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65676U - 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65676U
CN207865676U CN201820221386.2U CN201820221386U CN207865676U CN 207865676 U CN207865676 U CN 207865676U CN 201820221386 U CN201820221386 U CN 201820221386U CN 207865676 U CN207865676 U CN 207865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limiting bracket
bracket
bolster
vibration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213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朋
张龙爱
侯坤鹏
莫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02213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65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65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65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其中,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器(3),设在待减振件与安装支架(4)之间;和与安装支架(4)连接的限位支架(2),用于限制减振器(3)在减振方向上的振幅不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且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在连接处具有活动余量。此种减振装置能限制减振器在减振方向上的振幅不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即使在运输过程中路况不平整也不会导致减振器振幅出现较大变化,防止减振器损坏,以保证待减振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而且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限位支架与安装支架在连接处具有活动余量,因此无需拆卸限位支架,仍能使减振器发挥减振作用,提高使用方便性,同时兼顾设备在运输和运行过程中的减振需求。

Description

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弹簧减振器因其良好的减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新风机组的风机部件隔振上。现有的弹簧减振器一般是将弹簧插在筒状底座中,以吸收风机部件运动过程中沿上下方向的振动。
但是由于此种弹簧减振器没有设置限位装置,新风机组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路况不平整的原因等,弹簧减振器会受到被动晃动,方向不确定的晃动力容易导致弹簧振幅出现较大变化,致使弹簧易于从底座中脱出,可能导致风机部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毁。
而且,弹簧在运输过程中从底座中脱出后,难以及时发现,新风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弹簧减振器将不能发挥原有的隔振作用,对风机部件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会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对弹簧减振器设置了限位装置,以便在新风机组运输的过程中完全限制弹簧减振器的运动自由度,防止出现弹簧从底座中脱出的问题。而在新风机组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将限位装置拆除,才能使弹簧减振器起到隔振作用,但是新风机组内部空间较小,难以方便地将限位装置拆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能够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无需拆卸限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减振器,设在待减振件与安装支架之间;和
限位支架,用于限制减振器在减振方向上的振幅不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限位支架与安装支架连接,且限位支架与安装支架的连接处在减振方向上具有活动余量。
进一步地,限位支架与安装支架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部件,限位支架通过弹性部件与安装支架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弹性部件包括缓冲件和固定件,限位支架通过固定件与安装支架连接,缓冲件设在固定件与限位支架之间。
进一步地,缓冲件能够随限位支架一起运动。
进一步地,缓冲件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固定件包括螺栓、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螺栓依次穿过缓冲件和安装支架,第一螺母在安装支架远离缓冲件的一侧实现螺栓的固定,第二螺母在安装支架靠近缓冲件的一侧实现螺栓的锁紧。
进一步地,缓冲件的侧壁上设有槽体,限位支架卡设在槽体内,以使缓冲件随限位支架一起运动。
进一步地,限位支架上设有一侧开放的安装口,缓冲件能够从安装口的开放侧装入安装口内,安装口的侧壁卡在槽体内。
进一步地,缓冲件的上表面与螺栓的头部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隙,或者缓冲件的下表面与第二螺母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隙。
进一步地,减振器按组设置,每组减振器包括至少两个减振器,每组减振器对应设置一个限位支架,且限位支架设在所在组中各减振器之间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限位支架包括槽形结构和延伸边,槽形结构的底部与安装支架弹性连接,延伸边的第一端连接在槽形结构的顶部,第二端连接于减振器与待减振件之间。
进一步地,限位支架与安装支架的连接部位允许的极限活动量大于等于减振器正常工作允许的极限振幅,且小于预设使用安全值。
进一步地,限位支架与减振器的弹性连接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或者悬置于减振器的弹性连接端上方,用于限制减振器在减振方向上的振幅不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减振装置。
进一步地,空调设备包括新风机组。
