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80156U - 截止阀 - Google Patents
截止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80156U CN207880156U CN201820149281.0U CN201820149281U CN207880156U CN 207880156 U CN207880156 U CN 207880156U CN 201820149281 U CN201820149281 U CN 201820149281U CN 207880156 U CN207880156 U CN 2078801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extension
- shut
- valve port
- port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截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以及从所述阀体(1)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第二延伸部(12)以及第三延伸部(13),所述第一延伸部(11)、所述第二延伸部(12)以及所述第三延伸部(13)的内部均形成流体通道;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阀口部(14),所述阀口部(14)设置有阀口,所述阀口部(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41),所述第一环形槽(141)同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12)以及所述第三延伸部(13)的流体通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止阀,冷媒流体的路径没有大的转折,流动相对平顺,不易产生涡流,因此压力损失较小,从而降低了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截止阀。
背景技术
在空调系统中,主要包括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截止阀等部件,其中,截止阀主要用于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起到控制冷媒流路通断的作用。
请参考图1,图1为背景技术一种典型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截止阀安装在室外机上,该截止阀包括阀体1′和阀杆2′;其中,阀体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14',并在第一延伸部14'开设第一通道11′,下端开设有第二通道12′;阀杆2′设于阀体1′的内腔中,阀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阀体1′的内腔壁面上设有与阀杆2′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从而阀杆2′转动时,在螺纹副的作用下在阀体1′内腔中上下运动,以便关闭或连通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
空调机安装前,转动阀杆2′下移,以使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处于关闭状态,即将冷媒等流体通路断开,空调机安装后,再转动阀杆2′上移,以使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处于连通状态,即将冷媒等流体通路连通。
以图1所示,第二通道12′为室外系统侧通道,第一通道11′为室内系统侧通道,其外端设有与室内机连接用的接管螺母3′。
此外,该截止阀还在阀体右端设置有充注结构,以便于向空调机内填充冷媒。具体地,截止阀还设置有第二延伸部13',该充注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3'内的气门芯4′,以便通过其向空调机内填充冷媒。当然,也可以不在截止阀阀体上设置充注结构,而将充注结构另行设置。
背景技术所揭示的截止阀,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大致呈90度夹角,即意味着冷媒在流动过程中需要进行较大的转向,并且由于阀杆2'的阻挡,冷媒流体可能会产生涡流,使得冷媒的压力损失变大,从而能耗变高。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减少冷媒压力损失、降低能耗的截止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截止阀,能够减少冷媒压力损失并降低能耗。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截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以及从所述阀体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内部均形成流体通道;
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口部,所述阀口部设置有阀口,所述阀口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同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三延伸部的流体通道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对若干技术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或者细化,以形成以下各种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阀口部的阀口内径。
所述阀口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环形槽。
所述第二环形槽设置有周壁部,所述周壁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内径相适应。
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阀口部的阀口内径;所述阀口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设置有周壁部,所述周壁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内径相适应。
由于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分别设置在阀口部的两侧,使得阀口部两侧的流道腔体容积变大,使得流体具有更加充分的流动空间,减小了流体在流经阀口部时所发生的节流效应,进一步降低了压力损失,减小了能耗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一种典型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实施方式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实施方式截止阀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二实施方式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三实施方式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仅是为了方便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只能采用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启示下,得出等同的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实施方式也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2、图3,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止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实施方式截止阀的立体示意图。
截止阀包括阀体1和阀杆2;其中,阀体1具有从本体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第二延伸部12以及第三延伸部13,其中第一延伸部11的内部形成管状的通道,第二延伸部12的内部也形成管状的通道。第一延伸部11具有第一中心轴线S1,第二延伸部12具有第二中心轴线S2,S1与S2可以设置为互相平行,并且具有设定的间距D。设第一延伸部11的内径为d1,第二延伸部12的内径为d2,则满足以下关系式:
0<D<d1,且0<D<d2。
第一连接管111与第一延伸部11固定连接,这样,第一延伸部11与第一连接管111具有相同的第一中心轴线S1;同时,第二连接管121与第二延伸部12固定连接,第二延伸部12与第二连接管121同样具有相同的第二中心轴线S2。
这样,当冷媒从第一连接管111流入时,可以沿着阀体1内部流入第二连接管121,由于第一中心轴线S1与第二中心轴线S2大致平行,流体的路径没有大的转折,流动相对平顺,不易产生涡流,因此压力损失较小,从而降低了能耗。
阀体1的第三延伸部13也大致呈管状,其内部设置有阀杆2,阀杆2可以在第三延伸部13的内部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发生相对位移,当操作阀杆2旋转时,可以使阀杆远离或者接近设置于阀体内部的阀口部14。阀口部14开设有阀口,当阀杆2与阀口部14相抵触时,截止阀的阀口处于关闭状态,冷媒的流通路径被切断。当阀杆2远离阀口部14时,截止阀的阀口处于导通状态。
为了保证阀杆2与阀体1之间的密封性能,在两者之间设置有软性密封件,同时,在第三延伸部13的端部,还设置有阀帽3,当阀帽3通过螺纹配合与第三延伸部13接触时,两者之间形成金属硬密封,从而保证了截止阀的密封性能。
第三延伸部13具有第三中心轴线S3,其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部12的延伸方向具有锐角夹角,如图2所示,S2与S3具有夹角α,其中,α满足以下条件:
0<α<90°。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可以将α设置为30°<α<60°。
这种设置方式,便于阀口部14的加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充注端5,充注端5可以设置在与第一中心轴线S1、第二中心轴线S2、第三中心轴线S3所在平面均垂直的方向,即S1、S2、S3位于同一平面,而充注端5的中心轴线与该平面垂直设置,如图3所示。
在截止阀的底部还设置有安装部4,安装部4用于与制冷系统中的安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安装部4不局限于图2或图3所示的结构,而是可以根据安装环境作出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以满足安装要求。
