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6090U - 车辆后视镜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视镜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6090U
CN207826090U CN201820189858.0U CN201820189858U CN207826090U CN 207826090 U CN207826090 U CN 207826090U CN 201820189858 U CN201820189858 U CN 201820189858U CN 207826090 U CN207826090 U CN 207826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shade
light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898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东辉
田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898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6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6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6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视镜及车辆,涉及车辆灯光信号技术领域,增加车辆的信号提示功能。该车辆后视镜包括:后视镜外壳以及连接于后视镜外壳的灯具,灯具包括发光部件和灯罩,灯罩显露于后视镜外壳的外部,灯罩用于显示出发光部件发光时的光亮;发光部件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发出第一颜色光,以及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发出第二颜色光,第一颜色光与第二颜色光的颜色不同。该车辆后视镜主要用于增加车辆的信号提示功能。

Description

车辆后视镜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车辆灯光信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为保证行车安全,根据法规需在车辆上安装各种信号灯。
目前,车内驾驶员根据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情况点亮相应的信号灯,以对车辆附近人员做出提示,例如在车辆转弯时,驾驶员点亮车辆的转向信号灯。
然而,车辆信号灯的提示作用很有限,不足以满足如今越来越多的信号提示需求,例如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为减小安全隐患,需要向外部环境传递信号。因此,增加车辆的信号提示功能已变得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后视镜,包括:
后视镜外壳以及连接于所述后视镜外壳的灯具,所述灯具包括发光部件和灯罩,所述灯罩显露于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部,所述灯罩用于显示出所述发光部件发光时的光亮;
所述发光部件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发出第一颜色光,以及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发出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一颜色光与所述第二颜色光的颜色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罩内侧设置有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与所述灯罩外表面相对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从所述导光结构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导光结构的一端,所述发光部件的发光方向朝向于所述导光结构的另一端,当所述发光部件发光时,所述发光部件发出的光照射至所述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使所述发光部件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灯罩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为凸凹不平的表面,所述反射面沿所述灯罩外表面与所述反射面相对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锯齿形状;
从所述导光结构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反射面中朝向所述灯罩外表面的凸面逐渐靠近所述灯罩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导光结构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反射面逐渐向靠近灯罩外表面的方向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灯罩扣接形成腔体,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灯罩通过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后视镜外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灯具的支架连接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灯罩的外表面从所述开口显露出来;
所述开口与所述灯具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罩的形状为弧形状,所述灯罩的外表面为所述灯罩外凸的一面,所述灯罩的外表面凸出于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表面为外凸的曲面,所述灯罩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外壳外表面的位置的弯曲方向及弯曲弧度均与所述灯罩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罩从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边沿向所述后视镜外壳的中间位置延伸,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边沿为所述后视镜外壳中远离与车辆车身连接一侧的另一侧边沿。