进一步地,还包括作为待减振件的风机部件,风机部件底部在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组减振器,每组减振器对应设置一个限位支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减振装置,将减振器设在待减振件与安装支架之间,通过设置与安装支架连接的限位支架,能够限制减振器在减振方向上的振幅不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即使在运输过程中路况不平整也不会导致减振器的振幅出现较大变化,防止减振器脱出或过度变形等形式的损坏,以保证待减振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而且,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限位支架与安装支架的连接处在减振方向上具有活动余量,因此无需拆卸限位支架,仍能使减振器发挥减振作用,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可同时兼顾设备在运输和运行过程中的减振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振装置对风机部件进行减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振装置中限位支架与安装支架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机部件;2、限位支架;21、槽形结构;22、延伸边;23、安装口;24、翻边;3、减振器;4、安装支架;5、螺栓;6、缓冲件;61、槽体;7、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采用了“上”、“下”、“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包括减振器3和限位支架2。其中,减振器3设在待减振件与安装支架4之间,减振器3的底座固定在安装支架4上,弹性连接端与待减振件连接,用于在设备运输或运行过程中缓冲待减振件受到的振动。减振器3可以是弹簧减振器或橡胶减振器等。图1为减振装置用在空调设备中,以对作为待减振件的风机部件1进行减振。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装置也可用于任何需要减振的设备中。
限位支架2既与安装支架4连接,也与减振器3的弹性连接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例如限位支架2可与减振器3的弹性连接端或待减振件连接,或者也可以使限位支架2的一端悬置于减振器3的弹性连接端上方,用于限制减振器3与安装支架4之间的相对自由度,以限制减振器3在减振方向上的振幅不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以避免在减振方向上发生过度拉伸变形而发生损坏。
其中,减振方向为减振器3削减待减振件振动的主要方向,例如,对于弹簧减振器来讲,减振方向为弹簧产生伸缩变形的方向,在图1中体现为上下方向。如果减振器3的振幅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减振器3容易发生损坏,例如对于弹簧减振器,预设使用安全值可以是弹簧不从底座中向外脱出的极限振幅值,也可以是弹性元件的受力超过弹性极限而发生过度变形的极限振幅。而且,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的连接处至少在减振方向上具有活动余量,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无需拆卸限位支架2,也允许减振器3充分发挥减振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通过设置与安装支架连接的限位支架,能够限制减振器在减振方向上的振幅不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即使在运输过程中路况不平整也不会导致减振器的振幅出现较大变化,防止减振器脱出或过度变形等形式的损坏,以保证待减振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而且,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限位支架与安装支架在连接处具有活动余量,因此无需拆卸限位支架,仍能使减振器发挥减振作用,特别适合于设备受到空间尺寸限制不方便在使用时拆下限位支架的场合,可提高使用的方便性。此种减振装置在限制减振器发生损坏的极限振幅的基础上,允许减振器正常工作的振幅,可同时兼顾设备在运输和运行过程中的减振需求。而现有技术中由于设置了刚性限位装置完全限制减振器的自由度,虽然限制了弹簧从底座中脱出,但是在运输过程中减振器无法吸收由于道路颠簸给设备带来的振动,在设备运行之前也需要将刚性限位装置拆除才能使减振器起到减振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装置正是解决了设备运输过程中需要对减振器限位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使减振器保持自由度之间的矛盾。
优选地,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弹性连接,以使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在连接处具有活动余量。为了实现弹性连接,可将限位支架2的至少部分结构设置为弹性材料,也可在将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弹性连接的方式能够在设备运输或运行的过程中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限位支架2运动至活动余量消除时与其它结构件发生直接碰撞,降低碰撞噪声,并提高减振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可替代地,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之间不采用弹性连接,在初始连接状态下,直接使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之间在减振方向上设置活动余量。
在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弹性连接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减振装置还包括弹性部件,限位支架2通过弹性部件与安装支架4弹性连接。该实施例能够简化限位支架2的结构,而且易于通过更换或调整弹性部件获得所需的缓冲效果。
仍参考图2,弹性部件包括缓冲件6和固定件,限位支架2通过固定件与安装支架4连接,缓冲件6设在固定件与限位支架2之间,以实现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的弹性连接。
优选地,缓冲件6能够随限位支架2一起运动。为此,缓冲件6可设计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件,限位支架2卡合在缓冲件6上,当限位支架2在减振方向上运动时,可带动缓冲件6整体运动或发生自身变形。该实施例能够在限位支架2沿减振方向往复活动的过程中,都能充分利用缓冲件6起到缓冲作用。
可替代地,缓冲件6也可以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两部分缓冲结构分别位于限位支架2的两侧,当限位支架2在减振方向上朝向不同的方向运动时,分别通过相应侧的缓冲结构起到缓冲作用。
优选地,缓冲件6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橡胶材料易于通过注塑形成所需结构的缓冲件6,也便于通过选取不同硬度的橡胶材料获得不同缓冲效果的缓冲件6。此外,缓冲件6也可以采用弹簧,或者弹簧与橡胶件的组合形成。
在一种具体的结构中,如图2所示,固定件包括螺栓5、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8,缓冲件6上设有通孔,螺栓5依次从上方穿过缓冲件6的通孔和安装支架4,第一螺母7在安装支架4远离缓冲件6的一侧(背面)实现螺栓5的固定,第二螺母8在安装支架4靠近缓冲件6的一侧(正面)实现螺栓5的锁紧。
螺栓5的设置方向与减振器3的减振方向一致,安装支架4可带动缓冲件6沿螺栓5上下活动,以使限位支架2相对于安装支架4沿减振方向具有活动量。第一螺母7起到固定作用,第二螺母8起到锁紧作用,两个螺母配合使用可提高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连接的可靠性,能够使限位支架2相对于安装支架4稳定地保持预设的活动量。
