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8773U - 镜筒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镜筒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8773U
CN207908773U CN201721762657.7U CN201721762657U CN207908773U CN 207908773 U CN207908773 U CN 207908773U CN 201721762657 U CN201721762657 U CN 201721762657U CN 207908773 U CN207908773 U CN 207908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camera lens
holding slot
face
accep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626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斌
王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626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8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8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8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领域,一种镜筒,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收容孔。所述收容孔。用于收容镜头。所述收容孔的内壁与所述镜头的外沿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端面上还设有固持槽,所述固持槽的开口连通所述收容孔的内壁,所述镜头通过填充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固持槽内的粘结剂与所述镜筒粘接,因为所述固持槽的设置而容纳了更多的所述粘结剂,也增加了所述镜筒与所述粘结剂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镜头的粘接更牢固。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含此种镜筒的镜头模组。

Description

镜筒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筒以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当今的移动终端领域,拍照和摄像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功能。实现这一功能的组件通常成为镜头模组,镜头模组包含了镜头、镜头座、马达电机以及一系列传感元件,其中镜头座是固定镜头,辅助对焦的关键载体。
当前的镜头多采用直筒型或螺纹型安装方式固定镜头座上,对于直筒型的镜头,其相应的镜头座也需要设计成相匹配的直筒形状,在完成装配后,使用粘结剂在镜头与载体接触缝隙处涂布、固定。但由于镜头和镜头座之间的同轴度要求,公差带必须设计足够窄,由此带来接触缝隙总面积过小,粘接力度不够的缺陷,达不到用户要求。特别是后期经过温度冲击、机械冲击的循环试验后,镜头从镜头座上脱落的现象尤其常见,导致镜头模组的良品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保证镜头与镜头座之间的同轴度,又能提供足够粘接力的镜筒,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镜筒,用于安装镜头,所述镜筒与所述镜头为间隙配合;所述镜筒的内壁开设有固持槽,所述镜头通过填充于所述固持槽内的粘接剂与所述镜筒粘接。所述固持槽的存在,加大了所述镜筒内容纳粘结剂的体积,因此,所述镜头与所述镜筒的粘接更加紧密。
其中,所述镜筒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镜筒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收容孔,所述收容孔用于收容所述镜头,所述固持槽自所述第一端面上向所述第二端面延伸,所述固持槽的长度小于所述收容孔的长度。如此,避免了所述固持槽贯穿所述第二端面后,所述粘结剂可能流入所述镜筒内部造成污染。
其中,沿所述内壁的外沿上设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固持槽。如此,多个所述固持槽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粘结剂的容量。
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固持槽之间距离相等。如此,等距的所述固持槽排布能为所述镜头提供更平衡的粘接力。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收容孔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固持槽在任意位置的截面形状均相同。如此,相同形状的截面易于加工,节约成本。
其中,所述固持槽与所述镜筒内壁相交的开口宽度尺寸为所述固持槽的最大宽度尺寸。如此,可以防止所述粘接剂流入时造成气泡。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收容孔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固持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锯齿形或波浪形。如此,不同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所述粘结剂与所述收容孔内壁之间提供更大的接触面。
其中,所述固持槽与所述内壁交界处为倒圆角。如此,可以防出现应力集中。
