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90092U -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90092U
CN207890092U CN201721898128.XU CN201721898128U CN207890092U CN 207890092 U CN207890092 U CN 207890092U CN 201721898128 U CN201721898128 U CN 201721898128U CN 207890092 U CN207890092 U CN 207890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ling
vacuum
air flue
fixing device
produc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981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澈
乔林成
王国策
黄艳丽
张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Mengniu Dai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Mengniu Dai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Mengniu Dai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Mengniu Dai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981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90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90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9009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其中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托模,具有带开口的容纳腔;弹性软模,具有用于固定待灌装容器的固定部,设置在容纳腔的开口处并与容纳腔的内壁围成密封空腔;真空吸附机构,包括真空发生元件和气道,气道连接真空发生元件与密封空腔;真空发生元件对密封空腔抽真空使弹性软模的固定部变形并对灌装容器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能够降低固定失误率和成本,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生产线灌装领域,需要对产品进行快速灌装,待灌装容器必须在高速切换工位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目前市场上提供的灌装生产线,在灌装时存在灌装容器跳动等不稳定问题,严重影响了灌装的质量和效率。
为此,现有技术采用了一种用于灌装设备的真空吸附装置,包括回转盘,回转盘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工位孔,工位孔内安装有管座,管座中心的上方设有异型孔,异型孔的结构与待灌装容器的结构相匹配,异型孔的下方设有通孔,该装置还包括机座,机座上连接有顶杆,顶杆上端固定有顶杆座,顶杆座内设有L型通孔,L型通孔的竖直孔从顶杆座的顶部中心穿出,水平孔从顶杆座的侧壁上穿出,水平孔的出口处连接有抽真空装置。该现有技术通过抽真空吸进异型孔内的待灌装容器,使得在灌装过程中不会出现容器的晃动,容器能够稳定的吸附在异型孔内,但是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先将真空吸附装置的异型孔结构与待灌装容器的相应结构对准,保证两者之间无缝对接,由于受待灌装容器的加工误差影响,要想保证每个待灌装容器均能与异型孔结构无缝对接十分困难,一旦两者之间存在缝隙,则难以在异型孔内形成真空吸附,从而丧失对待灌装容器的吸附力,导致待灌装容器晃动、脱落,不仅提高了灌装失误率,也增加了对待灌装容器的加工尺寸误差的控制成本,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并且,该现有技术应用于铝管的灌装,对于质薄而脆,或者其它易变形的软质待灌装容器而言,真空吸附将容器吸紧在异型孔处,容易导致容器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待灌装容器真空吸附固定失误率高、成本大,且不适于固定易损待灌装容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固定失误率和成本,适用范围更广的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的灌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托模,具有带开口的容纳腔;弹性软模,具有用于固定待灌装容器的固定部,设置在容纳腔的开口处并与容纳腔的内壁围成密封空腔;真空吸附机构,包括真空发生元件和气道,气道连接真空发生元件与密封空腔;真空发生元件对密封空腔抽真空使弹性软模的固定部变形并对灌装容器固定。
