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6863U - 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 - Google Patents

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6863U
CN207846863U CN201721303454.1U CN201721303454U CN207846863U CN 207846863 U CN207846863 U CN 207846863U CN 201721303454 U CN201721303454 U CN 201721303454U CN 207846863 U CN207846863 U CN 207846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reinforcement
steel
groove
reinforced concrete
concret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34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家凯
周子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en Kuo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en Kuo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en Kuo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en Kuo Construct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6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68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包含侧板、第一主筋、多个悬臂式支架、系筋。侧板具有外表面。第一主筋位于外表面的一侧,并具有主筋延伸方向。第一主筋与侧板相隔一间隙。多个悬臂式支架是设置于外表面,且沿平行主筋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每一悬臂式支架包含连接外表面的固定端,以及自由端。自由端与固定端之间形成凹槽,且凹槽具有开口。系筋是连接第一主筋。系筋接近第一主筋的一侧具有第一弯折部。系筋经由第一弯折部改变延伸方向并伸入间隙中。系筋伸入间隙的一端是容置于凹槽。

Description

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快速固定系筋设计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90的横剖视图。如图1所示,现有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90包含钢柱95,接近钢柱95的一侧设有第一主筋91,远离钢柱95的一侧设有第二主筋92,另外,钢柱95上设有剪力钉96。在第二主筋92的外部围绕着外部箍筋97。在接近外部箍筋97角落的位置,有系筋93将第二主筋92加以固定,或是将第一主筋91与第二主筋92加以固定。
然而,对于外部箍筋97侧边上(例如长边)的第一主筋91与第二主筋92而言,第一主筋91与钢柱95之间的间隙提供的空间可能不足以使系筋93伸入间隙d中。此外,部分邻近第一主筋91的剪力钉96也会与系筋93欲放置的位置产生干涉,造成施工不便或无法组装的问题。因此,习知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90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提高施工效率与施作可行性。
于一实施例,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包含侧板、第一主筋、多个悬臂式支架、系筋。侧板具有外表面。第一主筋位于外表面的一侧,并具有主筋延伸方向。第一主筋与侧板相隔一间隙。多个悬臂式支架是设置于外表面,且沿平行主筋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每一悬臂式支架包含连接外表面的固定端,以及自由端。自由端与固定端之间形成凹槽,且凹槽具有开口。系筋是连接第一主筋。系筋接近第一主筋的一侧具有第一弯折部。系筋经由第一弯折部改变延伸方向并伸入间隙中。系筋伸入间隙的一端是容置于凹槽。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悬臂式支架具有一内凹面围成该凹槽,该内凹面的至少一侧边连接该悬臂式支架的一顶面,且该凹槽具有一底部与该顶面具有一落差。
于一实施例中,该内凹面的另一侧边连接该外表面。
于一实施例中,该凹槽为弧形凹槽。
于一实施例中,该凹槽接近该自由端的一侧具有一挡片,且该凹槽具有一底部,该挡片与该底部之间具有一夹角。
于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一第二主筋,位于该第一主筋相反于该侧板的一侧,且该系筋接近该第二主筋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弯折部,该系筋经由该第二弯折部改变延伸方向并围绕该第二主筋。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弯折部具有内转角为135°。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弯折部具有内转角为90°。
