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52935U -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52935U
CN207852935U CN201690000931.4U CN201690000931U CN207852935U CN 207852935 U CN207852935 U CN 207852935U CN 201690000931 U CN201690000931 U CN 201690000931U CN 207852935 U CN207852935 U CN 207852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oil
region
antenna
plan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09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师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52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52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3Antenna details
    • G06K19/07777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inductive type
    • G06K19/07779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inductive type the inductive antenna being a coi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3Antenna details
    • G06K19/07777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inductive type
    • G06K19/07779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inductive type the inductive antenna being a coil
    • G06K19/07783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inductive type the inductive antenna being a coil the coil being plana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5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methods and means used by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for reliably power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using an electromagnetic interrogation field
    • G06K7/1017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methods and means used by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for reliably power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using an electromagnetic interrogation field including auxiliary means for focusing, repeating or boosting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rogation fiel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3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near field type, inductiv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01Q1/523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between antennas of an arr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6Electromagnetic shields
    • H04B5/26
    • H04B5/43
    • H04B5/7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3/00Detail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3/00
    • H01L22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1L2223/64Impedance arrangements
    • H01L2223/66High-frequency adaptations
    • H01L2223/6661High-frequency adaptations for passive devices
    • H01L2223/6677High-frequency adaptations for passive devices for antenna, e.g. antenna included within hou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30Technical effects
    • H01L2924/301Electrical effects
    • H01L2924/3025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天线装置(101)具备:线圈天线(41),具有围绕卷绕轴(AX1)卷绕的线圈导体(31);和面状导体(11)。线圈天线(41)具有:俯视面状导体(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1)与面状导体(11)重叠的第1区域(F1);和俯视面状导体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1)与面状导体(11)不重叠的第2区域(F2)。第1区域(F1)的线圈导体(31)的线宽(W1)比第2区域(F2)的线圈导体(31)的一部分(在X方向延伸的部分)的线宽(W2)粗(W1>W2)。因此,线圈导体(31)的第1区域(F1)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比线圈导体(31)的第2区域(F2)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小。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被安装于移动电话终端等的电子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NFC: Near FieldCommunication)等的HF频带RFID中,一般地,RFID用IC 芯片、匹配元件主要被安装于印刷布线板,天线被贴附于设备壳体的内侧。
另一方面,这些电子设备的轻薄化正在进展,为了补充轻薄化引起的强度不足,对终端壳体实施镀镁加工等的“金属化”的情况正在增加。因此,俯视下,这些电子设备成为壳体等的面状导体与线圈天线重叠的构造。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构造的天线装置:俯视下,面积比线圈天线大的面状导体(导体层)与线圈天线重叠(接近)。在上述天线装置中,通过线圈天线与面状导体进行磁场耦合,面状导体作为针对线圈天线的升压天线而发挥作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122685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天线装置的构成中,根据面状导体与线圈天线重叠的范围(面积)、面状导体与线圈天线之间的距离等的位置关系,线圈天线的电感发生变动。若线圈天线的电感发生变动,则包含线圈天线的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等也发生变动,因此结果上,使用了线圈天线的通信电路的通信特性变得不稳定。因此,对线圈天线以及面状导体要求高尺寸精度(构件或线圈导体等的尺寸精度)、组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俯视下线圈天线与面状导体重叠的结构,也在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抑制了线圈天线的电感的变动的天线装置。此外,提供一种具备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线圈天线,具有围绕轴卷绕的线圈导体;和
面状导体,
所述线圈天线具有: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重叠的第1区域;和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不重叠的第2区域,
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比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小。
(2)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线圈天线,具有围绕轴卷绕的线圈导体;和
面状导体,
所述线圈天线具有: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重叠的第1区域;和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不重叠的第2区域,
所述线圈导体具有在所述第2区域相互重叠的部分。
在该结构中,由于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线圈导体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较小的第1区域与面状导体重叠,因此基于面状导体与线圈天线的位置关系的线圈天线的电感的变化较小。因此,能够实现在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抑制了线圈天线的电感的变动的天线装置。因此,即使是面状导体与线圈天线重叠的结构,也能够减小使用了线圈天线的通信电路的谐振频率等的变动,结果上,通信电路的通信特性稳定。
(3)在上述(2)中,优选与所述第2区域相比,所述线圈导体在所述第1区域具有线宽更粗的部分。与形成线圈的线圈导体的线宽较细的情况相比,线圈导体的线宽较粗的情况下的线圈的电感变低。因此,线圈导体的第1区域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比线圈导体的第2区域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小。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在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抑制了线圈天线的电感的变动的天线装置。
(4)在上述(2)或者(3)中,优选所述线圈导体的匝数是多匝。与相邻的线圈导体间的间隔较窄的情况相比,相邻的线圈导体间的间隔较宽的情况下的线圈的电感变低。因此,线圈导体的第1区域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比线圈导体的第2区域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小。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在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抑制了线圈天线的电感的变动的天线装置。
(5)在上述(1)至(3)的任一个中,优选所述面状导体具有从内侧向外缘延伸的切口部,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天线的线圈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切口部重叠。在该结构中,线圈天线与面状导体的切口部经由电场、磁场或电磁场来进行耦合。在线圈天线(线圈导体) 中流过电流的情况下,感应卷绕面状导体的切口部的电流。但是,由于在面状导体形成从内侧向外缘延伸的切口部,因此面状导体中不流过涡流,电流经由切口部而沿着面状导体的外缘流过。因此,通过该结构,面状导体作为针对线圈天线的升压天线而发挥作用。
