下,挡块能将一端的钢圈推动至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承托条至少为两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承托条贯穿挡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一滚轮或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轮或第二滚轴;所述传动皮带绕设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或绕设在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之间;所述第一滚轮与皮带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或所述第一滚轴与皮带驱动机构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驱动机构为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部支架,以及固定在底部支架上的一对侧支架,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固定在侧支架上,或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分别固定在侧支架上,钢圈承托条连接于一对侧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夹持架包括凹槽状主体,所述凹槽状主体设有底板,沿底板长度的两侧设有侧板,所述底板的两端设于端板;所述侧板的顶缘设有第一钢圈固定板,所述第一钢圈固定板上设有沿第一钢圈固定板长度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夹板;所述凹槽状主体内设有第二钢圈固定板,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相间隔的且嵌入至相邻第一夹板之间间隙的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厚度小于相邻第一夹板之间的间隙的厚度,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配合实现对钢圈的夹持固定;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的一端设有贯穿端板的活塞杆,所述用于支承钢圈夹持架的底座上设有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所述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与活塞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钢圈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端板之间设有可让第二钢圈固定板复位的回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机构包括贯穿端板设置的螺栓,以及套设在螺栓上的弹簧,所述弹簧可与第二钢圈固定板的端部相抵,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螺栓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钢圈分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驱动机构和钢圈夹持架驱动机构为气缸。
CN201820306615.0U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Active CN207943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6615.0U CN207943563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6615.0U CN207943563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43563U true CN207943563U (zh) 2018-10-09

Family

ID=63700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06615.0U Active CN207943563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435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12702A (zh) 一种钢圈塑封生产线
CN207943563U (zh) 一种钢圈分离运输装置
CN207927788U (zh) 一种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CN205257895U (zh) 一种服装机械布匹提升装置
CN109250560A (zh) 一种无张力毛巾分条机
CN205661128U (zh) 一种医用卫生服装及用品一次成型设备
CN205471517U (zh) 一种服装机械布匹转移架
CN208002126U (zh) 一种快速成型自动分离钢圈塑封装置
CN204777749U (zh) 一种棉签机的上料机构
CN103622627A (zh) 搓澡机
CN209052177U (zh) 铝膜氢气球自动理料机
CN207912077U (zh) 一种钢圈夹持架
CN215164001U (zh) 一种服饰加工用面料表面粘毛装置
CN206985301U (zh) 一种短裤生产用布料输送装置
CN210930752U (zh) 用于帮助腰椎脊柱损伤者的下装辅助穿戴装置
CN208098521U (zh) 一种钢圈塑封生产线
CN208286398U (zh) 一种钢圈分选固定装置
CN207002992U (zh) 一种用于服装生产中的贴袋模板
CN205916966U (zh) 一种服装机械布匹提升装置
CN203736087U (zh) 搓澡机
CN216869364U (zh) 一种服装生产用尺寸检测装置
CN207928429U (zh) 一种纸尿裤的橡皮筋布筋机
CN220032426U (zh) 一种高效率的服装打包设备
CN202774245U (zh) 易拉透气护腰带
CN208266449U (zh) 一种成品服装自动除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