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68316U -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68316U
CN207868316U CN201721310692.5U CN201721310692U CN207868316U CN 207868316 U CN207868316 U CN 207868316U CN 201721310692 U CN201721310692 U CN 201721310692U CN 207868316 U CN207868316 U CN 207868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group
conveying
changement
lead
acid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106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东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Zhejiang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Zhejiang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Zhejiang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Zhejiang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106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68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68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683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提供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旨在解决极群组输送过程中转向的技术问题,其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一换向机构、阻挡机构、第二换向机构以及第二输送机构,极群组由第一输送机构输入,通过利用第一转向机构将水平放置到极群组进行90°转向,使极群组竖直放置,随后,利用第二转向机构,实现极群组的转向,使极群组从第二转向机构逐一、有序输出,实现了全自动化极群组转向输出,满足了铅酸电池极群的排列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机器换人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电池的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在加工时,需要将正负极板进行叠加,并在正负极板之间利用隔板纸进行包裹,使正负极板形成极群,再将极群安装不同规格的电池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列,但是由于极群在排列时相邻两极群是中心对称,因此,现有极群排列入电池壳的方式是手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
在专利号为CN205985232UD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带缓存的蓄电池极群的步进装置,可以连续地排列蓄电池极群,便于蓄电池极群统一抓取及摆放,同时缩短抓取等待时间,提高作业效率,但是其无法实现极群的自动换向,实现水平输送的极群转为竖直放置输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其通过利用第一转向机构将水平放置到极群组进行90°转向,使极群组竖直放置,随后,利用第二转向机构,实现极群组转向,从第二转向机构输出逐一、有序的输出,解决了极群组输送过程中转向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全自动化极群组转向输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包括极群组,所述极群组包括包膜后的极群以及固定套,所述极群插设于所述固定套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为L形设置,其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安装部与纵向设置的第二安装部;
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沿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上输送有若干水平放置的所述极群组;
第一换向机构,所述第一换向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其接收该第一输送机构上输送的水平放置的所述极群组,并将该极群组进行90°旋转后输出,使该极群组竖直放置,其包括第一换向组件与第一侧推组件;
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输出端的下方,其受所述第一换向机构的挤压,对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输送的所述极群组进行阻挡限位;
第二换向机构,所述第二换向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连接部,其对所述第一换向机构换向输出的所述极群组进行换向并输出;以及
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其用于对所述第二换向机构输出的所述极群组进行逐一、有序输出。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
若干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均沿所述安装架的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安装架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辊的两侧,其对该输送辊上输送的所述极群组进行限位纠偏;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辊上,其驱动所述输送辊同步旋转。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任一所述输送辊的一侧,其与该输送辊同轴连接,并电动该输送辊转动;
若干链轮,所述链轮均一一套设于所述输送辊的一侧;以及
链条,所述链轮为回转设置,其围绕所述链轮设置,其通过与所述链轮的配合带动所述输送辊同步旋转。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
换向槽,所述换向槽的一端绕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连接部转动设置,其另一端悬空设置的中部设置,且其中部设置有方形的极群放置槽,所述换向槽的前侧壁上设置有一字的卡槽;以及
气动弹簧,所述气动弹簧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其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铰接,且其下端与所述换向槽的悬空端铰接。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换向组件还包括搭接单元,所述搭接单元设置于所述换向槽的末端,其将所述换向槽与所述第二换向机构进行搭接。
