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5517U -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5517U
CN207365517U CN201721391802.5U CN201721391802U CN207365517U CN 207365517 U CN207365517 U CN 207365517U CN 201721391802 U CN201721391802 U CN 201721391802U CN 207365517 U CN207365517 U CN 207365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heating
valve chamber
spool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918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焕锐
李德鹏
陈禹贵
王宏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s Co Ltd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s Co Ltd,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918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5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5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5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为降低节流短管在节流过程中的液流噪音而发明。一种节流短管,用于空调制冷系统,包括流通有冷媒的管体,所述管体内固定有制冷阀体和制热阀体,所述制冷阀体用于空调制冷时对冷媒的节流,所述制热阀体用于空调制热时对冷媒的节流,所述管体内设有降噪腔,所述降噪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管体的内径,所述降噪腔位于所述制冷阀体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和/或,位于所述制热阀体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本实用新型用于制冷系统冷媒的节流。

Description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如今,空调器等制冷设备由于可低温储存物品而被广泛使用。在这些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内,节流部件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而节流部件一般有三种,分别为毛细管、节流短管和电子膨胀阀。其中,由于节流短管结构简单,对于空调整机的生产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在空调上,多数采用节流短管节流,以提高整机生产效率。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流短管,如图1所示,包括管体01,管体01内设有制冷阀体02和制热阀体03,制冷阀体02和制热阀体03的第一端的外壁与管体01内壁密封连接,第二端的外壁与管体01内壁具有一定的间隙,在制冷阀体02和制热阀体03的第二端内分别设有制冷阀芯021和制热阀芯031,制冷阀芯021内设有可使冷媒通过的制冷阀芯孔023,制热阀芯031内设有可使冷媒通过的制热阀芯孔033,制冷阀芯021可沿制冷阀体02第二端的内壁滑动,且制冷阀体02第二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管体01连通的制冷导流孔022;制热阀芯031可沿制热阀体03第二端的内壁滑动,且制热阀体03第二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管体01连通的制热导流孔032。
当空调制冷时,如图2所示,冷媒从管体01右侧流向左侧,冷媒先进入制热阀体03内,制热阀芯031受冷媒压力,沿制热阀体03第二端的内壁向左移动,使位于制热阀体03第二端的内壁上的制热导流孔032打开,进而冷媒经过制热阀芯03的制热阀芯孔033和制热导流孔032节流,继续流向管体01的左侧,然后进入制冷阀体02内,制冷阀芯021受冷媒压力,沿制冷阀体02第二端的内壁向左移动,进而封堵制冷导流孔022,使冷媒经过制冷阀芯021的制冷阀芯孔023流向管体01左侧;
当空调制热时,如图3所示,冷媒与制冷时的流向相反,从管体01左侧流向右侧,冷媒先进入制冷阀体02内,制冷阀芯021受冷媒压力,沿制冷阀体02第二端的内壁向右移动,使制冷导流孔022打开,进而冷媒经过制冷阀芯02的制冷阀芯孔023和制冷导流孔022节流,继续流向管体01的右侧,然后进入制热阀体03内,制热阀芯031受冷媒压力,沿制热阀体03第二端的内壁向右移动,进而封堵制热导流孔032,使冷媒经过制热阀芯031的制热阀芯孔033流向管体01右侧。