其中,所述收容孔在所述第一端面上的形状面积大于在所述第二端面上的形状面积。如此,收容孔呈阶梯状设置,有助于收容更多的所述粘结剂。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镜筒。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能够提供安装更稳定的所述镜头。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镜筒结构,首先提供了收容所述镜头的所述收容孔,所述收容孔与所述镜头的外形匹配,从而保证了所述镜头与所述收容孔之间的同轴度,确保成像质量。然后在所述收容孔的内壁上设置固持槽,在所述第一间隙的整体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用连通所述内壁的所述固持槽增加了空间,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固持槽共同容纳用于粘接所述镜筒和所述镜头的所述粘结剂,增加了所述粘结剂的总量,也增大了所述粘结剂与所述镜筒的接触面积,由此提高了所述镜筒与所述镜头之间的粘接强度,镜头安装更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镜筒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镜筒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镜筒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镜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镜筒100,用于安装镜头200,所述镜筒100与所述镜头200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镜筒100的内壁11上开设有固持槽20,所述镜头200通过填充于所述间隙配合中的间隙,以及所述固持槽20内的粘接剂30与所述镜筒100粘接。
另一种描述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镜筒100包括第一端面001和第二端面002,所述第一端面001上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端面002的收容孔10,所述收容孔10的形状与所述镜头200的形状配合,二者间隙配合,用于固定圆柱形的镜头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200为圆柱形。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面002,所述第一端面001更靠近所述镜头200的前端。所述收容孔10的半径不小于所述镜头200的圆柱形的半径,由此在所述收容孔10的内壁11与所述镜头200的外壁21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01。所述第一端面001上还设有固持槽20,所述固持槽20沿所述收容孔10的圆柱形轴线12向所述第二端面002延伸,所述固持槽20为开放式,不封闭,所述固持槽20的开口连通所述收容孔10的内壁11,所述固持槽的内部空间形成固持腔02。可以理解的,所述固持腔02与所述第一间隙01之间是连通的。
当所述镜头200装入所述镜筒100时,见图2,所述镜头200的圆柱形外形尺寸与所述收容孔10的圆柱形半径尺寸之间为间隙配合,同时为了保证所述镜头200与所述收容孔10之间的同轴度,该间隙配合的公差较小,在所述镜头200的所述外壁210和所述收容孔10的所述内壁11之间,形成一圈微小的间隙,即所述第一间隙01。要实现所述镜头2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的固定连接,需要在所述第一间隙01内填充粘结剂30,将二者粘接在一起。因为所述固持腔02与所述第一间隙01为连通设置,所述固持腔02内也填充入所述粘结剂30。即所述镜头200与所述镜筒100之间,通过填充于所述第一间隙01和所述固持腔02之间的所述粘结剂30粘接在一起,以实现固定。
因为所述固持腔02的引入,使得所述镜头200与所述镜筒100之间的所述粘结剂30的总量,由原先只有一圈微小间隙的所述第一间隙01的体积,扩大到所述第一间隙01与所述固持腔02汇聚在一起的体积,从而增大了所述粘结剂30的总量。进一步的,所述固持槽加入,也增加了所述镜筒100与所述粘结剂30的接触面积,即所述镜头200与所述镜筒100之间的所述粘结剂30的体积,以及接触面积都得到了增加,从而增强了所述镜头200与所述镜筒100之间的粘接力。再辅以所述内壁11对所得镜头200的圆柱形所述外壁210的收容,保证了所述镜头200与所述收容孔10之间的同轴度。使得本实用新型镜筒100,在保证所述镜头200的安装精度的同时,提高了与所述镜头200之间的粘接力,安装更牢固可靠,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持槽20为沉孔,即所述固持槽20沿所述轴线12的方向在长度上小于所述收容孔10的长度,也就是说所述固持槽20没有贯穿至所述第二端面002,所述固持槽20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端面002之间保留一定厚度的所述镜筒200的材料。这样可以防止所述固持腔02内的所述粘结剂30在灌注的时候穿过所述第二端面002,渗入所述镜筒100下部的空间,对其余组件造成破坏和污染。
同时,为了提高所述固持槽20的工艺性,使其便于加工,在垂直于所述轴线12的方向上,所述固持槽20在任意位置的截面形状均相同,即所述固持槽20为直槽,沿所述轴线12的方向上所述固持槽20的形状保持不变。这样的直槽形状设置还可以保证所述固持腔02的体积足够大,能容纳足够多的所述粘结剂30,也同时保证了所述固持槽20的内壁面积足够大,与所述粘结剂30的接触面积尽量宽,两方面共同保证粘接力。
另一方面,所述粘结剂30在灌注过程中,因为所述固持槽20为直槽,所述粘结剂30可以沿所述固持槽20的内壁垂直往下流动,将所述固持腔02内的空气排入所述第一间隙01,避免在所述固持腔02的底部形成死角,造成一部分空气无法顺利排出,形成空鼓气泡的隐患。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固持槽20在沿所述轴线12的延伸方向,其截面形状面积呈递减的态势时,也可以有效避免气泡的产生。对于所述固持槽20在沿所述轴线12的延伸方向上截面的形状,还可以根据工艺条件设置任意适于加工的截面形状,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具体实施。
一种实施例,在垂直于所述轴线12方向上,所述固持槽20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其中该圆弧从所述固持槽20远离所述轴线12的位置向所述轴线12的方向延伸时,即在所述收容孔10的径向朝向圆心的方向上,圆弧的开口宽度越来越大,在所述固持槽20的开口位置圆弧形的宽度达到最大,这样的形状设置可以保证所述固持腔02内的所述粘结剂30,与所述第一间隙01内的所述粘结剂30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即所述固持腔02内的所述粘结剂30均更充分的与所述固持腔02内的所述粘结剂30接触,而不会有所述镜筒100的部分材料介入两个空腔的连接位置,从而形成更好的粘接力。