作为改进,所述搭接单元包括:
搭接块,所述搭接块对称设置于所述极群放置槽的末端,其与所述换向槽铰接;以及
钩簧,所述钩簧的一端与搭接块的底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换向槽的底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侧推组件包括:
第一侧推气缸,所述第一侧推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下方,其推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一致;以及
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第一侧推气缸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为L形设置,且其包括推动板与卡合板,所述推动板为竖直设置,所述卡合板为横向设置,该卡合板与所述卡槽对应配合。
作为改进,所述阻挡机构包括:
阻挡板,所述阻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其位于所述第一侧推组件的上方,且其两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该阻挡板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为斜坡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所述阻挡板的下方,且其通过连杆与所述阻挡板固定连接;
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为斜坡设置,其斜坡面与所述第一滑块的斜坡面配合滑动设置,以及
滑杆,所述滑杆的截面为φ形设置,其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其首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其末端与所述换向槽挤压配合。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换向机构包括:
接料盘,所述接料盘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推组件的后侧;
第二侧推气缸,所述第二侧推气缸设置于所述接料盘的一侧,其面向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以及
第二侧推板,所述第二侧推板与所述第二侧推气缸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由所述第二侧推气缸推动,将所述接料盘上的所述极群组输出至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入端。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
输送履带,所述输送履带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回转设置;
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输送履带的一侧,其带动所述输送履带旋转;以及
搭接板,所述搭接板设置于所述输送履带与所述接料盘之间,其连接所述输送履带与接料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第一转向机构将水平放置到极群组进行90°转向,使极群组竖直放置,随后,利用第二转向机构将极群组侧推转向,实现极群组从第二转向机构输出,实现极群组的自动换向,加快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自动操作;
(2)本实用新型在设置第一转向机构时,利用极群组自身的重量使换向盘带动放置于其内的极群组进行转向,使极群组从水平放置转为竖直放置,实现极群组的第一次自动转向;
(3)本实用新型在设置第一转向机构时,利用极群组自身的重量对阻挡机构进行挤压,使阻挡板上升,对第一输送机构上输送后续的极群组形成阻挡,避免后续输送的极群组发生干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巧妙,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极群组的自动换向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极群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换向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换向槽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侧推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侧推组件工作结构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换向组件与第一侧推组件配合机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阻挡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阻挡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滑块与滑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滑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包括极群组1,所述极群组1包括包膜后的极群11以及固定套12,所述极群11插设于所述固定套12内,包括:
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为L形设置,其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安装部21与纵向设置的第二安装部22;
第一输送机构3,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沿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上输送有若干水平放置的所述极群组1;
第一换向机构4,所述第一换向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的输出端,其接收该第一输送机构3上输送的水平放置的所述极群组1,并将该极群组1进行90°旋转后输出,使该极群组1竖直放置,其包括第一换向组件41与第一侧推组件42;
阻挡机构5,所述阻挡机构5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输出端的下方,其受所述第一换向机构4的挤压,对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上输送的所述极群组1 进行阻挡限位;
第二换向机构6,所述第二换向机构6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2的连接部,其对所述第一换向机构4换向输出的所述极群组1进行旋转变向并输出,使输出后的相邻两所述极群组1中心对称,该第二换向机构6 包括第二换向组件61与第二侧推组件62;以及