但是,参照图1和图4,现有技术的节流短管的管体01的内径在节流前后是基本一样的,尤其是在空调制冷模式时节流短管在节流的过程中,冷媒是由高温高压的气液混合体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体进入蒸发器,节流过程由于冷媒温度、压力、流速的急速变化,这样就会在节流后会产生节流噪音传到空调室内侧,进而在室内侧能听到明显的液流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可降低节流短管在节流过程中的液流噪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流短管,用于空调制冷系统,包括流通有冷媒的管体,所述管体内固定有制冷阀体和制热阀体,所述制冷阀体用于空调制冷时对冷媒的节流,所述制热阀体用于空调制热时对冷媒的节流,所述管体内设有降噪腔,所述降噪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管体的内径,所述降噪腔位于所述制冷阀体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和/或,位于所述制热阀体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流短管,由于在管体内设置了降噪腔,且降噪腔的内径大于管体的内径。这样,当冷媒由内径较小的管体流动至内径较大的降噪腔内时,可以缓解冷媒流速,进而降低液流噪音。同时,为了确保降噪腔可以降低节流短管节流时的噪音,降噪腔设置在节流短管的节流部件后方,即,降噪腔位于制冷阀体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和/或,位于制热阀体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由此,确保降噪腔对节流短管节流后液流噪音的降低。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在空调器的制冷循环系统内设有上述的节流短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由于在制冷循环系统内设有上述的节流短管,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即,可降低节流短管在节流过程中的液流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节流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节流短管的在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节流短管的在制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节流短管的管体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流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流短管的管体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流短管的降噪腔设置在制冷阀体和制热阀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流短管的降噪腔设置在制冷阀体和制热阀体之间的管体外观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流短管的制冷阀体节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流短管的制冷阀体节流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流短管的制热阀体节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管体;2-制冷阀体;21-制冷阀腔;211-制冷阀腔进口;212-制冷阀腔出口;22-制冷阀芯;23-制冷节流孔;24-制冷导流孔;3-制热阀体;31-制热阀腔;311-制热阀腔进口;312-制热阀腔出口;32-制热阀芯;33-制热节流孔;34-制热导流孔;4-降噪腔;41-降噪网;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或装配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流短管,用于空调制冷系统,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流通有冷媒的管体1,管体1内固定有制冷阀体2和制热阀体3,制冷阀体2用于空调制冷时对冷媒的节流,制热阀体3用于空调制热时对冷媒的节流,管体1内设有降噪腔4,降噪腔4的内径大于管体1的内径,降噪腔4位于制冷阀体2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和/或,位于制热阀体3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流短管,参照图5,由于在管体1内设置了降噪腔4,且降噪腔4的内径大于管体1的内径。这样,当冷媒由内径较小的管体1流动至内径较大的降噪腔4内时,可以缓解冷媒流速,进而降低液流噪音。同时,为了确保降噪腔4可以降低节流短管节流时的噪音,降噪腔4设置在节流短管的节流部件后方,即,降噪腔4位于制冷阀体2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和/或,位于制热阀体3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由此,确保降噪腔4对节流短管节流后液流噪音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降噪腔4可以是仅设置在制冷阀体2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或,降噪腔4仅设置在制热阀体3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或,在在制冷阀体2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和制热阀体3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都设置。一般的,由于空调制热模式时,室内侧属于高温气体,且对冷媒的节流是朝向室外侧流动的,因此,室内侧的噪音相对较小。在减少制作工艺,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优选将降噪腔4设置在制冷阀体2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