于一实施例,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包含侧板、第一主筋、支架、系筋。侧板具有外表面。第一主筋位于外表面的一侧,并具有主筋延伸方向。第一主筋与侧板相隔一间隙。支架是设置于外表面,且支架包含多个臂体突出于外表面并沿平行主筋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每一臂体包含连接外表面的固定端,以及自由端。自由端与固定端之间形成凹槽,且凹槽具有开口。系筋是连接第一主筋。系筋接近第一主筋的一侧具有第一弯折部。系筋经由第一弯折部改变延伸方向并伸入间隙中。系筋伸入间隙的一端是容置于凹槽。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臂体具有一内凹面围成该凹槽,该内凹面的至少一侧边连接该臂体的一顶面,且该凹槽具有一底部与该顶面具有一落差。
于一实施例中,该内凹面的另一侧边连接该外表面。
于一实施例中,该凹槽为弧形凹槽。
于一实施例中,该凹槽接近该自由端的一侧具有一挡片,且该凹槽具有一底部,该挡片与该底部之间具有一夹角。
于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一第二主筋,位于该第一主筋相反于该侧板的一侧,且该系筋接近该第二主筋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弯折部,该系筋经由该第二弯折部改变延伸方向并围绕该第二主筋。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弯折部具有内转角为135°。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弯折部具有内转角为90°。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实施例横剖视图。
图3A为钢柱表面设置悬臂式支架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3B为对应图3A的悬臂式支架的放大图。
图3C为对应图3A的悬臂式支架的侧视图。
图4A为钢柱表面设置悬臂式支架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4B为对应图4A的悬臂式支架的放大图。
图4C为对应图4A的悬臂式支架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
15 钢柱
100 侧板
102 外表面
110 第一主筋
120 第二主筋
130,130a 悬臂式支架
131 内凹面
132 固定端
133,133a 侧边
134 自由端
135 挡片
136 凹槽
138,138a 顶面
140 支架
142 臂体
150,150a 系筋
152 第一弯折部
154 第二弯折部
160 剪力钉
170 外围箍筋
1361 开口
1363 底部
a 主筋延伸方向
b 延伸方向
c 水平方向
d 间隙
h 高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方便系筋作业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例如可运用于具钢柱的建筑结构。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10的一实施例横剖视图。如图2所示,钢结构10包含钢柱15。钢柱15由四个侧板组成。接近钢柱15的一侧设有第一主筋110。在第一主筋110外围,远离钢柱15的一侧设有第二主筋120。另外,钢柱15上设有剪力钉160。在第二主筋120的外部围绕着外部箍筋170。在外部箍筋170与钢柱15之间设有系筋150连接第一主筋110与第二主筋120。如图2所示,钢柱15朝向第一主筋110的一侧设有悬臂式支架130。悬臂式支架130可为金属材质,例如不绣钢。第一主筋110与钢柱15之间具有间隙d,系筋150接近第一主筋110的一侧弯折而改变延伸方向并伸入间隙d中。系筋150伸入间隙d的一端是设置于悬臂式支架130。
请参考图3A。图3A为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10设置悬臂式支架130的一实施例立体图。图3A是以钢柱一侧为例说明系筋150与悬臂式支架130的设置方式。如图3A所示,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10包含侧板100、第一主筋110、多个悬臂式支架130、系筋150。侧板100具有外表面102。第一主筋110位于外表面102的一侧,并具有主筋延伸方向a。第一主筋110与侧板100相隔一间隙d。多个悬臂式支架130是设置于外表面102,且沿平行主筋延伸方向a间隔分布。在此实施例,悬臂式支架130为一体式的支撑构件,亦即,多个悬臂式支架可视为一个支架140,支架140包含多个臂体142突出于外表面102。每一臂体142于固定端(接近侧板100的一端)的一侧彼此连接。
如图3A所示,系筋150是连接第一主筋110。系筋150接近第一主筋110的一侧具有第一弯折部152。系筋150经由第一弯折部152改变延伸方向并伸入间隙d中。以系筋150a为例,系筋150a伸入间隙d的一端是设置于悬臂式支架130a。于一实施例,系筋150于第一弯折部152的弯折角度为90°,但不限于此。
