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70138U -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 Google Patents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70138U
CN203770138U CN201420182225.9U CN201420182225U CN203770138U CN 203770138 U CN203770138 U CN 203770138U CN 201420182225 U CN201420182225 U CN 201420182225U CN 203770138 U CN203770138 U CN 203770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thalpy
lower flange
valve block
hol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822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会军
林子琪
赵旭敏
卢林高
罗发游
肖周勇
刘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822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70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70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701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下法兰组件包括开设有增焓孔的下法兰,还包括设置于增焓孔的出气端处并覆盖出气端的阀片,且所述下法兰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阀片的沉槽,所述阀片的边缘通过抵接件抵接在所述沉槽的底壁上。关闭增焓管件时,增焓孔的进气端的压力小于增焓孔出气端的压力,阀片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防止冷媒气体经增焓孔倒流入增焓管件中。开启增焓管件时,若增焓管件的补气量滞后,则增焓孔的进气端的压力仍然小于增焓孔出气端的压力,阀片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防止冷媒气体经增焓孔倒流入增焓管件中。无论在开启还是关闭增焓管件时,均可避免冷媒气体经增焓孔倒流入增焓管件中,保证了增焓压缩机的性能。

Description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背景技术
当室外温度很低时,室外机热交换能力下降,压缩机正常回气口的回气量减少,压缩机功率降低,不能发挥最好效果。因此需要及时向压缩机的压缩腔中补充冷媒气体,从而增加压缩机排气量,使得室内机热交换器制热的循环制冷剂量增加,实现制热量增加。具备向压缩腔中补充冷媒气体功能的压缩机成为增焓压缩机,目前增焓压缩机一般为双级增焓压缩机或者单级增焓压缩机。
如图1所示,双级增焓压缩机主要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法兰、上气缸、隔板01、下气缸02和下法兰03,其中双级增焓压缩机主要在下法兰03上开设增焓孔,增焓孔的进气口与增焓管件连通,增焓孔的出气口与增焓腔连通。增焓管件使得冷媒气体经增焓孔流至增焓压缩机的增焓腔中与气缸的冷媒气体混合,其中增焓孔的进气口位于下法兰03的进气侧,增焓孔的出气口即为下法兰03的出气侧。
然而,双级增焓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当关闭增焓管件时,由于增焓管件内的气压瞬间变低常常发生冷媒气体倒流回增焓管件的现象;当开启增焓管件时,增焓管件中补气滞后也会发生冷媒气体流入增焓管件的现象,如此则影响了增焓压缩机的性能,导致增焓压缩机的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冷媒气体回流至增焓管件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法兰组件,该下法兰组件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冷媒气体回流至增焓管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下法兰组件的增焓压缩机。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法兰组件,用于增焓压缩机,包括开设有增焓孔的下法兰,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增焓孔的出气端处并覆盖所述出气端的阀片,且所述下法兰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阀片的沉槽,所述阀片的边缘通过抵接件抵接在所述沉槽的底壁上。
优选地,上述下法兰组件中,所述抵接件具体为弹性挡圈。
优选地,上述下法兰组件中,所述抵接件具体为金属挡圈。
优选地,上述下法兰组件中,所述抵接件与所述沉槽的内壁为过盈配合。
优选地,上述下法兰组件中,所述阀片的边缘与所述沉槽的内壁相抵。
优选地,上述下法兰组件中,还包括与所述下法兰的具有所述阀片的一侧密封连接的下盖板,所述下法兰的具有所述阀片的一侧开设有增焓腔。
优选地,上述下法兰组件中,所述阀片包括环座和挡片,所述挡片通过环形连接部与所述环座连接,且所述环形连接部具体为沿着由挡片至环座方向半径逐渐增加的渐变弧状,所述挡片能够通过所述环形连接部相对于环座活动。
优选地,上述下法兰组件中,所述抵接件抵压在所述环座上。
一种增焓压缩机,包括下法兰组件,所述下法兰组件为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法兰组件。
优选地,上述增焓压缩机中,所述增焓压缩机为双级增焓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法兰组件主要用于增焓压缩机,其包括下法兰、阀片以及抵接件,下法兰上开设有增焓孔,增焓孔贯穿下法兰,增焓孔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出气端,且增焓孔的进气端位于下法兰的进气侧,增焓孔的出气端位于下法兰的出气侧,增焓孔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的增焓管件连通,出气端与压缩机的增焓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增焓孔的出气端处设置有覆盖出气端的阀片,并且下法兰上开设有沉槽,可以将阀片固定设置在沉槽中,抵接件将阀片的边缘密封固定在沉槽的底壁上,即阀片的边缘与沉槽的底壁密封,且阀片的边缘固定在沉槽的底壁上。阀片的中心部位应该与增焓孔的出气端对应,当增焓孔的进气端的压力大于出气端的压力时,压力差迫使阀片开启通气,冷媒气体流过增焓孔,当增焓孔的进气端的压力小于出气端的压力时,压力差迫使阀片关闭,冷媒气体不能流过增焓孔。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法兰组件时,由于增焓孔的出气端固定设置有阀片,只有当增焓进气端的压力大于其出气端压力时,冷媒气体才可以流过增焓孔。如此则当关闭增焓管件时,增焓孔的进气端的压力瞬间变小且小于压缩机的增焓腔和增焓孔出气端的压力,此时阀片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防止冷媒气体经增焓孔倒流入增焓管件中。