降噪腔4的内径与管体1的内径的相差大小关系决定了缓解冷媒经过节流后的流速的效果,根据多次实验验证,降噪腔4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管体1内径的二倍时,效果最佳。
为了进一步降低液流噪音,如图5所示,降噪腔4内设有降噪网41。降噪网4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缓解冷媒流速,且降低声音传递效果,进而增加降低液流噪音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降噪腔4设置在节流短管的节流部件后方的要求,降噪腔4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同时,降噪腔4设置的位置需要根据制冷阀体2和制热阀体3内部具体结构来确定。例如,参照图2,当空调制冷时,冷媒从管体01右侧流向左侧,先经过制热阀芯03,再经过制冷阀芯02,制冷阀芯02节流的后方为管体01的左侧,因此,如图5所示,降噪腔4可以为一个,设置在管体1的左侧;参照图3,当空调制热时,冷媒从管体01左侧流向右侧,先经过制冷阀芯02,再经过制热阀芯03,制热阀芯02节流的后方为管体01的右侧,因此,如图5所示,降噪腔4可以为一个,设置在管体1的右侧。这样,为使在空调制冷和制热时都可以降低液流噪音,如图5所示,降噪腔4可以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管体1的左右两侧。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便于加工制造,考虑在降噪器4为一个的时候,可以使在空调制冷和制热时都可以降低液流噪音,参照图7,可使制冷阀体2和制热阀体3的节流的后方流向都位于管体1的中部,这样,可将降噪腔4设置在制冷阀体2和制热阀体3之间。即,如图7和图8所示,管体1内沿空调制冷时冷媒流动的方向,依次固定制冷阀体2和制热阀体3,降噪腔4位于制冷阀体2和制热阀体3之间。
为实现制冷阀体2和制热阀体3的节流的后方流向都位于管体1的中部,如图9和图10所示,制冷阀体2内具有制冷阀腔21,制冷阀腔21内沿空调制冷时冷媒流动的方向的两端依次设有制冷阀腔进口211和制冷阀腔出口212,制冷阀腔21内可滑动连接有制冷阀芯22,制冷阀芯22上开设有制冷节流孔23和制冷导流孔24,制冷节流孔23两端的开口分别与制冷阀腔进口211和制冷阀腔出口212对应,制冷导流孔24的一端的开口与制冷阀腔进口211对应,另一端的开口与制冷阀腔21设置制冷阀腔出口212一侧的内壁对应;
制热阀体3内具有制热阀腔31,制热阀腔31内沿空调制热时冷媒流动的方向的两端依次设有制热阀腔进口311和制热阀腔出口312,制热阀腔31内可滑动连接有制热阀芯32,制热阀芯32上开设有制热节流孔33和制热导流孔34,制热节流孔33两端的开口分别与制热阀腔进口311和制热阀腔出口312对应,制热导流孔34的一端的开口与制热阀腔进口311对应,另一端的开口与制热阀腔31设置制热阀腔出口312一侧的内壁对应。
这样,参照图9和图10,当空调为制冷模式时,冷媒由管体1左侧流向右侧,具体地,冷媒先通过制冷阀腔进口211进入制冷阀腔21内,进而制冷阀腔21内的制冷阀芯22受冷媒流动的压力向左移动,使制冷节流孔23与制冷阀腔出口212对应,制冷导流孔24的一端抵靠在制冷阀腔出口212旁的制冷阀腔21的内壁上,被制冷阀腔21的内壁封堵,冷媒只能从制冷节流孔23流通,达到节流的目的。然后,冷媒从制冷阀腔出口212流出,并进入降噪腔4内,由于降噪腔4的内径比管体1的内径大,而且降噪腔4内设置有降噪网41,进而可以降低冷媒节流后的噪音。冷媒经过降噪腔4后,从制热阀腔出口312进入制热阀腔31内,制热阀芯32受冷媒流动的压力向左移动,使制热节流孔33和制热导流孔34均与制热阀腔进口311连通,进而冷媒从制热节流孔33和制热导流孔34流向管体1的左侧,并在冷媒循环系统内循环;
参照图11,当空调为制热模式时,冷媒由管体1右侧流向左侧,具体地,冷媒先通过制热阀腔进口311进入制热阀腔31内,进而制热阀腔31内的制热阀芯32受冷媒流动的压力向右移动,使制热节流孔33与制热阀腔出口312对应,制热导流孔34的一端抵靠在制热阀腔出口312旁的制热阀腔31的内壁上,被制热阀腔31的内壁封堵,冷媒只能从制热节流孔33流通,达到节流的目的。然后,冷媒从制热阀腔出口312流出,并进入降噪腔4内,由于降噪腔4的内径比管体1的内径大,而且降噪腔4内设置有降噪网41,进而可以降低冷媒节流后的噪音。冷媒经过降噪腔4后,从制冷阀腔出口212进入制冷阀腔21内,制冷阀芯22受冷媒流动的压力向右移动,使制冷节流孔23和制冷导流孔24均与制冷阀腔进口211连通,进而冷媒从制冷节流孔23和制冷导流孔24流向管体1的右侧,并在冷媒循环系统内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空调的制冷系统的冷媒制冷流动方向和制热流动方向为相反的方向,图9、图10和图11中仅为了方便描述,将图中冷媒由右向左流动视为冷媒制冷流向,冷媒由左向右流动视为冷媒制热流向,在实际的方案中上述表达并不对保护范围造成限定。
