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2518U - 一种轮毂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2518U
CN207842518U CN201820206209.7U CN201820206209U CN207842518U CN 207842518 U CN207842518 U CN 207842518U CN 201820206209 U CN201820206209 U CN 201820206209U CN 207842518 U CN207842518 U CN 207842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elastic component
side wall
connect
dampen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62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政哲
蔡岳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Xinzheng Wheel Hardware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Xinzheng Wheel Hardware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Xinzheng Wheel Hardware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Xinzheng Wheel Hardware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062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42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2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25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法兰和若干辐条、第一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轮毂本体具有一空腔和若干连通口,每一辐条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法兰连接,第二端具有一连接槽,连接槽的侧壁突出形成卡块,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插设于连接槽内且突出形成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减震组件与连接槽的侧壁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插设于连通口内且与空腔的侧壁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突出形成第二卡接部,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在所述辐条和轮毂之间设置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可以缓冲轮胎收到的震动和冲击,从而降低车身受到的震动,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轮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
背景技术
轮毂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等,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轮毂的选用不仅影响到人们驾驶交通工具的舒适程度,还会影响到驾驶者的正常驾驶以及安全驾驶。目前的汽车轮毂减震效果较差,在高速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轮胎和车身的振动较大,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毂。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法兰和若干辐条、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
所述轮毂本体具有一空腔,且所述轮毂本体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若干连通口,各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空腔连通;
每一所述辐条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法兰连接,第二端开设有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侧壁向内突出形成卡块,所述卡块内侧形成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抵接于所述卡块,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插设于一所述连通口内且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与空腔的侧壁连接;
所述法兰与所述轮毂本体同轴设置,各所述辐条等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四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背向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减振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减振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口的数量与所述辐条的数量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口的侧壁设置有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所述辐条和轮毂之间设置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可以缓冲轮胎收到的震动和冲击,从而降低车身受到的震动,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00、法兰200和若干辐条300、第一减震组件400和第二减震组件500,所述轮毂本体100具有一空腔110,且所述轮毂本体100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若干连通口(图未示),各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空腔110连通,每一所述辐条300包括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所述第一连杆310的第一端与所述法兰200连接,第二端开设有一连接槽311,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向内突出形成卡块312,所述卡块312内侧形成一连接口(图未示),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槽311内,且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卡接部321,所述第一卡接部321抵接于所述卡块312,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00与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插设于一所述连通口内且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卡接部322,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0,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0与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法兰2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同轴设置,各所述辐条300等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00包括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二弹性件420,所述第一弹性件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420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420的一端与所述卡块3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0包括第三弹性件510和第四弹性件520,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510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三弹性件5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四弹性件520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22背向所述第三弹性件510的一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
具体地,所述轮毂包括一个呈圆筒状的轮毂本体100、一个用于将轮毂本体100连接在汽车上的法兰200、若干个将法兰200和轮毂本体100连接起来以支撑轮毂整体结构的辐条300,以及用于减震的第一减震组件400和第二减震组件500。
具体地,所述轮毂本体100与所述法兰200沿同一轴心设置,例如,所述轮毂本体100呈中空的圆筒状,所述法兰200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00形成的圆筒结构内,且所述法兰2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同轴设置,也就是说,所述法兰2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沿同一轴心设置,所述法兰200通过若干所述辐条3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连接,例如,所述法兰200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一侧,也就是说,所述法兰200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边缘处,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边缘的圆周同一平面设置。所述法兰2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沿同一轴心设置,且通过若干所述辐条30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连接,所述法兰200的具体位置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具体设置。
所述轮毂本体100具有一空腔110,所述空腔110沿圆周方向开设,所述空腔110的开设方向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表面方向相同,例如,所述空腔110的形状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形状相同,例如,所述空腔110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形状相同,所述空腔110使得轮毂本体100的质量更轻,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与各所述辐条300连接。
为了达到减震防震的效果,在各所述辐条300上设置有减震用的第一减震组件400和第二减震组件500。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00包括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二弹性件420,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0包括第三弹性件510和第四弹性件520。