另外,参考图2及图3A,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10包含第二主筋120。第二主筋120位于第一主筋110相反于侧板100的一侧,且系筋150接近第二主筋120的一侧具有第二弯折部152。系筋150经由第二弯折部152改变延伸方向并围绕第二主筋120。整体而言,系筋150于第二弯折部152的一端勾住第二主筋120,且自第二主筋120朝侧板100延伸并经由第一主筋110改变延伸方向而伸入间隙d。于图3A的实施例,第二弯折部154具有内转角为135°,可提供较佳的围束效果。在其他实施例,第二弯折部154可视需求调整内转角为90°。应理解,在图2的实施例中,悬臂式支架130是设置于钢柱15长边上的侧板,但不限于此,例如在短边上设有系筋连接第一主筋及第二主筋时,短边上的侧板亦可设置悬臂式支架,以供系筋放置。
请参考图3A及图3B。图3B为对应图3A的悬臂式支架130的放大图。每一悬臂式支架包含连接外表面的固定端以及自由端。如图3B所示,悬臂式支架130包含连接外表面102的固定端132以及自由端134。自由端134与固定端132之间形成凹槽136,且凹槽136具有开口1361。请配合参考图3A,系筋150伸入间隙d的一端是容置于凹槽136。
在图3B的实施例,凹槽136为弧形凹槽。凹槽136是自悬臂式支架130的顶面138凹陷形成。每一悬臂式支架具有内凹面围成凹槽。如图3B所示,悬臂式支架130具有内凹面131围成凹槽136。内凹面131的至少一侧边连接悬臂式支架的顶面。在图3B的实施例,内凹面131具有一侧边133接近自由端134,另一侧边133a接近固定端132。内凹面131的侧边133连接顶面138,而侧边133a连接顶面138a。换言之,凹槽136的范围介于固定端132与自由端134之间。在图3B的实施例,凹槽136两侧分别连接悬臂式支架130的顶面(138,138a),使凹槽136两侧到固定端132或自由端134皆相隔一段距离,形成固定端132到自由端134的距离大于开口1361两侧的距离。
请参考图3B及图3C。图3C为对应图3A的悬臂式支架130的侧视图。如图3C所示,凹槽136具有底部1363与顶面138具有一落差。例如,顶面138到底部1363具有高度差h。此外,凹槽136接近自由端的一侧具有挡片135。由此限制系筋150朝第一主筋110方向移动而限制于凹槽136中。挡片135与底部1363之间具有夹角。夹角是指挡片135的延伸方向b与水平方向c(或底部1363的切线方向)所夹角度。于一实施例,夹角为90°。需注意的是,在此实施例,凹槽两侧的顶面有不同水平高度,亦即,相较于接近固定端的顶面,接近自由端的顶面因应挡片的形成而与底部具有较大的落差,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接近固定端的顶面可调整为与接近自由端的顶面具有相同高度。
由此设计,系筋可自凹槽上方的开口放置于内凹面。对于间隔分布的悬臂式支架,相邻悬臂式支架之间分隔的空间可提供系筋设置上的方便性及提高施工效率。换言之,系筋除了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平移或旋转,其接近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还有上下移动(即沿主筋延伸方向移动)的空间,避免系筋在组装时被局限在水平方向而无法组入第一主筋与侧板之间的间隙。一体式的悬臂式支架亦可提高组装效率。
此外,悬臂式支架不仅提供系筋固定,还有助于钢板与浇置后的混凝土咬合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因此,设置于钢柱上的部分剪力钉可以移除,以避免与系筋的组装产生干涉,而不影响结构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亦可保留钢柱上原有的剪力钉,例如将剪力钉位置与系筋组装的位置错开,以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
图4A为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10设置悬臂式支架130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如图4A所示,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多个悬臂式支架130为分离设置的支撑构件。悬臂式支架130是设置于外表面102,且沿平行主筋延伸方向a间隔分布。系筋150是连接第一主筋110。系筋150接近第一主筋110的一侧具有第一弯折部152。系筋150经由第一弯折部152改变延伸方向并伸入间隙d中。例如,在系筋150a,系筋150a伸入间隙d的一端是设置于悬臂式支架130a。于一实施例,系筋150于第一弯折部152的弯折角度为90°,但不限于此。
另外,如图4A所示,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10包含第二主筋120。第二主筋120位于第一主筋110相反于侧板100的一侧,且系筋150接近第二主筋120的一侧具有第二弯折部154。系筋150经由第二弯折部154改变延伸方向并围绕第二主筋120。整体而言,系筋150于第二弯折部154的一端勾住第二主筋120,且自第二主筋120朝侧板100延伸并经由第一主筋110改变延伸方向而伸入间隙d。于图4A所示的实施例,第二弯折部154具有内转角为135°,可提供较佳的围束效果。在其他实施例,第二弯折部154可视需求调整内转角为90°。
请参考图4A及图4B。图4B为对应图4A的悬臂式支架130的放大图。每一悬臂式支架包含连接外表面的固定端以及自由端。如图4B所示,悬臂式支架130包含连接外表面102的固定端132以及自由端134。自由端134与固定端132之间形成凹槽136,且凹槽136具有开口1361。请配合参考图4A,系筋150伸入间隙d的一端是容置于凹槽136。