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后视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灯罩的截面图;
图5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灯具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后视镜,包括:后视镜外壳4以及连接于后视镜外壳4的灯具,灯具包括发光部件3和灯罩2,灯罩2显露于后视镜外壳4的外部,灯罩2用于显示出发光部件3发光时的光亮;发光部件3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的预设状态下发出第一颜色光,以及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发出第二颜色光,第一颜色光与第二颜色光的颜色不同。
其中,灯罩2显露于后视镜外壳4的外部,当发光部件3发光时,车辆外部的人员看到能够通过灯罩2看到发光部件3所发出的光。
发光部件3可以包括一个发光体,该发光体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例如LED变色灯,其包括控制芯片和RGB三基色发光二极管,通过控制芯片控制RGB三基色发光二极管中所需要的颜色发光以发出所需要的光色,可每个颜色单独点亮以分别发出红、绿或蓝光,或者也可任意颜色组合点亮以发出其他颜色的光;或者,发光部件3可以包括两个发光体,这两个发光体可并列设置,当这两个发光体分别发光时,均照射到灯罩2,例如设置两个LED灯,分别为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第一发光体只发出第一颜色光,第二发光体只发出第二颜色光,可在车辆内设置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第一发光体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发光,控制第二发光体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发光。
第一工作状态为给发光部件3发送第一信号时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发光部件3发出第一颜色光,第二工作状态为给发光部件3发送第二信号时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发光部件3发出第二颜色光,其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是不同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等。以第一工作状态为车辆处于人工驾驶模式下点亮转向灯的状态,第二工作状态为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下的状态为例,在人工驾驶模式下,车辆内驾驶员点亮车辆后视镜灯具的发光部件3,发光部件3发出第一颜色光,第一颜色光为侧转向灯光色,根据法规,第一颜色光为琥珀色的光,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辆后视镜灯具的发光部件3发出第二颜色光,第二颜色光与第一颜色光的颜色不同,以实现对其他车辆的驾驶员、行人等进行提示,使车外人员获知该车辆正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有助于车外人员保持警惕,避免意外发生,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第二颜色光与第一颜色光为不同颜色,第二颜色光宜采用不同于法规限定的光色,以便提高车辆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提示效果,例如蓝色的光,在视觉效果上较鲜明,提示作用强,且比较美观。
发光部件3的发光状态可设计为自动调节,以第二工作状态为自动驾驶状态为例,如图5所示,车辆包括先进驾驶辅助系统60和控制器70,先进驾驶辅助系统60通过控制器70连接于发光部件3,当车辆处于人工驾驶模式时,先进驾驶辅助系统60处于关闭状态,控制器70在预设状态下控制发光部件3发出第一颜色光,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先进驾驶辅助系统60处于启动状态先进驾驶辅助系统60会给控制器70发出一触发信号,使得控制器70控制发光部件3发出第二颜色光。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后视镜,其后视镜外壳上设置有灯具,灯具的灯罩显露于后视镜外壳的外部,灯具的发光部件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其中,当车辆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发光部件能够发出第一颜色光,当车辆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发光部件发出第二颜色光,且区别于第一颜色光的颜色,使得车辆外的人员通过发光颜色的不同获知车辆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以对该车辆外的人员进行较明显的提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能够在两种工作状态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增加车辆的信号提示功能,并且车辆后视镜在车辆的位置使得车辆附近的人员能够较明显地看到车辆后视镜的灯具发光,提示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灯罩2内侧设置有导光结构21,导光结构21包括与灯罩2外表面相对的反射面,反射面从导光结构21的一端22延伸至另一端23,发光部件3设置于导光结构21的一端22,发光部件3的发光方向朝向于导光结构21的另一端23,当发光部件3发光时,发光部件3发出的光照射至反射面,反射面用于使发光部件3发出的光反射至灯罩2的外表面。当发光部件3发光时,光从导光结构21的一端22射向另一端23,光射到导光结构21的反射面上时,经反射朝向灯罩2外表面射去,以使车辆指示灯具发出光亮,相比现有技术中在灯罩内侧设置多个对应于灯罩的发光器件,本公开的实施例可设置一个发光部件3,便可实现在灯罩2的表面发出光亮。其中,反射面可以为斜直面,从导光结构21的一端22至另一端23,斜直面逐渐靠近灯罩2表面,但是不易实现均匀反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反射,可采用下述实施方式进行设计:
反射面为凸凹不平的表面,反射面沿灯罩2外表面与反射面相对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锯齿形状;从导光结构21的一端22至另一端23,反射面中朝向灯罩2外表面的凸面逐渐靠近灯罩2外表面。其中,上述截面为锯齿状的反射面,可根据光的传播方向以及光的反射定律来进行设计,可使光通过反射面反射后沿着相平行方向射至灯罩2的外表面,以使通过灯罩2显示的光亮较均匀;反射面中朝向灯罩2外表面的凸面逐渐靠近灯罩2外表面,以保证发光部件3发出的光能够照射到反射面的各凸面上,使得光照射到反射面的凸面后反射至灯罩2外表面中与反射面对应的各区域,从而实现灯罩2外表面整体均显示出光亮,提高显示光亮的均匀性和全面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反射面的设计,从导光结构21的一端22至另一端23,反射面可逐渐向靠近灯罩2外表面的方向倾斜,反射面与灯罩2外表面之间形成的光传播空间从导光结构21的一端22至另一端23逐渐变窄,发光部件3发出的光能够全部照射到反射面的凸面上,然后进行反射,均匀射向灯罩2的外表面,以保证灯罩2显示出的光亮均匀。相比反射面从导光结构21的一端22至另一端23沿平行于灯罩2外表面的方向延伸、并将反射面的凸面逐渐增高的设计方式,更加利于加工制造,且若设计为反射面的凸面逐渐增高时,为保证通过反射面的凸面反射后的光能够沿着相平行方向射至灯罩2的外表面,则凸面从导光结构21的一端22至另一端23会逐渐增大,那么从导光结构21的一端22至另一端23,凸面的数量会减少,不利于光亮的均匀性和全面性,因此,本实施例的设计方式使得反射面的凸面数量较多,进一步提高了显示光亮的均匀性和全面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灯具包括支架1,支架1与灯罩2扣接形成腔体,发光部件3设置于腔体内,灯罩2通过支架1连接于后视镜外壳4。其中,设置有支架1方便灯具的连接以及发光部件3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视镜外壳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开口,灯具的支架1连接于开口内,灯罩2的外表面从开口显露出来。其中,灯具的支架1在后视镜外壳4的开口内,不显露出来,利于后视镜的美观,灯罩2的外表面从开口显露出来,以保证车辆外的人员能够看到从灯罩2显示出的光亮。可设计灯具与开口相适配,减少灯具与开口之间的缝隙,以使灯具发出的光全部向开口外显示,提高车辆外的人员看到光亮的视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灯罩2的形状为弧形状,灯罩2的外表面为灯罩2外凸的一面,灯罩2的外表面凸出于后视镜外壳4的外表面。其中,灯罩2制成弧形状,外凸于后视镜外壳4的外表面,弧形状利于从多视角能够看到灯罩2显示的光亮,有助于车辆外的人员能够较明显地看到灯罩2显示的光亮,更加利于提醒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视镜外壳4的外表面为外凸的曲面,灯罩2设置在后视镜外壳4外表面的位置的弯曲方向及弯曲弧度均与灯罩2一致。也就是说,后视镜外壳4外表面的一位置上设置有灯罩2,该位置的弯曲方向及弯曲弧度与灯罩2的弯曲方向及弯曲弧度分别一致,利于后视镜的美观以及灯具的安装。具体设计时,可在后视镜外壳4的外表面上设置开口,灯具的支架1连接于开口内,灯罩2的外表面凸出于后视镜外壳4的外表面,灯罩2的外表面与开口所在位置的弯曲方向及弯曲弧度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灯罩从后视镜外壳4的外边沿向后视镜外壳4的中间位置延伸,后视镜外壳4的外边沿为后视镜外壳4中远离与车辆车身连接一侧的另一侧边沿。后视镜外壳4在安装时,后视镜外壳4的一侧连接于车辆的车身,后视镜外壳4的另一侧远离车辆的车身,后视镜外壳4另一侧边沿至中间位置的区域是车辆外部人员较容易看到的区域,因此将灯具设置在该区域,提高提醒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后视镜,其后视镜外壳上设置有灯具,灯具的灯罩显露于后视镜外壳的外部,灯具的发光部件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其中,当车辆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发光部件能够发出第一颜色光,当车辆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发光部件发出第二颜色光,且区别于第一颜色光的颜色,使得车辆外的人员通过发光颜色的不同获知车辆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以对该车辆外的人员进行较明显的提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能够在两种工作状态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增加车辆的信号提示功能,并且车辆后视镜在车辆的位置使得车辆附近的人员能够较明显地看到车辆后视镜的灯具发光,提醒效果好。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后视镜。
其中,车辆后视镜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其后视镜外壳上设置有灯具,灯具的灯罩显露于后视镜外壳的外部,灯具的发光部件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其中,当车辆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发光部件能够发出第一颜色光,当车辆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发光部件发出第二颜色光,且区别于第一颜色光的颜色,使得车辆外的人员通过发光颜色的不同获知车辆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以对该车辆外的人员进行较明显的提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能够在两种工作状态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增加车辆的信号提示功能,并且车辆后视镜在车辆的位置使得车辆附近的人员能够较明显地看到车辆后视镜的灯具发光,提醒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视镜外壳以及连接于所述后视镜外壳的灯具,所述灯具包括发光部件和灯罩,所述灯罩显露于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部,所述灯罩用于显示出所述发光部件发光时的光亮;