(6)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天线装置;和
供电电路,
所述天线装置具备:
线圈天线,具有围绕轴卷绕的线圈导体;和
面状导体,
所述线圈天线具有: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重叠的第1区域;和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不重叠的第2区域,
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比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小,
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线圈天线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天线装置;和
供电电路,
所述天线装置具备:
线圈天线,具有围绕轴卷绕的线圈导体;和
面状导体,
所述线圈天线具有: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重叠的第1区域;和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不重叠的第2区域,
所述线圈导体具有在所述第2区域相互重叠的部分,
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线圈天线连接。
在该结构中,即使是线圈天线与面状导体重叠的结构,也能够实现在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抑制了线圈天线的电感的变动的天线装置。
(8)在上述(6)或(7)中,优选所述面状导体是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在该构成中,由于面状导体是壳体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天线装置。也就是说,由于不需要另外形成面状导体,因此制造也容易并且也实现了低成本化。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是在俯视下,线圈天线与面状导体重叠的结构,也能够实现在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抑制了线圈天线的电感的变动的天线装置。此外,能够实现具备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俯视图,图1(B) 是表示线圈导体31中流过的电流与面状导体11中产生的电流的关系的天线装置101的俯视图。
图2(A)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2A的俯视图,图2(B) 是表示线圈导体32中流过的电流与面状导体12A中产生的电流的关系的天线装置102A的俯视图。
图3(A)是天线装置102B的俯视图,图3(B)是表示线圈导体32 中流过的电流与面状导体12B中产生的电流的关系的天线装置102B的俯视图。
图4(A)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3的俯视图,图4(B) 是表示线圈导体32中流过的电流与面状导体13中产生的电流的关系的天线装置103的俯视图。
图5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4的俯视图。
图6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5A的俯视图。
图7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5B的俯视图。
图8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6的俯视图。
图9(A)是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7的俯视图,图9(B) 是天线装置107的剖视图。
图10(A)是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8A的俯视图,图10 (B)是表示天线装置108A所具备的线圈天线48A的俯视图。
图11(A)是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天线装置108B的俯视图,图11(B)是表示天线装置108B所具备的线圈天线48B的俯视图。
图12(A)是天线装置108A的第2区域中的放大剖视图,图12(B) 是天线装置108B的第2区域中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15是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上部壳体91A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17是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上部壳体91B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19是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上部壳体91C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第1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21是第1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上部壳体91D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举出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表示多个具体实施方式。各附图中,对同一位置赋予同一符号。各实施方式是示例,能够进行不同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结构的局部置换或者组合。
在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所谓“天线装置”,是指辐射磁通的天线。天线装置是用于与通信对象侧的天线进行使用了磁场耦合的附近通信的天线,例如利用于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通信)等的通信。天线装置的使用的频带例如在HF频带被使用,特别是在13.56MHz 或者13.56MHz附近的频率被使用。天线装置的大小与使用的频率中的波长λ相比非常小,使用频带下的电磁波的辐射特性较差。后述的天线装置所具备的线圈天线的大小为λ/10以下。另外,这里所谓的波长,是指考虑了基于形成有天线的基材的介电性、磁导性的波长缩短效果的有效波长。线圈天线所具有的线圈导体的两端与操作使用频带(HF频带、特别是 13.56MHz或者13.56MHz附近)的供电电路连接。
《第1实施方式》
图1(A)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俯视图,图1(B) 是表示线圈导体31中流过的电流与面状导体11中产生的电流的关系的天线装置101的俯视图。
天线装置101具备面状导体11和线圈天线41。俯视面状导体11(从图1(A)中的Z方向观察),面状导体11以及线圈天线41的一部分重叠(所谓本说明书中的“Z方向”,是指面状导体的主面的垂直方向,所谓本说明书中的从“Z方向观察”,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俯视面状导体”。以下也是同样的。)。
面状导体11是矩形形状的平板导体。面状导体11例如是具备天线装置101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一部分。此外,面状导体11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于被配置在电子设备的内部的印刷布线基板的接地导体等。
线圈天线41具有基材21、线圈导体31以及电极P1、P2。此外,线圈天线41具有: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1与面状导体11重叠的第1区域F1;和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1与面状导体11 不重叠的第2区域F2。
基材21是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矩形形状的平板。基材21例如是聚酰亚胺(PI)或液晶聚合物(LCP)等的树脂制片。
线圈导体31是围绕卷绕轴AX1地卷绕、长边方向与横向(图1(A) 中的X方向)一致的约3匝的矩形盘旋(spiral)状的导体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导体31的卷绕轴AX1与Z方向平行。线圈导体31具有盘旋导体和引绕导体。形成于基材21的一个主面(图1(A)中的基材21 的表面)的盘旋导体的外周端与形成于基材21的一个主面的电极P1连接。盘旋导体的内周端经由形成于基材21的另一个主面(图1(A)中的基材 21的背面)的引绕导体以及层间连接导体,与形成于基材21的一个主面的电极P2连接。电极P1、P2与未图示的供电电路连接。线圈导体31以及电极P1、P2例如是Cu箔。
如上所述,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01的线圈天线41以及面状导体11的一部分重叠。因此,线圈天线41具有: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1与面状导体11重叠的第1区域F1;和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1与面状导体11不重叠的第2区域F2。
如图1(A)所示,第1区域F1的线圈导体31的线宽(图1(A)中的W1)比第2区域F2的线圈导体31的一部分(在X方向延伸的部分) 的线宽(W2)粗(W1>W2)。也就是说,与第2区域F2相比,线圈导体31在第1区域F1具有线宽粗的部分。另外,在天线装置101中,第1 区域F1中的相邻的线圈导体31彼此的间隔(D1)与第2区域F2的一部分中的相邻的线圈导体31彼此的间隔(D2)相等(D1=D2)。另外,所谓“相邻的线圈导体的间隔”,是指最接近的线圈导体彼此的间隙,如后面详述那样,不仅指平面(XY平面)上接近的线圈导体彼此的间隙,也指三维中最接近的线圈导体彼此的间隙。
一般地,与形成线圈的线圈导体的线宽较细的情况相比,线圈导体的线宽较粗的情况下的线圈的电感更低。这是由于通过线圈导体的线宽较粗,从而线圈导体中流过的电流较宽,从而产生的磁通量降低。因此,线圈导体31的第1区域F1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比线圈导体31的第2区域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小。
另外,所谓本实用新型中的线圈导体的“周向”,例如是指线圈导体的延伸方向,所谓本实用新型中的线圈导体的“径向”,例如是指与线圈导体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换言之,沿着由线圈导体包围的线圈开口的方向是线圈导体的“周向”,与该周向正交的方向是线圈导体的“径向”。
首先,若对线圈导体31的在X方向延伸的部分进行说明,则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1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宽度(图1 (B)中的R1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1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 F2中的径向的宽度(图1(B)中的R21)大(R11>R21)。接下来,若对线圈导体31的在Y方向延伸的部分进行说明,则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1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宽度(图1(B)中的R12) 与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1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R12)相等。也就是说,第1区域F1中的线圈导体31的平均径向宽度(R1)比第2区域F2中的线圈导体31的平均径向宽度(R2)大(R1 >R2)。