请参照图4、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二实施方式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放大图。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方式,对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相同结构且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同一附图标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各部件的描述同样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以下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加以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阀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41以及第二环形槽142,第一环形槽141以及第二环形槽142分别设置在阀口部14的两侧。其中,第一环形槽141与第二延伸部12的内部通道以及第三延伸部13的内部通道相连通;第二环形槽142与第一延伸部11的内部通道相连通。
第一环形槽141的宽度大于阀口部14的阀口内径。
由于与阀杆2配合的需要,阀口部14的内径通常小于阀体各延伸部的内径,而由于第一环形槽141与第二环形槽142分别设置在阀口部14的两侧,使得阀口部两侧的流道腔体容积变大,使得流体具有更加充分的流动空间,减小了流体在流经阀口部14时所发生的节流效应,进一步降低了压力损失,减小了能耗损失。
第二环形槽142具有周壁部1421,周壁部1421的宽度与第一延伸部11的内径相适应,如图5所示,在图示的左上方,周壁部1421与第一延伸部11直接相邻,冷媒流体可以直接沿着第一延伸部11流入第二环形槽142;在图示的右下方,冷媒从第一延伸部11流入后经过阀体内部的过渡后流入第二环形槽。这种结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冷媒流动的平顺性,并访止产生较大的涡流现象。
当然,还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各种变换,比如可以仅设置第一环形槽141,而不设置第二环形槽142,同样能够起到降低压力损失的作用。
请参照图6、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三实施方式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部放大图。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方式,对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相同结构且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同一附图标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各部件的描述同样适用于第三实施方式。以下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加以详细描述。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阀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凹陷部113,凹陷部113大体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1和第二延伸部12之间,并位于阀体1的内部,使得从第一延伸部11所形成的通道流入的冷媒从凹陷部113流过,然后再进入第二延伸部所形成的通道。
凹陷部113具有第一流通段1131以及第二流通段1132,并在第一流通段1131与第二流通段1132的交接处形成最低点X。以图5所示的视图为基准,最低点X的位置低于第一延伸部11的内壁,即最低点X与第一延伸部11的内壁具有沿第一延伸部11径向的距离d3。
这样,由于凹陷部113的设置,以及凹陷部113的最低点X不高于第一延伸部11的内壁,使得冷媒流道在第一延伸部11和第二延伸部12之间的过渡部位通道增大,当冷媒从第一延伸部11流向第二延伸部12时,不会明显的阻隔,即不会产生阶梯状流道,从而有利于流体平顺地通过,减少了流体阻力增加而造成额外的压力损失。
在具体加工时,可以将刀具从第三延伸部13的内部伸入,通过切削加工的方式直接成型上述凹陷部113。
上述三种实施方式,并非互为排他性的技术方案,三种实施方式可以任意两两结合而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或者三种实施方式共同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申请的技术启示下作出各种组合,此处不再一一赘述组合之后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基准,为便于描述而引入的;以及部件名称中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也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引入的,并不意味着对部件的任何次序作出任何的限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截止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截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以及从所述阀体(1)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第二延伸部(12)以及第三延伸部(13),所述第一延伸部(11)、所述第二延伸部(12)的内部均形成流体通道;
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阀口部(14),所述阀口部(14)设置有阀口,所述阀口部(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41),所述第一环形槽(141)同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12)以及所述第三延伸部(13)的流体通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槽(141)的宽度大于所述阀口部(14)的阀口内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口部(14)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环形槽(14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槽(142)设置有周壁部(1421),所述周壁部(1421)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1)的内径相适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槽(141)的宽度大于所述阀口部(14)的阀口内径;所述阀口部(14)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环形槽(142);所述第二环形槽(142)设置有周壁部(1421),所述周壁部(1421)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1)的内径相适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49281.0U CN207880156U (zh) | 2018-01-29 | 2018-01-29 | 截止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49281.0U CN207880156U (zh) | 2018-01-29 | 2018-01-29 | 截止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80156U true CN207880156U (zh) | 2018-09-18 |
Family
ID=63509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49281.0U Active CN207880156U (zh) | 2018-01-29 | 2018-01-29 | 截止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80156U (zh) |
-
2018
- 2018-01-29 CN CN201820149281.0U patent/CN2078801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82189B (zh) | 三通球阀 | |
WO2020259380A1 (zh) | 流体管理组件 | |
CN202420050U (zh) | 空调用双向节流阀 | |
CN106247004A (zh) | 节流装置及空调器 | |
CN207864653U (zh) | 截止阀 | |
CN207880156U (zh) | 截止阀 | |
CN207864727U (zh) | 截止阀 | |
CN109253261A (zh) | 节流截止阀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094518A (zh) | 截止阀 | |
JP2023541113A (ja) | 止め弁、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空調システム | |
CN104422211B (zh) | 空调器及其短管节流阀 | |
CN110454978A (zh) | 进水装置及热水器 | |
CN107917557A (zh) |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 |
CN206072515U (zh) | 节流装置及空调器 | |
CN207365517U (zh) |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 |
CN203770138U (zh) |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 |
CN106767099A (zh) | 一种内表面强化型的高效传热管 | |
CN207486062U (zh) | 截止阀 | |
CN206410586U (zh) | 一种内表面强化型的高效传热管 | |
CN202252154U (zh) | 一种单向阀 | |
CN207297938U (zh) | 一种电动阀 | |
CN206131410U (zh) | 一种旋转式空气换热器 | |
CN206478907U (zh) | 一种截止节流阀 | |
CN201462082U (zh) | 低热传导四通换向阀 | |
CN205784053U (zh) | 节流组件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