进一步的,在垂直于所述轴线12方向上,所述固持槽20的截面形状还可以设置为锯齿形或波浪形(见图3、图4)。这样的形状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大所述固持槽20的内壁面积,同时增大所述固持腔02的体积,形成更好的粘接力。相应的,这样设置也可以将所述固持槽20的开口宽度设置为所述固持槽20在所述收容孔10的径向上的最大宽度。
一种实施例,对所述固持槽20与所述内壁11交界处的棱角,需要设置倒圆角。因为所述粘结剂30灌注于所述镜头200与所述镜筒100之间后,冷却形成固体,但所述粘结剂30的自身强度不高,因此过于尖锐的固体形变处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在后续的温度冲击、机械冲击循环试验中,或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所述粘结剂30的疲劳裂纹,甚至固体的所述粘结剂30断开等不利影响。为了消除这一隐患,可以采用对所述固持槽20与所述内壁11交界处的棱角倒圆角的方法,去除所述粘结剂30内的锋利倒角,消除应力集中。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固持槽20的截面采用锯齿形设置时,对于锯齿形上的多个锐角拐角形成的棱边,也可以设置圆角过渡,原理同上。
可以理解的,所述固持槽20的截面形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任意可加工的形状都能够运用于本实用新型方案中以增强所述镜头200与所述镜筒100之间的粘接力。
为了加强所述镜头200与所述镜筒100之间的粘接力,还可以沿所述内壁11的圆周方向上设多个所述固持槽20,形成多个所述固持腔02,在所述镜头200的所述外壁210上形成多方向的粘接力的加强,在增大所述粘结剂30的体积,和增大所述粘结剂30与所述镜筒100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还对应缓冲来自不同直径方向的冲击力,对所述镜头200形成保护。
可以理解的,所述固持槽20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为任意距离,也可以选择均布设置。当所述固持槽20均布于所述内壁11的圆周上时,所述镜头200的受力更均衡,有助于对所述镜头200和所述收容孔10的同轴度的保持。对于圆周上均布的另一种描述,即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固持槽20之间的距离相同。
一种实施例,所述收容孔10在所述第一端面001上的形状面积大于在所述第二面002上的形状面积,即所述收容孔10设置一定的倾斜度,或所述收容孔10沿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台阶面,靠近所述第一面001的一边形状面积尺寸更大,用于收容更多的所述粘结剂30,靠近所述第二面002的一边形状面积尺寸更小,用于定位所述镜头200。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便于所述镜筒100的拔模,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所述粘结剂30的总量,同时保证同轴度。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包括形状为圆柱形的镜头200,以及上述的镜筒100。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因为所述镜头200和所述镜筒100的间隙配合,同时具备了较高的安装精度和安装强度,使得镜头模组兼顾了成像效果和结构可靠性。使用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移动终端也因此降低了故障率,获得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镜筒100,通过在所述第一间隙01的基础上,增加所述固持腔02,改善了之前只由间隙窄小的所述第一间隙01内填充所述粘结剂30而造成的所述镜头200与所述镜筒100连接不够牢固的缺陷。其中,所述固持腔02不仅增加了所述镜筒100对于所述粘结剂30的收容体积,还增加了所述镜筒100与所述粘结剂30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一间隙01与所述固持腔02的连通,使得增加的所述粘结剂30连接在一起,粘接性更好。对于所述固持槽20的开口宽度、深度、截面形状和棱角倒圆的设计,都是细化所述固持槽20的进一步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粘接性。多个所述固持槽20均布于所述收容孔10的圆周上,对于所述镜头200的固持和缓冲效果都有一定的提高。使用本镜筒100的镜头模组,在安装精度和结构可靠性上都有了进一步的保障,而采用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移动终端,也收获了更佳的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镜筒,用于安装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筒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镜筒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收容孔,所述收容孔用于收容所述镜头,所述收容孔与所述镜头为间隙配合;
所述镜筒的内壁开设有固持槽,所述镜头通过填充于所述固持槽内的粘接剂与所述镜筒粘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槽自所述第一端面上向所述第二端面延伸,所述固持槽的长度小于所述收容孔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收容孔内壁的外沿上设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固持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固持槽之间距离相等。