具体地,每一所述辐条300包括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所述第一连杆310和所述第二连杆320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杆310的第一端与法兰200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310的第一端与所述法兰200连接,另一端开设有连接槽311,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向内突出形成卡块312,例如,所述连接槽311开口处的侧壁向凹槽内部突出形成卡块312,所述卡块312形成一连接口,也就是说,所述连接槽311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连接槽311的外部连通,且所述连接口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槽311的宽度,所述连接槽311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杆320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槽311内,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连杆320通过所述连接口插设于所述连接槽311内,且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卡接部321,例如,所述第二连杆320与所述第一卡接部321的总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连接槽311的宽度,且所述第二连杆320与所述第一卡接部321的总宽度小于所述连接口的宽度,使得第二连杆320的一端能够通过所述卡接部被卡设于所述连接槽311内,且所述第一卡接部321抵接于所述卡块312。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00与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00包括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二弹性件420,所述第一弹性件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连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连杆320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410与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连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连杆320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410与所述第一连杆310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420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的外侧,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弹性件420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320插设于所述连接槽311内的一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420的一端与所述卡块3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311的侧壁连接,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弹性件410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20连接于所述连接槽311同一侧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插设于一所述连通口内且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卡接部322,例如,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连杆的总宽度大于所述连通口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500。具体地,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00包括第三弹性件510和第四弹性件520,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10连接,第二端插设于所述连通口内且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510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320的第二端的外侧,也就是说,所述第三弹性件510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320插设于所述空腔110内的一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三弹性件5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四弹性件520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22背向所述第三弹性件510的一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卡接部322通过所述第四弹性件520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三弹性件510与所述第四弹性件520连接于所述空腔1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00和第二减震组件500的设置,使得轮胎受到震动和冲击时,通过第一连杆310与所述第二连杆320之间的所述第一弹性件410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20、第二连杆320与所述轮毂本体100之间的所述第三弹性组件和第四弹性组件来减缓震动,从而使得车身受到的震动减少。
为了实现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00和第二减震组件500的减震效果,例如,所述第一弹性件410为减振弹簧,例如,所述第二弹性件420为减振弹簧,所述减振弹簧具有稳定性好、噪音低、隔振效果好等优良性能,使得第一减震组件400和第二减震组件500能够实现减震效果。
应该理解的是,所述连通口用于辐条300与所述空腔110的侧壁连接,所述连通口的数量与所述辐条300的数量对应,例如,所述辐条300的数量为五个,所述连通口的数量为五个。本实施例中,不累赘描述。
为了减少第二连杆320与所述连通口之间的碰撞震动,例如,所述连通口的侧壁设置有垫圈,也就是说,所述垫圈设置于所述连通口的侧壁与第二连杆320之间的空隙间,从而减少第二连杆320与所述连通口第二连杆320与所述连通口之间的碰撞震动,并且所述垫圈能够减少第二连杆320与所述连通口的摩擦损伤,使得所述轮毂的使用寿命更长。
为了提高所述轮毂的减震效果,例如,所述空腔110内设置有弹性体,也就是说所述轮毂的空腔110内设置有弹性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腔110内设置有弹簧钢层,所述弹簧钢层具有防震效果,且质量较小,在不影响轮毂的整体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了轮毂的减震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本体、法兰和若干辐条、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
所述轮毂本体具有一空腔,且所述轮毂本体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若干连通口,各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空腔连通;
每一所述辐条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法兰连接,第二端开设有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侧壁向内突出形成卡块,所述卡块内侧形成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抵接于所述卡块,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插设于一所述连通口内且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与空腔的侧壁连接;
所述法兰与所述轮毂本体同轴设置,各所述辐条等角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四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背向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减振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减振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的数量与所述辐条的数量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的侧壁设置有垫圈。
CN201820206209.7U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轮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42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6209.7U CN207842518U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轮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6209.7U CN207842518U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轮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2518U true CN207842518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11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620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42518U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轮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425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9484A (zh) * 2020-09-04 2020-12-22 衡阳市振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抗震轮毂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9484A (zh) * 2020-09-04 2020-12-22 衡阳市振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抗震轮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42518U (zh) 一种轮毂
CN102465990A (zh) 用于控制臂的减震衬套
US20180319208A1 (en) Honeycomb rim-type wheel
CN106626967A (zh) 自减震车轮
CN206155014U (zh) 一种电动车用减震型pu轮胎
CN206242799U (zh) 自减震车轮
KR102383225B1 (ko) Ctba용 부시유닛
CN214822330U (zh) 一种车轮谐振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0416076U (zh) 一种减震防爆胎汽车轮毂
CN213565258U (zh) 一种轮毂的轮辋结构
CN213501636U (zh) 一种轮辋结构
CN112078300B (zh) 一种两侧轮缘非对称设计的轮辋及车轮
CN213619200U (zh) 一种减震性能强的汽车轮毂
CN212509366U (zh) 一种eps用可衰减车轮逆激励震动异响机构
CN201951163U (zh) 用于控制臂的减震衬套
WO2021114291A1 (zh) 一种减震车轮
CN208133938U (zh) 一种防碰撞汽车轮毂
CN207747685U (zh) 一种具有抗震防噪功能的轮胎
CN106671694A (zh) 自减震车轮
CN207916443U (zh) 一种实用的汽车轮毂
CN112192996A (zh) 一种轮毂的轮辋结构
CN207790174U (zh) 一种稳定型车轮
CN211138911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汽车用轮毂
CN208855325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轮毂
CN216184203U (zh) 一种防震自行车轮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