这里,所谓“第1区域中的线圈导体的平均径向宽度”,是指第1区域F1中的线圈导体31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此外,所谓“第 2区域中的线圈导体的平均径向宽度”,是指第2区域F2中的线圈导体 31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区域F1中的线圈导体31的平均径向宽度(R1)为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1 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宽度(R11、R12)之间的值。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区域F2中的线圈导体31的平均径向宽度(R2)为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1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R21、R12)之间的值。
此外,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1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3根/R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 31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3根/R2) 少((3根/R1)<(3根/R2))。这里,所谓“线圈导体的第1区域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是指第1区域F1中的线圈导体31的导体根数除以线圈导体31的第1区域F1中的平均径向宽度(R1)得到的值。此外,所谓“线圈导体的第2区域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是指第2区域F2中的线圈导体31的导体根数除以线圈导体31的第2区域F2中的平均径向宽度(R2)得到的值。另外,是指可以计数为导体根数的线圈导体31的相互串联连接的导体部分。作为线圈导体31的一部分且未流过电流的导体部分不被计数为导体根数。此外,线圈导体31的相互并联连接的导体部分将并联连接的导体部分合并计数为1根。
一般地,与形成线圈的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较小的部分相比,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较大的部分的线圈的电感更低。此外,一般地,与形成线圈的线圈导体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较少的部分相比,线圈导体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较多的部分的线圈的电感更高。这是由于在线圈导体间的间隔(间隙)较大而导致径向的宽度较大的情况下,线圈导体间的磁场耦合变弱,线圈导体间的互感降低。此外,这是由于在线圈导体的线宽较粗而导致径向的宽度较大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线圈导体中流过的电流扩展,导致产生的磁通量降低。因此,线圈导体31的第1区域F1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比线圈导体31 的第2区域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小。
在该结构中,由于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1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较小的第1区域与面状导体11重叠,因此基于面状导体 11与线圈天线41的位置关系的线圈天线41的电感的变化较小。因此,在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就能够实现抑制了线圈天线 41的电感的变动的天线装置。因此,即使是面状导体11与线圈天线41重叠的结构,也能够减小使用了线圈天线的通信电路的谐振频率等的变动,结果,通信电路的通信特性稳定。
此外,在天线装置101中,线圈天线41(线圈导体31)与面状导体 11经由电场、磁场或电磁场而耦合。因此,在线圈导体31的第1方向(图 1(B)中的顺时针)流过电流i0的情况下,由于电流i0而在面状导体11 中感应电流i1。也就是说,在线圈导体31与面状导体11接近的部分,通过电流i0,产生将电流i0抵消的方向的电流i1。此时,由于边缘效应导致面状导体11的外缘的电流密度较高。因此,面状导体11中感应的电流i1 沿着面状导体11的外缘流动。
如图1(B)所示,线圈导体31中流过的电流i0的朝向与面状导体 11的外缘中流过的电流i1的朝向相同。因此,面状导体11作为针对线圈天线41(线圈导体31)的升压天线而发挥作用,磁通出入的实质的线圈开口的面积变大。因此,通过辐射(集磁)磁通的范围以及距离变大,从而容易与通信对象侧的线圈天线进行耦合。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对天线装置101是发送侧天线的情况的作用进行了说明,但根据天线的可逆定理,即使收发相反也成立。也就是说,在天线装置101是接收侧天线的情况下也同样发挥作用。
《第2实施方式》
图2(A)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2A的俯视图,图2(B) 是表示线圈导体32中流过的电流与面状导体12A中产生的电流的关系的天线装置102A的俯视图。图3(A)是天线装置102B的俯视图,图3(B) 是表示线圈导体32中流过的电流与面状导体12B中产生的电流的关系的天线装置102B的俯视图。
天线装置102A、102B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线圈天线42的基材22以及面状导体12A、12B的形状不同。此外,天线装置102B在还具备器件50这方面与天线装置101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天线装置101相同。以下,对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线圈导体32是围绕卷绕轴AX2卷绕的正方形盘旋状的导体图案。线圈天线42的基材22是与线圈导体32以及电极P1、P2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L字形)的平板。基材22在与线圈导体32的线圈开口相应的位置具有矩形的开口。
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02A的面状导体12A是从内侧向外缘延伸的具有狭缝部CP1的凹形状(U字状)的平板导体。该狭缝部 CP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切口部”。
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天线42的线圈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与狭缝部CP1重叠。因此,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02A具有第1 区域F1和第2区域F2。另外,如图2(A)所示,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正方形盘旋状的线圈导体32的三边(X方向的二边以及Y方向的一边)与面状导体12A重叠。因此,天线装置102A的第1区域F1比第1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第1区域F1大。
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02B的面状导体12B具有从内侧向外缘延伸的狭缝部CP1和宽幅部CP2。这些狭缝部CP1以及宽幅部CP2 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切口部”。
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天线42的线圈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宽幅部CP2重叠。因此,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02B具有第1 区域F1和第2区域F2。另外,如图3(A)所示,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正方形盘旋状的线圈导体32的大致整体(X方向的二边以及Y方向的二边)与面状导体12B重叠。因此,天线装置102B的第1区域F1比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第1区域F1大。
此外,如图3(A)所示,在宽幅部CP2内配置器件50。器件50例如是照相机模块、闪光灯、扬声器、耳机塞孔、卡插口、USB等的端子、电池罩盖、按钮、传感器等的器件。
另外,与第2区域F2相比,线圈导体32在第1区域F1具有线宽粗的部分。此外,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 中的径向的宽度(图2(A)中的R1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2 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图2(A)中的R21)大(R11 >R21)。接下来,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 F1中的径向的宽度(图2(A)中的R12)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 32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R21)大(R12>R21)。也就是说,第1区域F1中的线圈导体32的平均径向宽度(R1)比第2区域F2中的线圈导体32的平均径向宽度(R2)大(R1>R2)。
进一步地,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 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3根/R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3根 /R2)少((3根/R1)<(3根/R2))。
因此,天线装置102的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 相同,起到与天线装置101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如天线装置102B所示,能够利用为了具备器件50而设置于面状导体的切口部(宽幅部CP2以及狭缝部CP1)。
装置102A、102B中,线圈天线42(线圈导体32)与面状导体12A、 12B的切口部(狭缝部CP1或者宽幅部CP2)经由电场、磁场或电磁场而进行耦合。因此,在线圈导体32的第1方向(图2(B)中的顺时针)流过电流i0的情况下,通过电流i0,在面状导体12A、12B中感应卷绕切口部(狭缝部CP1或者宽幅部CP2)的电流i1。但是,由于在面状导体12A、 12B形成从内侧向外缘延伸的切口部(狭缝部CP1),因此能够在面状导体12A、12B中不流过涡流的情况下,电流经由切口部(狭缝部CP1)而沿着面状导体12A、12B的外缘流动。
如图2(B)以及图3(B)所示,线圈导体32中流过的电流i0的朝向与面状导体12A、12B的外缘中流过的电流i1的朝向相同。因此,在天线装置102A、102B中,面状导体12A、12B作为针对线圈天线42(线圈导体32)的升压天线而发挥作用。
如上所述,天线装置102A、102B的第1区域F1比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第1区域F1大。因此,天线装置102A、102B的线圈天线42(线圈导体32)与面状导体12A、12B的耦合度比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线圈天线41(线圈导体31)与面状导体11的耦合度大。但是,即使是该结构,由于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2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较小的第1区域也与面状导体12A、12B 重叠,因此基于面状导体12A、12B与线圈天线42的位置关系的线圈天线42的电感的变化较小。因此,能够在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实现抑制了线圈天线42的电感的变动的天线装置。
《第3实施方式》
图4(A)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3的俯视图,图4(B) 是表示线圈导体32中流过的电流与面状导体13中产生的电流的关系的天线装置103的俯视图。