为了在制冷阀体2节流时,制冷阀腔21的内壁可以将制冷阀芯22上的制冷导流孔24封堵,且制热节流孔33和制热导流孔34不被封堵;以及,在制热阀体3节流时,制热阀腔31的内壁可以将制热阀芯32上的制热导流孔34封堵,且制冷节流孔23和制冷导流孔24不被封堵,如图10所示,制冷阀芯22靠近制冷阀腔出口212的一端的外轮廓,与制冷阀腔21的内轮廓相适应,且当制冷阀芯22滑动至制冷阀腔进口211的一端时,制冷阀芯22与制冷阀腔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制热阀芯32靠近制热阀腔出口312的一端的外轮廓,与制热阀腔31的内轮廓相适应,且当制热阀芯32滑动至制热阀腔进口311的一端时,制热阀芯32与制热阀腔3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如图10所示为具体地一种实现方式,制冷阀腔21的两端均设置内倒角,制冷阀芯22靠近制冷阀腔出口212的一端设置外倒角,制冷阀芯22靠近制冷阀腔进口211的一端为平端面;制热阀腔31的两端均设置内倒角,制热阀芯32靠近制热阀腔出口312的一端设置外倒角,制热阀芯32靠近制热阀腔进口311的一端为平端面。这样,当制冷阀体2节流时,制冷阀芯22靠近制冷阀腔出口212的一端的外倒角和制冷阀腔21的内倒角相适应配合,可将制冷导流孔24封堵,且制热阀芯32靠近制热阀腔进口311的一端的平端面和制热阀腔31的内倒角由于无法相适应配合,必然存在间隙,以确保制热节流孔33和制热导流孔34不被封堵;当制热阀体3节流时,制热阀芯32靠近制热阀腔出口312的一端的外倒角和制热阀腔31的内倒角相适应配合,可将制热导流孔34封堵,且制冷阀芯22靠近制冷阀腔进口211的一端的平端面和制冷阀腔21的内倒角由于无法相适应配合,必然存在间隙,以确保制冷节流孔23和制冷导流孔24不被封堵。
制冷阀芯22上的制冷节流孔23和制冷导流孔24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以及制热阀芯32上的制热节流孔33和制热导流孔34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为了简化结构,且易于实现,如图10所示,制冷节流孔23为一个,设置在制冷阀芯22的中心,制冷导流孔24为两个,分别靠近制冷阀芯22的外边缘的两侧;制热节流孔33为一个,设置在制热阀芯32的中心,制热导流孔34为两个,分别靠近制热阀芯32的外边缘的两侧。
为了可以过滤冷媒内的杂质,管体1内对应制冷阀体2对冷媒节流时的进口处,以及对应制热阀体3对冷媒节流时的进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5。
需要说明的是,制冷阀芯22和制热阀芯32的移动可以由冷媒压力来驱动,当然也可以由其他驱动装置驱动,例如,制冷阀芯22和制热阀芯32均为磁性材料制成,进而采用电磁线圈驱动制冷阀芯22和制热阀芯32的移动,也可以实现节流短管在制冷和制热时对冷媒的节流。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的制冷循环系统内设有上述的节流短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由于在制冷循环系统内设有上述的节流短管,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即,可降低节流短管在节流过程中的液流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流短管,可以应用到所有的冷暖制冷系统内,包括移动空调、挂壁空调、整体空调,以及其他具有冷暖制冷系统的设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节流短管,用于空调制冷系统,包括流通有冷媒的管体,所述管体内固定有制冷阀体和制热阀体,所述制冷阀体用于空调制冷时对冷媒的节流,所述制热阀体用于空调制热时对冷媒的节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设有降噪腔,所述降噪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管体的内径,所述降噪腔位于所述制冷阀体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和/或,位于所述制热阀体对冷媒节流时的出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体内径的二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腔内设有降噪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沿空调制冷时冷媒流动的方向,依次固定所述制冷阀体和所述制热阀体,所述降噪腔位于所述制冷阀体和所述制热阀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阀体内具有制冷阀腔,所述制冷阀腔内沿空调制冷时冷媒流动的方向的两端依次设有制冷阀腔进口和制冷阀腔出口,所述制冷阀腔内可滑动连接有制冷阀芯,所述制冷阀芯上开设有制冷节流孔和制冷导流孔,所述制冷节流孔两端的开口分别与所述制冷阀腔进口和所述制冷阀腔出口对应,所述制冷导流孔的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制冷阀腔进口对应,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制冷阀腔设置所述制冷阀腔出口一侧的内壁对应;