当开启增焓管件时,若增焓管件的补气量滞后,则增焓孔的进气端的压力仍然小于压缩机的增焓腔和增焓孔出气端的压力,此时阀片也处于关闭状态,进而可以防止冷媒气体经增焓孔倒流入增焓管件中。当开启增焓管件一段时间后,增焓孔的进气端的压力大于其出气端的压力,此时由于压力作用阀片开启,以使得冷媒气体可以通过增焓孔进而进入增焓腔。由上可知,无论在开启增焓管件时还是关闭增焓管件时,只要增焓孔的进气端的压力小于压缩机的增焓腔的压力,阀片便处于关闭状态,避免了冷媒气体经增焓孔倒流入增焓管件中,保证了增焓压缩机的性能,提高了增焓压缩机的效率且使其更加节能。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增焓压缩机,该增焓压缩机包括上述任一种下法兰组件。由于上述的下法兰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下法兰组件的增焓压缩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双级增焓压缩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下法兰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下法兰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下法兰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下法兰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01-隔板、02-下气缸、03-下法兰;
1-下法兰、11-增焓腔、12-增焓孔、13-沉槽、2-阀片、21-挡片、22-环形连接部、23-环座、3a-金属挡圈、3b-弹性挡圈、4-下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法兰组件,该下法兰组件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冷媒气体回流至增焓管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下法兰组件的增焓压缩机。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法兰组件主要用于增焓压缩机,其包括下法兰1、阀片2以及抵接件,下法兰1上开设有增焓孔12,增焓孔12贯穿下法兰1,增焓孔12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出气端,且增焓孔12的进气端位于下法兰1的进气侧,增焓孔12的出气端位于下法兰1的出气侧,增焓孔12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的增焓管件连通,出气端与压缩机的增焓腔11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增焓孔12的出气端处设置有覆盖出气端的阀片2,并且下法兰1上开设有沉槽13,可以将阀片2固定设置在沉槽13中,抵接件将阀片2的边缘密封固定在沉槽13的底壁上,即阀片2的边缘与沉槽13的底壁密封,且阀片2的边缘固定在沉槽13的底壁上。阀片2的中心部位应该与增焓孔12的出气端对应,当增焓孔12的进气端的压力大于出气端的压力时,压力差迫使阀片2开启通气,冷媒气体流过增焓孔12,当增焓孔12的进气端的压力小于出气端的压力时,压力差迫使阀片2关闭,冷媒气体不能流过增焓孔12。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法兰组件时,由于增焓孔12的出气端固定设置有阀片2,只有当增焓进气端的压力大于其出气端压力时,冷媒气体才可以流过增焓孔12。如此则当关闭增焓管件时,增焓孔12的进气端的压力瞬间变小且小于压缩机的增焓腔11和增焓孔12出气端的压力,此时阀片2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防止冷媒气体经增焓孔12倒流入增焓管件中。当开启增焓管件时,若增焓管件的补气量滞后,则增焓孔12的进气端的压力仍然小于压缩机的增焓腔11和增焓孔12出气端的压力,此时阀片2也处于关闭状态,进而可以防止冷媒气体经增焓孔12倒流入增焓管件中。当开启增焓管件一段时间后,增焓孔12的进气端的压力大于其出气端的压力,此时由于压力作用阀片2开启,以使得冷媒气体可以通过增焓孔12进而进入增焓腔11。由上可知,无论在开启增焓管件时还是关闭增焓管件时,只要增焓孔12的进气端的压力小于压缩机的增焓腔11的压力,阀片2便处于关闭状态,避免了冷媒气体经增焓孔12倒流入增焓管件中,保证了增焓压缩机的性能,提高了增焓压缩机的效率且使其更加节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抵接件可以为金属挡圈3a,金属挡圈3a的抵在阀片的边缘上可以防止冷媒气体从阀片2的边缘处倒流。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抵接件可以为弹性挡圈3b。
为了进一步保证阀片2边缘的密封性,其中抵接件可以与沉槽13为过盈配合,即抵接件和阀片2均位于沉槽13内部,且抵接件的外壁与沉槽13的内壁过盈配合,进一步防止冷媒气体从阀片2的边缘处倒流。相应的,金属挡圈3a或者弹性挡圈3b与沉槽13的内壁过盈配合。当然,抵接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沉槽13内壁连接,比如粘结,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固定阀片2以防止其发生径向位移,阀片2放置于沉槽13中,沉槽13的内壁与阀片2的边缘相抵,如此有沉槽13的内壁的限制,阀片2不能再进行径向位移。其中,沉槽13的直径应该大于增焓孔12的直径,且增焓孔12与沉槽13同轴设置,如此沉槽13与增焓孔12共同形成阶梯孔,阀片2与沉槽13的底壁贴合,当增焓孔12的进气端的压力大于其出气端时,阀片2的局部由于压力作用向远离进气端的方向移动,使得阀片2与沉槽13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进而冷媒气体可以从阀片2与沉槽13底壁之间的间隙流过。当增焓孔12的进气端的压力小于其出气端时,阀片2与沉槽13的底壁紧密贴合,两者之间不具有间隙,冷媒气体不能通过。
优选地,增焓压缩机的增焓腔11可以开设在下法兰的具有阀片2的一侧,且该下法兰组件还包括与下法兰1的具有阀片2的一侧密封连接的下盖板4,即下盖板4与下法兰1密封连接以实现增焓腔11的密封。如此增焓孔12的出气端直接位于增焓腔11内壁上,即增焓孔12直接与增焓腔11连通,从而避免了设计其它管道将增焓孔12与增焓腔11连通,使得该下法兰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当然,增焓腔11还可以开设在下盖板4或者增焓压缩机的隔板上,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碟片2可以包括环座23和挡片21,并且挡片21通过环形连接部22与环座23连接,环形连接部22具体为沿着由挡片21至环座23方向半径逐渐增加的渐变弧状,挡片21能够通过环形连接部22相对于环座23活动。即挡片21覆盖贴合在增焓孔12的出气端,挡片21相对于环座23活动时远离增焓孔12的出气端时可以实现通气。环形连接部22具体为渐变弧状,且由挡片21至环座23方向,环形连接部22的半径逐渐增加。进一步地,抵接件可以直接抵压在环座23上,当然也可以抵接在环形连接部22的边缘处,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阀片2可以为蝶形阀片,其型号可以为QXT-B096,如此可以使得补充的冷媒气体向四周分散进入。