天线装置103的面状导体13的形状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2A、102B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天线装置102A、102B相同。以下,对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2A、102B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面状导体13是具有T字状的开口部CP3的矩形形状的平板导体。如图4(A)所示,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天线42的线圈开口与开口部CP3重叠。因此,天线装置103具有:从Z 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2与面状导体13重叠的第1区域F1;和从 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2与面状导体13不重叠的第2区域F2。由于开口部CP3与面状导体13的外缘不连接(开口部CP3封闭),因此朝向与线圈天线42中流过的电流i0相反的电流i1流过开口部CP3的周围。但是,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开口部CP3扩展到线圈天线42的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外侧,电流i1在从电流i0分离的路径中流动。因此,从线圈导体32产生的磁通通过开口部CP3(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扩展到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外侧的部分)。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从线圈天线42的线圈导体32产生的磁通被面状导体13妨碍。此外,即使在收发反转的情况(天线装置103是接收侧天线的情况)下,通过该结构,也能够抑制来自通信对象侧的线圈天线的磁通被面状导体13妨碍。
此外,第1区域F1的线圈导体32的线宽比第2区域F2的线圈导体 32的一部分(在X方向延伸的部分)的线宽粗。也就是说,与第2区域 F2相比,线圈导体32在第1区域F1具有线宽更粗的部分。此外,从Z 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宽度(图 4(A)中的R1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图4(A)中的R21)大(R11>R21)。接下来,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宽度 (图4(A)中的R12)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R21)大(R12>R21)。也就是说,第1区域 F1中的线圈导体32的平均径向宽度(R1)比第2区域F2中的线圈导体 32的平均径向宽度(R2)大(R1>R2)。
进一步地,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 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3根/R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2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3根 /R2)少((3根/R1)<(3根/R2))。
因此,即使是该结构,也能够实现在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抑制了线圈天线42的电感的变动的天线装置103。
《第4实施方式》
图5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4的俯视图。
天线装置104的线圈天线44(线圈导体34)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天线装置101相同。以下,对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第1区域F1中的相邻的线圈导体34间的间隔(图5中的D1)比第2区域F2的一部分(在X方向延伸的部分)中的相邻的线圈导体34间的间隔(D2)宽(D1>D2)。也就是说,与第2区域F2相比,线圈导体34在第1区域F1具有相邻的线圈导体34间的间隔更宽的部分。另外,在天线装置104中,线圈导体34的线宽全部一定。也就是说,第1 区域的线圈导体34的线宽(W1)与第2区域F2的线圈导体34的线宽(W2) 相等(D1=D2)。
一般地,与相邻的线圈导体间的间隔(间隙)较窄的情况相比,相邻的线圈导体间的间隔较宽的情况下的线圈的电感更低。这是由于通过线圈导体间的间隔(间隙)变宽,线圈导体间的磁场耦合变弱,导致线圈导体间的互感降低。因此,线圈导体34的第1区域F1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比线圈导体34的第2区域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小。
此外,若对在X方向延伸的线圈导体34进行说明,则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4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宽度(图5中的 R1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4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图5中的R21)大(R11>R21)。接下来,若对在Y方向延伸的线圈导体34也进行说明,则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4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宽度(图5中的R12)与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4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R12)相等。也就是说,第1区域F1中的线圈导体34的平均径向宽度(R1)比第2区域 F2中的线圈导体34的平均径向宽度(R2)大(R1>R2)。
进一步地,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4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 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3根/R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4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3根 /R2)少((3根/R1)<(3根/R2))。
在该结构中,由于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4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较小的第1区域与面状导体11重叠,因此基于面状导体 11与线圈天线44的位置关系的线圈天线44的电感的变化较小。因此,即使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4,也起到与天线装置101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5实施方式》
图6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5A的俯视图。图7是第5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5B的俯视图。
天线装置105A、105B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2A、 102B,线圈天线45的基材25的形状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天线装置102A、 102B相同。以下,对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2A、102B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线圈导体35是围绕卷绕轴AX5卷绕的正方形盘旋状的导体图案。线圈天线45的基材25是与线圈导体35以及电极P1、P2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L字形)的平板。基材25在与线圈导体35的线圈开口相应的位置具有矩形的开口。
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05A的线圈天线45的线圈开口与狭缝部CP1重叠。天线装置105B的线圈天线45与宽幅部CP2重叠。因此,如图6以及图7所示,天线装置105A、105B具有: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5与面状导体12A、12B重叠的第1区域F1;和从Z 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5与面状导体12A、12B不重叠的第2区域F2。
此外,与第2区域F2相比,线圈导体35在第1区域F1具有线圈导体35的间隔更宽的部分。因此,线圈导体35的第1区域F1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比线圈导体35的第2区域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小。
此外,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5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宽度(图6中的R1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5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图6中的R21)大(R11>R21)。接下来,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5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宽度(图6中的R12)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5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R21)大(R12>R21)。也就是说,第1 区域F1中的线圈导体35的平均径向宽度(R1)比第2区域F2中的线圈导体35的平均径向宽度(R2)大(R1>R2)。
进一步地,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5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 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3根/R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5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3根 /R2)小((3根/R1)<(3根/R2))。
这样,天线装置105A、105B的基本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2A、102B相同,起到与天线装置102A、102B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6实施方式》
图8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6的俯视图。
天线装置106的线圈天线45的结构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3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天线装置103相同。另外,线圈天线45与第5 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如图8所示,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天线45的线圈开口与开口部CP3的一部分重叠。因此,天线装置106具有: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5与面状导体13重叠的第1区域F1;和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5与面状导体13不重叠的第2区域F2。
这样,天线装置106的基本结构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3 相同,起到与天线装置103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7实施方式》
