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3096U - 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3096U
CN207843096U CN201721748309.4U CN201721748309U CN207843096U CN 207843096 U CN207843096 U CN 207843096U CN 201721748309 U CN201721748309 U CN 201721748309U CN 207843096 U CN207843096 U CN 207843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filler point
oil filler
wheel body
end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483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洪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TUOK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TUOK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TUOK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TUOK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483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43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3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3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包括:轮轴,通过轴套转动设置在轮轴上的轮体,位于轮体两侧且固定在轮轴上的端盖,位于端盖与轮轴之间的密封圈,位于端盖与轮体之间的浮动油封,位于端盖的远离轮体一侧的固定销,开设在所述轮体上的注油孔,以及位于注油孔内的塞子,所述注油孔的内侧部开口处形成扩张部。扩张部的开设,使得轮体转动时,促使润滑油循环流动,进而金属件上的热量能够及时被传导散热,减少了金属件的变形磨损。

Description

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工程机械的支重轮。
背景技术
支重轮是履带式工程机械底盘四轮一带中的一种,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着挖掘机与推土机的重量,让履带沿着轮子前进。
现有的支重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精加工的轮轴2’,通过轴套3’转动设置在轮轴2’上的轮体1’,位于轮体1’两侧且固定在轮轴2’上的端盖6’,位于端盖6’与轮轴2’之间的密封圈4’,位于端盖6’与轮体1’之间的浮动油封5’,以及位于端盖6’的远离轮体1’一侧的固定销7’。通过浮动油封5’以及密封圈4’,轮体1’与轮轴2’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该密封的空间中储存润滑油,对轮体1’与轮轴2’之间的相对转动起到润滑作用。
由于润滑油是工程机械的损耗品,每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进行更换,因此上述密封的空间需要设置注油孔。常规而言,注油孔8’开设在轮体1’的中部位置,形状为圆柱形,平时使用塞子9’将注油孔8’密封,需要更换润滑油时取下塞子9’即可。支重轮在运行过程中,受力是不均匀的,集中在底部。支重轮的起步阶段,底部摩擦发热量大,然而,由于受力挤压此处的油膜很薄,导致发热不容易及时传导,积攒在金属件上,使得金属件容易变形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支重轮内润滑油的流动性,使得金属件上热量能够及时被传导散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包括:轮轴,通过轴套转动设置在轮轴上的轮体,位于轮体两侧且固定在轮轴上的端盖,位于端盖与轮轴之间的密封圈,位于端盖与轮体之间的浮动油封,位于端盖的远离轮体一侧的固定销,开设在所述轮体上的注油孔,以及位于注油孔内的塞子,所述注油孔的内侧部开口处形成扩张部。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部为圆柱体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部为长度方向平行于轮体的轴心线的长条状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部的容积大于轮体与轮轴之间的密封空间的容积的5%。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部的侧面上在靠近轴套的两个位置形成导流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坡面与注油孔的轴心线呈小于45°的夹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扩张部的开设,使得轮体转动时,促使润滑油循环流动,使得金属件上的热量能够及时被传导散热,减少了金属件的变形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支重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重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支重轮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1’、轮体,2’、轮轴,3’、轴套,4’、密封圈,5’、浮动油封,6’、端盖,7’、固定销,8’、注油孔,9’、塞子,