当然,阀片2还可以为其它形状的阀片,在此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下法兰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增焓压缩机,该增焓压缩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下法兰组件。由于该增焓压缩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下法兰组件,所以该增焓压缩机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进一步地,该增焓压缩机可以为双级增焓压缩机,其更加高效节能,当然也可以为单级增焓压缩机,在此不作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下法兰组件,用于增焓压缩机,包括开设有增焓孔(12)的下法兰(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增焓孔(12)的出气端处并覆盖所述出气端的阀片(2),且所述下法兰(1)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阀片(2)的沉槽(13),所述阀片(2)的边缘通过抵接件抵接在所述沉槽(13)的底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具体为弹性挡圈(3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具体为金属挡圈(3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与所述沉槽(13)的内壁为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2)的边缘与所述沉槽(13)的内壁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下法兰(1)的具有所述阀片(2)的一侧密封连接的下盖板(4),所述下法兰(1)的具有所述阀片(2)的一侧开设有增焓腔(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2)包括环座(23)和挡片(21),所述挡片通过环形连接部(22)与所述环座(23)连接,且所述环形连接部(22)具体为沿着由挡片(21)至环座(23)方向半径逐渐增加的渐变弧状,所述挡片(21)能够通过所述环形连接部(22)相对于环座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抵压在所述环座(23)上。
9.一种增焓压缩机,包括下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法兰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法兰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焓压缩机为双级增焓压缩机。
CN201420182225.9U 2014-04-15 2014-04-15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70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2225.9U CN203770138U (zh) 2014-04-15 2014-04-15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2225.9U CN203770138U (zh) 2014-04-15 2014-04-15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70138U true CN203770138U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8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82225.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70138U (zh) 2014-04-15 2014-04-15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701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9348A (zh) * 2014-04-15 2014-07-2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CN109469620A (zh) * 2018-12-18 2019-03-15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及卧式增焓涡旋压缩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9348A (zh) * 2014-04-15 2014-07-2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CN103939348B (zh) * 2014-04-15 2016-08-3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CN109469620A (zh) * 2018-12-18 2019-03-15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及卧式增焓涡旋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2019B2 (en) Electric floating ball valve
WO2016180250A1 (zh) 空调器
CN203770138U (zh)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CN204647386U (zh) 流体阀组件和用于流体阀组件的密封套筒
CN103939349A (zh)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CN107228227B (zh) 气流蝶阀
CN105466088A (zh) 热力膨胀阀和具有该热力膨胀阀的热泵系统
CN203770139U (zh)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CN103939348A (zh) 增焓压缩机及其下法兰组件
CN217381640U (zh) 截止阀及其制冷系统
WO2022012303A1 (zh) 截止阀
CN207131887U (zh) 一种具有通风功能的蝶阀
CN201706081U (zh) 冷热进水管
CN206159541U (zh) 回复式电动三通阀
CN102734491A (zh) 转换阀上部
CN206786060U (zh) 一种先导膜片式电磁动截止阀
CN105485979A (zh) 热力膨胀阀和具有该热力膨胀阀的热泵系统
CN205479389U (zh) 上装式蝶阀
CN215630458U (zh) 一种感应大便阀流量调节阀
CN218818447U (zh) 一种阀体内衬氟结合结构
CN207033581U (zh) 圆盘式冷却器
CN202867903U (zh) 一种新型塑料阀门
CN211175470U (zh) 一种单阀门集成式中餐燃气灶的主气球阀结构
CN104089052B (zh) 水龙头组件
CN212564544U (zh) 一种止回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3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