图9(A)是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7的俯视图,图9(B) 是天线装置107的剖视图。
天线装置107的线圈天线47(还具有磁性体构件1,并且线圈导体37 的形状不同。)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天线装置101相同。以下,对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线圈天线47具有基材21、线圈导体37、电极P1、P2以及磁性体构件1。磁性体构件1是矩形形状的平板,平面形状是与基材21实质相同的形状。磁性体构件1被贴附于基材21的一个主面侧。磁性体构件1是例如铁氧体粉等的磁性体粉分散在环氧树脂等的树脂中的树脂片。
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第1区域F1的线圈导体37的线宽 (W1)比第2区域F2的线圈导体37的一部分(在X方向延伸的部分) 的线宽(W2)粗(W1>W2)。也就是说,与第2区域F2相比,线圈导体37在第1区域F1具有线宽更粗的部分。
进一步地,第1区域F1中的线圈导体37彼此的间隔(D1)比第2 区域F2的一部分中的线圈导体37彼此的间隔(D2)宽(D1>D2)。也就是说,与第2区域F2相比,线圈导体37在第1区域F1具有线圈导体 37的间隔更宽的部分。
因此,线圈导体37的第1区域F1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比线圈导体37的第2区域F2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小。
这样,天线装置107的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 相同,起到与天线装置101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7中,通过磁性体构件1的集磁效果,能够提高与通信对象的天线的磁场耦合。此外,由于线圈天线47具有磁性体构件1,因此能够在不大型化的情况下得到规定的电感。进一步地,通过具有磁性体构件1,也能够得到针对基材21的一个主面侧的磁屏蔽效果。
《第8实施方式》
图10(A)是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8A的俯视图,图10 (B)是表示天线装置108A所具备的线圈天线48A的俯视图。在图10(A) 以及图10(B)中,为了容易理解构造,通过纹理图案来表示形成于基材 28的背面的线圈导体38B。
天线装置108A具备面状导体12A和线圈天线48A。面状导体12A与第2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相同。线圈天线48A具有:基材28、2个线圈导体 38A、38B、层间连接导体(省略图示)以及电极P1、P2。基材28是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矩形形状的平板。
线圈导体38A是形成于基材28的一个主面(图10(A)中的基材28 的表面)且围绕卷绕轴AX8卷绕的约2匝的矩形盘旋状的导体图案。线圈导体38B是形成于基材28的另一个主面(图10(A)中的基材28的背面)且围绕卷绕轴AX8卷绕的约2匝的矩形盘旋状的导体图案。线圈导体38A的一端与形成于基材28的一个主面的电极P1连接。线圈导体38A 的另一端经由未图示的层间连接导体,与形成于基材28的另一个主面的线圈导体38B的一端连接。线圈导体38B的另一端经由未图示的层间连接导体,与形成于基材28的一个主面的电极P2连接。
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08A的线圈天线48A以及面状导体12A的一部分重叠。因此,线圈天线48A具有: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8A、38B与面状导体12A重叠的第1区域F1;和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8A、38B与面状导体12A不重叠的第2区域 F2。
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第1区域F1中的相邻的线圈导体38A彼此的间隔D1A与第2区域F2中的相邻的线圈导体38A彼此的间隔D2A相等(D1A=D2A)。此外,第1区域F1中的相邻的线圈导体 38B彼此的间隔D1B与第2区域F2中的相邻的线圈导体38B彼此的间隔D2B相等(D1B=D2B)。换句话说,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天线48A而言,与第1区域F1以及第2区域F2无关地,形成于相同层的相邻的线圈导体彼此的间隔相等。
此外,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8A、38B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 F1中的径向的宽度(图10(A)中的R1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 38A、38B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图10(A)中的 R21)大(R11>R21)。接下来,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8A、38B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宽度(图10(A)中的R12)比从Z 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8A、38B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R21)大(R12>R21)。也就是说,第1区域F1中的线圈导体38A、 38B的平均径向宽度(R1)比第2区域F2中的线圈导体38A、38B的平均径向宽度(R2)大(R1>R2)。
这里,如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线圈天线48A那样,所谓线圈导体形成于多个层的情况下的“第1区域中的线圈导体的平均径向宽度”,是指从 Z方向(卷绕轴AX8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 F1中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此外,所谓线圈导体形成于多个层的情况下的“第2区域中的线圈导体的平均径向宽度”,是指从Z方向(卷绕轴 AX8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
此外,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8A、38B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 F1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4根/R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8A、38B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4根/R2)少((4根/R1)<(4根/R2))。
因此,线圈导体38A、38B的第1区域F1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比线圈导体38A、38B的第2区域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小。
接下来,对结构的一部分与天线装置108A不同的天线装置进行说明。图11(A)是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天线装置108B的俯视图,图11 (B)是表示天线装置108B所具备的线圈天线48B的俯视图。在图11(A) 以及图11(B)中,为了容易理解构造,通过纹理图案来表示形成于基材 28的背面的线圈导体38B。
天线装置108B的线圈导体38A、38B的构造与天线装置108A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天线装置108A实质相同。
天线装置108B具备面状导体12A和线圈天线48B。线圈天线48B具有基材28、多个线圈导体38A、38B、层间连接导体(省略图示)以及电极P1、P2。
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2区域F2的线圈导体38A、38B的一部分重叠。
即使是这样的结构,第1区域F1中的线圈导体38A、38B的平均径向宽度(R1)也比第2区域F2中的线圈导体38A、38B的平均径向宽度 (R2)大(R1>R2)。此外,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8A、38B的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F1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4根/R1)比从Z方向观察到的线圈导体38A、38B的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F2中的径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导体根数(4根/R2)少((4/R1)<(4/R2))。因此,线圈导体38A、38B的第1区域F1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比线圈导体38A、38B的第2区域中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具有2个线圈导体38A、38B的线圈天线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该结构。线圈天线所具有的线圈导体的数量能够在起到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线圈天线也可以是具有3个以上的线圈导体的结构。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多个线圈导体也可以不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分别在基材28的表面背面形成有线圈导体的线圈天线,但并不局限于该结构。例如在具有将多个基材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的线圈天线的情况下,多个线圈导体可以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基材层,也可以2个以上的线圈导体形成于相同的基材层。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对线圈导体形成于多个层的情况下的“相邻的线圈导体的间隔”进行说明。图12(A)是天线装置108A的第2区域中的放大剖视图,图12(B)是天线装置108B的第2区域中的放大剖视图。
所谓本实用新型中的“相邻的线圈导体的间隔”,是指最接近的线圈导体彼此的间隙。也就是说,将不仅是在同一平面(XY平面)上接近的线圈导体彼此的间隙(例如图12中的间隔D2A、D2B)、还包含在不同平面上接近的线圈导体彼此的间隔(例如图12中的间隔D3)在内的最小的间隙称为“相邻的线圈导体的间隔”。
例如在天线装置108A的第2区域中,如图12(A)所示,相邻的线圈导体38A与线圈导体38B的间隔D3为“相邻的线圈导体的间隔”。此外,例如在天线装置108B的第2区域中,如图12(B)所示,相邻的线圈导体38A与线圈导体38B的间隔S4为“相邻的线圈导体的间隔”。
《第9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构造的俯视图。
上述电子设备例如是移动电话(包含智能电话、功能电话)、佩戴型终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平板终端、PDA、照相机、游戏机、玩具、RFID标签、IC标签、SD(注册商标)(SecureDigital) 卡、SIM卡、IC卡等的信息介质等。
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有天线装置102C以及驻波型天线的辐射元件81、82,具备上部壳体91和下部壳体92。
天线装置102C具备面状导体12C以及线圈天线42C。线圈天线42C 与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线圈天线42实质相同。面状导体12C具有从内侧延伸到外缘的狭缝部CP4(切口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面状导体12C是凹字状(U字状)的导体,并且从纵向(图13中的Y方向)观察,是凹字状(U字状)的导体。如图13所示,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天线42C的线圈开口与面状导体12C的狭缝部CP4重叠。