1、轮体,2、轮轴,3、轴套,4、密封圈,5、浮动油封,6、端盖,7、固定销,8、注油孔,81、扩张部,810、导流坡面,82、外侧部开口,9、塞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阐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得以实现。
参见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包括:轮轴2,通过轴套3转动设置在轮轴2上的轮体1,位于轮体1两侧且固定在轮轴2上的端盖6,位于端盖6与轮轴2之间的密封圈4,位于端盖6与轮体1之间的浮动油封5,位于端盖6的远离轮体1一侧的固定销7,开设在所述轮体1上的注油孔8,以及位于注油孔8内的塞子9。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注油孔,本实施例中的注油孔8具有特殊的设计。从整体上而言,该注油孔8并非一个圆柱体,而是在沿着该注油孔8的轴心线上具有直径变化,注油孔8的内侧部开口处形成扩张部81,注油孔8的外侧部开口82的尺寸与现有技术类似,使用的塞子9尺寸也与现有技术类似。所述扩张部81最常见的结构为圆柱体凹槽,或者为长度方向平行于轮体1的轴心线的长条状凹槽,形状不限。上述扩张部81的存在,使得当该注油孔8随着轮体1逐渐转动至最底端时,润滑油流动至扩张部81内;当注油孔8随着轮体1重新向高处转动时,润滑油又从扩张部81流出,因此促进润滑油不断循环流动,使得金属件上的热量能够及时被传导散热,减少了金属件的变形磨损。
所述扩张部81的容积不宜过小,如果过小,对于促进润滑油的循环流动效果不明显。优选的,扩张部81的容积大于轮体1与轮轴2之间的密封空间的容积的5%。
所述扩张部81的设置可以促进润滑油的循环流动,然而,如果希望润滑油更多地向轴套3的位置流动,还需要对扩张部81的结构进行优化。参见图3,具体措施是,在扩张部81的侧面上在靠近轴套3的两个位置形成导流坡面810,所述导流坡面810与注油孔8的轴心线呈小于45°的夹角。如此设计的优势是,当注油孔8随着轮体1转动至最底端并重新向高处转动时,由于导流坡面810能够将润滑油向轴套3的方向引导,更有效地使得轴套3处的润滑油被循环起来。而相对平缓的导流坡面810,也即较小的夹角,则具有更好的引导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包括:轮轴,通过轴套转动设置在轮轴上的轮体,位于轮体两侧且固定在轮轴上的端盖,位于端盖与轮轴之间的密封圈,位于端盖与轮体之间的浮动油封,位于端盖的远离轮体一侧的固定销,开设在所述轮体上的注油孔,以及位于注油孔内的塞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孔的内侧部开口处形成扩张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部为圆柱体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部为长度方向平行于轮体的轴心线的长条状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部的容积大于轮体与轮轴之间的密封空间的容积的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部的侧面上在靠近轴套的两个位置形成导流坡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坡面与注油孔的轴心线呈小于45°的夹角。
CN201721748309.4U 2017-12-14 2017-12-14 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 Active CN207843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8309.4U CN207843096U (zh) 2017-12-14 2017-12-14 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8309.4U CN207843096U (zh) 2017-12-14 2017-12-14 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3096U true CN207843096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2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48309.4U Active CN207843096U (zh) 2017-12-14 2017-12-14 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43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43096U (zh) 具有注油孔的支重轮
CN207843097U (zh) 一种具有润滑油循环管路的支重轮
CN205978078U (zh) 一种自循环式的滑动轴承
CN207826373U (zh) 一种支重轮
CN205639307U (zh) 一种轴套
CN109163010A (zh) 改进型调心滚子轴承
CN205044842U (zh) 具有散热性和密封性好的支重轮
CN207843095U (zh) 一种内置扰动块的支重轮
CN207843099U (zh) 防尘支重轮
CN203743203U (zh) 液压自适应式滚珠轴承
CN204533196U (zh) 一种新型的轴瓦
CN208804124U (zh) 一种滚动轴承保持架
CN204263843U (zh) 整体式轮毂
CN209430711U (zh) 驱动桥减速器
CN206072131U (zh) 新型深沟球轴承接触式密封结构
CN207333448U (zh) 一种耐高温的深沟球轴承
CN106050922A (zh) 自循环式的滑动轴承
CN103821825A (zh) 一种圆环鼓型调心滚子轴承
CN206571835U (zh) 一种自润滑轴承
CN205350115U (zh) 一种端部内凹式三槽壳
CN207843098U (zh) 一种托链轮
CN204083328U (zh) 一种轻扭矩直埋式全焊球阀
CN207843091U (zh) 一种改善润滑油流动性的托链轮
CN204493444U (zh) 一种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旋转组件
CN207500340U (zh) 一种斗轴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