在托模上设置弹性软模,弹性软模与托模的容纳腔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空腔,真空发生元件对密封空腔抽真空,弹性软模的固定部在真空吸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弹性夹紧待灌装容器,弹性软模的设置不仅能够为待灌装容器提供弹性固定力,避免引起待灌装容器的挤压破损,使得固定装置既能适用于坚固容器,也能适用于脆弱易碎的容器;同时,当容器质轻易碎时,弹性夹紧力还能防止向容器内灌装粘性物料时容器被物料吸走;而且由于弹性软模与托模之间形成了密封空腔,待灌装容器只需放置于弹性软模的固定部内,弹性软模受吸力作用,其固定部即可自然吸紧待灌装容器,无需以待灌装容器和固定部的无缝对接为抽真空前提,弹性软模的固定部的弹性形变完全可以弥补待灌装容器的加工尺寸误差,使抽真空操作不受待灌装容器的加工尺寸误差影响,更有利于保证真空吸附的有效性,增强对待灌装容器的稳定固定,进一步防止待灌装容器晃动、脱落,提高了灌装效率。
弹性软模具有凹腔,凹腔的开口处为固定部。
凹腔受真空吸附作用进一步向容纳腔的底部贴附,使得位于凹腔开口处的固定部随之发生形变向内收缩,对待灌装容器的侧壁形成弹性夹紧。
凹腔的开口处设有由外向内倾斜的斜面。由于威化壳等待灌装容器为了便于托模,其周向侧壁设置为斜面,凹腔开口处的斜面适于与威化壳这类容器的侧壁配合,增大弹性软模与容器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加强对容器侧壁的弹性夹紧。
弹性软模与托模之间设置有密封配合的台阶面。便于弹性软模与托模之间密封连接,保证两者之间空腔的密封性。
真空吸附机构还包括控制真空发生元件与气道之间通断的压头机构,压头机构包括:压头,其上成型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的一端与真空发生元件连通;和驱动压头移动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适于带动压头朝向气道方向移动并使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气道对接连通;反之,驱动部件驱动压头朝向远离气道方向移动断开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气道的连通。
通过压头机构控制真空发生元件与气道之间的通断,可以在托模随着灌装模板间隙式移动的过程中,压头机构控制压头逐批与停滞于其位置处的待灌装容器的气道连通,抽真空吸附弹性软模固定待灌装容器,灌装完毕后压头与气道断开,释放容器,容器随灌装模板进入下一个工位;通过压头机构控制通断还能避免反复开闭真空发生元件,有利于保持真空发生元件内的负压环境,保证在对每个托模进行抽真空时,真空发生元件内的负压不足,影响对弹性软模的吸附。
压头为弹性压头,能够与气道快速实现弹性密封,反复对准不易损坏。
气道与压头对接的部分为锥形配合面,锥形配合面更易对准。
气道包括主干道和若干与主干道连通的支干道,若干支干道与若干托模的密封空腔一一对应连通,主干道与真空发生元件连通。多个托模通过一个主干道与真空发生元件连通,真空发生元件能够一次对多个托模抽真空,固定效率更高。
一种灌装设备,包括:灌装机构;灌装模板,可移动地设置于灌装机构下方,具有板体以及设置于板体上的若干灌装位;以及上述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托模与灌装位一一对应地设置于灌装位上。
托模随着板体相对于罐装机构移动,固定装置逐批对托模进行真空吸附固定,罐装机构逐批对待灌装容器进行灌装,灌装完毕后灌装模板继续移动,带动托模进入下一工位,这种灌装设备,待灌装容器固定稳固,不易晃动、脱落,灌装失误率低,灌装效率高。
气道适于与真空发生元件连接的端口朝上固定在板体上,真空发生元件位于灌装模板的上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易损待灌装容器指的是易碎或易变形的待灌装容器,例如,威化壳、蛋卷、纸质底壳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与灌装模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灌装模板;2-托模;3-弹性软模;4-气道;5-压头;6-真空发生元件;7-驱动部件;8-固定部;9锥形孔;10-密封空腔;11-待灌装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托模2,具有带开口的容纳腔;弹性软模3,具有用于固定待灌装容器11的固定部8,设置在容纳腔的开口处并与容纳腔的内壁围成密封空腔10;真空吸附机构,包括真空发生元件6和气道4,气道4连接真空发生元件6与密封空腔10;真空发生元件6对密封空腔10抽真空使弹性软模3的固定部8变形并对灌装容器固定。
在托模2上设置弹性软模3,弹性软模3与托模2的容纳腔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空腔10,真空发生元件6对密封空腔10抽真空,弹性软模3的固定部8在真空吸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弹性夹紧待灌装容器11,弹性软模3的设置不仅能够为待灌装容器11提供弹性固定力,避免引起待灌装容器11的挤压破损,使得固定装置既能适用于坚固容器,也能适用于脆弱易碎的容器;同时,当容器质轻易碎时,弹性夹紧力还能防止向容器内灌装粘性物料时容器被物料吸走;而且由于弹性软模3与托模2之间形成了密封空腔10,待灌装容器11只需放置于弹性软模3的固定部8内,弹性软模3受吸力作用,其固定部8即可自然吸紧待灌装容器11,无需以待灌装容器11和固定部8的无缝对接为抽真空前提,弹性软模3的固定部8的弹性形变完全可以弥补待灌装容器11的加工尺寸误差,使抽真空操作不受待灌装容器11的加工尺寸误差影响,更有利于保证真空吸附的有效性,增强对待灌装容器11的稳定固定,进一步防止待灌装容器11晃动、脱落,提高了灌装效率。