天线装置102C的面状导体12C以及驻波型天线的辐射元件81、82 是上述电子设备的下部壳体92的一部分。如图13所示,下部壳体92是夹着间隙部S1、S2,按照驻波型天线的辐射元件81、天线装置102C以及驻波型天线的辐射元件82的顺序被配置在纵向(Y方向)的构造。
在上部壳体91的内部收纳有器件63、电路基板71、72、电池组64 等。在电路基板72安装有第1供电电路61、第2供电电路67、68、电抗元件65、66、电容器62以及连接管脚51、52等。
此外,如图13所示,在狭缝部CP4内配置有器件63。器件63例如是照相机模块、闪光灯、扬声器、耳机塞孔、卡插口、USB等的端子、电池罩盖、按钮、传感器等的器件。
如图13所示,第1供电电路61经由连接管脚51、52等而与线圈导体32C的两端(电极P1、P2)连接,在线圈导体32C并联连接电容器62。由线圈导体32C、电容器62、第1供电电路61本身所具有的电容成分构成LC谐振电路。通过该结构,线圈导体32C与面状导体12C耦合,面状导体12C作为针对线圈导体32C的升压天线而发挥作用。第1供电电路 61例如是13.56MHz的NFC用的RFIC元件,电容器62例如是谐振电路用的芯片电容器。连接管脚51、52例如是可动型探针。
第2供电电路67经由电抗元件65以及线缆74而与驻波型天线的辐射元件81连接。第2供电电路68经由电抗元件66而与驻波型天线的辐射元件82连接。第2供电电路67、68是UHF频带或者SHF频带用的IC,例如是1.5GHz频带的GPS用的通信系统的供电电路以及2.4GHz频带的无线LAN的通信系统的供电电路。电抗元件65、66例如是芯片电容器等的电子部件。
通过该结构,即使是线圈天线42C与面状导体12C重叠的构成,也能够实现具备在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或组装精度的情况下,抑制了线圈天线42C的电感的变动的天线装置102C的电子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中,由于面状导体12C是壳体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天线装置102C。也就是说,由于不需要另外形成面状导体12C,因此制造容易并且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天线装置102C的面状导体12C是壳体的一部分的构成例,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另外设置面状导体,还可以利用形成于在壳体内收纳的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接地导体等)。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中所示那样,为了具备器件63 而能够利用设置于面状导体的切口部(狭缝部CP4)。另外,在天线装置 102C中,表示了在切口部(狭缝部CP4)内配置有器件63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切口部(狭缝部CP4)以及间隙部S1、S2被树脂覆盖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电子设备是长方体状的构成例,但并不局限于此。电子设备的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
《第10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构造的俯视图。图15是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上部壳体91A的俯视图。另外,在图15中,为了容易理解电子设备的构造,表示将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组合时的线圈天线42D所具备的线圈导体32D的位置。
图14所示的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备:天线装置、上部壳体91A以及下部壳体92A等。
在上部壳体91A的内部收纳有:器件63A、63B、63C、电路基板73、电池组64等。在电路基板73安装有:UHF频带天线83、84、第1供电电路61、电容器62以及连接管脚51、52等。在电路基板73的内部形成有接地导体14。另外,器件63A被配置在形成于电路基板73的切口部内。器件63A例如是处于显示器侧的前置照相机,器件63B例如是处于背面侧的后置照相机,器件63C例如是耳机塞孔。UHF频带天线83、84例如是被用于蜂窝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Wi-Fi(注册商标)或者Bluetooth(注册商标)等的天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电路基板73的内部的接地导体1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面状导体”。
在下部壳体92A的内部贴附线圈天线42D。在下部壳体92A设置有后置照相机用的孔93。线圈天线42D与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线圈天线 42实质相同。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具备线圈天线42D以及接地导体14(面状导体)。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接地导体14是在配置有器件63A、 63B、63C的部分具有切口部的平面状的导体。如图15所示,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天线42D的线圈开口与器件63A重叠。通过上部壳体 91A与下部壳体92A被组合,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天线42D的线圈导体32D的一部分与接地导体14重叠。因此,线圈天线42D具有: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2D与接地导体14重叠的第1区域F1;和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2D与接地导体14不重叠的第2区域F2。
第1供电电路61经由连接管脚51、52等而与线圈导体32D的两端(电极P1、P2)连接,电容器62与线圈导体32D并联连接。通过该结构,线圈导体32D与接地导体14耦合,接地导体14作为针对线圈导体32D的升压天线而发挥作用。
这样,也能够将形成于电路基板73的内部的导体图案(接地导体) 等利用为面状导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电子设备的下部壳体贴附线圈天线的构成例,但并不局限于此。线圈天线也可以不仅贴附于壳体,例如还被固定于处于电路基板与壳体之间的内盖等。
《第11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构造的俯视图。图17是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上部壳体91B 的俯视图。
另外,在图17中,为了容易理解电子设备的构造,表示将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组合时的线圈天线42E所具备的线圈导体32D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线圈天线的构造以及配置与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实质相同。
在下部壳体92B的内部贴附线圈天线42E。线圈天线42E在具有孔 94这方面与上述的线圈天线42D不同。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的线圈天线42D 实质相同。
线圈天线42E的孔94是形成于线圈天线42E的线圈开口的孔,是与被设置于下部壳体92B的后置照相机用的孔93大致相同的形状。线圈天线42E被贴附于下部壳体92B的内部,以使得线圈天线42E的孔94与设置于下部壳体92B的后置照相机用的孔93一致。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具备线圈天线42E以及接地导体14。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天线42E的孔94以及后置照相机用的孔93 与器件63B重叠。
《第12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构造的俯视图。图19是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上部壳体91C的俯视图。另外,在图19中,为了让容易理解电子设备的构造,表示将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组合时的线圈天线42D所具备的线圈导体32D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在具备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屏蔽壳这方面与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不同。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接地导体14的形状与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实质相同。
在电路基板73安装有:UHF频带天线83、84、第1供电电路61、屏蔽壳15、电容器62以及连接管脚51、52等。在电路基板73的内部形成有接地导体14A、14B。屏蔽壳15被安装于例如电路基板,是收纳集成电路等的金属性的罩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电路基板73的屏蔽壳15以及形成于电路基板73的内部的接地导体14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面状导体”。
在下部壳体92C的内部贴附线圈天线42D。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具备线圈天线42D以及屏蔽壳15(面状导体)。接地导体14A、14B是平面形状为矩形的平面状的导体。从Z 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屏蔽壳15是在配置有器件63A、63B的部分具有切口部的导体。如图19所示,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天线42D的线圈开口与器件63A重叠。通过上部壳体91C与下部壳体92C被组合,从而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天线42D的线圈导体32D的一部分与屏蔽壳15以及接地导体14B重叠。因此,线圈天线42D具有: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2D与屏蔽壳15以及接地导体14重叠的第1区域 F1;和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32D与屏蔽壳15以及接地导体 14不重叠的第2区域F2。
这样,也可以将安装于电路基板73的屏蔽壳15以及形成于电路基板 73的内部的接地导体14利用为面状导体。另外,被利用为面状导体的部件并不仅仅限定于接地导体等的导体图案、屏蔽壳,也可以是形成于显示器背面的导电性屏蔽件、电池组。此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天线装置也可以是具备多个面状导体的结构。
此外,在电路基板73、面状导体所具有的切口部内,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照相机以外,也可以配置:闪光灯、扬声器、耳机塞孔、卡插口、USB等的端子、电池罩盖、按钮、传感器、机械开关等的功能部件。
《第13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第1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构造的俯视图。图21是第1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上部壳体91D的俯视图。另外,在图21中,为了容易理解电子设备的构造,表示将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组合时的线圈天线42F所具备的线圈导体32D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线圈天线的构造等与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不同。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在具备供电线圈54这方面与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 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实质相同。