所述制热阀体内具有制热阀腔,所述制热阀腔内沿空调制热时冷媒流动的方向的两端依次设有制热阀腔进口和制热阀腔出口,所述制热阀腔内可滑动连接有制热阀芯,所述制热阀芯上开设有制热节流孔和制热导流孔,所述制热节流孔两端的开口分别与所述制热阀腔进口和所述制热阀腔出口对应,所述制热导流孔的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制热阀腔进口对应,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制热阀腔设置所述制热阀腔出口一侧的内壁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阀芯靠近所述制冷阀腔出口的一端的外轮廓,与所述制冷阀腔的内轮廓相适应,且当所述制冷阀芯滑动至所述制冷阀腔进口的一端时,所述制冷阀芯与所述制冷阀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制热阀芯靠近所述制热阀腔出口的一端的外轮廓,与所述制热阀腔的内轮廓相适应,且当所述制热阀芯滑动至所述制热阀腔进口的一端时,所述制热阀芯与所述制热阀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阀腔的两端均设置内倒角,所述制冷阀芯靠近所述制冷阀腔出口的一端设置外倒角,所述制冷阀芯靠近所述制冷阀腔进口的一端为平端面;
所述制热阀腔的两端均设置内倒角,所述制热阀芯靠近所述制热阀腔出口的一端设置外倒角,所述制热阀芯靠近所述制热阀腔进口的一端为平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节流孔为一个,设置在所述制冷阀芯的中心,所述制冷导流孔为两个,分别靠近所述制冷阀芯的外边缘的两侧;所述制热节流孔为一个,设置在所述制热阀芯的中心,所述制热导流孔为两个,分别靠近所述制热阀芯的外边缘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对应所述制冷阀体对冷媒节流时的进口处,以及对应所述制热阀体对冷媒节流时的进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制冷循环系统内设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流短管。
CN201721391802.5U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Active CN207365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91802.5U CN207365517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91802.5U CN207365517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5517U true CN207365517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421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91802.5U Active CN207365517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55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7557A (zh) * 2017-10-26 2018-04-17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7557A (zh) * 2017-10-26 2018-04-17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0304B (zh) 空调室外机、多功能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8224838A (zh) 空调器系统
CN205351870U (zh) 一种带截止功能的四通换向阀结构
CN106931676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7917557A (zh)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CN204063308U (zh) 空调系统
CN207365517U (zh)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CN104048448B (zh) 引射制冷装置、循环系统、空气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06695426U (zh) 空调系统
CN107270594A (zh)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CN206944541U (zh)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CN106931675B (zh) 喷射式循环系统和空调
CN105910317B (zh) 速热三联供系统
CN205090486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07299643U (zh) 冷媒充注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10220276U (zh) 可供冷风、热风、热水、冷水的系统
CN105115067A (zh) 空调系统
CN206572810U (zh) 空调器
CN204629842U (zh) 空调器
CN106247667A (zh)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229067U (zh) 四通换向阀
CN206072515U (zh) 节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5953455A (zh) 压缩机系统及控制方法、空调系统
CN105890218B (zh) 可实现热回收的三联供系统
CN100547274C (zh) 二次节流双向热力膨胀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