所述发光部件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发出第一颜色光,以及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发出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一颜色光与所述第二颜色光的颜色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罩内侧设置有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与所述灯罩外表面相对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从所述导光结构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导光结构的一端,所述发光部件的发光方向朝向于所述导光结构的另一端,当所述发光部件发光时,所述发光部件发出的光照射至所述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使所述发光部件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灯罩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面为凸凹不平的表面,所述反射面沿所述灯罩外表面与所述反射面相对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锯齿形状;
从所述导光结构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反射面中朝向所述灯罩外表面的凸面逐渐靠近所述灯罩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导光结构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反射面逐渐向靠近灯罩外表面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灯罩扣接形成腔体,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灯罩通过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后视镜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灯具的支架连接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灯罩的外表面从所述开口显露出来;
所述开口与所述灯具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罩的形状为弧形状,所述灯罩的外表面为所述灯罩外凸的一面,所述灯罩的外表面凸出于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表面为外凸的曲面,所述灯罩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外壳外表面的位置的弯曲方向及弯曲弧度均与所述灯罩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罩从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边沿向所述后视镜外壳的中间位置延伸,所述后视镜外壳的外边沿为所述后视镜外壳中远离与车辆车身连接一侧的另一侧边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视镜。
CN201820189858.0U 2018-02-02 2018-02-02 车辆后视镜及车辆 Active CN207826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89858.0U CN207826090U (zh) 2018-02-02 2018-02-02 车辆后视镜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89858.0U CN207826090U (zh) 2018-02-02 2018-02-02 车辆后视镜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6090U true CN207826090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6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89858.0U Active CN207826090U (zh) 2018-02-02 2018-02-02 车辆后视镜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6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9307B2 (en)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US10471888B2 (en) Light-guided warning lamp used in lane change at blind zone of a vehicle
US20170236459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US6824299B2 (en) Marker lamp for a vehicle
US10364971B2 (en) Light system
JP2003212038A (ja) 照明装置
CN207826090U (zh) 车辆后视镜及车辆
JP2007087629A (ja) 灯具
WO2023160027A1 (zh) 一种蒙皮面板元件、发光保险杠及汽车
JP2002504457A (ja) 照明装置付き外部後写鏡
CN103775940A (zh) 光信号装置
CN107735284A (zh) 用于车辆的侧面闪光信号灯
CN102941893B (zh) 三轮摩托车、电动车led后位灯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6176222U (zh) 汽车后视镜转向灯
JP5151316B2 (ja) 車両用ランプ
CN212537649U (zh) 一种车载环形阅读灯透镜结构
CN214009115U (zh) Led汽车尾灯
TW201917043A (zh) 車輛發光組件
CN103921715B (zh) 一种能改变发光灯光照强度的汽车日行灯
CN219446852U (zh) 车辆
CN210634462U (zh) 一种盲区警示灯及使用该盲区警示灯的汽车后视镜
CN220205483U (zh) 用于车辆的标志指示灯与车辆
CN207179547U (zh) 一种摩托车前转向灯
JP2006221885A (ja) 緊急保安灯
TWM555806U (zh) 車輛發光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30

Address after: 101300 room 107, building 1, court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nctional are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1, 8 / F, building 3, No.10 courtyard, Wangjing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