在下部壳体92D的内部贴附线圈天线42F。线圈天线42F的线圈导体 32D的两端通过连接元件69而被连接。连接元件69例如是形成于基材22E 的表面的导体图案。
在电路基板73,形成UHF频带天线83、84、第1供电电路61、电容器62以及供电线圈54等。
如图20所示,第1供电电路61的输入输出端子分别与供电线圈54 连接。电容器62相对于供电线圈54被并联连接。由供电线圈54、电容器 62、第1供电电路61本身所具有的电容成分构成LC谐振电路。第1供电电路61经由供电线圈54而与线圈天线42F的线圈导体32D进行磁场耦合。
这样,线圈天线的线圈导体也可以经由磁场耦合而与供电电路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连接元件69形成于基材22E的表面的导体图案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该结构。连接元件69例如也可以是谐振用的电容器等。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线圈天线的基材是矩形或者L字形等的平板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线圈天线的基材的平面形状能够适当变更为正方形、多边形、T字形、Y字形、圆形、椭圆形等。此外,基材并不局限于平板,也能够设为立体构造等。另外,如后面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中,基材不是必须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具有矩形盘旋状或者正方形盘旋状的线圈导体的线圈天线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线圈天线(线圈导体) 也可以是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的盘旋状,还可以是螺旋(herical)状。此外,也可以是将形成有盘旋状的线圈导体的基材层叠而成的螺旋状的层叠线圈天线。进一步地,线圈天线也可以是绕组线圈。也就是说,线圈天线的基材不是必须的。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线圈导体的卷绕轴与Z方向(面状导体的主面的垂直方向)平行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满足从Z 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较小的第1区域与面状导体重叠这一结构,线圈导体的卷绕轴也可以朝向任意方向。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面状导体是矩形或者正方形等的平板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面状导体的平面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为多边形、 L字形、T字形、圆形、椭圆形等。此外,面状导体并不局限于平板,也能够如第9/第12实施方式所示那样,设为立体构造等。此外,面状导体的主面并不局限于平面,也可以是曲面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具有一个面状导体的天线装置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满足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导体的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电感较小的第1区域与面状导体重叠这一结构,则也可以如第12实施方式所示那样,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是具备多个面状导体的结构。
此外,虽然示例了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面状导体是具有多边形状的切口部的构成例,但并不局限于此。面状导体所具有的切口部的形状、个数等能够适当地变更。此外,虽然示例了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面状导体具有在平面(XY平面)方向延伸的切口部的构成例,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立体构造的面状导体具有在平面(XY平面)方向以及厚度方向(Z 方向)延伸的切口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线圈天线(线圈导体)与供电电路直接连接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如第13实施方式所示,是通过相对于线圈天线(线圈导体),经由电场、磁场或电磁场而耦合,从而线圈天线(线圈导体)与供电电路连接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了利用了NFC等的磁场耦合的通信系统中的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能够同样用于利用了磁场耦合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电磁感应方式、磁场共振方式)。换句话说,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天线装置能够用作为例如在HF频带(特别是6.78MHz或者6.78MHz附近)的频率被使用的磁场共振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中的受电装置的受电天线装置或送电装置的送电天线装置。天线装置与受电装置中具备的向负载 (二次电池等)提供电力的供电电路(受电电路)连接。在该情况下,线圈天线、面状导体电作为送电天线装置或者受电天线装置而发挥作用。天线装置的线圈天线所具有的线圈导体的两端与对使用频带(HF频带,特别是6.78MHz或者6.78MHz附近)进行操作的受电电路、送电电路连接。特别地,在磁场共振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中,为了提高电力传输效率,在特定的频率,天线装置中要求高Q值(谐振的尖锐度)的精度。因此,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则线圈天线的电感的变动被抑制,因此Q 值(谐振的尖锐度)的变动、谐振频率的变动被抑制,能够构建稳定的电力传输系统。
-符号说明-
AX1、AX2、AX5、AX8...卷绕轴
CP1、CP4...狭缝部
CP2...宽幅部
CP3...开口部
CP4...狭缝部(切口部)
F1...第1区域
F2...第2区域
i0、i1...电流
P1、P2...电极
S1、S2...间隙部
D1...第1区域中的相邻的线圈导体的间隔
D2...第2区域中的相邻的线圈导体的间隔
R11、R12...线圈导体的第1区域中的径向的宽度
R21...线圈导体的第2区域中的径向的宽度
R1...第1区域中的线圈导体的平均径向宽度
R2...第2区域中的线圈导体的平均径向宽度
1...磁性体构件
11、12A、12B、12C、13...面状导体
14...接地导体(面状导体)
14A...接地导体
14B...接地导体(面状导体)
15...屏蔽壳(面状导体)
21、22、22C、22D、22E、25、28...基材
31、32、32C、32D、34、35、37、38A、38B...线圈导体
41、42、42C、42D、42E、44、45、47、48A、48B...线圈天线
50...器件
51、52...连接管脚
54...供电线圈
61...第1供电电路
62...电容器
63、63A、63B、63C...器件
64...电池组
65、66...电抗元件
67、68...第2供电电路
69...连接元件
71、72、73...电路基板
74...线缆
81、82...驻波型天线的辐射元件
83、84...UHF频带天线
91、91A、91B、91C、91D...上部壳体
92、92A、92B、92C、92D...下部壳体
93...后置照相机用的孔
94...孔
101、102、102A、102B、102C、103、104、105A、105B、106、107、 108A、108B...天线装置。

Claims (8)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线圈天线,具有围绕轴卷绕的线圈导体;和
面状导体,
所述线圈天线具有: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重叠的第1区域;和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不重叠的第2区域,
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比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小。
2.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线圈天线,具有围绕轴卷绕的线圈导体;和
面状导体,
所述线圈天线具有: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重叠的第1区域;和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不重叠的第2区域,
所述线圈导体具有在所述第2区域相互重叠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2区域相比,所述线圈导体在所述第1区域具有线宽更粗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导体的匝数是多匝。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状导体具有从内侧向外缘延伸的切口部,
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天线的线圈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切口部重叠。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天线装置;和
供电电路,
所述天线装置具备:
线圈天线,具有围绕轴卷绕的线圈导体;和
面状导体,
所述线圈天线具有: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重叠的第1区域;和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不重叠的第2区域,
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比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径向的宽度的平均值小,
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线圈天线连接。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天线装置;和
供电电路,
所述天线装置具备:
线圈天线,具有围绕轴卷绕的线圈导体;和
面状导体,
所述线圈天线具有: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重叠的第1区域;和俯视所述面状导体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导体与所述面状导体不重叠的第2区域,
所述线圈导体具有在所述第2区域相互重叠的部分,
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线圈天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状导体是所述壳体的一部分。
CN201690000931.4U 2015-08-03 2016-07-26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785293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3095 2015-08-03
JP2015153095 2015-08-03
JP2016-050400 2016-03-15
JP2016050400 2016-03-15
PCT/JP2016/071789 WO2017022554A1 (ja) 2015-08-03 2016-07-26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52935U true CN207852935U (zh) 2018-09-11

Family

ID=57944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0931.4U Active CN207852935U (zh) 2015-08-03 2016-07-26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6933B2 (zh)
JP (1) JP6249141B2 (zh)