在图4B的实施例,凹槽136具有直角连接的两面形成为L形凹槽。每一悬臂式支架具有内凹面围成凹槽。如图4B所示,悬臂式支架130具有内凹面131围成凹槽136,内凹面131为直角两面共同形成。内凹面131的至少一侧边连接悬臂式支架的顶面。在图4B的实施例,内凹面131具有一侧边133接近自由端134,另一侧边133a接近固定端132。内凹面131的侧边133连接顶面138,而侧边133a连接外表面102。换言之,凹槽136的范围介于固定端132与自由端134之间。在图4B的实施例,凹槽136两侧分别连接顶面138与外表面102,使凹槽136到自由端134相隔一段距离,形成固定端132到自由端134的距离大于开口1361两侧的距离。
请参考图4B及图4C。图4C为对应图4A的悬臂式支架130的侧视图。如图4C所示,凹槽136具有底部1363与顶面138具有一落差。例如,顶面138到底部1363具有高度差h。此外,凹槽136接近自由端的一侧具有挡片135。由此限制系筋150朝第一主筋110方向的移动而限制于凹槽136中。挡片135与底部1363之间具有夹角。夹角是指挡片135的延伸方向b与水平方向c所夹角度。于一实施例,夹角为90°。
由此设计,系筋可自凹槽上方的开口放置于内凹面。对于间隔分布的悬臂式支架,相邻悬臂式支架之间分隔的空间可提供系筋设置上的方便性及提高施工效率。换言之,系筋除了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平移或旋转,其接近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还有上下移动(即沿主筋延伸方向移动)的空间,避免系筋在组装时被局限在水平方向而无法组入第一主筋与侧板之间的间隙。分离设置的悬臂式支架可进一步节省用料,当悬臂式支架损坏时亦方便针对有损坏的悬臂式支架进行维修而不影响其他悬臂式支架的设置。
此外,悬臂式支架不仅提供系筋固定,还有助于钢板与浇置后的混凝土咬合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因此,设置于钢柱上的部分剪力钉可以移除,以避免与系筋的组装产生干涉,而不影响结构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亦可保留钢柱上原有的剪力钉,例如将剪力钉位置与系筋组装的位置错开,以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公开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Claims (16)

1.一种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于一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包含:
一侧板,具有一外表面;
一第一主筋,位于该外表面的一侧,并具有一主筋延伸方向,该第一主筋与该侧板相隔一间隙;
多个悬臂式支架,设置于该外表面,且沿平行该主筋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每一悬臂式支架包含:
一固定端,连接该外表面;以及
一自由端,该自由端与该固定端之间形成一凹槽,且该凹槽具有一开口;
一系筋,连接该第一主筋,且该系筋接近该第一主筋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弯折部,该系筋经由该第一弯折部改变延伸方向并伸入该间隙中,该系筋伸入该间隙的一端是容置于该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悬臂式支架具有一内凹面围成该凹槽,该内凹面的至少一侧边连接该悬臂式支架的一顶面,且该凹槽具有一底部与该顶面具有一落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凹面的另一侧边连接该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为弧形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接近该自由端的一侧具有一挡片,且该凹槽具有一底部,该挡片与该底部之间具有一夹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主筋,位于该第一主筋相反于该侧板的一侧,且该系筋接近该第二主筋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弯折部,该系筋经由该第二弯折部改变延伸方向并围绕该第二主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弯折部具有内转角为135°。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弯折部具有内转角为90°。
9.一种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于一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包含:
一侧板,具有一外表面;
一第一主筋,位于该外表面的一侧,并具有一主筋延伸方向,该第一主筋与该侧板相隔一间隙;
一支架,设置于该外表面,该支架包含多个臂体突出于该外表面并沿平行该主筋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每一臂体包含:
一固定端,连接该外表面;以及
一自由端,该自由端与该固定端之间形成一凹槽,且该凹槽具有一开口;