其中待灌装容器11为威化壳,为了托模2方便,威化壳的周向侧壁倾斜设置。
托模2的容纳腔的开口处设置有径向凸台,能够挂在灌装模板1的灌装位上,弹性软模3的周向边缘密封地搭接固定在径向凸台上,弹性软模3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腔,密封空腔10位于凹腔的下方,由凹腔与容纳腔的底部之间预留的间隙构成;固定部8为凹腔的开口处,凹腔受真空吸附作用进一步向容纳腔的底部贴附,使得位于凹腔开口处的固定部8随之发生形变向内收缩,对待灌装容器11的侧壁形成弹性夹紧,并且凹腔的开口处的内壁具有由外向内倾斜的斜面,凹腔开口处的斜面适于与威化壳这类容器的倾斜侧壁配合,增大弹性软模3与容器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加强对容器侧壁的弹性夹紧。
每个托模2的容纳腔底部开设有连接气道4的开口,气道4包括主干道和若干与主干道连通的支干道,每个支干道与每个密封空腔10一一对应连通,主干道与真空发生元件6连通,如图1所示,四个托模2通过一个主干道连通至真空发生元件6,并且主干道与真空发生元件6连接的一端设置为锥形孔9,方便对接。
真空吸附机构还包括控制真空发生元件6与气道4之间通断的压头5机构,压头5机构包括压头5和驱动部件7,压头5上成型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的一端与真空发生元件6连通;驱动部件7适于带动压头5朝向气道4方向移动并使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气道4对接连通;反之,驱动部件7驱动压头5朝向远离气道4方向移动断开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气道4的连通。通过压头5机构控制真空发生元件6与气道4之间的通断,可以在托模2随着灌装模板1间隙式移动的过程中,压头5机构控制压头5逐批与停滞于其位置处的待灌装容器11的气道4连通,抽真空吸附弹性软模3固定待灌装容器11,灌装完毕后压头5与气道4断开,释放容器,容器随灌装模板1进入下一个工位;通过压头5机构控制通断还能避免反复开闭真空发生元件6,有利于保持真空发生元件6内的负压环境,保证在对每个托模2进行抽真空时,真空发生元件6内的负压不足,影响对弹性软模3的吸附。
压头5为弹性压头5,压头5呈梭形,连通通道沿梭形的轴线方向设置,能够与主干道的锥形孔9形成锥面配合。
真空发生元件6为真空泵;驱动部件7为气动驱动部件7。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灌装设备,包括灌装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灌装机构下方的灌装模板1,灌装模板1具有板体以及设置于板体上的若干灌装位;以及上述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托模2与灌装位一一对应地设置于灌装位上。
灌装位为成型于板体上的安装口,若干灌装位成排地间隔设置,托模2嵌于安装口内,气道4的主体设置在板体下方,气道4适于与真空发生元件6连接的端口朝上固定在板体上,真空发生元件6和压头5均位于灌装模板1的上方,托模2随着板体相对于罐装机构移动,固定装置逐批对托模2进行真空吸附固定,罐装机构逐批对待灌装容器11进行灌装,灌装完毕后灌装模板1继续移动,带动托模2进入下一工位,这种灌装设备,待灌装容器11固定稳固,不易晃动、脱落,灌装失误率低,灌装效率高。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固定部为凹腔的开口处,凹腔开口处的内壁竖直设置。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真空发生元件为其它负压源。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气道主体设置在灌装模板的板体上方。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每个托模与一个气道单独连通。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驱动部件为电动驱动部件。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模(2),具有带开口的容纳腔;
弹性软模(3),具有用于固定待灌装容器(11)的固定部(8),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围成密封空腔(10);
真空吸附机构,包括真空发生元件(6)和气道(4),所述气道(4)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元件(6)与所述密封空腔(10);所述真空发生元件(6)对所述密封空腔(10)抽真空使所述弹性软模(3)的固定部(8)变形并对所述灌装容器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模(3)具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开口处为所述固定部(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开口处设有由外向内倾斜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模(3)与所述托模(2)之间设置有密封配合的台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附机构还包括控制所述真空发生元件(6)与所述气道(4)之间通断的压头(5)机构,所述压头(5)机构包括:
压头(5),其上成型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真空发生元件(6)连通;和
驱动所述压头(5)移动的驱动部件(7),所述驱动部件(7)适于带动所述压头(5)朝向所述气道(4)方向移动并使所述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气道(4)对接连通;反之,所述驱动部件(7)驱动所述压头(5)朝向远离所述气道(4)方向移动断开所述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气道(4)的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5)为弹性压头(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4)与所述压头(5)对接的部分为锥形配合面。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4)包括主干道和若干与所述主干道连通的支干道,若干所述支干道与若干所述托模(2)的所述密封空腔(10)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主干道与所述真空发生元件(6)连通。
9.一种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灌装机构;
灌装模板(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灌装机构下方,具有板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板体上的若干灌装位;
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所述托模(2)与所述灌装位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灌装位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4)的端口朝上固定在所述板体上,所述真空发生元件(6)位于所述灌装模板(1)的上方。
CN201721898128.X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890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8128.XU CN20789009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8128.XU CN20789009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90092U true CN207890092U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50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98128.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89009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900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2590A (zh) * 2017-12-29 2018-05-29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2590A (zh) * 2017-12-29 2018-05-29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9798B (zh) 蜂巢式浸甩涂覆机
CN207890092U (zh)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CN105905602A (zh) 一种吸盘
CN106553904A (zh) 一种液晶玻璃基板搬运装置
CN205739455U (zh) 一种吸盘
CN108082590A (zh) 一种待灌装容器的固定装置及灌装设备
CN203832816U (zh) 纸箱开箱成型机构
CN112791915A (zh) 自动称重断胶装置
CN215886315U (zh) 对中罩及灌装系统
CN215362033U (zh) 一种热封抽真空装置
CN211139707U (zh) 一种下料斗密封装置
CN208119501U (zh) 一种易拉罐抓取装置
CN210030881U (zh) 一种平板式pecvd设备进出料腔
CN213822577U (zh) 一种空心胶囊分离机构
CN207903169U (zh) 一种密封型的包装铁罐
CN207388275U (zh) 吹瓶机专用封口气缸
CN207670965U (zh) 一种真空乳液瓶
CN215050387U (zh) 一种干细胞培养瓶
CN220045167U (zh) 一种双点限位口红硅胶模具
CN219309207U (zh) 一种瓶盖用密封圈快速粘胶装置
CN216093758U (zh) 高密封性离心管
CN109818007A (zh) 钒电池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CN110091351A (zh) 吸放装置及其真空发生器
CN219560119U (zh) 一种白酒玻璃瓶加工喷涂设备
CN208690309U (zh) 一种用于电芯封口的真空封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