为了使缓冲件6能够随限位支架2运动,如图2所示,缓冲件6的侧壁上设有槽体61,限位支架2卡设在槽体61内,以使缓冲件6随限位支架2一起运动。优选地,缓冲件6为圆柱形,槽体61可设置为环槽。
从便于安装缓冲件6的角度考虑,限位支架2上设有一侧开放的安装口23,缓冲件6能够从安装口23的开放侧装入安装口23内,安装口23的侧壁卡在槽体61内。
优选地,缓冲件6的上表面与螺栓5的头部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隙,或者缓冲件6的下表面与第二螺母8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隙。在该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整第一预设间隙和第二预设间隙的值来改变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之间的活动量,调节方便。如果所需活动量较小或者缓冲件6的弹性较大时,也可以取消间隙,仅通过缓冲件6自身的变形实现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之间的活动量。
若待减振件体积较大,为了达到较优的减振效果,减振器3按组设置,每组减振器3可包括至少两个减振器3,每组减振器3对应设置一个限位支架2,且限位支架2设在所在组中各减振器3之间的区域内。如图1所示,若每组中包括两个减振器3,则将限位支架2设在两个减振器3之间。若每组中包括三个以上的减振器3,则将限位支架2设在各个减振器3围合形成的区域内。
由于单组减振器3在空间上距离较近或具有共同的安装支架4,因将限位支架2与每组减振器3对应设置可降低安装难度,限位支架2的结构易于设计。可替代地,也可以使各组减振器3共用一个限位支架2。
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支架2包括槽形结构21和延伸边22,槽形结构21的底部与安装支架4弹性连接,延伸边22的第一端连接在槽形结构21的顶部,第二端连接于减振器3与待减振件之间,例如,延伸边22的第二端可与减振器3的弹性连接端连接,也可与待减振件连接。可替代地,在延伸边22的第二端连接于待减振件上时,也可以不处于减振器3与待减振件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延伸边22的第二端可连接在待减振件上,安装方便,易于实现可靠地连接。如图1所示,待减振件为风机部件1,风机部件1的四周设有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底部与减振器3连接,延伸边22的第二端与框架结构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延伸边22的两侧设置翻边24,翻边24朝向待减振件的方向弯折,不仅能够增加延伸边22的刚度,还能在装配的过程中对限位支架2相对于风机部件1框架底部沿侧向进行限位。
对于每组减振器3对应设置一个限位支架2的实施例,延伸边22的数量可与单组减振器中各减振器3的数量一致,延伸边22的设置位置与单组减振器中各减振器3的分布位置相匹配。对于所有减振器3共用一个限位支架2的实施例,延伸边22的数量可与减振器3的总数量匹配,延伸边22的设置位置与各个减振器3的分布位置相匹配。另外,也可以为每个减振器3设置一个限位支架2。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的连接部位允许的极限活动量大于等于减振器3正常工作允许的极限振幅,且小于预设使用安全值。
在设备运输的过程中,即使由于路面不平使减振器3的各个方向受到较大的力,也会被限位支架2限制在允许的极限活动量之内,不会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可防止减振器3发生损坏。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限位支架2允许的活动量大于等于减振器3正常工作允许的极限振幅,因此减振器3的工作可不受限位支架2的约束,以保证减振器3初始设计的减振效果。
其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减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设备在运输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减振器3和缓冲件6共同吸收由于路面不平而产生的振动,而且由于受到限位支架2的限位作用,即使在振动较大时也不会超过减振器在减振方向上的振幅不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可防止减振器3发生损坏,以在空调设备投入运行后,减振器3也能可靠工作,而且还能在运输过程中使风机部件1得到保护。该空调设备在运行时,由于通过缓冲件6实现了弹性连接,也无需拆下限位支架2就能使减振器3正常发挥作用,保证减振效果,不仅使用方便,还能保证空调设备可靠工作。
优选地,空调设备包括新风机组,例如全热新风机。由于新风机组体积较小,没有足够的空间拆卸限位支架2,因而适合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装置。
如图1所示,待减振件为风机部件1,风机部件1底部在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组减振器3,每组减振器3中包括两个减振器3,且在水平面内沿着轴向的法向间隔设置。每组减振器3均对应设置一个安装支架4,两个安装支架4平行设置。
相应地,每组减振器3对应设置一个限位支架2,限位支架2与风机部件1一同固定在减振器3上。每个限位支架2的槽形结构21为U形结构,两个延伸边22在U形结构的顶部反向延伸,螺栓5安装在U形结构的底部,且通过缓冲件6实现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的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振器(3),设在待减振件与安装支架(4)之间;和
限位支架(2),用于限制所述减振器(3)在减振方向上的振幅不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所述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连接,且所述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的连接处在所述减振方向上具有活动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2)与安装支架(4)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限位支架(2)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安装支架(4)弹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缓冲件(6)和固定件,所述限位支架(2)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安装支架(4)连接,所述缓冲件(6)设在所述固定件与限位支架(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6)能够随所述限位支架(2)一起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6)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5)、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8),所述螺栓(5)依次穿过所述缓冲件(6)和安装支架(4),所述第一螺母(7)在所述安装支架(4)远离缓冲件(6)的一侧实现所述螺栓(5)的固定,所述第二螺母(8)在所述安装支架(4)靠近缓冲件(6)的一侧实现所述螺栓(5)的锁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6)的侧壁上设有槽体(61),所述限位支架(2)卡设在所述槽体(61)内,以使所述缓冲件(6)随所述限位支架(2)一起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