一系筋,连接该第一主筋,且该系筋接近该第一主筋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弯折部,该系筋经由该第一弯折部改变延伸方向并伸入该间隙中,该系筋伸入该间隙的一端是容置于该凹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臂体具有一内凹面围成该凹槽,该内凹面的至少一侧边连接该臂体的一顶面,且该凹槽具有一底部与该顶面具有一落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凹面的另一侧边连接该外表面。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为弧形凹槽。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接近该自由端的一侧具有一挡片,且该凹槽具有一底部,该挡片与该底部之间具有一夹角。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包含一第二主筋,位于该第一主筋相反于该侧板的一侧,且该系筋接近该第二主筋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弯折部,该系筋经由该第二弯折部改变延伸方向并围绕该第二主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弯折部具有内转角为135°。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弯折部具有内转角为90°。
CN201721303454.1U 2017-09-08 2017-10-11 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468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420 2017-09-08
TW106213420U TWM558269U (zh) 2017-09-08 2017-09-08 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6863U true CN207846863U (zh) 2018-09-11

Family

ID=6264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345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46863U (zh) 2017-09-08 2017-10-11 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46863U (zh)
TW (1) TWM55826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8269U (zh) 2018-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029249A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梁の配筋構造および配筋方法
KR101520853B1 (ko) 다웰바 어셈블리
CN204081070U (zh) 一种大跨度钢骨梁悬挑结构
CN207846863U (zh) 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
KR100952930B1 (ko) 콘크리트 충전 강관 기둥과 철근콘크리트 플랫 슬래브 접합부 전단보강장치
US20150240493A1 (en) Shear reinforcement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KR101642110B1 (ko) 탈형 데크 플레이트
JP2015031105A5 (zh)
KR102003110B1 (ko) 돔 건축물의 철골구조
JP2015224533A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
KR100759041B1 (ko) 건축물의 기둥과 철골보의 연결구조 및 연결방법
JP7094176B2 (ja) 鉄筋構造体及びその鉄筋構造体を備えた合成スラブ構造
JP6992313B2 (ja) デッキプレートの配筋構造
JP2020029662A (ja) 鉄筋構造体及びその鉄筋構造体を備えた合成スラブ構造
ITBO20080144A1 (it) Pannell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 solaio o simile.
JP2008138493A (ja) 木造建築物の耐震補強金具
JP2018165433A (ja) 外壁通気工法用ラス
JP2013036185A (ja) 継手金物部位と開孔部とを併設配置した補強構造
CN207392500U (zh) 一种装配式龙骨
KR101806211B1 (ko) 변곡 아치 강관에 의해 지지되는 보도교
JP6885770B2 (ja) 金物
JP2007262872A (ja) 杭頭鉄筋と杭頭側面とを籠状筋で包囲した杭頭接合構造
KR101795725B1 (ko) 연속지지 슬래브용 일체형데크
JP6591255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基礎梁のダブル配筋構造
KR200346435Y1 (ko) 고정수단이 구비된 트러스형 데크 플레이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