CN (1) CN207852935U (zh)
WO (1) WO201702255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6857A (zh) * 2018-10-30 2021-06-29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线圈组件
CN114784491A (zh) * 2021-01-21 2022-07-22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具备其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8379A1 (ja) * 2010-03-24 2011-09-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Rfidシステム
US10447406B1 (en) * 2016-05-20 2019-10-15 General Atomics Magnetic antenna structures having spatially varying profiles
WO2018155147A1 (ja) * 2017-02-23 2018-08-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ブースタアンテナ構造体、通信機器及びケース
JP6773587B2 (ja) * 2017-03-07 2020-10-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JP6874570B2 (ja) * 2017-07-04 2021-05-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コイルアンテナ及び電子機器
JP6841176B2 (ja) * 2017-07-05 2021-03-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携帯機器用保護ケース
KR20190009936A (ko) * 2017-07-20 2019-01-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TW201914095A (zh) * 2017-09-12 2019-04-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模組以及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US10698455B2 (en) * 2018-03-23 2020-06-30 Wits Co., Ltd.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7084504B2 (ja) * 2018-06-20 2022-06-14 コナ ア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メタル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CN110875513B (zh) * 2018-08-31 2022-04-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KR20210147712A (ko) * 2020-05-29 2021-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22099099A (ja) * 2020-12-22 2022-07-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非接触式通信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2474B2 (ja) 2002-09-27 2009-03-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機能付き電子機器
KR100964398B1 (ko) * 2003-01-03 2010-06-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도결합형 안테나 및 이를 채용한 플라즈마 처리장치
JP4414940B2 (ja) 2005-06-14 2010-02-17 ソニーケミカ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の調整方法
WO2007105606A1 (en) * 2006-03-15 2007-09-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123509B2 (en) * 2007-06-29 2015-09-01 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ssociates, Inc. Techniques for plasma processing a substrate
EP2284949B1 (en) * 2008-05-21 2016-08-0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JP5146664B2 (ja) * 2008-05-27 2013-02-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CN102217136B (zh) * 2008-11-14 2014-05-0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非接触ic标签及物品
CN103022661B (zh) 2009-04-21 2014-12-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设备及天线装置的谐振频率设定方法
CN102576929B (zh) * 2009-11-20 2015-01-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终端
GB2488450B (en) 2009-12-24 2014-08-2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JP5510547B2 (ja) * 2010-08-12 2014-06-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GB2501385B (en) 2010-10-21 2015-05-2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JP5641152B2 (ja) * 2011-10-07 2014-12-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3115017A1 (ja) * 2012-02-02 2013-08-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
JP5772868B2 (ja) * 2012-05-21 2015-09-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5757345B2 (ja) * 2012-06-04 2015-07-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装置
US9297975B2 (en) * 2013-07-19 2016-03-2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print protective outer surface profile
CN204991963U (zh) * 2013-11-08 2016-01-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通信终端装置
WO2015115401A1 (ja) * 2014-01-30 2015-08-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装置
WO2015141016A1 (ja) * 2014-03-17 2015-09-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通信端末
JP2015216505A (ja) 2014-05-09 2015-12-0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6857A (zh) * 2018-10-30 2021-06-29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线圈组件
CN114784491A (zh) * 2021-01-21 2022-07-22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具备其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22554A1 (ja) 2017-02-09
US10936933B2 (en) 2021-03-02
JPWO2017022554A1 (ja) 2018-01-18
US20180107913A1 (en) 2018-04-19
JP6249141B2 (ja) 2017-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52935U (zh)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5928640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EP2811656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733787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TWI545841B (zh) Antenna devic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1568933B (zh) 无线ic器件
JP5737413B2 (ja) 通信端末装置
US20150222017A1 (en) Antenna device,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antenna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40035793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JP6677361B1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730120B2 (en) Transmission/reception antenna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device using same
JP2011193245A (ja)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通信デバイス及び無線通信端末
CN207250726U (zh)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10122065B2 (en) Antenna device, card information medium,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tenna device
CN207909619U (zh) 天线装置、卡型信息介质以及无线ic器件
JPWO2016121501A1 (ja) アンテナ装置、カード型情報媒体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CN209448023U (zh)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7624900U (zh) 电子设备
JP5884538B2 (ja)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
CN207638003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0195553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350777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WO2016143426A1 (ja) 無線icデバイス、それを備えた樹脂成型体、それを備えた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71461B1 (ko) 다중대역 칩 안테나,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바일 장치
JP2021048530A (ja) コイルアンテナ、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