第二输送机构7,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沿所述第二安装部22的长度方向设置,其用于对所述第二换向机构6输出的所述极群组1进行逐一、有序输出。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包括:
若干输送辊31,所述输送辊31均沿所述安装架2的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
限位板32,所述限位板32沿安装架2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辊31 的两侧,其对该输送辊31上输送的所述极群组1进行限位纠偏;以及
驱动组件33,所述驱动组件33设置于所述输送辊31上,其驱动所述输送辊31同步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33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33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1设置于任一所述输送辊31的一侧,其与该输送辊31同轴连接,并电动该输送辊31转动;
若干链轮332,所述链轮332均一一套设于所述输送辊31的一侧;以及
链条333,所述链条333为回转设置,其围绕所述链轮332设置,其通过与所述链轮332的配合带动所述输送辊31同步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完成PVC膜包裹后的极群11放置在固定套12内形成极群组 1,极群组1由输送辊31水平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为了防止极群组1跑偏,通过设置限位板32对极群组1进行限位纠偏。
如图4与图5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换向组件41包括:
换向槽411,所述换向槽411的一端绕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连接部转动设置,其另一端悬空设置的中部设置,且其中部设置有方形的极群放置槽4111,所述换向槽41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一字的卡槽4112;
气动弹簧412,所述气动弹簧41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两侧,其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铰接,且其下端与所述换向槽411的悬空端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换向组件41还包括搭接单元413,所述搭接单元413设置于所述换向槽411的末端,其将所述换向槽411与所述第二换向机构6进行搭接。
如图4与图8进一步的,所述搭接单元413包括:
搭接块4131,所述搭接块4131对称设置于所述极群放置槽4111的末端,其与所述换向槽411铰接;以及
钩簧4132,所述钩簧4132的一端与搭接块4131的底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换向槽411的底部连接。
如图6、图7与图8所示,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推组件42包括:
第一侧推气缸421,所述第一侧推气缸421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的下方,其推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的输送方向一致;以及
第一推板422,所述第一推板422与所述第一侧推气缸421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为L形设置,且其包括推动板4221与卡合板4222,所述推动板 4221为竖直设置,所述卡合板4222为横向设置,该卡合板4222与所述卡槽4112 对应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换向槽411设置与第一输送机构3的输出端,初始时,换向槽411水平设置,极群放置槽4111正对第一输送机构3水平设置,自第一输送机构3输出的极群组1进入到极群放置槽4111内,由于极群组1的重量,气动弹簧412被拉长,换向槽411沿其与第一安装部11的连接位置旋转90°后,受第一安装部11的限制,呈竖直设置,此时极群放置槽4111内的极群组1成竖直放置状态。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第一侧推气缸421推动第一推板422对极群放置槽4111 内的极群组1进行推动输出时,卡合板4222与卡槽4112卡合,避免换向槽411 由于极群组1脱离的原因,被气动弹簧412带动回复。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机群组1被第一侧推组件42侧推输出时,首先推动搭接块4131旋转,对称设置的搭接块4131打开形成输出通道与第二换向机构6 形成搭接状态,极群组1通过搭接块4131输出。
值得注意的是,搭接块4131与换向槽411承载极群组1的面重合设置,避免极群组1卡在搭接块4131与换向槽411的连接位置处。
如图9、图10与图1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阻挡机构5包括:
阻挡板51,所述阻挡板51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的输出端,其位于所述第一侧推组件42的上方,且其两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2上,该阻挡板51 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
第一滑块52,所述第一滑块52为斜坡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所述阻挡板51 的下方,且其通过连杆与所述阻挡板51固定连接;
第二滑块53,所述第二滑块53为斜坡设置,其斜坡面与所述第一滑块52 的斜坡面配合滑动设置,以及
滑杆54,所述滑杆54的截面为φ形设置,其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2上,其首端与所述第二滑块53固定连接,其末端与所述换向槽411挤压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换向槽411旋转90°后挤压滑竿54,滑竿54受到挤压后,带动第二滑块53向前顶推,第二滑块53与第一滑块52的斜坡面配合,将第一滑块52顶起,使阻挡板51向上顶升,在第一输送机构3中形成阻挡,将第一输送机构3上输送的极群组1进行阻挡限位。
如图12所示,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滑杆54的截面采用φ形设置,是为了限制滑杆54不会发生转动,保证第一滑块52与第二滑块53斜坡面的配合。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换向机构6包括:
接料盘61,所述接料盘6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推组件42的后侧;
第二侧推气缸62,所述第二侧推气缸62设置于所述接料盘61的一侧,其面向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设置;以及
第二侧推板63,所述第二侧推板63与所述第二侧推气缸62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由所述第二侧推气缸62推动,将所述接料盘61上的所述极群组1输出至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的输入端。