5.如权利要求3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收容孔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固持槽在任意位置的截面形状均相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槽与所述镜筒内壁相交的开口宽度尺寸为所述固持槽的最大宽度尺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收容孔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固持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锯齿形或波浪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槽与所述收容孔的内壁交界处为倒圆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在所述第一端面上的形状面积大于在所述第二端面上的形状面积。
10.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种所述镜筒。
CN201721762657.7U 2017-12-15 2017-12-15 镜筒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Active CN207908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2657.7U CN207908773U (zh) 2017-12-15 2017-12-15 镜筒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2657.7U CN207908773U (zh) 2017-12-15 2017-12-15 镜筒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8773U true CN207908773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7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62657.7U Active CN207908773U (zh) 2017-12-15 2017-12-15 镜筒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87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2799A (zh) * 2017-12-15 2019-06-25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镜筒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WO2020142901A1 (zh) * 2019-01-08 2020-07-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2799A (zh) * 2017-12-15 2019-06-25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镜筒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WO2020142901A1 (zh) * 2019-01-08 2020-07-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08773U (zh) 镜筒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CN105552264B (zh) 电池的粘结固定构造
JP6137140B2 (ja) 組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81094B1 (ko) 조전지, 외장 튜브 구비 전지, 및 버스 바를 용접한 조전지의 제조 방법
JP6038961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4898351B (zh) 摄像模组及摄像装置
CN205283682U (zh) 摄像头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04749858A (zh) 摄像头模组的支架及摄像头模组
CN105093461A (zh) 摄像头模组
CN104902158A (zh) 摄像头模组支架及具有其的摄像头模组
CN104917944A (zh) 摄像头模组支架及具有其的摄像头模组
CN2901350Y (zh) 一体化镜头
CN108810353A (zh) 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
CN101334511A (zh) 一种影像装置组装方法
CN107995401A (zh) 芯片组件、摄像头、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的装配工艺
CN204809224U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模组感光芯片封装结构
CN102486560A (zh) 相机模组
CN204721433U (zh) 摄像头模组支架及具有其的摄像头模组
CN210090786U (zh) 镜头模组
CN107102498A (zh) 一种双摄像模组
CN204832632U (zh) 摄像头模组
CN109932799A (zh) 镜筒及包含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CN104902146B (zh) 摄像模组及摄像装置
CN101499689B (zh) 电机装配轴承时注胶固持的结构
CN205176463U (zh) 电路板组件、光源装置及投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1

Address after: 330096 no.1404,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Jinghao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Nanchang, Jiangxi, north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ng Jia Hu West Road, the ophelion Technology Park.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