2)上设有一侧开放的安装口(23),所述缓冲件(6)能够从所述安装口(23)的开放侧装入安装口(23)内,所述安装口(23)的侧壁卡在所述槽体(6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6)的上表面与所述螺栓(5)头部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隙,或者所述缓冲件(6)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螺母(8)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3)按组设置,每组减振器(3)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减振器(3),每组减振器(3)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限位支架(2),且所述限位支架(2)设在所在组中各减振器(3)之间的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2)包括槽形结构(21)和延伸边(22),所述槽形结构(21)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支架(4)弹性连接,所述延伸边(22)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槽形结构(21)的顶部,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减振器(3)与所述待减振件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2)与所述安装支架(4)的连接部位允许的极限活动量大于等于所述减振器(3)正常工作允许的极限振幅,且小于所述预设使用安全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2)与所述减振器(3)的弹性连接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或者悬置于所述减振器(3)的弹性连接端上方,用于限制所述减振器(3)在减振方向上的振幅不超过预设使用安全值。
15.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减振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包括新风机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作为所述待减振件的风机部件(1),所述风机部件(1)底部在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所述减振器(3),每组减振器(3)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限位支架(2)。
CN201820221386.2U 2018-02-08 2018-02-08 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Active CN207865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1386.2U CN207865676U (zh) 2018-02-08 2018-02-08 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1386.2U CN207865676U (zh) 2018-02-08 2018-02-08 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65676U true CN207865676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5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21386.2U Active CN207865676U (zh) 2018-02-08 2018-02-08 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656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0618A (zh) * 2018-02-08 2018-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CN110925930A (zh) * 2019-11-22 2020-03-27 深圳市壹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防尘型新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0618A (zh) * 2018-02-08 2018-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CN110925930A (zh) * 2019-11-22 2020-03-27 深圳市壹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防尘型新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6634B2 (en) Engine mount structure
CN207865676U (zh) 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EP1564054B1 (en) Engine mount
CN107588151A (zh) 风力发电装置
ES2281025T3 (es) Dispositivo para fijar una bomba de carburante a un deposito de carburante.
EP1035258A4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WITH CAB
US5240222A (en) Secondary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CN205714756U (zh) 一种带有减振装置的涡旋压缩机
CN108180618A (zh) 减振装置和空调设备
KR20040026677A (ko) 캐브 완충장치
JP2013053661A (ja) 防振架台
US5605200A (en) Self attaching upper radiator mount
CN207539239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系统用橡胶减震垫系统
KR102644582B1 (ko) 차량의 파워트레인용 마운팅 시스템
US20050199775A1 (en) Vibration isolation support system for vehicle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CN108757801B (zh) 减震装置
KR20120069967A (ko) 자동차용 연료탱크 마운팅구조
US11458825B2 (en) Battery and seat assembly for a hybrid motor vehicle
CN209336670U (zh) 一种长途货车用安全防护装置
JP2562274Y2 (ja)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キャビンの制振装置
CN104827878B (zh) 一种发动机托架
JPS6020848Y2 (ja) 動力作業機のエンジン防振装置
KR101645714B1 (ko) 전기자동차 구동부용 마운팅 장치
KR20120121515A (ko) 철도차량용 볼스터
KR102080455B1 (ko) 배터리 지지대 보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