需要说明的是,接料盘61接收第一侧推组件42自换向槽411内推出的极群组1,当极群组1放置在接料盘61上后,由第二侧推气缸62带动第二侧推板63 将极群组1侧推输出至第二输送机构7上。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包括:
输送履带71,所述输送履带71沿所述第二安装部22的长度方向回转设置;
第二驱动电机7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2设置于所述输送履带71的一侧,其带动所述输送履带71旋转;以及
搭接板73,所述搭接板73设置于所述输送履带71与所述换向盘611之间,其连接所述输送履带71与换向盘611。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到输送履带71上的极群组1,在进入输送履带71时,极易受惯性向后倾倒,此时,第二侧推板622对极群组1进行支撑,使其可以在输送履带71上竖直输出。
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输送机构3将水平放置的若干极群组1有序的进行输出,当极群组1 输送到第一输送机构3的末端时,极群组1进入到极群放置槽4111内,由于极群组1的重量,气动弹簧412被拉长,换向槽411沿其与第一安装部11的连接位置旋转90°后,受第一安装部11的限制,呈竖直设置,此时极群放置槽4111 内的极群组1成竖直放置状态,随后,第一侧推气缸421推动第一推板422对极群放置槽4111内的极群组1进行推动输出时,卡合板4222与卡槽4112卡合,避免换向槽411由于极群组1脱离的原因,被气动弹簧412带动回复;极群组1 输送到接料盘61上,之后由第二侧推气缸62进行侧推输出至第二输送机构7 上;最后由第二输送机构7进行逐一、有序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包括极群组(1),所述极群组(1)包括包膜后的极群(11)以及固定套(12),所述极群(11)插设于所述固定套(12)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为L形设置,其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安装部(21)与纵向设置的第二安装部(22);
第一输送机构(3),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沿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上输送有若干水平放置的所述极群组(1);
第一换向机构(4),所述第一换向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的输出端,其接收该第一输送机构(3)上输送的水平放置的所述极群组(1),并将该极群组(1)进行90°旋转后输出,使该极群组(1)竖直放置,其包括第一换向组件(41)与第一侧推组件(42);
阻挡机构(5),所述阻挡机构(5)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输出端的下方,其受所述第一换向机构(4)的挤压,对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上输送的所述极群组(1)进行阻挡限位;
第二换向机构(6),所述第二换向机构(6)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2)的连接部,其对所述第一换向机构(4)换向输出的所述极群组(1)进行换向并输出;以及
第二输送机构(7),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沿所述第二安装部(22)的长度方向设置,其用于对所述第二换向机构(6)输出的所述极群组(1)进行逐一、有序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包括:
若干输送辊(31),所述输送辊(31)均沿所述安装架(2)的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
限位板(32),所述限位板(32)沿安装架(2)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辊(31)的两侧,其对该输送辊(31)上输送的所述极群组(1)进行限位纠偏;以及
驱动组件(33),所述驱动组件(33)设置于所述输送辊(31)上,其驱动所述输送辊(31)同步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3)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33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1)设置于任一所述输送辊(31)的一侧,其与该输送辊(31)同轴连接,并电动该输送辊(31)转动;
若干链轮(332),所述链轮(332)均一一套设于所述输送辊(31)的一侧;以及
链条(333),所述链条(333)为回转设置,其围绕所述链轮(332)设置,其通过与所述链轮(332)的配合带动所述输送辊(31)同步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组件(41)包括:
换向槽(411),所述换向槽(411)的一端绕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连接部转动设置,其另一端悬空设置的中部设置,且其中部设置有方形的极群放置槽(4111),所述换向槽(41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一字的卡槽(4112);以及
气动弹簧(412),所述气动弹簧(41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两侧,其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铰接,且其下端与所述换向槽(411)的悬空端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向组件(41)还包括搭接单元(413),所述搭接单元(413)设置于所述换向槽(411)的末端,其将所述换向槽(411)与所述第二换向机构(6)进行搭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单元(413)包括:
搭接块(4131),所述搭接块(4131)对称设置于所述极群放置槽(4111)的末端,其与所述换向槽(411)铰接;以及
钩簧(4132),所述钩簧(4132)的一端与搭接块(4131)的底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换向槽(411)的底部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推组件(42)包括:
第一侧推气缸(421),所述第一侧推气缸(421)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的下方,其推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的输送方向一致;以及
第一推板(422),所述第一推板(422)与所述第一侧推气缸(421)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为L形设置,且其包括推动板(4221)与卡合板(4222),所述推动板(4221)为竖直设置,所述卡合板(4222)为横向设置,该卡合板(4222)与所述卡槽(4112)对应配合。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5)包括:
阻挡板(51),所述阻挡板(51)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的输出端,其位于所述第一侧推组件(42)的上方,且其两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2)上,该阻挡板(51)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
第一滑块(52),所述第一滑块(52)为斜坡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所述阻挡板(51)的下方,且其通过连杆与所述阻挡板(51)固定连接;
第二滑块(53),所述第二滑块(53)为斜坡设置,其斜坡面与所述第一滑块(52)的斜坡面配合滑动设置,以及
滑杆(54),所述滑杆(54)的截面为φ形设置,其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2)上,其首端与所述第二滑块(53)固定连接,其末端与所述换向槽(411)挤压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机构(6)包括:
接料盘(61),所述接料盘(6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推组件(42)的后侧;
第二侧推气缸(62),所述第二侧推气缸(62)设置于所述接料盘(61)的一侧,其面向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设置;以及
第二侧推板(63),所述第二侧推板(63)与所述第二侧推气缸(62)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由所述第二侧推气缸(62)推动,将所述接料盘(61)上的所述极群组(1)输出至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的输入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包括:
输送履带(71),所述输送履带(71)沿所述第二安装部(22)的长度方向回转设置;
第二驱动电机(7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2)设置于所述输送履带(71)的一侧,其带动所述输送履带(71)旋转;以及
搭接板(73),所述搭接板(73)设置于所述输送履带(71)与所述接料盘(61)之间,其连接所述输送履带(71)与接料盘(61)。
CN201721310692.5U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68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0692.5U CN207868316U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0692.5U CN207868316U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68316U true CN207868316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74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1069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68316U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683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4366A (zh) * 2018-09-28 2019-01-25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下料机构
CN109807743A (zh) * 2019-02-24 2019-05-28 烟台大学 一种用于圆形板类零件由水平到垂直的自动转位机构
CN111231508A (zh) * 2020-02-27 2020-06-05 杭州吴杭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连续印刷烘干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4366A (zh) * 2018-09-28 2019-01-25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下料机构
CN109264366B (zh) * 2018-09-28 2023-11-10 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下料机构
CN109807743A (zh) * 2019-02-24 2019-05-28 烟台大学 一种用于圆形板类零件由水平到垂直的自动转位机构
CN109807743B (zh) * 2019-02-24 2024-01-12 烟台大学 一种用于圆形板类零件由水平到垂直的自动转位机构
CN111231508A (zh) * 2020-02-27 2020-06-05 杭州吴杭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连续印刷烘干系统
CN111231508B (zh) * 2020-02-27 2021-07-02 杭州吴杭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连续印刷烘干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8506A (zh)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
CN207868316U (zh)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组换向装置
CN207827296U (zh) 一种新型胶卷带自动成筒排列传送机构
CN203237745U (zh) 一种可翻转的输送下料装置
CN208150346U (zh) 托盘输送装置
CN207139095U (zh) 一种高频自动焊接设备
CN203332984U (zh) 双线砌块砖码垛机
CN210762595U (zh) Led上料装置
CN207637939U (zh) 一种单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
CN203461457U (zh) 一种果冻生产用传送装置的清料机构
CN206224524U (zh) 发卡装置以及vtm设备
CN213514985U (zh) 一种eps板材覆膜后干燥装置
CN211140686U (zh) 一种电子连接器生产收料装置
CN210162706U (zh) 一种翻转式垫条发送机
CN205274630U (zh) 大容量软袋大输液顶升换向输送装置
CN204297487U (zh) 自动下料装置
CN107768740A (zh)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
CN207726257U (zh) 一种极群自动排列机
CN203410474U (zh) 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
CN207458912U (zh) 一种芯片贴片机的引线框架自动反转上料送料装置
CN208616860U (zh) 一种功能型环保基材送料设备
CN207731997U (zh) 一种铅酸电池上下回转冷却系统
CN207587909U (zh) 卷绕装置及制片贴胶机构
CN213303924U (zh) 一种电容针脚传输装置
CN107591571A (zh)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